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全

《⼤⽓污染控制⼯程》复习资料全⼤⽓污染控制⼯程第⼀章概论第⼀节:⼤⽓与⼤⽓污染1.⼤⽓的组成:⼲洁空⽓、⽔蒸⽓和各种杂质。
2.⼤⽓污染:系指由于⼈类活动或⾃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中,呈现出⾜够的浓度,达到了⾜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态环境。
P3(名词解释/选择)3.按照⼤⽓污染围分为:局部地区污染、地区性污染、⼴域污染、全球性污染。
4.全球性⼤⽓污染问题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等三⼤问题。
P3(填空)5.温室效应:⼤⽓中的⼆氧化碳和其他微量⽓体,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乎⽆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温升⾼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P3第⼆节:⼤⽓污染物及其来源1.⼤⽓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两类:⽓溶胶状态污染物,⽓体状态污染物。
P42.⽓溶胶:系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固体粒⼦、液体粒⼦或它们在⽓体介质中的悬浮体系。
P43.⽓溶胶状态污染物粉尘:指悬浮于⽓体介质中的⼩固体颗粒,受重⼒作⽤能发⽣沉降,但在⼀段时间能保持悬浮状态。
烟:烟⼀般指由冶⾦过程形成的固体颗粒的⽓溶胶。
飞灰:指随燃料燃烧产⽣的烟⽓排出的分散的较细的灰分。
⿊烟:由燃烧产⽣的能见⽓溶胶。
霾(灰霾):⼤⽓中悬浮的⼤量微⼩尘粒使空⽓浑浊,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天⽓现象。
雾:⽓体中液滴悬浮体的总称。
4.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中,空⽓动⼒学当量直径100的颗粒物。
P5):指悬浮在空⽓中,空⽓动⼒学当量直径10的颗粒5.可吸⼊颗粒物(PM10物。
P56.⽓体状态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7.对于⽓体污染物,有可分为⼀次污染物和⼆次污染物。
P58.⼀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P59.⼆次污染物:是指由⼀次污染物与⼤⽓中已有组分或⼏种⼀次污染物之间经过⼀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成的与⼀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
大气污染物: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TSP:总悬浮颗粒物,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um的颗粒物。
PM10:可吸入颗粒物,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um的颗粒物。
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燃料:指用于产生热量或动力的可燃物质。
非常规燃料:城市固体废弃物、商业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农产物和农村废物、水生植物和水生废物、污泥处理厂废物、可燃性工业和采矿废物、天然存在的含碳和含碳氢的资源、合成燃料。
过剩空气系数: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
以α表示,α通常>1,空燃比: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的空气质量,它可由燃烧方程直接求得。
斯托克斯直径:为同一流体中与颗粒的密度相同和沉降速度相等的圆球的直径。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为在空气中与颗粒的沉降速度相等的单位密度的圆球的直径。
安息角:粉尘从漏斗连续落下自然堆积形成的圆锥体母线与地面的夹角。
滑动角:自然堆积在光滑平板上的粉尘随平板做倾斜运动时粉尘开始发生滑动的平板倾角。
粉尘含水率:水分质量与粉尘总质量之比粉尘的润湿性:粉尘的润湿性可以用液体对试管中粉尘的润湿速度来表征。
通常取润湿时间为20min,测出此时的润湿高度L20(mm),于是润湿速度为:V20= L20/20(mm/min)颗粒的驱进速度:对于斯托克斯区域的颗粒,当静电力和阻力达到平衡时,颗粒便达到了一个静电沉降的末端速度,习惯上称之为颗粒的驱进速度。
煤炭洗选:利用煤和杂质(矸石)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通过物理、化学或微生物分选的方法使煤和杂质有效分离,并加工成质量均匀、用途不同的煤炭产品的一种加工技术气布比:烟气实际体积流量与滤布面积之比,所以也称为气布比VOCs: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沸点在50℃-250℃的化合物,室温下饱和蒸汽压超过133.32Pa,在常温下以蒸汽形式存在于空气中的一类有机物。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大气与大气污染1)大气污染的定义: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的现象。
2)全球性大气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第二节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1)分类:总分为两大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按照来源与物理性质分为:粉尘、烟、飞灰、黑烟、雾。
按照粒径分级分为: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
细颗粒物(PM2.5):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的颗粒物。
气体状态污染物:按化学组成可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碳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素化合物。
还可以分为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二次污染物: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
2)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发生量:1、大气污染源:分为两大类:自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
按形状分为点源、线源、面源、体源,也可分为固定源和流动源。
第五节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指标1)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的种类和作用(能大致理解其作用)包括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制环境中污染物的存在量)、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制污染源的排放量)、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选择技术、设备等)、警报标准(规定警报限界值等)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原则是有什么标准就用什么标准—有行业标准优先行业标准、没有而有地方标准的优先地方标准,都没有的采用国家标准,再没有的的可以经批准采用其他可参照的标准或国外标准。
3)空气污染指数(API)与空气质量指数(AQI)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采用分段线性方程法,报告时报告指数最大的一项。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

保护作用时间:从含有污染物的气流开始通入吸附到“穿透点”这段时间称为保护时间。
可吸入颗粒物PM10: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吸附量分数:当吸附质与吸附剂长时间接触后最终达到吸附平衡,平衡吸附量是吸附剂对吸附质的极限吸附量亦称为吸附量分数气液平衡: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等于解吸过程的传质速率气液两相就达到了动态平衡称为气液平衡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块(包括未饱和的湿空气块)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时温度降低或下降的数值中位粒径:累计频率F=0.5时对应的粒径d50称为个数中位粒径电晕闭塞:当含尘量达到某一数值时,电晕现象消失,颗粒在电场中根本得不到电荷电晕电流几乎减少到零,失去除尘作用静活性: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与气相中被吸附物质的初始浓度平衡时的最大吸附量,即在该条件下,吸附达到饱和时的吸附量有效驱进速度:实际中常根据在一定的除尘器结构式和运行条件下测得的总捕集效率值,代入德意希方程式反算出相应的驱进速度值并称为有效驱进速度高架源:在一定地面高度上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
包括1地面浓度模式2地面轴线浓度模式3地面最大浓度模式集气罩分为1密闭罩2排气柜3外部集气罩4接收式集气罩5吹气式集气罩吸附设备按照吸附剂在吸附器的工作状态分为1固定床2移动床3流化床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1最高允许排放浓度2最高允许排放速率3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气溶胶: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小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系污染源有效源高:污染源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特点:物理吸附特点1吸附质与吸附剂间不发生化学反应2吸附过程极快参与吸附的各相间常常瞬间即达到平衡3吸附为放热反应4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吸附力不强,当气体中吸附质分压降低或温度升高时被吸附气体易于从固体表面逸出而不改变气体原来性质。
化学性质1吸附有很强的选择性2吸附速度较慢,达到平衡需要很长时间3升高温度可以提高吸附速率电除尘器清灰方式1湿式除尘器一般用水冲洗集尘极板,使极板表面常保持一层水膜,粉尘降落在水膜上时随水膜流下,达到清灰2干式除尘器中沉淀的粉尘是由机械撞或电极振动产生的振动力清灰3现代的电除尘器常采用电磁振打或锤式振打清灰吸附剂再生方法:1加热再生:通过提高吸附剂温度使吸附物脱附吸附剂得到再生2降压或真空解吸:吸附过程和气相压力有关,升压吸附进行快,降压脱附占优势3置换再生:选择合适的气体脱附剂,将吸附质置换与吹托出来4溶剂萃取:选择合适溶剂,使吸附质在该溶剂中得到溶解性能大于吸附剂对吸附质的吸附作用,将吸附物溶解下来旋风除尘器结构组成及除尘原理:1普通旋风除尘器由进气管、筒体、锥体、排气管等组成2含尘气体进入除尘器后沿外壁由上而下做旋转运动同时少量气体沿径向运动到中心区域,将旋转气流大部分到达锥体底部后转而向上沿轴心旋转最后经排出管排出,气流做旋转运动时尘粒在离心作用下逐步移向外壁,到达外壁的尘粒在气流和重力作用下落入灰斗净化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1集气罩:捕集污染气流2风管:输送气体的管道3净化设备:排气中污染物超标时必须进行净化处理,达标后排入大气4通风机:气体流动的动力设备5烟囱:排气装置大气:环绕地球的全部空气的总和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提纲

大气污染控制复习提纲第一章、概论一、大气的组成(1)组成:干燥清洁的空气、水蒸气和各种杂质三部分二、大气污染的定义及分类(1)定义: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
(2)分类a.局部地区污染(局限小范围的大气污染,如受到某些烟囱排气的直接影响)b.地区性污染(涉及一个地区的大气污染,如工业区及其附近地区或整个城市大气受到污染)c.广域污染(涉及比一个地区或大城市更广泛地区的大气污染)d.全球性污染(涉及全球范围的大气污染)三、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的定义、成因(1)温室效应a.定义: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氟氯烃,水蒸气等,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的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b.成因:人为活动很可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2)酸雨a.定义:在清洁的空气中被CO2饱和的雨水pH为5.6,故将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称为酸雨b.成因:主要是因化石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的SOx和NOx在大气中形成硫酸,硝酸及其盐类,又以雨,雪,雾等形式返回地面,形成“酸沉降”(3)臭氧层破坏a.定义: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一些物质进入平流层与那里的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臭氧耗损,使臭氧浓度减少的现象被称作臭氧层破坏或臭氧层损耗。
b.成因:氟氯烃、NOx等物质向大气排放量的逐渐增多,是导致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四、大气污染物的定义、分类(1)定义: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2)分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五、大气污染源分类(1)分类:自然源污染和人为源污染六、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1)防治措施:①全面规划,合理布局;②严格环境管理;③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④控制污染的经济政策;⑤控制污染的产业政策;⑥绿化造林;⑦安装废气净化装置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的使用(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a.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基本要求为目标,而对各种污染物在环境空气中的允许浓度所作的限制规定。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

大气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
2.大气污染物: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3.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4.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
5.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6.二次污染物: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
7.理论空气量:指单位量燃料按燃烧反应方程式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
8.空气过剩系数: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定义为空气过剩系数。
9.空燃比:定义为单位质量燃料所需要的空气质量。
10.理论烟气体积:在理论空气量下,燃料完全燃烧所生成的烟气体积。
11.筛分直径:颗粒能够通过的最小筛孔的宽度。
12.斯托克斯直径:为在同一流体中与颗粒的密度相同和沉降速度相等的圆球的直径。
13.空气动力学直径:为在空气中与颗粒的沉降速度相等的单位密度的圆球的直径。
14.安息角:粉尘从漏斗连续落到水平面上,自然堆积成一个圆锥体,圆锥体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粉尘的安息角,也称动安息角或堆积角。
15.滑动角:指自然堆放在光滑平板上的粉尘,随平板做倾斜运动时,粉尘开始发生滑动时的平板倾斜角,也称静安息角。
16.分割直径:与分级效率为50%相对应的粒径称为除尘器的分割直径。
17.气布比:定义为烟气实际体积流量与滤布面积之比。
18.钙硫比:脱硫剂所含钙与煤中硫之摩尔比,是表示脱硫剂用量的一个指标。
19.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在常温下蒸发速率大,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的统称。
20.催化剂有效系数:亦称内表面利用率,即在等温时,催化剂床层内的实际反应速度与按外表面的反应物浓度c As和催化剂内表面积S i计算得到的理论反应速度之比。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通常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2、大气污染源的分类:大气污染按范围来分:(1)局部地区污染;(2)地区性污染;(3)广域污染;(4)全球性污染3、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气溶胶状污染物和气态状污染物。
气溶胶状污染物: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小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价质中的悬浮体系。
气态状污染物:常见的有:CO、 NOx、HC化合物、 SOx、微粒、光化学烟雾等4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5 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00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颗粒物。
6 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7 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
8 大气污染物综合防治措施1 加强城市与工业区的环境规划;2 严格环境管理; 3 合理利用能源; 4 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5 提倡清洁生产; 6 绿化造林;7 安装废气净化装置9 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方法;当第K 种污染物浓度满足ρ k, j<=ρ k<=ρk,j+1时,其分指数:I k=((ρ k-ρ k, j )/(ρk,j+1- ρk, j))(I k , j+1-I k ,j)+I k ,j各种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都计算出后,取最大者为该区域或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API ,则该种污染物即为该区域或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
API<50 时,则不报告首要污染物。
1 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以及估测硫含量和热值。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提纲及答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提纲及答案(第一版)选择、判断、简答题出题范围▲1. 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有哪些措施?答: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2,严格环境管理。
3、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1)实施清洁生产;(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3)建立综合性工业基地;(4)对SO 2实施总量控制。
4、控制污染的经济政策:(1)保证必要的环境保护投资,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2)实行“污染者和使用者支付原则”。
5、控制污染的产业政策;6、绿化造林;7、安装废气净化装置。
▲2. 引起全球变暖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哪些?P520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氟利昂、气溶胶▲3.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有那些项目?如何计分?如何报告?P25答:⑴PM 10、SO 2、NO 2、CO 、O 3⑵ 当第K 种污染物浓度为1,,+≤≤j k k j k ρρρ时,其分指数为j k j k j k j k j k j k k k I I I I ,,1,,1,,)(+---=++ρρρρ⑶各种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都计算出以后,取最大者为该区域或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API ,则该种污染物即为该区域或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
API <50时,则不报告首要污染物.▲4. 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大气污染问题是什么?我国的大气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TSP (颗粒物)和SO 2。
少数城市属煤烟与汽车尾气污染并重类型。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有什么规律性:(1)煤烟型污染是我国大气污染的普遍问题;(2) 城市的大气污染比乡村严重;(3)北方的大气污染比南方严重;(4)冬季的大气污染比夏季严重;(5)酸雨现象集中在我国西南、华南和东南地区出现。
▲5. 几种逆温类型,与大气污染关系最密切的逆温?逆温类型有五种: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平流逆温、湍流逆温及锋面逆温。
与大气污染关系最密切的逆温是:辐射逆温。
▲6. 能够引起臭氧层破坏的大气污染物有哪些?P535奇氢家族HO X(H、OH、HO2)奇氮家族NO X(NO、N O2)奇卤家族XO X(Cl、ClO、Br、BrO),其来源氯氟烃CFCs、含溴氟烷▲7. 烟流形状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书上几个图,爬升型:上部不稳定,下部稳定)P80波浪型(不稳)锥型(中性or弱稳)扇型(逆温)爬升型(下稳,上不稳)漫烟型(上逆、下不稳)▲8.烟囱高度设计的计算方法有哪几种?答:①按地面最大浓度的计算方法;②按地面绝对最大浓度的计算方法;③按一定保证率的计算法;④P值法▲9. 煤中哪一种硫是不参加燃烧过程的?硫酸盐硫▲10. 颗粒(粉尘)自由沉降速度与什么成反比?P175 公式黏度▲11. 在几种除尘装置中,哪一种除尘装置耗能最少?▲12. 旋风除尘器的卸灰装置为什么要保持良好的气密性?除尘器下部的严密性也是影响除尘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论填空题:1.大气污染按照污染范围分:局部地区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污染、全球性污染。
2.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
3.大气中的一次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和有机化合物。
4.大气中的二次污染物主要有: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
5.根据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分类统计分析,大气污染源可概括为:燃料燃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
前两类统称为:固定源;交通运输工具称为:流动源。
6.大气污染源的来源可分为:自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
7.人为污染源按污染源空间分布分为:点源、面源。
按照人们的社会生活功能不同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
8.中国的大气环境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TSP、SO2。
9.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的三条途径:表面接触、食入含污染物的食物和水、吸入被污染的空气。
10.环境污染质量控制标准按其用途分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标准、大气污染预警预报标准。
11.环境污染质量控制标准按其适用范围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
12.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
简答题:1.简述我国的《环境质量标准》我国的《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了9种污染物的浓度限值: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铅、苯并芘和氟化物。
该标准根据对空气质量要求的不同,将环境空气质量分为三级: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性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的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该标准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特定工业区。
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2.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的种类和作用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按其用途可分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大气污染预警预报标准。
按其使用范围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基本要求为目标而对各种污染物在环境空气中的允许浓度所作的限制规定。
它是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以及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
(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以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为目标,对从污染源排入大气的污染物浓度(或数量)所作的限制规定。
它是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进行净化装置设计的依据。
(3)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是根据污染物排放标准引申出来的辅助标准,如燃料、原料使用标准,净化装置选用标准,排气筒高度标准,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等。
他们都是为了保证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而从某一方面做出的具体技术规定,目的是使生产、设计和管理人员容易掌握和执行。
(4)大气污染预警预报标准大气污染预警预报标准是为保护大气环境不致恶化,或根据大气污染发展趋势,预防发生污染事故而规定的空气中污染物含量的极限值。
达到这一限值就发出警报,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警报标准的制定,主要建立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生物承受限度的综合研究基础之上。
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计算题:1. 已知重油元素分析结果为:C:85.5% H:11.3% O:2.0% N:0.2% S:1.0%试计算:⑴燃烧1kg重油所需的理论空气量和产生的理论烟气量;⑵干烟气中SO2的质量浓度和CO2的最大质量浓度;⑶当空气的过剩量为10%时,所需的空气量及产生的烟气量。
解:1kg燃油含:重量(g)摩尔数(g)需氧数(g)C 855 71.25 71.25H 113-2.5 55.25 27.625S 10 0.3125 0.3125H2O 22.5 1.25 0N元素忽略。
(1)理论需氧量71.25+27.625+0.3125=99.1875mol/kg理论空气量99.1875×4.78=474.12mol/kg重油。
即474.12×22.4/1000=10.62m3N/kg重油。
烟气组成为CO271.25mol,H2O 55.25+11.25=56.50mol,SO20.1325mol,N23.78×99.1875=374.93mol。
理论烟气量71.25+56.50+0.3125+374.93=502.99mol/kg重油。
即502.99×22.4/1000=11.27 m3N/kg重油。
(2)干烟气量为502.99-56.50=446.49mol/kg重油。
SO2百分比浓度为%07.0%10049.4463125.0=⨯,空气燃烧时CO2存在最大浓度%96.15%10049.44625.71=⨯。
(3)过剩空气为10%时,所需空气量为1.1×10.62=11.68m3N/kg重油,2. 产生烟气量为11.267+0.1×10.62=12.33 m3N/kg重油。
普通煤的元素分析如下:C65.7%;灰分18.1%;S1.7%;H3.2%;水分9.0%;O2.3%。
(含N 量不计)(1)计算燃煤1kg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和SO2在烟气中的浓度(以体积分数计);(2)假定烟尘的排放因子为80%,计算烟气中灰分的浓度(以mg/m3表示);(3)假定用硫化床燃烧技术加石灰石脱硫。
石灰石中含Ca35%。
当Ca/S为1.7(摩尔比)时,计算燃煤1t需加石灰石的量。
解:1kg煤含:重量(g)摩尔数(g)需氧数(g)C 675 54.75 54.75H 32 16 8S 17 0.53125 0.53125H2O 90 5 0O 23 0.71875 -0.71875(1)理论需氧量54.75+8+0.53125-0.71875=62.56mol/kg理论空气量62.56×(1+3.78)=299.05mol/kg即299.05×22.4/1000=6.70m3N/kg烟气组成为CO254.75mol,H2O 5+16=21mol,SO20.53125mol,N23.78×62.56=236.48mol。
理论烟气量54.75+21+0.53125+236.48=312.76mol/kg即312.76×22.4/1000=7.01m3N/kgSO2百分比浓度0.53125/312.76=0.170%(2)产生灰分的量为kgg/8.144%8010010001.18=⨯⨯灰分浓度为144.8/7.01×1000=2.1×104mg/m 3(3)需石灰石0.53125×1.7×40/35%=103.21g/kg=103.21kg/t 煤第三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填空题:1. 当γ>γd 时,a>0,气块加速度与其位移方向相同,气块加速运动,大气不稳定;当γ<γd 时,a<0,气块加速度与其位移方向相反,气块减速运动,大气稳定;当γ=γd 时,a=0,大气是中性的;2. 根据生成过程的不同,逆温可分为: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平流逆温、锋面逆温、湍流逆温。
3. 地方性风场分为: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
第四章 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计算题:1. 某污染源排出SO2量为80g/s ,有效源高为60m ,烟囱出口处平均风速为6m/s 。
当时的天气是阴天,试计算下风向x=500m 、y=50m 处SO2的地面浓度和地面最大浓度。
解:(1)阴天稳定度等级为D 级,利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表4-4查得x=500m 时m m z y 1.18,3.35==σσ。
将数据代入式4-8得32222/010.0)1.18260ex p()3.35250ex p(1.183.35680)60,0,50,500(m mg =⨯-⨯-⨯⨯⨯=πρ (2)2. 某一工业锅炉烟囱高30m ,直径0.6m ,烟气出口速度为20m/s ,烟气温度为405K ,大气温度为293K ,烟囱出口处风速4m/s ,SO2排放量为10mg/s 。
试计算中性大气条件下SO2的地面最大浓度和出现的位置。
解:由霍兰德公式求得m D T T T u Dv H s a s s 84.5)6.04052934057.25.1(46.020)7.25.1(=⨯-⨯+⨯=-+=∆, 烟囱有效高度为mH H H s 84.3584.530=+=∆+=。
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4-10)、(4-11)y z e H u Q σσπρ2max 2=时,m H z 34.25284.352===σ。
取稳定度为D 级,由表4-4查得与之相应的x=745.6m 。
此时m y 1.50=σ。
代入上式32max /231.01.5034.2584.354102m g e μπρ=⨯⨯⨯⨯=。
3. 某市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划分面源单元为1000m ×1000m ,其中一个单元的SO2排放量为10g/s ,当时的风速为3m/s ,风向为南风。
平均有效源高为15m 。
试用虚拟点源的面源扩散模式计算这一单元北面的邻近单元中心处SO2的地面浓度。
(设大气稳定度为B 级)解:m m z y 98.615.215,56.2323.4100000====σσ。
设大气稳定度为B 级,当x=1.0km ,m m z y 109,151==σσ。
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4-49)]})()([21exp{))((),0,,(20220200z z y y z z y y H y u Q H y x σσσσσσσσπρ+++-++=33522/7.23/1037.2])98.6109(1521ex p[)98.6109)(56.232151(310m g m g μπ=⨯=+⋅-++⨯⨯=-4. 某烧结厂烧结机的SO2的排放量为180g/s ,在冬季下午出现下沉逆温,逆温层底高度为360m ,地面平均风速为3m/s ,混和层内的平均风速为3.5m/s 。
烟囱有效高度为200m 。
试计算正下风方向2km 和6km 处SO2的地面浓度。
解:设大气稳定度为C 级。
m x m H D D z 5.12264-4,42.7415.220036015.2==-=-=得利用表σ 当x=2km 时,x D <x<2x D ,按x= x D 和x=2x D 时浓度值内插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