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打印)

合集下载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科书封面及目录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科书封面及目录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一册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本章小结复习题第二章碱金属第一节钠第二节钠的化合物第三节碱金属元素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第四章卤素第一节氯气第二节卤族元素第三节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本章小结复习题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第四节化学键第三节硫酸第四节环境保护本章小结复习题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第一节碳族元素第二节硅和二氧化硅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复习题总复习题学生实验实验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实验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二)实验三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四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五氯、溴、碘的性质氯离子的检验实验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实验七浓硫酸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实验八实验习题彩色插图3元素周期表彩色插图1彩色插图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 化学第二册第一章氮族元素第一节氮和磷第二节氨铝盐第三节硝酸第四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第五节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本章小结复习题第二章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节化学平衡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四节合成氨条件的选择本章小结复习题第三章电离平衡第一节电离平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四节酸碱中和滴定本章小结复习题第四章几种重要的金属第一节镁和铝第二节铁和铁的化合物第三节金属的冶炼第四节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本章小结复习题第五章烃第一节甲烷第二节烷烃第三节乙烯烯烃第四节乙炔炔烃第五节苯芳香烃第六节石油的分馏第六章烃的衍生物第二节乙醇醇类第三节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第四节苯酚第五节乙醛醛类第六节乙酸羟酸本章小结复习题第七章糖类油脂蛋白质——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第二节淀粉纤维素第三节油脂第四节蛋白质本章小结复习题第八章合成材料第一节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介第二节合成材料第三节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本章小结(图)总复习题学生实验实验一氨的制取和性质氨离子的检验实验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实验三电解质溶液实验四中和滴定实验六原电池原理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实验七乙醇、苯酚、乙醛的性质实验八乙酸乙酯的制取肥皂的制取实验九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性质实验十蛋白质的性质实验十一实验习题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三册第一单元晶体的类型与性质第一节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第二节金属晶体实验一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复习题第二单元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第一节胶体第二节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单元小结第三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第一节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第二节离子反应的本质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第四节燃烧热和中和热实验二中和热的测定单元小结第四单元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第一节电解原理第二节氯碱工业实验三电解饱和食盐水单元小结复习题第五单元硫酸工业第一节接触法制硫酸第二节关于硫酸工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讨论单元小结第六单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一节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四硫酸亚铁的制备第二节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五红砖中氧化铁成分的设计第三节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六明矾的检验实验七几组未知物的检验第四节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实验八实验习题单元小结复习题总复习题附录本册中英文名词对照表。

高中化学提纲教案设计模板

高中化学提纲教案设计模板

高中化学提纲教案设计模板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主要介绍化学基础知识,内容包括化学元素、化学反应、化学平衡、化学键、离子和化合物等。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培养化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2. 掌握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分类,能够解析化学反应方程式;3.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平衡常数和平衡位置的计算方法;4. 理解化学键的形成和性质,掌握不同类型的化学键的特点;5. 掌握离子和化合物的概念,能够应用离子的性质解析化合物的结构。

三、教学内容1. 化学元素和元素周期表2.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3.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4. 化学键的种类和性质5. 离子和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教学PPT等方式介绍化学基础知识;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展示化学现象,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3. 讨论分析:通过问题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化学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课外拓展:布置化学实验、课外阅读等任务,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知识。

五、评价方式1. 日常表现:参与课堂讨论、完成作业、实验表现等;2. 考试成绩:定期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实验报告:对学生进行实验报告评分,评价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技能。

六、教学时序安排第1节:化学元素和元素周期表第2节: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第3节: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第4节:化学键的种类和性质第5节:离子和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七、教学资源准备1. 课件PPT2. 实验器材和试剂3. 作业题、考试题等评价工具4. 化学参考书籍以上是一份高中化学提纲教案设计模板范本,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
通知
【法规类别】中等教育
【发文字号】教基[2000]3号
【修改依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通知
【失效依据】教育部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
【发布部门】教育部
【发布日期】2000.01.31
【实施日期】2000.01.31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XE0303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
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通知
(2000年1月31日教基[2000]3号)
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和语文等十二个学科的教学大纲,组织编写了各学科教材(以下统称为“课程方案”),并于 1997年在江西、山西省和天津市进行试验。

经过两年多的试验,该套课程方案受到试验省、市师生以及专家的肯定和普遍好评。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加快普通
高中课程改革,在对试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我部组织专家进一步修改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通知-教基[2002]7号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通知-教基[2002]7号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通知
正文:
----------------------------------------------------------------------------------------------------------------------------------------------------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通知
(教基[2002]7号2002年4月26日)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配合从2003年起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的改革举措,我部组织部分专家对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进行了调整,重新修订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试验修订版)》,调整了课时。

现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希望各地认真组织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学习、研究,全面落实课程计划精神。

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加强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做好师资培训、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等工作,全面提高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发单行本,供各地订购、使用。

附件: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略)
——结束——。

1996《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供实验用)

1996《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供实验用)

1996《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供实验用)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供实验用)》在继承以往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创新和改革。

以下是该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一、明确教学目标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供实验用)》首先明确了历史教学的目标,即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优化课程结构该教学大纲对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个部分。

必修课主要包括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两大模块,强调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

选修课则分为历史学科专题、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类别,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活动课则通过实地考察、模拟历史场景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注重能力培养与以往教学大纲相比,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供实验用)》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大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论证明白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同时,大纲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时序观念、史料鉴别、历史解释等。

四、引入现代教育技术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供实验用)》提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

通过生动、形象的历史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鼓励教师与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历史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强调素质教育该教学大纲强调历史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同时,大纲还要求开展丰富多样的历史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

总之,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供实验用)》在推动历史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为我国历史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历史意识的新一代公民做出了贡献。

高中化学提纲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提纲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提纲教案模板课题:化学元素的周期律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及基本特点;2. 掌握化学元素周期律规律的基本原理;3. 熟练运用周期表进行元素分类和预测元素性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基本特点;2. 化学元素周期律规律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内容安排:一、周期表的构成和基本特点1.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建立历程;2. 一级、二级和三级半径概念;3. 周期表中元素周期性规律的基本特点。

二、元素周期律规律的原理1. 周期性规律的核心思想;2. 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性质;3. 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三、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 元素周期表的分类方法;2. 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预测方法。

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和解释教学相结合;2. 实验观察分析法;3. 讨论和思考交流。

教学过程安排:1. 介绍周期表的历史和构建;2. 分析元素周期性规律的基本特点;3. 讲解元素周期律规律的原理;4. 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分类方法和性质预测;5. 实验操作展示元素周期性规律;6. 讨论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评价方法:1. 单元测验;2.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3. 讨论和思考能力。

教学反思与改进:1. 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2.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3.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教学资料准备:1. 周期表实物展示;2. 实验化学元素周期性规律的实验器材;3.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相关资料。

高中化学提纲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提纲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提纲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化学基本概念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熟练掌握化学中的物质分类及性质;
3.掌握化学量的计算方法;
4.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1.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2.化学中的物质分类及性质;
3.化学量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难点:
1.化学基本概念的具体理解;
2.化学量的计算方法的熟练掌握。

五、教学方法:
1.教师讲解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
2.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解:讲解化学基本概念、物质分类及性质、化学量计算方法等内容;
3.实验操作: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化学的乐趣;
4.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七、教学评价:
1.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考试评估:定期进行考试,检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学业评价: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学业评价,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用新的理念迎接化学课程改革的挑战—《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简介

用新的理念迎接化学课程改革的挑战—《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简介

标准> 和 4 9册 实 验 教 材 已经 通 过 审定 ,并 于 20 0 1年 9月 在 全 国 2 8个 省 的 3 8个 试 验 区 ( 现
已扩大到 4 2个 ) 开 始 实 验 , 计 划 2 0 0 4年 秋 季 在 全 国 全 面 推 广 。 目前 高 中 的 新 课 程 标 准 正 在
维普资讯

普通高 申新课程 方案 攀习与措 嚣
陕西 教育科研
2 0 . 023

≮ 一
_




. . .


. . . :, _ 囊: ■ _ J

一l _。 _盒日 酱 级中 1≥ _ _ : 通高 柳 学馋喾
敦 育 理 念 、 培 养 目标 、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教 学 方
法 和 手 段 、评 价 方 等 方 面 进 行 着 不 同程 度 的
纲进行重新修订 。 我省今年 秋季 将 要使 用 的 《 日制 普 通高 全
级中学化学教学大 纲> ( 下简 称新大 纲 ) 以 ,是
19 9 6年 编 写 , 1 9 9 7年 秋 季 在 两 省 一 市 开 始 实 验 , 当 时 称 为 ( 验 ) 大 纲 。2 0 实 0 0年 2月 在 认
的体 现基础课 程 改革 的精 神 。本 次 大纲 要 与课 程标准接轨 ,在 修订 中 已体 现 出课 程改 革 的新 理 念 , 注 重 以 人 的 发 展 为 本 , 突 出 探 究 、联 系

全 国推 行 2 世 纪 基础 教 育课 程体 系。 根据 此 1 ”
精 神,教育部 20 0 0年 4月 组 织 专 家 开 始 了 义 务 教 育 阶段 新 课 程 标 准 的 研 制 。2 0 0 1年 6月 教 育 部正式 颁发 了 《 础 教育课程改革纲 要 ( 基 试 用 ) 。 到 目前 为 止 , 新 一 轮 1 > 8个 科 目的 《 程 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于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

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化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的联系,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学生发展所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教学目的1.知识技能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

2.能力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3.情感态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育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关注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具有勤奋、坚毅、合作、崇尚科学等优良品德。

二、课程安排高中化学的教学由必修课、选修课组成。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以及发展要求进行选择。

必修课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科学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选修课内容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适当拓宽、加深和提高,以适应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本大纲分两类课程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化学Ⅰ只含有必修课内容,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

化学Ⅱ含有必修课加选修课内容,适合对化学学科有兴趣的学生学习。

高中一年级只安排必修课的教学。

课时安排建议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根据高中化学的教学目的、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按照学生的认识水平,并参照有关知识在高中化学中的重要程度,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可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A:对所学知识有大致的印象。

B:知道"是什么"。

能够根据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别有关材料。

C:懂得"为什么"。

能够领会概念和原理的基本涵义,能够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D:能够"应用"。

能够分析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对使用仪器的技能和实验操作的技能的教学要求可分为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a: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实验操作。

b: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c:能够独立、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一)必修(化学Ⅰ)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①] 如果学校条件允许,提倡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实验。

元素化合物知识学生实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1.使用仪器的技能②①以下为选做实验②为了避免重复,有些使用仪器的技能列在实验操作技能中。

3.对上述两个表中所涉及的仪器,还要求了解仪器的名称、形状、用途和操作原理,初步学会绘制简单仪器装置图。

4.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书写实验报告。

5.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并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二)必修加选修(化学Ⅱ)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计算学生实验教学要求1.使用仪器的技能2.实验操作的技能3.对上述两个表中所涉及的仪器,还要求了解仪器的名称、形状、用途和操作原理,初步学会绘制简单仪器装置图。

4.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能根据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书写实验报告。

5.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并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6.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并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和小结。

(三)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以下课题供选择使用。

也可根据本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由教师或由学生自己提出课题并进行研究。

1.人体组成的主要元素、我国储量较大的矿产元素、地壳组成中含量最高的前16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市售食盐中碘的检验。

3.调查市售补钙保健品的种类、钙的存在形式和钙元素的含量。

4.调查本地区燃料的种类、性能、发热量、价格以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合理使用的建议。

5.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使用范围、性能价格比以及电池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了解回收废电池的意义和价值。

6.调查本地区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品种和回处理方案。

7.调查市场上常见的衣料所用纤维的品种、性能、价格,如何识别它们?8.调查家用塑料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性能和价格,如何识别它们?9.调查常用洗涤剂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性能和价格,如何识别它们?10.调查常用胶粘剂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性能和价格。

11.调查建筑和装修材料中常用化学品的名称、主要化学成分和用途。

12.调查当地机动车尾气产生的污染及其治理情况,提出有关的建议。

13.搜集生命起源各种假说的化学基础的有关资料,写出小论文。

四、教学设备和设施为了保证高中化学教学任务的完成,学校要按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配齐有关图书资料、挂图、仪器、药品、音像资料、模型、标本以及电化教学设备等,并设有符合要求的化学实验室、实验准备室和仪器药品室。

配足学生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所需的仪器、药品,应保证学生都能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对于低值易耗的化学仪器、药品要及时添置和补充。

要重视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和通风设施,防止环境污染。

要求实验时佩戴防护眼镜和其他防护用品,以确保人身安全。

要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做到定期检查、维修各种教学设备和设施,并注意保管好仪器和药品。

五、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师应根据高中化学的教学目的,研究必修课和选修课各自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学习水平进行教学设计,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方法,创建探究教学的情境,以期能从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

可以结合我国在化学、化工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为祖国富强而发愤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

通过介绍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化学的广泛应用,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热爱自然、关心环境、决心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献身的高尚情操的教育。

此外,在课堂教学和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本地区有关的科技和生产成就、发展现状和远景,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二)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备课、课堂活动、指导学生自学、实验、练习、复习以及考核评价等环节。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备课的主要任务是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定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教师应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借鉴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课堂教学中应加强直观教学,这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教师除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自然现象外,还应充分利用实物、图表、模型等直观教具以及幻灯、录像、电脑等电化教学手段。

要研究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组织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自学,组织学生搜集有关的信息,阅读有关的资料,加强对课堂讨论、课题研究、实验设计和动手做实验的指导以及组织参观、考察、社区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以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对选修课的教学尤其重要。

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练习和复习。

要使学生在新的认识水平上理解和掌握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并能综合应用。

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正确处理平时教学与总复习的关系,合理分配课堂教学与总复习的时间比例。

不应压缩平时教学的时间,而用过长的时间进行总复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教学观念。

不断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一定的能力又是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前提,是促使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

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观察是认识活动的起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种实验现象、自然现象和环境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并及时、如实地记录观察的结果。

通过观察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化学事实、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特别应关注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助于学生学好化学,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

教师应过实验教学和开展有关的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引导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校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学习,但不能忽视参考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展览等其他信息渠道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其他信息渠道积累知识、开阔视野,养成自学的习惯。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建设人才。

通过课堂讨论、实验设计、小论文作业以及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应当指出,上述各种能力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综合表现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注意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还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教育。

(四)加强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