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歌公开课(浪之歌,雨之歌)教案

合集下载

2023最新-组歌教案-《浪之歌》《雨之歌》(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3篇

2023最新-组歌教案-《浪之歌》《雨之歌》(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3篇

组歌教案:《浪之歌》《雨之歌》(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3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组歌教案:《浪之歌》《雨之歌》(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八年级下册语文雨之歌教案设计篇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火把节之歌》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爱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5、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6、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火把节之歌》原文阅读这是一个火的民族,它的历史就是一条火的长河。

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火把节,实际上是彝家古老的祭火节。

在凉山彝族群众心目中,火是圣物,它能够净化一切。

年节祭品要一一在火上转三圈,或将一块石头烧过,经淬水冒出蒸汽,再将祭品在上面绕三圈以除掉一切污浊。

他们视火为神物,视锅庄、火塘为神之所在,严禁人畜践踏与跨越。

猎人、牧人常用的引火绳,在家要挂在屋壁上方,用后只能用手压灭而不许用唾沫淹灭。

火是中心,哪里有了火,哪里便会围上一圈人,火成了凝聚人们的轴心。

人类最初一代的文明,是被火焰照亮的。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关于火的崇拜、火的禁忌的习俗。

然而,像我国彝族那样,把火的崇拜神圣化,并以节日形式固定下来,同预祝丰收相结合,却是不多见的。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10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h)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10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h)

《浪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目标:理解作者笔下海浪的形象。

能力目标:把握诗文的节奏和美妙的意境,在品读中理解诗歌的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内涵;理解作者笔下海浪的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文学与绘画是他艺术生命的双翼。

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

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

他清丽流畅的语言征服了一代代世界读者。

二、美读入诗境1、简介散文诗,指导朗读①对称句式注意停顿读出节奏例: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

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

②找出韵脚注意抑扬读出韵律例: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把握感情基调:深情舒缓有感情齐读课文。

配乐范读,学生跟读。

2、用“的浪”句式说话,感受海浪的形象。

(如:热情洋溢的浪一往情深的浪无比忠诚的浪多情浪漫的浪温柔善良的浪痴情的浪缠绵的浪任性的浪等)明确:浪是海岸的情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是一个博爱者。

三、品读悟意蕴1、仔细研读课文细节,你读懂了海浪的情怀吗?谈谈你从字里行间捕捉到的海浪的深情。

品味难句: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呜呼! 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

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2、引言:海浪对海岸的爱情真叫人感动。

作家状物写景往往是有寓意的,这篇散文仅仅抒写了爱情吗?除了爱情,你觉得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学生自由交流。

4、穿插资料:他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浪之歌·雨之歌》教学用稿ppt优质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组歌:《浪之歌·雨之歌》教学用稿ppt优质课件

ppt精品课件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ppt精品课件
听配乐朗诵课文,说一说这是———的雨。
ppt精品课件
• 滋润万物的雨 • 让山河欢乐的雨 • 让花草欢笑的雨 • 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 • 充满爱心的雨 • 启迪心扉的雨 • 沁人心田的雨等
在这首散文诗里,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在前四节里,铺
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舍
难分。接着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除具有人的特点,能借以很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外,还具有浪的特点。 如她的“任性”,总不能平静的心胸,晨昏情感的变化,潮水涨落时不一 的举动等等。
ppt精品课件
纪伯伦生活时代的黎巴嫩,处于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统治下,他激进的 思想和当时的政治相悖。在自己的国土上,连立足之地也没有,不得不长期 旅居异国,身老他乡。然而,这种与故土的别离,不仅没有淡化他对祖国的 思恋,冷却他炽热的赤子深情。相反,他爱之更深,思之也更切。他常常在
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寄寓深厚的恋情。《浪之歌》便是这类诗歌的代表作。
• 表达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对无私的奉献者的歌颂
3、作者这种胸襟和情怀,对你有什么启迪?
ppt精品课件
品味赏析:
品读诗歌,可以从语言、修辞方法和诗的情感等方面来谈。 示例: “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偷”字,巧用拟人,写出了雨的珍贵。
ppt精品课件
•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 笑脸。”
ppt精品课件
合作探究:

组歌(节选)《浪之歌》《雨之歌》教案

组歌(节选)《浪之歌》《雨之歌》教案

组歌(节选)《浪之歌》《雨之歌》教案10组歌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积累“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能力目标、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德育目标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读·点拨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浪之歌)一、课文导入简介诗人纪伯伦。

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

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

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

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

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

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

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

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

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

《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婪、狡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

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取胜。

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暴风雨》,诗集《行列圣歌》,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等。

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

此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沙与沫》、《人之子耶稣》、《先知园》、《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

鲁教版八上《组歌(浪之歌,雨之歌)》word教案

鲁教版八上《组歌(浪之歌,雨之歌)》word教案

10.组歌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2、学习文中拟人化写作手法3、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5、仿写美文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2、学习文中拟人化写作手法3、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教学难点:仿写美文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品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孔,孔子的孔,大家叫我也老师就可以了。

(提前下发一张纸)请每个同学在右上角也写上你的名字。

现在开始我们今天愉快的课。

1、本单位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体裁的文章(散文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特点[散文的形式,诗歌的语言,而诗歌的语言是特殊的语码,不仅讲究格律,充满意象(诗中用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具体形象)且具有联想的功能](2’)二、导学达标: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小段视频,想象一下,我们同学正漫步在碧海蓝天的松软沙滩上,看到波浪一层一层的涌过来,远处传来海鸟的鸣叫,似乎还可以闻到海水淡淡的咸味,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想,请把它们写在你的纸上。

给大家两分钟时间。

(6’)2、请同学来读一读(分享一下)(2’)师总结:(鼓励)但是诗人纪伯伦是怎样想的呢?打开书第10课。

板书:题目,是节选,共有五首3、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教师补充:他活了多大年纪(48岁),英年早逝,但生命的长度并不影响生命的宽度,虽然他12岁就被迫离开了祖国,但这使他对祖国的热爱反而更加的炽热,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伏案写作,这也使得他的成就与泰戈尔比肩,成为将近代东方文学推向世界的先驱者。

(2’)4、展示学习目标。

找学生朗读(1’)5、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读音,展示,抄在纸上一遍。

(2’)6、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重音,尤其是逻辑重音。

(你要突出的部分)(10’)带着问题“意象是什么?”重点朗读〈雨〉第五段:押韵,对仗,突出了诗的特点重点朗读〈雨〉第八段:诗人感情的升华,从“个人”的感受到对爱情的理解(增词)真的是在写爱情吗?7、在文章中我们看到了哪些意象?使用了什么的手法?8、诗人透过文字的表象,实际上借浪和雨的形象表达的是对谁的热爱与奉献?9、讲授:这种写作手法就是借物抒怀。

组歌教案-浪之歌雨之歌(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优秀8篇)

组歌教案-浪之歌雨之歌(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优秀8篇)

组歌教案:浪之歌雨之歌(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优秀8篇)八年级下册语文雨之歌教案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中的的感情和美妙的意境。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主题,理解作者笔下雨的形象。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笔下雨的形象,理解作者于写景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学习方法】朗读与赏析法;联想与想象法;合作探究法【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诗情导入:雨,来自辽远的天空,它有时缠绵,有时奔放,有时伤感,有时飘逸,这就是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诗人纪伯伦的《雨之歌》。

二、初步阅读,感知文本——听雨声:投影:自读全文,要求:自由朗读,互相订正生字读音;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悟展示:学习诗歌,读为先导。

“三分文章七分读”;通过朗读展示我们理解的程度。

1、学生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每生读一部分,生互评,评点到位者范读。

2、提出不能理解的字词;质疑释疑。

3、朗读展示比赛;并引导评价。

师结:在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到了来自天籁的雨声,满足了听觉的享受,我们一起观赏雨景,品味雨景。

三、品味语言,揽胜探美——赏雨景:过渡语:雨雪风霜,是我们常见的自然现象,请同学们口头说说自己平常看到的雨景。

1、请学生口头描述雨景:生发言后,生评价,师借机引导学生将生描述的雨景与本文的语言相比。

过渡语:同学们的描述很真实,不过不够生动,缺少感染力。

看来,我们只能描述雨景,而纪伯伦是在描绘雨景。

2、作者是怎样描绘雨景的呢?生发言:作者把雨比喻为银线,珍珠,传情的信使,大海的叹息,天空的泪水,田野的微笑等。

师小结:品读诗歌,可以从语言、修辞方法和诗句呈现的画面等方面来谈。

请同学们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让诗歌中的雨现出来、水动起来、鲜美的芳草摆动起来、缤纷的花朵绽开笑脸。

预设示例:(1)“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品味赏析:“偷”字,巧用拟人,写出了雨的珍贵。

(2)“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 (xū):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 傲慢的气势逼人
整体感知
这首散文诗中的“浪”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并从文中找出依 据来说明。
---的浪
如(热情洋溢\一往情深\无比忠诚\多情 浪漫\温柔善良\痴情\缠绵\任性)
合作探究(一)(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思
雨之歌
整体感知
这首散文诗中的“雨”有什么作用?请在 横线上添加修饰语,并用文中语言说明理 由。
---的雨
(滋润万物\让山河欢乐|让花草欢笑\为 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充满爱心\启迪心扉 \沁人心田)
合作探究:
朗读《雨之歌》, 1、思考“雨”在 文中是怎样的形象?
雨:
奉献者、生命的使者。
2、作者借雨歌颂了什么?
1、找出让你心动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2、提出你不懂的地方,让大家帮助你。
例如:1、诗人为什么要在诗歌中塑造海浪这一形象?
2、如何领悟诗中海浪的爱情内涵?
2、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对更广阔的 世间万物所怀的博大的爱情。这博大的爱闪耀 着母性的光辉—— “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 因为 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 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守护它的 和谐,它的美。
创设情景: 同学们,哲理诗作为世界诗苑的一朵奇葩, 千百年来一直散发着醉人的世间芳香,为越 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含蓄隽永的哲理性的警 句,往往会使身处纷繁世界中迷惘和困惑的 人憬悟、奋起。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常被 称作哲理诗人,但他的散文诗的内涵常常多 于一般的哲理诗。今天,我们学习的《浪之 歌》和《雨之歌》就是他组歌里的两首,让 我们静心于有灵气个性的浪和雨的絮语中, 去感悟一个深邃、美妙的别样洞天。

组歌教案-《浪之歌》《雨之歌》(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组歌教案-《浪之歌》《雨之歌》(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组歌教案:《浪之歌》《雨之歌》(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组歌教学目标:1、朗读与细读相结合;2、篇章语义分析与自然常识讲解相结合;3、锻炼学生自由想象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模仿写作,锻炼学生自由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对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散文诗,我们在前面集中学习了几位中国作家的散文诗作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外国的著名散文诗作者吗?如(俄)屠格涅夫、(法)波德莱尔、(印度)泰戈尔(他的《飞鸟集》、《吉檀迦利》等名著已从二三十年代起影响过我国不少作家。

以前学过泰戈尔的《金色花》,今天我们学习曾和泰戈尔齐名的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雨之歌》自学导航利用手中的工具书收集有关纪伯伦的资料明确: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自《泪与笑》。

《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另三首是《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他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作者经历:在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之旅中,纪伯伦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与疾病煎熬之苦。

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

故乡的秀美风光赋予他艺术的灵感。

十二岁时,因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他随母亲去美国,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

1898年,十五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祖国学习民族历史文化,了解阿拉伯社会。

1902年返美后一年多的时间,病魔先后夺去他母亲等三位亲人。

他以写文卖画为生,与剪裁缝衣的妹妹相依为命。

1908年,他得到友人资助赴巴黎学画,得到罗丹等艺术大师的亲授与指点。

1911年他返美后长期客居纽约,从事文学与绘画创作,并领导阿拉伯侨民文化潮流。

当他感到死神将临,决心让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烧得更加光耀,遂不顾病痛,终日伏案,直到四十八岁英年早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歌(浪之歌,雨之歌)教案
教学目标分解——
知识目标:
1、学习、积累“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德育目标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读•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纪伯伦的《组歌》中的两首:《浪之歌》和《雨之歌》,去感受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板书课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纪伯伦简介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标示段序并疏通疑难字词。

执拗(niù)憔悴(qiáocuì)馈赠(kuì)真谛(dì)璀璨(cuǐcàn)镶嵌(qiàn)酷肖(xiào)海誓山盟、长吁(xū)短叹、盛气凌人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3、教师范读,学生用简洁的语句表述自己的感受。

4、学生诵读全文,主动质疑,提出问题,师生合作交流。

学生的质难问题有:
(1)“呜呼!彻夜不眠使我形容憔悴。

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这里的连接词使用好像不合常规?
(2)“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死神的怀抱。

”这句话如何理解?
教师点拨
四、指导研习,深层理解课文内涵
1、学生齐读全文后,合作研讨:
(1)这两首诗中,作者的想象多数时候是紧贴着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展开的。

《浪之歌》中第二、四节写到的潮汐现象,你了解吗?诗作中又是如何塑造海浪与海岸的热恋形象的?
(2)《浪之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雨之歌》中塑造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分析诗中雨的形象递进伸展的层次。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组歌(节选)
纪伯伦
《浪之歌》
拟海浪:海岸的情人
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杰炽
作热
《雨之歌》深
雨:滋润万物情
“传情的信使”
(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