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咏唱法
初中古诗词吟唱教学研究

初中古诗词吟唱教学研究古诗词的吟唱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美好的感受,尤其在初中阶段,古诗词的鉴赏能够培养学生把握语言特点和审美能力,深刻理解语言蕴涵的文学价值。
为此,对于初中古诗词吟唱教学应进行有效的研究,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把握古诗词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首先,在初中古诗词吟唱教学中,应实施有效的语言教学,以提高学生把握古诗词表达的能力。
教师应采用新鲜的教学方法,如Oral English、Topic Picture、English Story、Picture Show等,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语言表达的精妙。
此外,教师还应把握语言示范的重要性,由自己吟诵古诗词让学生体验语言表达的流畅性,让学生正确地把握古诗词表达的特点。
其次,在初中古诗词吟唱教学中,应实施有效的审美教学,以提高学生把握古诗词审美的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素养,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如提问归纳、联想扩展、分析比较等,使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掌握古诗词表达的精髓。
此外,教师还应加强古诗词情景体验教学,让学生投入到古诗词的历史氛围中,激发学生把握古诗词审美的基本功能。
再次,在初中古诗词吟唱教学中,应实施有效的综合教学,以提高学生把握古诗词思想表达和文学价值的能力。
首先,教师应采用历史背景统整的方法,把握古诗词的思想内涵,让学生深刻理解古典文学思想的历史意义。
其次,教师还应把握古诗词的文学价值,结合比较、分析、解读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古诗词表达的细腻与精致,掌握古诗词文学价值。
总之,初中古诗词吟唱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教学中应有效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古诗词表达的精妙和审美的细腻,深刻理解古诗词蕴涵的文学价值,从而更好地发展文学素养。
浅谈古诗词的吟诵教学

浅谈古诗词的吟诵教学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每一句都是历史凝聚的记忆,每一篇都是情感流淌的堆积。
在语言、思想、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其独特价值。
而古诗词的吟诵,更是我们了解、感悟、欣赏古诗词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因此,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古诗词更好地被吟颂呢?古诗词的吟诵是综合表演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语音、韵律、节奏、情感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需要综合应用多种艺术手段才能更好地呈现出古诗词的内涵和审美价值。
因此,在古诗词的吟诵教学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古诗词是一个特别具有韵律美的艺术体裁,其语音语调的准确性是基础中的基础。
只有掌握了准确的语音语调,才能更好地表现出古诗词的音韵美和声律美。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语音练习、韵律练习、对比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准确性,使他们能够更加准确地吟咏古诗词。
二、情感表达的真实性古诗词表达的情感是深刻、细腻、真挚的,所以在吟诵时需要表达出诗人的情感,让听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古诗词中的情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身体语言、音乐表演等方式,加强情感的表达,这样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并且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古诗词的情感内涵,让学生更为自然地表达出情感。
三、舞台表演的艺术性在古诗词吟诵教学中,舞台表演的艺术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它既可以加强吟诵的整体效果,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
在舞台表演方面,可以尝试各种艺术手法,比如声音的高低变化,语气的基调变化,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手势,姿态和面部表情等,这些都能够增强吟诵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产生更好的听觉效果,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综上所述,古诗词吟诵教学需要注重语音语调、情感表达以及舞台表演等方面的综合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出古诗词的内涵和魅力。
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程,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基础上,掌握吟诵古诗词的技能,提高艺术素养,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少年读书课:诗词咏唱2

流金岁月:初中生如何学好诗词咏唱对于初中生而言,学好诗词咏唱,既单词的背诵,更需要将经历、感悟、生活情感融入其中。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咏出诗的意境,唱出词的情感”。
首先,要正确认识诗词咏唱对于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性。
从字面意义上来看,诗词咏唱是指通过“唱、忆、吟、想”的方式来学习古诗词。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诗词,还可以进一步理解、感悟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在学好古诗词的过程中,诗词咏唱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其次,要找准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诗词咏唱的效能。
首先,要注重音韵的感知。
通过对韵脚、节奏、字调等音韵元素的体验,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韵律、音韵特点。
比如,“落日黄昏后,”这句诗中的“黄昏”和“后”字都是平声,表现出的是凄凉的意境。
其次,要注意情感表达。
在咏唱中,通过适当的语音语调、情感色彩的渲染,能够更好地表达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
比如,在咏唱《登高》这首诗时,可以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兴奋的情感表达出对山峰的向往和敬仰之情。
最后,要结合生活情感,将自己的体验融入咏唱中,增强古诗词对于生活、情感的启示作用。
最后,建议初中生在诗词咏唱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注意多听、多看、多唱、多咏,与老师、同学一起合唱,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会更容易入门,收获更大。
同时,也要重视诗词咏唱的练习,在密集的练习中不断提高咏唱的水平,不断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总之,诗词咏唱不仅是古诗词学习的重要环节,更是感悟生活、陶冶情操的好方法。
通过正确的方法、灵活的体验和生动的情感表达,初中生一定能学好诗词咏唱,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风采。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吟诵教学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吟诵教学
古诗词在中华文化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尤其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课
堂上充分利用吟诵的方法将古诗词进行有效的教学,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古诗词,
感受其中的美。
吟诵是中国传统教育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
它强调“声音-形式-意义”三者
的结合,能够让学生在语调、声音、韵律、音律等方面感受到古诗词的美妙之处,有助于
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语感。
在古诗词的吟诵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选择一首古诗词,详细讲解其中的意义和词语搭配,然后指导学生们通过吟诵来领悟其中的音韵、格律和意境。
在吟诵过程中,教师可以
要求学生注意韵律、音律、声调以及停顿等方面的表现。
这样,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体会
古诗词的神韵和魅力。
古代刻书“千字文”即为古代吟咏文化中代表性作品之一,它包含了1000个汉字,并以四字完整句式的方式呈现。
在古代的吟咏文化中,“千字文”也是重要的教育课本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吟诵“千字文”来推广古代吟咏文化,并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知识和文化内涵。
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
除了吟诵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朗诵和背诵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和理解。
朗诵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古诗词的情感和内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背诵则
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各种古诗词,培养语感和记忆力。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宋词的吟诵及鉴赏

探索篇•课改论坛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宋词的吟诵及鉴赏韦应利(兰州市第四十八中学,甘肃兰州)近年来,古诗文吟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逐渐兴起,有些地区和学校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诗和词是两种文学样式,在格律和吟诵方面,它们既有天然的血肉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
前人说诗律同词律,是因为词句也是平仄相间的,可以把词句当作诗句一样来分析和吟诵。
但相对诗歌,词的吟诵有自己特殊的规律和方法。
一、诗和词的押韵及吟诵区别近体诗(格律诗)一般要求押平声韵。
吟诵规则是:入短韵长、平长仄短、平低仄高、依字行腔、依义行调。
而词的表现力更丰富,一般可以押平声、上去声、入声三种韵。
格律诗的平声韵在吟诵时是要拖长的。
而词的入声韵是不能拖长的,上声和去声是可以拖长的。
拖长韵脚的方法一般可用“顿了拖”(第一声把声调表达出来,再拖长音调)的方法。
比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全词押闭口韵“u”,韵字“主”“雨”是上声,“妒”“故”是去声。
四个韵字都要先唱出声调,再拖长音。
再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全词仍押闭口韵“u”,韵字“树”“路”“去”“度”“处”都是去声,“雨”“舞”“缕”是上声,吟诵时都要先唱出声调,再拖长音。
在词韵中,上声和去声是同押的。
而韵字拖长,完全是表达复杂、委婉感情的需要,上声和去声同押更丰富了词作内容的表现手法和汉字运用的灵活度。
以上两首词的上去同押就说明了这个特点。
词韵中的入声韵,一般表示作者或主人公痛苦、决绝、孤独、无助的思想感情,因此吟诵时要求快速、短促,及时顿住,不能拖长音。
比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诗词吟诵之法 诗词吟唱是中国古代诗词唯一的诵读方式

诗词吟诵之法诗词吟唱是中国古代诗词唯一的诵读方式今天给各位分享诗词吟诵之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诗词吟唱是中国古代诗词唯一的诵读方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诗歌朗诵技巧都有那些?诗歌朗诵技巧都有那些?以下为您列出了诗歌朗诵中常用到的朗读技巧:熟读诗——掌握作者:把握作者对诗篇的创作理念及构思,是最好且最直接的方式。
注意诗歌的停顿停顿是指朗读过程中声音的断和连。
. 模仿意识:如果你所诵读的内容正好网上有著名主播的诵读版本,一定要去找来看看,学学别人是怎么把握情感和断句的。
诗歌朗诵技巧二用气技巧主要包括气音、抽气、喷口、托气、笑语、颤音六种,以下分别说明。
把握抑扬顿挫古诗的语言节奏是天然形成的,朗读者无师自通能掌握;现代诗歌的语言节奏则需要朗读者自行分割,在他的眼里诗歌不是文字的排列,而是词或词组的排列,按词和词组朗读,使语言节奏分明了然。
诗歌朗诵的基本技巧如下:特定意境的营造:营造与所诵读古诗文相应的特定意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所诵读作品的氛围,更能直觉地感性地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准确的第一印象。
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方法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方法此外,诗歌朗读是介于读和唱之间的形式── 吟诵,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诗的韵味,朗读时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适当拖长些,从整体上表现出古诗回环起伏、委婉动听的音韵美。
“人生/自古/谁无死”。
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读诗题。
古诗词,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如《春夜洛城闻笛》就交代了时间、地点及引发情感的事件。
如果用在古诗词赏析中,可用第一种划分稍好些,因它能较好地体现中国古典诗歌的格律特征。
而在一般朗诵中,用第二种划分较好些,因它能较完整、清晰地体现诗义,朗诵起来也不过于死板。
,朗诵,特别是古诗词的朗诵比较难,难点之一,是否遵循汉语拼音方案?当然,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在有的时候,处理个别字、词的时候,如果遵循字调到位,势必无法表达出诗歌特有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感悟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感悟古典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吟唱更是古人诗词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深入理解古典诗词的精髓,体验吟唱的魅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古典诗词“吟唱”的教学所带来的感悟。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教学心得与感悟。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需要注重情感的表达。
古典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在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传达古诗词的情感与意境,让学生在吟唱中能够真切地感受诗词作者的情感表达,才能真正领会古诗词的魅力。
在诵读古诗词时,要注重语音语调的变化,情感与意境的表达,使得学生更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古人的情感。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与情感,也更容易被这种文化所感染,从而更加愿意去学习和领会古诗词的魅力。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需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与理解去吟唱古典诗词,并允许他们在吟唱中展现自己的个性。
每个人的情感和理解都是不同的,学生们在吟唱古典诗词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来进行表达,可以根据自己的音色和气质来演绎诗词的意境。
这样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学生们在个性发挥的过程中,也更容易体会古诗词的魅力,更容易被古诗词所感染。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结合音乐、语言、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来进行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古典诗词“吟唱”的魅力和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古典诗词“吟唱”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领会古诗词的魅力,更能够让学生感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是一门很有意义的学科,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深化研究,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
浅谈古诗词的吟诵教学

浅谈古诗词的吟诵教学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吟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提高对诗词的感悟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浅谈古诗词的吟诵教学。
要注重对古诗词吟诵的重视。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通过吟诵,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意境,进而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吟诵环节的安排和设计,可以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并在课堂上进行吟诵。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吟诵技巧。
对于古诗词的吟诵,不仅仅是朗读,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语音、音节,以及韵律的掌握。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进行模仿和示范,让学生感受并理解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培养他们的吟诵技巧。
还可以引导学生注重停顿和抑扬顿挫等,使吟诵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要注重对古诗词的解读和理解。
吟诵是对古诗词内涵的一种直观表达,通过吟诵,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情感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吟诵之后,进行对古诗词的解读和分析,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诗词的意义和美感。
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文化艺术形式的结合,如舞蹈、音乐等,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诗词的艺术魅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古诗词的吟诵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吟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等。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在吟诵中得到全面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咏唱法
作者:熊德敏
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14期
摘要:初中语文古诗词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合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所在。
语文古诗词的意蕴和魅力不仅仅在于诗词表面所呈现出来的一副画面,更加重要的是在古诗词的背后所表达的感情和作者的为人处世的精神。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十分注重古诗词的意思讲解,忽略了古诗词本身所具备的艺术特征和美学特征,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一味的背诵记忆。
笔者针对这个现象,对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存在的古诗词教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赏析古诗词的艺术手法和美学特征提出粗浅看法,和各位同行以及诗友共同交流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古诗词;咏唱法
目前在我国初中语文的课堂中,古诗词的学习和鉴赏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语文学习基本技能。
古诗词中一种十分常见的用法叫做咏唱法,通俗点的解释就是在古诗词中辨别字音的平仄,是创作传统诗词的必备能力。
字音平仄的合理搭配,可以让诗词产生音乐美,是人们在读诗词的时候感觉朗朗上口,喜闻乐见。
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很多时候教师都会忽略对于“咏唱法”的讲解和欣赏,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失误。
笔者本身对于语文古诗词尤为喜爱,通过赏析古诗词的用字用词探究诗词内在魅力。
一、简要分析初中语文阶段古诗词的艺术处理手法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的艺术手法运用中,有很多修辞手法的结合。
我国古诗词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方法三种。
这些分类中又有很多小的区分,比如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情景交融等等;在表达技巧上又分为夸张、比喻、对偶、烘托渲染等等。
笔者对于这些常见的艺术表达手法就不再过多举例了,在此主要介绍一种被很多教师并不怎么讲解的一种技巧---咏唱法。
古诗词的咏唱法是一种十分简单又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知识,咏唱法的重点在于平仄音的识别。
平指的是平音,其特点是发音不倾斜,没哟起伏,发音是可以拉的很长却没有字音上的改变。
仄是指仄声字,其特点是发音急促短暂,大起大落的趋势,如果发音时间过长就可能变成另外一个字音。
“咏”即读认,在古诗词中作者的表达情感的认识,叫做咏,这里还需要学生掌握古诗词中的情感分析和基础的修辞手法;“唱”是一种对熟练的诗词进行添加音律的一种做法,通过添加的音律将古诗词中的每字每句唱出来,是对古诗词的另一种层面的分析和理解。
更加便于学生记忆和学习,另外通过咏唱法的情感表达,一定要拿捏好感情的适度表达,准确到位,不做作不矫情。
古诗词的本身含义表达便很委婉含蓄,所以就要求学生的情感表达细腻生动,形象客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完成这个阶段,鉴赏作品,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着重刻画作者在诗词中的用词选句,从而在歌唱中可以分清轻重,更加真挚的表达作者在诗词中想要传达的情感。
经过这一阶段后,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也将大幅度的提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这种方法是一种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方式。
二、有关初中语文课堂上古诗词讲解永唱法的建议和尝试
在了解了初中语文课堂古诗词的现状和讲解重点之后,笔者根据自身的多年实际经验提出几点改善的建议,具体情况还需各位同行具体分析,坚持提高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的目标是一致的。
这里,我们往往可以利用咏唱法增加学生的兴趣。
(一)点睛
往往学生理解古诗词容易有问题,关键在于学生本身的古文基础比较差。
这里并不是说学生认识的古文字词基础差,而是对古诗词的认识,很多学生学习了几年的古诗词,但依然不知道什么叫做押韵,什么叫做意境、意象,不知道如何分析诗词节奏和段落,这就证明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需要时刻提点学生这些基础的古文知识,至少要让学生明白古人是怎样创作的这些诗词,又有哪些注意事项。
(二)积累
初中语文课本中涉及的古文仅仅在五十首左右,想要通过这五十首古诗词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发展和古人的智慧妙思,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教师应该在平时便涉及一些古诗词的积累,让学生对古诗词很熟悉,这样在学习的时候便会容易很多。
(三)归纳
这是巩固学习已经掌握的知识的一种检测和复习,将学过的诗词归纳分类,无形中也加深了学生对于诗词的再次理解和体会,通过长时间的锻炼分析能力,可以在根源上提高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
(四)运用
古诗词的咏唱法是一种最基本的写作手法,学生通过分析诗词中手法的作用自我总结自我体会,教师设计恰当的题目使学生的这种理解和体会展示出来,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诗词创作手法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引导学生将诗词的美学特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健康的价值观,所以运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以上四点是笔者针对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教学过程提出的个人意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情况不同,生源不同,所以出现的教学问题也不尽相同。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咏唱法的使用问题只是代表了初中语文古诗词的一种现象,教师是课堂的主要引导者,语文古诗词的讲解不同于普通文章,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中的创作手法和创作技巧,才是语文古诗词真正教会学生的知识。
毕竟,知识是学不完的,但技巧却是可以举一反三,应用到做事做人中。
结语: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丰富瑰丽,教师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对古诗词艺术手法和美学特征的讲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通过鉴赏古诗词了解历史文化发展的背景,和诸多历史大家来一场艺术美学的交流体验。
参考文献:
[1]马标;初中语文古代诗词教学方法探究[J];中学时代;2012年08期
[2] 张小英;夏燕;走进美的世界——浅谈古诗词教学的新途径[J];中学教育;2003年02期
[3] 黄惠燕;古诗词教学五重奏[J];成功(教育);2011年07期
作者简介:
熊德敏,阜南县地城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