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歌》(节选)

合集下载

《组歌(节选)》整体把握

《组歌(节选)》整体把握

《组歌(节选)》整体把握1、浪之歌:纪伯伦笔下的自然万物仿佛都是诗人的一个面影,一个道具,浸染着他的气息,跳动着他的诗心。

在他的文学世界里,一切事物都仿佛汇流、回旋在一个巨大的合唱之中,歌颂着生命、自然、爱情,而生命、自然、爱情,似乎也只是宇宙运行的同一个恢弘的过程的不同表现、不同名称,为了去印证一个最终的和谐──这样的思想对我们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它是纯然东方的。

不同于真实世界,在这首散文诗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在前四节里,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

接下来,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一个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眠”,在星空、美人鱼、礁石和情人组成的画面中,它发出永恒的共鸣,“时而歌唱,时而叹息”,而海浪的歌唱也就是海浪的叹息。

也因此,我们方可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

在这里,我们恰恰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

诗人的故国地处地中海的东端,这也许是海洋的意象在他的散文诗里如此亲切的原由。

那在万籁俱寂的深夜里独自往复拍打着岸边,歌唱复如叹息的大海的梦幻般的图景,一定是这首散文诗诗思的缘起,而这,是仅仅在地图上遥想大海,而未曾在海边久久流连的人所不能写出的。

2、雨之歌:纪伯伦常被称作哲理诗人,但他的散文诗的内涵常常多于一般的哲理诗,就这首《雨之歌》而言,和哲理诗相同的是,它主要采用的也是拟人化的手法,但是它并不以得出某种哲理、教谕为目标,它最终形成的是一个具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化约为简单的道理的形象。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10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j)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10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j)

10、组歌课型自读"点拨"练习素质教育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执拗、憔悴、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过程与方法目标3.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4.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情感与价值目标5.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重点目标2、4难点目标4教学准备1.结合资料了解纪伯伦的有关情况。

2.将“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生僻字注音,把词抄写在预习本上,注意字形并理解、记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

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他就是纪伯伦。

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纪伯伦的《组歌》中的两首:《浪之歌》和《雨之歌》,去感受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二、自学"点拨(一)作者简介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自《泪与笑》。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

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

(二)字词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chì) 祷词(dǎo) 执拗(niù) 俊俏(qiào)衷情(zhōng) 馈赠(kuì) 憔悴(cuì) 真谛(dì)天穹(qióng) 璀璨(cuǐ càn) 镶嵌(xiāng qiàn)翱翔(áo) 长吁短叹(xū) 千山万壑(hè)2.解释下列词语。

10.《组歌》

10.《组歌》
_______的浪?
• 听读《浪之歌》,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浪 的形象特点,用“ 的浪”的 形式表达。
一往情深 无比忠诚 多情浪漫 温柔善良 的浪” “ 热情洋溢
自由朗读 《浪之 歌》,边读边思考:
“浪”在文中唱出 了怎样的歌?它是 怎样的一个形象?
1—4节:海岸的情人,唱出了 难舍难分的炽热恋歌。
组歌
纪伯伦
组 歌(节选)
浪之歌 雨之歌
预习检测,注音:
炽热( chì ) 祷词(dǎo) 执拗( niù ) 心扉( fēi) 衷情( zhōng) 穹(qióng ) 璀璨( cuǐ càn ) 镶嵌( xiāng qiàn ) 纤细( xiān ) 长吁短叹(xū ) 千山万壑( hè )
诗与海岸连在一起的礁石是如何对待海 浪的呢?海浪对礁石的这种态度有何表现? 联系作者所处的环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礁石对海浪的态度是:不同情,不理解 不管她如何向他微笑,倾吐心声,都始终置 之不理。 对礁石的这种态度,海浪感到伤感、苦 恼,但她对海岸的爱恋并没有因此而减退, 反而奋力突破重重障碍向海岸靠拢。这种表 现显示了海浪对爱情的无限忠诚,这也正是 诗人对祖国深厚感情的反映。
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 充满爱心 启迪心扉 沁人心田 让花草欢笑 让山河欢乐 滋润万物
的雨。
自由朗读 《雨之 歌》,思考:
文中用了哪些事物来 描绘“雨”?“雨” 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 象?
银线,珍珠,传情的信使,大海的叹息, 天空的泪水,田野的微笑。 为云彩和田野传情——信使的形象
滋润万物,传递信息——奉献者的形象
仿写:

我(花)是大地的女儿,是蝴蝶的情 侣,是蜜蜂的母亲。 我(雪)是只只寻梦的蝴蝶,漫天飞 舞着,以我婀娜的舞姿,装饰美丽的 人间。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10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a)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10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a)

还原语文教学的本质——《组歌(节选)》教学案例背景语文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成长过程,是他们与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等心灵交流、精神对话的过程。

然而,如今的语文教学似乎与这一切难有“缘分”,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语文就异化为考试升学的工具。

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将每篇课文肢解为若干练习题,抠字眼,抠层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个性生命中的丰富多彩的需要、欲望、兴趣、信念、追求,破僵化的法则和模式所拘禁。

文章的灵魂、情韵也不见了。

如何才能还原语文教学的本质呢?叶圣陶先生说过:“读就是用眼睛听,写就是用笔来说;反过来,听就是读,用耳朵读,说就是写,用嘴巴来写。

现在的语文教学,要把听、说、读、写这四个字连起来。

”笔者在对纪伯伦的《组歌(节选)》这两首散文诗的教学中,始终贯穿了听、说、读、写练习,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唤起学生对自然、人情的独特的个人体验,使他们勇于表达主观感受,流露内心情感,透过富有思想和韵味的语言,可以窥见美丽的心灵,感受人生的博大,由此领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真谛,也就在某种程度上还原了语文的本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佳词丽句。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过程与方法1.强化朗读,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学习文中的写作技法,初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感受与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甘于奉献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入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品味诗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蕴涵之中的哲理。

教学方法1.诵读法。

纪伯伦的散文诗语言清丽流畅,富含哲理。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性体会两首诗在辞色和声音上的美,领会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2.自读·点拨法。

《组歌(节选)》知识延伸

《组歌(节选)》知识延伸

《组歌(节选)》知识延伸
所谓“散文诗”,顾名思义。

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

这就是说,它首先必须是诗,其次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

它不同于格律诗或自由诗,不仅在于消极方面它不分行,更在于积极方面它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它不同于诗意的散文,则在于体裁的短小和诗质的致密,或者不如说,诗意的散文归根到底是散文,而散文诗实际上就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组歌(节选)》课文

《组歌(节选)》课文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立志当早,存高远《组歌(节选)》课文
浪之歌
 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

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

我随着碧海丹霞来到这里,为的是将我这似银的泡沫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我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别那幺过分炽热。

 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

 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妨忍而有耐心。

 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

 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着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

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

 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呜呼! 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

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雨之歌
 我是根跟晶亮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撇下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穷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笑;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

组歌

组歌

延伸阅读
组歌》中其他三首: 《组歌》中其他三首: 《美之歌》、《幸福之歌》、 美之歌》 幸福之歌》 花之歌》 《花之歌》,摘抄散文诗中的 佳句。 佳句。
花之歌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 大自然说出去,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 , 大自然说出去 , 又 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 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 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 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 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 清早 , 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 ; 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节选) 组 歌(节选) 纪伯伦
浪之歌 雨之歌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纪伯伦(1883~1931),黎巴 纪·哈·纪伯伦 哈 纪伯伦 ~ , 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 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 先知》 沙与沫》 笑》、《先知》、《沙与沫》等。本 文选自《泪与笑》。 文选自《泪与笑》 泪与笑·组歌》 《 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 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他是一位热爱祖 他是一位热爱祖 热爱全人类的艺 国、热爱全人类的艺 术家。 术家。 他的作品既有理 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 严肃与冷峻, 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 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 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 与抒情。 与抒情。
他善于在平易中 他善于在平易中 平易 发掘隽永 隽永, 发掘隽永,在美妙 比喻中启示深刻 的比喻中启示深刻 哲理。 的哲理。 清丽流畅的 他清丽流畅的 语言征服了一代代 世界读者。 世界读者。

《组歌(节选)》公开课教案(板书)

《组歌(节选)》公开课教案(板书)

《组歌(节选)》公开课教案(板书)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组歌(节选)》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通过学习这首作品,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音乐的发展历程,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1.2 课程目标(1)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者;(2)分析作品的音乐特点及表现手法;(3)学会欣赏并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团队协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作品简介《组歌(节选)》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X创作的一首音乐作品,创作于年。

作品分为多个乐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

2.2 作品结构(1)第一乐章:X(节选)(2)第二乐章:X(节选)(3)第三乐章:X(节选)(4)第四乐章:X(节选)(5)第五乐章:X(节选)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作者、音乐特点等知识要点;3.2 示范法:教师演奏或播放示范音频,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魅力;3.3 互动法:分组讨论、合唱、合奏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4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旋律、节奏等,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热身活动:引导学生唱一首简单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2 作品介绍:讲解作品背景、作者、音乐特点等知识要点;4.3 音频播放:播放《组歌(节选)》的完整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魅力;4.4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旋律、节奏等,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4.5 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4.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5.2 合唱效果:评价学生在合唱练习中的表现,如音准、节奏等;5.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后的练习成果,如乐谱熟悉程度、演奏技巧等;5.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组歌(节选)》乐谱及相关资料;6.2 音响设备:音响、话筒、耳机等;6.3 网络资源:音乐网站、视频网站等;6.4 教具:黑板、粉笔、乐谱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试用一句话概括1-4段的内容。
雨水滋润了大地。
6、解释第6段中“吻”和“拥抱”在 文中的意思。
指雨水浇灌花草、树木。
7、这首散文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 爱和对奉献者的赞美。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纪伯伦的《组歌》 (节选)。在《浪之歌》里,海浪 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 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 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 《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 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 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2、整体把握“浪”和“雨” 的形象。
浪之歌 1、聆听
2、海浪是一种怎样的形象?跟你印 象中海浪一样吗?
前四节:浪花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相 亲相爱”、“海誓山盟”等等。这是热 恋中的女性形象。
后三节:这三段中的海浪形象与前面相比, 有什么不同?
这个女性的形象有了更深的喻意,海浪成 了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作业
仿写训练 曾有多少次,当……时,我……; 曾有多少次,当……时,我……; 曾有多少次,当……时,我……
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 在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之旅中,饱经颠沛流离、 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和疾病煎熬 之苦。尽管这样,他一刻也不曾忘记自己的 祖国,他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 术家。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 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 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 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 的心脏。”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 他反对愚昧陈腐,他热爱自由,崇尚正义, 敢于向暴虐的权利、虚伪的圣徒宣战;
他不怕被骂作“疯人”,呼吁埋葬一切 不随时代前进的“活尸”;他反对无病 呻吟,夸夸其谈;主张以“血”写出人 民的心声。文学与绘画是纪伯伦艺术生 命的双翼。纪伯伦的前期创作以小说为 主,后期创作以散文诗为主。此外,还 有诗歌、诗剧、文学评论、书信等。 《先知》是纪伯伦步入世界文坛的顶峰 之作,曾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 地出版。
10、 组 歌(节选)纪源自伦作者简介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
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 《泪与笑》、《先知》、《沙与沫》 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 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
中两首,其它三首是《美之歌》、 《幸福之歌》和《花之歌》。
朗读课文
1、读出感情和节奏,初步 体会两首诗表现作者的感 情。
雨之歌 1、聆听
2、作者在文中分别用 了哪几种形象来描绘雨?
3、雨的形象有什么特 点?作者借雨歌颂了什么?
银线,珍珠,传情的信使, 大海的叹息,
天空的泪水,田野的微笑。
雨是一位奉献者和使者, 歌颂了无私的爱与奉献 精神。
4、为什么“我”哭,山河却在欢 乐?根据第三段文意回答。
下了雨,河水涨了,可以 浇灌田野、花草。
3、结尾:“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 是我终身的工作。”“我的生活”、 “我终身的工作”是指什么?
我的生活是指我对海岸的 爱情;
我终身的工作是对这世间 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
4、作者借“浪之歌”要表达什么意 思和感情?
借海浪与海岸热恋的形象, 曲折表达对祖国忠贞不渝 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5、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