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说明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加快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委会同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开展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现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说明如下:

一、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资源节约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把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列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九大目标和任务之一。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力求把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为

了科学地评价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利用相应的数据信息资料,建立一套设计合理、操作性较强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循环经济管理及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既是国家建立循环经济统计制度的基础,又是政府、园区、企业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加强管理的依据。因此,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根据目前我国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要求,主要从宏观层面和工业园区分别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宏观层面建立一套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对全社会和各地发展循环经济状况进行总体的定量判断,为循环经济管理及决策提供依据。工业园区指标主要用于定量评价和描述园区内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为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指导。

二、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设置

根据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和工业园区的运行特点,宏观评价指标由资源产出指标、资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指标和废物处置降低指标五大部分构成;工业园区指标由资源产出指标、资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废物处置降低指标四大部分构成。

1.资源产出率指标:主要是指消耗一次资源(包括:煤、石油、铁矿石、十种有色金属矿、稀土矿、磷矿、硫矿、石灰石、

沙石等)所产出的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计算)。该项指标的比率越高,表明自然资源利用效益越好。

2.资源消耗率指标主要描述单位产品或创造单位GDP所消耗的资源,该类指标反映了节约降耗,推进“减量化”,从源头上降低资源消耗的情况。

3.资源综合利用指标主要反映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水、城市生活垃圾、农业秸秆等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程度,体现了废物转化为资源,即“资源化”的成效。

4.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指标主要反映传统的六大类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状况,体现了节约使用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的要求。

5.废物排放(含处置,下同)降低指标主要用于描述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水最终排放量减少的程度,该类指标反映了通过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降低废物最终排放量、减轻环境污染的成果。

附件:

一、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宏观)

二、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工业园区)

附件一: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宏观)

注:目前统计制度还不能满足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要求,需进一步完善。

1. 资源产出率:主要是指消耗一次资源(包括:煤、石油、铁矿石、十种有色金属矿、稀土矿、磷矿、硫矿、石灰石、沙石等)所产出的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计算)。该项指标的比率越高,表明自然资源利用效益越好。计算公式为:

一次资源消费总量国内生产总值

资源产出率=

2.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指每产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计算公式为:

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总量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3.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是指工业每产出万元增加值所消耗的能源。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

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 4.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指生产每吨产品(钢、铜、铝、水泥、化肥、纸等)所消耗的能源。计算公式为:

产品产量能源消耗量

单位产品能耗=

5.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耗:指每产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水资源。计算公式为:

国内生产总值总用水(新鲜水)量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耗=

6.重点行业单位产品水耗:指生产每吨产品(钢、铜、铝、水泥、化肥、纸)所消耗的水资源。

产品产量用水(新鲜水)量

单位产品水耗=

7.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指灌入田间的水量(或流量)与渠道引入总水量(或流量)的比值,又称为灌溉水平均利用系数。计算公式为: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渠系水利用系数 ?田间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指末级固定渠道放出的总水量与渠首引进的总水量的比值。田间水利用系数指净灌水定额与末级固定渠道放出的单位面积灌水量的比值。)

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占固体废物产生量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100?+=往年堆存量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9.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指工业循环用水量占工业用水总量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100?=工业用水总量

工业循环用水量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 10.城市生活污水再生率:城市再生水量占城市生活污水总量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100?=城市生活污水总量

城市再生水量城市生活污水再生率 11.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率: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量占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100?=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量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率

12.废钢铁(或废有色金属、废纸、废玻璃、废塑料、废橡胶)回收利用率:指废钢铁(或废有色金属、废纸、废玻璃、废塑料、废橡胶)回收利用量占生产量的比率。计算公式为:废钢铁(或废有色金属、废纸、废玻璃、废塑料、废橡胶)回收利用率=%100?产量

玻璃、塑料、橡胶)生钢铁(有色金属、纸、废橡胶)回收利用量纸、废玻璃、废塑料、废钢(废有色金属、废 13.农业秸秆资源化率:农业秸秆资源化量占农业秸秆产生量的比率

%100?=农业秸秆产生量

农业秸秆资源化量农业秸秆资源化率 14.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含处置)降低率:指报告期(通常为1年)内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与上一报告期内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100?--=去年排放量

上年排放量上年排放量本年排放量率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降低

附件二: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工业园区)

注:目前统计制度还不能满足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要求,需进一步完善。

1. 主要矿产资源产出率:主要是指消耗主要矿产资源(包括:煤、石油、铁矿石、十种有色金属矿、稀土矿、磷矿、硫矿、石灰石、沙石等)所产出的生产总值(按不变价计算)。该项指标的比率越高,表明自然资源利用效益越好。计算公式为:

主要矿产资源消费总量生产总值

主要矿产资源产出率=

2. 土地产出率(每平方公里园区生产总值): 单位面积产出的生产总值。计算公式为:

园区用地面积园区生产总值

土地产出率=

3.能源产出率:主要是指消耗能源所产出的生产总值。该项指标的比率越高,表明能源利用效益越好。计算公式为:

能源消费总量生产总值

能源产出率=

4.水资源产出率:主要是指消耗水资源所产出的生产总值。该项指标的比率越高,水资源利用效益越好。计算公式为:

水资源消费总量生产总值

水资源产出率=

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指每产出万元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计算公式为:

生产总值能源消费总量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

6.重点产品单位能耗:指生产每吨产品(铜、铝、水泥、化肥、纸等)所消耗的能源。计算公式为:

产品产量能源消耗量

重点产品单位能耗=

7.万元生产总值水耗:指每产出万元生产总值所消耗的水资源。计算公式为:

生产总值水资源消费总量

万元生产总值水耗=

8.重点产品单位水耗:指生产每吨产品(铜、铝、水泥、化肥、纸)所消耗的水资源。计算公式为:

产品产量用水(新水)量

重点产品单位水耗=

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占固体废物产生量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100?+=往年堆存量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 10.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指工业重复用水量占工业用水量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100?=工业用水总量

工业循环用水量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 11.工业废水再生率:再生水量与工业废水总量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100?=工业废水总量

再生水量工业废水再生率 12.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含处置)降低率:指报告期(通常为1年)内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与上一报告期内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100?--=去年排放量

上年排放量上年排放量本年排放量率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降低 19.工业废水排放降低率:指报告期工业废水排放量的下降程度。计算公式:

%100?--=前年废水排放量

上年废水排放量上年废水排放量本年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降低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