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五第三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共34张PPT[可修改版ppt]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成就(共26张PPT)

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选考要求: ①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 拓者 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 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李四光(地质力学)
钱学森(空气动力学)
华罗庚(数学) 邓稼先(核物理学)
吴阶平(泌尿外科)
钱学森
“我在美国待了20年, 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 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 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 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 事。”
他的回国历程长达5年, 历经磨难,这其中包括坐 牢,受监禁,还要经常接 受美国政府的审讯。他为 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
——《邓小平文选》第3卷
集中代表中国科技的新水平,大大增强 了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 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的对。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
——1988年9月5日邓小 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 时的讲话
“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 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 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 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 充分认识。”
贡献,被誉为“中国导 弹之父”。
邓稼先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 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 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 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 献给祖国。”
为了祖国的强盛, 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 学位后的第 9 天即登上 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 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 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 “两弹元勋”。
1、主要成就:
第一号染色体基因测序图
选考要求: ①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 拓者 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 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李四光(地质力学)
钱学森(空气动力学)
华罗庚(数学) 邓稼先(核物理学)
吴阶平(泌尿外科)
钱学森
“我在美国待了20年, 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 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 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 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 事。”
他的回国历程长达5年, 历经磨难,这其中包括坐 牢,受监禁,还要经常接 受美国政府的审讯。他为 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
——《邓小平文选》第3卷
集中代表中国科技的新水平,大大增强 了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 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的对。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
——1988年9月5日邓小 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 时的讲话
“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 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 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 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 充分认识。”
贡献,被誉为“中国导 弹之父”。
邓稼先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 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 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 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 献给祖国。”
为了祖国的强盛, 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 学位后的第 9 天即登上 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 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 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 “两弹元勋”。
1、主要成就:
第一号染色体基因测序图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件 (共18张PPT)

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
材料不能说明( A ) A.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 C.‚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D.‚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
同合作的精神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年) ④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预定轨道(1970年)
医学:世界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年) 农业: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1973年) 影响:集中代表中国科技的新水平,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提 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推进新课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推进新课
问 题 情 境
新中国在科技发展有哪些侧重点?
(1)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以发展与重工业和国防事业有关的
教 尖端科学技术为侧重点。这是由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决定的。 师 (2)20世纪80年代以后侧重点是科技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 讲 以实现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科技发展战略。这主要是适应国 解
内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国际上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
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初步方案汇报时的讲话
尖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
——1988年9月12日邓小平在听取关于价格和工资改革
推进新课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问 题 情 境
新时期我国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教 师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讲 (3)‚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重大科技规划 解 的相继实施。
推进新课 新中国振兴科技的措施
⑴成立中国科学院(1949); ⑵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1956),制定《十二年科 技发展远景规划》; 新中国为什么要采取自力更生的政策? ⑶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1958); ⑷欢迎知识分子归国; ⑸大力培养人才。
高二最新精品课件:专题五第三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人民版必修三)

请谈谈你的感动留言: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⑴“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1.原因
⑵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2.标志: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
生物工程等。
⑴核技术:是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 的国家之一。
⑵空间技术:是少数几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 技术的国家,并走向国际市场。
高民族素质,造福人类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何感悟?
感悟1: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密切相 关。 感悟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感悟3: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对待合理把握,为人 类造福。 感悟4:科教兴国。 感悟5:科学家们的事迹感动中国!让感动变成行动,让 中国感动世界!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技术
2.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 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 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 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 这说明( ) B A.中国已经是世界的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
提高了国际地位。
“我在美国待了20年, 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 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 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 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 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 导弹之父”。
钱学森
邓稼先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 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 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 给祖国。”
归纳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和经济高速发展促进了科技发展。 (2)人民政府重视科技工作,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⑴“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1.原因
⑵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2.标志: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
生物工程等。
⑴核技术:是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 的国家之一。
⑵空间技术:是少数几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 技术的国家,并走向国际市场。
高民族素质,造福人类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何感悟?
感悟1: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密切相 关。 感悟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感悟3: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对待合理把握,为人 类造福。 感悟4:科教兴国。 感悟5:科学家们的事迹感动中国!让感动变成行动,让 中国感动世界!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技术
2.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 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 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 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 这说明( ) B A.中国已经是世界的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
提高了国际地位。
“我在美国待了20年, 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 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 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 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 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 导弹之父”。
钱学森
邓稼先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 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 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 给祖国。”
归纳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和经济高速发展促进了科技发展。 (2)人民政府重视科技工作,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件(共49张PPT)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距第一 颗原子弹爆炸仅不到3年时间,而同样技术的发 展速度,美国用了7年,苏联用了4年。
1970年4月24 日,“长征— 1”号航天运载 火箭顺利地将 “东方红—1” 号人造地球卫 星送入太空轨 道。重量超过 苏美的第一颗 卫星
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发 射卫星的国家,中国人昂首跨入了国际太空俱乐部。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 术的国家,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聂海胜
神六
费俊龙
景海鹏
翟志刚
刘伯明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 于2008年9月25日21 ——9月28日17点37分 遨游太空。 标志着中国突破和掌握 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2013年“神十”实现太空授课
载人航天工程的意义
⑴ 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步入发达国家行列,超 过欧日,在21世纪成为世界上具有强大科技 和竞争力的国家 ⑵ 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生物工程
广东大亚湾 核电站
浙江秦山核电站
(2)空间技术:
通讯卫星
卫星回收和一箭多星
1990,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3)运载火箭:
长征运载火箭
中国首位航天员 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 号载人飞船,于北京 时间2003年10月15日 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用“长征二号 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 空。
]
了解历史 思考: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是怎样的?
(2)自16世纪后期起,中国科技逐步落后于西方。 (3)近代中国,由于政治腐败、战乱频仍、经济和教育 水平落后等原因,中国科技事业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 (4)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 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1)以四大发明为标志,古代中国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五第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课件(共25张PPT)

聂海胜
景海鹏 翟志刚 刘伯明
世界粮食基金会将本年度世界粮食 奖授予袁隆平和蒙蒂·琼斯。袁隆 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该奖 项是世界农业研究工作方面的最高 荣誉。
2001年,袁隆平获得第一届 国家最高科技奖。
“863计划”和“火炬计划”等科技规划的作用 ⑴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⑵高新技术研究队伍逐步建立
农业: 袁隆平培育出“ 杂交水稻”(1973) ⑵地位:集中代表中国科技的新水平,增强了综合国力,
提高了国际地位。
1964年10月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长征一号
中华第一星—— “东方红—1”号卫星
“两弹一星” “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导弹,“一星”指的是人造地 球卫星,“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有何意义?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1.起步的背景:新中国成立时,科技非常落后。
2.新中国振兴科技的方针: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 3.新中国振兴科技的措施 ⑴成立中科院,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科研机构 2欢迎海外知识分子归国
(3)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4)制定《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在全国范 围内掀起了一个 向科学进军 的热潮。
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1965年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思考: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
新中国科技成就 “东方魔稻”
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民版:5.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课件(共37张PPT)

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问题探究:新中国的科技是在什么背景下起步
的?为振兴科技,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1、起步的背景: 科技基础薄弱;多学科空白 2、政府措施:
(1)建立发展方针 (2)成立科研机构 (3)壮大科研队伍 (4)编制远景规划 “自力更生” 中国科学院、 国家科委 政府培养 归国“游子”、
二、曲折:
科研事业受挫
表现
科研工作瘫痪
科技差距拉大
1966年8月清华大学红卫兵在砸 毁牌坊上“清华园”题字
大量书籍被撕毁
三、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背景: (1)文革使科技受挫; (2)文革后,邓小平复出,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3)1978年两次会议召开: (4)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 决定》 2、提出: 1988年9月 邓小平 3、意义: (1)这个重要论断,反映了 鲜明特点, 是 理论概括; (2)它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 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
3、意义: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次有关建国以来中国科技成就的 课堂讨论会上,一位同学作了如下发言: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中国在核科学领 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文革’结束后,周恩 来总理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科学技术是 生产力’的论断,引起了重大反响;20世 纪80年代,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 人宇宙飞船,费俊龙成为我国航天史上首位 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
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2、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
4、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 世界和平;
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5 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件PPT

栏目导航
(2)同意。理由:核武器对人类的危害巨大,破坏和平,耗费巨 大的财力、物力,不利于经济发展等。
不同意。理由:发展核武器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保卫世界 和平,为经济建设提供可靠保证,提高国际地位等。(任选一种观点 即可)
(3)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尤其是经济和科技实力 的提升;党和国家的重视及政策支持;广大科技工作人员的共同努 力等。
(3)史料第二段反映 2003 年“神舟 5 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结合史实分析中国能够成功发射的原因。
栏目导航
【提示】 (1)战略决策:发展“两弹一星”。 理由: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②20 世纪 60 年代中苏 关系急剧恶化;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④为了打破大国 武力威胁、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 安定的环境。
栏目导航
[解读] ①表明中国在核武器方面的立场:完全是为了防御,在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②说明了中国将航天员送上天在国际上意义重大。
栏目导航
[思考] (1)结合史料第一段,指出中国政府在当时做出的战略决 策。依据当时形势说明理由。
(2)有人说,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最主要的任务是发展生产 力、改善民生,是否发展核武器并不重要。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 请阐明理由。
栏目导航
发展“两弹一星”的意义 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使我国的国防 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国际环境,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有利于保卫世界和平。 2.广泛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 设,造就了一支能吃苦、能攻关、能创新、能协作的科技队伍。
栏目导航
3.重大意义:有利于增强中国的 综合国力 和促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2)同意。理由:核武器对人类的危害巨大,破坏和平,耗费巨 大的财力、物力,不利于经济发展等。
不同意。理由:发展核武器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保卫世界 和平,为经济建设提供可靠保证,提高国际地位等。(任选一种观点 即可)
(3)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尤其是经济和科技实力 的提升;党和国家的重视及政策支持;广大科技工作人员的共同努 力等。
(3)史料第二段反映 2003 年“神舟 5 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结合史实分析中国能够成功发射的原因。
栏目导航
【提示】 (1)战略决策:发展“两弹一星”。 理由: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②20 世纪 60 年代中苏 关系急剧恶化;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④为了打破大国 武力威胁、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 安定的环境。
栏目导航
[解读] ①表明中国在核武器方面的立场:完全是为了防御,在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②说明了中国将航天员送上天在国际上意义重大。
栏目导航
[思考] (1)结合史料第一段,指出中国政府在当时做出的战略决 策。依据当时形势说明理由。
(2)有人说,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最主要的任务是发展生产 力、改善民生,是否发展核武器并不重要。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 请阐明理由。
栏目导航
发展“两弹一星”的意义 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使我国的国防 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国际环境,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有利于保卫世界和平。 2.广泛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 设,造就了一支能吃苦、能攻关、能创新、能协作的科技队伍。
栏目导航
3.重大意义:有利于增强中国的 综合国力 和促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五第三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共34张PPT)

一次偶然的事故出现了:飞机空投 时降落伞没有打开,核弹从高空直 接摔到了地上。倒计数之后,天空 没有出现蘑菇云。核弹哪里去了?
邓稼先决定亲自去找。…… 这位五十多岁的核科学家,一个人向着危险地区冲 上去了。邓稼先已将钚239对人体的伤害忘得一干二净。 终于,碎弹的主要部分被他找到了。高度的责任感使他 在一瞬间变成了一个傻子,他竟用双手捧起了碎弹片— —这个含有剧毒的危险的放射物。他立即放心了,他们 最担心的后果没有出现。
2、成就
➢原子反应堆 ➢原子弹(1964) ➢氢弹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 ➢结晶牛胰岛素 ➢杂交水稻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
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弹’”, 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 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 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 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 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 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 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 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 戈壁。
周恩来宣布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
当天,新华社播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 府声明》,明确指出: 中国发展核武器,是 为了防御,为了保卫 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 的威胁。中国在任何 时候、任何情况下, 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 器,不对无核国家和 地区使用核武器。
1964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已经研制成功,但当 时决策层对于是否立即试爆有分歧。“早试”会使中国锋 芒毕露,“晚试”的目的是避开锋芒,以赢得更多韬光养 晦、发展国内工农业生产的时间。报告送到毛泽东那里, 毛主席权衡再三,决定:既然原子弹是用来吓人的,就要 早响。
原子弹响了之后,美国总统约翰逊怒不可遏,拍案而 起:“美国不能再沉默,我认为应该把第七舰队调往南中 国海,向中国人表明美国的态度。”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 则轻轻地反问了一句:“总统先生,您是想证明美国强大 呢,还是害怕?”
邓稼先决定亲自去找。…… 这位五十多岁的核科学家,一个人向着危险地区冲 上去了。邓稼先已将钚239对人体的伤害忘得一干二净。 终于,碎弹的主要部分被他找到了。高度的责任感使他 在一瞬间变成了一个傻子,他竟用双手捧起了碎弹片— —这个含有剧毒的危险的放射物。他立即放心了,他们 最担心的后果没有出现。
2、成就
➢原子反应堆 ➢原子弹(1964) ➢氢弹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 ➢结晶牛胰岛素 ➢杂交水稻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
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弹’”, 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 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 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 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 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 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 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 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 戈壁。
周恩来宣布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
当天,新华社播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 府声明》,明确指出: 中国发展核武器,是 为了防御,为了保卫 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 的威胁。中国在任何 时候、任何情况下, 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 器,不对无核国家和 地区使用核武器。
1964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已经研制成功,但当 时决策层对于是否立即试爆有分歧。“早试”会使中国锋 芒毕露,“晚试”的目的是避开锋芒,以赢得更多韬光养 晦、发展国内工农业生产的时间。报告送到毛泽东那里, 毛主席权衡再三,决定:既然原子弹是用来吓人的,就要 早响。
原子弹响了之后,美国总统约翰逊怒不可遏,拍案而 起:“美国不能再沉默,我认为应该把第七舰队调往南中 国海,向中国人表明美国的态度。”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 则轻轻地反问了一句:“总统先生,您是想证明美国强大 呢,还是害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成就
Ø原子反应堆 Ø原子弹(1964) Ø氢弹 Ø“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 Ø结晶牛胰岛素 Ø杂交水稻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
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弹’”, 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 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 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 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 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 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 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 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 戈壁。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
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他 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 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 量的第一手材料。1964年10月,中国成功 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 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 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 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 “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 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 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 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华罗庚感到无比兴奋, 克服了来自美国政府所带来的种种困难,决心 偕家人回国。1950年3月16日,华罗庚和夫人钱三强,其父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 钱三强191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7年留学法国,在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 子核化学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获博士学位,师从 居里夫人的女儿、诺贝尔奖获得者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及其丈 夫弗雷德里克。自此期间,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 成果。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Henri de Parville)物 理学奖金。 1948年回国后,他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 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长、所长,计划局局长,二机部副 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作为原子能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 科技计划地制定者,对中国原子能事业、“两弹一星”计划做 出了巨大贡献。
1964年10月16日, 我国西部地区新疆 罗布泊上空。中国 第一次将原子核裂 变的巨大火球和蘑 菇云升上了戈壁荒 漠,第一颗原子弹 爆炸成功!
有人提出:中国热爱和平,而 研究核武器这不是和我们的初衷相 违背吗?何况如果那时把研究核武 器的财力物力用于发展经济,也许 我们的父辈不会那么穷。你怎么看 待这种观念?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
五第三课科学技术 的发展与成就共34
张PPT
新中国成立 科技事业新起点
“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 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 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 们召唤,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向我们 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 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 烂的花朵。我们中国要出头的,我 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 民族了!”
重点发展一,些研究工作外,其他学科的科研几乎 迎头赶上一片空白。
成立中国科学院等
到1965年底,中国科技人员已达245万 人,专门从事科研的人员达到12万人。
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1、背景: Ø新中国成立,科技基础薄弱 Ø政府重视 设专门机构——如:科学院
政策 ——“向科学进军” Ø国家发展的需要 Ø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和科技人才的培养……
周恩来宣布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
当天,新华社播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 府声明》,明确指出: 中国发展核武器,是 为了防御,为了保卫 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 的威胁。中国在任何 时候、任何情况下, 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 器,不对无核国家和 地区使用核武器。
——朱光亚与51名留美同学联名发表 的《致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
湖北武汉人,核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 工程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 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 者。1941年考入国立中央大 学(南京大学)物理系, 1942年夏转入西南联合大学 物理系,1945年毕业。获美 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 位后于1950年春回国。是新 中国核事业特别是“两弹” 事业的元勋和主要科学技术 领导人之一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 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 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 9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 战线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
(1924—1986)
1946年,当时的国华民罗政庚府(也191想0—搞19原85子) 弹 ,于是选派华罗庚、吴大猷、曾昭抡三位大 名鼎鼎的科学家赴美考察。9月,华罗庚和李 政道,朱光亚,唐敖庆等离开上海前往美国 ,先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担任访问教授, 后又被伊利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朱光亚
(1924-2011)
“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 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 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 “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1911—2009)
当钱学森获知新中国即将诞生时,他坚决 要求回国。1950年,钱学森开始争取回归祖国, 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 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 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政府 百般阻挠,使他的回国历程长达5年,历经磨难, 这其中包括坐牢、受监禁,还要经常接受美国 政府的审讯。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 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提 前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战俘作为 交换,钱学森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
晚年的钱三强,担任了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 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务。 1992年逝世。1999年,他被追授了由515克纯金铸成的“两弹 一星功勋奖章”,以表彰其贡献。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专门科研机 构仅30多个,科技人员不足五万人,除 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学科开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