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天狗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诗歌部分第一单元 天狗 (4)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诗歌部分第一单元 天狗 (4) Word版含答案

生命的律动——《天狗》赏析本不成一句话。

——《咬文嚼字》由上述咬文嚼字的例子可知,名家的作品也是可以质疑的,请本着咬文嚼字的态度,思考并交流你认为《天狗》可以改进的地方。

示例:1.部分诗句语句不够简洁,读起来缺乏流畅感。

2.第三节的“飞奔”可以换成“飞跑”,让飞跑得到更好的强调。

3.在文字选用上使用了“energy”“电气”等词语,使整首诗的文字有点不和谐。

……有一位作家曾说过:“没有争鸣的文学,将是跛脚的文学。

假如没有了争鸣,长此以往,文学创作将走向衰退。

”所以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可以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提出个性化的见解。

五、拓展训练1.林夕《我》歌词修改。

开课前,我们曾介绍过张国荣的歌曲《我》,“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这句词后面紧接着的歌词是“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歌词中的我虽然在不断自我肯定,但也难免留露出消极情绪:“烟火”“泡沫”这两个意象都是虚幻易消失的,所以这首歌还充满了感伤基调。

这首歌的填词人林夕在张国荣自杀后这样说:“我忽然很内疚,写下了那么多勾引听众眼泪的歌词,究竟对这个世界有什么意义?”自此,林夕的歌词有了一个新的转变,林夕说:“我以后可以写悲伤,但始终要有温暖”。

同样有自我肯定,相对于林夕的《我》来说,郭沫若的笔下张扬狂放的天狗显然是积极乐观的。

请同学们帮林夕修改一下歌曲《我》中歌词的主要部分,并小结“我”的特点,用你的阳光和快乐为这首歌涂上亮丽的生命色彩。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就是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我。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精品教学案:第一单元 1 天 狗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精品教学案:第一单元 1 天 狗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精品教学案
第一单元 1 天狗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
诗。

现代诗歌的特点是形式比较自由,内涵开放,意象经营重于修辞,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现代诗歌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基本的有以下几种: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出现的重要的诗歌流派有尝试派、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派、湖畔诗派、象征诗派、现代派、七月派、九叶诗派等。

《考试说明》中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诗歌部分 第一单元 无题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诗歌部分 第一单元 无题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劝学教学目标: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3.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中心论点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个分论点从三个角度论述、体现本文的思想性和逻辑性,这是本文的学习难点;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以及比喻论证,这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证的比喻,不仅可以明确本文论点和论证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而且一些文言词句的重要问题也可迎刃而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播音器教学时数:两课时一、导入:在学习方面,不少同学存在着疑惑。

没关系,荀子的《劝学》也许可以帮我们解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荀子的《劝学》。

(板书)二、作者简介、解题1、关于荀子这个人和《荀子》这本书。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

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山东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题目中“劝学”的“劝”是什么意思?(提问)《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在这里有“劝勉”的意思。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纠正字音。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一单元《》 Word版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一单元《》 Word版

《》教学目标1.欣赏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天的思想感情。

2.学习细致地观察景物,描写景物。

3.准确把握和理解诗歌景中寄托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欣赏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天的思想感情。

2.学习细致地观察景物,描写景物。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这是一首写天的诗篇。

全诗只有两节,第一节写大自然的天,第二节写生命的天。

既写出了大自然天的迷人,也写出了生命天的焦虑与迷惘。

第一节表面上写天的景致,但其重心不在天的景物本身,而在对天的感觉。

首句“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是以动写静,以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和饱满的色块,呈现了草的蓬勃生命力。

随后,“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的“他”指上句中的绿草,“渴求”“拥抱”二词准确地勾画了草与花的关系。

紧接着描写花朵“反抗”土地、从地里“伸”出来,将花朵的顽强生长、挣扎的具有动感的形态,生动地展示了出来。

前面三行,通过草、花、土地的描绘,把一派生机盎然的色展现在读者面前。

接下来的三行,作者的笔锋忽然一转,写到了天的“暖风”。

“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大概吹醒了屋子里的人(这里的“你”并没有具体所指),他推开窗子,看到了满园夺目的色。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节末行连续用了“满园的欲望”和“美丽”这两个抽象的词语,写浓浓的意和琳琅满目的景,这是以抽象彰显具象,再次突出了前面描绘的此起彼伏地涌来的色。

这三行起到了过渡的作用,预示着下文将要展开的内容。

诗的第二节实际上承接第一节,表现的是生命的天:在天气息的催发下,青正“为永远的谜蛊惑着”。

第一句里的“蓝天”应和着上节的斑斓的天景致,“永远的谜”体现了天的神秘和充满诱惑。

而“紧闭的肉体”突兀地显示了青期独有的特征,肉体是被禁锢的、得不到施展,与后面的“卷曲又卷曲”相呼应。

相比之下,“泥土做成的鸟的歌”更为形象,一种为沉重感所牵制的轻盈和飞翔的渴望,一种“被点燃”“却无处归依”的无奈、焦虑和迷惘──这些复杂的意绪被准确地传达出来。

最后两行,借助于“光,影,声,色”的“赤裸”和“痛苦”的“等待”,强化了“紧闭的肉体”所受到的蛊惑。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第一单元井 春 无题 川江号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第一单元井 春 无题 川江号子

1938年7月,邹荻帆从省师范毕业后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他与 臧克家等人在大别山组织了“文化工作团”,宣传抗日思想。出入于 烽火战地,目睹了前线的战士英勇杀敌的场面,他深受感染,诗兴迸 发,写下了大量歌颂抗日战士的诗篇,其中有一篇名为《他们将为 受难的人们而斗争》,400多行的诗作在沦陷的上海发表,引起了轰 动。此时,他写的抗战诗,大部分被巴金收录在《尘土集》中。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川江号子》赏析 这首诗源于诗人游历长江的感受,借助对江上号子的动人的描写, 表达了对英雄般的船夫及其蕴含的生命活力的敬仰之情。在诗中, 号子和船夫两种形象融为一体,共同铸就了一尊强悍而悲壮的生命 雕像。 全诗共二十行,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前面九行为第一部分,写如 生命浪潮般的川江号子;随后的七行为第二部分,写搏斗在急流上 的船夫;最后四行为第三部分,写作者发出的几许无奈的感慨。
井 春 无题 川江号子
静默的井“默默地承受一切”,呈现的是不事喧哗、甘于寂寞、默 默承受的生命形态。在春天里满园是美丽的欲望,绿茵因此也能吐 出火焰,二十岁的肉体要突破禁闭,只有反抗土地的花朵才能开在 地上。“我们”死后,鲜血随着雪一起融化,流淌在五月的河里,滋润 着大地上的树木和小草,而雪后的平原会出现天青、水绿、鸟飞、 鱼游的景象——这是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惊涛骇浪的川江上, 回荡着船夫不屈的号子,迸发出生命的孤寂与悲慨。朗读文本,体 会诗中蕴含的激情,感知诗歌创作角度的选取对表达诗意的重要意 义。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3.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 点评:这两句诗传达了船夫们充满悲慨的心声,也表达了对英雄 般的船夫及其生命活力的敬仰之情。这两句借助对仗形成了铿锵 的节奏,具有明显的旋律感。这种旋律,与川江号子的气势是一致 的。加之随后的一个问句“但是几千年来/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在 渲染千年舟子的亘古孤寂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暗含着诗人内心 的痛苦,渲染了川江号子的孤寂与悲慨。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诗歌部分 第一单元 春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诗歌部分 第一单元 春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春之随笔”一、导语春是万物生发的季节。

古诗说:“春到人间草木知”。

对于春天,不仅草木有知,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对于春天会有更深切更细腻的感知。

这节课我们通过同学创作的春之随笔,共同感知春天的美好,同时共同探究文学的魅力之所在。

王安石有诗句说:“动人之处不须多”。

文学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门艺术,它必须有动人之处,这种动人之处不须多,但必须有。

现在我们一起去寻找这些“动人之处”。

二、学生朗读并鉴赏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自主地进行鉴赏评价。

评价摘录如下:1.(张译文):“或纯白或粉白的香气混入春风中”,让人真切地感觉到花的芳香,春的生机。

2.(潘昊阳)读这段文字感觉与作者有强烈的共鸣,仿佛我在以旁观者的角度看自己。

阳光的“爬”“缠”“镀”“扯”等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光的活力。

(王瑛鹭)很贴近生活,和我的感受也有几分相似。

不过每回周末叫醒我的不是阳光,而是母亲,这样看来,我更懒呀!(无名)文字有生气,有代入感。

3.(曹艺宁)从文字中我能感受到她对这抹“亮黄色”出现的欣喜,也有她对一朵花的温柔,让我忍不住想问她,你能带我去看看它吗?(葛璇)看到最早开的花,自然有对春天归来的欣喜,还有一种感觉,隐隐的,从前我不知道这种感觉确切的名字,现在明白,“早开的花总会让人有点心疼”。

(草木有心)4.(无名)“自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接近过鸟类”,估计我也会那么做。

(崔诗雪)目睹了自然中最残酷的杀戮,强者对弱者的不屑一顾让人胆寒。

(何书洋)童年的阴影真切而沉重,然而这才是自然的样子,美丽却残酷。

(佟亚璠)短短的行文,描绘得惊心动魄,有身临其境之感。

“叨”“衔”等词有很强的画面感。

5. (刘奕彤)泡茶一则意境确是绝佳,描写细腻,鲜红的第三泡滇红似乎就摆在眼前。

泡茶饮茶,最是能勾起诗意,引起遐想,赵宏泽的随笔当真让我惊异,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他不像一个会过慢生活,会把慢生活变得有滋味的人。

(沈奕杉)描写了生活中的茶,描写细腻,读之眼前似真有一杯泡好的香茗,真能闻到沁人的茶香,泡滇红的过程及成果描述得极为诱人,最后与春相连,结尾排比,极具文采。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现代诗歌赏读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现代诗歌赏读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现代诗歌赏读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
4.现代诗歌赏读
要求学生饱含讴歌与赞美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对比前面的朗读,在读中加深情感的领悟
5.延伸拓展
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用情感来撞开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找到文章与现实的联系点,抓住这一联系点,让语文回归生活我设计了“本诗哪些语段让你联想到自己的母亲?讲讲你和母亲的故事”这个问题是把对大堰河的感情升华为对母亲的感情的过程这样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把课文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讲述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教师可以播放背景音乐,调动学生情感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感恩美德,同时也深化了本文的教学难点

灰↑笑
↖↓↗
↘↙
人物形象修辞手法
思想感情及作用
↗↑↖
这就是我今天的说课,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I)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I)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I)人教版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美读《再别康桥》,完成课后练习一。

2.把握“死水”的象征意义,领会作者在诗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二、诵读比赛,教师点评。

三、提示学生注意诗的节拍与节奏,例: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蓝天白云,云彩变幻,岸边垂柳,水草柔婉,小溪潺潺的课件,伴以柔和的富有田园风情的欧式乐曲,美读全诗,让学生感受个人自由天性和自然景色高度融洽而形成的特有的情韵、意境。

五、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一(解答思路及参考答案见人教社编的《教师教学用书》)六、诵读《死水》个别学生朗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七、完成课后练习二(解答思路及参考答案见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八、《再别康桥》与《死水》两诗的作者都是新月派的代表,在“格律诗”上有共同之处:1.节奏清纯,富于音韵美。

2.节与节形式相近,内容互相关联,体现了格律诗的“建筑美”。

3.画面色彩鲜明,《再》诗显得清新飘逸,《死》诗语言的鲜明色彩与对象的丑陋可恶构成强烈反差,有极好的艺术效果。

布置作业预习《赞美》,试着完成课后有关《赞美》的练习题。

附:板书设计其一:云彩星辉——金柳作者“悄悄地”走——作别青草——柔波青荇其二:风吹不动、凝滞腐烂(静—动)翡翠桃花静“美”漂满白沫死小珠“笑声”罗绮(反讽)花蚊偷酒云霞蛙声作衬,死水沉寂(动—静)美国“死水”的三重象征北洋政府黑暗的中国现实具体的物形——读神——者象具体的事象—征(暗示)征情——联意境况意——想义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II)人教版第三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准确理解《赞美》中的指代词及其指代对象,理解、体味诗歌独特结构的意味。

二、学生诵读《赞美》并理解诗意。

1.全班齐读2.教师范读三、就练习题作点拨分析。

(分析思路及参考意见见人教社编《教师教学用书》)补充:穆旦原先在清华园的时候,写雪莱式的抒情诗,但是已常用“野兽”、“旋转的白骨”、“紫色的血”之类的形象,基调是苦涩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天狗内容解析:读这首诗,一定要注意把它放到特定的年代和写作背景中去理解,倘能从中捕捉某些时代的信息,才会感觉诗歌有个性,有意趣。

郭沫若在开始创作新诗的时候,曾极力主张诗歌应轻反映(反映客观生活),重创造(表现个性与新意),注重表达理想和反抗精神,注重抒写鲜明的自我。

这首诗便是他这一主张的很好体现。

像诗歌的第一节语意突兀,气势宏大,节奏急骤,爆发强烈。

写法上打破了传统中吟诗作句的各种常规,令人在惊骇之余,不由得要去感悟它意象之中所蕴含着的内在情愫。

人们会发现这诗歌的意象也是丰满而且生动的。

因为“天狗”借用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形象,而“天狗吞月”的说法又几乎是中国人所尽人皆知的。

因为古人常常将月蚀现象称作“天狗吃月亮”。

诗人巧妙地借用天狗形象来表现自己气吞宇宙的气概,便具有了可以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的形象基础。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那个时代,很多青年都像作者一样,具有张扬个性、解放自我的强烈欲望,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他们渴盼冲决一切束缚个性发展的罗网,在情感上,拥有和作者,和诗歌所表现的欲望完全一致的冲动。

这是诗歌发表以后所以能被人理解、接受和传诵的主要原因。

总之,《天狗》一诗由于作者在内容上很好地表现了五四青年期盼着彻底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期盼着抛弃旧我和塑我新形象的内心世界,同时又在形式上又找到了一个抒发个人情感的很好的“对应物”(即“天狗”),它自然被人接受和喜爱。

一、背景知识简介,力争做到“知人论世”。

材料一: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

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

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材料二:郭沫若的传奇人生: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号尚武,笔名鼎堂、麦克昂等。

四川乐山人。

他青少年时代接触了大量古典文学,喜欢屈原、李白、苏轼等的诗,受到浪漫主义影响。

1914年,他怀着报国济民改革社会的理想东渡日本留学。

1918年考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接受了西方及日本进步的社会思潮和文学思潮的影响,世界观倾向于泛神论。

“五四”时期,郭沫若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并出现了他的“诗的创作爆发期”,1921年结集为《女神》出版。

《女神》共收诗57首,出色地体现了“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精神,强烈的反抗精神和自由体的形式、浪漫主义特征,开了一代诗风。

郭沫若也因此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奠基人。

1921年,他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酝酿成立了创造社。

后又结集出版的诗集有《星空》、《瓶》和《前茅》等。

1926年参加北战,192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

他的思想逐步完成了从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飞跃。

1928 年初,在上海创作了他的第五本诗集《恢复》。

1928年到1937年,郭沫若流亡日本,潜心研究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撰写自传、散文和历史小说等。

抗战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归国请缨,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并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借古讽今的原则写了《屈原》等六部历史剧,紧密配合了现实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担任了国家和科学文化机关的领导职务。

郭沫若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他学识渊博,才华卓越,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二、整体内容感知:这首诗借用“天狗吞日”“天狗吞月”的民间传说,塑造了一个狂放不羁、气势磅礴的“天狗”形象,这一形象既是五四时期觉醒了的古老民族的自我写照,又是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形象,体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潮流。

通过天狗形象的塑造,抒发了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集中体现出五四时期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时代精神。

全诗共有四节。

第一节的起句“我是一条天狗呀!”犹如横空出世,“天狗”的形象就此脱颖而出。

紧接着,诗人连续用四个“吞”字,展示了“天狗”的无比豪放的气概,这一节末尾的“我便是我了!”是充满自信的自我肯定。

为了强化“天狗”的气势,诗的第二节又连续用四个“光”和“Energy的总量”,凸显了“天狗”的穿透力和生命活力。

这一节里的“月”“日”“星球”“全宇宙”,直接承续上节而来,从范围和气势来说是逐步升级的。

第三节是全诗的核心和高潮,通过“天狗”的“动”的形态(“飞奔”“狂叫”“燃烧”),来展现它的狂放不羁的性格。

其中,“飞跑”是理解“天狗”的动感精神的关键:诗人除了连续用三个“我飞跑”外,还用了一个比喻(“电气一样”)和三个“在……上”的句式,来烘托奔跑的速度,勾勒了“天狗”一往无前的姿势。

至于这一节里的“剥皮”等动作,显然将“天狗”的恣肆狂放推向了极致。

由此,最后一节的两句才显得顺理成章。

总的来说,这首诗从第一节的“吞”(积蓄能量)到第二节的“放”(“光”),再到第三节的恣意“飞跑”,也就是由动到静,再由静到动,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天狗吞日”“飞奔”的壮美图景。

这首诗,由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我”的带动而完成,整个诗篇的所有字句都听从“我”的召唤和推动,向前奔涌不止。

诗句从“月”到“日”再到“一切的星球”直至“全宇宙”,都过渡得极为自然随意,几乎来不及选择和停留就被“我”裹挟而走,这股奔涌的语词之流直到“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这二句才戛然而止。

全诗以“我”为起端,以“我”的爆裂而告终:“我便是我呀!”本来宣告了“我”的完成,同时预示了“我”的壮烈的毁灭,因为与之相连的是“我的我要爆了!”。

四、问题探究(1)“天狗”形象有几重含义?在狂飚突进,冲决一切封建藩篱,高扬个性解放思想大旗的五四时代,《天狗》可谓是最典型、最充分地反映出这个时代精神的独具特色的典范作品。

这首诗以奇异的想象和超凡的象征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狂放的个性追求的“天狗”形象。

以恢宏的气魄和极度的夸张,突现了“天狗”气吞日月,雄视宇宙,顶天立地,光芒四射的雄奇造型,喷发出五四时代文学独具的澎湃激情和破旧迎新的主题。

诗人把自我的情感熔铸到“天狗”的形象中,直接以“天狗”自比,极写自我力量的扩张和自我精神的解放。

在象征性的诗歌意象中,塑造了一个大胆反抗,勇敢叛逆的抒情主体——“我”(即“天狗”)的形象。

“我”横空出世,“我”雄居宇宙,“我”主宰一切,“我”与宇宙本体合而为一,“我”在自噬其身中获得新生。

在这首诗里,“天狗”形象具有双重含义:它既是一个五四时代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大写的“我”(民族与时代新人),又是一个热忱、坦荡、叛逆的“小我”,是“大时代中诗人自我灵魂、个性的真实袒露”。

这里牵涉到诗歌创作与诗人人格的关系。

郭沫若是一位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主张“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

他的好友田汉在给他的信里也说:“你的诗首首都是你的血,你的泪,你的自叙传”(《三叶集》)。

这正是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

(2)这首诗体现了郭沫若的怎样的思想观念?这首诗写于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炽烈的时刻。

这首诗的风格是强悍、狂暴、紧张的。

一开始诗人便自称“天狗”,它可吞月、吞日,吞一切星球。

而“我便是我了”则是个性获得充分张扬所带来的自豪感。

所以它是诗人在五四精神观照下对个性解放的赞歌,也正因有了冲决一切束缚个性发展的勇气后,个性才得以充分发扬,五四新人才具有无限的能量:“我是全宇庙底Energy底总量!”这样的五四新人将会改变山河、大地、宇宙。

“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诗句所释放出的情感力量像猛烈的飓风、奔腾的激流,在那个时代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

“我飞跑”则是令人振奋的呐喊,充分展示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痛苦历程。

总之,《天狗》是五四时期奏起的一曲惊心动魄的精神赞歌。

是五四时期人们第一次从诗歌中听到的勇猛咆哮的时代声音。

“天狗”那可吞掉“一切的星球”的豪迈气概,正是五四时期要求破坏一切因袭传统、毁灭旧世界的精神再现。

(3)诗人情感的抒发方式是什么?《天狗》是直抒胸臆之作,它抒写的是青春生命高峰状态的一种神奇的独特情感体验。

《天狗》第一段所表现的,就是青春生命自我扩张的美好希冀及其征服自然的浪漫憧憬。

鲸吞日月、鲸吞宇宙的天狗,正是青春生命高峰体验状态下君临万物的狂放心态的具象化。

接下来诗人进一步表现青春生命高峰体验状态下的种种微妙感觉,即中国传统哲学中“与天地同流”、浑然忘我的审美“坐忘”境界。

所以,当天狗吞了日月星辰之后,便发生一种幻觉:“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高峰体验状态下的青春生命力,仿佛处于原子核的不断裂变状态,仿佛“一种燥热,一种搅动,一种热辣辣的疼痛”,“在剥他的皮,在吃他的肉,在吸他的血,在咬啮他的五脏六腑”。

这种种焦灼感、燥热感、疼痛感,“在他的周身流转着,好象跑过他的神经、脊髓和头脑”,而自身躯体的承受力终归是很有限的,诗人想象中青春生命活力终将自我引爆,向四周迸射……(4)诗歌语言的特点是什么?闻一多将写诗比作戴着镣铐跳舞。

鲁迅说,“诗须有形式,要易记,易懂,易唱,动听”。

郭沫若不这么看,他说:“诗的精神在其内在的韵律”,即“情绪的自然消涨”,至于诗的外在形式,诸如语言之类则象衣服,“诗无论新旧,只要是真正的美人穿件什么衣裳都好,不穿衣裳裸体更好!”《天狗》就是郭沫若这一诗学观念的极端化创作,全然不讲诗歌的“形式”,丝毫不考虑诗句的“勇唱动听”,一任感情的渲泻,急不择言,信口开河。

全诗二十九行,每行都以“我”起首,长短不拘,既单调又散乱,全然不理会中国读者低吟浅唱、一唱三叹的诗歌审美预期,通篇为高腔大嗓的狂呼呐喊,随兴陡然而起,兴尽嘎然而止! 这种自始至终的单调句式反而增强了全诗一气呵成的整体连锁性,信口开河、不加打磨的粗厉语言反而强化、凸现了诗的力度,拒绝包装、径直袒陈的赤裸情感反而更易于与读者交流共鸣。

这样,全诗浑然一体,如灼热的岩浆冲破地壳,火山爆发般喷涌不已;又如天山之巅暴发泥石流,汹涌澎湃、呼啸奔突,一泻如注……,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五、难点知识讲解: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本诗在艺术上,充分体现出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

1.比喻新颖生动。

天狗本来只存在于民俗传说中,而诗人却将其拿来作为崇尚歌颂的偶像。

诗中的天狗形象,成为旧的时代、旧的传统、旧的世界的叛逆者的象征,成为吐故纳新、具有无限能量的个性解放与新的世界、新的社会、新的未来创造者的象征。

这一比喻手法的运用,既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又在诗歌意象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此外,诗人将“我”比作是“X光线的光”、“如电气一样地飞跑”等,也都体现着当时崇尚科学的时代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