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系统的认知

合集下载

常用颜色系统

常用颜色系统

常用颜色系统
在计算机领域中,常用颜色系统有RGB色彩系统、CMYK色彩系统、YIQ色彩系统、YUV色彩系统和YCbCr色彩系统等。

RGB色彩系统:是一种加色模型,它通过红绿蓝三个基本颜色来合成颜色。

这种系统广泛应用于显示器和电脑屏幕。

CMYK色彩系统:是一种减色模型,主要用于印刷和打印。

它通过青、洋红、黄和黑四种颜色来合成颜色。

YIQ色彩系统:通常被北美的电视系统所采用(属于NTSC系统),在区分颜色时经常会用到三种基本特性量:亮度、色调和饱和度。

YUV色彩系统:被欧洲的电视系统所采用(属于PAL系统),其中Y和上面的YIQ色彩系统中的Y相同,都是指透明度。

YCbCr色彩系统:也是一种常见的色彩系统,JPEG采用的色彩系统正是该系统。

它是从YUV色彩系统衍生出来的。

其中Y还是指透明度,而Cb和Cr则是将U和V做少量调整而得到的。

除此之外,还有美国孟塞尔系统、CIELAB、瑞典NCS自然色彩系统、德国奥斯瓦尔的颜色系统、德国DIN系统、日本颜色坐标系统PCCS等其他颜色系统。

色彩搭配培养幼儿色彩认知

色彩搭配培养幼儿色彩认知

色彩搭配培养幼儿色彩认知引言:色彩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感知、表达和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色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多重感官刺激的环境,通过适当的色彩搭配,可以增加幼儿的色彩认知和感知能力,培养其美感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色彩搭配对幼儿色彩认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色彩搭配。

一、色彩对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性1. 色彩的感知能力:幼儿通过观察和接触不同的色彩,培养了他们对色彩的敏感性和感知能力。

色彩作为视觉刺激的重要因素,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促进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2. 色彩的表达能力:通过自然观察和绘画等活动,幼儿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色彩成为了幼儿表达情感和思维的一种媒介,促进了幼儿语言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3. 色彩的认知能力:通过接触和学习不同的色彩,幼儿可以渐渐认识和区分各种颜色,形成自己的色彩分类系统。

这对于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二、色彩搭配的原则与方法1. 基本原则:色彩搭配要求基于对幼儿认知发展的理解,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审美观念。

尽量选择饱和度适中、亮度相近的色彩进行搭配,避免过于刺眼或模糊的色彩对幼儿的视觉刺激。

2. 主次搭配:在色彩搭配中,需要明确主次关系,避免色彩的混乱和过度。

可以选择一个主色彩,搭配两到三个辅助色彩,保持整体的和谐与统一。

3. 冷暖调和:冷色调和暖色调的搭配可以在色彩搭配中创造出对比和丰富的感觉。

但要注意冷暖色的比例和区分,避免过度或不协调的搭配。

4. 同类色的运用:相似色彩的搭配可以增加色彩的层次感和和谐感,同时也有助于幼儿对颜色的辨别和分类。

三、色彩搭配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1. 教室环境: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活动,可以根据色彩的特点来设计教室环境。

比如,在创造力培养的活动中,可以使用丰富的明亮色彩;而在沉静学习的环境中,可以选择较为舒缓和柔和的色彩。

2. 知识教学:在幼儿知识教学中,色彩搭配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色彩认知培养教案与反思

色彩认知培养教案与反思

色彩认知培养教案与反思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色彩的认知与理解。

通过多样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在视觉艺术领域中的色彩感知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和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 了解基本色彩理论;- 掌握色彩的分类与搭配方法;- 理解色彩在艺术中的表现力;- 学习艺术家在绘画中运用色彩的技巧。

2. 技能目标:- 能够辨别和描述不同颜色之间的关系;- 具备基本的色彩搭配能力;- 能够在绘画中灵活运用颜色表达自己的意图;- 培养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提升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前期准备在开始本课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彩色圆珠笔、水彩颜料、彩色纸张等绘画材料;- 展示色彩搭配的艺术作品;- 彩色海报或图片等;2. 导入引导学生通过展示色彩丰富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色彩的美丽与表现力,激发学生对色彩认知的兴趣。

3. 深入学习(1) 第一阶段:基本色彩理论- 教师简要介绍基本色彩理论,包括三原色、二次色、补色等概念;- 帮助学生辨别和描述不同颜色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练习。

(2) 第二阶段:色彩分类与搭配-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色彩分类,如冷色调和暖色调;- 引导学生探索不同色彩搭配的效果,例如类似色、对比色、互补色等;- 给予学生一定的实践操作和创作活动,让他们练习运用不同的色彩进行创作。

(3) 第三阶段:色彩在艺术中的表现- 教师展示一系列艺术家的作品,重点介绍他们在绘画中所运用的色彩技巧;- 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这些作品的色彩运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鼓励学生模仿并创作自己的作品,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

4. 拓展运用-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色彩变化,记录自己发现的有趣和美丽的色彩组合;-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增强他们对色彩艺术的理解与感受;- 鼓励学生在其他学科中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如设计、摄影等。

色彩认知认识红色蓝色黄色

色彩认知认识红色蓝色黄色

色彩认知认识红色蓝色黄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色彩无处不在。

无论是自然界的山川湖海,还是人类创造的艺术品和设计作品,色彩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红色、蓝色、黄色作为三原色,也是我们最为熟悉和常见的色彩之一,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关于红色、蓝色和黄色的认知与认识。

一、红色的认知与认识红色是一种明亮、鲜艳的色彩,它给人一种强烈、热烈的感觉。

红色在色彩心理学中被认为具有刺激和激动人心的作用。

在文化传统中,红色也常常与喜庆、纪念和充满活力的场景联系在一起。

比如我们常见的春节红包和婚礼喜庆的红色装饰,都象征着幸福和吉祥。

在心理学上,红色还被认为可以影响人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红色被证明可以增加心率和血压,同时也会引起人的注意力。

因此,红色常常被运用在警示标志、紧急按钮和广告中,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和引起警觉。

二、蓝色的认知与认识蓝色是一种冷静、平和的色彩,与红色相反,它给人一种安静、沉稳的感觉。

蓝色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如蓝天、蓝海,给人带来一种宽广、深远的感觉。

在心理学中,蓝色被认为可以产生平静、放松的效果,有助于缓解焦虑和压力。

另一方面,蓝色也可以传达一种专业和可靠的形象。

许多公司和品牌喜欢使用蓝色作为标识色,以展示他们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此外,蓝色还常常被运用在医疗机构和办公场所的装饰中,因为它能够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专注力。

三、黄色的认知与认识黄色是一种明亮、活泼的色彩,它给人一种温暖、欢快的感觉。

黄色在自然界中也广泛存在,如太阳、麦田等,给人带来一种温暖、积极的感觉。

在文化传统中,黄色常常被用来象征快乐、希望和繁荣。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黄色的象征意义与金钱的财富和财运有关。

在设计领域,黄色常常被用于突出重点和吸引人们的注意。

它可以让信息更加醒目,给人一种欢快和活力的感觉。

然而,过量使用黄色也可能产生刺眼和过于张扬的效果,因此在运用黄色时需要谨慎。

总结起来,红色、蓝色和黄色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色彩,它们具有不同的认知和认识。

色彩认知认识红色蓝色黄色

色彩认知认识红色蓝色黄色

色彩认知认识红色蓝色黄色色彩认知:认识红色、蓝色、黄色引言:色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仅是美丽的存在,更是一种传达情感、表达个性以及影响心理的工具。

在众多色彩中,红色、蓝色和黄色无疑是三种最常见,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颜色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红色、蓝色和黄色的认知和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颜色。

一、红色的认知与意义红色是一种极具张力和活力的颜色,人们常常将其与热情、力量和激情相联系。

红色的认知可以引起人们的兴奋和注意,往往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广泛运用,比如喜庆的节日中或者警示标志上。

此外,红色还与爱情、勇气和冒险等情感和品质有关。

研究表明,红色能够提高人们的心率和血压,并激发人们的冲动和决断力。

二、蓝色的认知与意义蓝色是一种冷静、宁静的颜色,人们常常将其与安定、信任和专注联系在一起。

蓝色的认知可以使人感到平静和放松,因此在一些需要调节情绪或者提高注意力的场合中,蓝色往往被采用。

此外,蓝色还与智慧、理性和沉思等特质相关。

研究表明,蓝色能够降低人的心率和血压,并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三、黄色的认知与意义黄色是一种明亮、活泼的颜色,人们常常将其与快乐、温暖和活力相联系。

黄色的认知可以增强人们的愉悦感和乐观情绪,在一些需要鼓舞士气或者传达阳光和温暖的场合中,黄色常常被运用。

此外,黄色还与创造力、开放性和乐观主义等特质相关。

研究表明,黄色能够提高人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并具有提升幸福感和积极情绪的作用。

结论:红色、蓝色和黄色作为色彩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仅具有美感,更是对情感和心理产生影响的重要工具。

红色的热情与冲动、蓝色的冷静与专注、黄色的活力与快乐,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这些颜色的特点和意义,我们能够更好地运用它们,创造出更加美好和丰富的生活体验。

参考文献:1. Elliot, A. J., Maier, M. A., Moller, A. C., Friedman, R., & Meinhardt, J. (2007). Color and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The effect of red on performance attainmen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136(1), 154-168.2. Kwallek, N., Woodson, H., Lewis, C. M., & Sales, C. (1988). Impactof three interior color schemes on worker mood and performance relative to individual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Color Research & Application, 13(1),22-27.3. Lichtenfeld, S., Elliot, A. J., Maier, M. A., & Pekrun, R. (2012). Fertile green: Green facilitates creative performanc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8(4), 965-971.。

色彩认知心理学中的色彩选择研究

色彩认知心理学中的色彩选择研究

色彩认知心理学中的色彩选择研究色彩是人类视觉系统感知外界事物的重要信息源之一,而色彩的选取也是设计师、营销人员、广告从业者等各行各业需要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色彩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色彩选择的相关研究进行探讨。

一、色彩的基本理论1.1 色彩的分类色彩的分类有多种方式,按颜色可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按明暗可分为明亮、中等、暗淡三种;按彩度可分为鲜艳、浓郁、黯淡等。

而在心理学上,色彩的分类可以分为四类:明亮色和暗淡色、红、黄和橙色、蓝和绿色以及紫、棕和灰色。

1.2 色彩对情绪的影响色彩对人类的情绪与认知有着明显的影响。

例如,暖色如红、黄、橙色易引起愉悦、兴奋等积极情绪,而冷色如绿、蓝、紫等容易引起平静、舒适等情绪。

二、色彩选择的相关研究2.1 色彩与品牌认知研究发现,人们在进行品牌认知时,对品牌标志颜色的认知比品牌名称更加重要,而不同颜色会对品牌的认知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在西方国家,红色被广泛认为是具有竞争意味的颜色,而蓝色则被认为具有专业、可靠的品牌意味。

2.2 色彩与广告效果色彩在广告中货真价实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项相关的研究表明,使用不同颜色的广告会对消费者的情感和认知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不同颜色的广告也会引起消费者对广告的接受程度和认可程度的差异。

2.3 色彩与界面设计色彩在界面设计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适当的颜色搭配可以有效地增加用户的界面体验,而不合理的颜色选择则可能会对用户的使用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设计师在进行界面设计时,需要注意选取与目标用户需求相匹配的颜色。

三、结论色彩选择是各行各业都需要不断关注和探索的话题。

从色彩分类、色彩对情绪的影响、色彩选择的相关研究等角度出发,本文对色彩选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颜色进行了探讨。

在日常工作中,相关从业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取合适的色彩搭配,从而获得更好的设计、营销、广告等效果。

美术基本色彩概念

美术基本色彩概念

美术基本色彩概念在美术创作中,色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

艺术家通过运用不同的颜色,能够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画面效果。

而掌握基本色彩概念,对于艺术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美术中的基本色彩概念,包括主要颜色、次要颜色、中性色和色彩的感知等方面。

一、主要颜色主要颜色是指在色彩系统中最基本的颜色,它们包括红、黄、蓝三个主色。

红色代表着激情和活力,黄色象征着明亮和温暖,蓝色则表达着冷静和宽容。

这三个颜色是构成所有其他颜色的基础。

艺术家可以通过调配主色来创造出丰富的色彩变化。

例如,通过混合红色和黄色可以得到橙色,混合黄色和蓝色可以得到绿色,混合蓝色和红色可以得到紫色。

这种调配主色的方法被称为色彩的加法混合。

二、次要颜色次要颜色是由两个主要颜色混合而成的颜色。

除了橙色、绿色和紫色之外,还有橙红色、橙黄色、黄绿色、蓝绿色、蓝紫色和红紫色等。

次要颜色可以通过调配主要颜色来获得,它们在艺术创作中可以用来增加画面的层次和丰富度。

同时,次要颜色也可以与主要颜色混合产生新的次要颜色。

通过这种连续的混合与调配,艺术家可以获得更加多样的色彩效果。

三、中性色中性色是指既不属于主要颜色,也不属于次要颜色的颜色。

通常包括黑、白和灰。

这些中性色用来调控和平衡画面中的明暗关系,起到调和色彩对比的作用。

中性色还可以与其他颜色混合,形成不同浓度的灰色调。

这些灰色调可以用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四、色彩的感知色彩感知是指人类对不同颜色的感受和认知。

不同的颜色能够诱发人们不同的情绪和情感。

例如,红色能够引起激动和兴奋,蓝色则使人感到平静和冷静,黄色则给人一种温暖和活力的感觉。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可以运用色彩的感知来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对颜色的巧妙运用,可以让观者在欣赏作品时产生不同的情绪共鸣。

总结美术基本色彩概念是指在美术创作中,对颜色进行分类和理解的基本原则。

主要颜色、次要颜色和中性色是构成色彩体系的基本元素。

艺术家通过运用不同的颜色,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画面效果。

谈谈对色彩构成的认识

谈谈对色彩构成的认识

谈谈对色彩构成的认识一、色彩基础色彩构成的基础在于色彩的属性。

色彩包括色相、明度和彩度三个基本属性。

色相是指颜色的基本样貌,是区分不同颜色的标准;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即颜色的深浅;彩度是指颜色的鲜艳程度,即颜色的饱和度。

这三个属性之间相互影响,构成了千变万化的色彩世界。

二、色彩语言色彩构成也是一门色彩语言。

不同的色彩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象。

例如,红色通常代表热情、活力,蓝色则代表冷静、沉着。

通过合理的运用色彩语言,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和创意。

三、色彩心理学色彩心理学是色彩构成的重要分支。

它研究色彩对人类心理的影响,以及人们对不同颜色的感受和反应。

色彩心理学在产品设计和广告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色彩心理学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把握目标受众的心理需求,提高设计的效果和吸引力。

四、色彩搭配色彩搭配是色彩构成中的重要环节。

搭配恰当的色彩可以创造出和谐、美观的视觉效果,而搭配不当的色彩则可能导致视觉混乱和不舒适感。

在进行色彩搭配时,需要考虑不同颜色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配合,例如相似色搭配、对比色搭配、三等分搭配等。

五、色彩创意色彩创意是色彩构成的最高层次。

它要求设计师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够创造出独特、新颖的色彩组合和视觉效果。

色彩创意需要结合设计理念和目标受众的需求,通过独特的色彩表现方式来传达设计意图和情感。

总之,色彩构成是一门涉及色彩基础、色彩语言、色彩心理学、色彩搭配和色彩创意等多方面的学科。

掌握好这门学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色彩的本质和运用规律,提高我们的视觉表现能力和创意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ilhelm Ostwald 表色系
Wilhelm Ostwald 1853-1932,科學家 1853-1932,科學家 1909年因在催化作用 1909年因在催化作用 方面的工作以及研究 化學平衡和 反應速率 的基本原理而獲得諾 貝爾獎,晚年致力於 色彩標準化的研究。
奧斯華德認為色彩可分為相關色 (related colour)與非相關色 colour)與非相關色 (unrelated colour)。 colour)。 發光體自行產生色光,為非相關 色。 物體表面的顏色因反射光而來, 為相關色。
Colorcurve只是一種接近均勻的 Colorcurve只是一種接近均勻的 視覺空間,但是它卻可以很容易 定義出各式各樣的物質,而不會 有條件等色的問題存在。
InterInter-Society Color CouncilCouncilNational Bureau of Standards System ISCC-NBS色名體系 ISCC-NBS色名體系 : 美國國家標準局屬下之跨羣體色 彩會議曾訂定了267個色名作為 彩會議曾訂定了267個色名作為 形容塗料色彩之用。各色名均有 一色票與之對應,其色彩適用範 圍以孟賽爾表色法界訂。
色彩學
色彩系統的認知
色彩體系 (color order system)
色彩體系 (color order system)是 system)是 指依據某種色彩理論,以某些準 則將色彩作系統化的組織,如: 色彩的知覺、色彩的感覺或是色 票、色樣等。
「表色法」 (color notation) : 運用準確的數字或是符號來表示 不同的色彩的方法。 色彩體系通常分成: 1. 以色光混色的表色系 (或稱為混色系) 或稱為混色系) 2. 以色料調色為準的表色系 (或稱顯色系) 或稱顯色系)
Munsell 色相環
曼塞爾的色相分為10個,每色相 曼塞爾的色相分為10個,每色相 再細分為10,共有100個色相, 再細分為10,共有100個色相, 以5為代表色相,色相之多幾乎 是人類分辨色相的極限。 5個主色 (5R,5Y,5G,5B, (5R,5Y,5G,5B, 5P) ,其間插入YR、GY、BG、 ,其間插入YR、GY、BG、 PB、RP成10階,再細分為100 PB、RP成10階,再細分為100 階色相。
採用色相、明度、純度為三屬性, 架構出奧斯華德色彩體系。
色相(Hue):依據Hering的對立學 色相(Hue):依據Hering的對立學 說將四原色Y(yellow)、 說將四原色Y(yellow)、 UB(ultramarine blue)、R(red)、 blue)、R(red)、 SG(seagreen)等距置於圓周,再 SG(seagreen)等距置於圓周,再 插入O(orange)、T(turquoise)、 插入O(orange)、T(turquoise)、 P(purple)、 P(purple)、LG(leaf green)成8個 green)成 色相,每色相再細分為3 色相,每色相再細分為3色,構 成24色相,共具12對補色對。每 24色相,共具12對補色對。每 色編號由1 色編號由1至3,如1Y、2Y、3Y, ,如1Y、2Y、3Y, 其中2Y為正黃 其中2Y為正黃
混色系 以光學儀器測量顏色,表示色彩 非常精確,但是設備昂貴,CIE 非常精確,但是設備昂貴,CIE 表色法即是代表性例子。 顯色系 以色票、色樣為比對的標準,例 如曼塞爾和奧斯華德表色法。
廿世紀重要色彩體系
年度 1905 色彩次序系統名稱 Munsell System 創建者 Albert H. Munsell [Munsell 1905, 1969; Graves 1951] 1916 1947 Ostwald System OSA-UCS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Uniform Color Scale) 1955 DIN System Wilhelm Ostwald [Ostwald 1916, Evans 1948]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AmericaUniform Color Scale
OSAOSA-UCS : 由美國光學委員會(Optical 由美國光學委員會(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依據同等視覺空間所製作。 America)依據同等視覺空間所製作。 原理: 原理: 據紅-綠,黃-藍和明度組成558色 據紅-綠,黃-藍和明度組成558色 空間,除了邊緣色樣外,每一色樣周 圍都有12色樣,有4 圍都有12色樣,有4色樣是同明度, 有4色樣是較亮。12色樣離中心色樣 色樣是較亮。12色樣離中心色樣 在色彩方面均感覺有同等距離。
Notation
Pk R yPk brPk rO rBr O brO Br oY yBr Y OlBr gY Ol YG OlG yG G bG gB B
Ostwald 色相環
無彩色的明度階段,共有8 無彩色的明度階段,共有8個階段, 從白到黑以8個英文字母表示,a 從白到黑以8個英文字母表示,a是最 明亮的白色票,p 明亮的白色票,p是最暗的黑色票。
記號 白量 黑量
a 89 11
c 56 44
e 35 65
g 32 78
i 14 86
l 8.9 91.1
Albert H. Munsell 表色系
Munsell color system是在 system是在 1905年由Munsell所創立的, 1905年由Munsell所創立的, 於1915年確立其表色系, 1915年確立其表色系, 並於1927年出版Munsell 並於1927年出版Munsell Book of Color,1940年, Color,1940年, 美國光學會之測色委員會為 了測色起見,將此書加以修 正,於1943年發表「修正 正,於1943年發表「修正 曼塞爾色彩體系」,成為國 際通用的色彩體系。
Judd, MacAdam, Nickerson, Newhall, Wyszecki [MacAdam 1974, Nickerson 1977, 1979] Manfred Richter [Richter 1955, 1986] German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
1968
Natural Colour System (NCS)
Anders Hård & Lars Sivik [Hard & Sivik 1981] Swedish Colour Centre Foundation [Swedish 1979]
1962
Coloroid Colour System
Antal Nemcsics [Nemcsics 1980, 1987]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udapast Experimental Technique
ISCCISCC-NBS
Nom
Pink Red Yellowish Pink Brownish Pink Reddish Or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ge Reddish Brown Orange Brownish Orange Brown Orange Yellow Yellowish Brown Yellow Olive Brown Greenish Yellow Olive Yellow Green Olive Green Yellowish Green Green Bluish Green Greenish Blue Blue
Johnnes Itten 表色系
Johannes Itten1888~1967
1961出版[色彩的藝術] 1961出版[色彩的藝術],此著作 影響了現代的色彩教育。
色立體展開圖
Itten 色相環
Itten色相環的特色 Itten色相環的特色 色相環的對向互為補色 以六原色說為基礎,從中心向外 發展。 中心的顏色為沒有任何雜色的一 次色,依次混合出二次色,色相 環的部份則為三次色。 可以輕易地辨認出十 二色的任何一種色相
明度共分為11 明度共分為11 階段,N0(黑 階段,N0(黑 色)、N1、 色)、N1、 N2...N10(白 N2...N10(白 色),N 色),N是 Neutral的縮寫, Neutral的縮寫, 是灰色的意思。
而彩度從0 而彩度從0(無彩色)開始,也 因各純色而長短不同,例如5R純 因各純色而長短不同,例如5R純 紅有14階段,而5BG只有6 紅有14階段,而5BG只有6階段, 其表色樹狀體也因而呈不規則狀 標色法:色相 明度/彩度 = Hue Value/Chroma = H V/C
自然色色彩體系(Natural 自然色色彩體系(Natural Colour System, NCS)係瑞典之斯堪地那 NCS)係瑞典之斯堪地那 維亞色彩機構(Scandinavian 維亞色彩機構(Scandinavian Colour Institute)兩位色彩學家哈 Institute)兩位色彩學家哈 德(Hård)與西維克(Sivic)於1968 (Hård)與西維克(Sivic)於 年所發表。
NCS之彩度 NCS之彩度 (chromaticness, c) 為色樣之色彩與同色相色彩之最 大可能彩量的比例。NCS 大可能彩量的比例。NCS 黑度 (blackness, s) 為色樣黑量對理想 黑之比值,而白度 (whiteness, w) 為色樣白量對理想白(perfect 為色樣白量對理想白(perfect white) 之比值。 NCS 表色法:s c φ (黑度 彩度 表色法:s 色相) 色相)
優點: 優點: 1.Munsell color system 經過光學 驗證為正確的表色體系,可作為 色彩管理用。 2.日本把此一體系指定為日本工 2.日本把此一體系指定為日本工 業規格。 缺點: 缺點: 純色的明度與彩度不統一,在配 色的使用上有困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