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八上19.3《植物的生殖方式》 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9.3《植物的生殖方式》教案

第3节植物的生殖方式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人、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过程,阐明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2.通过学习农业生产上一些植物的生殖过程,概述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3.在学习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基础上,比较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之处。
4.说出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并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选讲)。
5.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植物营养繁殖的实际操作。
6.体会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首先对前两节讲述不同生物的生殖方式加以归纳,进而阐明有性生殖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以马铃薯的繁殖方式为例,阐述了无性生殖的特点,并列举实例说明营养繁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并要求学生参加有关实践活动。
因此,在教材地位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对生物学有了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学生对“生物的生殖”这部分知识尚处于空白阶段。
通过第19章前面2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生殖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希望更深入地了解有关其他生物生殖的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营养繁殖的过程与实践活动2.教学难点:植物营养繁殖——扦插、嫁接的过程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1.比较分析人、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生殖发育的共同特征,归纳出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2.回顾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理解植物的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3.通过实例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无性生殖——营养繁殖(储存器官繁殖、扦插、嫁接、压条等)4.通过植物营养繁殖的实践活动,了解植物营养繁殖的过程,体会无性生殖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5.通过图片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过程和意义6.通过分组讨论,比较分析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复习人、鸟类、蛙类和昆虫的生殖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动物与人的生殖发育的共同特征,以及有性生殖后代的特点,从而归纳出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此处采用问答法结合讲授法。
八年级生物上册《植物的生殖方式》教案、教学设计

3.创作作业: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创作一份关于植物生殖方式的科普海报。海报要求包含植物生殖方式的定义、类型、特点以及生活中的应用实例。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所学知识。
此外,我还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殖方式,并在下一节课上分享自己的发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观察作业:请同学们课后观察家附近或校园内的植物,记录至少三种植物的生殖方式,并描述其特点。要求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生动的实例引入生殖方式的概念,降低学习难度。
2.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植物生殖现象。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4.加强实验操作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八年级生物上册《植物的生殖方式》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植物的两种主要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掌握无性生殖的概念、类型及特点,如营养生殖、分裂生殖、孢子生殖等。
3.掌握有性生殖的概念、类型及特点,如自交、异交、人工授粉等。
4.了解植物的花部结构,掌握传粉和受精过程。
(四)课堂练习
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会设计一些课堂练习。练习内容包括:
6.19.3植物的生殖方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保持优良特性:通过无性生殖方式,保持植物的优良特性,如抗病性、产量高等。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选择性作业:请学生选择一种植物,研究其生殖方式,并制作一份研究报告,包括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殖方式、繁殖效果等。
2.实践性作业:请学生在家中尝试一种植物的无性繁殖方法,如扦插、嫁接等,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通过拓展学习,增加学生的知识深度。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1.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及其区别:
-有性生殖:通过两性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植物的生殖器官:
-花:植物的生殖器官之一,包括雄蕊、雌蕊等部分,负责生殖过程。
-果实:花受精后发育而成的结构,包含种子,是植物的繁殖结构。
-种子:植物的繁殖单位,包含胚珠和营养组织,能发芽生长成新植物。
3.植物的常见有性生殖方式:
-传粉:花粉从雄蕊传到雌蕊的过程,是植物有性生殖的关键步骤。
-受精:花粉管中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1.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及其区别;2.植物常见的有性生殖方式,如花粉管的形成、受精过程等;3.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如扦插、嫁接、压条等;4.植物的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形成过程及结构。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的第六章第二节“植物的生殖方式”,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对植物的生殖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学习植物的进化和生态系统的组成奠定基础。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单元第十九章《第3节植物的生殖方式》优秀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片茂盛的森林,让学生感受到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殖方式的奥秘。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和回顾已学知识。
3.宣布本节课的主题:“植物的生殖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植物的生殖方式。首先,我让学生观察一些植物的图片,如草莓、马铃薯和香蕉等,让学生分辨它们的生殖方式。然后,我提出问题:“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各自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接着,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讨论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已经掌握得比较好,但对于不同植物的生殖方式优缺点的理解还有待提高。于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介绍了各种植物生殖方式的优缺点,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
3.了解植物的生殖结构和生殖过程,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植物图片和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植物生殖方式的认识。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模型,模拟植物的生殖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生殖方式的优缺点。
3.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份关于植物生殖方式的手抄报,以此来巩固所学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能够区分各种植物的生殖方式。
2.掌握不同植物生殖方式的优缺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单元第19章第3节植物的生殖方式教案

植物的生殖方式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区别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2、学习除植物外的其他生物的无性生殖的类型;3、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交流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除植物外的其他生物的无性生殖的类型。
难点:1.区分无性生殖的类型;2.采用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形象”。
三、教学过程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第3节其他生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2、无性生殖一、植物的生殖方式A.植物的有性生殖2、营养繁殖1)、扦插2)、嫁接3)、压条二、植物的组织培养。
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它们的新个体都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
通过观看多媒体播放图片,对新内容的产生学习兴趣。
学生主动思考和回忆回答问题:植物的种子繁殖过程:开花——传粉——受精——受精卵——种子——萌发成幼苗。
学生讨论并看课本第86--91页的图解扦插:剪取植物的一段枝条,把枝条的下部插入土壤中,在适宜的水分和温度下,枝条下部长出根,上部发芽,最后长成新个体。
嫁接:利用植物体的伤口周围能迅速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将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导入:前面我们学习过蝗虫的生殖、蛙的生殖、人的生殖、鸟的生殖,它们的生殖过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老师归纳:象这样,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其后代生命力极强。
老师提示:在生物圈中,除了刚才我们列举的生物进行有性生殖,还有哪些生物进行有性生殖呢?并不是所有生物都进行有性生殖呢?还有其他生殖方式呢。
播放图片(或视频)。
再提出问题:植物的生殖方式怎样呢?练习:课本P95页第1题(1)老师提示:植物除了有性生殖,还有其他生殖方式。
如:用植物的的扦插、嫁接、压条等和组织培养。
:那么其方法怎样?又有什么技术要求呢?通过讨论、多媒体观看,解决学习问题层对齐。
压条:剥掉一个枝条中段下半部的半圈皮,然后把枝条弯曲下来,将其中部埋在土壤里,上段露出地面,等新枝条长出不定根将其剪断脱离母体.植物的组织培养:在无菌的条件下,把花药、子房、叶片、茎或根的一部分等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它们能够生长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这就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第3节 植物的生殖方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生物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展示果实和种子形成过程的示意图,讲解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双子叶植物的胚乳一般被子叶吸收)。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果实和种子,如苹果是果实,其食用部分主要是果皮,而里面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
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和特点,包括开花、传粉、受精、结果等环节。
植物无性生殖的常见方式及其应用,如扦插、嫁接的操作方法和原理。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与联系。
2.教学难点
理解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受精的微观过程和基因重组的原理。
掌握嫁接过程中接穗和砧木的选择、嫁接技术的要点以及嫁接成功的关键因素。
对于嫁接,重点讲解嫁接的原理是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介绍接穗和砧木的选择原则,如接穗要选择优良品种的枝条,砧木要选择生长健壮、适应性强的植株。同时演示嫁接的操作过程,如芽接和枝接的方法。
组织学生讨论:“无性生殖方式与有性生殖方式相比,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展示和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无性生殖的概念和常见方式,掌握扦插和嫁接的操作要点。讨论环节有助于学生对比分析两种生殖方式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组织学生思考:“在农业生产中,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植物生殖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展示,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生产生活的意识。思考问题环节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四)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对比(10分钟)
2.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19.3植物的生殖方式教案

6.19.3 植物的生殖方式复习提纲1、无性生殖的种类:①分裂生殖(如草履虫、细菌、变形虫等单细胞生物)、②孢子生殖(如青霉、曲霉等)、③出芽生殖(如酵母菌、水螅等)、④营养生殖:由植物体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产生出新个体的方式。
【营养生殖能够使后代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加快植物生殖的速度,尤其是嫁接还能增强抗寒、抗旱、抗病虫害的能力。
所以果树、花卉一般采用营养生殖。
】2、常用的营养生殖方法有:(1)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到另一个植物体上,使它们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
〉如苹果、梨、桃等果树通过嫁接繁殖。
通过嫁接可以将接穗和砧木的优点结合在一起,但果树嫁接时,主要表现出接穗的特征(如将柿子的枝条嫁接到黑枣树的树干上,将来这个枝条上结出的果实是柿子)。
➢嫁接的方法有芽接和枝接:(请看课本第87页的图解)。
➢嫁接能否成功的关键是:①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必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②是接穗和砧木的亲缘关系要近,越近就越容易成活。
(2)扦插——就是剪取植物带有叶或芽的一段枝条,把枝条的下端或者插入土中、沙中,或者浸泡在水中,等到生出不定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
如葡萄、菊花、月季等常用扦插繁殖。
➢扦插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注意取植物时上方切口要水平(防止过多散失水分),下方切口要斜(增加吸水量)。
➢嫁接和扦插的区别:嫁接必须是两种植物结合在一起;扦插的植株只是选取一种植物。
(3)压条——就是把枝条从植株上弯下来,并且把枝条中部的树皮剥掉下半圈(让有机物在这里积累,方便长根),把枝条中部埋在土壤里,顶端露出地面,等这个枝条生出不定根后,再与母体切断,最终独自长成新植株。
如夹竹桃、桂花、玉兰等常用压条繁殖。
3.植物的组织培养:在无菌的条件下,把花药、子房、叶片、茎或根的一部分等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它们能够生长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这就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的生殖方式》课堂教学设计

PPT
预防肺结核
C
I
良好
3分钟
学生自制
4
了解
PPT
预防病毒性肝炎
C
I
良好
3分钟
学生自制
5
了解
录相
关爱艾滋病人
F
C
优秀
10分钟
教育频道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准确操作;E.表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A、组织同学探望B、在病房内喷洒杀菌剂C、打电话关心D、请护士转交物品
3
了解
对患有病毒性肝炎病人的衣物和饮食用具实行消毒,这个措施属于()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以上三项都是
4
了解
下列途径不会造成艾滋病传播的是()
A、握手B、不正当的性接触C、注射毒品D、母婴传播
评价量表
等级
当然,在实践教学中也会出现一些意外事件,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一些微小细节进一步改进。持续学习持续改进,才能与时俱进,与所有教师同仁共勉。
感谢、其他
感谢市进修学校老师的培训与指导,使本人进步良多。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依据
1)课前调查
展示
展示调查活动的各种事项及发言的要求。
师:让我们进入“个性点击”“我的课堂我做主”。
老师和同学一同评出优胜组。评价标准如附表。
学生课前调查并做好简单明了的PPT文件,并存编辑入老师课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植物的生殖方式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举例说明无性生殖的类型和特点,比较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能力目标:
1.在自学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绿色开花植物生殖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参与扦插活动,体验植物新生命的诞生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举例说明无性生殖的类型和特点,比较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2.进行植物扦插的实际操作,体会无性繁殖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材分析
《植物的生殖方式》是北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教材第六单元第十九章的第三节。
本节内容首先对前两节讲述不同生物的生殖方式加以归纳,进而阐明有性生殖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以马铃薯的繁殖方式为例,阐述了无性生殖的特点,并列举实例说明营养繁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并要求学生参加有关实践活动,在教材地位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打下基础。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过被子植物的一生中开花和结果这一内容,学生对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从此知识过渡和引导,知识的理解难度不大。
但学生平时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在参与嫁接、扦插等活动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老师及时的引导和点拨。
五、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
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