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压配电网关键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合集下载

中压配电网综合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中压配电网综合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个 指标 值越 大说 明 电网 的适应 性越 好 。
方法 已是 电力 发 展 的必 然趋 势 。
然而 目 前在实施电网评价时常采取单一指标逐个 比较的方法 , 最终依据专家经验来判断电网的优劣性 ,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 , 在工程实际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J其缺点是对方案缺乏全面的评价 , , 实质是技术评价
与 经济评 价相 分离 。近年来 , 糊综合 评 价法 、 家系统 法 、 次 分析 法 等综 合 评价 方 法 在 电力 系统 中 的应 模 专 层
() 4 适应 性 指标 : 类 指 标 考 察 电 网在 事 故 此 状 态下 进行 负荷 改 接 的灵 活性 , 中压 配 电 网来 对
说该 适 应性 就是 指 在 出 现 线 路 N 一1 障 时 , 故 线 路 的负 荷 转 移 能 力 。 可 用 负 荷 可 转 移 线 路 百 分 比和线 路 负 荷 转 移 率 两 个 指 标 进 行 衡 量 。这 两
Vo . 7 No. 13 2 Ap i. 0 rl2 08
文章编号:0 9— 13 2 0 ) 2— 0 4— 4 1 0 0 9 (0 8 0 0 5 0
中压配 电网综 合评 估体 系的建立和应 用
汤 亚 芳
( 州大 学 电 气工程 学院 , 州 贵 阳 500 ) 贵 贵 50 3 摘 要: 针对 中压 配 电 网的特 点 , 立 了中压 配 电网综合评 价体 系, 建 该体 系 由供 电可 靠性评 估 、
() 3 充裕 性 指标 : 类 指 标 考 察 中压 配 电 网 此 应 对未 来负 荷增 长 的供 电容 量 裕 量 , 采用 配 变最
高负载 率 和 线 路 最 高 负 载 率 两 个 指 标 。 其 中配 变 最高 负 载率可 反 映 配 变 承受 的负 载水 平 , 路 线 最 高负 载率 反应 线 路 的 负 载水 平 , 两个 指标 值 这 越 小说 明 电网供 电容 量充 裕性 越好 。

4.2.2.2电网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20100204

4.2.2.2电网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20100204

附件4电网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2010年2月目录一、电网规模水平 (1)1.1电源装机 (1)(1)电源装机 (1)(2)电源装机年均增长率 (1)1.2负荷水平 (1)(1)统调最大负荷 (1)(2)统调最大负荷年均增长率 (1)(3)最大峰谷差 (1)(4)网供电量 (2)(5)供电量年均增长率 (2)(6)负荷密度 (2)1.3线路规模 (2)(1)输电及配电线路规模 (2)(2)输电及配电线路规模年均增长率 (2)(3)通信光缆规模 (3)(4)通信光缆规模年均增长率 (3)1.4变(配)电规模 (3)(1)变(配)电容量规模 (3)(2)变(配)电容量年均增长率 (3)(3)现有变电站预留容量及占比 (3)(4)变(配)电容量密度 (4)(1)同塔双(多)回线路长度比重 (4)(2)紧凑型线路长度比重 (4)(3)大截面导线长度 (5)(4)SVC设备无功补偿容量 (5)(5)串联补偿装置容量 (5)(6)智能变电站座数 (5)二、电网协调发展水平 (5)2.1电网发展与电源发展协调性 (5)(1)变机比 (5)(2)变机增速比 (6)2.2电网发展与负荷发展协调性 (6)(1)容载比 (6)(2)容载增速比 (7)(3)单位增供负荷新建变(配)电容量 (7)(4)单位增供负荷新建线路长度 (7)2.3电网各电压等级发展协调性 (8)(1)变(配)电容量比 (8)(2)线路长度比 (8)(3)变电站座数比 (8)三、电网安全可靠水平 (8)3.1输电网 (8)1) N-1通过率 (8)2) N-2通过率 (9)3)平均单条线路长度 (9)4)供电半径 (9)5)短路电流 (9)3.1.2安全指标 (10)1)按暂稳控制的线路占总线路比例 (10)2)按热稳控制的线路占总线路比例 (10)3)同塔双回线路异名相永久性故障次数 (10)4)无功补偿 (10)3.1.3可靠性指标 (11)1)变压器、断路器、架空线路强迫停运率 (11)2)变压器、断路器、架空线路非计划停运次数 (11)3)变压器、断路器、架空线路非计划停运时间 (11)4)变压器、断路器、架空线路可用系数 (12)3.1.4设备运行年限及分布 (12)3.2配电网 (12)3.2.1结构指标 (12)1)N-1通过率 (12)2)高压配电网单线单变占比 (13)3)中压配电线路互联率 (13)4)平均单条公用线路挂接配变台数 (13)5)平均单条公用线路挂接配变容量 (13)6)单条线路挂接配变容量超过1.2万千伏安的线路占比 (14)7)高压配电网供电半径 (14)8)中压配电网主干线平均长度 (14)3.2.2设备水平 (14)1)电缆化率 (14)2)开关无油化率 (15)3)架空线路绝缘化率 (15)4)高损配变比例 (15)3.2.3可靠性指标 (15)1)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16)2)供电可靠率(RS1) (16)3)变压器、断路器、架空线路、电缆强迫停运率 (16)4)变压器、断路器、架空线路非计划停运次数 (16)5)变压器、断路器、架空线路非计划停运时间 (16)6)变压器、断路器、架空线路可用系数 (17)3.2.4设备运行年限及分布 (17)3.3二次系统 (17)3.3.1继电保护及调度自动化指标 (17)1)变电站无人值班率 (17)2)继电保护微机化率 (17)3.3.2通信指标 (18)1)厂站间直达OPGW光缆覆盖率 (18)2)变电站双光缆覆盖率 (18)3)厂站光缆覆盖率 (18)四、电网效率水平 (19)4.1输电网 (19)4.1.1线路容量利用率 (19)1)线路年运行最大有功功率占自然功率百分比 (19)2)线路年运行最大有功功率占自然功率百分比分布 (19)3)线路年运行等效平均有功功率占自然功率百分比 (19)4)线路年运行等效平均有功功率占自然功率百分比分布 (20)5) 220千伏线路最大负载率 (20)6) 220千伏线路最大负载率分布 (20)7)220千伏年运行等效平均负载率 (20)8)220千伏年运行等效平均负载率分布 (20)4.1.2主变容量利用率 (21)1)主变年最大负载率 (21)2)主变年最大负载率分布 (21)3)主变平均负载率 (21)4)主变等效平均负载率 (21)4.2配电网 (22)1)110(66)、35千伏线路最大负载率 (22)2)110(66)、35千伏线路最大负载率分布 (22)3)中压线路负载率 (22)4)中压线路负载率分布 (22)4.2.2主变容量利用率 (23)1)主变平均负载率 (23)2)主变年最大负载率分布 (23)五、电网效益水平 (23)5.1经济效益 (23)(1)售电量 (23)(2)售电收入 (23)(3)线损率 (23)(4)线损电量收益 (24)(5)跨区、跨省交换电量 (24)(6)单位投资增售电量 (24)(7)单位投资增供负荷 (24)(8)电网资产收入比 (24)5.2社会效益 (25)(1)节能减排 (25)(2)节省土地 (25)(3)农村居民户通电率 (25)(4)电气化县(县级市、旗)比率 (25)(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率 (26)一、电网规模水平1.1电源装机(1)电源装机该指标表示评估区域内“十一五”期间每年接入1000、750、500(330)、220、110(66)、35千伏各电压等级各类电源(火电、水电、风电、核电等)装机规模,其中水电给出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

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方法研究

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方法研究

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方法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对于配电网络整体运行实效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构建出高质高效的配电网络体系对于保证供电稳定性与安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分析出发,研究了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估方法。

关键词: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引言配电网在建成之后,总体运行实效如何及如何更好提升配电网运行效果,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构建完善的配电网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全面客观的评价配电网络运行效果非常关键。

因此,对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方法进行分析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1、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1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首先是层次性。

指标体系应当层次分明,不仅需要将不同电压等级区分出来,同时还应当将电网运行的不同状态反应出来,较好满足电网内不同层级管理人使用指标体系的不同要求。

其次是差异性。

应当将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性全面体现出来,构建出差异化建设标准与发展目标,对电网开展差异化评价,从而制定出更为科学的差异化目标,形成针对性的差异化评价。

第三是可获取性。

指标体系构建之后,可靠性应当较强且各项指标应当相对简单,特别是各项统计数据必须有明确的渠道,可操作性较好。

第四是完整性。

指标体系应当将电网运行过程中不同业务内容、不同维度及不同层面的需求全部涵盖,确保能够面面俱到、不重复、不遗漏。

1.2评价指标确定首先是供电质量。

主要从综合线损率、电压质量及供电可靠性等方面分析。

从当前电网运行情况来看,供电质量与综合电压合格率、故障停电时间及占比、平均停电次数等指标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在对数据进行收集时,应当重点对上述及相关数据进行研判,全面提升数据可靠性与真实性,将电网的真实运行情况掌握出来。

若属于规划电网,则应当使用相关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预测。

其次是电网结构。

在对电网结构进行评价时,主要对电网结构标准化及N-1通过率等方面开展否分析。

配电网供电能力分析与供电能力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

配电网供电能力分析与供电能力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

配电网供电能力分析与供电能力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本文目的是针对当前电网存在的问题,从配网供电能力综合评价和单条10千伏线路的分级评价两个层面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确定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和优先投资的项目,实现评价电网、查找问题、落实项目的闭环管理,具体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区域配网供电能力综合评价体系,主要衡量配电网整体水平;二是10千伏线路健康水平的分级评价体系,主要评价单条线路供电能力。

1配网供电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坚强的配电网必须具备供电能力强、设备装备先进、运行安全可靠、综合指标优秀等基本条件,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用电需求,又要符合上级考核要求。

综合上述考虑,结合电力专家多方面意见,确定如图1所示的配网供电能力综合评价体系。

图1配网供电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的配网供电能力综合评价体系中,评估指标体系由运行水平和供电能力两个方面组成。

其中运行水平可以分为“综合指标”、“装备水平”、“设备运行状况”三部分内容,供电能力可分为“负载能力”和“转供能力”两部分内容。

每个一级指标包含多项下属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加以量化。

这五项指标构成一个整体,可有效评价区域配网整体供电能力的优劣。

1.1运行水平指标(1)综合指标:重点考核评估地区电网综合运营情况,评估指标包括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及线损率等,具体指标说明如下:图2供电安全性指标体系结构♦供电可靠率RS3(%):本体系重点评估电网的可靠性,不考虑由于系统电源不足而引起的限电,因此在综合反映供电可靠性的指标中,釆用RS3指标。

本指标评分依据当年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数据。

♦D类电压合格率(%):本指标定义参见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规定》,为直接反映电网用户电压合格率情况,本指标釆用D类电压合格率进行评估。

♦综合线损率(%):综合线损率,也称为统计线损率,是线损电量与供电量的比值,反映线路传输损耗,可通过供电量与售电量的差值获得。

♦重复计划停电用户比例(%):本指标用于评估供电企业重复计划停电管理水平,是反映电网运行水平的重要方面。

配电网规划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配电网规划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配电网规划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作者:陈彤来源:《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2014年第06期摘要:配电网是电网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呢,电网的安全运行和供电正常是与人们生产活动、生活息息相关的,因而就要求配电网规划方案要与城市的发展总体规划和电网建设战略一致性,这就需要一套有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从而确保配电网规划的质量,并不断提高未来电网运行水平与供电服务水平,文章主要对配电网规划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配电网规划常用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4)17-0099-02传统的配电网评价评估的对象主要是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安全性与经济性等,没有对配电网规划的整体性能进行评价,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就是结合配电网的基本概况,在确定配电网规划方案之前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规划方案本身优劣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从而可以从整体上把握配电网规划的实施和电网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确保配电网规划的质量和供电稳定不断提高企业对电网的管理水平、供电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

1配电网规划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概述1.1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配电网规划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遵循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独立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性以及与评价目的一致性等原则,配电网规划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自身还体现出了以下特点:①相对于传统的配电网评价体系,配电网规划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根据配电网规划的实际特点,从配电网规划的协调性、适应性以及经济性、可靠安全性等特点出发,全面地对配电网规划进行评价评估,设置的指标更加经济合理性。

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适应了城市发展需要,没有增加城市负荷。

③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对配电网规划进行评价时不仅评价配电网指数数值的准确性,而且还侧重重视指数数值的变化情况。

④通过评价配电网规划对城市负荷的适应能力来评估出配电网的质量。

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

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

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冯新龙;孙岩;林声宏;刘明波;张滔【摘要】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鱼骨图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构建了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网络结构水平、负荷供应能力、装备技术水平和运行管理水平等方面对配电网进行定量评价,并引入全生命周期指标来反映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分析和论述了评价指标的筛选、分层结构体系的建立、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评分标准和综合评估流程等,以某地区实际配电网为应用实例,验证该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在反映配电网整体发展水平方面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应用效果说明,通过对评估结果的分析,可以找到各配电网的薄弱环节,指导配电网的规划、建设和改造.【期刊名称】《广东电力》【年(卷),期】2013(026)011【总页数】7页(P20-25,53)【关键词】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鱼骨图分析法;德尔菲法【作者】冯新龙;孙岩;林声宏;刘明波;张滔【作者单位】广东电网公司梅州供电局,广东梅州514000;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电网公司梅州供电局,广东梅州5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32配电网具有结构复杂、设备数量庞大、改造建设频繁等特点[1],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所涉及的因素众多。

目前,对配电网进行评价的做法通常是从供电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供电质量等单一特性指标出发[2-6],从不同侧面评价配电网的技术水平。

文献[7]从技术合理性、安全性等多个角度出发,针对现状配电网建立了较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例给出评估方法。

文献[8]提出了基于区间层次分析法的城市电网规划综合评判决策方法。

文献[9]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对现状电网的综合指标进行评价,并应用于天津滨海新区现状电网的评估。

这些研究成果侧重于传统技术指标,主要反映配电网的运行水平和供电能力,缺乏整体性评价,对电网建设的直接指导性还不够强。

高压配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模型

高压配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模型

参考内容
引言
引言
配电网规划是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配电网规划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规划 不全面、缺乏综合性考虑等,这些问题导致了规划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解决这 些问题,本次演示将介绍一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旨在为配电网规划提供 更为科学和全面的指导。
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
高压配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遵循全面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本次演示将从经济指标、技术指标和环境指标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
1、经济指标:包括投资成本、运行维护费用、电能损耗和供电可靠性等。投 资成本包括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土地征用费等;运行维护费用包括人工费、 材料费、设备维护费等;电能损耗包括线路损耗、变压器损耗等;供电可靠性包 括停电次数、停电时间等。
指标体系
2、技术指标:包括电压质量、频率稳定、设备容量和网络结构等。电压质量 包括电压偏差、电压波动和闪变等;频率稳定包括频率偏差、频率波动和频率崩 溃等;设备容量包括变压器容量、断路器容量等;网络结构包括线路布局、接线 方式等。
指标体系
3、环境指标:包括环保影响、安全性能和可扩展性等。环保影响包括噪声污 染、电磁辐射等;安全性能包括设备安全、人身安全等;可扩展性包括网络扩展 的难易程度、技术更新能力等。
案例分析
最后,根据加权计算结果,采用综合评价指数法对该城市高压配电网规划方 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该规划方案的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均达到预期要求, 但在环保性能方面还有待提高。
结论
结论
本次演示介绍了高压配电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 并应用到了实际案例中。通过对该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的应用分析,可 以得到以下结论:

中压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价体系研究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中压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价体系研究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中压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价体系研究及应用的开题报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中压配电网是连接变电站和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供电能力的评价对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优化配电网结构、提高电力供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中压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价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指标体系不完善、评价方法不科学等,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

二、研究内容
1. 综述中压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价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建立中压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负荷特性、设备特性、供电可靠性、经济性等多方面指标。

3. 研究中压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价方法,运用数学统计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建立评价模型,对指标进行权值设置和归一化处理。

4. 应用研究,选取某地区中压配电网为案例,进行供电能力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和评价。

三、研究意义
1. 本研究可促进中压配电网质量的提升和现代化建设,进而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2. 建立科学的中压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价体系和方法,可以指导电力企业和政府部门制定更科学的配电网建设和运维策略。

3. 选取具体的中压配电网为案例,研究结果具有可操作性和参考价值,可以为类似地区中压配电网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7 卷第 3 期 2010 年 6 月
供用电
21
中压配电网关键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贺 静, 苏卫华 ( 1. 嘉定供电公司, 上海 201800; 2. 松江供电公司, 上海 201600)
摘 要: 中压配电 网具有结构复杂、数据量庞大 等特点, 现有评价指标体系对 配电网规划、建设和改造的 指导 力度不强。介绍了在 SM A RT 原则指 导下, 运用德尔菲 ( D elphi) 专家咨 询的筛 选方法, 对 现有的配 电网评 估 指标体系进行优化, 建立了中压配电网关键评价 指标体系, 以及其中 关键评价指 标的提取算 法。通过应用 实 例表明, 关键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结论能够较具 体地指导配电网建设改造。 关键词: 配电网评估; 关键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法; 德尔菲方法; SM ART 原则 中图分类号: T M 7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 6357( 2010) 03- 4
为把握 10 kV 配电网的整体情况, 在计算完 成各个底层指标的基础上, 依权重值向上层指标 计算, 直至计算得出整个 10 kV 配电网的综合评
分。本层指标评分是通过下层指标评分和权重的
加权求和得出, 其计算公式为
n
% S =
Sj W j
( 5)
j= 1
式中: S 为层 次结构中 任一非底 层指标的 评分;
表 1 上海市市南典型区域中压配电网关键评价指标
最高层 供电 能力
网架 结构
中间层
关键评价指标
区域 容载比
主变压器# N 1∃ 合格率
变电站 变电站最高负载率合格率
主变压器不平衡度合格率
线路 线路负荷转移能力合格率
电压质量 理论最低电压偏差合格率
合计
K 型站、电缆环网进线电源合格率
变电站环网容量合格率
本文提出运用 SM ART 原则和德尔菲( Del phi) 专家咨询的筛选方法( 下称 Del phi 方法) , 在 考虑地区电网特点基础上, 对中压配电网评价体 系进行了优化, 建立一套灵敏度高、代表性好的关 键评价指标体系, 可用尽量小的工作量使得评估 结论达到最优的指导效果。本文以上海市市南地 区典型区域 10 kV 配电网评估研究工作为实例, 对关键指标体系的实用性进行了验证。
5 关键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实例
利用上海市市南中压配电网关键评价指标体 系对原上海市市南供电公司所选的 15 个典型区 域进行配电网评估。典型区域涉及下属 5 个供电 分公司, 共包含 110、35 kV 变电站 26 座, 10 kV 线路 332 回, K 型站、环网站 72 座。对该典型区 域评估采用的负荷数据, 是各供电分公司典型负 荷日的典型负荷和 2008 年 1 月 1 日至 2008 年 12 月 1 日时间范围内所 产生的最大负 荷这两类数 据; 网架数据是 2008 年 12 月份各分公司的输配 电生产管理系统( P MS) 数据[ 3] 。
n( n (1) 表示指标 S 的下层指标个数; Sj 表示下
层指标j ( 1 ) j ) n) 的评分; W j 表示下层指标j 的
权重。
本次研究确立的指标体系中, 参与综合评价 的供电能力和网架结构两大类指标的综合得分,
验和智慧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对于分析和决定复
杂系统模型的输入有独到优势。在具体处理各个
因素时, 主要遵循如下两个判据[ 4] 。
1) 专家意见集中度 E, 反映了专家对因素的
认可程度。将领域专家给出的评分 ai 和参与专
家人数 m 的加权平均进行计算:
m
% E =
1 m
i=
1
ai
( 1)
2) 专家意见离散度 , 表明专家在该因素问
题上的意见分歧程度。其标准差计算式为
m
% 2 =
1 m-
1 i= 1 ( ai -
E) 2
( 2)
在具体应用上两个判据时, 根据具体问题的
特点, 设定专家意见集中 度基准值 E0 和专家意
见离散度基准值 0 , 当因素 j 的相关计算值 E j 和
j 满足式 3 和式 4 时则保留下来, 否则剔除。
1 中压配电网关键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出
1. 1 常用中压配电网综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常用的配电网综合评价体系涉及到配电网技
术合理性、运行安全性、供电质量和可靠性以及维 护水平等 6 个层次, 共 60 个左右的评价指标。典 型的配电网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 AH P ) 的层次 结构如图 1 所示。
目前常用的中压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存 在以下问题: 评价指标与评估内容的设置过于 繁杂, 评价工作没能与电力公司的主要业务较好 地结合, 评价的成果利用不充分, 定性结论偏多, 定量结论不足, 可操作性较差; 重复性评价指标 放大了配电网中的部分优势和问题, 直接影响了 综合评价的效果, 削弱了评价结果的可比性; ! 数 据处理复杂, 完成一次评价的手动工作量巨大, 很 难持续开展评估[ 2] 。
Study on Ke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bout Middle voltage Distribution Network
H E J ing 1 , S U Weihua2 ( 1. Jiading Po wer Supply Co mpany o f SM EPC, Shang hai 201800, Shang hai China; 2. Songjiang P ow er Supply Company of SM EPC, Shanghai 201600, Shanghai China)
电缆线路 K 型站总装接容量合格率 K 型站所供环网容量合格率
供电半径合格率
分段联络与负载率的匹配合格率
总装接容量合格率
架空线路 分段容量合格率
分段用户数合格率
供电半径合格率
变电站直供用户容量合格率 其他
K 型站直供用户容量合格率
合计
权重
40 10 10 15 15 100 10 10 10 5 10 15 10 5 5 10 5 5 100
SM ART 是 5 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其 中 S 代表 具体( Specific) , 即 指标要 尽量做 到具 体, 不能笼统模糊; M 代表可度量( M easurable) , 即指标要尽量量化, 不能量化的就要细化, 就是说 指标不能用数字表现的就要把它分解到最小的具 体组织单位; A 代表可实现( At t ainable) , 即指标
通过尽最大努力的情况下最终可以达成, 避免设 立无效目标; R 代表相关性( Realist ic) , 即指标是 明确的, 保证与组织的目标相关一致性; T 代表有 时限性( T ime bound) , 即指标须在特定的期限内 完成, 保证目标完成的时效。
3 关键评价指标的提取算法
在遵循 SM ART 提取原则的条件下, 文中采
22
贺 静, 等: 配电网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 AHP) 层次结构( 局部)
1. 2 中压配电网关键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 为了更加清晰、有重点地进行配电网评价, 本
文对常用中压配电网综合评价体系进行优化, 运 用 SMART 原则和 Delphi 方法, 结合中压配电网 业务工作的特点提出了中压配电网关键评价指标 体系( 下称关键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评价指标体 系( KEIS) 指针对配电网评估的目标, 选取最具代 表性、最关键、最重要的评价指标, 利用系统分解 法和层次分析法形成的体系框架结构组成的配电 网关键评价指标体系。与目前常用中压配电网综 合评价体系相比, 关键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在于 对配电网评价指标的目标导向性优化、系统性优 化, 客观地反映了配电网的特点, 清晰、简炼地把 握住了评价的重点。该体系不要求评价指标的全 面、完整, 而注重指标体系的简单实用、评价效果 的最优和对评价配电网本质的反映程度。
Ej > E0
( 3)
j< 0
( 4)
4 上海市市南地区中压配电网关键评价 指标体系的建立
中压配电网评估工作所包括的变电站、K 型 开关站( 下称 K 型站) 和中压线路数量多, 在现有 的手工条件下进行中压配电网评估, 工作量将十 分巨大。从可实施和可操作的角度考虑, 结合原 上海市市南中压配电网的特点, 在 SMART 原则 指导下, 运用关键评价指标提取方法在&上海市电
中压配电网是整个电网的关键环节, 具有结构 复杂、数据量庞大等特点。近年来, 随着城市建设 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使得用电 负荷迅猛增长, 对配电网供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然而, 目前对中压配电网现状的评估缺乏系 统、科学的评价, 对电网现存和即将出现的问题的 位置、严重程度等缺乏明确的认识, 不能很好的为电 网建设改造提供依据, 使得改造后的配电网仍然存 在很多问题, 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用户的要求[ 1] 。
Abstract: M V distr ibution netw or k has the features of complicated str ucture and lar ge vo lume of data, and pr es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has weak guidance to the planning, co nstr uction and r eno vation o f distr ibution netw or k. U nder the g uidance of SM A RT pr inciple and by using Delphi method, the M V distr ibution net wo rk key ev aluatio n index sy stem is given and extr acting algo rit hm fo r key evaluation index is pro posed fo r o pt imi zing pr esent ev aluatio n index system. T he applicatio n case show s that the evaluation fro m key evaluat ion index sy stem is ca pable o f guiding constructio n and renovation of distributio n netw or k. Key words: distr ibut ion netw o rk evaluation; key eva luation index; analy tic hier archy pr ocess; Delphi met ho d; SM AR T princip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