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学主要代表人物介绍
管理学原理人物资料整理

管理学原理人物资料整理1. 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生卒年份:1856年-1915年•国籍:美国•职业:工程师、管理学家、企业家•主要贡献:科学管理理论•:弗雷德里克·泰勒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是管理学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之一。
他通过观察工人的工作方式,提出了激励员工的方法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技术手段,以及系统化的工作流程和任务分配。
他的科学管理理论成为管理学的重要基石,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
2. 亨利·福特(Henry Ford)•生卒年份:1863年-1947年•国籍:美国•职业:企业家、工程师•主要贡献:流水线生产模式•:亨利·福特是汽车制造业的先驱之一,也是管理学上的重要人物。
他引入了流水线生产模式,将汽车制造过程分解为多个简单的工序,由工人按照顺序进行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他的创新不仅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也改变了工业生产的方式,被称为现代生产管理的奠基人。
3. 皮特·德鲁克(Peter Drucker)•生卒年份:1909年-2005年•国籍:奥地利、美国•职业:管理学家、作家•主要贡献:管理学的创新•:皮特·德鲁克是美国管理学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被誉为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管理理论和观点,如管理者的职责、知识工作者的管理、创新管理等。
他深入研究组织和管理的本质,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分析,提出了许多创新和实用的管理概念和方法。
4. 亚当·斯密(Adam Smith)•生卒年份:1723年-1790年•国籍:苏格兰•职业:经济学家、哲学家•主要贡献:经济学和财富的国家•:亚当·斯密是经济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经济学思想对现代管理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提出了市场经济和自由放任的概念,主张政府不干预经济活动,而是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和生产。
他的观点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对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十一个管理学派概述

. /一、经历学派。
1.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著名管理学家,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出生于维也纳。
德鲁克于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一书,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同时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
主要作品有"管理实践"、"管理——任务、责任、实践"等。
欧内斯特•戴尔,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经历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德国北部的海港城市汉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在英国的剑桥大学攻读经济学,获得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后在耶鲁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主要著作有"伟大的组织者"(1960年)、"组织中的参谋工作"、"企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等。
在1960年出版的"伟大的组织者"一书中断然反对存在着有关组织和管理的"普遍原则〞,主*用比拟的方法对大企业的管理经历进展研究。
艾尔福雷德•斯隆,美国高级经理人员、企业家。
长期担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和董事长,事业部管理体制的首创人之一。
斯隆最大的奉献就是设计出了一种组织模式,使集权和分权在当时的条件下得到较好的平衡。
他把通用汽车公司按产品划分为21个事业部、分属4个副总裁领导。
有关全公司的大政方针,如财务控制、重要领导人员的任免、长期方案、重要研究工程的决定等,由公司总部掌握;其他具体业务则完全由各事业部负责。
2.主要观点该流派的成员通常借助案例来分析经历,以此来研究管理。
这种观点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即:学生和实践者通过研究那些在不同案例中管理成功和失败的经历,将会理解管理领域,甚至知道怎样进展有效管理。
1 .管理只同生产商品和提供各种经济效劳的工商企业有关。
管理学由管理一个工商企业的理论和实际的各种原则组成;管理的技术、能力、经历不能移植并应用到其他机构中去。
他说,任何管理工作的根底都不能不是工商管理,因为工商企业是首先出现的现代机构,它是本世纪成功的史实,而工商企业中的管理从一开场就带着普遍牲和连续性。
世界二十位著名管理学大师思想

世界二十位著名管理学大师思想在管理学的广袤领域中,有众多杰出的大师,他们的思想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企业管理和组织发展的道路。
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被尊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他强调了管理者的角色和责任,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他主张目标管理,让企业明确自身的使命和目标,以此引导组织的发展。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以竞争战略理论闻名。
他提出了“五力模型”,用于分析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
认为企业应通过差异化、成本领先和集中化等战略,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倡导创新和变革。
他强调企业要不断突破传统,追求卓越,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对管理角色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管理者扮演着多种角色,如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等。
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主张核心竞争力的塑造,认为企业要不断创新和培育独特的核心能力,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詹姆斯·钱皮(James Champy)与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共同提出了业务流程再造的理念,强调对企业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重新设计,以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是营销管理领域的大师,他的营销理论涵盖了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等关键环节,为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和大卫·诺顿(David Norton)共同创立了平衡计分卡理论,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来评估企业绩效。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的“破坏性创新”理论影响深远,提醒企业要警惕来自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的颠覆。
管理知识中的各种之父

管理知识中的各种之父一、管理学之父——亨利·法约尔亨利·法约尔(Henry Fayol,1841-1925)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是法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和企业家。
法约尔在1900年出版了《工业与一般管理原理》(General and Industrial Management),奠定了管理学的基础理论。
他提出了五大管理职能:预见、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被称为管理学的五大基本职能。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对后世管理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现代管理学的基础。
二、市场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1931年生)被誉为现代市场营销之父,他是美国著名的市场学家和管理思想家。
科特勒在市场营销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撰写了多部经典的市场营销著作,如《市场营销管理》(Marketing Management)等。
科特勒强调市场导向和客户导向的理念,提出了营销混合、品牌建设和市场定位等概念,对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财务管理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1894-1976)被誉为价值投资之父,他是美国著名的投资家和财务学家。
格雷厄姆提出了价值投资理论,强调投资者应该通过分析企业的基本面价值来选择投资标的,并坚持长期持有。
他的经典著作《聪明的投资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被誉为价值投资的圣经,对现代投资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影响。
四、人力资源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1856-1915)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他是美国的管理学家和工程师。
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科学方法和标准化来提高生产效率,被称为“一切管理学校的祖师”。
他的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被视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学的奠基之作,对管理实践和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管理学的人物

1.卡斯特:“管理的特点就是变革——迅速的、不断的、根本的变革。
惟一不变的事就是变革。
”2. 最早系统并明确分析管理职能的是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3、美国·泰罗是科学管理学派的奠基人。
1911年,泰罗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成为管理科学正式产生的标志,泰罗也因此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4、法国法约尔和德国韦伯通常被认为是组织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5、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集中体现在他于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
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14项一般原则,即:管理分工原则;权力与责任联系原则;确立和遵守纪律原则;命令的统一性原则;指挥和领导的统一性原则;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公平支付报酬原则;权力适度集中原则;管理划分等级系列原则;秩序原则;公平管理原则;保持组织成员稳定原则;首创精神原则;团结协作原则。
6、韦伯的研究主要在行政管理方面,他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对管理的组织进行子深入的研究,思想和理论体现在《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中。
韦伯把人类社会的权威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传统型、魅力型和法理型的权威。
他确定了现代行政体系的基本原则:1)提出了理性化的基本原则和观念。
2)管理组织必须按照科层制设立。
3)按照法理性认同原则进行组织的权力管理。
4)管理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5)行政官员由委任产生,领取固定薪金,其升迁由上级决定。
7、管理的行为科学产生,始于1924年至1932年间的“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是由美国行为科学家梅奥主持,在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为测量各种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而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8、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9、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在其《工作的推力》和《工作与人性》等著作中,提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世界主要管理学家简介及其主要思想1

1、管理过程之父法约尔法国1841-1925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最杰出代表亨利·法约尔(Henry Fayol)法国科学管理专家。
管理学先驱之一法约尔的管理功能理论认为管理功能包括计划、组织、命令、协调和控制。
管理企业的六项基本活动是: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和管理(核心)。
管理不是专家或经理独有的特权和责任,而是企业全体成员(包括工人)的共同职责,只是职位越高,管理责任越大。
他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14条管理原则,即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公益高于私利、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保持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其主要内容包括:任何一个下属组织只应该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这是组织统一行动,协调力量和一致努力的必要条件;从最高权力层直至低层管理人员应组成类似金字塔式的组织,使发出命令、解决争端和传递信息都经过法定的渠道;一个管理者能有效地直接领导、指挥和监督的下属人数的极限一般为12个;组织应自上而下地管理,最终的管理责任在上层,而不是将管理责任分散,甚至消失在下层;管理的权力和责任共存,责任是权力的自然结果和必不可少的对等物,责任下放了,权力也必须下放。
法约尔的管理功能理论在欧洲有深远的影响,也曾为美国传统行政学派所接受。
2、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 (1909.11.19~2005.11.11)一生共著书39本,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30余篇,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1954年,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为MBO),它是德鲁克所发明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概念,并已成为当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也许是它使得一位经理人能控制自己的成就。
自我控制意味着更强的激励:一种要做得最好而不是敷衍了事的愿望。
它意味着更高的成就目标和更广阔的眼界。
世界十大管理学家

世界十大管理学家1 哈林顿·埃默森(HARRING EMERSON)是美国早期管理科学理论的研究工作者,他从1903年起就与泰勒有个人交往,并独立地发展了泰勒科学管理的部分原理。
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提高效率的12条原则,即:(1)明确目的;(2)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3)虚心请教;(4)严守规章制度;(5)公平;(6)准确、及时、永久性的记录;(7)合理调配人、财、物;(8)定额与工作进度;(9)条件标准化;(10)工作方法标准化;(11)手续标准化;(12)奖励效率。
2 亨利·劳伦斯·甘特(Gantt.Henry L,1861—1919)是泰勒创立和推广科学管理制度的亲密的合作者,也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甘特提出了任务和奖金制度,发明了甘特图,即生产计划进度图。
甘特非常重视工业中人的因素,因此他也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先驱者之一。
亨利·劳伦斯·甘特是在泰勒指导下开始从管理研究的,并为帮助泰勒创立科学管理原理作出过重大贡献,但他后来离开了泰勒的研究行列。
他要比泰勒更关心工人的利益。
弗雷德里克·泰罗(1856-1915)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倡导者,被后人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3 弗雷德里克·泰罗出生在美国费城,18岁进费城的一家工厂学习制作模具,4年之后到费城钢铁厂工作,由于他工作刻苦,表现突出,他从一个普通的车间杂工开始干起,先后被提拔为车间主任、技师、工长、维修组长、设计室主任和总工程师。
1881年,泰罗25岁那年开始进行工人劳动时间和工作方法的研究,1898-1901年受雇于宾西法尼亚某钢铁厂进行咨询工作,主要完成了著名的搬运生铁实验和铁铲实验,这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1901年他退休,开始从事无偿地咨询和演讲活动,宣传他的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原理》是他的代表作,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管理学5大人物生平简介

4.大多数人都是缺乏理智的,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受别人影响,而且容易安于现状。
5.大多数人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所以他们将选择那些在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而且他们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看不到长远的利益。
6.人群大致分为两类,多数人符合上述假设,少数人能克制自己,这部分人应当负起管理的责任。
以往的绩效评价方法,都是上级对下级进行评价,事实上,绝大多数这类方案倾向于把人看成是装配线上等待检验的一件产品。有少数公司(例如通用公司、安瑟化学公司等)在试行一些新办法,其中包括由个人自己确定目标,每半年或一年对实绩作出自我评价。在这种评价中上级在这个过程中当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却给了下属很大的自主权。对于许多管理人员来说,这种角色比起通常迫使他们担任的“裁制者”或“检验者”角色更适宜得多。只有那些对人的能力有信心并且自身也致力于组织目标,而不是致力于保持个人权力的管理人员,才能够掌握Y理论的含义。
文学学士学位;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1935年,他取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随后留校任教;
1937~1964年期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他教授的课程包括心理学和工业管理等,并对组织的发展有所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部分代表人物简介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 1886一1976)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现代管理理论学派的创始人。
巴纳德1886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自幼聪慧,酷爱音乐,勤于读书。
他曾在哈佛大学专攻经济学,1909年进入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在统计部任职。
1927年,就任佐冶亚·贝尔电话公司的总经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历任洛克菲勒财团理事长,原子能委员会委员等职。
他把帕雷托和韦伯的社会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应用于管理学,创立了综合性的管理理论--现代管理论。
他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1)经营者的职能或者管理者的职能,是组织的一个专门职能。
在组织中担任谋求组织的形成和维持这种专门职能的人就是经营者。
为了闸明经营者的职能,必须阐明组织的性格和本质。
(2)现代管理论不是单纯的技术论,而是对组织的本质进行描述性的分析。
(3)现代管理论不是把组织的表面结构作为分析对象,而是把组织行为,即组织中人的行为作为分析对象的。
(4)现代管理论不是把作业作为主要认识对象,而是把决策作为主要认识对象。
巴纳德还著有《经理的职能》(1956)等书。
布莱克和穆顿罗门特·布莱克和简·穆顿是美国行为科学家。
1964年两人合著了《新管理方格》一书,提出了管理方格法,倡导用方格图表示和研究领导方式。
他们克服了以往各种领导方式中非此即彼的绝对化观点,提出对生产关心和对人员关心二者之间不同程度上的结合,可以产生不同的领导方式。
为此,他们设计了一种管理方格图,以对生产的关心为横轴,对员工的关心为纵轴,纵横各分为九小格,共成81个小方格,代表81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如图所示)。
效率最高的领导方式是把对生产的高度关心同对员工的高度关心结合起来的领导方式,这是一种理想型的管理,即图中“9.9”方格,它能使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的需求最理想最有效地结合起来。
因此,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这两个因素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冲突,企业领导应该客观地分析企业内外的各种情况,把自己的领导方式逐步改造成为“9.9”型的理想管理方式,以达到最高的效率。
9↑对人的关心程度对生产的关心程度→多尔顿,麦尔维尔(Dalton,Melville)美国组织理论家。
1964年著《管理者》一书,论述了非正式组织。
他把非正式组织分为三大类:(1)垂直型的非正式组织--由同一部门中层级地位不同的人员组成。
它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共栖性的,成员之间具有高度的依赖性,上司与下属之间互相维护利益;另一种是寄生性的,下属得到上司的协助较多,对上司却没有相应的贡献,只享权利不尽义务。
(2)水平型的非正式组织--由不同部门中层级地位相同的人员因某些需要和关系而形成。
它也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防守性的,是当自己的权益受到威胁或侵害时,为谋求联合防御和维护利益而联合形成的;另一种是进攻性的,是为谋求利益,改变现行的组织结构而形成的;(3)混合型非正式组织--由不同层级地位、不同工作地点的人员组成,大多数是因为共同兴趣、友谊与社会满足感或为完成与机关无直接关系的功能而形成。
德鲁克,彼得(Drucker,Peter,1909--)美国管理学家,企业管理顾问。
他出生于奥地利,1937年移居美国,并加入美国国籍。
他曾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等大企业的顾问,还担任过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政府的顾问,也曾在纽约大学等大学任教。
1945年,他创办德鲁克管理咨询公司,自任董事长。
1963年获华莱士.克拉克国际管理奖,1967年获管理促进会泰罗金钥匙奖。
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实践》一书中,他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以后在《有效的管理者》、《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以及《效果管理》等著作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他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成目标,任何企业都有八个主要领域,必须为每个领域制定目标,这八个领域是:在市场上的地位、革新、生产率、物资及财产、盈利性、经营人员的能力及其培养、工人的能力及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各项目标能否完成,完全取决于经营人员如何进行管理。
目标管理就是将各个管理人员个人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实现个人的自我控制,使其从工作中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获得更强烈的激励,实现企业组织的目标。
德鲁克是管理理论经验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管理有五项基本活动,每个管理者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执行以下职能:(1)确定目标;(2)组织下属员工的工作;(3)评定工作成绩;(4)激励和联系;(5)培养人才。
有效的管理是可能的,也是可以学会的。
他还对企业管理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在1975年发表的《今日管理组织的新榜样》一文中,他把企业管理的组织结构概括为五种类型:(1)集权的职能性结构;(2)分权的联邦式结构;(3)规划--目标结构,矩阵解雇;(4)模拟性分散管理结构;(5)系统结构。
法约尔,亨利(Fayo1,Henrry, 1841--1925)欧洲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法国科学管理之父。
出身于法国,1860年毕业于国立采矿学校,同年受聘为康门塔里----福尔香包矿冶公司采矿工程师,1998年晋升为该公司总经理,1918年退休。
法约尔在该公司总经理职任上努力革新,采用新的科学管理方法,并因此取得非常大的成功。
他被称为“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之父”,与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齐名。
法约尔本是一个地质工作者,其论著颇丰。
他的管理理论主要反映在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在这本书中,他认为整个工业经营活动,应包括六个方面:(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管理活动。
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值得特别注意,他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解释,指出管理包含五种职能或要系:(1)计划;(2)组织;(3)指挥;(4)协调;(5)控制。
法约尔提出的这五种管理职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因此他被称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
法约尔在他的经营管理理论体系中,还在其长期的管理经验基础上提出了14项管理原则,它们是: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指挥统一、领导统一、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链、秩序、公正、人员的稳定、创造精神与集体精神。
这14条管理原则,与上述的5种管理职能和6种经营活动,构成了法约尔经营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
他强调认为,这些管理原理,不仅适用于工商业、而且适用于政治的、宗教的、慈善的、军事的以及其他企业、事业。
他还极力提倡在大学和专科学校讲授管理学。
菲德勒,F.E.(Feidler,F.E.1922--)美国行为科学家和心理学家,提出了领导的权变方法。
他认为,领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运用自己的影响力来决定团体的工作情况,领导者的型态、品格及方法适合于群众的程度。
一个领导者所以成为领导者,不仅是由于他的人格特性,而且是由于各种情况因素以及领导者和情况因素的交互作用。
影响领导者有效的型态,有三种关键的因素,即职位权力、任务结构和领导者与成员的关系,群众的绩效取决于领导的型态、领导者能够影响群体成员的程度及群体情况。
他设计了两种主要的领导型态,一是任务取向型,一是满足人事关系的取向型。
笼统地说一个领导者是否有效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只能说一个领导在某一种情况下有效,而在另一种情况下无效。
要提高组织和群体的效率,不仅要有效地训练管理者,而且要建立一个使领导者能够顺利工作的组织环境。
他著有《领导效果理论》等书。
马克思·韦伯(Milx·Weber,1864一1920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著名管理学家,古典管理学派在德国的代表。
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他的主要著作有《新教的伦理》、《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
韦伯与泰勒、法约尔是同时期人,出生于德国的富裕家庭,对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和政治学都有广泛的兴趣,担任过教授,政府顾问、编辑、作家等。
他对当时的经济、历史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独特的思想,有助于了解19世纪的家族企业资本主义同大规模工业组织和政府机构之间的联系。
他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该理论的原意是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
他提出的行政组织体系结构主要分为高级、中级和低级三个管理阶层。
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特点是:1.劳动的专门化与分工;2.有为社会所公认的合理合法的权威和下级对上级负责的层次结构;3.有精确、稳定而严格的、对事不对人的法律与规章制度。
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最符合理性原则,效率最高,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组织形式,能高度精确地计算出组织的领导人和成员的成果,能适用于所有的各种管理工作及当时日益增多的各种大组织,如教会、国家机构、军队、政党、经济企业和各种团体。
弗兰克·古德诺(Goodnow·Frank,1859--1939)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行政学家。
他曾长期在哥伦比亚大学执教,并担任霍普金斯大学校长。
1900年,他参加了重新起草纽约市宪章的委员会。
古德诺是美国政治学协会的创始人之一,并于1904--1905年期间任该会第一任主席。
他着重研究政府机构,著作涉及市政、宪法和行政法、行政学等方面,主要的有:《比较行政法:美、英、法、德全国和地方行政制度的分析》(1893)、《地方自治:行政研究》(1895)、《社会改革与宪法)(1911)、《美国人对自由和政府的理解》(1916)及《中国:一种分析》(1926)。
古德诺最有影响的一部著作是1900年出版的《政治与行政》一书,它确立了作者在行政学方面的地位。
他把国家的职能分为政治与行政两种,前者是民意的表现,后者为民意的执行,从而扬弃了立法、司法、行政三分法而代之以政治与行政两分法。
他认为政治与行政要实行分离,因为政治是非科学和非理性的,行政却是科学的和理性的。
为有效地推行行政,要铲除政党分赃制,实行以才能为用人标准的功绩制。
行政机关应该运用科学方法,追求行政效率的提高。
梅奥.乔治(Mayo,George,1880--1949)著名管理学家,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
他出生于澳大利亚,1919年移居美国,1926进入哈佛大学。
1927年他应邀参加了正在进行中的霍桑试验并成为该试验的主要领导人。
在实验中,他们发现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并不与物质刺激成正比,从而引导他们对于外部环境、人际关系等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并发现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根据霍桑试验的结果,梅奥写了《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1933)和《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1945)等著作,阐述其人际关系学说。
他认为,工人不是单纯的“经济人”,而是“社会人”,影响工人积极性的除物质条件等因素外,还有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士气,而士气又主要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工人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有它特殊的感情、惯例和倾向,无形地左右着成员的行为;企业领导的能力在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善于倾听和沟通员工的意见,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和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保持平衡,通过提高员工的满足度来提高其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