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清热解毒的药

合集下载

清热药的分类

清热药的分类

清热药的分类
清热药是一类常见的中药,对于清热解毒、降火等作用有着明显
的功效。

根据其作用机理和临床表现不同,清热药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适用于内热烦渴、口干舌燥、大
便秘结、小便黄赤等症状。

常用的清热泻火药有龙胆泻肝丸、大黄附片、三黄片等。

第二类: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主要用于治疗因感染引起的发热、咽喉肿痛、口腔疮
症等。

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有银翘散、板蓝根颗粒、连花清瘟口服液等。

第三类:清热凉血药
清热凉血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同时能够消炎止血,适用于热毒
血症、湿热性疾病等症状。

常用的清热凉血药有紫草、龙血竭、黄连等。

第四类:清热祛湿药
清热祛湿药主要用于祛湿解热,适用于湿热性疾病等症状。

常用
的清热祛湿药有茵陈蒿合剂、薏苡仁汤等。

以上是清热药的基本分类,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病情进行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清热药时,必须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处方进行正
确的用药。

同时,这些清热药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如不宜在
孕妇和儿童中使用、过量使用会导致肝肾损伤等,应当引起重视。


好用药才能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5、清热解毒药---------主要用于温热病的药物

5、清热解毒药---------主要用于温热病的药物
3、外伤出血
煎服,15-30克。
⑴、主要用于温热病的药物:
金银花、连翘、穿金银花:为治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为治外感风热,温病卫气营之发热要药。
连翘:疮家圣药。
2、外感风热,温病发热
3、清心利尿,热淋涩痛
煎服,5-15克。青:清热解毒,黄:透热达表,心:清心火
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湿热堪逐。
穿心莲
苦,寒。心,肺,大肠,膀胱。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1、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2、肺热咳喘,肺痈吐脓,咽喉肿痛
3、湿热泻痢,热淋,湿疹
4、痈肿疮毒,毒蛇咬伤
煎服,5-10克。煎剂易致呕吐,故多作丸、散、片剂。
大青叶
苦,大寒。心,胃。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1、温病初起,热入营血,温毒发斑
2、痄腮丹毒,喉痹口疮
煎服,10-15克,鲜品30-60克。
大青气寒,伤寒热毒,黄汗黄疸,时疫宜服。
板蓝根
苦,寒。心,胃。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1、外感风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
2、温毒发斑,大头瘟疫,丹毒痄腮
煎服,10-15克。
板蓝根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大头瘟毒。
贯众微寒,解毒清热,止血杀虫,预防瘟疫。
熊胆
苦,寒。肝,胆,心。
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1、热毒疮痈
2、惊痫抽搐
3、肝热目赤
丸,散,0.25-0.5克。装胶囊服用。
熊胆味苦,热蒸黄疸,恶疮虫痔,五疳惊痫。
四季青
苦,涩,寒。
肺,心。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收湿敛疮
1、水火烫伤,下肢溃疡,湿疹疮痈
2、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热淋涩痛
清热药
清热解毒药---------主要用于温热病的药物

30种清热解毒药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及彩图

30种清热解毒药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及彩图

30种清热解毒药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及彩图序号类别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图片1清热解毒药金银花忍冬花、鹭鸳花、银花、双花、二花、金藤分布区域忍冬: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辽宁、陕西、甘肃等地。

道地产区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河南、山东等省。

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或毛花柱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2清热解毒药连翘黄花杆、黄寿丹分布区域分布于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现有栽培。

道地产区产于东北、华北、长江流域至云南。

木樨科连翘属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

3清热解毒药野菊花野黄菊花、苦薏。

分布区域广布于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及西南。

道地产区主产于江苏、四川、安徽、广东、山东等地。

菊科菊属植物野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4清热解毒药蒲公英华花郎、蒲公草、食用蒲公英、尿床草、西洋蒲公英、婆婆丁。

分布区域1、蒲公英: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南及陕西、甘肃、青海等地。

2、碱地蒲公英:分布于华北、东北及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

道地产区1、蒲公英: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2、碱地蒲公英: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

菊科蒲公英属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5清热解毒药白花蛇舌草蛇舌草、矮脚白花蛇利草、蛇舌癀、目目生珠草、节节结蕊草、鹩哥利、千打捶、羊须草、蛇总管、鹤舌草、细叶柳子、甲猛草、蛇针草、白花十字草、尖刀草分布区域分布于我国东南至西南部各地。

道地产区产于福建、广西、广东、云南、浙江、江苏、安徽等省。

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全草。

6清热解毒药鱼腥草岑草、蕺、菹菜、紫背鱼腥草、紫蕺、菹子、侧耳根、九节莲、折耳根、肺形草、臭腥草分布区域分布于陕西、甘肃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生长环境生于山地、沟边、塘边、川埂或林下湿地。

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7清热解毒药金荞麦赤地利、赤薜荔、金锁银开、天荞麦根、开金锁、透骨消、苦荞头、铁石子、野荞子、荞麦三七、野荞麦根、苦荞麦根、荞当归分布区域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常用的清热药可分为哪几类

常用的清热药可分为哪几类

常用的清热药可分为哪几类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清热药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药物,也使用最广泛。

日常生活当中,如果患者出现温热病,高热烦渴,肺胃心肝等脏器等湿热证以及湿热泻痢,湿热黄疸,湿热发热和阴虚发热等热证都可以使用清热药来进行治疗。

而这些热症会经常的出现在人们的身边,因此人们需要多了解有关清热药的知识,来面对不同身体症状时,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来进行处理。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有关清热药的内容。

1.什么是清热药清热药都是用于治疗里热症状的药物,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以清热解里热。

这一类的药物的药性都比较寒凉,有不同的作用,例如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等不同的功效。

因为清热的药物,大部分的药性都比较寒凉服用之后会伤患者的脾胃,此时如果患者的脾胃虚弱,在服用清凉药物时,就应该谨遵医嘱。

而味道苦寒的药物容易化燥伤阴,所以阴虚津亏的患者,应谨慎的使用此类药物。

2.清热药的种类2.1清虚热药清虚热药的药性寒凉,主要医治的是由于肾肝阴虚所导致的骨蒸潮热,午后发热,虚烦不眠,舌红少苔,手足心热等症状疾病,部分的药物可以医治患者体内的实热,这类药物可以用于实热证。

清虚热药的药物有白薇,胡黄连,银柴胡,青蒿,地骨皮等药物。

2.2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的药物的药性比较苦寒或甘寒,在清热力方面比较强烈,它主要是清泄气,分邪热。

如果患者感到高热,口渴,烦躁,舌红苔黄,脉洪大等实热证时,就可以使用清热泄火的药物,而清热泄火的药物,包括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等药物。

这些药物的功效如下:石膏一般针对患者患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等症状。

知母主要是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作用。

芦根是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疏肝行气等作用。

天花粉的作用是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栀子它的主要功效是清热利湿,泻火除烦,清血解毒,消肿止痛。

夏枯草的作用是清肝明目,消肿散结。

决明子的作用是医治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2.3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的药物,它的药性苦寒。

吃什么药可以清热解毒

吃什么药可以清热解毒

吃什么药可以清热解毒有效清热解毒的药1、蒲公英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带根全草,含蒲公英甾醇、胆碱、菊糖和果酸等;其煎剂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又有保肝、利胆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用于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肩挑腺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等。

用量:9——15克,捣烂外敷,可用于乳痈、疹疮、痈肿等。

2、玄参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和北玄参的根,含玄参素,环烯醚萜甙类;还含挥发油、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证明、玄参水浸液,醇浸液和煎剂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玄参还有扩张血管和强心作用;多种玄参屑植物的侵剂都有镇表和抗惊厥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滋阴降火,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伤津便秘及咽喉肿痛等症。

用量:6--12克;但大便溏泄及痰湿盛者忌用。

3、决明子决明子为豆科植物炖叶决明或决明的种子,内含蒽酯及蒽醌甙,决明素及维生素A等,药理试验证明:决明子有降低血压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有抗多种致病菌和软便泻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苦,功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适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等;此外对治疗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及习惯性便秘等也有效。

用量:3--9克,捣碎煎服。

用量:一般为3--9克。

4、芦根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地下茎,内含薏苡素,天门冬酰胺等。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适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胃热呕吐、噎膈、反胃以及治疗肺热咳嗽、肺痈等。

用量:一般干者9---30克;鲜者15--40克。

5、连翘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果实,内含挥发油,连翘酚,黄酮甙,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表明:连翘有广谱抗菌作用,所含连翘酚可能是主要抑菌成分;连翘还有抗炎、镇吐、利尿和强心的作用;所含黄酮甙能增强毛细血管的致密度,因而对毛细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皮下溢血等均有止血作用。

中药02-4清热解毒药

中药02-4清热解毒药

穿心莲
爵床科穿心莲的干燥地上部分。
苦,寒。归肺、胃、大肠、小肠经。
本品苦寒质轻。既能清解肺胃经之热毒,又能苦燥大小肠之湿热,并略兼透散。凡热毒、湿热所致病证,无论有无表证皆可选用。此外,还能解蛇毒。
清热解毒,燥湿。
1、温病初起,感冒发热,肺热咳喘,肺痈,咽喉肿痛。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1、温病发热、头痛或发斑疹。
2、咽喉肿痛,痄腮,痈肿疮毒,丹毒,大头瘟疫。
牛黄
牛科牛的胆结石。
苦,凉。归肝、心经。
本品苦凉,归肝、心经,既善清热解毒,又善凉肝息风止痉,还善清心豁痰开窍。主治热毒、痰热及肝热生风所致诸证。
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
清热解毒,明目,止痉。
1、痈疮肿毒,咽喉肿痛,痔疮肿痛。
2、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3、高热动风,小儿急惊,癫痫,子痫。
1-2.5g。
紫花地丁
堇菜科紫花地丁的干燥带根全草。
苦、辛,寒。归心、肝经。
本品苦寒清泄,入心、肝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既善治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乳痈、肠痈,又可治目赤肿痛及毒蛇咬伤。
1、疮疡肿毒,毒蛇咬伤,水火烫伤。
2、湿热黄疸,小便不利。
秦皮
木樨科苦枥白蜡树或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
苦、涩,寒。归大肠、肝、胆经。
本品主入大肠,兼入肝、胆。苦寒能清热燥湿而解毒、止带,味涩能涩肠止痢、收敛止带,且有涩而不敛邪之优点,故为治湿热泻痢及赤白带之要药;又善清肝胆之火而明目,治肝火上攻之目赤肿痛等。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
1、乳痈,痈肿疮毒,各种内痈。
2、咽喉肿痛,目赤肿痛,毒蛇咬伤。

清热解毒的药哪个好

清热解毒的药哪个好

清热解毒的药哪个好
一、清热解毒的药哪个好二、清热解毒吃什么水果三、清热解毒吃什么菜
清热解毒的药哪个好1、清热解毒的药哪个好之板蓝根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大青叶属植物菘兰和草大青的根,含板蓝根靛甙,大青素B,B--谷甾醇等;板蓝根有显着抗病毒作用。

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有条钩端螺旋体作用。

临床上用板蓝根煎剂口服或肌肉注射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有显着疗效;对急慢性肝炎均有一定疗效,能缓解或消退症状,促进肝功能改善;用板蓝根治疗病毒性皮肤病,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玫瑰糠疹,扁平疣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适用于流感脑炎、乙型脑炎、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火眼、疱疹等。

用量:一般5—9克;但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2、清热解毒的药哪个好之连翘
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果实,内含挥发油,连翘酚,黄酮甙,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表明:连翘有广谱抗菌作用,所含连翘酚可能是主要抑菌成分;连翘还有抗炎、镇吐、利尿和强心的作用;所含黄酮甙能增强毛细血管的致密度,因而对毛细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皮下溢血等均有止血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适用于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及过敏性紫癜等。

用量:一般6--9克。

3、清热解毒的药哪个好之穿心莲。

清热解毒去湿热的中药方

清热解毒去湿热的中药方

清热解毒去湿热的中药方1. 背景介绍在中医药学中,湿热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状态,常表现为身体疲倦、口苦、口渴、尿黄等症状。

湿热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饮食不当、环境潮湿、感染等。

清热解毒去湿热的中药方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调理身体,缓解湿热带来的不适。

2. 清热解毒去湿热的中药方原理清热解毒去湿热的中药方主要通过药物的化学成分和药性对人体产生作用,达到清热解毒去湿热的效果。

中药方中常使用的药材有很多种,每种药材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作用机制。

清热药: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降低体内湿热的程度,缓解相关症状。

解毒药:如黄连、黄芩、黄柏等,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促进身体的康复。

去湿药:如茯苓、瞿麦、苦参等,具有利尿排湿的作用,可以调理体内湿气,缓解湿热带来的不适。

综合应用这些药材,可以达到清热解毒去湿热的效果,调理身体,提高免疫力,促进健康。

3. 清热解毒去湿热的中药方配方以下是一个常用的清热解毒去湿热的中药方配方:•金银花 20g•连翘 15g•板蓝根 15g•黄连 10g•黄芩 10g•黄柏 10g•茯苓 10g•瞿麦 10g•苦参 10g以上药材按照比例混合使用,可以制作成药物剂型,如颗粒、丸剂等。

4. 使用方法根据个人需要和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以下使用方法:1.煎剂:将以上药材加水煎煮,煎至药液呈现黄绿色,去渣后可饮用。

每日2-3次,每次100ml。

2.颗粒剂:将以上药材研磨成粉末,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稀释后口服。

每日2-3次,每次5-10g。

3.丸剂:将以上药材研磨成细粉,加入适量的蜂蜜或黄酒搅拌均匀,制成丸剂。

每日2-3次,每次5-10g。

使用方法可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调整。

5. 注意事项1.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方,不可自行使用。

2.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中药方。

3.对中药过敏者禁用中药方。

4.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5.配合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加快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清热解毒和清热泻火的药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消痈散结。

大青叶:苦咸大寒,归心肺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牛黄:苦凉,归肝心经。

清热解毒,熄风止痉,化痰开窍。

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排脓利尿。

射干:苦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白头翁:苦寒,归大肠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咸寒,归肝肺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散肿。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山豆根:苦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利咽散肿。

白花蛇舌草:微苦甘寒,入胃、大小肠经。

清热利湿,解毒消痈。

紫花地丁:苦辛寒,归心肝经。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穿心莲:苦寒,归胃肺大小肠经。

清热解毒,燥湿消肿。

马齿苋:酸寒,归大肠肝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马勃:辛平,归肺经。

清肺利咽解毒,止血。

秦皮:苦寒,归肝胆大肠经。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白鲜皮:苦寒,归脾胃经。

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鸦胆子:苦寒,有小毒。

归大肠肝经。

清热解毒,截疟治痢,腐蚀疣。

熊胆:苦寒,归肝胆心经。

清热解毒,止痉明目。

清虚热药:
青蒿:苦辛寒,归肝胆肾经。

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地骨皮:甘淡寒,归肺肝肾经。

凉血退蒸,清泻肺热。

白薇:苦咸寒,归胃肝经。

清热凉血,利水通淋,解毒疔疮。

银柴胡:甘微寒,归肝胃经。

退虚热,清疳热。

胡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辛凉解表药:
薄荷:辛凉。

归肝肺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

归肺胃经。

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桑叶:苦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葛根:甘辛凉。

归脾胃经。

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

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升麻:辛甘微寒。

归肺脾胃大肠经。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蔓荆子:辛苦平。

归膀胱肝胃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

归肺胃经。

解表除烦。

清热泻火药: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
知母: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肝胆湿热、)
夏枯草:苦辛寒。

归肝胆经。

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

清热生津,止呕除烦。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

归肺胃经。

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清热除烦、利尿。

清热燥湿药:
黄芩:苦寒。

归肺胆胃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

归心肝胃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膀胱经。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经。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热入营血、血热妄行等热病)
玄参: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

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

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水牛角:咸寒,归心肝胃经。

清热、凉血解毒。

(血热妄行吐血)
紫草:甘寒,归心肝经。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