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186例内镜诊断和治疗

合集下载

胃食管反流病的内镜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的内镜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的内镜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接近30%,在东亚地区约为10%,且发病率逐年上升[1]。

GERD以反流、烧心等食管内症状为主,同时,因为胃内容物还可反流至咽喉部,较多患者以咳嗽、喘息等食管外症状为首发表现。

GERD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可能引起肺间质纤维化、食管腺癌等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

虽然目前GERD首选的治疗方法仍为质子泵抑制剂等抑酸药物治疗,但有约30%的患者对抑酸药物部分或完全无效,表明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

另外,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还可能伴有维生素B12及铁等微量元素的缺乏,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罹患社区获得性肺炎、艰难梭菌感染等疾病的风险[3-7]。

因此,对于不宜长期应用抑酸药物治疗的GERD患者,内镜治疗是其最佳的选择。

适用于GERD 的内镜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治疗、抗反流黏膜切除术、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内镜下胃底折叠术等。

1. 射频治疗射频治疗是将射频的热能量作用于食管下括约肌及贲门部位的神经肌肉组织,使其周围的局部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进而发生纤维化,达到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厚度及压力的目的,并提高胃食管交界处的顺应性,减少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发生的次数。

射频治疗适用于不能服用或需要长期服用抑酸药物的18岁以上GERD患者。

射频治疗的禁忌证包括:合并长度>2cm的食管裂孔疝;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洛杉矶分级C、D级);Barrett食管;合并严重的全身系统性疾病;不能耐受麻醉等。

既往研究表明,内镜射频治疗可减轻GERD患者的烧心和反流等症状,并可减少抑酸药物的应用。

TAM等对20例患者进行了射频治疗,结果表明其可减少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的发生,并能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从而增强食管下括约肌的抗反流屏障功能;同时可减少酸暴露时间百分比,降低反流事件的发生率,显著改善反流等症状。

96例内镜检查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及护理配合-精品文档

96例内镜检查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及护理配合-精品文档

96例内镜检查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及护理配合1.2方法两组患者均遵医嘱给予常规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体位护理和药物治疗(多潘立酮10mg,tid,餐前30min 口服;雷贝拉唑10mg,bid,早晚餐前口服),用药的疗程为8周。

疗程结束后1月进行复查内镜,做电话回访,时间分别在2、4和8周进行。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如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配合,具体如下:1.2.1心理指导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由于病程时间长、并且反复发作,会导致多数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焦虑以及抑郁的心理,影响正常的生活质量。

因此必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加强于患者之间的沟通,使患者能够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指导患者舒缓自己的压力,听轻音乐等放松疗法降低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同时指导患者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多给患者支持,减少外部的压力,最终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2]。

1.2.2体位护理在患者熟睡时会厌反射受到抑制极易导致误吸,当人体处于俯卧时食管气管解剖特点更易导致反流物误吸,不当的卧位时会引起胃食管反流症状,因此采取左侧卧位时能够降低食管反流。

指导患者在进餐后保持直立位30min―lh再平躺,平躺入睡时将床头整体垫高5-20cm,使上身处于斜坡位。

有关研究表面这种体位能够明显的降低食管反流现象,有助于胃排空,减少无锡的风险[3]。

1.2.3术前护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排除内镜操作的禁忌。

检查前与患者或家属签好同意书及疾病知情书,详细明本操作对患者的必要性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必须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才可以进行内镜检查治疗。

术前做好相关的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血凝时间以及心电图等。

1.2.4术中护理护士自身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并熟练的掌握相关的急救技术,准备好相关的急救器材以及急救药品,对于疾病的早发现采取早急救。

操作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且护理人员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下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

为患者做心理护理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心理暗示与心理矫治。

反流性食管炎的最新诊断与治疗进展

反流性食管炎的最新诊断与治疗进展

反流性食管炎的最新诊断与治疗进展本文从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对近年来有关反流性食管炎的最新诊断与治疗研究进行回顾性总结,探讨与反流性食管炎相关的各种因素以及治疗方法,为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标签:反流性食管炎;诊断;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组织的黏膜炎性病变,严重者可合并食管溃疡或狭窄甚至癌变。

临床上多表现为胸骨后灼热、疼痛、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1]。

RE 在西方国家较常见。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RE 的发生率日渐增高。

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现就RE近年来的最新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 临床表现反酸、烧心,是反流性食管炎常见的症状且有诊断意义。

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有:①疼痛:胸背短暂刺痛是食管炎的重要症状,胸部刺痛是食管炎的特征。

②出血:出血量不多血色鲜红,多在夜间或餐后过程中,病变有较深的溃疡时可发生较大量的出血。

③食管狭窄:10%严重食管炎可引起食管纤维化,形成食管狭窄。

④反复肺部感染:由胃内容物上反至咽喉部在吸入肺内引起的炎症,经常有咳嗽、咳痰等症状。

⑤Barrett食管:为长期慢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并发症,其中部分患者可发展成食管癌[2]。

2 诊断方法诊断时要注意有无反流、反流的严重程度,反流物的性质有无食道炎及其严重程度和反流的病理生理。

胸骨后烧灼感或烧灼痛可通过食管腔内pH测定。

对于食管腔内测压以及食管闪烁显像以确定有无GER,可作为诊断该病的参考指标[3]。

食管滴酸试验则可确定反流行食管炎症状是否由GER所致,如果需要可作食管内镜及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

有关反流的动力检查能显示明显的异常,有助于判断反流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的疗效。

2.1 钡餐检查X线钡餐造影对食管运动、排空、解剖学异常及GER均可作初步诊断。

可发现下段食管黏膜不光滑、可见龛影、狭窄、蠕动减弱[4]。

当头低位时可显示胃内钡剂向食管反流。

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指标和评估方法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内镜检查下食管炎愈合 情况、生活质量等。
评估方法
采用反流性食管炎症状评分表、内镜检查评分表、生活质量 评分表等进行评价。
04
临床疗效分析
疗效评估标准和分类
显效
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完全消失,且食管黏膜恢 复正常。
有效
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有所减轻,食管黏膜有所 改善。
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观 察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反流性食管炎概述 • 临床试验和方法 • 临床疗效分析 • 结论和讨论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 病,患者常有反酸、烧心、胸痛等症状,给日 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2
RE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与社会压力、饮食习惯 、生活节奏等密切相关。
3
RE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严重 的并发症,如食管狭窄、食管癌等。
研究目的和内容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RE患者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的选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及 康复指导等。
研究方法和流程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 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王五, 等. 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中国医学杂志, 2020; 56(3): 200204.
参考文献2
赵六, 刘七, 马八, 等.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 中华消化杂志, 2019; 39(8): 567-571.

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文献出处:基层医学论坛 2010 年第 14 卷 7 月上旬刊 2019/3/10
25
雷贝拉唑钠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84 例
疗效标准 : 治疗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 10 mg,每日 1 次,枸橼酸莫沙必利片 5 mg,每日 3 次, 临床症状消失,复查内镜判断 0 级为痊愈; 共 56 d.
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可分两种类型: 黏膜无明显病变者称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即所 谓的“病症性反流”; 有明显糜烂、溃疡等炎症病变者,则称反流性食管炎(RE), 即所谓的“病理性反流”。
2019/3/10
4
分类
NERD
RE
BE
非糜烂性反流病
反流性食管炎
Barrett食管
60%
Fass & Ofman, Am J Gastroenterol 2002 2019/3/10
治疗后 组别 组别 治疗前 0级 烧心感 Ⅰ反酸 级 2 Ⅱ 级 Ⅲ级 胸骨后灼痛
组别
治疗组 Ⅰ级 治疗组
(n=84)
治愈
48 治疗前
有效
46 72
无效
68
有效率 0 ( %) 0
38 0 0 0 0 1
22 4 16 2 治疗后 2 0 0 治疗组 50 14 30 0 4 4 10 95.2 Ⅲ 级 ( n=84 ) 对照组 治疗前 31 29 16 两药联用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和防治胃食管反流的作用,经临床观察治 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方法。 19 15 4 0 Ⅰ级 ( n=35) 治疗后 6 4 1 对照组 对照组 Ⅱ级 2 7 7 2 80.0 17 11 11 (n=35) ( n=35) Ⅲ级 5 0 2 2 Ⅱ级 ( n=84)

胃镜检查,贲门炎,反流性食管炎

胃镜检查,贲门炎,反流性食管炎

胃镜检查,贲门炎,反流性食管炎胃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内窥镜检查方法,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和食管黏膜的病变情况。

胃黏膜和食管黏膜的病变包括贲门炎和反流性食管炎等,这些病变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也各有不同。

本文将详细介绍贲门炎和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贲门炎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1. 治疗方法贲门炎是由于胃酸反流所致的黏膜炎症,引起上腹部不适、疼痛、胃灼热感、嗳气等症状。

治疗贲门炎应遵循以下原则:(1)禁食刺激性食物:避免酒、咖啡、橙汁、刺激性调料等,以减轻症状。

(2)用药治疗:抗酸药物可有效减少胃酸分泌,如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有助于缓解症状。

同时应规范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需要可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根除治疗。

(3)胃镜治疗:对于严重的贲门炎患者,可以选择微创胃镜治疗。

胃镜治疗可以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减轻症状。

2. 注意事项(1)饮食宜清淡:贲门炎患者应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和长时间空腹。

应选择消化易、营养高的清淡饮食,如米粥、面条、蔬菜等。

(2)忌烟忌酒:烟酒对于贲门炎的治疗不利,应坚决戒烟戒酒。

(3)避免剧烈运动:运动会促进胃肠动力,导致胃酸反流,应避免大量运动或剧烈活动。

(4)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紧张、焦虑易诱发胃酸分泌增多,应尽量保持心情舒畅。

二、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1. 治疗方法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酸和胆汁反流所致的食管的黏膜炎症,引起胸骨后灼热感、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治疗反流性食管炎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改变饮食习惯:饮食习惯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关键之一,应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长时间空腹;同时应注意饮食质量,多食用清淡、消化易、营养高的食物。

(2)合理用药:抗酸药物可以减轻症状,如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消炎、止痛药也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药物;还可以使用粘膜保护剂、胃肠动力药等协助治疗。

(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2020-2021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与治疗

2020-2021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与治疗

2020-2021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口腔(包括喉部)或肺引起的症状或并发症,其典型症状是烧心和反流,不典型症状有胸痛、上腹痛、腹胀、上腹部烧灼感、嗳气等,还伴随食管外症状如咳嗽、咽喉症状、鼻窦炎、复发性中耳炎、哮喘和牙蚀症等,合并食管裂孔疝者部分合并贫血。

GERD可分为糜烂性食管炎(EE)或反流性食管炎(RE)、非糜烂性食管炎(NERD)和Barrett食管(BE)。

治疗GERD常用药物有抑酸剂、抗酸剂、黏膜保护剂、促动力药物、胆汁结合剂、神经调节剂等。

缓解烧心、反流、上腹部灼热感、上腹痛、促进糜烂性食管炎愈合的药物研究显示,GERD治疗中最优胃酸抑制需在24h中使胃内pH>4的时间达到16h,治疗药物可选用质子泵抑制剂(PPI)、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H2受体拮抗剂(H2RA)、抗酸剂、黏膜保护剂。

PPI缓解GERD症状、愈合糜烂性食管炎的疗效优于H2受体拮抗剂(H2RA),是治疗GERD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的首选药物。

新型抑酸剂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如伏诺拉生,通过竞争性阻断H+-K+-ATP酶中钾离子的活性而抑制胃酸分泌,其可促进食管炎黏膜愈合及缓解反流症状,且不劣于PPI。

《2020年中国GERD专家共识》中指出,PPI或P-CAB是治疗GERD的首选药物,单剂量治疗无效可改用双倍剂量,一种抑酸剂无效可尝试换用另一种药物。

疗程为4-8周。

PPI双倍剂量治疗可使24h内胃内pH值>4的时间持续15.6-20.4h;P-CAB双倍剂量时控制胃内pH值>4的时间明显优于单倍剂量。

此外,维持治疗包括按需治疗和长期治疗。

抑酸剂初始治疗有效的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和轻度食管炎(洛杉矶分级为A和B级)者可采用按需治疗,PPI、P-CAB为首选药物,可很好地控制症状,尤其是NERD者;PPI或P-CAB停药后症状复发、重度食管炎(洛杉矶分级为C和D级)者通常需长期维持治疗。

内镜诊断反流性食管炎124例临床分析

内镜诊断反流性食管炎124例临床分析

内镜诊断反流性食管炎124例临床分析
贾殿萍
【期刊名称】《社区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8(6)10
【摘要】目前胃镜检查诊断反流性食管炎已普便运用于临床检查治疗中,其优点主要是可以直观病变的形态及程度,特别是对食管炎的早期诊断显示清楚,还可做病理检查,可以确定是否有反流性食管炎的病理改变,胆汁反流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病理改变有重要价值。

我院2005年1月-2007年8月采用内镜诊断出反流性食管炎12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37-38)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内镜诊断;临床分析;病理改变;临床检查;检查诊断;早期诊断;病理检查
【作者】贾殿萍
【作者单位】常州市戚墅堰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1;R735.204
【相关文献】
1.胃内镜联合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H监测在诊断反流性食管炎中的临床价值 [J], 张琼;何菡
2.反流性食管炎内镜诊断775例临床分析 [J], 田红丽
3.反流性食管炎内镜诊断及临床治疗 [J], 刘昌永;王先勇
4.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诊断及临床分析 [J], 冯如新;李彤;刘淑娟;刘丽娟
5.内镜下诊断反流性食管炎186例临床分析 [J], 李建红;刘小辉;刘峰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