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宏观经济形势介绍

2018年宏观经济形势介绍
2018年宏观经济形势介绍

2018年中国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出炉。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成绩单。数据显示,三季度GDP增长6.5%,前三季度经济增长6.7%。工业、消费及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也相对稳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增强。不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也提醒,外部环境变数在增加,给经济的稳定运行增加不确定性,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调整,从产业结构来看,服务业的压舱石作用继续巩固。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7%,保持比较快的增长,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3.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此外,工业内部在不断加快向中高端迈进。从需求结构来看,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在继续增强。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了7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个百分点。投资结构也在改善,制造业投资增速连续6个月加快,民间投资增速保持在8%以上的较

3:贸易战的力度在趋强,但更应关注的是国内消费减速

中美互征关税,目前已经生效的有:

7月6日:340亿美元商品征收25%关税

中国同一天反击:对340亿美元美国商品征收25%关税

8月23日:160亿美元商品征收25%关税

中国同一天反击:对160亿美元商品征收25%关税

9月24日:2000亿美元商品征收10%的关税,并且将在2019年1月1日上升到25%

中国同一天反击:美国约600亿美元进口商品实施加征5%—10%不等关税

可以看出中国在关税上反击美国的空间已经不大,

根据中国统计,2017年从美国进口为1539亿美元,而目前加征关税的500亿美元+600亿美元=1100亿美元,加上今年4月2日为了报复美国232条款钢铝产品关税,而对美国30亿美元产品征收关税,总共已经是1130亿美元。

因此我国再进行关税报复已经没有太多空间,除非在税率上做文章,然而税率太高会真的大大影响美国对我国出口,这并不是我国追求的目标。

而剩下未征税的产品很多是我国急需或者必须的产品,也没有必要继续加征关税。

除非开始打击美国在华企业,但是在华美资企业和中国企业是深度绑定,有大量就业,另外一个打击美资也会相应动摇其他外资的市场环境信心,这不太符合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期望。

互征关税这个过程,当然会对中美相关企业造成一定痛苦,

但是从最近的数据来看,9月中国对美出口增长16.6%,连续五个月保持11%以上的高增速,

虽然我们一直说,这是在抢出口,这是翘尾效应,

但是从7月6日开始,第一轮340亿美元的25%关税已经开征,

8月23日第二轮160亿美元已经开征。

已经占到了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的11.6%(按照2017年计算),但即使这样9月份增速仍然高达16.6%,反而进一步加速。

应该说,从长远来看,中美高强度的互征关税,一定会影响中国的对美出口,因此我国出口面临下行的压力,但是我认为,虽然出口一定会受到关税影响,但是中国制造的韧性和强大竞争力会比悲观派认为的强大。

对商业竞争力没有太大要求的中国军工集团,例如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中国电科等,并不依赖于美国的产品;

对硬件规格和技术要求总体较低的领域,例如安防,家电,小电器小电子产品等,

代表企业海尔,格力,海康,大华,美的等,虽然对美国芯片有一定的依赖,但是总体来说选择较多,美系没有了还有欧系,日系,韩系,另外也会大大刺激国产芯片的发展。

最值得担心和需要高度戒备和采取措施的,对商业竞争力要求极高的领域,

尤其是消费电子产品,

代表企业:联想,华为,中兴,小米,OPPO, VIVO等,一旦美系停止供货,打击极大这也是目前最让人担心的领域。

不过目前据我了解到的信息,

以上企业中有的公司,在这七个月里采取技术上“去美国化”措施保证供货安全。已经有公司在全面推进设计新的“去美国化”单板作为产品备份,全面采用欧系,日系,韩系和国产产品,相关产品的设计打样和验证均在推进中。

以智能手机为例,我国企业目前处于从中端向高端旗舰发展的过程中,如果突然受到美国禁运,高端旗舰手机必然全军覆没,品牌高端化之路将会暂时中止。以华为为例,作为利润主力的Mate系列,P系列高端手机将会全军覆没。

但几大公司使用“去美国化”方案做出中低端手机并无太大问题,

虽然性能上乃至于外观尺寸上会有牺牲和退步,但可采取降价等策略,仍然可以实现销售并且保证公司生存。

实际上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的非洲手机之王“深圳传音”公司就是生产最低端的手机,只不过光芒被国产大型电子品牌掩盖。传音手机的性能就不高,基本采用国产零配件。

我国大型手机公司,在中兴事件刺激下设计去美国化的手机,其性能虽然无法达到旗舰机的要求,但是至少远在传音手机之上。

要找到未来的出路,不妨回顾一下我们过去所走过的路,知道哪些路走不通。08年之后,中国经济曾经3次遭遇经济下行的挑战:

第一次是08-09年,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们出台了4万亿刺激计划。而在巨额刺激之下,中国的企业部门开始了大幅的举债投资,08年以前企业部门每年的新增债务平均只有2万亿,而到了09/10年上升到每年8万亿。问题是好景不长,企业大笔加码制造业投资很快造成了产能过剩,导致11年经济重新下滑。

第二次是12-13年,政府部门通过融资平台开始大幅举债。在11年末时,中国的城投债和基建信托余额分别只有1万亿左右,到13年末两者都升至2.5万亿左右的规模,年均增幅高达60%。政府部

门大幅举债加码了基建投资,但政府的隐性负债很快引发了监管层的警惕,13年开始进行地方债务审计,到了14年经济重新下滑。

第三次是15-17年,居民部门开始大幅举债。14年末居民部门的总负债是25.7万亿,到17年末升至45万亿,过去3年居民部门累计新增了约20万亿的负债。但是在经过连续3年大幅举债之后,中国居民部门债务/收入已经超过90%,进一步举债的空间有限,18年以来居民举债增速下滑,导致了地产和汽车销售转负,经济再度承压。

很明显,过去我们每一次遭遇经济下行,都选择了举债发展这一条最容易的路: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们发动了企业部门举债,导致了产能过剩。等到企业部门借不动了,我们又发动了政府部门举债,加码了基建投资。等到政府部门举债被约束了,我们又发动了居民部门来举债,导致了地产泡沫。

问题是,在经过三轮举债之后,我们所有的经济部门都已经负债累累,中国经济的总负债率达到GDP 的250%,相比08年的水平已经翻了一倍,已经和美国次贷危机以前的水平相当了。

因此,即便是这一次再想靠举债来发展,其实已经找不到可以举债的对象了,所有简单的路都已经走过了,已经没有容易的路可以走了。

天无绝人之路,减税就是出路。

但是天无绝人之路,没有容易的路,不代表没有路可以走。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确实是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我们过去40年的发展过程当中,从来没有遭遇到如此巨额的债务问题。

但是对于全世界而言,巨额债务的问题并不罕见。比如美国08年次贷危机就源于举债过度,日本泡沫经济也源于举债过度,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与举债过度有关,今年阿根廷、土耳其等汇率大幅贬值源于过度举借外债。

但是同样是面临巨额债务的问题,大家应对的方式不一样,最后的结局也就有着天壤之别。比如说美国在08年爆发金融危机、到了09年就开始重新复苏了,而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到目前为止经济已经失去了近30年,拉美国家阿根廷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频发爆发金融危机,为何大家的差距这么大?

在研究了全球数十个巨额债务的案例之后,达里奥总结要实现完美的去杠杆,必须做好四件事:紧缩、债务违约、重新创造货币、财富再分配。其中前三项与货币政策有关,最后一项靠财政政策。

我们发现,在遭遇到巨额债务引发的危机之后,紧缩和债务违约是比较容易做到的,比如说美国在05-07年的持续加息、日本在89-90年也是持续大幅加息,目前阿根廷等国也是在大幅加息,而在紧缩之后紧接着的是资产价格下跌和债务违约。

但是重新创造货币和财富再分配这两项,其实是不太容易做到的。前者需要重建健康的金融体系,后者则需要改革税制、大幅减税让利于民。

比如拉美国家虽然会印钞,但是其财富分配严重失衡,只有少数人能享受经济增长的果实。由于实施高福利政策吸引选票,阿根廷和巴西都采用了高税收政策,其17年税收占GDP的比重都超过30%,与发达国家水平接近,而远高于新兴市场国家的平均水平。

再比如日本的货币增速长期低迷,就是因为银行体系存在大量坏账,未能重新创造出货币。而在减税方面,虽然日本在90年代初也采用了大幅减税政策,并换来了95/96年经济短期回升,但在97年桥本内阁时代又重新紧缩财政,大幅加税、减少税收优惠,使得经济回升戛然而止。

而美国则是通过央行降息和QE,大量注入基础货币,再通过将问题银行国有化,恢复了商业银行的健康,恢复了货币创造。而另一方面,美国政府从里根开始,就形成了减税的传统。在次贷危机发生以后,奥巴马政府在09、10、12年先后通过了《经济刺激法案》、《减税法案》、《美国纳税人减税法案》,减税规模近万亿美元,最终实现了经济的完美复苏。

再来看中国,17年的金融去杠杆意味着紧缩正式开始,体现为过去一年的广义货币增速大幅下降,银行贷款利率持续走高。而在18年以来各种债务违约频发,说明刚兑预期也在打破。而随着央行启动大规模定向降准、释放基础货币,货币的再创造也在进行当中。但是之前我们一直缺的是减税,18年上半年的财政收入增速10.6%,税收增速14.4%,增值税增速16.6%,均远高于经济增速,说明税收负担不减反增,引发了效率下降等各种担忧。

税收增速大降,减税永远不迟。

但是从3季度开始,我们开始逐渐感受到减税的真正发生。

18年3季度,我国财政收入增速为4.2%,税收增速为8.6%,均低于当期9.6%的GDP名义增速,这意味着在3季度我国的宏观税负重新开始下降。其中最受关注的增值税,3季度增速已经从上半年的16.6%降至2.2%。

而在刚刚过去的18年9月份,我国财政收入增速只有2%,其中税收增速为6%,增值税增速由正转负至-1.2%。事实上,我国财政收入增速的下降并不是刚刚发生,而是从6月份开始的,到目前为止我国财政总收入、税收收入和增值税收入增速已经连续4个月保持低增长。

为何上半年减税效应不明显,到下半年才开始体现?

首先,今年5月份我国宣布将增值税税率下调1%,也就是说真正的减税从5月份才开始,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何上半年减税效应不明显。

其次,我国税收的主体是增值税,而增值税是伴随着企业的生产环节征收,但是上半年的工业品价格持续高涨,也使得增值税增速居高不下。但是从8月份开始,PPI开始了持续回落,这也间接推动了减税效应的兑现。

而展望未来,如果能够保持当前的财政收入低增速,那么18年全年的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增速都有望降至GDP名义增速之下,从而使得全年的宏观税负出现下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税。

只要愿意减税,哪怕时间晚一点也没有关系,总比不减税要强多了。

个税大幅减免,抵扣诚意十足。

另一个减税的证据是个税的大幅减免。

18年8月底,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获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个人所得税迎来了重大变革,新税法的主要亮点就在于减税,体现在三大举措:一是提高个税起征点,将综合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由每月3500元统一提高到5000元;二是扩大税率级距,将原有的3%、10%和20%三档低税率适用的级距范围扩大;三是新增专项附加扣除,将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四大支出加入到税前抵扣范围。

在10月20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各个扣除项目的实施细则。

我们发现对于代表性的纳税人而言,其最多可以享受到如下抵扣优惠:一是子女教育支出扣除,月均1000元;二是继续教育支出,月均400元;三是赡养老人支出,月均2000元,四是首套住房贷款或者租房支出,月均1000元;最后是大病医疗支出,按实际情况确定。综合来看,各项专项抵

扣实施以后,代表性纳税人的月均所得免征额相当于从5000元提升到了10000元左右,可以额外减税290元。

在本次税改之前,月均收入1万元,需要缴税745元,而在税改之后,考虑起征点上调和各项抵扣,基本上就不需要交个税了。

17年,我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万元,按照统计局公布的收入5等分分组,17年收入最高的20%居民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为6.5万元,折算月均收入略超5000元,刚刚超过新税法的起征点。

根据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介绍,“仅以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每月5000元这一项因素来测算,修法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比例将由现在的44%降至15%。”而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17年末我国城镇就业人员42462万人,因此个税改革将使得个税纳税人从原有的约1.87亿人左右降至约6400万人。

而如果再考虑到抵扣项的增加,相当于把起征点从5000元提高到10000元左右,这意味着个税纳税人将或再减少一半以上,降至3200万人以下。

新增专项附加扣除主要聚焦于民众切实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项目,能够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也是对十九大报告中“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目标的切实贯彻。前期居民加杠杆买房透支了购买力,令消费支出增速承压,而专项附加扣除汇聚民生,缓解了居民的后顾之忧,所带来的收入提升能够一定程度上释放居民消费活力,扩大内需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美国持续减税,换来超级繁荣。

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减速的背景下,美国经济一枝独秀,靠的就是大规模减税政策。根据美国税务政策中心(TPC)的测算,考虑到对总需求、劳动供给、储蓄和投资的综合影响,本轮减税政策将在未来十年拉动GDP额外增长4.6%,其中对18年GDP增速的贡献高达0.8%。

其中,得益于企业所得税率大幅下调至21%,本轮减税政策在未来十年或可减少企业应缴税额近2万亿美元。从今年的数据看,2季度美国企业利润增速达7.3%的较高水平,加上设备投资一次性费用化、鼓励海外利润回流等的贡献,2季度美国私人固定投资实际同比增速达5.8%,环比增速6.4%,对GDP环比拉动1.1个百分点,均处于历史较高位置,显示减税刺激投资的效果良好。

而对个税的减税提升了居民的个人可支配收入,从而也推动了消费的增长。据TPC测算,18年减税实行将使美国个人平均税后收入提升2.2%。从实际数据来看,自年初减税法案施行以来,美国个人所得税季调折年同比增速从去年的4%以上大幅下降到了1%以下,而同时期,美国个人可支配收入和个人消费增速稳步上升,8月分别达到5.2%和5.3%的高位。可见,减税对居民消费的刺激也十分显著。

而美国的减税是从里根时代开始。在里根上台之前,美国由于货币超发,导致经济出现持续的滞胀,而里根在81年上台之后,认为税负过高是症结所在,高税负抑制了私人部门投资和生产的热情,在其执政时期出台了两项大规模减税计划。

首先是1981年推出的《经济复苏税收法案》,其次是1986年推出的《税制改革法案》。两者的核心内容都是三点:一是下调企业所得税税率、二是下调个人所得税税率、三是下调资本利得税税率。

得益于大幅减税,微观层面的企业盈利、居民收入出现了明显改善。例如经存货计价和资本消耗调整后的美国企业利润增速,从82年末的-7.8%一路上升至83年末的35.5%,企业利润改善推动私人投资增速从82年开始大幅回升。个人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从81年初的1%持续回升至84年中的

8%,推动同期消费增速也持续走高。投资和消费的改善推动美国经济从83年开始持续改善,加上紧缩货币降低了通胀增速,美国经济从此步入了低波动的大稳健时代。

而从美国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从1964年到81年,美国股市整整17年没有涨,道指徘徊在1000点。而从81年里根上台以后,美国进入了超级繁荣时代。自从81年以来,美国的道指上涨了25倍,而代表创新的纳斯达克指数上涨了50倍。从财富的创造而言,80年美国居民拥有的总资产是11万亿美元,到了17年上升到110万亿美元。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金融资产,从6万亿美元增长到80万亿美元

政府主导模式,助于经济起飞。

要理解税收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其实核心在于理解政府与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由于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和中国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再加上和计划经济时代的鲜明对比,可能天生认为市场是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税负越低越好,而会倾向于忽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虽然苏联最终解体了,但是在冷战时期,苏联的经济总量最高的时候达到过美国的60%,以发电量这一真实指标衡量苏联也达到过世界第二。

而另一个案例是印度,其在解放之后就是市场经济国家,典型的小政府大市场,而且采用了轻税负的政策,但是印度经济最初并没有发展,甚至远远比不上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

因此,经济学家拉詹总结说,市场化和轻税负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充分必要条件。原因在于,在经济发展初期,虽然拥有劳动力低成本,技术模仿等优势,但是如果全靠市场来发展,其实往往不能利用好这些优势。因此这个时候政府可以出面,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靠着技术模仿,依靠外需来发展经济。

我们可以观察到,在经济起飞阶段,其实往往是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比如说韩国是在军政府管理下实现了工业化,而中国台湾地区也是政府主导下的十大建设计划,甚至美国在建国初期也是政府扶持发展纺织业。

而过去40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其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大力发展制造业,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成为全球的制造业工厂,实现了经济的起飞。

减税让利于民,通往繁荣之路。

但是,在拉詹看来,靠政府主导的模式,可以实现经济起飞,但是要想实现经济的繁荣,又必须回到市场主导的模式。

原因在于,在经济起飞阶段,可以靠外需发展,但是如果经济变得很大了,就不可能靠外需发展了,必须要回到靠内需发展。另一方面,在经济起飞阶段,可以靠模仿技术来发展,但是不可能永远停留在模仿阶段,只有靠自主创新才能成为发达国家。

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中美贸易摩擦虽然对我们的经济短期产生了冲击,但其实放在长远来看其实并不是坏事。因为中美贸易摩擦其实在提醒我们,作为大国经济的我们,不能永远指望靠外需发展,也不能永远指望靠模仿别人的技术,这都是中国经济实现赶超必须面对的,美国只是帮我们把这个问题提前了。

因此,要想实现经济繁荣,必须靠内需、靠创新来发展,如何激活内需和创新?这就需要政府来减税让利,通过减个税,可以增加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通过减企业税,可以增加企业盈利和创新能力,减税乃是通往繁荣之路。

我们观察到拉美国家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在于其存在高税负的陷阱,为了兑现选举的高福利承诺,拉美国家往往设置很高的税率,尤其是对企业部门征税,导致经济缺乏活力。而在发达国家,虽然其总体税负也比较高,但通常是对资本收税,而对企业减税,这一方面可以抑制贫富差距扩大,同时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这其实对于我们也有很大的启发。中国经济的希望在于两大方面,一是消费、二是创新。从需求来看,消费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希望,因此这一次我们大幅减免个税的政策值得肯定,有利于稳定消费的增长。但从生产来看,创新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来源,而要推动企业创新,需要大幅给企业减税、增加企业利润率和投资能力。

而且从长期来看,给企业减税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居民的收入来源于企业,只有企业的效益好,居民的收入才有保证。

而在给企业减税这一部分,目前我们其实还有很大的空间。从全球比较来看,中国税收中的80%以上都由企业部门承担,这一比例远远高于主要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只有34%,英国、德国都只有50%。而中国企业部门税收当中占比最大的就是增值税,因此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的减税力度。

9月末李克强总理表示政府正在研究增值税税率三档并成两档,同时进一步下调增值税税率。如果能像市场预期的那样把10%这一档取消,保留6%这一档,并且把16%这一档下调到13%,那么就可以额外减税1万亿。而且由于我国所有产品都包含了增值税,下调增值税率能使减税政策受惠范围更广,各经济主体广泛受益。

我们认为这一次个税的减免和抵扣力度空前,体现了政府减税的诚意。我们也希望未来还有增值税减免等更大的减税力度出台,只要我们愿意真心实意减税,减轻居民负担,激发企业的活力,那么中国经济的未来就充满了希望。

一、经济:工业生产再降

1)地产销售仍低。10月中上旬37大中城市地产销售同比下降7%,降幅与9月基本持平。其中22个一二线城市地产销售同比下降1%,但15个三四线城市地产销售同比下降25%。三四线地产销量下滑是目前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主因。

2)汽车降幅扩大。10月前两周乘联会乘用车零售同比下降26.1%,乘用车批发同比下降20%,均比9月份降幅进一步扩大,显示汽车销售依旧低迷。

3)工业生产再降。9月发电量增速从7.3%降至4.6%,10月中上旬6大电厂发电耗煤同比下降22%,比9月-11%的增速降幅扩大,预示10月工业生产仍在继续减速。

二、物价:通胀预期难升

1)食品价格回落。上周菜价、禽蛋价格在节后明显下跌,而猪价也小幅回落,食品价格环比下跌0.7%。

2)10月CPI小降。10月商务部食用农产品价格、农业部农产品批发价格环比涨幅分别为0.7%、-0.5%,预测10月食品价格环比持平,10月CPI回落至2.4%。

3)10月PPI回落。10月以来钢价回落,煤价上涨,油价先涨后跌,截止目前10月港口期货生资价格环涨0.5%,预测10月PPI环涨0.3%,10月PPI同比涨幅回落至3.2%。

4)通胀预期难升。由于前期雨水天气和猪瘟疫情等因素,推动食品价格短期大涨,加之国际油价创新高,引发通胀预期上行的担忧。但从9月通胀的结构来看,核心CPI跟随PPI明显下行,使得CPI的反弹低于预期,这也意味着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通胀预期难以明显回升。

三、流动性:资金依旧充裕

1)货币利率再降。上周货币利率继续回落,其中R007下值下行5bp至2.61%,R001下行6bp至2.41%。DR007下行1bp至2.59%,DR001下行6bp至2.37%。

2)央行大幅回笼。上周央行操作逆回购300亿,国库定存到期回笼1500亿,MLF到期回笼4980亿,央行净回笼约6000亿。

3)汇率继续贬值。过去两周美元指数反弹,人民币兑美元继续贬值,在岸、离岸人民币分别贬至6.93、6.94。

4)资金依旧充裕。央行公布9月份外汇占款下降1200亿,但9月份财政放款达到4000亿,加上公开市场投放3000亿,使得9月份金融机构储备资产明显上升,我们估算9月份超储率回升到1.7%的高位。10月份以来央行公开市场持续回笼,同时也面临财政大幅缴款,但得益于央行大幅降准,我们估算10月份超储率仍有望保持高位,市场资金依旧充裕。

四、政策:继续减税降费,支持民营经济。

1)继续减税降费,支持民营经济。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表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民营企业,要强调“四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二是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暂时困难,三是必须进一步深化研究在减轻税费负担、解决融资难题、完善环保治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必须提高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自身能力。

2)税收增速新低,减税效应体现。财政部表示,9月财政、税收收入增速均创今年新低,增值税同比负增长,主要是减税降费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在释放政策红利的同时,持续带来了财政减收。五、海外:美联储继续渐近加息、欧盟指责意大利预算案

1)美国职位空缺创新高,但成屋销售继续下降。上周二美国劳动部公布商业、工业和政府职位空缺报告,8月美国JOLTS职位空缺713.6万人,连续第三个月上升并再创新高。上周五美国公布成屋销售数据,9月成屋销售总数年化515万户,创2015年11月以来新低,并已连降六个月,创下五年来最长连月下滑期。

2)美联储公布9月会议纪要。上周三美联储公布的9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称,全体美联储官员认为适合继续渐进加息,多数支持利率暂时超过预期的长期中性水平。与会者认为不会改变渐进加息的路径,政策调整仍将取决于对经济前景的评估。纪要还称部分企业提到,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其放弃了投资和生产的机会。

3)美国宣布启动退出万国邮政联盟程序。上周三美国白宫发表声明,未来一年美国将在万国邮政联盟内部就新规则进行双边或多边谈判;如不能达成协议,美国将退出万国邮政联盟。白宫高官称,万国邮政联盟当前的“终端费”政策对美不公平,全球多国都在国际邮件计费上“占美国便宜”。4)欧盟指责意大利预算案。上周四,欧盟指责意大利2019年预算“明显偏离”欧盟规则,要求意大利政府在10月22日之前修改提案,这意味着欧盟下周可能驳回意大利的预算提案,市场担忧再度上升。而上周五穆迪宣布,将意大利主权信用评级从Baa2下调至Baa3,仅比垃圾级别高出一档,但将前景展望上调至“稳定”。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

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能就是四件事,第一个就是政治中心,第二个国际交往中心,第三个文化中心,第四个科学创新中心。这四项最后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回升转入增长与通胀并行阶段,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殊途同归于“滞胀”;“三驾马车”均有放缓,经济景气小幅回落;通胀压力上升,价格调节面临“二难选择”。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政策刺激下的较快增长转为结构调整中的稳定增长阶段,全年 GDP 增长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与 2010 年正好相反,增长 9.5%左右,比 2010 年回落 0.5 个百分点,CPI 增长在 4%左右,高于 2010年 0.7个百分点。 ● 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重在“调结构”和“控物价”;财政政策重在“调结构”“稳增长”;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注重对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运用,货币信贷回归常态。2010年,中国经济延续了2009 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恢复性较快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明显增强。由于发达经济体复苏进程艰难曲折、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减弱,2011 年世界经济形势谨慎乐观。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外需乏力、货币政策收紧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预计 2011 年我国 GDP 增长9.5%左右,比 2010年回落约 0.5个百分点;CPI 上涨 4%左右,高于2010 年 0.7个

百分点左右。在经济减速、通胀增压的大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转向积极稳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社会和谐;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强调审慎灵活,把稳定物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信贷规模适度增长,加强利率和汇率调节。 一、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前高后低”,协调性显著增强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1.受政策效应衰减和基数两大因素的影响,GDP增长“前高后低”在外部环境改善、政策刺激和低基数等因素的影响下,2010 年我国经济延续了2009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前三季度,GDP 增长 10.6%,比上年同期加快了 2.5 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 4.0%,与去年同期持平;第二产业增长 12.6%,比上年同期加快 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 9.5%,比去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但分季度看,经济增长则呈逐季放缓态势。第一、二、三季度 GDP 分别增长 11.9%、10.3%和 9.6%,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长还将有所放缓。今年季度之间经济增长逐季放缓,前高后低,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基数不断抬高。去年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前低后高”,对今年经济走势的影响明显。二是政策主动调控。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两次房地产“新政”、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和加大节能减排等政策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尽管 2010 年前 11个月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当前我国形势经济分析 一、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1.GDP增速持续回落 从2011年开始,我国GDP增速一直处于回落当中,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0.2和0.1个百分点,但高于今年7.5%的预期目标。 2.三大产业增速明显放缓 不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的增速,都明显放缓,从2011年年末开始,就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势。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 固定资产投资(所谓中国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概括为投资拉动的模式)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011年年末开始,在过去一年当中,其增速也呈现回落状态。尽管中央政府已经允许地方政府和铁道部加大基础设施支出,但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仍有所下降。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改善幅度较小 据中国市场学会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尽管有所提高,但幅度较小。从整个消费形势来看,尽管有小幅度回升,但从整体上说,还没有真正好起来。餐饮、烟酒消费,在中央八项规定的影响之下,其下滑速度是非常快的。 5.外贸出口回升势头不强劲

对外贸易继续延续了上年底企稳回升态势,出现了少许的回升势头,这主要得益于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但是回升幅度和规模都很小。 6.财政收入增速下滑 财政收入是目前特别抢眼的一个经济因素。财政收入的增速,不仅与往年相比持续回落,而且已经低于GDP的增幅,甚至低于今年预算的增幅,就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今年的财政收入形势将很不乐观。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下调我国经济预期 在这样一种出现剧烈变化的经济走势面前,特别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发布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已经先后陆续下调了对于今年中国经济的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在2013年5月29日把中国2013年的增速调整为7.75%,而在此之前,其曾经预言过中国今年的GDP增速是8%;世界银行则于2013年4月15日将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下调到8.3%(原来预期是8.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13年5月29日将中国GDP增速大幅下调至7.8%,而此前在三月份的预期是8.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称,内需疲软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为调降中国经济增速的主要原因,预计随着信贷规模扩张和政府刺激政策的出台,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8.4%。 二、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2018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经济知识党课讲稿(19页)

2018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党课讲稿) 前言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是我们都很关心的问题。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讲座内容,我先讲一个最近网上很火的段子。 战争很激烈,一位将军受了重伤被抬去抢救。医生紧张地做着手术,一旁的护士脸色却越来越奇怪。突然,护士掏出刀,捅向医生,全场人都震惊了。护士含着眼泪说:“对不起医生,我是卧底。我知道你是好人,但我不能让你救活他。”医生捂着伤口痛苦地说:“那你捅他啊!” 这个段子讲的是在金融去杠杆过程中,从财政部的角度,决不能让地方政府增加任何违规隐形债务;而对金融机构而言,“那你捅他啊!”我不赞同金融机构的观点。当前,金融去杠杆并没有那么简单,单纯从地方政府或非金融企业部门就能够解决。由于本质上杠杆是债务,是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部门之间交易形成的,所以要双管齐下、有所作为。 一、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事实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事实:一是实体经济低波动;二是金融业膨胀与金融去杠杆。 (一)实体经济低波动

这些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金融市场跌宕起伏,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我国经济发展中结构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凸显,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遇到不少两难多难抉择。面对这种局面,政府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确立区间调控的思路和方式,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推动实现更高层次的供需动态平衡。经过艰辛努力,我国经济顶住了下行压力、避免了“硬着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断巩固和发展。 2016年1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怎么看怎么干》,文章指出,“在当前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形势下,国民经济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可能会经历一个L型增长阶段”。 同年5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文章指出,“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 (二)金融业膨胀与金融去杠杆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潘宏胜曾撰文指出,近几年中国金融体系无论是规模还是复杂化程度,均非线性地迅速上升。金融业态呈现保险公司“对冲基金化”、房地产金融化、非银机构“银行化”等新特点,这些变化超乎业界、监管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普遍想象。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短期内经济增长出现小幅波动,但整体来看经济运行将进一步趋于平稳。从上半年的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首先主要的经济指标还是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可以说,国家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我国经济在面临欧洲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增长不断放缓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取得了不错成绩,但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上半年国内经济形势: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1年上半年GDP为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 经济放缓是三个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一是宏观调控影响。自去年以来央行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M2增速从去年底的19.7%至今年6月末的15.9%,紧缩政策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二是要素供给冲击。二季度以来,不少省份出现“电荒”,有关测算表明,仅用电缺口就将拉低工业增加值3.6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去库存化。从去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带动下,企业库存增加很快,远超往年同期,而新订单增加不明显。由于库存增加超过需求,且二季度开始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企业开始去库存。 二、上半年国内物价走势:价格全面上涨,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与货币供应量等其他指标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准确的判断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 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一样,是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PPI对C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 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际价格对我国物价的传导影响逐步加深。三是西南地区多年少见的干旱、华北地区普遍低温等异常天气影响农产品(16.07,0.00,0.00%)产量。四是目前较高的生产资料与原材料购入价格将向下游传导。一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9%,上游产品价格涨势将有部分传导至下游行业。五是沿海地区通过提高工资解决“招工难”问题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品价格改革导致水、电、燃气和成品油价格上涨,这些因素客观上将加大成本推动型物价上升压力。 综上所述,二季度物价上升动力较强,初步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 4.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长7%。 二、经济增速创危机以来新高点 1.经济并未“过热” 去年二季度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逐季回升。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上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达到本轮经济回升新高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9072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36366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增速明显提高,带动了经济整体快速拉升。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 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 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

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 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 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 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 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

2018年宏观经济展望分析报告

2018年宏观经济展望 分析报告 2017年12月

目录 一、2018年经济新特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在加速成长.. 5 (一)宏观经济的韧性不断增强 (5) (二)经济新动能在加速成长 (7) 二、2018年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9) (一)经济总判断:经济在下行压力中彰显韧性 (9) (二)投资:2018年延续弱势下行态势 (10) 1、商品房销售面积大概率负增长,房地产投资继续缓慢下行 (11) (1)商品房销售下滑对房地产投资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 (11) (2)棚改货币化仍将支撑房地产销售,但边际上在减弱 (12) (3)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立对地产投资的带动作用有限 (14) 2、地方政府债务管控持续加强,基建投资将缓慢下行 (14) (1)历史规律:基建投资的“逆周期”性与明显的“政治周期”效应 (14) (2)当下的现实:中央强调地方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 (15) (3)当下的现实:地方政府债务管控持续加强 (16) (三)消费:与房地产产业链相关的消费下滑,但整体消费不差 (18) 1、地产消费链和汽车消费不景气拖累整个消费的表现 (18) 2、居民收入提升及消费升级将提升明年消费水平 (19) (四)出口:将继续受益于全球经济的良好景气 (19) 三、物价走势:通胀温和回升,对经济和政策的制约不大 (21) (一)受制于食品价格的持续疲弱,2017年整个CPI维持低位运行 (21) (二)“猪周期”成预测我国通胀走势的重要参考 (22) (三)2018年有望开启新一轮的猪周期 (23) (四)明年通胀的中枢将整体上移 (23) (五)通胀的温和上行暂不构成明年政策的制约因素 (24) 四、未来的政策:“三大攻坚战”引领2018年政策的走向 (24) (一)金融防风险将或将成为明年政策的重点 (26)

2018年咨询工程师考试《宏观经济与发展规划》真题及答案

2018年咨询工程师考试《宏观经济与发展规划》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整个国民经济( )活动的总量与结构构成宏观经济。 A.生产、投资、储蓄、消费 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C.储蓄、消费、投资、折旧 D.三次产业部门的生产、经营 2.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 )平均每人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 A.全社会劳动力 B.全社会从业人员 C.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 D.全国总人口 3.在以下关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市场机制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对资源配置起主导性、支配性作用 C.宏观经济管理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D.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4.反映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指标是( )。 A.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动率 B.资金利税率变动率 C.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变动率 D.全要素生产率 5.根据马克思主义再生产原理,产业部门可划分为( )。 A.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B.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C.初级产品部门、再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 D.物质资料生产领域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领域;前者又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部门和消费资料生产部门 6.在以下经济活动中,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是( )。 A.购买证券 B.更新生产设备 C.购买土地 D.企业并购 7.设某一年度固定资产价值为2000亿元,上一年度固定资产价值为l000亿元;同期新增国内生产总值5000亿元,投资完成总额为2500亿元。则当年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 )。 A.20% B.40% C.50% D.80% 8.按资本金制度的规定,投资项目资本金的缴纳方式是( )。 A.一次认缴、一次到位 B.逐年认缴,逐年到位

2019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建议word资料16页

2019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建议 加入日期 : 2019-12-10立刻打印 行业资讯正文: 有利条件环境改善和活力增强兼具 我国经济基本面依然较好,外部环境趋于改善,市场预期不断好转,体制机制改革有望激发经济增长活力 2019年,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基本面良好、外部环境趋于改善、市场预期好转等有利条件。 我国经济基本面依然较好。总体看,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消费结构升级、收入较快增长阶段,且一些新的增长拉动因素正在形成,经济基本面仍然良好。一方面,内需增长仍有广阔空间。从消费方面看,对文化、教育、医疗、养老和旅游等服务类需求增长迅猛,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信息家电等已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住房汽车等消费持续增长。网购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则有力地促进消费潜能的释放。从投资看,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治理、城市排水、保障房(包括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着极为迫切的需求。另一方面,要素供给质量明显提高。从人力资本积累看,2019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699 万人以上,劳动力整体素质持续提高。从研发投入看,近年来中国研发投入增长较快,保持在20%左右,2019年研发投入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98%,绝对量为世界第二。从资本存量质量看,近年来我国建设了一大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重大装备、重要基础设施,为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照要素供给测算,2019年我国潜在增长率与2019年基本持平甚至略高,这为2019年的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基础。 外部环境趋于改善。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在波动中逐步加强,美、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趋势得到进一步确认,发达经济体重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预计在财政紧缩力度减小、货币条件仍然有利和私营部门活动增强等因素的带动下,2019年美国经济增长有可能达到2.5%。美国经济的好转将对其 他发达国家乃至全球经济产生较大带动作用。欧洲经济近期表现超出预期,随着政策措施逐步消除尾部风险和财政拖累减少,预计2019年欧洲经济增速可达1%左右,改变数年来持续衰退的局面。受提高消费税等财政巩固措施的影响,预计2019年日本经 济增速将有所回落,但仍可保持正增长。2019年,由于发达国 家经济增长仍低于潜在水平,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减速,预计全球通胀形势仍将保持稳定。 市场预期转好。今年以来,我国通胀压力持续缓解,价格总水平(CPI)处于调控目标3.5%以内,这为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有利条件。二季度以来中央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增长的上限、下限和底线,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魏杰: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同方讲席教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 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 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

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建议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建议 一.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 (一)世界经济态势 从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遭受重创,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大国更是遭到世人的怀疑,是否经济从此一蹶不振。但是根据2014年的经济发展态势,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逐渐摆脱2008年经济危机的阴影。2014年美国经济一片向好,并且即将成为今年世界经济的发展主力军。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化季率增长3.9%,经济可谓强劲反弹,而且这一态势在近一年两年内有维持稳定的趋势,经济发展预期良好。另外,尽管在2014年年初欧洲遭遇乌克兰危机,欧洲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是这种复苏呈现一种不均衡状态。欧洲复苏的主动力是德国。法国的表现是经济衰退放缓。像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等欧债危机国家正在逐渐退出国际援助计划。虽然2014年世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依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新经济体呈现减速现象。例如中国2014年以来面临深层次结构性调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由于金融风险和政治问题也放缓经济增长的步伐。总体来说,2014年世界经济发展良好,新兴经济体发展基本稳定,发达经济的复苏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短时期内这种良好势头有望继续保持。国际环境整体有利于中国经济稳步运行,但新兴经济体减速将对外需造成一定冲击。(二)中国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1)2014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情况 表一表二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官网,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上表可知2014年GDP增长速度和2013年相比有所放缓,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2018年8月宏观经济学 ( 第3次 )

第3次作业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4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当收入增加时,边际消费倾向也会增加。 2. 消费者价格指数反映的是消费者消费一组商品的各期成本的变化。 3. 就业者和失业者都属于劳动力。 4. 货币是完美的价值储藏的手段。 5. GNI是一个存量指标。 6. 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差异来源于产量变化。 7.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准备金率越大,货币乘数就越大。 8. 对最终产品的支出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个部分构成。 9. 外生变量指在一个经济学模型中,变量的取值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不受本模型中的其他变量的影响。 10. 宏观经济学研究不同的企业是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的。 11. GDP缩减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都包括了一个经济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和劳务。 12. 节俭的悖论说明,一个国家在任何时候增加消费都有利于该国经济。 13. 再贴现率相当于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 14. 季节性失业是在经济运行正常的情况下也会发生的。 15. 财政政策是围绕总需求的四个部分设计的。 16. 社会可以通过减少消费来增加未来资本存量。 17. 名义汇率是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18. 不同国家的自发性消费支出是不同的。 19. 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负相关。 20. 为了防止商业银行因挤兑而倒闭,商业银行必须把所有存款都以准备金的形式持有。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在数值上与GNI相等的指标是( )。 A. GDP B. GNP C. NNP D. CPI 2. 斯密的代表作是《道德情操论》、《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和()。 A. 《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 B. 《国富论》 C.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络》 D. 《人口论》 3. 斯密的代表作是《道德情操论》、《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和()。 A. 《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 B. 《国富论》 C.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络》 4. 以下属于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是()。

2018年注册咨询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注册咨询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考试试题及答案 1、政府采购支出与政府转移支出的区别主要在于采购支出必须遵循( )的原则. A.公平分配 B.无偿交换 C.等价交换 D.统筹兼顾 答案:C. 2、从2002年1月起,我国分税制进行了重要调整,打破了原来的收入划分方法,涉及调整的税种是( ). A.关税 B.增值税 C.消费税 D.个人所得税 答案:D. 3、下列属于专项转移支付的款项是( ). A.一般性转移支付 B.国债补助 C.民族地区转移支付 D.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 答案:B. 4、为了协调个人之间的收入水平,以达到公平收入目的而实施转移支

出政策,发挥财政政策的( )功能. A.导向 B.控制 C.协调 D.稳定 答案:C. 5、汲水政策的实现工具是( ). A.公共投资 B.税收 C.公债 D.转移支付 答案:A. 6、在财政政策目标体系中,属于财政政策自身的目标的是( ). A.经济稳定目标 B.经济发展目标 C.公平分配目标 D.平衡预算目标 答案:D. 7、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的所得税率为( ). A.15% B.20%

C.25% D.30% 答案:B. 8、商业银行的首要经济作用是( ). A.帮助政府和企业筹集资金 B.接受活期存款和承兑该存款的支票,创造货币和信用 C.向商人、农民和工业家贷款,并且购买政府发行的公债 D.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 答案:B. 9、我国外汇的结售汇市场是( )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 A.客户与外汇指定银行 B.银行与其他银行 C.外汇指定银行与中央银行 D.国内银行与国外银行 答案:A. 10、任何单位和个人购买商业银行股份总额的( ),应当事先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A.5%以上 B.6%以上 C.7%以上 D.10%以上 答案:A.

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式分析我国应采取的财政政策

一、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现状 (一)近年来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 财政政策取向是与对应的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均面临较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必然以积极的政策措施为主,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保证社会就业率不受较大冲击。自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历年财政政策毫无例外全部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这也充分显示了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下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补充推动作用。 (二)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指向 在政策指向方面,财政政策因具有较强的公共性质,一般以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和公共福利事业为主。本部分中,我们以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对此进行简要分析。报告中指出,最近几年来中央政府以财政投资的形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大了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两年来新增投资4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为1.26万亿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财政政策具体指向需以那些私人资本所无力或不愿进入的领域为主,从而起到补充社会投资失灵的作用。其中,居民社会保障支出、科教文卫事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是财政政策通常指向的具体领域。 (三)近年来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成效 最近几年来政府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经济形式所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从效果上说是值得肯定和认可的。具体来看,金融危机后五年来我国因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而使得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和基础建设都得到了长足进步。在“三农”工作领域,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共支出4.47万亿元,建立健全了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在国民教育领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达到7.79万亿元,全面实现了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在自主创新领域,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计达8729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8%;在社会保障领域,基本完成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各项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至今已达到7.9亿人,等等。从这些具体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政府积极财政政策在当前不利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所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政策方向是正确的。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配合 我们知道,政府采取宏观经济政策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往往不会只采取财政政策一种手段,而是通常要结合适当的货币政策一起实施。因此,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配合也必须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方面。 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两个年度政府货币政策以适度宽松为主,同时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自2011年以来,经济运行中的通胀压力较大,因此货币政策转而以稳健为主,同时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事实上,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配合上的变化反映了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形势,是对经济基本面的应对性反应。 二、当前我国财政政策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政策实施中存在问题 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采取积极财政政策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但它毕竟不能取代私人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后金融危机时代,政府财政政策也只能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加以使用,它不能也不应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最近几年来,我国政府财政收入逐年提高,相应的财政支出也有增加趋势。从不利的方面考虑,财政政策实施过速容易造成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减少,反而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此外,在具体实施方面,我国财政政策也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从而限制了政策效果的有效发挥。 (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财政冲突 在实施中,中央政府出台的财政政策还需要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来具体落实。但是我

2018~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报告

2018~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报告

摘 要:一在经济处于下行周期的背景下,工业企业利润数据面临两大悬疑:统计局发布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是否反映了工业企业 的真实经营状况?在工业企业利润总体数据背后,国有企业 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分化到底有多大?分析表明,工业企业利 润在2018年的整体增速较为稳定三但是国企二民企的经营状 况确实出现较大分化,原因在于融资成本差异的进一步扩大三 同时,中小企业的相对景气指数步入近10年来的次底谷,而 且行业融资成本的分化还在加剧三这可能影响短期宏观经济 稳定,还可能影响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进而影响中长 期增长动能三面对这种结构分化,政策需要跳出短期宏观调 控的框架,回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通过构建有效的 市场机制,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从而培育微观主体的活 力二增强中国经济系统的韧性三 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增速处于周期性顶部,之后温和放缓,

延续至今三在增速放缓过程中,出口增速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三截至2018年9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速仍高达14 5%,中美贸易顺差还在扩大当中,中美贸易冲突的负面冲击尚未显现,甚至提前抢单的行为还使得短期内的出口更为活跃三因此,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面临的周期性下行压力,其主要动力来自内部因素,尤其是投资增速的放缓三 在此过程中,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速仍然维持在高位,引发了一些观察者的争论三不过,即使是在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数据可信的背景下,工业企业经营状况的分化也是当前不容忽视的重要矛盾三如何看待这种分化,如何理解分化的原因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下将就这些问题尝试进行分析三 一 GDP名义增速下行,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面临两大悬疑 一一2018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41 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速为6 8%三分季度来看,2018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速为6 8%,第二季度为6 7%三实际GDP增速非常平稳,已经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 7% 6 9%的区间三最高二最低增速仅相差0 2个百分点三 但是,同一时期的名义GDP增速经历了较大波动:2015年第四季度,名义GDP增速为6 4%(上轮周期增速谷底),2017年第一季度为11 7%(末轮周期增速峰值),2018年第二季度则已经回落到9 8% 这也是最近6个季度以来,名义GDP首次回落到10%以下三在2018年第三季度,名义GDP增速进一步回落至9 6%三目前,名义增速的总体下行态势已经确立,并且仍在探底过程中三根据经济周期的过往表现,中国GDP名义增速或在2019年中后期见底三 为什么要关注名义GDP增速?其一,从观察经济周期角度来看,名义增速更有意义三从图1的数据来看,名义GDP具有更强的波动性二更为显著的周期性三如果对名义GDP增速进行分解,可以看到其由两部分构成,即:名义GDP增速=实际GDP增速+GDP平减指数通胀率三图1显示的实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建议

2014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建议 加入日期 : 2013-12-10? 行业资讯正文: 有利条件环境改善和活力增强兼具 我国经济基本面依然较好,外部环境趋于改善,市场预期不断好转,体制机制改革有望激发经济增长活力 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基本面良好、外部环境趋于改善、市场预期好转等有利条件。 我国经济基本面依然较好。总体看,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消费结构升级、收入较快增长阶段,且一些新的增长拉动因素正在形成,经济基本面仍然良好。一方面,内需增长仍有广阔空间。从消费方面看,对文化、教育、医疗、养老和旅游等服务类需求增长迅猛,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信息家电等已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住房汽车等消费持续增长。网购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则有力地促进消费潜能的释放。从投资看,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治理、城市排水、保障房(包括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着极为迫切的需求。另一方面,要素供给质量明显提高。从人力资本积累看,2013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人以上,劳动力整体素质持续提高。从研发投入看,近年来中国研发投入增长较快,保持在20%左右,2012年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绝对量为世界第二。从资本存量质量看,近年来我国建设了一大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重大装备、重要基础设施,为长期发

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照要素供给测算,2014年我国潜在增长率与2013年基本持平甚至略高,这为2014年的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基础。 外部环境趋于改善。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在波动中逐步加强,美、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趋势得到进一步确认,发达经济体重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预计在财政紧缩力度减小、货币条件仍然有利和私营部门活动增强等因素的带动下,2014年美国经济增长有可能达到%。美国经济的好转将对其他发达国家乃至全球经济产生较大带动作用。欧洲经济近期表现超出预期,随着政策措施逐步消除尾部风险和财政拖累减少,预计2014年欧洲经济增速可达1%左右,改变数年来持续衰退的局面。受提高消费税等财政巩固措施的影响,预计2014年日本经济增速将有所回落,但仍可保持正增长。2014年,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仍低于潜在水平,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减速,预计全球通胀形势仍将保持稳定。 市场预期转好。今年以来,我国通胀压力持续缓解,价格总水平(CPI)处于调控目标%以内,这为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有利条件。二季度以来中央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增长的上限、下限和底线,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对稳定市场预期产生了积极作用,促进市场主体投资意愿的回升,这一趋势有望延续,并有助于继续改善市场预期。通过调研发现,目前企业家信心普遍回升,投资意愿上升,采购活动加快。 体制机制改革有望激发经济增长活力。今年以来已经推出简化和下放行政审批权等多项改革措施,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势必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有利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企业家对改革均寄予厚望,不少企业愿意借改革先行先试政策,创新企业投资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