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古诗三首的教后反思简短

古诗三首的教后反思简短

古诗三首的教后反思简短一、成功之处。

1. 情境导入有效。

通过讲述与古诗背景相关的小故事来导入,像讲诗人的奇闻轶事,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上学生们眼睛亮晶晶的,充满好奇,为后面理解古诗营造了良好氛围。

2. 朗读指导较到位。

古诗讲究韵律美,我在课堂上着重让学生多读。

从初读时的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到后来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我还会范读,故意在该停顿和拖长音的地方夸张表现,学生觉得有趣,也跟着模仿,朗读效果还不错。

二、不足之处。

1. 诗意理解不够深入。

虽然学生能大概说出古诗的意思,但对于一些字词的精妙之处理解得还比较浅。

例如在一首古诗里有个很有画面感的动词,我只是简单解释了它的字面意思,没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个动词对营造全诗意境的重要性。

如果当时能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再对比替换这个动词后的效果,他们会理解得更好。

2. 情感共鸣不够强烈。

在体会诗人情感这一环节,感觉有点生硬。

只是告诉学生诗人在什么境遇下有这种情感,没有真正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应该多给学生分享一些与诗人经历类似的现代故事或者自身的感悟,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同身受。

三、改进措施。

1. 字词教学要细致入微。

以后在讲解古诗字词时,多采用对比、联想等方法。

就像把一个词和它的近义词放在诗里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差别,这样能加深对字词的理解。

2. 增强情感体验。

提前收集更多与古诗情感相关的素材,无论是故事、图片还是音乐。

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呈现出来,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诗人的喜怒哀乐,从而更好地与古诗产生情感共鸣。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案(2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案(2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案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是我针对教授古诗词的三节课进行的反思案。

教学反思一:课程目标和设计1.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了解古代诗词的特点、风格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设计:(1)课前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诗词的经典句子,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核心内容:首先,介绍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

然后,分析古代诗词的特点和形式,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最后,通过具体的诗词例子,让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美。

(3)巩固与拓展:通过学生欣赏名家古诗词的赏析和自己的创作,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二:教学方法和手段1.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概念引入法:通过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入古代诗词的概念和背景。

(2)问答互动法:通过提问、讨论和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3)赏析法:通过学生欣赏经典古诗词的诗句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创作法:通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创作,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手段: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1)多媒体呈现:使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展示古诗词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诗词。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3)个人创作: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写一首自己的古诗词,通过个别辅导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4)外出拓展:组织学生参观古诗词展览或诗词比赛,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和体验。

教学反思三:教学效果和改进1.效果:通过这三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词的特点、风格和表达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有所提高。

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也得到了加深。

2.改进:(1)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更具体、更有代表性。

古诗词教学反思

古诗词教学反思

古诗词教学反思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教学中的挑战。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

然而,如何让这些千年的文化遗产在现代教学中焕发新的活力,是我不断反思和探索的问题。

首先,我认识到古诗词教学不仅仅是对文本的解读,更是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熏陶。

在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利用多媒体展示古诗词的背景图片,播放相关的音乐,甚至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受诗词的韵味。

其次,我意识到古诗词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对诗词的理解。

同时,我也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不拘泥于传统的解释,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解读诗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方法上,我也进行了一些创新。

例如,我尝试将古诗词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诗词的影子,从而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此外,我还尝试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将古诗词与历史、地理、哲学等学科知识相融合,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知识背景下理解诗词。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比如,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不高,认为它们与现代生活距离较远。

对此,我尝试通过讲述诗人的生平故事,展示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感受到诗词与现实的紧密联系。

同时,我也在思考如何将古诗词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让诗词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最后,我认为古诗词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

我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让古诗词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反思古诗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常常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古诗教学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一、教材内容选择的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根据教材的要求进行选择,但有时候教材选择的古诗可能与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不相符。

因此,我们要反思是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选择适合他们的古诗进行教学。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教材内容的多样性,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领域、不同风格的古诗,培养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方式的问题在古诗教学中,传统的讲解方式往往过于简单直接,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其中的意境和美感。

我们应该反思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例如,可以通过音乐欣赏、绘画创作、小组讨论等多样化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内涵。

三、学习环境的问题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反思学习环境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我们可以创设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室环境,墙上贴满名句和精美的古诗插画,给学生提供一个乐于阅读和写作的氛围。

四、评价体系的问题对于古诗教学而言,评价体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反思中,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既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够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诗歌创作任务,以及诵读和鉴赏古诗的测试题目,评估学生的诗歌素养和表达能力。

五、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问题语文教学不应该与其他学科孤立开来,在古诗教学中,我们需要反思如何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

例如,在历史课上可以通过古代诗人的作品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在艺术课上可以通过欣赏古诗创作相关的艺术作品,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古诗中的韵律和格律等等。

这样的融合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最后,我们应该意识到古诗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审美能力。

古诗词教学反思(必备15篇)

古诗词教学反思(必备15篇)

古诗词教学反思(必备15篇)古诗词教学反思1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的瑰宝,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古诗词,对提高初中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培养美好品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目前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着诸如偏重知识化、教学教条化、重背诵轻朗读等问题,这些都会制约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

本文就如何进行古诗词的有效教学进行了简单探讨,旨在寻求一条古诗文教学的新路。

一、兴趣引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1、故事导入,开拓视野在学清照的《醉花阴》这首词时,我首先讲了一个故事:李清照写好这首词后,她的丈夫赵明诚觉得自己写的不如妻子,就冥思苦想写了十五首词,然后连同李清照写的《醉花阴》一起寄给了一位朋友鉴赏,朋友看后说:“只有莫道不销魂等三句绝佳”。

而这三句正是出自《醉花阴》,赵明诚于是心服口服。

与诗词相关的故事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还激发了学习动机。

2、活用古曲,创设情境我们要根据诗歌的内容和特点,巧妙地运用古曲,设置相应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丰富学生对诗词的感受,进而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

比如在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可以配上古曲《阳关三叠》,体会依依惜别之情;学习辛弃疾的《破阵子》,又可以配上古曲《十面埋伏》,征战沙场的豪迈油然而生。

3、配画学文,体验情感不少古诗词追求情景交融,正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借助绘画,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激发学习动机。

比如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教师提前备好一幅画有“枯藤、老树、瘦马、昏鸦”等意象的图画,词曲所反映的萧条、衰败、冷落的悲凉情调,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了学生面前,学生体验到了作者反应的情感,定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中去。

二、解读作者及诗词背景,为学习、欣赏古诗词铺路有生命力的古诗词都是诗人有感而发,诗词反应的内容无不与作者生平、阅历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

古诗教学反思20篇简短

古诗教学反思20篇简短

古诗教学反思20篇简短古诗教学一直是中文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然而,古诗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反思的地方。

以下是对古诗教学的20篇简短反思:1. 古诗教学内容单一,主要以唐诗宋词为主,缺乏对其他朝代诗歌的介绍和教学。

2.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重视背诵而忽视对古诗的深入解读和赏析。

3. 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不高,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4. 古诗教学缺乏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结合,使学生难以理解古诗的内涵与意境。

5. 古诗教学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难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

6. 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古诗背后历史文化背景的介绍,导致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局限。

7. 学生缺乏对古诗的创作能力培养,只是机械性的学习和模仿。

8. 古诗教学缺乏对古代文学思想的引导和解读,使学生难以领会古人的情感和思想。

9. 教学内容过于注重名句名篇,忽略了对古诗整体意境的理解和把握。

10. 古诗教学缺乏对古代文学流派和风格的介绍,使学生难以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特点。

11. 古诗教学缺乏对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介绍,使学生难以进行批评性思考。

12. 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古诗的声韵格律的讲解,使学生难以领会古诗的音韵之美。

13. 古诗教学缺乏对古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联系和对比,使学生难以理解古诗的当代意义。

14. 古诗教学过于重视应试技巧,忽略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15. 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古诗的多元解读,使学生难以领会古诗的多重意蕴。

16. 古诗教学缺乏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使学生难以领会古诗的艺术价值。

17. 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古诗的现代诠释和译注,使学生难以理解古诗的语言特点。

18. 古诗教学缺乏对古代文学修辞手法的讲解,使学生难以领会古诗的修辞之美。

19. 教学内容缺乏对古诗的文化传承和创新,使学生难以理解古诗的时代价值。

20. 古诗教学缺乏对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引导,使学生难以领会古诗的情感共鸣。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5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5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通过学习古诗词,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实践中,我选取了三首古诗词进行教学,并进行了反思,下面将对这三首古诗词的教学反思进行总结和分享。

首先是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在教学中,我以阅读理解为主进行了教学。

首先,我让学生通过阅读诗词,理解诗词的意思。

然后,我提问学生有哪些词语是描绘了秋夜的特点,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提取信息。

接下来,我教授了一些生词和词语的意义,例如“独倚”、“寂寞”、“斜阳”等。

最后,我进行了一些阅读理解的小练习,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课堂中对于一些生词和词语的解释不够详尽,没有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词汇体系。

其次,我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只是进行简单回答,没有给予学生启发式的引导。

对于这些问题,我需要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且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其次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在教学中,我主要以背诵为主进行了教学。

首先,我让学生听读诗词,并理解诗词的意义。

然后,我教授了一些生词和词语的意义,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黄绵袍”等。

接下来,我进行了一些韵律操练,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最后,我组织了背诵比赛,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通过这次教学,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

首先,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

其次,我应该加强对于韵律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另外,我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背诵机会,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是杜甫的《登高》。

在教学中,我以写作为主进行了教学。

首先,我让学生通过阅读诗词,理解诗词的意义。

然后,我进行了一些写作指导,例如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何选择合适的词语等等。

接下来,我给学生布置了作文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最后,我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评价和指导。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不断学习古诗词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 力。
提高教学技能
参加教学培训、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等活动,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 方法和技巧。
增强与学生沟通能力
关注学生的反馈和需求,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 学方式和手段。
THANKS
感谢观看
03
教材内容的呈现
04
教材中对古诗词的解析和注释较为详尽,有助于学生理解诗词含义。 但在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上还需进一步完善。
拓展内容
01 02 03 04
关联知识的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与诗词相关的背景知识,如诗人的人生 经历、时代背景等,以增加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兴趣。
诗词艺术的深入
对于诗词的艺术手法和特点,可以进行更深入的解析和探讨,帮助学 生提高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鼓励自主学习
我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古诗词,并布置了一些拓展性作业,如诗词鉴赏、创作 等。这些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古诗词的热爱。
教师引导方式
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授《古诗词三首》时,我明确了教学目标,使学生清楚了解学习的重点和要求。我根据教学目标展开教学,确保 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 方式,如讲解、讨论、问答等,以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需要对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学生的反馈和 表现,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的效果
03
教学过程反思
课堂氛围
01
课堂氛围的营造
在教授《古诗词三首》时,我注重营造了一个宁静、庄重的课堂氛围,
优化课程结构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合 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反思
古诗文教学是初中教学的关键,同时也是中学生的学习的难点。

由于考试需求,学生学习古诗文往往停留在“背诵默写” 层面,而忽视了古诗文中所承载的中华优秀文化,古诗文的学习失去了它的终极价值。

古诗文教学需要创新,需要学生在掌握字词句之后的再理解和再创造,这样才能让古诗文学习达到“形式” 和“内容” 的统一。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部分古典诗歌形成的环境及构成的意象距离学生生活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学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加上传统教学秉承“字词句段篇” 剥竹笋形式,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 八字真经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抑制了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激情,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枯燥无味,毫无生机,因而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免敬而远之。

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在“熟读精思” 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很活,学生学得有味。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古诗词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有效性进行概括分析,寻求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合理途径。

1 加强诵读,积累古诗词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 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不反复诵读,又如何体会得出?只有反复吟诵,才有可能把握诗词的感情脉搏,理解诗词要表达的中心。

但“一口却吃不成胖子” ,古诗词的教学不是一夜春雨、杏花满树的快捷,它需一点一滴的积累沉淀,积小流才能成江河,到达一定程度时,进行“质” 的飞跃。

当然,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宝贵、最精彩的部分,而作为语文老师,还有诸多的语文教学任务等着我们去完成,因此我们没那么多时间,也没那个条件去大量的积累。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得靠语文老师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古诗词的好习惯了。

如:每节语文课前由语文课代表在黑板一侧抄好一首诗词,语文课预备铃一响,由课代表带领大家反复朗读,每堂语文课把师生相互问好的时间改成让全体学生齐背这首古诗词,开始先由教师赏析,后来逐渐转变为学生赏析,为学生提供大胆展示自己的空间,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得以提高。

利用这短暂的课前几分钟,每周可熟记并理解两三首诗词,日积月累,就是一笔不小的古诗词财富了。

2 结合背景,理解古诗词
凡是有生命力的古诗词都是诗人有感而发之作,诗所传达出的思想主旨无不与作者的平生、阅历、遭遇及他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生活相关。

因此,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就必须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

这样才易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如赏读杜甫的《春望》诗,先要弄清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探家,正值安史之乱,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安家。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职小,未被囚禁。

第二年,他乘隙逃离长安。

这首诗就是他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诗人正是因为与家人难通音信,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萦,表达他对妻儿的强烈思念,于是发出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

若不跟学生讲清这一背景,学生就很难明白作者的这种境遇,也就理解不了一封家书何以值万金。

又如李白的《行路难》,若不弄清楚李白写这首诗的处境,那么诗中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等句子学生就无从理解。

因此分析诗歌前,我先跟学生把背景资料交代清楚:天宝元年,李白被召入京,供奉翰林。

玄宗虽对他礼遇有加,但不过是赏识他文学上的才华,李白“济苍生” 、“安社稷” 的政治思想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一向清高的李白忍受不了这种处境,而他的清高又为当朝的权贵所难容,终被“赐金放还” 。

离开长安,就意味着被迫放弃自己的理想。

这不能不使有着积极入世之心的李白感到极度苦闷。

这时,他的一位朋友在京城
摆了一桌酒席宴请他。

面对美味佳肴,李白却“停杯投箸” ,难以下咽,学生也就能理解这种心情了。

3 抓住诗(词)眼,鉴赏古诗词
古人作诗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

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

而一首诗中最凝练最传神的字句就如同这首诗词的眼睛,即整首诗词的主旨句。

因此抓住古诗词的诗眼或词眼,是我们教学古诗词的一个突破口。

比如大家熟悉的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一句中的“绿”字,诗人曾用过“到” 、“过”“入” 、“满” 等字,但终觉不如“绿” 字来得好原因是:用“绿” 字诗意就更显深沉,情思浩荡,不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逐生,流露出诗人当时奉诏入京的喜悦,还有经历罢相之后被征召回朝的重重忧虑,一个“绿” 字高度概括出诗人的喜悦、彷徨等丰富的内心世界,着实让称道。

4 联系生活,运用古诗词
古诗词作为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诵读如何理解,如何鉴赏,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

比如:当我们带领学生出去旅游,登上了高山之巅,我们可以问学生: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一定能答出: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当一学生考试失意时,我问其他同学,我们可以用李白的哪句诗来劝慰他?大家齐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当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中写雨的一段时,讲到“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三个比喻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

我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学生用杜甫的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很好地回答了我是啊!“润物细无声” 不正是春雨细密轻盈这一特点的绝好写照吗?
初三知识整理
人教版体系框架(7~9年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