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 Ⅱ 小说阅读教学案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 专题一 现代文阅读II 分析环境描写

2025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 专题一 现代文阅读II  分析环境描写

现代文阅读II 分析环境描写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种。

自然环境描写,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风土人情等的描写,主要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对环境的考查,往往以概括环境的特点、分析环境的作用为重点。

题型一概括环境的特点1.请概括下面这段话中的环境特点。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选自鲁迅《祝福》)答案:整体环境非常沉闷,令人窒息。

交代了祥林嫂生活在一个封建习俗根深蒂固的环境。

2.《边城》中的人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答案:①地理位置上的边陲小城,偏远封闭,安闲平静,山清水秀,风景优美;②文化上的边缘小城,远离都市的喧嚣和物欲,保留着传统的民俗和生活方式,民风淳朴。

3.《哦,香雪》中,在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有什么特点?答案:宁静,质朴,纯洁,贫穷落后,封闭保守。

环境描写的分类及作用环境特点概括题的解题“三步骤”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本一:羊解放黄风黑眼圈公羊昂首站在青疙瘩上,我们村的人一致认为,它在眺望羊解放。

羊解放自幼左眼失明,剩下一只右眼孤单单的,上学后看书总是串行,背课文也颠三倒四。

有一天老师把他送回家,对他娘说,让咱解放回来做点事吧,比如放羊,也比他念书强。

后来羊解放真的放了羊,直到被黑眼圈公羊一头顶下青疙瘩。

羊解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每晚挎着半导体收音机(村人通称“半导体”)走过大街的情形。

那时的村里,像旱魃薅过的赤地,有时一年不唱一场大戏,放电影也就那么几次。

夏天的时候,夜里人们还在街头乘乘凉,冬天天一黑就关了门,早早地钻进被窝睡觉。

但自从羊解放买下半导体,村里的夜晚稍稍发生了改变。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第1讲学会题文比对快解散文选择题课件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第1讲学会题文比对快解散文选择题课件

☞分析常见设误类型 对于4选1的综合选择题来说,考查的角度比较多,命题人对文 本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时,往往从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 概全、张冠李戴、因果混乱等方面来设题,而对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鉴赏时,则大多从错置手法、分析偏离和效果不全等方面来设题。
☞熟知类题通法
速解选择题“3步骤”
☞规范答题思路 [典例] (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 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 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 子的。
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 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 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 够?”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
意经,这一段内容也并非表
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
现了顾客的斤斤计较,而是
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
B
渲染了裁缝店温馨祥和的氛
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
围,表现裁缝店所在的喀吾
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去许
图的质朴人情之美。该选项
多。
曲解文意,因此不正确。
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 “以鸡换衣”的小故事,显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 配零料、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 肩、缲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染脏 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 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 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 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01 小说的整体阅读(课件)-文学类阅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01 小说的整体阅读(课件)-文学类阅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考场阅读与平时阅读有所不同,一般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整体阅读,第二步是带题阅读。 第一步整体阅读至关重要。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
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 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整体把握了全 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 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小说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四十年代的等;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
点 集。
(有着 的“
的结构)
2022新高考Ⅰ卷
2021新高考I卷
《江上》
《石门阵》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客 7.关于文中江边人们谈论季札的部分,下列说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

2022年新高考I卷
观 8. 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 题 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
要分析。(4分)

9. 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 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 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
1. 读懂文本是前提,继续训练、提高读文能力。 2.命题呈现综合性和灵活性,立足于对小说或散文基本要素的考查。 注重训练探究能力、推断能力,关注常规题型陌生化的表述方式。 3.题干设置情景化,反套路化,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 , 加强对题干准确解读,有序解答的能力训练。
2023高考备考策略
1.小说与散文并重。结合教材与高考真题健全小说、散文知识体系,做到 知识无死角,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 2.重视群文阅读与艺术鉴赏。分析小说散文,把握概要,会赏析艺术;读 专业的文学作品鉴赏评析文章,积累专业用语。 3.常规题与创新题并重。避免套路刷题,强调阅读的独特感受;强化创新 习题,会内嵌关键词,会联系文体知识解决情景问题,规范答案,努力答 案专业化。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散文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3讲散文阅读之归纳概括内容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散文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3讲散文阅读之归纳概括内容
我是个吊儿郎当的学生,不爱上课。有的教授授课是很严格的。教西洋通史的是皮名举。他要求学生记笔记,还要交历史地图。我有一次画了一张马其顿王国的地图,皮先生在我的地图上批了两行字:“阁下所绘地图美术价值甚高,科学价值全无。”
朱自清先生教课也很认真。他教我们宋诗。他上课时带一沓卡片,一张一张地讲。要交读书笔记,还要月考、期考。我老是缺课,因此朱先生对我印象不佳。
C.作者通过对比、比喻、比拟等手法,写一只毛色鲜红艳丽的火狐狸在雪地上行走的景象,突出它原始的天然之美。
⑥说起雪,雪山也有雪。只是它高高在上,虽极美,可望而不可即的。唐人杜甫,所见到的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那是千秋雪,是雪线以上的雪。它美,美在窗口那么大的视线里,过过眼瘾就是。
⑦边塞诗人岑参所见到的,则是另一番雪后美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他说的是北方,胡天即塞北的天空。落雪之后,雪花积压在树木枝头,像是千树万树的梨花在盛开。意境如此壮阔而优美,唯边塞诗人才有可能提炼得到吧。
B.在作者笔下,北方的雪飘落的过程,轻扬飘摇,富有美感。北方的雪覆盖着草地,既温暖草地,又滋润青草。
C.作者写北方雪地上车印、炊烟、哈达、牧民、野羊、马群、驼铃等景物,突出了雪域的洁白、阔大、生机。
D.作者引用杜甫的诗,表现了雪山的“千秋雪”具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引用岑参的诗,写出了北方雪压枝头的壮阔优美。
专题二 散文阅读 学案二 第3讲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6分)
文本一:
新校舍(节选)
汪曾祺
西南联大的校舍很分散。有一些是借用原先的会馆、祠堂、学校,只有新校舍是联大自建的,也是联大的主体。有一座校门,极简陋,两扇大门是用木板钉成的,不施油漆,露着白茬。门楣横书大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进门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路。路是土路,到了雨季,接连下雨,泥泞没足,极易滑倒。大路把新校舍分为东西两区。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 Ⅱ 散文阅读 第3讲 立足全局意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 Ⅱ 散文阅读 第3讲 立足全局意

第3讲立足全局意识解答要点概括题文章的内容要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概括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者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有两种考法:特定指向信息概括、整体内容概括。

考法1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特定指向信息”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分析命题角度题干示例审题定向(1)(2018·天津卷)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

(《虹关何处落徽墨》)(2)(2017·天津卷)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挺拔之姿》)(3)(2017·北京卷)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根河之恋》) 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写出”等作答动词和“意义”“原因”“精神”等表答题方向的词语。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3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第二步:理思路,定区间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要厘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第三步:巧提炼,组答案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提炼,分类整合。

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看赋分,一般而言,若赋分为6分,应有3个要点;二是合并同类,求同存异,就是说提炼出来的信息要点难免有同类信息,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

☞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王剑冰一有哪一个县名,是和一个剧种连在一起的?只有弋阳。

弋阳腔因弋阳立身,弋阳亦因弋阳腔扬名。

“弋阳”二字本身就很有意味,那么,弋阳腔呢?终于听到了,那是在一场雨中。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5现代文阅读Ⅱ小说阅读2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5现代文阅读Ⅱ小说阅读2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5现代文阅读Ⅱ小说阅读2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专题提升练5现代文阅读Ⅱ小说阅读(二)(时间:30分钟分值:3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补课聂连新物理老师聂志刚准备利用双休日为班上的几个后进生补补课,没想到前脚刚跨进教室,后脚就被老婆桂花拽住了:“都什么时节了,人家的豆种早发芽破土了,咱家的地还没翻身。

天气预报说了,明天有小到中雨,要是天黑以前没把三厢地翻完,你莫想进俺个家门。

”不由分说,桂花粗壮有力的大手抓住聂志刚的肩膀就往外拖。

聂志刚推了推眼镜,回头对着教室喊:“先回去吧,看情况今天是补不成了,下个星期再来,先回去吧。

”农村教师就是这样的,一会儿教室讲台,一会儿田间地头,一会儿西装笔挺,一会儿赤膊挑粪。

不过打聂志刚调到毕业班后,就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很少过问家务事了。

桂花上要侍候七十多岁的婆婆,下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娃子,里里外外忙得也确实不易。

回到家里,聂志刚顾不得换件衣服,掮了把锄头就出了屋门。

时令已是清明过后了,金黄的油菜花开得满坡都是,成群的蜜蜂在花朵间随意翻飞,和煦的阳光照得人直想打盹,两个歇脚的挑夫坐在草垛上点火抽烟,好一幅田园风光图啊!聂志刚走在地间的小路上,头一次觉得亲近大自然的感觉是这样爽,难怪晋代诗人陶潜弃官归田,过得悠然自得,无比惬意。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聂志刚今天浑身是使不完的劲,锄头在他手里就像握着根拐杖,下锄、掀土、磕碎,似乎都不用费力气。

两个时辰不到,三厢地就给他翻得只剩下晒席那么大一片了。

照这样的进度,在天黑之前完成桂花指定的任务是不成问题的,甚至可以收个早工,舒舒服服地洗个热水澡,说不定还可以完成下星期的讲义呢。

想着这些,聂志刚就嘻嘻地笑了。

吃中午饭的时候,桂花给他又是端水,又是递毛巾,又是拍打身上的碎土。

桌子上也特别的丰盛,甚至还摆了一小盅他最爱喝的杨梅酒。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4现代文阅读Ⅱ小说阅读1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4现代文阅读Ⅱ小说阅读1

专题提升练4现代文阅读Ⅱ小说阅读(一)(时间:30分钟分值:3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未遂赖海石一辆破破烂烂、没有车牌的小中巴,缓缓启动,晃晃悠悠地跟在老太太后面。

文化广场上,一群大妈随着音乐起舞。

老太太远远站在她们后面,跟着做动作:甩手、抬腿、扭头、弯腰……突然,老太太身体一歪,瘫软在地。

从停在广场边的破中巴上,跑下来两个中年汉子,抱起老太太,手忙脚乱地按、压、掐了一阵后,急急慌慌地把老太太抬上破中巴。

破中巴突突突喘着粗气向医院驶去。

医院,急救室。

医生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抢救。

一个护士高声喊:“家属,去收费处缴费!”中年汉子迟迟疑疑地向收费处走去。

在收费窗口,中年汉子对护士说:“护士,我是送老太太过来的,我不是家属。

我有他儿子电话。

我的手机打不了,我报号码你打一下她儿子电话好吗?”护士打完电话,往窗外一瞧,中年汉子早跑没影儿了。

三天后,小酒馆。

彭老板举杯:“任大成,来,我先敬你一杯。

谢谢你把我妈送到医院,救了她一条命。

”又说:“我有一事不解,你为什么不用手机直接打我电话?为什么叫医院打?护士打电话的时候你为什么要跑掉?如果不查医院监控,我都不知道是你送我妈来的医院。

”任大成说:“我的手机那时刚好出问题了,打不了。

我跑掉是因为我有事要办,怕医院误会,以为我是肇事者,抓住我不放。

”彭老板说:“哦,原来是这样。

你是我的恩人,我会永远记住你的。

另外,欠你的那八十多万工程款,我一定想办法结清给你。

你等我的好消息。

来,我再敬你一杯。

”这回彭老板没有食言,半个月后,他把八十多万元转到了任大成账户上。

任大成手下的二十多个工人师傅终于可以安安心心过个年了。

虽然拖欠了两年多,但事情总算有了圆满结果。

把钱款分发给工人后,任大成打算请彭老板喝一次酒表示感谢。

按响别墅门铃后,出来开门的是一个陌生的老爷子。

任大成疑惑地问:“请问彭老板在家吗?”“你是说这别墅原来的主人吗?”老爷子说,“他把别墅卖给我们了,他搬走了。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教学案

(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教学案

散文阅读一、把握散文的文本特征(一)根本特征“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根本特征。

“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神不散〞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1.散文取材“散〞。

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丰富奇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散文行文“散〞。

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有变化。

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景中融情;可以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也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

3.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

“神不散〞指文章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要受中心思想约束。

(二)内容特征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散文一般包括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1.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表达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表达多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述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2.抒情性散文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目的,往往借助形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比照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3.议论性散文-1-议论性散文又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三)形式特征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记叙、议论融为一体。

2.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一、把握小说文本的“3要素”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的主题。

因此小说的文体特征由这样几个关键词构成:情节、人物、环境与主题。

高考小说阅读的命题也是围绕这几个关键词进行的。

(一)情节1.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还包括序幕、尾声。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2.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3.在情节具体安排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一些技巧处理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这样前后情节才能有机结合。

(二)人物1.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2.在小说中有作者着重刻画的主要人物形象,也有为了表现主要人物和展现主旨描绘的次要人物,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又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3.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可以是概括介绍,也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是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三)环境1.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构设的故事情节,总是出现在一定的时空位置(即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场所),这就是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要运用一定的手法去描写,让其特点与人物形象及小说主旨相适应,环境的描写手法十分丰富,既有描写角度的选择,还有各种修辞、表达方式等。

3.环境在揭示人物种种复杂的关系、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掌握小说文本的“3步读文法”综观高考小说命题,均是紧紧围绕“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来命题,因此,在解答小说阅读题时,有意识、巧妙地关注这4大命题点至关重要。

具体来说应按“3步”来读文,以提高答题的效率。

第一步:落实“写什么”——明确小说所写内容1.把握小说情节划分层次,概括层意,明确小说各内容之间的关系,可帮助考生找准、找全各选项的答题区间。

2.了解人物形象通过情节的发展及人物自身的言行、心理等描写,初步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以及其生活的具体环境,他(她)有哪些言行和想法,他(她)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

3.分析环境描写明确小说所写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的特点,了解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发掘其深刻的思想意义。

第二步:紧抓“怎样写”——把握小说艺术特色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小说的叙事技巧主要指情节安排的技巧(如铺垫、悬念、倒叙、插叙、详略等)和叙述视角(叙述人称)的选择、叙述方式的变化。

2.小说的描写艺术一是指环境描写技巧(如想象、联想、对比、衬托、抑扬、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等),二是指人物描写技巧(如正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等)。

3.小说的语言艺术一是从语言修辞手法、词语锤炼、句式特点等方面入手分析其效果;二是从语言风格方面赏析其特色。

第三步:思考“为什么写”——挖掘小说主题意图即思考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怎样服务于表达的中心(主旨)、文字的意蕴(情感倾向、思想内涵)等艺术效果。

[读文示范](2019·全国卷Ⅰ,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6分)理水(节选)鲁迅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

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

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

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

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

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

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

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

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

“查的怎么样?”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

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

“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

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

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

“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这很好。

”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

”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

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

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

”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禹一声也不响。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

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

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

”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

“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

“照着家法,挽回家声。

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

“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

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

说就是了。

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

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有删改) 第一步:落实“写什么”——明确小说所写内容1.梳理情节(1)小说的开端部分主要叙述考察员回京后受到水利局同事们接待的情形。

①大员们讲水乡沿途风景的细节,极具讽刺意味。

,②大员们取出采集来的民食,赏鉴木匣上的文字,细致地刻画出他们的丑态。

(2)小说的发展部分叙写大禹的出场。

①“一群乞丐似的大汉”,写出大禹们治水的艰苦卓绝。

②“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说明大禹们做事的果断决绝。

(3)小说的高潮部分写大禹和大员们对如何治水的讨论过程。

①大员们“膝行而前”“面面相觑”,表现出他们内心的胆怯。

②大员们对考察情况的汇报避重就轻,表现出他们昏庸无知、对民众疾苦的漠不关心。

③大员们对大禹提出的治水方案极力反对,并提出各种理由加以阻挠,这反映出他们因循守旧、固执蛮横的态度。

(4)小说的结局部分写大禹看透实情,打定主意,义正词严地推行新法。

,“举手向两旁一指”,极具表现力,写出了大禹的果断坚决,对大员们也是一种强烈的震撼。

2.分析人物(1)以大禹为代表的实干家。

,小说刻画了大禹以自苦实干为核心的性格特征和为民请命、赴汤蹈火而在所不辞的高尚品德。

一是大智大勇。

他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总结历年来治水失败的教训,毅然推翻其父鲧“湮的成法”,确立以“导”治水的新法,锐意革新,不怕保守势力的攻击和恫吓。

二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硬干。

他栉雨沐风,跋山涉水,身先士卒,率领随员视察水情,始终奋斗在治水第一线。

(2)以文化山上的学者教授、巡查大员、水利局官吏为代表的丑恶势力。

,一批知识“名流”苟安在波涛包围的文化山上,宣扬反动人种学;水利局的官吏们则大摆宴席,为巡视返京的大员们接风洗尘,或鼓吹“国泰民安”,粉饰民不聊生的现实,或津津有味地玩赏百姓的痛苦,当大禹决定以“导”治水时,他们顽固站在守旧的立场上,对大禹群起而攻之,极尽诽谤攻击、威胁恫吓之能事。

3.鉴赏环境小说的环境既包括险恶的自然环境,也包括大禹之父鲧9年治水无效、充军羽山的危急情势,作者就是将大禹置于这种洪水滔天、哀鸿遍野的环境中,来揭示大禹的自苦实干、公而忘私的高贵品格。

第二步:紧抓“怎样写”——把握小说艺术特色1.故事+新编,这篇小说大胆突破传统历史小说的形式规范,将30年代中国社会形形色色的丑陋乖讹现象披上历史的外衣,讽刺性地嵌入上古时代的神话氛围里,刻画了文化山上的学者教授、视察大员、水利局官吏等众多喜剧角色,组成了一个古今杂糅的怪诞世界。

2.描写+对比(1)外貌描写。

写大禹“面貌黑瘦”,写其随员“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刻画了他们深入群众了解民众疾苦的形象。

(2)语言描写。

“无论如何,非‘导’不可”,刻画了大禹坚决果断、说话掷地有声的形象。

(3)运用对比。

小说将大员们与禹及其随员作对比,反衬出禹及其随员的实干家精神。

第三步:思考“为什么写”——挖掘小说主题意图小说为我们塑造了大禹及其随员的实干家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