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方法3《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word教学参考

合集下载

小说阅读中环境描写的作用ppt课件

小说阅读中环境描写的作用ppt课件
分析环境描写的象征意义
学生应该学会分析环境描写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对环境的刻画所 传达的深层含义。
学习并运用相关修辞手法
学习修辞手法
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 便更好地理解和鉴赏环境描写。
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
学生应该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理解这些手法如 何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环境描写定义及分类
定义
环境描写是指对小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景物等的描写。
分类
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02 环境描写在小说 中的功能
塑造人物形象
反映人物性格
环境描写可以展现人物所处的具体环 境,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 ,一个整洁有序的房间可能暗示人物 性格严谨、有条理。
衬托人物心情
象征和暗示
通过象征和暗示的手法,将环境与 小说的主题、情节等相联系,深化 读者对小说的理解。
借助自然景物和动物进行环境描写
1 2
借助自然景物
利用自然景物如山川、河流、森林、雨雪等,描 绘出环境的自然特征和氛围,为小说情节的发展 提供背景。
借助动物描写
通过描述动物的行为、习性等,反映环境的生态 特征和气息,增强环境描写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创新环境描写的写作手法
随着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的不断发展,未来可以探索更多 新的环境描写手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读者需求。
强化环境描写的跨文化研究
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未来可 以进一步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环境描写特点及其文化交 流意义。
THANKS
感谢观看
采用感官描写
03
通过描述人物对环境的感官体验,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环境描写的作用+课件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环境描写的作用+课件

他忽又心存侥幸地想,台风天大家躲在家里连班也不上,肯冒这么大风 雨出门喝喜酒的,江局长儿子的喜日会不会改期?他拨通了老杨家的电话 ,拐弯抹角地进行了试探。老杨在电话中说,江局长“公子”的婚期是早 就定下的,恐怕是不好更改啦。虽然天公不作美,他打算顶风冒雨赴宴去 。连侥幸的可能性也没有了,怎么办呢?成胜看了看手表,已是上午近十 时了,若再不出门借钱,就将来不及了。他只好无可奈何地穿上雨衣,开 门出去。
• 随堂练习1:
• 箫声 阿成
• 德莫利是一个颇有特点的镇子。几年前我去过那里。正是晚秋时节,将车开 上轮渡船过江的时候,那种江风的湛凉,只要想起来,依然水气弥重地冷在 身上。 镇子并不大,被乡间的公路分成两爿,大大小小的木房子和石头房子, 顺着公路的坡,次第地排下去,然后进入那片白桦林。德莫利镇的背后,是 那条河道很宽的松花江。江面上,或早或晚,云里雾里,常有远程的驳船通 过。江的对岸似乎是竖立起来的山壁。驳船从那儿通过时,总要拉响汽笛。 汽笛声从山壁上空洞地回荡起来,确有一种失魂的感受。 德莫利镇是张广才岭的一部分。深秋时节,山上的树叶经冷霜一煞,变 成了多种颜色,红红黄黄,深深浅浅地一配,很绚丽,让人有万分的慨叹。 先前,齐先生在镇政府工作。我去的时候,便是他陪我。我看出来他很 喜欢喝酒。好在他并不请我喝,只是说,你吃菜,你吃菜。然后独自大口地 喝酒。齐先生的脸色很苍白。常下意识地用手揩嘴角。总觉得他身上有很多 事。但一时又说不清。齐先生很腼腆,不善谈。看出这一层之后,我同他讲 话便很注意分寸,态度也很客气。吃过晚饭之后,他固执地留在招待所陪我 一会儿。无话可说时,两个人便呆呆地看电视,间或凝神地听从江面上传来 的汽笛声。我觉得有些尴尬,便买酒款待他。我吸烟,喝热茶,他一个人一 杯连一杯地喝酒,他一边喝酒,一边不时地看着我脸上的反应。我就给他讲 我的过去,笑呵呵地讲那些被人欺负的事。

《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课件

《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课件
暗示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 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 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 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 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 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 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啊!这不是 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么?
(鲁迅《故乡》)
阅读小说《严冬海猎》,简要分析两处划线部分的景物 描写的作用。
开头:①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海面、海肚天,交代了故事的地 点——海边。夕阳、暮霭,交代了时间。②渲染冷寒的气氛,为故事的展开 作铺垫。“硕大无朋的冰块”“严寒的海面”“怕冷的夕阳”“几十年未遇 的寒流”“冷冷清清”渲染了一种冷寂的气氛,为下文海龙深夜下海捕鱼艰 苦异常的情节作铺垫。
结尾:照应开头,深化小说的主 题。结尾用“大海静了”“静得像 守着摇篮的母亲”,来衬托少年完 成海猎之后家庭的宁静快乐,同时 也衬托出少年坚强、懂事、富有责 任感的性格,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 的浓浓亲情。
《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认真的雪
环境描写包括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 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 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 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 森林原野等。
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
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 退潮时是一片泥。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地方。它那些镶有护墙板的房 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它的地 板和楼梯都已腐烂;地下室里,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 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凡此种种,在我的心里,已不是多年前的事,而是此 时此刻眼前的情景了。《大卫·科波菲尔》

小说阅读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阅读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CLICK TO ADD TITLE
小说阅读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分 析
复习课
汇报人姓名
一、知识回顾:
环境描写,是指对自然 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 景、物体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 交代时代背景、社会 习俗、思想观念和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社会环境描写 还是自然环境描写, 最终都是为表达中心 服务。
2
自然环境的描写交代了故 乡正是深冬季节,渲染了 一种阴暗、凄凉的氛围, 为写“我”对故乡的失望 之情,为写闰土、杨二嫂 的变化埋下伏笔。
作用二: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情,衬托人物××性
01
格 环境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
02
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或衬托人物性格。
例1:《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我”参加 完毕业典礼回到家后的一段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 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 描写,可以表达人物的心情, 衬托人物的性格,渲染气氛。
解答此类问题时,我们要从两 个角度思考:先从环境描写的直 接作用上答题,然后再从对人 物性格的衬托或烘托作用以及 对文章中心的作用等方面解答。
二、具体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作用一:交代背景 ,为下文做铺垫,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 自然环境描写展示人物活动环境,衬托人物美丽和充满母爱的性格。
小结二:
01
渲染了××氛围,烘托了人的××的心情,
或衬托人物性格。
02
位置:一般在段中,段尾。
01
训练二:
. 老舍《骆驼祥子》
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 扯天扯地的垂落,看不清一条 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 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 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 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 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 个水世界。

高中语文 小说环境作用课件

高中语文 小说环境作用课件
自然环境
③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所。水生嫂们所生活的环 境:美丽而富饶。美丽富饶的水乡,烘托人物形象:一群纯洁朴 实勤劳的妇女。人与自然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更加增添了文章 的诗情画意。
4、林冲取路投草料场时,“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 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出门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 沽酒返回时,“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 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回到草料场时,“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 了”…… ——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小说中这样的场景、环境描写 有什么作用呢?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③烘托人物的情感,揭示人物性 格、心境;
这样的环境描写 有作用?
• 小说中这样的场景、环境描写 有什么作用呢?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④揭示或暗示小说的思想主题、结 局;
小 说 、 影 视 环 境
• 小说中这样的场景、环境描写 有什么作用呢?
(4)主题方面 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5角度
环境方面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交代时代背景, 揭示社会关系,渲染特定氛围。
人物方面
①引导人物出场;②交代人物身份;③揭示人物心 境;④表现人物性格。
情节方面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主题方面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主题。
——鲁迅《祝福》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⑤深化作品主题。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 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 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 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6.教材举隅
回扣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写贾府的环境有什么作 教材 用?

微课课件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课件)-(带附加条款)

微课课件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课件)-(带附加条款)

微课课件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一、引言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通过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讲述曲折的故事情节以及描绘丰富的环境背景,展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环境描写在小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期对读者深入理解小说创作有所帮助。

二、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1.烘托氛围环境描写能够为小说营造特定的氛围,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如季节、气候、地理等,作者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绪和氛围。

例如,鲁迅的《祝福》中,通过描绘雪地、寒风等自然环境,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为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展开奠定了基调。

2.表现人物性格环境描写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

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往往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环境背景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物内心的波动。

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在荣府和宁府的不同环境中,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特点。

在荣府,他才华横溢、风流倜傥;而在宁府,他则变得忧郁、多思。

这种性格的转变与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3.推动情节发展环境描写对小说情节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环境背景的变化往往预示着故事情节的转折,为人物命运的发展提供动力。

如《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因遭受官府迫害,被迫离开家乡,流落江湖。

这一环境变化促使他们走上反抗道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4.反映社会现实环境描写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社会现实。

小说通过对社会环境的描绘,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如巴金的《家》通过对家庭环境的描绘,反映了封建社会家族制度的衰落和新时代的曙光。

5.丰富审美内涵环境描写丰富了小说的审美内涵。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往往具有诗意,通过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描绘,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如沈从文的《边城》通过对湘西自然风光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6.增强作品表现力环境描写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

通过对环境的描绘,作者可以更加细腻地表现人物心理、情感和命运。

如张爱玲的《金锁记》中,通过对曹七巧所处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她在封建礼教压迫下的无奈与挣扎。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方法3《小说环境描写的手法》word教学参考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方法3《小说环境描写的手法》word教学参考

【题文】从近几年高考的题目看,小说是各省市考核的重点,但总体上看这类文体的阅读得分率不高,不少考生见到小说阅读题就心里没底,实际小说阅读也有一定的方法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小说阅读题的解答还是很有帮助的。

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小说环境描写的手法有哪些?该如何解答,又分别有什么作用呢?一、考点解读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命题的重心一般有三种: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二是环境描写的手法,三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三个命题重心往往以两种形式呈现:一是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相结合。

这节微刊主要关注小说环境描写的手法。

环境描写的手法是指作者在交代环境时运用的各种描写技巧。

包括修辞技巧、描写角度等。

【常见设问方式】(1)小说中某段景物在描写上有何特点?(2)从写景顺序及写景技法赏析某某段。

(3)某某句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景的?二、方法归纳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考向通过题干中的关键词,要明确考查的是描写手法,还是写景的修辞手法。

第二步,根据考向,思考答题角度这就需要掌握环境描写常见的手法:(1)描写技巧角度: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

(2)从写景角度: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③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外内结合等;④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方面的描写。

第三步,根据题干要求,判定方法并结合文本判断分析第四步:运用模板,规范作答小说中环境这一考点,单独命题的情况很少,一般是概括特点并阐释作用,或明确描写技巧并点明作用,所以为了答案的全面,可以三方面都兼顾。

答案一般采用如下模式:景物描写的手法+景物描写的特点+景物描写的作用。

三、典例剖析(2015高考湖南卷)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高三复习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高三复习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荷花淀》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背景下,白洋淀地区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由家庭妇女成长成为坚贞勇敢的抗日游击战士的故事。表现他们在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
归纳提炼 激励成功
总结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添加标题
环境描写作用题的解题技巧
添加标题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 烘托人物心情或象征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地位,暗示人物的命运。 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后文作铺垫, 制造悬念,情节发展的线索。 揭示、丰富、或深化作品主题。
(1)、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氛围. (2)、衬托了少年闰土英俊、可爱的形象。
1、渲染紧张气氛。 2、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 处境。 3、推动情节发展。
3、施耐庵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三段有关雪的描写: (1)、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草料场,风雪初起) (2)、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在林冲去沽酒御寒的路上,雪势正大。 ) (3)、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林冲喝了一顿闷酒仍旧迎着北风回来,雪更大了)
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荷花淀》 具有象征作用。粉色的荷花都成了“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象征昔日粉妆的女人们,也将成为保卫白洋淀的战士。 暗示社会环境。
小说阅读 之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目标】
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熟悉环境类试题的考查方式。 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文】从近几年高考的题目看,小说是各省市考核的重点,但总体上看这类文体的阅读得分率不高,不少考生见到小说阅读题就心里没底,实际小说阅读也有一定的方法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小说阅读题的解答还是很有帮助的。

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小说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该如何解答,又该从哪几个角度思考呢?一、考点解读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命题的重心一般有三种: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二是环境描写的手法,三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三个命题重心往往以两种形式呈现:一是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相结合。

这节微刊主要关注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用看似无心之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时是为了烘云托月,塑造人物形象;有时是映射或暗示主旨。

它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因此,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二、环境描写的作用(1)从环境本身描写的内容来看: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从对人物的作用来看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3)从对情节的作用来看: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了标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的内容(为下文……作铺垫),与结尾相呼应;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

(4)从对主题的作用来看: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注意】环境描写出现的不同位置所体现的主要作用:1.开头:给全篇“定调”(感情基调或叙述基调);营造意境、渲染气氛,感染读者。

2.情节发展中:推动情节发展。

3.人物出场前:导引其出场。

4.人物描写中:揭示人物性格。

5.全篇主背景:作为一种象征。

三、常见设问方式(1)阅读文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

(2)概括××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3)请分析小说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四、方法归纳1.找到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2.从环境本身、人物、情节、主题等角度思考,并结合文本分析3.组织语言,规范作答模式一: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模式二:××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的思想感情;为下文……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五、典例剖析(2013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方法3《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word教学参考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夏季刚刚来到。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

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去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

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家里五口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的第二年,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

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

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有个很大的牛市场。

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有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

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

想想做牛真是可怜。

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

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滩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我说:“我要买这牛。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你数一数。

”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你当真要买?”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

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

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你数数钱。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不数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

我对它说:“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也活不到这么久。

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

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很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牛了。

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

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有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退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

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节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问题: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思路解析】1.找到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

写的是乡间生活的情景,体现了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特点。

2.从环境本身、人物、情节、主题等角度思考,并结合文本分析这是段景物描写,点明了老人生存的环境,也是小说的结尾,其中蕴含着“我”对老人坚强活着的一些感慨,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也使表达更为含蓄。

结构上,结尾“霞光逐渐退去”与开头“充满阳光的下午”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六、组织语言,规范作答【学以致用】(2016届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六次周测)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25分)邮差先生(师陀)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

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

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

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

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的邮件毕竟很少,最多的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他在空旷少人的街上走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

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着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

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

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

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敲门。

门要是虚掩着,他就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

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

她出来得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

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

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

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

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

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

“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

”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

阳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

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

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一九四二年二月(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作者对邮差先生进行了心理、语言、行为等方面的描写,并没有在故事情节上做过多的设计,但就是这样的文章,却给人以很朴素的真实感。

B.小说含蓄地写出了小城的生活状态,邮差先生身兼二职,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以至觉得它们很远,展现了小城落后、闭塞的特点。

C.小说叙述舒缓、略带散文化的风格,这并没有损害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而对情节的淡化处理,更有助于作品抒情风格的形成。

D.小说善于从细微处表现人物心理,从而揭示人与人的关系,面对家长,他尴尬地笑;面对老太太,他小心谨慎,展现了人与人不太和谐的一面。

E.小说通过自然质朴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偏僻小城镇邮差工作的情形,语言简洁明丽、诙谐幽默,饶有生活情趣,像是在描摹一幅地方风俗画。

(2)小说中多处写到“阳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3)小说主人公“邮差先生”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