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美的形式与形式美——形、声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美学原理》课件-第3章形式美

· 曹丕作品为早期,句句押韵,韵脚过密,虽 悱恻缠绵,但过于紧张压抑拘束。
· 后二首唐诗则不同。七绝只押三句韵脚;歌 行不时变换韵脚,错落有致,不绝如缕,既 流畅又灵活,纤密而空灵。
· 不仅听觉因素可以有节奏韵律之美,其它形 式因素也同样可以具备该美。
6、和谐统一
练习:试分析下面 作品中运用的形式
美规则。
马蒂斯贴纸作品
再别康桥
·
轻轻的我走了,
·
正如我轻轻的来;
·
我轻轻的招手,
·
作别西天的云彩。
·
·
那河畔的金柳,
·
是夕阳中的新娘;
·
波光里的艳影,
·
在我的心头荡漾。
·
·
软泥上的青荇,
·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
在康河的柔波里,
·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
·
那榆阴下的一潭,
·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
揉碎在浮藻间,
· 现代生活中充斥着黄金比例。
· 黄金比例不是艺术家或人类的专利,自然界 同样充满着黄金比例。
· 枫叶的叶脉和叶子宽度的比例,蝴蝶身长和 翅宽的比例也都符合“黄金分割比”;向日 葵花有89个花瓣,55个朝一方,34个朝另一 方,是绝对自然的0.618艺术……
· 形式之美,或者是自然规律的反映?
(三) 形式美规律的运用:
遵循、变化、突破、创 立
(四)形式美的审 美实践与审美理论
1、“形式”范畴 的多元演化
什么是形式?
※大家来说说※
· 形式的抽象能力。——柏拉图的理式。康德 的纯形式无利害。
· 形式的建构能力。——康德的时空直观形式。 结构主义。
美的形式

第四章
美的形式
人们从生产劳动中所感受到的形式美,一方面 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成果流传下来,获得了社会的 普遍承认,它原来同劳动的具体联系消失在历史过 程中;另一方面,这些最初从生产劳动中感受到的 形式美,本来就体现了人的自由与外在自然物理属 性规律的和谐统一,具有不局限于生产劳动的普遍 意义,因而也超出了具体的生产劳动,成为人们在 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感受到的美。
第四章
端午节是五月五是翠绿色的 开米色花的五月五 穿百褶裙的五月五 喝雄黄酒的五月五 唱牧童谣的五月五 东家男娃西家女娃走来了 亮亮眼睛找五月五 小小手帕叠五月五 甜甜嗓音唤五月五 端午节是五月五是翠绿色的
美的形式
端午节
童年金黄色的记忆里 飘你淡淡的清香了 醉你柔柔的歌声了 想你嫩嫩的天真了
母亲慈祥的皱纹里 男娃子女娃子走来了 带不去的五月五 说不够的五月五
第四章
杨贵妃 深红醉花 剧毒不可服 梁山伯祝英台两只蝴蝶 可愈千年中国的 相思病 一两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 三两李商隐家的寒蝉 半勺李煜的一江春水煎煮 所有的春天喝下 都传染上中国忧郁症 古苏州 见于隋炀帝这条运河的阴湿地带 全草入药可安眠
美的形式
谭嗣同 落叶乔木 其根可治贫血 中国地图在清朝也患过重病 那贴李鸿章开的处方上 只有赔款的黄金 所以只一夜 它就瘦了一百万平方公里 人人都相信中医 虽然二三江湖郎中 卖过假药
第四章
美的形式
(三)面 在物体造型方面,如果说线主要用来表现物体 的轮廓及外形的装饰,那么面的功能则主要用来表 现物体的形状。在感知某一物体的形状时,除根据 其周围的轮廓线之外,主要依据我们能直接观察到 的面。 不同形状的面,能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 理反应。一般地,圆形比较柔和,方形方正安稳, 立三角具有稳定感,倒三角则有倾危感。
美的形式与形式美 美学

如蝴蝶左右两边的翅膀形状对称、颜色 对称、图案对称。对称给人带来平衡和稳 定的美感。
均衡是对称的一种变体,它表现为 对称双方等量而不等形。均衡与对称相 比,有一种静中有动的效果,在造型艺 术中,为了追求构图或形体的生动,常 常采用均衡的造型手法。
比例指一个事物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 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我们平时所说的“匀 称”就包含了一定的比例关系。什么样的 比例才能引起人的美感呢?那就是毕达哥 拉斯发现的“黄金分割比”。即宽与长的 比为a:b=(a+b):a。实际上大约五比三。一 般书籍、报纸都采用这种比例。突出的比 例失调,便会产生畸形。
(三)对称均衡
它是既不直接显示具体内容又具有一定审美特征的形式的美二构成形式美的物质要素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的要素包括色彩形体和声音这是外部世界的三种自然属性通过社会历史文化的不断积淀往往与特定内容形成稳固的联系有较强的表情性象征性而具有审美意味
第二章 形式美
第一节 美的内容与形式
一、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概念
1、美的内容:指美的事物的具体形式中所显示出来的 人的本质力量。
2、美的形式:就是显现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式,即 美的内容存在的方式。
二、美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因此美 的内容只 有通过形式才能表现出来。
2 、美的形式也离不开美的内容,内容发展变化 了,形式也要随之发展变化。
3、美的形式有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形式的优劣 影响 以至制约着内容的表达。
5、色彩的表情作用。指色彩能够向 我们传达一定的感情意味,如:红色使人 想起火和血,因而带有热烈、兴奋的情绪; 蓝色使人想起天空和海洋,因而带有平和、 宁静的感觉;绿色使人产生生气盎然、欣 欣向荣的感受;白色使人想起雪,带有纯 洁、凉爽的意味。
美的内容形式和形式美优质课件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我们不大能够想象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宁静,齐整——在满清三 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一代又一代的人穿着同样的 衣服而不觉得厌烦。开国的时候,因为“男降女不降”,女子的服装还 保留着显著的明代遗风。从十七世纪中叶直到十九世纪末,流行着极度 宽大的杉裤,有一种四平八稳的沉着气象。领圈很低,有等于无。穿在 外面的是“大袄”。在非正式的场合,宽了衣,便露出“中袄”。“中 袄”里面有紧窄合身的“小袄”,上床也不脱去,多半是娇媚的桃红或 水红。三件袄子之上又加着“云肩背心”,黑缎宽镶,盘着大云头。 削肩、细腰、平胸,薄而小的标准美女在这一层层衣衫的重压下失 踪了。她的本身是不存在的,不过是一个衣架子罢了。中国人不赞成太 触目的女人。历史上记载的耸人听闻的美德——譬如说,一只胳膊被陌 生男子拉了一把,便将它砍掉——虽然博得普通的赞叹,知识阶级对之 总隐隐地觉得有点遗憾,因为一个女人不该吸引过度的注意;任是铁挣 锋的名字,挂在千万人的嘴唇上,也在呼吸的水蒸气里生了锈。女人更 想出众一点,连这样堂而皇之的途径都有人反对,何况奇装异服,自然 那更是伤风败俗了。 出门时裤子上罩的裙子,其规律化更为彻底。通常都是黑色,逢着 喜庆年节,太大穿红的,姨太太穿粉红。寡妇系黑裙,可是丈夫过世多 年之后,如有公婆在堂,她可以穿湖色或雪青。裙上的细榴是女人的仪 态最严格的试验。家教好的姑娘,莲步珊珊,百褶裙虽不至于纹丝不动, 也只限于最轻微的摇颤。不惯穿裙的小家碧玉走起路来便予人以惊风骇 浪的印象。更为苛刻的是新娘的红裙,裙腰垂下一条条半寸来宽的飘带, 带端系着铃。行动时只许有一点隐约的叮当,像远山上宝塔上的风铃。 晚至一九二0年左右,比较潇洒自由的宽褶裙入时了,这一类的裙子方 才完全废除。(张爱玲《更衣记》)
构成美的要素

那么,造型艺术美的三恒规律,具体是怎样构成美的要素的呢?下面我们就接着分析形、色、声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美的形象三恒规律——形状、形体、结构造型艺术美的三恒规律表现为形、色、声之三恒,但在具体形、色、声的美的形式中双有规律可循,我这里并不是强行拼凑。
当我们分析时,问题就自然清楚了。
(一)美的形状三恒——点、线、面我们知道,形象是指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开关或姿态。
具体讲,形象是由点、线、面所组成的立体关系(形体)的总和,也就是说任何形象都是由点、线、面所构成的作用于我们视觉的在平面和立体上的空间关系。
对形象的分析,首先要分析构成形象的形状其美的形状分析,事实上是将菜作为一个平面来进行分析,即形状是由点、线、面三恒要素所组成。
1、点、线、面是相对的作为构成形象主要要素之一的形状,是人们对客观形象抽象平面分析的结果,即形状是由点、线、面所构成的。
事实上,在现实客观世界无所谓点、线、面,一切事物能作用于我们的视觉而形成的形象感,完全是光在宇宙空音关系中所造成的物理的、化学的和心理视觉效果。
但当我们从平面上来分析美的形象,我们有必要从点、线、面的视觉关系上来分析美的形状。
在几何学中,所谓点是没有长、宽、厚,而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
也就是说,点是只有位置,而没有大小。
点是线的开端和终结,点是两线的相交处,然而,当我们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来对点进行形象的分析,点却有了不同的含义。
对形状而言,点必须有自己特殊的形状。
只有这样,它才有意义。
在形状中,点是具有空间或平面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
首先,点没有上下左右的连接性和方向性。
也就是说,点不能给人造成一种具有长、宽、厚的立体感觉。
在大小上绝不可超过作为视觉单位点的界限,超过了这个限度,点就失去了自身的性质。
其次,点是相对于具体所处的位置与其它形象元素的空间对比关系而言的。
在某一个具体空间环境中是点,而在另外一个更大空间环境中它又失去了点的性质。
点若失去了空间对比关系也就不存在了。
艺术美和形式美课件

构成形式的主要三个方面
1,美术的语言元素 2,语言手段 3,语言规则
作品欣赏
谢谢
Hale Waihona Puke 艺术美和形式美课件艺术美
艺术美是由艺术家通过美术的 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创造出来的艺 术所特有的美。
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是同等 于现实中的“漂亮”和“好看”, 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现象表现出来 的艺术自身的“美”。
美术形象
所谓美术形象,既是指一件美 术作品中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 艺术形象,也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 由这种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 术形象所形成的综合的、整体的艺 术形象。
最新第三章美的形态之艺术美ppt课件

第三章 审美形态——艺术美
通过这幅作品,也只有在这 幅作品中,器具的器具存在才 专门露出了真相。
我们是否认为凡·高的画描绘了一双 现存的农鞋,而且是因为把它描绘得 惟妙惟肖,才使其成为艺术作品的呢? 我们是否认为这幅画把现实事物描摹 下来,把现实事物转置到艺术家生产 的一个产品中去呢?
第三章 审美形态——艺术美
第三章 审美形态——艺术美
宋人范希文说:“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 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职如行云流水。“
——《对床夜语》 绘画创作要虚实结合,以虚为虚,易流于虚无 以实为实,景物就是死的,难以动人 以实为虚,化虚为实,才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境界。
第三章 审美形态——艺术美
四、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
第三章美的形态之艺术美
第三章 审美形态——艺术美
自然美 艺术美 社会美
一、什么是艺术
作品
什么是作品
我们只能从艺术的本质那里获知
艺术是 什么
作 品
公共场所/在教堂/住宅—建筑/雕塑作品—艺术作
真 正
品被人收集起来。
起 支
我们从这些作品从未经触及的现实性角度去观赏它
从现有作品中收集特性和 问 从基本原理中作出推演, 题
A 宗白华先生:“然而那幅画里
若不能暗示或启发人写出这诗 句来,它可能是一张很好的写 实照片,却又不能成为真正的 艺术作品。”
第三章 审美形态——艺术美
(二)艺术与美的关系
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 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这硬梆梆、 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聚积着那寒风陡 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垄 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皮制农鞋上望 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暮色降临,这双 鞋在田野小径上踽踽而行。在这鞋具里, 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 成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表征着大地 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眠。这器 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 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 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嗦,死亡逼近时 的战栗。
美的形式与形式美 美学共28页文档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美的形式与形式美 美学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声音具有表情性 P75
• 古希腊人曾经通过对于音调的情感色彩的研究, 认定E调安定,D调热情,C调和谐,B调哀愁,A 调发扬,G调浮躁,F调激荡。
• 近代实验美学家证明,声音不仅影响人的神经, 而且对血液循环、脉搏跳动、呼吸活动都有一定 影响,声音的强弱大小及其在时间的延续变化, 和人的心理机制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声音上 升——情绪昂扬,声音下降——情绪低沉、清雅、 哀伤等反应。
• 1、点
• 点的表现是多方面的:①在一个点的情况下,点是 向心的,给人以集中的感觉。如夜空中的明月,以天空 为背景给人以点的感染②在有两点或更多的点的情况下, 两点中就具有了一种眼睛看不见的暗示性,有着相互吸 引的特征,使注意力保持平衡。随着点的数目增多,这 种直线感也加强。③当点有大小时,注意力也由大到小, 起着过渡和联系的作用。如:中国国旗
• 3、面
• 点的扩大就成为面,绘画中所讲的色块就是如此;线 的宽度扩大也成为面,例如表示一条街道的直线,就代 表一个长方形的街道面。
• 面的形状依其边缘的情况而被确定。水平线和垂直线 可以组合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直线与斜线可以组合成三 角形,弧线可以组合成圆形,而直线与曲线的结合可以 灵活多变地组成各种任意的形态。
科隆主教堂 德国最早的哥特式教堂之
一科隆主教堂于1248年兴 工,由建造过亚眠主教堂的 法国人设计,有法国盛期的 哥特式教堂的风格,歌坛和 圣殿同亚眠教堂的相似。它 的中厅内部高达46米,仅次 于法国博韦主教堂。西面双 塔高152米,极为壮观。
手绘花朵
宋元时期的山水画
花鸟画
古人生活线描
古代侍女打马球
• 斜线:具有明显的运动感,兴奋、迅速、骚乱、不稳定。 在水平线和垂直线的结构中辅以斜线,能产生动静结合、 静中有动的意境。如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伏尔加纤夫 1870-1873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1844.7-1930.9) 俄国
总体是一个水平线和垂直线相结合的构成,而每个人物拉纤 的姿势的斜线穿插就构成了艰难劳作的意味。
• 4、体
• 是由点、线、面包围起来的三维空间,如立方体、球 体、圆锥体、圆柱体等规则的立体。
• 立体的表现特征主要是根据各种面的形态感受来确定 的。除此而外,色彩、质材、空间的光和影也能改变立 体的感觉,给立体带来深度并富于变化。
造型美的审美特性
• 造型(形)在构成形式美时,有意识形态的因素参与, 因而各种形(造型),点、线、面、体,都具有了一些 特殊的社会意义、文化意味、情感色彩,从而使得形的 审美价值变得丰富多彩,富有人性色彩,也具有了深刻 而广泛的意味和价值
外形式的基本要素
• 点、线、面、体是构成事物外形式最基本的要素。 • 1、点 • 是形体构成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构成单位。 • 点在形体造型中的突出作用就是装饰。“万绿
丛中一点红”
• 2、线 • 是点的组合和轨迹,在形体造型表现中有更多
的装饰作用。“一行白鹭上青天”
• 线有直线、折线和曲线的分类。这些线的特点 各异,表现效果和美的意义也不同。“风乍起, 吹皱一池春水”
• 4、体
• 体的审美属性大体如平面图形。
太极图
•中国的太极图首尾相衔, 彼此包孕,给人以周而
复始、循环往复的无尽 感。
二、声音美
• 以上主要从视觉的角度阐述了形式美的自 然物质属性——色、形。现在,我们再从 听觉形式的角度来说明形式美的另一个自 然物质属性——声音美。
• 声音美和音乐美的物性因素的基本要素有音高、 音强、音色及时间,其基本的组织形式就是旋律、 节奏、和声、复调、曲式等。这些物性因素,由 于其现实的基础及其审美潜质,而在长期社会实 践中与人们发生审美关系,从而生成出声音和音 乐的美。比如潺潺的流水声、沙沙的风吹树叶声、 啁啾的鸟叫声等,本身就是和谐、悦耳的;而狂 风暴雨声、战马嘶鸣声、飞流直下的瀑布轰鸣声 等,本身就刺耳、震撼人心的。由于它们与特定 的生活情景有联系从而能引起人们的相应联系和 感受,从而也成为作曲模仿或暗示的对象,进入 了音乐美的创造之中。
• 这就使得本无情感因素的外物的声音,带上了情 感意味。例如:高音显得亢奋激昂,低音显得深 沉凝重,强音显得振奋,轻音显得柔和,急促的 声音显示紧张,缓慢的声音显示舒缓;乐音悦耳 动听,噪音烦躁不安等等。
• ②曲线:有流动变化的特点,使人感到轻松柔和、 优雅流畅、丰满圆润,因而被公认为是最美的线。 人体的曲线、弯弯曲曲的小路、随风摇曳的垂柳、 蜿蜒曲折的小溪等,均给人以曲线美的感受,显 示出曲线飞动活泼之美。
• ③折线:表示转折、突然、断续,折线形成的角 度则给人以上升、下降、前进等方向感。( p70 图三 )
• 2、线
• 线分为直线、曲线、折线。它们的审美特性各不相同:
• ①直线:刚直、挺拔、坚固、力量、严谨和次序,并有方 向感和力量感。各种直线带有明显的感情意味:
• 水平线:线的基础,给人以平静、统一和水平流动感。
• 垂直线:给人以挺拔向上、庄严肃穆、坚定有力和发展 的感觉,即所谓的“直线上升”,引导眼睛做向上的运动。 松树的挺拔伟岸,英雄人物就义时的庄严肃穆、坚定有力, 都可以用这种垂直线来体现。
第三章
形型(形)美、声音美
一、造型美
• 任何事物都有其结构和造型,二者构成了 事物的形式。结构和造型是互相渗透的, 结构是内形式,造型是外形式,外形式依 据和表现内形式,确定结构实际上也就确 定了对象的结构框架。
• 内形式(结构)—— p64 • 外形式(造型)—— p64
启功书法
王羲之书法
颜真卿书法
• 3、面
• 方形稳定而严肃,正方形给人以稳定持重,刚 直、方正的感觉,因而纪念碑、纪念像的底座多 用正方形以显得稳重、庄严。三角形使人感到稳 定而有生气, “哥特式”建筑的尖顶就采用了 三角形,尖尖的锐角直刺苍天,给人高耸入云之 感,也有一种皈依上帝和天堂的神秘之感。倒三 角虽然有较强的活泼感,但显得不够稳定令人担 心。而圆形有自我满足、周而复始之意等等。如: 中国的太极图。
弯 弯 曲 曲 的 小 路
弯 弯 曲 曲 的 小 路
蜿 蜒 曲 折 的 小 溪
蜿 蜒 曲 折 的 小 溪
线的实际运用
• 建筑风格的变化就是以线为中心。希腊式建 筑多用直线,罗马式建筑多用弧线,“哥特 式”建筑多用相交成尖角的斜线。
• 我国绘画艺术、书法艺术利用线条造型和传 情,成为优良传统
帕特农神庙,一般被认为是多利克柱式发展的最高峰 (希腊式建筑)
雅典娜胜利女神神庙(希腊式建筑)[Temple of Athena Nike]
罗马式建筑
兰斯主教堂(哥特式 建筑)
法国盛期的著名教
堂还有兰斯主教堂和 沙特尔主教堂,它们 与亚眠主教堂和博韦 主教堂一起,被称为 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 斯特拉斯堡主教堂也 很有名,其尖塔高 14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