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册现代文阅读专题(二)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现代文阅读检测卷(二)-(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现代文阅读检测卷(二)-(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现代文阅读检测卷(二)-(含答案)期末现代文阅读检测卷(二)-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西北第一哨”热血铸军魂①被誉为“西北第一哨”的新疆白哈巴边防哨所,位于祖国西北边陲,防区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两国接壤。

这里气候严寒,交通闭塞,每年大雪封山长达6个月之久。

“雪海孤岛”的边防官兵常年守卫着祖国172公里的边防线。

②天色微亮,第一缕晨光越过山巅的峰顶,照在“西北第一哨”的岗亭上。

当你站在两位年轻战士的身旁,可以看到壮美的自然景观。

特别是秋天,河谷内金黄的杨树叶,山脚下火红的桦树叶和淡黄的落叶松针叶,山岗上一片褐红的草甸,再配以白雪覆盖的雪峰、飘着白云的蓝天,构成了一个奇妙的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

③更为引人注目的还是驻守在这里的白哈巴边防连官兵。

自1962年9月建连以来,一代代官兵,训练、巡逻、站哨,是他们一日的主要生活内容。

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克服重重困难,日夜守护着祖国的西北边陲。

在他们脸上,看到永远书写的是坚毅与忠诚。

“一心向党、一心戍边、一心为民”是连队的优良作风;“守得住寂寞、吃得了艰苦、扛得起责任”是人民对连队战士的夸赞!连队建站之初,老一代戍边人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挖地窝、筑工事、搭建简易木房,靠炒面、馕饼充饥,靠蜡烛、煤油灯照明。

连队官兵不畏艰难困苦,始终牢记使命任务,积极练兵备战。

如今,边防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4G信号已覆盖营房的各个角落。

连队大力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架设边境管控信息系统,对边防线实施全天候监控,有效提升了连队备战执勤和边境管控能力。

④白哈巴边防连不仅严守边关,还热心为当地群众服务。

一次,一位牧民的孩子发高烧,执勤的官兵二话不说,马上把孩子带回连队及时治疗。

这样的故事在边防连举不胜举。

连队先后与村里20多户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扶贫帮国、科技兴农等活动,帮助解决生活困难。

针对冬季牧民看病难就医难的实际,连队每周派军医走村入户义务巡诊,免费送医送药,修建具有现代风格的“便民理发室”,开通“便民澡堂”“便民医务室”,受到驻地群众的一致好评,被各族群众亲切地称为“连政府”。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现代文阅读拓展训练(二)(含答案)_1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现代文阅读拓展训练(二)(含答案)_1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现代文阅读拓展训练(二)(含答案)期末现代文阅读拓展训练(二)-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亲的考题①儿子事业有成,但对金钱的追求程度真到了别无所求的地步。

一天,父亲给一向(甲)自己心算能力很强的儿子出了一道题:“一辆载着457名旅客的列车驶进车站,这时先下来98人,又上去103人。

”儿子紧张的情绪(乙)了下来。

②“再下一站下去73人,又上去132人。

”儿子的嘴角挂出了一丝微笑,开始把左腿压到了右腿上。

③“再下一站下去91人,上来63人。

”父亲拿着本子的手有些抖,念得速度也在加快。

④“再下一站下去84人,上来65人;再下一站下去114人,上来37人;再下一站下去52人,上来97人。

”父亲念得飞快并努力使每个发音都清楚。

⑤儿子有些心疼起老父亲,关怀地问:“完了吗?”“没有,你听仔细了!”父亲摇晃着那已经没有几根头发的脑袋接着说下去。

父亲的态度很认真,儿子却觉得该结束了。

⑥“再下一站下去101个,上来18个;再下一站是终点……”⑦还没等父亲说完,做儿子的就站起来:“你是想马上就知道车上一共下来多少个人吗?”儿子的口气中透露着一股得意。

⑧“不!”父亲微笑着说,“我只想知道这趟车究竟停靠了多少次站台?”儿子一下子蒙了。

⑨父亲的语气变得严肃而沉重:“人的一生不要只计算一辈子能攒多少钱,一辈子做金钱的奴隶,钱再多死的时候也带不走。

应该留意人生的每一个站台:哪个站台付出得少,哪个站台付出得多;哪儿有欢乐,哪儿有痛苦……认真地体会人生的每个细节,这样你才算拥有实实在在的生活,才不枉活一世。

”父亲拉着发呆的儿子的手说:“不要太计较金钱的得失,而忘了做人的真谛!”1.选出文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词语。

甲处:( ) ①炫耀②夸奖③标榜乙处:( ) ①松弛②松懈③懈怠2.第②自然段中,在刻画儿子时采用了哪些描写,在对的后面打“√”。

A.语言()B.动作()C.心理()D.神态()3.第⑦自然段中,儿子“得意”的原因是()。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含答案)100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含答案)100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含答案)100一、阅读理解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雨中的菊花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风。

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

就像一个人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憋得很难受。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

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

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

”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

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

多尔先生想。

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

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

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

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去就要挨处(fá)。

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

这个年龄本来应该上学,在课堂里学习,可是……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树上的鸣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lóng)。

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

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

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二)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二)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二)(一)苍苍琴韵迟子建我最早聆听的琴声,是小提琴。

童年在小山村时,清晨时分,要是父亲唤我们起床得不到响应的话,他会动用两大法宝,把懒睡的我叫出被窝。

这两大法宝是:狗和小提琴。

父亲会把屋门敞开,将在院子中守完夜的狗放进我的睡房,狗摇头摆尾地进来后,欢天喜地把两只前爪搭在炕沿儿上,伸出柔软的舌头,哼哧哼哧地舔我的脸,直到把我舔醒。

要么,父亲会取下挂在墙上的小提琴,站在炕前,有板有眼地拉起来。

琴声如黎明之船,驶入我昏沉的睡眠里,将我照亮。

(甲)玻璃窗上弥漫着朝霞,好像朝霞也喜欢琴声,特意从天庭飞来听琴。

古人的诗词歌赋中,常常出现“瑶琴”的字眼。

我最早认识古琴,是一九九四年在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脚下。

中秋节的晚上,一行人在大研古镇听老人们演奏洞经音乐。

洞经音乐如同仙乐,至美至纯。

在幽幽的丝竹声中,你能清晰地辨出古琴清丽的影子。

(乙)古琴声宛如落在水面的星光,宛如生长在花蕾中的晨露,给整首乐曲带来湿润、清新的气象。

据说有张古琴,有几百年的历史。

它似乎还裹挟着旧时代梅花的苦香气,说不出的风雅。

我与古琴这一别,竟是十多年。

去年在香港城市大学举办的一场名家古琴演奏会,我又与古琴相逢。

首先出场的是丁承运先生,他是武汉音乐学院的教授,演奏的曲目是《白雪》。

尽管剧场很安静,音响效果也不错,可是几百人的呼吸声聚合在一起,还是弱化了琴声,虽然古琴传达的是那种旷古的美感,但在大剧场听起来,它还是显得廖落了。

第二出场的是李祥霆先生,他的《流水》和《幽兰》,粗犷豪放,如同一阵急雨,沁人肺腑,声声入耳。

坐在我身旁的尼日利亚作家阿基耶拿,始终饶有兴味地欣赏着。

演奏间隙,阿基耶拿问我:“迟,你最喜欢哪一曲?”我说最喜欢第二个人的演奏,他兴奋地叫道:我也喜欢他!看来李祥霆那苍凉雄浑的琴风,与尼日利亚大地上回荡的风是相似的。

这次演奏会,总感觉不如在丽江与古琴初识时来得惬意。

(丙)我想古琴的独奏,最适合的场所还是在大自然中,在林中溪畔,在鸟语和落花声里。

小学语文-有答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_祖父的园子阅读练习卷

小学语文-有答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_祖父的园子阅读练习卷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 祖父的园子阅读练习卷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似的。

虫子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1)《祖父的园子》选自________的《________》。

选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2)仿照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树绿了,就像__________。

蝉叫了,就像__________。

蜻蜓飞来了,就像__________。

(3)选段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句式是“________……________……”,这体现出这些事物共同的特征是(________)并用这个句式说一句话。

A.明亮B.种类多C.散漫D.无拘无束(4)这一段描写的景物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个词是()A.随意B.自由C.美丽D.明亮(5)下列对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作者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自由快乐的B.祖父不去管理自己的园子,任由里面的生物随便生长和活动C.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园子里的生物上,表达了对祖父园子的喜爱和怀念D.这段话用富有孩子气和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了出来2.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荷兰的郁金香在茫茫花海中,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走遍荷兰,你会发现郁金香到处开放。

那花有光滑碧绿的长叶,叶间伸出一梗壮实的花茎,向上托了朵柔美的花,活脱脱像只典雅的高脚酒杯。

郁金香花色缤纷,而且每种颜色有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像烈焰般炽热鲜红的叫“斯巴达克”;像黑夜般神秘幽深的叫“夜皇后”;白花,镶有浅红花边的,被誉为“中国女性”,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

荷兰人的想象多妙!荷兰人迷郁金香快痴了。

有个老板竟然用他的酿酒厂换一棵罕见的郁金香。

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幢非常美丽别致的小石屋,就像一座童话里的皇宫,门前墙上的一块石头上刻着:“此屋出售,价值三枝郁金香。

”所以荷兰人把郁金香定为自己的国花。

其实,郁金香原生长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现在那儿还有野生的郁金香。

很久以前,这花被荷兰人发现,小心翼翼地捧回家,他们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神奇的手,轻轻抚弄暗淡柔弱的小花朵,一年、两年……好多年过去了,人们再也辨认不出郁金香那可怜的模样了,她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就像有个作家说的: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1.短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3.先判断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再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描写某一种花草。

白花,镶有浅红花边的,被誉为“中国女生”,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

刷子李(节选有改动)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

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

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曹小三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千活,到镇南道给姓李的人家新造的楼房刷浆。

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曹小三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

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

这楼房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

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

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现代文阅读强化训练卷(二)(含答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现代文阅读强化训练卷(二)(含答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现代文阅读强化训练卷(二)(含答案)现代文阅读强化训练卷(二)-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军长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军长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镇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文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描写了老军需处长被冻死在枯树下的情景,其刻画人物的方法是( )和( )。

A.侧面描写B.神态描写C.语言描写D.细节描写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一个苹果张计发黄昏时,五连派来的一个火线运输员(跳闪)进了我们的防炮洞,他卸完身上背着的弹药,随手递给我一个苹果:“连长,给您!”要通过敌人的炮火封锁可不是容易的事,我(惊讶惊慌)地问:“哪儿来的苹果?”“半路上捡到的。

连长,您嗓子哑了,吃了润润喉咙吧!”说实在的,我们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口水,喉咙干得烟熏火燎似的。

我说:“你太辛苦了,还是你吃了吧。

”“不,我在路上可以喝凉水。

”他非常(固执坚持),说什么也不肯吃。

其实谁都知道,通往后方的三里路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着的。

“给谁吃呢?”我拿着苹果翻来覆去地想,这时候,我身旁的步话机员小李正用沙哑的声音向上级报告战斗情况。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部编版 (2)(10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部编版 (2)(10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母爱是一根穿针线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

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

母亲因此而骄傲——她就是作家的母亲!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

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

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

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

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

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

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 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往了。

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

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

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

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

母亲笑纹如花。

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

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

如此简单。

∥1.题目是用打比方的手法写的,他把母爱比作什么?2.把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词换成一个近义词填在括号里,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骄傲—________3.文中省略号的用法是什么?4.句中说“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

”你知道该怎样做吗?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的敬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专题测试(二)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丹麦人喜欢“管闲事”。

这是在丹麦工作多年的朋友一个极深的印象。

在公共场所,你的车子没有准确地停进划定的位置,或者你停车后没有及时熄火,从路上走过的任意一个人,或是一直在远处街角的一把长椅上发着呆的一个什么人,便会走到你身边来,请你把车子按规矩停好,或是请你让车子安静下来,停止排气(如果你的车子不熄火是因为有了故障,他一定设法帮你把车子牵引到专门修车的地方,让专业人员处理)。

你在钓鱼,一些毫不相干的人会走过来。

你以为他们来给你助兴,其实他们是来看你的鱼桶的。

如果你钓上的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标准,他们就会要求你把这些鱼放回到水里去。

并且,提出这些要求的时候,他们不只是提醒一下,说说而已,而是一直要在旁边监督着,直到你完全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他们才会欣然地跟你道一声谢谢,然后继续走他们的路或去发他们的呆。

邻里之间也更是管得宽。

你家的房子油漆好久没刷了,屋顶上的草发黄了(他们在很豪华的房子的屋顶上盖上厚厚的一层麦秸,麦秸上再长出一片葱郁的青草),别人就会来敲你的门:“你的房子该修修了,要不要帮忙?”你如果说眼下没有工夫,或是要出门旅行,别人就会帮你请来油漆工或修剪工。

等你回来,把账单给你,你如数付账就是了。

1.请给短文加一个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2.请你用一个词概括丹麦人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短文列举了三件“管闲事”的事例,请简要写下来。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喜欢这些爱“管闲事”的人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爱“管闲事”的丹麦人2. 热心助人(爱“管闲事”)3. (1) 在公共场所,监督别人把车子按规矩停好或及时熄火;(2) 钓鱼时监督把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标准的鱼放回到水里;(3) 帮别人修房子。

4. 喜欢。

这些人不是真的爱管闲事,这体现了一种关爱、一种责任。

【解析】1.略【解析】2.略【解析】3.略【解析】4.略威尼斯之夜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是无法用语言来描绘的。

在那明净的夜晚,河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的颤动。

泛舟河上,四周一片蔚蓝、宁静,真是水天一色,使人仿佛进入绮丽的梦境一般。

空气那么清澈、透明,抬头望去,这儿的星星似乎远比我们法兰西北部夜空中的星星要多。

夜空到处布满星星,那深蓝的夜色都变淡了,融入了一片星辉。

如果你想领略一番这儿独有的清新和恬静,你可以在这迷人的夜晚去皇家花园附近,沿着大理石台阶往下,直到运河边上。

要是那里镀金的栅栏已经关上,那你可以乘坐一种名叫冈多拉的风格独特的威尼斯小艇,缓缓荡去,到那夕阳余温尚未散尽的石板小路旁,那里再也不会有人来打扰你的宁静。

晚风从椴树顶上轻轻吹过,把片片花瓣撒落到水面上,天竺葵和三叶草淡淡的芳香一阵阵向你袭来。

圣马可大教堂那雪花状的石膏圆顶和螺旋形的尖塔在夜空中高高地耸立着,周围的一切,包括作为威尼斯三绝的碧水、蓝天和色调明丽的大理石,都给抹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辉。

当圣马可大教堂顶楼上的钟声在空中徐徐回荡时,就会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平静感透入你的灵魂,使你觉得整个身心都已溶化在那足以忘掉一切的安谧和静止之中了。

5.选择正确的答案,读第一自然段,这段共写到星星( )次。

A. 1B. 2C. 3D. 46.选择正确的答案,下列不是威尼斯的“三绝”的是( )A. 碧水B. 晚风C. 大理石D. 蓝天7.选择正确的答案,文章第二自然段是按( )的顺序来记叙的。

A. 时间B. 事情发展C. 逻辑D. 地点变化8.选择正确的答案,夜晚的皇家花园附近给人的感觉是( )A. 妩媚可爱B. 清新恬静C. 绮丽多彩D. 美丽梦幻9.选择正确的答案,本文写了威尼斯的( )A. 动态美B. 夜色美C. 静态美D. 朦胧美10.作者在描写威尼斯的夜色时,写了哪三种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读了这篇文章,威尼斯之夜最能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5. C6. B7. D8. B9. B10. 椴树、天竺葵和三叶草。

11. 表达了作者对威尼斯夜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2. 略。

【解析】5.略【解析】6.略【解析】7.略【解析】8.略【解析】9.略【解析】10.略【解析】11.略【解析】12.略阅读积累与运用《白杨》片段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那么(),不(),也不()。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13.按课文内容填空。

14.写出反义词。

坚强—()粗壮—()动摇—()15.“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是因为______________。

16.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他也借白杨表白着自己的心”说明爸爸在借 _________ 勉励自己 ______,这种写法叫 ________。

18.用“不管……不管……总是……”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3. 略14. 软弱细小坚定15. 他与孩子们谈白杨的特点,尽管孩子们还不懂,而实质他在借树喻人,抒怀言志。

16. (1)高大挺秀,总是那么直。

(2)忠诚无私,尽职尽责。

(3)不怕困难,坚强执着。

17. 白杨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托物言志18. 略【解析】13.略【解析】14.略【解析】15.略【解析】16.略【解析】17.略【解析】18.略登天都峰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旅行家。

一次,他和朋友一起攀登黄山的天都峰。

天都峰是黄山的第一高峰,上山的道路很陡,几乎是直上直下,使人望而生畏。

走了一段路,他的朋友就抱怨起来:“这路真难走,我的衣服都被汗湿透了。

”徐霞客笑着说:“我还好,咱们慢慢走吧!”又走了一段,到了半山腰,他的朋友气喘吁吁地说:“我的包袱太重,我背不动了。

”徐霞客接过他的包袱说:“我的包袱不太重,我帮你背吧!”好容易爬到了离山顶不远的地方,他的朋友喘着粗气,筋疲力尽地说:“我的鞋磨破了,脚掌也磨出了血,我实在走不动了。

”说着,坐在地上,简直不想起来了。

“我的包袱里还有一双鞋,你换上吧!”徐霞客把鞋递给朋友,热情地鼓励说,“我们慢慢走,一定可以走上去!”他们好不容易登上了峰顶。

他的朋友这时才发现,徐霞客的衣服比自己还湿得厉害,两个包袱把他的腰都压弯了,两只脚都磨开了口子,脚掌也流着血。

他的朋友惭愧地说:“原来你并不比我轻松,可你为什么一点不叫苦呢?”徐霞客回答说:“上山怎么会没有困难呢?如果我们都叫苦,互相抱怨,恐怕我们就上不来了。

”19.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望而生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筋疲力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互相抱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在登山途中,徐霞客做了哪三件事帮助他朋友克服困难?概括一下写出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打“√”:(1)本文记叙的方法:①先总述后分述。

()②先概括叙述后详述。

()③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2)本文赞扬了徐霞客:①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②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的精神。

()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精神。

()22.登上峰顶,举目远眺,会使人想到诗句_________________【答案】19. (1)看见了就害怕。

(2)累得没有一点力气和精神。

(3)相互间埋怨20. ⑴鼓励朋友慢慢走。

⑵替朋友背包袱。

⑶给朋友鞋穿。

21. (1)本文记叙的方法:③(2)选①得2分,选②得1分,选③不得分22.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等诗句)【解析】19.略【解析】20.略【解析】21.略【解析】22.略阅读•感悟《秦兵马俑》节选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23.文中使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兵马俑的________。

为了突出这个特征,作者不仅写了所见,而且写了联想,请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表示作者联想的语句出来。

24.文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请你发挥想象,补充写出一个兵马俑的神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兵马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艺术瑰宝,你还知道的中国其他著名的历史名胜有:_______、_______。

【答案】23. 排比神态各异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好像随时准备出征;……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24. 省略列举略25. 故宫长城【解析】23.略【解析】24.略【解析】25.略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