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资料
水产动物疾病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水产动物疾病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水产动物疾病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类生物的疾病?A. 两栖动物B. 水生植物C. 水生动物D. 微生物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措施?A. 合理投喂B. 定期换水C. 使用抗生素D. 加强水质管理答案:C3. 水产动物疾病学中的“三早”原则指的是什么?A.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B. 早预防、早隔离、早治疗C. 早观察、早诊断、早处理D. 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答案:A4.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水产动物疾病的常见病因?A. 环境因素B. 遗传因素C. 饲料因素D. 重力因素答案:D5. 水产动物疾病中的“白点病”是由哪种病原体引起的?A. 真菌B. 细菌C. 病毒D. 寄生虫答案:D6. 对于水产动物疾病的治疗,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确诊后立即治疗B. 使用广谱抗生素C. 考虑病原体的耐药性D. 遵循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答案:B7. 水产动物疾病学中的“五常”管理指的是哪五个方面?A. 常观察、常检查、常清洗、常消毒、常换水B. 常投喂、常观察、常记录、常分析、常总结C. 常检查、常治疗、常隔离、常消毒、常换水D. 常观察、常投喂、常记录、常分析、常总结答案:A8. 下列哪项不是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方法?A. 临床观察B. 实验室检测C. 问卷调查D. 病理解剖答案:C9. 水产动物疾病中的“红腿病”主要影响的是哪种动物?A. 鱼类B. 甲壳类C. 两栖类D. 爬行类答案:B10. 下列哪项不是水产动物疾病的治疗原则?A. 对症下药B. 个体治疗C. 群体治疗D. 综合治疗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水产动物疾病的传播途径包括哪些?()A. 水体传播B. 食物传播C. 接触传播D. 空气传播答案:A、B、C12. 下列哪些因素可能诱发水产动物疾病?()A. 水温过高B. 水质恶化C. 饲料不足D. 噪音干扰答案:A、B、C13. 水产动物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哪些?()A. 药物治疗B. 手术治疗C. 物理治疗D. 免疫治疗答案:A、B、C、D14. 下列哪些属于水产动物疾病的临床症状?()A. 皮肤出血B. 呼吸困难C. 食欲减退D. 行为异常答案:A、B、C、D15. 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哪些?()A. 定期检疫B. 隔离病鱼C. 增强营养D. 减少应激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所有水产动物疾病都可以通过药物治疗。
水产动物疾病学期末复习题

水产动物疾病学期末复习题水产动物疾病学期末复习题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对食品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业成为了满足人们需求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水产动物疾病也成为了制约水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提高水产动物疾病学的学习效果,下面是一些关于水产动物疾病学的复习题,供大家参考。
1. 什么是水产动物疾病学?水产动物疾病学是研究水产动物疾病的科学,主要包括疾病的发生、传播、预防和治疗等内容。
2. 水产动物疾病的分类有哪些?水产动物疾病可以根据病原体的性质和病害的特点进行分类。
按照病原体的性质,可以分为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等。
按照病害的特点,可以分为急性病、慢性病、寄生虫病和寄生虫感染等。
3. 请简要介绍一下水产动物疾病的防控措施。
水产动物疾病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养殖水质管理,保持水体清洁;加强对水产动物的饲养管理,提高水产动物的抗病能力;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加强疫病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病的传播;合理使用药物,防止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4. 请简要介绍一下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方法。
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观察、病理学检查、生物学检验和分子生物学检验等。
临床观察是通过观察水产动物的症状和行为等来判断是否患病。
病理学检查是通过对患病水产动物进行尸检和组织切片观察,来确定病因和病变的性质。
生物学检验是通过对患病水产动物的体液和组织进行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定,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
分子生物学检验是通过对患病水产动物的DNA或RNA进行提取和分析,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基因特征。
5. 请简要介绍一下水产动物疾病的治疗方法。
水产动物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生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通过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等,来杀灭或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生物治疗是通过使用疫苗、益生菌和生物制剂等,来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从而抵抗病原体的侵袭。
水产动物病害学复习资料

水产动物病害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1)疾病: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拮抗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共同使用时,其作用因相互抵消或减弱,称拮抗作用。
:(3)组织损伤:是组织的物质代谢障碍所致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三方面的变化。
(4)贫血:贫血是指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5)最小有效量:指药物作用于机体,使机体出现有效作用或出现药理效应的剂量, (6)半数致死量:表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7)保虫寄主:某些蠕虫成虫或原虫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体,也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
(8)再生:机体内死亡的细胞和组织可由邻近健康的细胞分裂新生而修复,这种细胞的分裂新生称为再生。
(9)原发性感染:指病原体直接浸入健康鱼体而引起的鱼病。
(10)萎缩:发育成熟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发生体积缩小的过程。
(11)再感染:同一传染病在完全痊愈后,经过长短不等的间隙再度感染(12)最大耐受量:指药物在除急性毒性动物实验外的实验中不引起实验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13)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
(14)专性寄生:寄生物一旦离开宿主生物就不能继续生存的现象。
(15)渔药:用以预防、控制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的病虫害,促进养殖品种健康生长,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改善养殖水体质量,以及提高增养殖渔业产量所使用的物质。
”(16)积水:积水是指体液在体腔内积聚的现象。
(17)代偿: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体内出现代谢、功能障碍或组织结构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器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形态结构变化来补偿的过程。
(18)炎症:机体遭受有害刺激(如微生物、寄生虫、理化因子等)后所产生的防卫性反应,其作用为清除入侵体内的有害刺激物。
二、填空题1、引起病理性萎缩常见的原因有:营养不良萎缩、压迫性萎缩、缺血性萎缩、神经性萎缩和废用性萎缩等。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题

复习题1、水产动物细胞和组织变性的类型有哪些?类型(1)颗粒变性:一种最早和最轻微的细胞变性,很容易恢复,其特点是变性细胞体积肿大,胞浆内水分增多,出现许多微细红染的蛋白性颗粒,故称颗粒变性。
(2).水泡变性水泡变性是指在细胞的胞浆内或胞核内出现多量水分形成大小不等的水泡的现象.(3).脂肪变性是指在实质细胞的胞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的现象,简称脂变。
2、阐明寄生虫、宿主与外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3、阐明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因素?1. 环境因素A. 自然条件(1).养殖水体的空间因素: 养殖密度。
(2).养殖水体的水质因素:水质的好坏(溶氧、PH值等)。
(3).养殖水体的底质因素: 淤泥的影响。
B. 人为因素(1)放养密度过大或搭配比例不当(青鱼与鲤鱼的搭配)。
(2)饲养管理不当(用药方法、用药量不当,饲料投喂不当等)。
(3)机械损伤(操作不当造成鱼体受伤,而继法感染,引起发病,水霉病)。
2.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蠕虫、蛭类、甲壳动物、钩介幼虫、螨类等生物性因素。
3. 机体自身因素主要是指鱼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这与鱼的种类、年龄、生活习性和健康状况等方面有关。
疾病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外界条件和内在的机体自身的抵抗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要综合加以分析,才能正确找到疾病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药物治疗过程中有哪些不良反应?(1)副作用:是指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2)毒性反应:是药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
一般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个体敏感性较高时引起。
(3)过敏反应:(4)继发反应:是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5)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时的残存药理效应。
5、阐明水产动物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1)抑制细胞壁的合成:细菌胞体外有一层坚韧的细胞壁,具有维持细菌形态和保护功能。
水产动物病害学各章节复习题

《水产动物病害学》各章节复习题目第一章绪论1.水产动物病害学的任务是什么?2.水产动物病害学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历史发展时期,各个时期的主要成就如何?3.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主要病因(原)有哪些?4.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与病原、宿主和环境三者之间的互相关系怎样?5.如何控制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6.水产动物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有哪些?7.水产动物的健康养殖包括哪些内容?8.我国目前渔业水质的状况如何?第二章水产动物病原学1.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什么?2.病毒核酸有哪些类型?其结构特征怎样?3.病毒的基本结构有哪些?4.病毒的分类原则和病毒命名规则最主要包括哪些?5.病毒复制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过程如何?6.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其传播方式有哪些?7.病毒对细胞的致病作用有哪些?8.病毒有哪几种感染类型?9.绘出细菌细胞构造的模式图,注明其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并说明各构造的生理功能。
10.什么叫细菌的生长曲线?典型生长曲线可分几期?各期的有哪些主要特征?11.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如何?12.细菌的致病机理怎样?13.细菌的感染途径如何?细菌感染后出现哪几种感染类型?14.真菌有哪些基本特点?15.多细胞真菌的基本形态构造怎样?16.真菌的繁殖方式怎样?17.寄生虫有哪几种寄生方式?18.寄主可分为几种类型?其特征如何?19.寄生虫主要通过什么方式感染?20.寄生虫、寄主和外界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如何?第三章免疫学基础1.鱼类有哪些主要免疫器官?其功能如何?2.抗原的定义是什么?抗原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3.免疫佐剂的生物学作用和作用机理怎样?4.抗体的定义是什么?抗体的机构和功能怎样?5.抗体有哪些生物学活性?6.抗体的血清型怎样?7.何谓多克隆抗体?何谓单克隆抗体?8.鱼类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有哪些特点?9.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基本特点如何?10.疫苗的种类及其应用怎样?第四章药物学基础1.药物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阐述渔药药学在药物学中的地位。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资料(精)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资料(精)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水生动物疾病充血继发性感染原发性感染开天窗最小有效浓度安全范围继发性感染寄生囊泛池抗生素赤潮二、不定项选择题1、经常提及的“面条虫”是指()。
A 、锚头鳋B 、舌状绦虫C 、中华鳋D 、九江头槽绦虫2、()寄生在草鱼鳃丝上,可见白色虫体悬挂于鳃丝,称作“鳃蛆病”。
A 、鳃隐鞭虫B 、鱼怪C 、大中华鳋D 、锚头鳋3、“打粉病”的病原是()。
A 、嗜水气单胞菌B 、嗜酸性卵甲藻C 、水霉D 、鳃隐鞭虫4、双穴吸虫的囊蚴常寄生在()体内?A 、剑水蚤B 、欧鸟C 、椎实螺D 、鱼5、鲢疯狂病是由于()寄生在病鱼的神经系统而发生的。
A 、鲢碘泡虫B 、艾美耳球虫C 、饼形碘泡虫D 、单极虫6. 海水鱼养殖中,对寄生虫疾病最常用、有效、安全的方法是()A. 抗菌素海水浸泡B. 口服抗寄生虫药物C. 淡水浸洗D. 注射抗病毒药物7、下列病原中()属固着类纤毛虫。
A. 小瓜虫B. 车轮虫C. 本尼登虫D. 杯体虫8、双穴吸虫的尾蚴在()发育成囊蚴。
A. 鸥鸟肠内B. 鱼体肌肉内C. 锥实螺D. 鱼的视觉器官9、四极虫寄生在鱼的()部位。
A. 腹腔B. 胆囊C. 鳃D. 鳍10、一天中最易发生浮头的时间是()A. 中午B. 凌晨C. 傍晚D. 下午11、细菌革蓝氏染色阳性呈()颜色。
A. 红色B. 紫色C. 黄色D. 橙色12、淋巴囊肿病的病原体是()。
A. 细菌B. 病毒C. 寄生虫13、()是淡水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高峰季节。
A. 春天B. 秋天C. 冬天D. 夏天14、小瓜虫的最适繁殖温度为()。
A. 25-35℃B. 5-15 ℃C. 15-25℃D. 12-18℃15、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混合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称()。
A 、单纯感染B 、混合感染C 、继发性感染D 、重复感染16、九江头槽绦虫病主要危害()A 鲢B 鳙C 草鱼种D 鲤鱼17、鳃片指环虫的头部背部有()个黑色眼点。
水产类动物疾病学重点(精)

水产类动物疾病学重点1. 水产动物疾病学:是研究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病因,致病机理,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科学。
2.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养鱼专著是范蠡著的《养鱼经》3. 水产动物发病的原因:a. 病原的侵害;b. 非正常的环境因素,如水温,盐度,溶解氧,酸碱度,透明度,硫化氢,氨气或氨根离子余氯;c. 营养不良;d. 动物先天或遗传的缺陷;e. 机械损伤4. 病原对宿主的危害:a. 机械损伤,b. 夺取营养,c. 分泌有害物质,d. 压迫和阻塞,e. 其他疾病的媒介5. 包涵体: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细胞的胞核或细胞质由病毒颗粒和未装配的病毒成分组成的光镜下可见的大小,形态和数量不等的团块6. 为什么水产病害要实施综合预防?1. 发现难;生长于水中,不易发现2. 诊断难;原因复杂,常为综合或并发感染3. 治疗难;a. 水体施药用量大,治疗难以彻底;b. 患病后食欲减退,口服用药难以理想;c. 许多药物具有抗药性,反复使用无效;d. 许多药物同时使用,影响浮游生物;e. 药物影响养殖生物;f. 药物残留影响养殖生物品质7. 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a. 彻底清池,b. 保持适宜的水深和水色,c. 放养健壮的种苗和适宜的密度;d. 饵料应质优量适;e. 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条件,f. 操作要细心,g. 经常进行检查,h. 在日常管理中防止病原的传播,l. 制定并严格执行检验检疫制度,j. 定期药物预防,j. 人工免疫,k. 选育抗病力强的新品种8. 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管理:一,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1. 合理放养:a. 放养密度要合理,b. 混养的种类搭配要合适,2. 保证充足的溶解氧,3. 不滥用药物,4. 适时适量使用环境保护剂;二,增强养殖群体抗病力:1. 培育和放养健壮种苗,2. 免疫接种,3. 选用抗病力强的养殖种类,4. 降低应激反应;三,控制和消灭病原体:1. 使用无病原污染的水源,2. 池塘彻底清淤消毒,3. 强化疾病检疫,4. 建立隔离制度,5. 实施消毒措施四,加强饲料管理,保证优质饲料9. 贫血后充血:长期受压而引起局部缺血的组织或器官,血管张力降低,一旦压力突然解除,受压组织器官内的小动脉,发生反射性扩张而引起的充血,又称作减压后充血。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资料、讲课讲稿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资料、疾病学复习资料病原对宿主的危害1夺取营养2机械损伤3分泌有害物质有些病原有严格的专一性,如鰤本尼登虫,就专门寄生在鱼的皮肤;也有对宿主非专一性,如刺激隐核虫可以寄生在数十种海水鱼,小瓜虫可寄生多种淡水鱼。
疾病的控制包括三部分;诊断、预防、治疗疾病诊断基本原则:1诊断方法:先外后内、先腔后实、先肉眼后镜检。
2诊断材料:具典型症状的活的或刚死不久的材料。
诊断流程宏观观察诊断1观察症状和寻找病原:体液、体表、肌肉、内脏等部位有无颜色变化、有无炎症、充血、出血溃疡等症状,肉眼检查有无异物。
2调查饲养管理情况:养殖品种和放养密度,放养量,摄食情况和活动情况。
疾病的综合预防水产疾病的防治原则: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为什么水产病害学要实施综合预防?发现难生活于水中,不易发现诊断难原因复杂,常为综合或并发感染治疗难 a 水体施药用量大,治疗难以彻底b 患病后食欲减退,口服用药难以理想c 许多药物具有抗药性,反复使用无效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1彻底清池清淤、药物消毒2 保持适宜的水深和水色A水深的调节:以淡黄色、淡褐色、黄绿色为好黄褐色、绿色、蓝绿色、红色b水色的调节方法:换水、适当改变水体的营养成分等c科学用水和管水:PH、溶氧度、盐度、亚硝酸盐等指标。
3放养健壮的种苗和适宜的密度4饵料应质优量适5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条件6操作要细心7经常进行检查—寻唐8在日常管理中要防治病原传播9定期药物预防10完善并严格执行检验检疫制度,建立预警预报。
11人工免疫12选育抗病力强的新品种:SRP品种选育、杂交育种。
疾病的治疗目的:通过药物控制或消灭病原或改善环境及营养条件治疗的时机:早发现早治疗一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a合理放养放养密度要合理;混养的种类搭配要适合。
b保证充足的溶解氧c不滥用药物d适时适量使用环境保护剂石灰类、光合细菌等二增强养殖群体抗病力1、培养和放养健壮苗种 1)SPF亲本 2)PVP-1洗卵 3)使用清洁水4)忌高温育苗、忌滥用抗生素5)饵料优2、免疫接种3、选用抗病力强的养殖种类4、降低应激反应应激源:凡是偏离养殖动物正常生活范围的异常因素,如高温等应激反应:养殖动物对偏离养殖动物正常生活范围的异常因素的躲避现象三控制和消灭病原体1使用无病原污染的水源2池塘彻底清淤消毒3强化疾病检疫4建立隔离制度5实施消毒措施四加强饲养管理思考题:1、水产动物疾病学2、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3、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流程(诊断原则)4、水产动物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第二章一病毒的致病机理与病毒感染(一)、病毒的传播途径无包膜病毒:粪-口途径有包膜病毒:主要通过飞沫、血液、唾液、粘液等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指病毒在群体的个体之间的传播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动物疾病学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病毒:形体微小,结构简单,仅含1种核酸DNA或RNA,具有超级寄生性,且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一类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
2.拮抗作用:两药联合应用的效应小于单一药物效应的代数和。
3.传染性疾病:指由于病毒、细菌、真菌等传染性病原引起的疾病。
4.隐性感染:如果宿主免疫力较强,病原菌数量少,毒力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轻,不出现明显临床表现称为隐性感染。
5.无公害渔药:顾名思义,无公害渔药是不会造成负面影响的渔药,这其中所指的负面影响是指对养殖对象、养殖环境以及对人类本身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渔药:为提高增养殖渔业产量,用以预防、控制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病、虫、害,促进养殖对象健康生长,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及改善养殖水体质量所使用的一切物质。
)6.无公害渔药:指用于疾病防治过程中不会对养殖对象、养殖环境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渔药7.泛池:因缺氧整塘鱼死亡的现象。
8.内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称为内出血。
9.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造成宿主严重损伤和全身性中毒症状者称为败血症。
10.细菌: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的原核微生物,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并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11.协同作用:两药联合应用的效应大于两药分别单独作用的效应。
12.药物残留:既包括原药,也包括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产物。
13.水质污染:通常把由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将大量有害物质排入水体,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破坏了水环境的机能,使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质污染。
14.非寄生性疾病:指由机械、物理、化学及非寄生性疾病生物等因素一起的疾病。
15.传染:又称感染,是机体与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病理过程。
16.条件致病菌:指一类在某种环境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才具有致病性的细菌。
17.抗原:是指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如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的物质。
18.浮头:指由于水中含氧量较低,导致水产动物到水面呼吸的现象。
19.消化道感染:宿主摄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20.病原体:侵入生物机体并引起疾病的细菌称为病原菌或病原体。
21.淤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22.致病性:病原菌具有克服机体防御、引起疾病的能力称为致病性。
23.人工免疫:对一些经常发生的危害严重的病毒性及细菌性疾病,可研制人工疫苗,用口服、浸洗、或注射等方法送入鱼体,以达到人工免疫的作用。
24.人工免疫:指通过人工方法研制疫苗,通过注射或口服的方法送入鱼体,使鱼体获得相应免疫能力的免疫方式25.毒素: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胞外的毒素,或存在于细胞内当细菌溶解后才释放出来的毒素,称为外毒素。
26.感染:指第次感染痊愈后,再感染同一种病原体。
27细菌生长曲线: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于适宜液体培养基中,在不补充营养物质或移去旧培养物,保持整个培养基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为纵坐标根据不同培养时间菌数变化作出的一条曲线。
29.保虫寄主:寄生虫寄生于某种动物体的同一发育阶段,有的可以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这类其他动物常成为某种动物体感染寄生虫的间接来源,故站在某种动物寄生虫学的立场可称为保虫寄主或者储存寄主。
28修复:指组织损伤后的重建过程,即机体对死亡的细胞组织的修补性生长过程及对病理产物的改造过程。
30.栓塞:指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31.真菌:是一类具典型细胞核,不含叶绿素和不分根茎叶的低等真核生物。
32.贫血性梗死:指梗死灶含血量少,颜色呈灰白色的坏死。
33.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或细胞自杀,是细胞自身的一种主动的生理性死亡机制,是一个多步骤发生的受基因调控的遗传机制。
34. 粘孢子虫:指属于粘体门,粘孢子纲,每个孢子具2-7块几丁质壳片及1-7个极囊,寄生于海、淡水鱼类的一种寄生虫。
35. 桡足幼体:桡足类幼体的一类,身体分节明显,附肢明显增多,尾叉出现,外形像成体。
36.钩介幼体:是软体动物双壳类蚌的幼体。
37.蠕虫病:指由单殖吸虫、复殖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环节动物等引起的疾病。
38.渗出:炎症过程中,随血流变慢和血管通透性升高,血液的液体成分可通过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内的现象。
39.坏疽:是组织坏死后受到环境影响和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变化。
40.跑马病:指由于鱼苗下塘后,水温较低,缺乏鱼苗适口饵料而使鱼苗成群结队的围着池边狂游不停,使鱼体消瘦,体力枯竭,最后死亡的一种非寄生性疾病。
41.代偿: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体内出现代谢、功能障碍或组织结构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器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形态结构变化来补偿的过程。
42.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蓄积过多导致药理作用的延伸和加重而产生对机体的危害性反应。
43.肠套叠:指由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引起的使鱼体肠相互套叠在一起的疾病。
44.机化:机体对疾病过程中所产生的炎性渗出物,坏死组织、血栓等病理产物,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将其溶解、吸收、取代的过程。
45.疾病:指一个确定的病态过程,通常伴随着典型临床症状,为任何正常健康状态的任何改变。
46.充血:指器官或局部组织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
47.出血:指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之外。
48.局部贫血:器官或局部组织的动脉血液供应完全断绝或不足,使机体局部血液含量全无或少于正常值,也称之为缺血。
49.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缺血引起的坏死称为梗死。
50.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51.水肿:等渗性体液在细胞间隙积聚过多称为水肿。
52.萎缩:发育成熟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发生体积缩小的过程称为萎缩。
53.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54.炎症:是机体对致炎因素的局部损伤所产生的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性反应。
55.肿瘤: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易感细胞发生异常的反应性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
56.寄生:有的有机体在某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生活过程中,必须生活在另一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夺取该生物的营养来生存,或者以该生物的体液以及组织为食物来维持其本身的生存并对该生物发生危害作用,此种生活方式称为寄生生活,又叫寄生、57.寄生虫:营寄生生活的动物依其生物进化的程度而言属于低等动物,故一般称为寄生虫。
58.寄主:被寄生虫寄生而遭受损害的动物称为寄主。
58.中间寄主:寄生虫的幼体期或者无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59.终寄主:寄生虫的成虫时期或者有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称为终末寄主或者终寄主。
协同作用:指两种药物联合作用的药用效应大于单一药物效应的代数和拮抗作用:指两种药物联合作用的药用效应小于单一药物效应的代数和二、填空题1.选择水产药物施用的基本原则是(有效性)、(安全性)、(方便性)、(廉价性)。
2.细菌性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有(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菌)。
3.病原体一般通过(接触感染)、(创伤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等途径感染。
4.根据疾病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可将疾病的过程分为(潜伏期)、(前趋期)及(充分发展期)三个时期。
5.指环虫与三代虫的主要区别是(指环虫有两对眼点而三代虫没有眼点)、(指环虫有2对头器而三代虫只有一对)、(指环虫边缘小钩7对不规则分布而三代虫8对边缘小钩规则分布)。
6.在预防鱼病的基础上,既要注意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又要重视改善(养殖环境),提高( 养殖动物的抗病性)。
7.细胞坏死的最主要的标志是(细胞核的变化),表现为(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
8.病毒的感染类型主要有(急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
8.草鱼出血病的主要症状是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
9.细菌的命名采用(拉丁双名法),每个菌名由两个(拉丁单词)组成。
10.鲺的卵可直接产在(水中的)物体上,喜欢在(静水)和(黑暗)的环境中产卵。
11.寄生虫的寄生方式按寄生部位分(体内寄生)、(体外寄生)。
12.水霉无性生殖的重要形式是在菌丝末端形成(动孢子囊),产生(动孢子)。
13.车轮虫病一般在水温(20℃)以上开始发生,在(20℃-28℃)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越易暴发流行。
14.细菌性败血症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鲁克氏耶尔森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多种淡水养殖鱼类的(爆发性流行病)。
15.病毒的感染类型主要有(急性)、(慢性)、(潜伏)、(慢发病毒)等。
16.指环虫有(2对)头器,(4个)眼点。
17.实践证明:只有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方法,才能减少或避免鱼病的发生。
18.寄生虫的感染方式有(经口感染)和(经皮感染)。
19.水质污染主要包括(营养盐污染)、(油污染)、(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 。
草鱼出血病的主要症状是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和(充血)。
20.目前防治草鱼病毒性出血病较为理想的方法是(接种疫苗)。
21.车轮虫寄生于鱼类的(鳃)等处。
22.鱼类受毒素毒害的三条途径是(鳃呼吸运动技能受影响)、(口腔、体表受毒物影响)、(通过食物链或直接吞食毒物)。
23.复口吸虫的第一中间寄主通常为(斯氏、克氏萝卜螺),第二中间寄主通常为(鱼)。
24.病毒传播的方式(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25.指环虫有(4)个头器,(4)个眼点。
26.病原体一般通过(接触感染)、(创伤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等途径感染。
按发病部位的不同,显性传染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两种类型。
27.能引起主动性充血的原因很多,包括(机械)、(物理)、(化学)、(生物性因素)等,只要达到一定强度都可一起充血。
28.变性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细胞肿胀)、(脂肪变性)、(透明变性)、(粘液样变性)、(淀粉样变性)、(纤维素样变性)等六种。
29.引起破裂性出血的原因有(机械性损伤)和(侵蚀性损伤)。
30.对毛细血管壁可造成直接损伤的因素有(淤血)、(缺氧)、(感染)和(中毒)等。
P8531.血肿多发生于(破裂性出血)时,常见于(皮下)、(肌间)、(黏膜下)、(浆膜下)、和(脏器内)。
P86三、简答题1. 引起泛塘的原因是什么?可采取哪些措施防止鱼类泛塘?答案,水产动物和其他动物一样,也需要氧气。
且不同种类,不同年龄,不同季节对氧气的要求都不同,当水中含氧气量低于最低限度时,就会引起窒息死亡,即泛池。
防治方法:1.在冬季干塘时,应除去塘底淤泥2.采用施肥养殖是,应施肥发酵有机肥,应掌握施肥量,不水质变肥,小量多次为宜3.投饵应掌握四定原则,残饲应及时捞出4.掌握放养密度,及比例 5.越冬池结冰时,应打洞,或施肥增氧6.在闷夏天,应减少投喂量,并加清水,中午,晚上开增氧机7.发现浮头现象,应及时加新水并开增氧机8.在无增氧机及无法加水时,可加增氧剂,如H2O22. 为什么说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1.早期诊断困难2.有效给药途经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