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子发母(节选)

合集下载

古诗楚子发母翻译赏析

古诗楚子发母翻译赏析

古诗楚子发母翻译赏析文言文《楚子发母》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原文】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

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

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对曰:“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

”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黍粱。

”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异日,有献一囊糗糒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而战自十也。

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诗》不云乎,好乐无荒,良士休休’,言不失和也,夫使人入于死地,而自康乐于其上虽有以得胜,非其术也。

子非吾子也,无入吾门!”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

【注释】1子发:战国时楚宣王的将军,名舍,字子发。

2问:探望,看望。

3无恙:安好。

恙(yàn):忧,病。

4并分菽(hū)粒:大家分吃豆粒。

并,合起来。

菽,豆粒。

5朝(zhā)夕刍豢(huàn)黍粱:这里是吃好肉好饭的意思。

刍:牛羊。

豢:猪狗。

黍粱:好粮食。

黍:黄米。

粱,高粱。

6内:同“纳”。

不内,不让儿子进门。

7数(hǔ)之曰:责备他说。

数,列举(罪状)。

8越王勾践:春秋时越王勾践曾被吴国打败,后来卧薪尝胆,终于灭了吴国。

9醇(chún)酒:美酒。

10注:倾倒。

11味不及加美:意思是江水中并没有增加酒的美味。

12战自五也:作战的勇气增加五倍。

自,自然。

下文“战自十也”意同。

13糗(qiǔ)糒(bèi):干粮。

14甘不逾嗌(yì):美味过不了咽喉。

嗌,咽喉。

逾,通“逾”,超过。

15谢其母:向他母亲认罪。

谢,谢罪。

16虽:即使。

17谢:谢罪。

18于:向。

19食:吃。

20归:返回。

21菽粒:豆粒。

22醇酒一器:一坛美酒。

23嗌:咽喉,此处做动词用,咽。

24刍豢黍梁:刍,牛羊;豢,猪狗;黍,米;梁,高粱。

楚子发母阅读题及答案

楚子发母阅读题及答案

楚子发母阅读题及答案《楚子发母》出自于西汉刘向的《列女传》,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父母对子女的爱要从塑造人格、人品上着眼,这样才能保证子女走正道,干正事。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楚子发母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楚子发母》阅读原文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

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

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对曰:“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①。

”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②黍粱③。

”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④,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⑤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⑥。

异曰,有献一囊糗精⑦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⑧,而战自十也。

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注释:①[并分菽粒而食之]大家分吃豆粒。

②【刍(chú)豢(huàn)】泛指牛羊犬豕之类的家畜。

③【黍粱]好粮食。

④【内】通“纳”,接纳、进门。

⑤【注】倾倒。

⑥【战自五也】作战的勇气增加五倍。

⑦【糗(qiǔ)鞴(bèi)】干粮。

④[甘不逾嗌(yì)]美味过不了咽喉。

嗌,咽喉。

《楚子发母》阅读题目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使人请于王请:②其母闭门而不内内:③使人数之曰数:④子发于是谢其母谢: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士卒幷分菽粒而食之;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B.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C.使人请于王;而自康乐于其上D.王又以赐军士;以之分人3、翻译下列句子。

①王使人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

②虽有以得胜,非其术也。

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子发之母的性格特点。

5、子发之母的话阐明了什么道理?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从中得到的启示。

《楚子发母》阅读答案1、①求救②使……入内③列举④谢罪。

2、D3、①越王勾践派人(把酒)倒在江的上游,让士兵到下游同饮江水。

楚子发母阅读题及答案

楚子发母阅读题及答案

楚子发母阅读题及答案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

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

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对曰:“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①。

”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②黍粱③。

”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④,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⑤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⑥。

异曰,有献一囊糗精⑦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⑧,而战自十也。

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注释:①[并分菽粒而食之]大家分吃豆粒。

②【刍chú豢huàn】泛指牛羊犬豕之类的家畜。

③【黍粱]好粮食。

④【内】通“纳”,接纳、进门。

⑤【注】倾倒。

⑥【战自五也】作战的勇气增加五倍。

⑦【糗qiǔ鞴bèi】干粮。

④[甘不逾嗌yì]美味过不了咽喉。

嗌,咽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使人请于王请:②其母闭门而不内内:③使人数之曰数:④子发于是谢其母谢: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士卒幷分菽粒而食之;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B.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C.使人请于王;而自康乐于其上D.王又以赐军士;以之分人3、翻译下列句子。

①王使人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

②虽有以得胜,非其术也。

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子发之母的性格特点。

5、子发之母的话阐明了什么道理?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从中得到的启示。

1、①求救②使……入内③列举④谢罪。

2、D3、①越王勾践派人把酒倒在江的上游,让士兵到下游同饮江水。

②即使能够取胜,也不是用兵的正确的方法。

4、深明大义,严于律已,循循善诱,教子有方等。

5、①作为上级,不能高高在上,独自享乐,要体察下情,与下属同甘共苦,才能取得成功。

②主观性题目,联系自身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如要严于律己,关心他人等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楚子发母》翻译及阅读答案

《楚子发母》翻译及阅读答案

楚子发母【原文】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

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②。

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③对曰: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④。

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黍粱⑤。

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⑥,使人数之曰⑦: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⑧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⑨,王使人注江之上流⑩,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⑾而士卒战自五也⑿,异日,有献一囊糗糒者⒀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⒁,而战自十也。

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诗》不云乎⒂,好乐无荒,良士休休,言不失和也⒃,夫使人入于死地,而自康乐于其上⒄虽⒆⒅有以得胜,非其术也。

子非吾子也,无入吾门!子发于是谢⒇其母,然后内之。

【注释】①子发:战国时楚宣王的将军,名舍,发。

②因:于是,就便。

问:探视。

③无恙(yng样):安好。

④并分菽(shū叔)粒:大家分吃豆粒。

并,合起来。

菽,豆类。

⑤朝(zh āo招)夕刍豢(hun换)黍粱:意思是将军早晚食必粱肉。

刍,牛羊。

豢,猪狗。

黍粱,好粮食。

黍,黄米。

粱,精美的粮食。

⑥内:同纳。

不内,不让儿子进门。

⑦数(shǔ暑)之曰:责备他说。

数,列举(罪状)。

⑧越王勾践:春秋时越王勾践曾被吴国打败,后来卧薪尝胆,终于灭了吴国。

⑨醇(chn纯)酒:美酒。

⑩注:倾倒。

⑾味不及加美:意思是江水中并没有增加酒的美味。

⑿战自五也:作战的勇气增加五倍。

自,自然。

下文战自十也意同。

⒀糗(qiǔ)糒(bi备):干粮。

⒁甘不逾嗌(y意):美味过不了咽喉。

嗌,咽喉。

逾,通逾,超过。

⒂《诗》:《诗经》。

以下引的诗句见《唐风蟋蟀》。

休休,喜悦的样子。

⒃言:(诗的)本意是。

不失和:不能失了分寸。

⒄康乐:这里指享受。

⒅虽:即使。

⒆⒇谢其母:向他母亲认罪。

谢,谢罪。

【参考译文】楚子发母就是楚国将军子发的母亲。

子发攻打秦国的时候,军粮吃光了,子发派人向楚王求援,并叫使者顺便回家探望一下母亲。

子发母亲问使者:士兵们可安好?使者回答说:士兵们能分吃豆粒充饥。

《楚子发母》原文及译文

《楚子发母》原文及译文

《楚子发母》原文及译文赏析楚子发母【愿望呢】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

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②。

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③”对曰:“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④。

”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黍粱⑤。

”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⑥,使人数之曰⑦:“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⑧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⑨,王使人注江之上流⑩,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⑾而士卒战自五也⑿,异日,有献一囊糗糒者⒀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⒁,而战自十也。

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诗》不云乎⒂,好乐无荒,良士休休’,言不失和也⒃,夫使人入于死地,而自康乐于其上⒄虽⒆⒅有以得胜,非其术也。

子非吾子也,无入吾门!”子发于是谢⒇其母,然后内之。

【注释】①子发:战国时楚宣王的将军,名舍,发。

②因:于是,就便。

问:探视。

③无恙(yàng样):安好。

④并分菽(shū叔)粒:大家分吃豆粒。

并,合起来。

菽,豆类。

⑤朝(zhāo招)夕刍豢(huàn 换)黍粱:意思是将军早晚食必粱肉。

刍,牛羊。

豢,猪狗。

黍粱,好粮食。

黍,黄米。

粱,精美的粮食。

⑥内:同“纳”。

不内,不让儿子进门。

⑦数(shǔ暑)之曰:责备他说。

数,列举(罪状)。

⑧越王勾践:春秋时越王勾践曾被吴国打败,后来卧薪尝胆,终于灭了吴国。

⑨醇(chún纯)酒:美酒。

⑩注:倾倒。

⑾味不及加美:意思是江水中并没有增加酒的美味。

⑿战自五也:作战的勇气增加五倍。

自,自然。

下文“战自十也”意同。

⒀糗(qiǔ)糒(bèi备):干粮。

⒁甘不逾嗌(yì意):美味过不了咽喉。

嗌,咽喉。

逾,通“逾”,超过。

⒂《诗》:《诗经》。

以下引的诗句见《唐风·蟋蟀》。

休休,喜悦的样子。

⒃言:(诗的)本意是。

不失和:不能失了分寸。

⒄康乐:这里指享受。

⒅虽:即使。

⒆⒇谢其母:向他母亲认罪。

谢,谢罪。

【参考译文】楚子发母就是楚国将军子发的母亲。

楚子发母原文及译文试题

楚子发母原文及译文试题

楚子发母原文及译文试题楚子发母〔节选〕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

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

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对曰:“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①。

〞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②黍粱③。

〞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④,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⑤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⑥。

异曰,有献一囊糗鞴⑦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⑧,而战自十也。

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

选自〔刘向?列女传?〕译文:楚子发母就是楚国将军子发的母亲。

子发攻打秦国的时候,军粮吃光了,子发派人向楚王求援,并叫使者顺便回家探望一下母亲。

子发母亲问使者:“士兵们可安好?〞使者答复说:“士兵们能分吃豆粒充饥。

〞母亲又问:“那么将军可安好?〞使者答复说:“将军每天早晚都吃好饭好肉。

〞子发打败秦国归来,回到家的时候,他的母亲关上大门不让他进去并且叫人责备他说:“你没听说越王勾践讨伐吴国的事吗?有人献上一坛美酒,越王勾践派人倒在江的上游,让士兵到下游同饮江水,其实江水中并没有多少酒的美味,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五倍。

又有一天,有人送来一袋干粮,越王勾践又下令赐给军士们分了吃,其实只有一点点食物,过了咽喉就没有了。

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十倍。

如今,你身为将军,士兵们分吃豆粒充饥,惟独你早晚吃着好饭好肉,这是为什么??诗经?上不是说了吗?‘我快乐而不荒废正事,贤人都快乐’,说的是做事不能失了分寸。

你指挥士兵进入生死相争的战场,而自己却高高在上地享乐,即使可以取胜,也不能说是用兵的正道。

你不是我的儿子,不要进我的门!〞子发只得向他母亲谢罪认错,这才进了家门。

相关试题:(二)阅读?楚子发母?选文,完成10—12小题。

【此题总分值7分】楚子发母(节选)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

楚子发母阅读题及答案

楚子发母阅读题及答案

楚子发母阅读题及答案《楚子发母》出自于西汉刘向的《列女传》,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父母对子女的爱要从塑造人格、人品上着眼,这样才能保证子女走正道,干正事。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楚子发母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楚子发母》阅读原文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

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

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对曰:“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①。

”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②黍粱③。

”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④,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⑤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⑥。

异曰,有献一囊糗精⑦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⑧,而战自十也。

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注释:①[并分菽粒而食之]大家分吃豆粒。

②【刍(chú)豢(huàn)】泛指牛羊犬豕之类的家畜。

③【黍粱]好粮食。

④【内】通“纳”,接纳、进门。

⑤【注】倾倒。

⑥【战自五也】作战的勇气增加五倍。

⑦【糗(qiǔ)鞴(bèi)】干粮。

④[甘不逾嗌(yì)]美味过不了咽喉。

嗌,咽喉。

《楚子发母》阅读题目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使人请于王请:②其母闭门而不内内:③使人数之曰数:④子发于是谢其母谢: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士卒幷分菽粒而食之;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B.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C.使人请于王;而自康乐于其上D.王又以赐军士;以之分人3、翻译下列句子。

①王使人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

②虽有以得胜,非其术也。

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子发之母的性格特点。

5、子发之母的话阐明了什么道理?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从中得到的启示。

《楚子发母》阅读答案1、①求救②使……入内③列举④谢罪。

2、D3、①越王勾践派人(把酒)倒在江的上游,让士兵到下游同饮江水。

《母仪传-楚子发母》(列女传)简介及原文全文

《母仪传-楚子发母》(列女传)简介及原文全文

《列女传》母仪传·楚子发母
关于列女传
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妇女事迹的传记性史书,也有观点认为该书是一部妇女史,全书共七卷。

作者是西汉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不过也有人认为该书不是刘向所做,因此,目前流行的有的版本作者一处会标注佚名。

也有人为认为,现在流传的版本是后人在刘向所做版本之上又增加若干篇得来的。

楚子发母原文
楚将子发之母也。

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

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对曰:“士卒幷分菽粒而食之。

”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黍粱。

”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

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句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

异日有献一囊糗糒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踰嗌,而战自十也。

今子为将,士卒幷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诗不云乎:‘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言不失和也。

夫使人入于死地,而自康乐于其上,虽有以得胜,非其术也。

子非吾子也,无入吾门。

”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

君子谓子发母能以教诲。

诗云:“教诲尔子,式谷似之。

”此之谓也。

颂曰:子发之母,刺子骄泰,将军稻粱,士卒菽粒,责以无礼,不得人力,君子嘉焉,编于母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楚子发母(节选)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

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

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对曰:“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①。

”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②黍粱③。

”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④,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⑤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⑥。

异曰,有献一囊糗鞴⑦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⑧,而战自十也。

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

选自(刘向《列女传》)译文:楚子发母就是楚国将军子发的母亲。

子发攻打秦国的时候,军粮吃光了,子发派人向楚王求援,并叫使者顺便回家探望一下母亲。

子发母亲问使者:“士兵们可安好?”使者回答说:“士兵们能分吃豆粒充饥。

”母亲又问:“那么将军可安好?”使者回答说:“将军每天早晚都吃好饭好肉。

”子发打败秦国归来,回到家的时候,他的母亲关上大门不让他进去并且叫人责备他说:“你没听说越王勾践讨伐吴国的事吗?有人献上一坛美酒,越王勾践派人倒在江的上游,让士兵到下游同饮江水,其实江水中并没有多少酒的美味,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五倍。

又有一天,有人送来一袋干粮,越王勾践又下令赐给军士们分了吃,其实只有一点点食物,过了咽喉就没有了。

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十倍。

现在,你身为将军,士兵们分吃豆粒充饥,惟独你早晚吃着好饭好肉,这是为什么?《诗经》上不是说了吗?‘我快乐而不荒废正事,贤人都高兴’,说的是做事不能失了分寸。

你指挥士兵进入生死相争的战场,而自己却高高在上地享乐,即使能够取胜,也不能说是用兵的正道。

你不是我的儿子,不要进我的门!”子发只得向他母亲谢罪认错,这才进了家门。

(五)、王翦将兵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

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

”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①势壮勇,其言是也。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

龟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

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②,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

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

李信果辱秦军。

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目:“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为③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

译文:王翦,是频阳东乡人。

少年时就喜好军事,后来奉事秦始皇。

始皇十一年(前236),王翦带兵攻打赵国的阏与,不仅攻陷了它,还一连拿下九座城邑。

•始皇十八年(前229),王翦领兵攻打赵国。

一年多就攻取了赵国,赵王投降,赵国各地全部被平定,设置为郡。

第二年,燕国派荆轲到秦国谋杀秦王,秦王派王翦攻打燕国。

燕王喜逃往辽东,王翦终于平定了燕国都城蓟胜利而回。

秦王派王翦儿子王贲攻击楚国,楚兵战败。

掉过头来再进击魏国,魏王投降,最后平定了魏国各地。

秦始皇灭掉了韩、赵、魏三国,赶跑了燕王喜,同时多次战败楚军。

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

一天,秦始皇问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国,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李信回答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

”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

”秦始皇说:“王将军老喽,多么胆怯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

”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

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

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大败楚军。

李信接着进攻鄢郢,又拿了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

其实,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部队,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

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

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逼进,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了我吗!”王翦推辞说:“老臣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望大王另择良将。

”秦始皇再次表示歉意说:“好啦,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王翦说:“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

”秦始皇满口答应说:“就只听将军的谋划了。

”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秦始皇亲自到灞上送行。

王翦终于代替李信进击楚国。

(六)、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正义楚州淮阴县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集解李奇曰:“无善行可推举选择。

”[刘注1] )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集解张晏曰:“下乡,县,属淮阴也。

”○索隐案:下乡,乡名,属淮阴郡。

)南昌亭长(索隐案:楚汉春秋作“新昌亭长”。

)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集解张晏曰:“未起而床蓐中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侯韩信,淮阴县人。

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没有什么善行可以推荐做官。

又不会做生意维持生活,经常到别人家里蹭饭吃,别人都很厌恶他。

曾经在下乡县南昌亭长家混了几个月,亭长的老婆没办法,就一大早做饭躲在被子里吃,韩信到了吃饭的时候去了,(亭长的老婆)却没有为他准备饭食。

韩信知道原因之后,大怒,再也不去了。

信钓於城下,(正义淮阴城北临淮水,昔信去下乡而钓於此。

)诸母漂,(集解韦昭曰:“以水击絮为漂,故曰漂母。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食”音sì)吾哀王孙而进食,(集解苏林曰:“如言公子也。

”○索隐刘德曰:“秦末多失国,言王孙、公子,尊之也。

”苏林亦同。

张晏云“字王孙”,非也。

)岂望报乎!”韩信没事就在城北钓鱼,很多妇女都在河边洗衣服,有一个女人看韩信饿了,就给他些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如此。

韩信很高兴,对这个女人说:“我一定会很好地报答您。

”女人听了很生气,说:“大丈夫不能自己谋生,(真是可悲),我是可怜公子你,才给你饭吃,哪是指望你报答我呢!”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集解徐广曰:“袴,一作…胯‟。

胯,股也,音同。

”又云汉书作“跨”,同耳。

○索隐袴,汉书作“胯”。

胯,股也,音枯化反。

然寻此文作“袴”,欲依字读,何为不通?袴下即胯下也,亦何必须作“胯”。

)于是信孰视之,俛(俯)出袴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淮阴集市中卖肉的少年羞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壮实,还喜欢带着刀剑,实际上是个胆小鬼。

”当众挑衅韩信,说:“韩信你有胆量,就来单挑;不能的话,就从我裤裆里钻过去。

”于是韩信仔细地看了看他,就真的趴在地上,从少年的胯下钻了过去。

整个集市的人都嘲笑韩信,以为他胆子真的很小。

(七)、光(霍光)与左将军桀(上官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

桀因帝姊鄂邑益主,内安女后宫为婕好,数月,立为皇后。

父安为骠骑将军,封桑乐侯。

光时休沐(休假沐浴的日子。

汉制,中朝官每五天可回私宅休沐一次)出,桀辄入代光决事。

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

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人名)。

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许。

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欲令得召见,又不许。

长公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徽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

自先帝时,桀已为攻卿,位在光右,及父子并为将军,有椒房中宫(皇后所居之处)之重,皇后亲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顾专制朝事,由是与光争权。

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出,都肆郎、羽林(集中操练待从官和羽林军),道上称跸(皇帝出行量禁止行人往来),太官(负责皇帝饮食的官员)先置。

”又引(说):“苏武前使匈奴,拘留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而大将军长史敞(杨敞)亡功为搜栗都尉,又擅调益幕府校尉。

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

臣旦愿归符尘,入宿卫,察奸臣变(造反)。

”侯司光出沐日奏之。

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

书奏,帝不肯下。

译文:霍光和左将军上官桀有儿女婚姻关系成为亲家,霍光的大女儿嫁给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作他的妻子,生下一个女儿,年龄和皇帝匹配。

上官桀借助皇帝的姐姐鄂邑盖公主,把上官安的女儿送到宫内作为婕妤(妃嫔职位名)。

过了几个月,册立为皇后。

皇后的父亲上官安封为骠骑将军,封的爵位为桑乐侯。

上官桀父子尊贵以后,感激长公主(即鄂邑盖公主)。

公主私生活不纯洁,和河间人丁外人(人名)通奸。

上官桀、上官安打算替丁外人请求封赏,依照国家的旧俗,丁外人应该和其他列侯娶公主的人一样被封赏,霍光不准许.上官桀父子又上奏请求任命丁外人为光禄大夫,打算让皇帝召见丁外人,霍光又不答应。

长公主因此非常怨恨霍光,而上官桀、上官安几次替丁外人谋求官爵都没有成功,也很惭愧。

……燕王刘旦自认为是汉昭帝的哥哥,常常心里怀有怨恨(刘旦当初差点没当上皇帝)。

御史大夫桑弘羊打算替自己的晚辈谋求官职(没有成功),也怨恨霍光。

于是盖公主、上官桀、上官安以及桑弘羊都和燕王刘旦串通,令人冒充燕王上书说:“……霍光专权自傲,怀疑他有二心。

我刘旦愿意放弃燕王的封地,进入朝廷侍奉皇上,以防奸臣(霍光)发生政变。

”上奏以后,皇帝不肯批示。

(八)、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

父成,江夏太守。

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

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

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

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

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

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

并怀怨恚,遂上书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①讨捕。

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

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曰:“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

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②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曰:“笃虽好义,明廷③今日载其半矣。

”钦叹息而去。

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

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

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

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

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

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

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

岁余,卒于许下,年八十四。

译文: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是赵主张耳的后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