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安全性

合集下载

化妆品的四性

化妆品的四性

化妆品的四性化妆品的四性化妆品的四性指安全性、稳定性、使⽤性和有⽤性,是消费者最关⼼的问题。

因为化妆品是与眼睛、⽪肤、⽑发等直接接触的⽇⽤化学品,因此讲求卫⽣、保障安全,就更为重要。

消费者选⽤化妆品,⾸先关⼼的是,对⽪肤的保健美化效果,其次是有⽆副作⽤、舒适感及保质期的长短。

化妆品质量优劣的本质属性是由它的四性决定的,⽽不是取决于化妆品的进⼝与否、价格贵贱。

(⼀)安全性安全性是指⽆⽪肤刺激性、⽆过敏性、⽆经⼝毒性。

化妆品本来是保护⽪肤或⽑发的,如果受到化学污染或使⽤不合格原料,不仅起不到保护作⽤,相反还会使⽪肤、⽑发受到损害。

因此,对化妆品要进⾏安全性评价。

按照“GB-7919-87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法”共分5个阶段,包括急性毒性试验,动物⽪肤、粘膜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畸试验,致突变、致癌短期⽣物筛选试验,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体激发斑贴试验和试⽤试验。

化妆品⼯业是没有化学反应的化学⼯业。

其特点是,把多种互不溶解、互不反应的原料(油溶的、⽔溶的、固体的、液体的、有机的、⽆机的)均匀地混合在⼀起,形成稳定相。

所以化妆品本⾝卫⽣质量,完全取决于原料的卫⽣质量。

通⽤的化妆品基质原料,均已通过安全性评价试验,只要使⽤合格的原料,⽣产环境、⽣产过程⽆微⽣物污染,则不必进⾏全部的安全性试验。

新原料或加药物的化妆品均应按要求进⾏部分或全部安全性评价试验。

如此则可确保化妆品的安全性。

(⼆)稳定性化妆品的稳定性是指化妆品在保质期内⽆变质、⽆变⾊、⽆微⽣物污染现象。

化妆品经耐寒、耐热试验或长期储存,其颜⾊、⾹⽓、形体等应⽆任何变化。

影响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是微⽣物污染。

化妆品的组成给微⽣物的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化妆品很容易造成微⽣物污染。

从组成看,有⽔份、碳源和氮源,特别是加⼊滋养⽪肤的添加剂,都是微⽣物的理想培养基。

若不慎受到细菌污染,在温度、湿度适宜时,细菌繁殖的速度很快。

到⼀定程度后,可使膏霜分层,变粗发臭,使⾹波变⾊变味,这样的商品就是不合格品,不能使⽤,否则有受到感染的危险。

什么是化妆品安全评估等级

什么是化妆品安全评估等级

什么是化妆品安全评估等级
化妆品安全评估等级是指对化妆品进行安全性评估后划分的等级。

化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产品,因此其安全性非常重要。

化妆品安全评估等级能够对消费者提供参考,帮助消费者选择安全可靠的化妆品产品。

化妆品安全评估等级通常是根据化妆品的配方、使用方法、预期使用人群等因素来判断的。

化妆品共有五个安全评估等级,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

具体等级划分如下:
一级:非常安全的产品,其成分在人体上具有广泛接受性,不会对健康造成任何危害。

二级:较安全的产品,其成分不会对大多数人造成危害,但对某些人可能具有一定的过敏反应。

三级:中等安全性的产品,其成分较多,可能会对少数人产生刺激或过敏反应。

四级:低安全性的产品,其成分可能对多数人产生刺激或过敏反应。

五级:不安全的产品,其成分会对绝大多数人产生刺激或过敏反应,不能正常使用。

化妆品安全评估等级的划分旨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化妆品生产企业需要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对其产品进行安全性
评估,并按照评估结果进行等级划分。

这样一来,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化妆品时,可以根据其安全评估等级来判断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并做出合理的选择。

化妆品安全评估等级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促使化妆品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保障。

科学的化妆品安全评估体系是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因此,未来,我们期待化妆品行业能够进一步加强对产品安全性的评估和监管,提高化妆品的安全性和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

如何评估化妆品安全性

如何评估化妆品安全性

如何评估化妆品安全性
每一种化妆品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以确保对消费者的使用是安全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来评估化妆品的安全性。

1. 成分安全性评估:了解化妆品的成分列表,确定是否含有已知的有害成分。

例如,某些致敏物质、致癌物质、激素干扰物质等都应该避免使用。

2. 功效和危害评估:其他评估包括确定化妆品的功效,以及它是否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危害。

例如,某些化妆品可能会对眼睛、皮肤和呼吸系统产生刺激性或毒性。

3. 动物实验:虽然动物实验在一些国家受到限制,但在某些情况下,一些国家可能仍然要求化妆品进行动物实验以评估其安全性。

然而,许多组织正呼吁使用替代方法来避免动物实验。

4. 临床试验:一些化妆品企业可能会进行人体临床试验来评估其产品的安全性。

这些试验将化妆品应用于人体的一小部分区域,例如皮肤,以评估其是否引起任何不良反应。

5. 毒理学数据:化妆品的安全性评估还依赖于毒理学数据。

这些数据涉及到成分在细胞、组织和器官中的作用,以及这些作用是否可以对人体产生危害。

6. 数据共享和开放性:一些化妆品公司实行数据共享和开放政策,允许其他研究人员和监管机构获取和评估他们的产品数据。

这有助于提高行业中化妆品安全性评估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总的来说,化妆品的安全性评估是一个多方面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成分安全性、功效和危害、动物实验、临床试验、毒理学数据等不同因素。

只有通过严格的评估和监管,化妆品才能确保对消费者的使用是安全的。

化妆品的安全性评估与选择原则

化妆品的安全性评估与选择原则

化妆品的安全性评估与选择原则化妆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美容护肤产品,其安全性评估与选择对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化妆品的安全性评估依据、成分名单解读以及选择原则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化妆品的安全性评估依据化妆品的安全性评估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标准:化妆品安全性评估需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例如我国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和《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化妆品的安全性和质量要求,从而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2. 成分评估:化妆品成分是评估其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化妆品企业需要对产品中的每个成分进行评估和筛查,确保其安全性经过科学验证。

常用的成分包括防腐剂、香料、色素等。

合格的化妆品应该使用经过合理评估和认可的成分。

3. 功能评估:化妆品的功能性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之一。

然而,化妆品企业在功能宣传时需遵守相关法规,不能夸大或虚假宣传产品的功效。

消费者应理性对待化妆品的功能,并了解其具体成分和适用对象。

二、化妆品成分名单解读消费者在选择化妆品时,经常会遇到难以理解或解读的成分名单。

下面是对一些常见成分进行解读:1. 防腐剂:化妆品中常用的防腐剂有苯氧乙醇、对羟基苯甲酸酯等。

防腐剂的存在是为了防止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滋生,保证产品的品质和使用寿命。

但某些人对特定的防腐剂可能存在过敏或刺激反应,因此在选择时需留意自身过敏史。

2. 香料:香料是为了给化妆品增加香气,并提升使用体验。

然而,某些人可能对香料过敏,因此在购买化妆品时应选择无香料或低敏感性香料的产品。

3. 色素:色素是为了赋予化妆品不同的颜色和效果。

有些色素可能会导致皮肤过敏或刺激,因此敏感肌肤应尽量选择无色素或低刺激性的产品。

4. 纳米颗粒:纳米颗粒是指粒径在1-100纳米之间的微小颗粒。

化妆品中的纳米颗粒可以改善质地和光感,但他们的安全性仍然存在争议。

消费者在选择时可以优先考虑无纳米颗粒或安全认证的产品。

三、化妆品的选择原则在购买化妆品时,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原则进行选择:1. 个人需求:根据自身的皮肤类型、肤质问题和使用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化妆品。

化妆品的安全性与质量检测标准

化妆品的安全性与质量检测标准

化妆品的安全性与质量检测标准化妆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其安全性和质量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化妆品安全性和质量检测标准。

本文将介绍化妆品安全性与质量检测的相关内容。

一、化妆品安全性检测标准1. Ingredient Analysis (成分分析)化妆品成分分析是化妆品安全性检测的重要环节之一。

化妆品中所含的成分直接影响其安全性和功效。

各国化妆品监管部门都要求化妆品生产企业对其产品的成分进行全面分析,并标明在产品包装上。

在化妆品安全性检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质谱分析、核磁共振等。

2.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Test(微生物污染检测)化妆品的微生物污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各国都要求化妆品生产企业进行微生物污染检测。

该项检测主要包括对细菌、真菌和酵母等微生物的检测,确保产品在生产流程中不受到污染,并达到安全使用的要求。

3. Skin Irritation Test(皮肤刺激性测试)皮肤刺激性测试是评估化妆品对皮肤刺激程度的标准。

通过人体试验或体外实验,评估化妆品对皮肤的敏感性和刺激程度。

这项测试主要是为了确保化妆品对用户的皮肤安全,减少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化妆品质量检测标准1. Physical and Chemical Testing(物理化学性质检测)化妆品的物理化学性质直接影响其使用感受和保质期。

物理化学性质检测包括外观、颜色、气味、质地、pH值、密度、粘度等指标的检测。

这些指标有助于评估化妆品的质量,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异常情况。

2. Stability Test(稳定性测试)稳定性测试是评估化妆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是否稳定的重要方法。

化妆品的稳定性决定了其在生产、包装、储存过程中的性能保持情况。

通过稳定性测试,可以判断化妆品的质量是否达标,并提供相关数据用于产品调整和改进。

3. Heavy Metal Testing(重金属检测)重金属是常见的化妆品污染物之一,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风险。

化妆品安全

化妆品安全

化妆品安全如今,化妆品已经成为了现代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改善我们的外貌,提升自信心,还可以保护皮肤和修复皮肤问题。

然而,对于化妆品的安全问题,我们也应该高度关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化妆品的安全性,从而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首先,化妆品的原材料是决定安全性的关键。

现代化妆品通常由多种原材料混合而成,其中一些可能含有一些对皮肤有害的物质,如铅、汞等重金属。

因此,在购买化妆品时,应该仔细查看产品标签,尤其是成分表,避免买到含有有害物质的产品。

另外,一些品牌的化妆品会注明产品几大有害物质不含,这也可以作为我们购买化妆品的参考标准。

其次,化妆品的质量和生产过程也对安全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合格的化妆品厂家应该有专业的研发团队和生产工艺,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生产标准进行生产。

合格的化妆品不仅要在使用中没有副作用,而且还应该具有明显的美容效果。

因此,我们在购买化妆品时,最好选择那些有较高口碑和信誉的品牌,可以通过一些消费者的反馈和评价来了解产品的质量。

此外,化妆品的适用人群也需要我们关注。

不同的肤质和使用者的身体状况可能对化妆品的安全性有一定影响。

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士可能对某些成分过敏,因此在选择化妆品时应该根据自己的肤质来选择合适的产品。

此外,孕妇和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对化妆品的耐受性较弱,因此在使用化妆品时应该谨慎选择,并尽量选择那些适合儿童和孕妇使用的产品。

最后,我们要保持正确的使用方法来确保化妆品的安全性。

有些人为了追求效果,可能会过度使用化妆品,这样很容易对皮肤造成伤害。

因此,在使用化妆品时,要遵循产品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不要过度使用。

此外,在使用后应该及时卸妆,保持皮肤的呼吸,减少对皮肤的负担。

综上所述,化妆品的安全性关乎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加强对化妆品的安全意识,选择合适质量好的产品,并正确使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放心使用化妆品,呈现出我们最美丽的一面。

化妆品行业化妆品安全与有效性评估标准解读

化妆品行业化妆品安全与有效性评估标准解读

化妆品行业化妆品安全与有效性评估标准解读化妆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化妆品行业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评估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为您解读化妆品的安全与有效性评估标准。

一、化妆品安全性评估标准化妆品的安全性评估标准主要包括成分安全性评估、致敏性评估和毒理学评估。

1. 成分安全性评估化妆品中的成分是评估其安全性的关键。

成分安全性评估主要通过了解成分相关的毒性、过敏性、致突变性和致畸性等方面的信息来判断。

化妆品企业需要提交相关成分的安全性资料,并进行风险评估,确保产品中使用的成分符合安全要求。

2. 致敏性评估化妆品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因此致敏性评估非常重要。

该评估主要以人体皮肤接触试验为基础,通过实验评估成分对皮肤的致敏性,包括刺激性和过敏性。

只有在经过致敏性评估合格的成分才能用于化妆品配方中。

3. 毒理学评估毒理学评估主要针对潜在的毒性和对人体的长期影响进行评估。

化妆品企业需要提交相关毒理学资料,如皮肤刺激性、眼刺激性、吸入毒性和慢性毒性等。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评估产品的安全性,并决定是否符合标准。

二、化妆品有效性评估标准化妆品的有效性评估标准主要包括临床实验、效果评估和稳定性评估。

1. 临床实验临床实验是评估化妆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将化妆品应用于人体皮肤上,观察产品的效果和可能的副作用。

临床实验需要依据科学、合理、伦理的原则进行,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2. 效果评估化妆品的效果评估主要是通过对产品性能和效果进行评估,如保湿性能、抗皱效果、美白效果等。

化妆品企业需要进行广泛的测试和评估,确保产品的效果达到标准要求。

3. 稳定性评估化妆品需要经受持久的保存和使用,因此稳定性评估非常重要。

通过评估产品在各种温度、湿度等条件下的稳定性,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有效性长时间保持。

综上所述,化妆品行业制定了严格的安全与有效性评估标准,旨在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可靠。

化妆品安全性评价

化妆品安全性评价

化妆品安全性评价
化妆品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可以让我们更加美丽动人,增加自信心。

然而,化妆品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

因此,对化妆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化妆品的安全性评价需要考虑其中所含成分的安全性。

化妆品中的成分
通常包括防腐剂、香料、色素、抗氧化剂等。

这些成分如果使用不当或者含量过高,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发过敏反应。

因此,对化妆品中所含成分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化妆品的安全性评价还需要考虑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

比如,一些化妆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化学反应,导致皮肤受损或者引发其他不良反应。

因此,在对化妆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时,需要考虑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另外,化妆品的安全性评价还需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

一些化妆品中所含的
成分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水体、土壤甚至空气产生影响。

因此,在对化妆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时,需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保建议。

综上所述,化妆品的安全性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考虑成分安全性、
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只有全面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保障化妆品的安全性,让消费者可以放心使用。

因此,对化妆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举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GB 7919—1987
1 目的
为向广大消费者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化妆品,防止化妆品对人体产生近期和远期危害,特制定本程序和方法。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和方法适用于在我国生产和销售的一切化妆品原料和化妆品产品。

3 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
3.1 第一阶段急性毒性和动物皮肤、粘膜试验
3.1.1 急性毒性试验
3.1.1.1 急性皮肤毒性试验。

3.1.1.2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3.1.2 动物皮肤、粘膜试验
3.1.2.1 皮肤刺激试验。

3.1.2.2 眼刺激试验。

3.1.2.3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3.1.2.4 皮肤光毒和光变态反应试验。

3.2 第二阶段亚慢性毒性和致畸试验
3.2.1 亚慢性皮肤毒性试验。

3.2.2 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

3.2.3 致畸试验。

3.3 第三阶段致突变、致癌短期生物筛选试验
3.3.1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

3.3.2 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和SCE检测试验。

3.3.3 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检测试验。

3.3.4 动物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3.3.5 小鼠精子畸形检测试验。

3.4 第四阶段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
3.4.1 慢性毒性试验。

3.4.2 致癌试验。

3.5 第五阶段人体激发斑贴试验和试用试验。

4 对化妆品原料和化妆品产品安全性评价的规定
4.1 凡属于化妆品新原料,必须进行五个阶段的试验。

4.2 凡属于含药物化妆品必须进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皮肤与粘膜试验和人体试验,但是根据化妆品所含成分的性质、使用方式和使用部位等因素,可分别选择其中几项甚至全部试验项目。

4.3 凡属于化妆品新产品必须进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皮肤与粘膜试验和人体试验,但是根据化妆品所含成分的性质、使用方式和使用部位等因素,可分别选择其中几项甚至全部试验项目。

4.4 凡进口化妆品应由进口单位提供安全性评价资料。

5 化妆品安全性评价试验方法
5.1 急性皮肤毒性试验
人体接触化妆品主要途径是皮肤。

当评价化妆品及其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可能危害时,进行皮肤毒性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5.1.1 目的:确定受试物能否经皮肤渗透和短期作用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并为确定亚慢性试验提供实验依据。

5.1.2 定义:系指受试物涂敷皮肤一次剂量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剂量表示方法:以敷用受试物的质量(g、mg)或以实验动物平均单位体重敷用受试物的质量(mg/kg)来表示。

一次敷用受试物引起50%受试动物死亡的剂量,称之为半数致死量(LD50)。

LD50值的单位为mg或g/kg体重。

5.1.3 动物的准备:选用两种性别成年大鼠、豚鼠或家兔均可。

建议试验起始动物体重范围为大鼠200~300g,豚鼠350~450g,家兔2.0~3.0kg。

实验动物应在动物笼内观察3~5天,使其适应环境,并观察其健康状况。

正式给药前24h,将动物背部脊柱两侧毛发剪掉或剃掉,注意不要擦伤皮肤,因为损伤能改变皮肤的渗透性,受试物涂抹处,不应少于动物体表面积的10%。

各类动物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见附录A。

5.1.4 受试物的配制:若受试物是固体,应磨成细粉状,并用适量水或无毒无刺激性赋形剂混匀,以保证受试物与皮肤良好的接触。

常用的赋形剂有橄榄油、羊毛脂、凡士林等。

若受试物是液体,一般不必稀释。

5.1.5 剂量和分组:将两种性别的实验动物分别随机分为5~6组,若用赋形剂,需设赋形剂对照组。

化学物质毒性的半数致死量(LD50)计算方法见附录B。

机率单位-对数图解法,每组最好10只动物。

各剂量组间要有适当的组距,以使各剂量组产生一系列的毒性反应或死亡率。

最高剂量可达2000mg/kg。

5.1.6 试验方法:将受试物均匀地涂敷于动物背部,并用油纸和两层纱布覆盖,再用无刺激性胶布或绷带加以固定,以防脱落和动物舔食受试物,共敷药24h。

试验结束后,可用温水或适当的溶剂清除残留的受试物。

一般观察一周,若给药4天后仍有动物死亡时,仍需继续观察一周。

给药后注意观察动物的全身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包括动物皮肤、毛发、眼睛和粘膜的变化,呼吸、循环、自主和中枢神经系统、四肢活动和行为方式等的变化,特别要注意观察震颤、惊厥、流涎、腹泻、嗜睡、昏迷等现象。

凡是试验过程中死亡的动物和/或有毒性反应的动物,均应进行尸检和肉眼观察。

当肉眼可见病变时,还应进行病理组织学镜检。

5.1.7 结果评价: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详见附录C。

5.2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当化妆品成分的皮肤毒性低时,很难测得其经皮LD50,为了解该化学物质与已知毒物的相对毒性,以及由于婴幼儿误服化妆品的可能,进行经口毒性试验也很必要。

5.2.1 定义:系指受试物一次经口饲予动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剂量表示法同急性皮肤毒性试验。

5.2.2 动物的准备:分别选用两种性别的成年小鼠和/或大鼠。

小鼠体重18~22g,大鼠180~200g,或选择其它敏感的动物。

实验前,一般禁食16h左右,不限制饮水。

5.2.3 受试物溶液的配制:常用水或食用植物油为溶剂。

若受试物不溶于水或油中,可用羧甲基纤维素、明胶、淀粉做成混悬液。

给药最大体积,小鼠不超过0.4ml/20g体重,大鼠不超过1.0ml/100g体重。

5.2.4 剂量和分组:一般分为5~6个剂量组。

每组动物数5~10只,根据所选LD50计算方法而定。

各剂量组间间距大小,随受试物的毒性作用带宽窄而异。

通常以较大组距和较少量动物进行预试,找出其粗略致死剂量范围,然后再设计正式试验的剂量分组。

受试物最高剂量可达5000mg/kg体重。

5.2.5 试验方法:正式试验时,将动物称量,并随机分组,然后用特制的灌胃针头将受试物一次给予动物。

若估计受试物毒性很低,一次给药容积太大,可在24h内分成2~3次给药,但合并作为一日剂量计算。

给药后,密切注意观察并记录动物的一般状态、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并进行LD50的计算,其方法见附录B。

5.2.6 结果评价
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详见附录C。

5.3 皮肤刺激试验
皮肤刺激是指皮肤接触受试物后产生的可逆性炎性症状。

5.3.1 试验方法的原则
5.3.1.1 受试物应以一次剂量或多次剂量涂(敷)于健康的无破损的皮肤上。

5.3.1.2 每种受试物至少要用4只健康成年动物(家兔或豚鼠)。

5.3.1.3 试验均采用自身对照。

5.3.1.4 受试物使用浓度,一般情况下,液态受试物采用原液或预计人应用的浓度。

固态受试物则用水或合适赋形剂(如花生油、凡士林、羊毛脂等),按1:1浓度调制。

5.3.1.5 凡具有高度皮肤毒性,或pH<2或pH>11.5的化学物质,均不进行本项试验。

5.3.2 试验方法
5.3.2.1 急性皮肤刺激试验(一次皮肤涂抹实验)
5.3.2.1.1 试验前24h,将实验动物背部脊柱两侧毛剪掉,不可损伤表皮,去毛范围左、右各约3cm×6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