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歌》
《组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注重朗读和学法指导,感受两首散文诗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
想内涵。
2、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借物抒怀”的写法进行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及文章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探究文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及其他修辞手段,在欣赏品味中享受审美的乐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诗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散文诗。
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的《祖歌》。
(板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听读《浪之歌》,要求:听准字音,体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
2.出声朗读《浪之歌》,力求读准字音,把握语气语调。
3.指名读诗,纠错。
三.精读课文,感悟形象
1.思考:请你结合文句谈一谈你所体味的海浪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请以“从……中,我读出了……的浪”的句式说话。
四.融入背景、体会情感
1.海浪和作者是什么关系?
2.介绍写作背景(师生交流补充)
3.探究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总结学法(多媒体显示)
六.学以致用,学习《雨之歌》
1.结合《浪之歌》的学法,小组合作学习《雨之歌》
2.师生共同交流欣赏。
七.课堂总结“借物抒怀”,
八.积累词句。
将你喜欢的词句加以记诵。
十.布置作业
1. 摘抄文中的优美句子
2.推荐课外阅读纪伯伦《组歌》中其他三首《美之歌》、《花之歌》、《幸福之歌》。
《组歌》语文教案

《组歌》语文教案《组歌》语文教案《组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2、欣赏歌词中表现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
3、体会歌词中表现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含义及其中心教学难点:体会歌词的音乐美教学时数:1课时教具:录音机、投影仪预习要求:1、制作读书卡2、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特别是关于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方面的资料学法设计:以学生自学为主,自行解决生字、词。
品味语言时,也以学生自找喜欢的词句,或互相质疑,解答为主。
为了进一步体会歌词的气势与节奏,师组织活动:学生朗诵比赛,教师指导,点评。
其余由学生自主评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1、由《七律长征》导入二、简介背景:作者萧华,江西人氏。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创作。
三、朗读歌词,体会情感听音乐艺术片《长征组歌》选段:《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1、师范读,提问:朗读应用什么样的语调?学生自由朗读讨论回答:朗读时抑扬顿挫,低沉,高昂,读出豪迈之情。
2、从歌词中你获得哪些信息?四、品味语言,合作学习再读《四》,讨论以下问题:1、中心句是哪句?2、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或同学之间互相提问质疑)3、比较本课与《七律长征》语言上有何不同?(讨论交流)师提示:本课内容是歌词,通俗易懂;《七》中的语言艺术化、较深刻,需要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体会红军长征精神。
提示:1、中心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这一句画龙点睛的盛赞毛主席的用兵如神。
2、如开头三句,用短句有气势,突出当时的局势严峻,写出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再如:“天如火来水似银”,用比喻生动再现天气的酷热和缺水的景象,从而渲染红军行军的艰辛。
再如:又来四句三字短句,再现红军不仅面临严酷的环境,而且处于被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艰难处境,从一个“压”字即可看出来。
从第10�D�D16行,这几行文字生动形象的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场场敌我之间的运动战。
《组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详细描述: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回答问题,促进 学生分成小组,就课文的主题、意义等进行讨论,培养 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能力。
作业布置
01
总结词:巩固练习
02
详细描述:布置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 固所学知识点,提高应用能力。
03
总结词:阅读推荐
对下节课的展望与规划
展望
进一步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合作 意识和团队精神。
增加更多具有代表性的组歌作品,丰富教学内容 ,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对下节课的展望与规划
• 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针对不同学生的需 求和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
对下节课的展望与规划
01 02 03 04
规划
设计更加系统的组歌作品分析环节,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 景、文化内涵和音乐特点。
通过练习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对诗 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教师可以布置 相关练习,并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方法2
通过阅读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诗歌 语言和艺术特色。教师可以先让学生 阅读诗歌,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表现评价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 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能主动表达
学习《组歌》中的修 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默读、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组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将《组歌》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通过写作练习,模仿《组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组歌》教学设计新 人教版
汇报人:
2024-01-03
《组歌》课件

春恨——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
春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春天来了!你看,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丁冬、丁冬”, 它就像大自然的神奇歌手,唱着清脆悦耳的歌,向前奔流„„ 柳树舒展开了黄绿嫩叶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就 像一群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夹在柳树中间的桃树也开 出了鲜艳的花朵,绿的柳,红的花,真是美极了
春雨绵绵
春雨和着春雷、随着春风、淅淅沥沥飘来。 春雨如丝、如雾、如烟、如潮。透着这缕缕蚕丝,世界的万 物如同淡淡、蒙蒙的写意画,忽隐忽现。 我喜欢春雨,不光喜欢它换来的雨后春笋的英姿,更喜欢的 是:踏进这淡蓝色的烟雨,在这雨季,你为我撑出的一片无雨的 天地。
春意盎然 春夜沉思
春天的夜晚,淡月笼纱,娉娉婷婷。有风拂过脸颊,掠起长 发。月光如水平静柔和。我心如这月光,平静柔和。不敢去刻意 追求什么,只是希望所有美好的开端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一如 这春夜长长远远。 春天在哪儿呢?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去!春在枝头,柳条嫩绿, 桃花鲜艳。春在空中,和风送暖,燕子翻飞。春在水里,鱼儿追 逐,鸭子戏水,春在田间,麦苗返青,菜花金黄。到处都有春天, 春满人间!
借海浪与海岸热恋的形象, 曲折表达对祖国忠贞不渝的 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朗读《雨之歌》, 思考“雨”在文中 是怎样的形象? 奉献者、生命的 使者。 主题:借雨之歌, 表达诗人愿为万物 付出爱心和愿为万 物传递爱的信息的 意愿。
描写春天的优美句子
春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 诗人和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 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 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 其中两首。
《组歌》教案

《组歌》教案
【课题】《组歌》【课型】自读课【课时】1课时【主备课人】陈坤【备课人】陈坤【上课人】
【班级】【时间】
【课程标准分析】
【教材分析】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在他的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芒,给人以启迪。
【教法分析】指导朗读,品读欣赏,模仿写作。
【学情分析】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几篇散文诗,对这种题材已经有所认识了。
我们以前学过《金色花》,《荷叶母亲》等,刚刚有学习了《海燕》,今天我们学习这两首的作者纪伯伦,其在散文诗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均可以与以上几位并肩。
【教学目标】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自主、合作、探究,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刻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教学准备】
《组歌》教学设计
教研组长:教研室:。
10课《组歌》

温柔善良/痴情/任性/热心奉献/守护万物
爱
海岸情人
难舍难分恋歌
爱 世间万物
博大情怀 人间世界的守护
默读思考
读一读
想一想
具体的形象中往往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朗读课文,思 考本文借助“浪”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 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 “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 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 在这里,我们恰恰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是这世间种 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 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影子 海浪对海岸的忠诚,也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感的反映。
(niù):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执拗 (qiáo cuì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憔悴 (kuì ):赠送(礼品)。 馈赠 (dì ):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真谛 (cuǐ càn):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璀璨 (qiàn):把一物体嵌入别一物体内。 镶嵌 (xiào):酷似。 酷肖 海誓山盟 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 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 (xū):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 傲慢的气势逼人。
• 诗的修辞方法
• 诗的结构形式
• 诗的抒情方式
• 在这两首散文诗中,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
丰富的想像,艺术地描绘了“浪”和“雨”的生活, 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万物有灵,只是因为人的存在。 正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 有了人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请你采用 第一人称,发挥丰富的想象,学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以 及其他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选取一物,以“ 之歌” 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 等)模仿写作一首散文诗,表现你对人生的思考。
《组歌》(节选)

5、试用一句话概括1-4段的内容。
雨水滋润了大地。
6、解释第6段中“吻”和“拥抱”在 文中的意思。
指雨水浇灌花草、树木。
7、这首散文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 爱和对奉献者的赞美。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纪伯伦的《组歌》 (节选)。在《浪之歌》里,海浪 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 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 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 《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 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 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2、整体把握“浪”和“雨” 的形象。
浪之歌 1、聆听
2、海浪是一种怎样的形象?跟你印 象中海浪一样吗?
前四节:浪花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相 亲相爱”、“海誓山盟”等等。这是热 恋中的女性形象。
后三节:这三段中的海浪形象与前面相比, 有什么不同?
这个女性的形象有了更深的喻意,海浪成 了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作业
仿写训练 曾有多少次,当……时,我……; 曾有多少次,当……时,我……; 曾有多少次,当……时,我……
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 在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之旅中,饱经颠沛流离、 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和疾病煎熬 之苦。尽管这样,他一刻也不曾忘记自己的 祖国,他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 术家。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 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 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 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 的心脏。”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 他反对愚昧陈腐,他热爱自由,崇尚正义, 敢于向暴虐的权利、虚伪的圣徒宣战;
他不怕被骂作“疯人”,呼吁埋葬一切 不随时代前进的“活尸”;他反对无病 呻吟,夸夸其谈;主张以“血”写出人 民的心声。文学与绘画是纪伯伦艺术生 命的双翼。纪伯伦的前期创作以小说为 主,后期创作以散文诗为主。此外,还 有诗歌、诗剧、文学评论、书信等。 《先知》是纪伯伦步入世界文坛的顶峰 之作,曾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 地出版。
第12课《组歌》

第12课《组歌》教学目标:1、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散文诗中的形象及作者思想感情。
2、品读欣赏,在欣赏中把握诗文的节奏与美妙的意境。
3、借助想象,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4、模仿写作,在仿写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5、引导提升,在品味中享受爱的真谛以及对祖国的深情厚爱。
教学重点1、诗歌诵读,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2、借助想像,理解形象,人生思考。
教学难点:课前准备:1、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学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炽热(chi4)祷词(dao3)执拗(niu4)俊俏(qiao4)衷情(zhong1)馈赠(kui4)憔悴(cui4)真谛(di4)夫穹(qiong2)璀璨(cui3can4)镶嵌(xiang1 qian4)翱翔(ao2)丧吁短叹(xu1)千山万壑(he4)(2)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2、查阅作者纪伯伦的有关资料,准备在课堂上作相关介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自然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当我们感受到它们的存在时,你内心最想说什么呢?你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教师引读:是啊,自然万物仿佛都是我们的一个身影,一个道具,浸染着生的气息,跳动着活的意义。
而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浪花、雨……这寻常的事物在多情的诗人笔下,化成了一行行充满激情的文字,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
下面让我们透过文字,去捕捉诗人的情感律动,去感受他们心灵的美妙世界吧。
(板书课题与作者)下面谁来对纪伯伦的有关情况作些介绍?诗人简介:纪伯伦(1883~193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浪之歌 雨之歌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 , 诗人和画家。著有散文诗集《 诗人和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 与笑》《先知》《沙与沫》 》《先知》《沙与沫 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自《泪与笑》 组歌》 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 共包括五首散文诗, 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 其中两首。 其中两首。
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 傲慢的气势逼人
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海浪唱出了怎样的歌? 海浪唱出了怎样的歌?
1—4节:海岸的情人,唱出难舍 海岸的情人, 难分的炽热恋歌; 难分的炽热恋歌; 5—7节:人世间的守护神,唱出 人世间的守护神, 宽广博大的情歌。 宽广博大的情歌。
本文采用拟人化手法。 本文采用拟人化手法。在《浪之歌》 浪之歌》 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已的影子,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已的影子,诗人是 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 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雨之 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 的形象,它滋润万物, 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 事物联结起来。 事物联结起来。
疏解疑难字词
niù):固执任性, ):固执任性 执拗 (ni ):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 的意见 qiáo cuì) 形容人瘦弱, 憔悴 (qi o cu ):形容人瘦弱,面色 不好看。 不好看。 馈赠 (ku ):赠送(礼品) kuì 赠送(礼品) 真谛 (dì):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 璀璨 (cu càn):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cuǐc n) n):
镶嵌 (qi n):把一物体嵌入别一物体内 qiàn):把一物体嵌入别一物体内 酷肖 (xi o):酷似。 xiào):酷似 酷似。 海誓山盟 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 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
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 不变。 不变。
长吁短叹 (xū):因伤感、烦闷、痛 xū):因伤感、烦闷、 ):因伤感
语言特点: 语言特点:
1、用第一人称便于抒情。 用第一人称便于抒情。 2、用拟人手法赋予“浪”“雨”人的灵 用拟人手法赋予“ ”“雨想象新奇。 性,想象新奇。 3、押韵,朗朗上口。 押韵,朗朗上口。
作者借“浪之歌” 作者借“浪之歌”要表 达什么意思和感情? 达什么意思和感情?
借海浪与海岸热恋的形象, 曲折表达对祖国忠贞不渝的 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朗读《雨之歌》 朗读《雨之歌》, 思考“ 思考“雨”在文中 是怎样的形象? 是怎样的形象? 奉献者、 奉献者、生命的 使者。 使者。 主题:借雨之歌, 主题:借雨之歌, 表达诗人愿为万物 付出爱心和愿为万 物传递爱的信息的 意愿。 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