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华长征组歌十二首内容

合集下载

萧华长征组歌十二首内容

萧华长征组歌十二首内容

萧华长征组歌十二首内容(最新版)目录1.萧华长征组歌十二首简介2.萧华长征组歌十二首的内容概述3.萧华长征组歌十二首的艺术特点4.萧华长征组歌十二首的历史价值正文萧华长征组歌十二首是我国著名诗人萧华创作的一组诗歌,它以红军长征为背景,通过十二首诗歌生动地描绘了长征的历程,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一首《长征》概述了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表达了红军战士对革命的忠诚和对未来的信心。

第二首《突破封锁线》描绘了红军突破敌人封锁线的惊险场面,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

第三首《遵义会议》描绘了遵义会议的场景,表达了红军战士对毛泽东的信任和敬仰。

第四首《四渡赤水》描绘了红军四渡赤水的壮丽场面,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和智慧。

第五首《过雪山草地》描绘了红军过雪山草地的艰苦场面,展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六首《敌人只能逞凶一时》表达了红军战士对敌人的蔑视和对胜利的信心。

第七首《我们会见面的》表达了红军战士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第八首《七律·长征》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历程,表达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九首《六盘山》描绘了红军翻越六盘山的场面,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

第十首《腊子口》描绘了红军攻克腊子口的场面,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和智慧。

第十一首《大会师》描绘了红军大会师的场面,表达了红军战士对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的信心。

第十二首《长征胜利》总结了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表达了红军战士对革命的忠诚和对未来的信心。

萧华长征组歌十二首的艺术特点是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红军长征的历程,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同时,这组诗歌采用了民族化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和亲和力。

萧华长征组歌十二首的历史价值在于它生动地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历程,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于传承红军长征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长征组歌

长征组歌
路难行, 天如火来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 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 路难行。 敌重(zhò ng)兵, 压(yā)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chó ng)飞渡, 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 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来到白雪皑皑的夹金山
飞夺泸定桥
过渡:红军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来到白雪皑皑的夹金山
2.过雪山草地
为实现迅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这一战略任务, 红军翻越了位于川西的大雪山。 红军通过的草地,绵延数百公里,到处是淤黑的 死水潭,很多地方水深过膝,有些地方人陷不见头, 马陷不见颌。不少红军陷入死水潭牺牲了。过草地时, 由于粮食不足,红军只得挖野菜充饥。后续部队连野 菜也找不到,只得把牛皮带、破牛皮鞋用水煮着吃。
2、你能说说这首歌词的结构层次吗?
红军过草地 4 行),描写__________ 第一部分(第1—___ 时遇到的极大困难 。 __________________ 5 —12行),描写红军战天斗地、 第二部分(第__ 红军力量的源泉 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揭示了_________ 。
3、这首歌词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表现主题, 你能做点分析吗? “雪山低头迎远客”(拟人) (对偶)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夸张) “革命理想高于天”
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á i,洁白的样子,多形容霜雪), 野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高原寒, 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这里比喻多次斗争和考验)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zhān)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
1、你能仿照找第一首歌词中心句的方式找出这首 歌词的中心句吗? 《过雪山草地》讲的是乐观团结的精神面貌 及超人的毅力,所以点明中心的句子是“官兵一 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长征组歌十二首原文

长征组歌十二首原文

长征组歌十二首原文红军行,行到水穷处,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营帐湿,路上雨打萍,青天一色无线蓝。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共看明月应垂泪,恰似红花绿水中。

二、怒放的青春青春恋故乡,烽火密密辉。

行列纷纷走,芳草熏风飘。

火热机关枪,站立军魂报;汗血淋漓滚,歌声响穹苍。

革命机关枪,决不怕困难挫;一口耙着敌人,两眼望着光明。

三、攀登山巅登封峰望天外,攀登山顶心情高。

看那雪峰像刀削,指点青史追梦遥。

远山毛须舞起雪,片片风花叠高低;横刀斩落星河远,琼树凝睐晴空霓。

四、走下山巅走下山巅,望流水淙淙。

树影斑驳,幽静无声。

千山万岭日夜翻,乱流碎梦终不息;三五步之山把人拒,百里之河似鬼哭。

走下山巅,眼望深渊。

烽火再燃,祖国呼唤。

五、阳关大道阳关大道夕阳黄,亭亭两岸绿树长。

搔白首,衫湿,老去今来把鞭挥。

风雨江南归故乡,军事烽火日日在;泪洒街头市,谁为战死诉痛楚。

六、西出阳关西出阳关日日高,西出阳关才能出;壮士们一声咆哮,沾衣雨露诉衷肠!七八万里路长空,营帐湿田夜夜风;拔剑突出马前蹄,激越大山老去少。

七、古山太行古山太行,高低不一;林海深邃,月影苍茫。

野花惊落谁来,藤萝结枝几处开;走过林间泉水潺,牛羊犊子安眠在。

八、步步高升步步高升竞突出,劲头紧跟乐军歌;阳春留心舞剑节,号令扬起把鞭挥。

革命的力量如火,进步的阵势威风;坚定的信念把持,屹立的脊梁不让。

九、抚仙湖抚仙湖畔小艇,阵阵凉风拂湖岸;细雨斜照映洞庭,金碧深处月初寒。

桂花绕船,红叶漂舟;落花流水,泉声柔和。

十、三湘河畔三湘河畔春色新,碧桃花开满山林;穿山越壁把路宽,山谷风铃小桥巷。

长沙城曲,水波清悠;古城烟柳,花香映秋。

十一、秣陵秣陵城外江河湾,秋风萧瑟空阶平;落日送凉把心提,烟尘远去泪沾襟。

红衣舞影满山色,白袍飞驰拥来迎;山高水深传千古,烽火燃尽歌不绝。

十二、草地新草地新,青青团扇。

远处乡歌,临头烽烟。

将军令声,把鞭挥;投笔从戎,万里征程。

长征出发,当革命路,革命的节拍拉开了古老的序幕,人们从绝境中奋起,登上了革命的新征程。

萧华长征组歌十二首内容

萧华长征组歌十二首内容

萧华长征组歌十二首内容(原创实用版1篇)目录(篇1)1.萧华长征组歌十二首简介2.萧华长征组歌十二首的内容概述3.萧华长征组歌十二首的艺术特点4.萧华长征组歌十二首的历史意义正文(篇1)一、萧华长征组歌十二首简介萧华长征组歌十二首,是我国著名诗人萧华创作的一组描绘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程的诗歌。

这组诗歌创作于 1935 年,当时正值红军长征的关键时期,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这组诗歌成为我国现代革命诗歌的经典之作,传颂至今。

二、萧华长征组歌十二首的内容概述萧华长征组歌十二首具体包括以下十二首诗歌:1.《告别》2.《突破》3.《遵义会议》4.《四渡赤水》5.《飞跃》6.《过雪山草地》7.《到吴起镇》8.《祝捷》9.《报仇》10.《大会师》11.《妇女洗衣歌》12.《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些诗歌分别描绘了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展现了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三、萧华长征组歌十二首的艺术特点萧华长征组歌十二首在艺术上具有以下特点:1.真实性:作者以亲身经历为创作素材,诗歌内容真实反映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2.形象性:诗歌中塑造了许多生动形象的红军战士和领导人物,彰显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抒情性:诗歌以激昂、豪放的抒情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红军战士的敬仰之情。

4.民族性:诗歌中融入了许多民族元素,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四、萧华长征组歌十二首的历史意义萧华长征组歌十二首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弘扬了红军长征精神:诗歌歌颂了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

2.丰富了现代革命诗歌:萧华长征组歌十二首成为我国现代革命诗歌的经典之作,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3.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诗歌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记录了红军长征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为后人研究和传承红军长征精神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长征组歌两首课文原文

长征组歌两首课文原文

长征组歌两首课文原文
长征组歌两首课文原文
长征组歌两首
横断山,路难行。

天如火来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
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

敌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
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
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过雪山草地
【作者】萧华
雪皑皑,野茫茫,
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过雪山草地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

长征组歌

长征组歌

《长征组歌》《长征组歌》是根据肖华将军所作的十二首长征组诗,由晨耕、生茂、唐诃、遇秋四位作曲家择其十首谱曲而成的声乐组歌,题为《长征》,又题《红军不怕远征难》,于1965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在首都纪念“八一”建军节的音乐会上隆重首演,至今已四十一年。

《告别》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

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

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革命一定要胜利,敌人终将被埋葬。

《突破封锁线》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

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

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

《遵义会议放光辉》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

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

《四渡赤水出奇兵》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飞越大渡河》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

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

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过雪山草地》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到吴起镇》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

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

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

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

《报喜》手足情,同志心,飞捷报,传佳音,英勇的二四方面军,转战数省久闻名,历尽千辛万般苦,胜利会聚甘孜城。

《长征组歌》

《长征组歌》
歌——红军不怕远征难
1、告别 2、突破封锁线 3、遵义会议放光辉 4、四渡赤水出奇兵 5、飞渡大渡河 6、过雪山草地 7、到吴起镇 8、祝捷 9、报喜 10大会师
简介作者
萧华: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红军并 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 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长 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第八、十 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1965年,他抱病写作完成了12首长征组 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同年,中国人民 解放军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家晨耕、 生茂、唐轲、遇秋择其10首谱成《长征组 歌》
• • •
四渡赤水
读一读
听《四渡赤水 出奇兵》歌曲, 你有什么感受 呢?。
想一想
• 这首歌曲主要是表现什么样 的主题?说说你的理由。 • 这首歌曲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红军战士的?说说你的看法。
品一品 你认为歌曲中哪些词语用得比 较好?说说你的看法。
《四渡赤水出奇兵》中的“压”, 写敌军来势汹汹;“弃”、 “丢”:写敌人狼狈不堪,前后 对比鲜明“出”“飞 渡”“临”“逼”“赶”“袭”, 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席
写作特色 质疑 解疑
• 1语言概括、用词准确。
• 2句式整齐,手法巧妙。
写一写 通过对长征的了解和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呢?有人说,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次 新的长征,你对这句话又是如 何理解?课外写一篇心得笔记。
质疑 解疑 《四渡赤水出奇兵》
知 • 前因: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准备北渡长江,在川西
四渡赤水
• • 北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 1935年1月29西渡赤水 云南扎西,遇重兵围堵,放弃北 渡。 2月18日东渡赤水 小部引温水,主力占桐梓、娄山关、 遵义城,遵义地区作战,击溃和歼灭两个师八个团,俘 三千人。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后遇敌南北夹击,再 次西进。 3月16日西渡赤水川南古蔺 3月21日东渡赤水小部牵制,主力向南二渡乌江,将几 十万敌军甩在江北。 后果:佯攻息烽,兵临贵阳,进军云南,威逼昆明,巧 渡金沙,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 略转移中决定性的胜利。

二《长征组歌》两首(2)

二《长征组歌》两首(2)

四渡赤水
长征路线
歌词内容
第一部分(第1—6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
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 情。 第二部分(第7—18行),表现中央红军四 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 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歌词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毛主席用兵真 如神”一句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 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品一品
你认为这首歌曲中哪些词语用得
比较好,说说你的看法。
说一说
《四渡赤水出奇兵》中的“压”,写敌军来
势汹汹; “弃”、“丢”:写敌人狼狈不堪; 前后对比鲜明“出”“飞渡”“临”“逼” “赶”“袭”,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 席用兵真如神”。
想一想
这首歌曲主要是表现什么样的主
题?说说你的理由。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
1、告别 2、突破封锁线 3、遵义会议放光辉 4、四渡赤水出奇兵 5、飞渡大渡河 6、过雪山草地 7、到吴起镇 8、祝捷 9、报喜 10、大会师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
歌;
2、正确理解诗歌所表 达的思想感பைடு நூலகம்。
《四渡赤水出奇兵》
前因: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准备北渡长江,在川西 北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 1935年1月29西渡赤水 云南扎西,遇重兵围堵,放 弃北渡。 2月18日东渡赤水 小部引温水,主力占桐梓、娄山 关、遵义城,遵义地区作战,击溃和歼灭两个师八个团, 俘三千人。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后遇敌南北夹击, 再次西进。 3月16日西渡赤水 川南古蔺(lì n) 3月21日东渡赤水 小部牵制,主力向南二渡乌江, 将几十万敌军甩在江北 后果:佯攻息烽,兵临贵阳,进军云南,威逼昆明,巧 渡金沙,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 略转移中决定性的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华长征组歌十二首内容
“萧华长征组歌十二首内容”的主题分别是:
1. 《古田会议》
2. 《忠诚的红军》
3. 《红军战士的决心》
4. 《向阳红》
5. 《上甘岭》
6. 《春天的故事》
7. 《我的团长我的团》
8. 《革命圣地延安》
9. 《我爱你中国》
10. 《将军的信》
11. 《采菊东篱下》
12. 《天若有情》
本文将逐一介绍这十二首组歌的内容,带着读者一起回顾和感受长征时期的那段激荡人心的历史。

首先,“古田会议”是一首歌颂中国共产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古田召开的歌曲。

这首歌通过描述古田会议场的壮丽场景,表达了革命者们对于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决心和坚定信念。

接下来,“忠诚的红军”是表达红军对中央的无比忠诚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的歌曲。

这首歌通过歌颂红军的英勇战斗和忍受艰苦的精神,展现了红军战士们为了革命事业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

然后是《红军战士的决心》,这首歌以红军战士语言直白地表达了他们年轻而坚定的决心,义无反顾地跟随的旗帜,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

接着,《向阳红》是一首充满革命热情和激昂斗志的歌曲。

它反映了红军战士们在紧张激烈的战斗中,以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向着胜利的方向前进。

《上甘岭》是一首具有强烈战斗气氛的歌曲。

它歌颂了在艰苦的战斗中,红军战士们英勇奋战,抵御敌人的进攻,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然后,《春天的故事》是一首描写长征途中人民群众坚定革命信仰和无限忍耐精神的歌曲。

它通过描绘人民群众在动荡和困难之中仍然保持笑容和力量,表达了革命者们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接下来,《我的团长我的团》是一首歌颂红军团长毛泽东的歌曲。

它通过赞颂毛泽东的指导和领导才能,表达了红军战士对毛泽东的崇敬和对他的贡献的感激之情。

而《革命圣地延安》则是一首描写延安这个革命圣地的歌曲。

它通过赞美延安的光辉和红军的英勇斗争,表达了人民对于延安的热爱和敬重。

《我爱你中国》是一首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歌曲。

它通过歌颂祖国的壮丽山河和坚强民族精神,展现了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对中国的无限热爱和对民族复兴的梦想。

接着,《将军的信》是一首表达对毛泽东将军坚定决心和军民团结的歌曲。

它通过讲述将军写信号召全军投入反攻大业,表达红军战士对将军的崇敬和对他的信任。

然后,《采菊东篱下》是一首表达红军战士对农村生活和劳动人民的热爱和理解的歌曲。

它通过描绘采菊的情景,表达了红军战士们对农民的关爱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最后,《天若有情》是一首表达对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强大意志和献身精神的歌曲。

它通过强烈的音乐和歌词,展现了红军战士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都不屈不挠的决心和信念。

总的来说,萧华长征组歌十二首内容涵盖了长征时期的历史和精神。

这些歌曲通过歌颂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和英勇事迹,展现了长征途中人民群众
的顽强生命力和无限忍耐精神。

回顾这些歌曲,不仅让我们感受到那段激情澎湃的历史,更让我们思考和传承那种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精神。

这些歌曲通过音乐的力量,将长征的故事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