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正义》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
思修课结课论文-《看得见的正义》读后感

思修课结课论文-《看得见的正义》读后感
《看得见的正义》是一本关于正义与道德的书籍。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正义的重要性和道德的价值。
在本书中,作者逐步阐述了正义是什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必须追求正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争取正义。
首先,正义是一种道德的基础。
正义是一种可以被认可和维护的标准,是一种可以被遵守和实施的准则。
正义与道德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准则。
正义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人们认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从而进一步去实施道德准则,追求更高的道德。
其次,正义对于一个社会的持续而稳定发展非常重要。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正义,那么它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限制和问题。
在社会中,笃行正义是建立信任和稳定基础的必要条件。
正义让人民信任政府、司法机关,东西方社会没有正义就不可能存在。
最后,本书中提到了一些争取正义的方法,例如聚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互相支持,重视媒体的力量,发挥新技术的作用等。
这些方法都突出了互相合作、反对不公,让社会变成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
总之,《看得见的正义》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个充满着许多道德和价值问题的时代,我们应该把握机会,学
会向正义和道德作斗争,追求更高的目标——一个公正和平等的社会。
看得见的正义读后感

看得见的正义读后感《看得见的正义》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作者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观察力,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不公正和不公平现象。
通过一系列真实案例和细致的分析,作者呼吁人们关注和追求正义,让正义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这本书中最引人深思的部分莫过于作者对于正义的定义和追求。
作者认为,正义不仅仅是法律所能定义的,更是一种内心的责任和担当。
正义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每个人用行动去诠释和实践的。
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不公正的现象,比如贫富差距悬殊、歧视现象严重等等。
而这些现象正是因为人们对于正义的追求不够,对于不公正的现象的默认和放任。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反思了自己对于正义的理解和追求。
作者通过一系列真实案例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不同的世界,一个充满正义和公平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不再受到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压迫。
而这样的世界,正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追求的。
在我看来,正义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
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去诠释和实践正义。
比如,我们可以关心贫困地区的孩子,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我们可以关注环境保护,从自己做起,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关注弱势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动,却能够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让正义之光照亮整个社会。
除了个人的努力,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加大对于正义的追求和实践。
政府应该加大对于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社会组织应该加大对于环境保护和公益事业的投入,让整个社会都能够受益。
只有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够建立一个真正公正和平等的社会。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
正义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一种空洞的理念,而是需要每个人用行动去诠释和实践的。
只有每个人都能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够让正义之光照亮整个社会。
看得见的正义读后感

看得见的正义读后感《看得见的正义》读后感。
《看得见的正义》是美国作家麦克斯·韦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深刻揭示社会问题的小说。
这部小说以美国南部一个小镇为背景,通过描写主人公的一系列遭遇和奋斗,展现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不义。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正义的重要性,也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托尼的黑人青年,他在小镇上经历了种种不公和歧视。
在小说中,托尼被冤枉为谋杀犯,遭受了警察的虐待和社会的歧视。
他为了自己的清白和正义,不顾一切地奋斗和抗争。
小说通过托尼的命运展现了美国南部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公的现实,也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问题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在小说中,正义的力量被赋予了一种看得见的形式。
托尼虽然遭受了不公和歧视,但他始终坚信自己的清白和正义,不断地努力和奋斗。
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刻,他也没有放弃对正义的追求。
这种对正义的不屈不挠的追求,让人深受感动。
正义在小说中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行动和奋斗。
这种看得见的正义,让人感受到了正义的力量和价值。
通过《看得见的正义》,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正义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不公和不义依然存在,种种社会问题也依然困扰着人们的生活。
但是,正义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正义可以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力量,让人们不断地奋斗和努力。
正义也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和和谐。
正义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为正义而努力。
在读完《看得见的正义》之后,我更加坚定了对正义的追求。
我愿意为了正义不断地奋斗和努力,也愿意与更多的人一起,为正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义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改变社会,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总的来说,《看得见的正义》是一部深刻揭示社会问题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命运展现了正义的重要性和力量。
读完这部小说,我对正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对正义的追求。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部小说,感受到正义的力量,也愿意为了正义的事业不断地努力。
看得见的正义读书笔记

看得见的正义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让人深思的书——,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也让我对“正义”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
书里讲了好多和正义相关的事儿,其中有一个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说有个小镇,发生了一起盗窃案。
这案子听起来普普通通,可里头的细节那叫一个精彩。
被盗的是一家小杂货店,店主是个老实巴交的大叔,叫老王。
老王这店开了好些年,邻里街坊都熟得很。
那天早上,老王像往常一样来开店门,结果一进店就发现不对劲。
货柜被翻得乱七八糟,好些贵重的烟酒都不见了。
老王当时就蒙了,这可咋办呀?赶紧报了警。
警察很快就来了,负责这案子的是个年轻的警察小李。
小李看着现场,那叫一个仔细。
地上的脚印、被翻动的痕迹,一点儿都不放过。
他还跟老王仔细地询问了前一天晚上关门的情况,有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人之类的。
老王就回忆说,前一天晚上关门的时候,好像看到有个陌生人在店门口晃悠,但当时也没太在意。
小李把这些信息都一一记下来,然后开始在周边走访。
这小镇不大,消息传得快。
大家都知道老王的店被盗了,也都很关心这事儿。
有的人就给警察提供线索,说看到有个外乡来的小伙子,鬼鬼祟祟的。
小李顺着这些线索,一点点地排查。
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锁定了一个嫌疑人。
这嫌疑人叫小张,是个无业游民,平时就游手好闲的。
小李把小张带到警局问话,小张一开始还嘴硬,不承认。
可小李拿出了在现场找到的证据,还有周边群众的证词,小张这才慌了神,最后承认了盗窃的事实。
这个过程里,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小李那股认真劲儿。
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哪怕是一点点的蛛丝马迹,都要追查到底。
他也不怕麻烦,一家一家地去走访,一个人一个人地去询问。
我就在想啊,这就是看得见的正义。
正义不是一句空话,不是高高在上的理念,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小李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老王的损失得到了补偿,让罪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让大家都觉得,在这个小镇里,是有公道在的,是有人在守护着正义的。
再想想我们的生活,其实也到处都有这样的“正义”。
《看得见的正义》读后感

《看得见的正义》读后感-读后感大全陈瑞华老师的《看得见的正义》,为我心中法律这座宫殿重新开了一道门,他的文章短小精悍,却字字珠玑,使我遨游其中,流连忘返;他的语言改变了我很多固有的思维,令人悠然难忘。
“正义不但要实现,还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看得见的正义”初读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句话。
很多时候,在我们国家的法律大背景下,法律工作者往往更加重视程序正义,而忽略了实体正义。
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是正义实现的两种形式,程序正义主要体现在司法制度方面,有具体明确可操作的标准;实体正义就是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对待双方当事人要一视同仁,要给被告同样表达自己的权利。
本书的第一篇小文章就是“听取另一方的陈述”。
读完这篇文章,我想起了一则新闻。
张志超的代理律师向临沂中院提交申请,申请国家赔偿780万元,其中包括精神损害费600万元。
事情是这样的,2022年,不满16岁的中学生张志超因被指控奸杀同校女生而被判处无期徒刑。
2022年1月13日,宣布改判无罪释放。
一个误判,让青春年少的他在狱中度过整整15个年头,即使国家赔付他780万元,又怎能买回他青春的大好时光呢?一个又一个的误判案例,令人发指,如果在司法审判过程中,能多给嫌疑人一个机会,让他们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放弃宁肯抓错不肯放过的思想,就不会这么多好人被冤枉,也不会有真正坏人逍遥法外了。
读书是我众多爱好中的最爱,而就这本书而言,它不仅仅从根本上拓宽了我的思维,也让我意识到自己所学的局限性,同时更加惠于我的是知识的增广和精神的感化。
它非常适合正在学习法学专业的学生或者从事法律工作者来读,同时也让为人师者的我们深有感触,您感兴趣吗,也来读一读吧。
(王鸿婧)。
看得见的正义读后感

看得见的正义读后感《看得见的正义》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小人物在面对社会不公和权力压迫时,勇敢地站出来,为正义而战的故事。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正义的重要性和力量,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和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叫王二。
王二一生都在农村过着平凡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被一个富有的地主陷害,被迫成为了一个冤假错案的罪犯。
在狱中,王二目睹了无数的冤屈和不公,他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的黑暗和无奈。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王二并没有被打败,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决心要为自己和其他受害者争取正义。
在狱中,王二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他们一起讨论、一起学习,一起为自己的权益而奋斗。
通过他们的努力,最终得到了一些公正的对待,也为其他人树立了榜样。
王二的坚持和努力,让我深受感动。
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困境而沮丧,相反,他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证明了正义的力量。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正义是站在强者一边,而是站在真理一边。
”。
通过王二的故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正义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公和不义,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无力感到沮丧。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像王二一样,坚持自己的信念,为正义而战。
正义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力量,它可以改变世界,也可以改变我们自己。
除了对正义的思考,这本书还让我对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王二的故事,揭示了社会中的种种不公和黑暗,也让我对社会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生活的社会中,有很多不公和不义,有很多人在默默地受苦,这让我感到非常心痛。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像王二一样,勇敢地站出来,为那些受苦的人争取正义。
通过阅读《看得见的正义》,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正义的力量,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和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正义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力量,它可以改变世界,也可以改变我们自己。
看得见的正义 读后感

《看得见的正义》读后感这周恰好翻到一本书,名字叫做《看得见的正义》。
说的是人类法律制度中的程序正义。
意思说,正义有两种,一种是结果正义,也就是司法裁判结论的正义与否,有价值标准但每个案件的问题都可能有不一样的答案;另一种是程序正义,是于结果没有直接关系,但体现在法律程序设计和裁判过程中,具有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标准,是属于“看得见的正义”。
通俗说就是案子不仅要判得正确公平符合法律规定和精神,而且还应当使人感受到判决过程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正义不仅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原来如此,让我豁然开朗。
原来光有结果,正义是不够的,还要程序正义。
反观疫情中,有多少情形是结果正义但缺少程序正义的?甚至处于效率便利牺牲程序?如果人们多一点程序意识,那正义的结果是不是更容易被沟通和理解?作者陈瑞华,北大教授,从事诉讼法,证据法和司法制度、法律程序的研究者。
作者的文章,没有艰深的法律学术条目,更像是一个法律工作者的随笔,带我们徜徉在法律历史和文化的后花园,走一段愉快的思想和观点的旅程。
非学院式的娓娓道来,旁征博引,那种沉静和从容,让人很容易投身其中,忘记这是一本法律书。
摘其中一段故事:汤姆和伊凡一起旅行,两个人分辨讲述了自己遇到的“最快乐的事” 。
汤姆曾遭遇过入室盗窃,窃贼不仅将他的现钞、银行卡、金银首饰席卷一空,而且把他的手提箱也顺手牵羊了。
手提箱本身不值多少钱,但里面存放着他刚完成的一部书稿,这是他历经十年创造出的小说,实属呕心沥血之作。
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取证,警察最终将窃贼抓获,成功追回了汤姆的财务和书稿。
这起失而复得的经历,使汤姆感觉“非常快乐”。
听了汤姆的故事,伊凡默不作声。
在汤姆再三追问下,他也讲述了自己平生“最快乐的事”。
一天,他和太太、孩子正在准备生日晚餐,忽然两名警察敲门而入,严厉地说:“伊凡,你被捕了,跟我们走一趟!”伊凡自知凶多吉少,与太太和孩子抱头痛哭。
在紧张收拾行囊的档口,伊凡的太太怯生生地问道:“我们这栋楼里还有一个叫伊凡的。
看得见的正义读书笔记2000字

看得见的正义读书笔记2000字一、书籍内容概述。
二、程序正义的基本内涵。
(一)程序的公开性。
公开是程序正义的首要要求。
司法程序的公开意味着审判过程、证据展示、裁判结果等都应当在一定范围内为公众所知。
例如在一些公开庭审的案件中,允许公民旁听,媒体报道。
这不仅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也使得司法审判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公众的监督如同阳光,能够驱散司法不公的阴霾。
它防止司法人员暗箱操作,促使他们更加谨慎、公正地行使权力。
(二)程序的参与性。
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能够充分参与到司法程序中也是程序正义的关键要素。
在刑事案件中,被告人有权为自己辩护,有机会提供证据、传唤证人等。
这一权利确保了当事人能够在司法程序中有自己的声音,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裁判。
比如在辛普森案中,尽管最后的判决结果充满争议,但辛普森的辩护团队在庭审过程中充分行使了辩护权,从证据的合法性、证据链的完整性等多方面进行辩护,这一过程体现了程序参与性的要求。
(三)程序的中立性。
中立性要求司法裁判者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保持不偏不倚的态度。
裁判者不能与任何一方当事人有利益关联,不能对案件有先入为主的偏见。
例如在法官的回避制度中,如果法官与案件当事人存在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关系时,就应当回避。
这种制度设计就是为了保障程序的中立性,确保裁判结果是基于案件事实和法律作出的,而不是受到裁判者个人情感或利益关系的影响。
三、程序正义的意义。
(一)对当事人权益的保障。
1. 心理层面的慰藉。
程序正义给予当事人一种被尊重的感觉。
即使最终的判决结果可能对当事人不利,但如果整个司法程序是公正的,当事人更容易接受结果。
例如在民事侵权案件中,原告和被告在公正的程序下进行诉讼,如果原告败诉,他可能会因为在诉讼过程中得到了公平的对待而减少对判决结果的抵触情绪。
2. 实质权益的维护。
从实际权益角度来看,程序正义有助于发现案件的真实情况。
通过正当的程序,各方证据得以充分展示,证人能够如实作证,这有利于裁判者准确认定事实,从而作出公正的裁决,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得见的正义》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
《看得见的正义》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看得见的正义”这一说法来自一著名的格言:“正义不仅要被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Justice must not only be done,but also seen to be done!)正义有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之分,可看得见的正义就是指程序正义。
英美法中有“正当法律程序”(dueproces soflaw)之说,dueprocess在普通法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往往是保障人们权利的最后一道重要屏障!美国中很多脍炙人口的答案都涉及dueprocess,就连我们蔡老师推荐的《法庭风暴》也有涉及的——难民在遣返前有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还有比如“米兰达案”的沉默权,“布朗诉拖皮卡教育管理委员会”一案的种族隔离是不平等的,“西尔维斯特?蓝博公司诉合众国”的毒树之果理论,“本顿诉马里兰州”的“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吉迪恩诉温赖特”的辩护权;最后是法学院人人皆知的O.J辛普森案……等等。
正当程序的概念普遍被认为起源于英国《大宪章》:“非经正当法律程序,国王不得征税、剥夺人民自由、生命、财产等权利。
”后来,在美国宪法第四、十四修正案(权利法案)得到了发展:“除非各州依据法律规定的正当程序,否则不能剥夺任何公民的生命、财产和自由。
”
正义为什么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呢?首先正义的概念是模糊的。
正义毋庸说是法律追求的终极目标。
但是什么是正义?自古以来,人类对于正义的理解和认识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理解,从来就没有一个恒定的解释,谁也没有想对它下一个经年流传的标准、或者精确的定义。
博登海默说:“正义有着一张普洛透斯的脸,变化无常,随时可呈不同形状,读书笔记.具有不同面貌。
”如:杀人偿命历来被看作普世正义,但在现代社会废除死刑则正成为法治潮流。
在中国,这种历史根基甚深的正义观也正在动摇。
再如安乐死,则更是当代社会人们无法简单断定为正义还是非正义的焦点法律问题。
再之,实体法的规定在不同的案件中,不同的环境下,不同法官的解释也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法律总是模糊的,不确定的,而追求正义的人们要求得到公平、公正的结果。
那怎样才能公平呢?毋庸说,仅靠实体正义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实体正义往往本身就不确定。
所以,人们就要求有一套确定的程序规则来约束权力的滥用,保护正当权利!法官的回避重要的不是该法官会偏私,枉法裁判,而是为了不给当事人怀疑结果的公正性的可能。
中国历来“重实体、轻程序”。
中国的问题真的就在“轻程序”吗?不见得。
“轻程序”只是表面的东西而已。
看看我们的行政机关,审批、注册、登记等一大堆繁琐复杂的程序搞得老百姓是喊爹哭娘的。
行政机关的“重程序”同样是表面的东西。
其实两者的本质是“重权力,轻权利!”司法机关无视当事人的辩护权、沉默权、公平审判权;
行政机关通过繁琐的程序打击、压制人民的权利!
中国几千年来就缺乏权利观念。
当权者也从不把人当人看,法治的灵魂在于:“把人类当作目的,而不是一种手段!”法治的社会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耶林当年的“为权利而斗争”仍乃铿锵有力,我们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更重要的是为“法益”而斗争!作者:法学院谢春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