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湿气的中药配方及食物.doc

合集下载

补脾胃去湿气的药方有哪些药材

补脾胃去湿气的药方有哪些药材

补脾胃去湿气的药方有哪些药材补脾胃去湿气是现代人常见的中医调理方案之一,尤其适用于久居南方多湿的地区人群。

药方以及偏方不乏多种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如今,我将从高级养生师的角度,为您详细介绍补脾胃去湿气的药方以及几种常见的食谱和偏方。

一、药方1.茯苓加白术汤茯苓、白术、桂枝等药材组成的茯苓白术汤是一种常用的补脾胃去濕氣的药方。

茯苓功能祛湿、健脾、润燥;白术益脾、燥湿、止泻;桂枝调和气血、发汗解表。

总体来说,茯苓加白术汤具有了除湿透疹、治疗滑泄腹痛、贫血等功效。

2.苍术汤苍术是一种非常可贵的中药,具有开胃的功效,既能帮助胃口不佳的人恢复正常,又能清除湿气,修补脾胃。

苍术汤只需要苍术2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趁热饮服。

需要注意的是,若食欲较好,用此汤做饭使用更好。

二、食谱及偏方1.薏米排毒汤薏米,又叫苡仁,是一种常用的祛湿食材,它不仅可以燥湿除了湿气,还可以促进身体内的新陈代谢。

将薏米250克、红枣15个、加清水适量煮沸后再小火煮4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服用7-10天。

此汤适用于湿气重、易生牡蛎之人。

2.芡实附子粥芡实和附子都是很好的补脾胃食材,而且能够去除体内的湿气,调节肠胃功能。

将芡实50克、附子6克、干姜3克洗净加水煮30分钟,再加入1-2个鸡蛋搅拌均匀即可,每周食用3-4次。

这种粥利于脾胃补气、胃肠道排毒,但是,并不适用于体虚消瘦人群。

3.红豆薏米枸杞甜汤红豆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元素,而且还有助于去除体内湿气。

薏米则是祛湿的好帮手,同样具有健脾作用。

枸杞则是一种常见的免疫调节食材,而且可增强视力。

将红豆50克、薏米40克、枸杞5克加清水煮成开后,转小火煮40分钟,添加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这道汤水功能全面,不仅能排湿,而且还能帮助营养不良者增强营养。

三、注意事项1.调节不易虽然大多数药方、食谱和偏方都属于祛湿食材,但不同体质的人还是需要进行调节。

这也意味着,即便是身体较差的人也不可盲目跟从中医药方,而应该先去医院进行相关体检,确诊后再寻求医生意见。

湿气重的食疗配方食疗药膳去湿气的方子

湿气重的食疗配方食疗药膳去湿气的方子

湿气重的食疗配方食疗药膳去湿气的方子湿气重会引发和恶化多种疾病,很多人患上哮喘、发胖、高血压等都和湿气有点关系。

那么,湿气重怎么去除呢?湿气重的食疗配方淮山芡实薏米汤材料:淮山20克、芡实15克、炒薏米30克、北芪15克、猪排骨150克。

制法:先用水浸泡淮山,去掉硫黄之味。

薏米用锅炒至微黄,排骨洗净斩件,芡实、北芪用清水洗净。

将全部材料放进汤煲内,煲一个半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醒胃、祛湿抗疲劳,尤适宜脾虚湿重、精神不振、大便烂溏者。

便秘者不适宜。

薏米赤小豆汤材料:薏米30-50克、赤小豆30-50克。

制法:薏米、赤小豆用清水洗净,放进汤煲内,煲一个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利湿,尤适宜湿久化热、口苦、尿黄、舌苔黄腻者。

小米薏米芪莲粥材料:小米30克、薏米30克、大枣10克、莲子10克、黄芪15克。

制法:将全部材料洗净,放进煲内,煲一个小时,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除湿、益气。

以上所列食材为中年人用量,老年人应适当减量。

藿香荷花茶材料:厚朴花10克、荷叶20克、藿香10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放入砂锅,加水煮20分钟,隔渣取汁,作日常茶饮。

功效:能醒脾胃、芳化湿浊,适用于上焦困湿者,常见有口淡、胸闷、头重湿困、舌苔白腻等症状。

莲子扁豆祛湿方材料:莲子(带心)10克、扁豆10克、猪瘦肉150-200克、陈皮1.5克。

制法:所有材料一起煮汤,煮一小时左右,加少许盐,即可饮用。

功效:健脾祛湿、清心火,适用于出现食欲不振、烦躁易怒、大便不畅、舌苔白厚的儿童饮用。

花椒蛇床子材料:花椒30克、蛇床子30克。

制法:将药材洗净,放4碗水,煮35分钟,兑水1000ml,泡脚,每晚泡20-30分钟。

功效:祛下焦寒湿、补肾祛风,适宜手足发冷者,尤其适宜女性。

以上就是“湿气重的食疗配方食疗药膳去湿气的方子”的介绍了,希望可以帮到你!这些偏方对于大家都是很实用的,只要大家运用得当会帮助到大家恢复身体健康的。

中药祛湿

中药祛湿

原料:5克黑牵牛子、5克白牵牛子、10克草决明、10克泽泻、10克白术、20克山楂、20克何首乌。

做法:将以上原料浸泡在水中,水漫过药面大概2厘米,一个小时候用火煎至沸,大概20分钟后,倒出药汁,加入1小杯开水,再煮沸,15分钟后再倒出药汁,接着将两次倒出的药汁混合。

功效:降脂减肥、去滞化痰。

原料:500克香蕉、500克西瓜皮、50克玉米须、25克山楂、50克白糖。

做法:先将香蕉去皮,切成厚片,放入蒸笼蒸30分钟,西瓜皮洗干净后切成小块,与玉米须、山楂煎煮20分钟,取汁100ML,再煮一次,两次共收取汁200ML,接着用纱布过滤,放入锅中,入白糖收汁,浇入香蕉中即可。

功效:消脂减肥。

原料:500克黄芪、3克人参、3克茯苓、3克甘草、3克山茱萸、3克云母粉、1500ML 生姜汁。

做法:先将黄芪剁碎,与姜汁一起煎,直至姜汁完全浸入黄芪之中,然后将黄芪焙干,与其他药物一起研为细末,混合均匀,用温开水送下即可。

功效:减肥。

祛湿:荷叶泽泻生大黄陈皮各30克一次
补气:白术、桂枝、生氏、党参各30克。

补脾胃去湿气的汤配方用量

补脾胃去湿气的汤配方用量

补脾胃去湿气的汤配方用量补脾胃去湿气的汤配方是中医药学中用来调理人体脾胃的经典方剂,经常使用可以增强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改善湿气过重及相关症状,例如胃胀、消化不良、口臭等。

配方包括黄芪、陈皮、茯苓、泽泻、白术、炙甘草共六味,方量及用量可以根据个人病情和体质差异进行适当调整。

配方中六味药材的功效如下:黄芪:益气、固表、提高身体免疫力;陈皮:理气、燥湿、化痰;茯苓:利湿、益气、调和脾胃;泽泻:利水、利湿、滑肠;白术:健脾胃、除湿、缓解腹泻;炙甘草:调和药性、益气补中。

用量和制作步骤如下:黄芪15克,陈皮10克,茯苓12克,泽泻20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

首先,将黄芪、茯苓和炙甘草用清水浸泡30分钟,然后加入10倍水量,放入炖锅中用中火煎30分钟。

接着,加入陈皮、泽泻和白术,接着用隔水炖约1-2小时,当水量煮至1/3时再加水炖至剩只剩500毫升水量即可。

注意事项:1.该药方具有补益脾胃的功效,但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群有所禁忌,特别是孕妇、小儿、老年人以及肾脏和肝脏疾病患者不宜食用。

2.如果出现过敏反应或者口干口渴、纳差、呕吐等不适,应立即停止食用该汤,如果情况严重,应及时就医。

养生建议:补脾胃去湿气的汤配方是适当饮食调理的一种,他不仅能够对抗秋季的湿气和疾病,也能够对抗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带来的压力。

但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暴饮暴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以保持身体健康。

最好定期进行体检和体能测试,这些都能帮助我们及早发现并预防疾病。

另外,应尽量多休息,避免疲劳。

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养生的方法,以便在不同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避免疾病的侵袭,从而长盛不衰。

除湿气用什么中药方

除湿气用什么中药方

除湿气用什么中药方除湿气的中药方平胃散组成:苍术15g 厚朴9g 陈皮9g 甘草9g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

特征:腕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苔多奢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霍香正气散组成: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30g 神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梗各60g 霍香 90g 甘草75g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特征:霍乱吐泻,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腕腹疼痛,舌苔白腻,以及山峦瘴疟等。

六和汤组成:砂仁3g 半夏杏仁人参白术霍香扁豆茯苓各6g 木瓜5g厚朴3g 甘草2g功用:健脾化湿,升清江浊。

主治:夏月饮食不调,湿伤脾胃。

特征:霍乱吐泻,胸膈痞满,舌苔白滑。

除湿气吃什么食物好1、绿豆是最常用的清热、解毒食品,还有降脂、保肝的作用,是湿热体质者的天然良药。

2、红豆是利水、消肿、清热佳品,尤其适合夏季食用,能散热燥湿、补心健脾、养肝益肾。

3、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等功效,适用于暑湿吐泻,脾虚呕吐、食少便溏、泄泻水肿、赤白带下等病症。

4、薏仁是缓和的清热祛湿之品,中医常用其来治疗脾虚腹泻、肌肉酸重、关节疼痛、水肿、脚气等病症。

5、黄瓜能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并且富含多种维生素、纤维,是难得的排毒食品。

黄瓜还能促进新陈代谢、美白皮肤、抑制脂肪形成。

6、苦瓜具有清凉解渴、清热解毒、清心明目、益气解乏、益肾利尿的作用。

苦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含有清脂、减肥的特效成分,可以加速排毒。

据研究发现,它还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抗病毒和防癌功效。

7、冬瓜有利水消痰、清热解毒的功效。

湿热体质者若有水肿、胀满、痰多、暑热烦闷、消渴、湿疹、疖肿等均可食用,并可解酒。

8、玉米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适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食欲不振等症。

除湿气的按摩治疗1、按摩什么穴位祛湿曲池穴,屈起肘部时出现横纹的外侧段为曲池穴,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也就是说血脉之气从四肢汇集到这里。

补脾胃去湿气的汤药材配方

补脾胃去湿气的汤药材配方

补脾胃去湿气的汤药材配方补脾胃去湿气汤药材配方是一种有效的中药配方,它可以帮助人们达到抵抗湿气和改善脾胃消化的目的。

同时,通过配合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养生保健,增强身体免疫力。

一、补脾胃去湿气汤药材配方1、材料:(1)白术10克(2)半夏10克(3)陈皮10克(4)山药10克(5)泽泻10克(6)炙甘草6克(7)桂枝10克(8)姜片6克(9)大枣4枚2、制作过程:(1)将白术、半夏、陈皮、山药、泽泻、炙甘草、桂枝、姜片、大枣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

(2)煮沸后转小火,盖上锅盖,煮约30分钟。

(3)去掉锅中的渣后即可食用。

二、食谱及偏方用量及制作步骤1、食谱:首先,需要注意饮食的清淡,忌油腻、辛辣、烟酒等食物,推荐菜品是草鱼、苦瓜、蘑菇、龙眼、薏米等食物,这些食物具有消除湿气、健脾益胃的作用。

2、偏方:(1)草莓泥:将草莓榨汁,加入适量的蜂蜜,食用时加入适量的燕麦,调制成泥状即可。

(2)陈皮柠檬水:将陈皮、柠檬片加入清水中一起煮沸,稍待冷却后加入蜂蜜调味即可。

(3)山药粥:先将山药削皮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煮至山药烂熟后加入适量白米,再煮约半小时左右,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即可。

相关注意事项:在使用补脾胃去湿气汤药材配方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不要食用辛辣、油腻食品,包括烟酒等刺激性食品。

(2)如果出现不适反应,如腹泻或者胃肠道反应等,应立即停止使用。

(3)对于肝肾不足、孕妇等需要特别小心谨慎,如果有疑问,建议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

三、与之相关的养生建议1、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身体健康。

2、每天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机能和内脏功能,从而有助于预防与治疗一些慢性病。

3、饮食健康:保持饮食的清淡健康,多吃蔬菜水果等食物,少食油腻、辛辣食品,有利于减轻身体负担和促进脾胃消化功能。

最后,我们应该意识到,保持身体健康是一件长期的事情,需要我们每天都关注和维护,希望大家都能够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有效的养生方法,保持身体健康和积极的心态。

去湿中药方子及食品药品

去湿中药方子及食品药品

去湿中药方子及食品药品
去湿中药方子及食品药品
白芷10克枳壳(炒枳壳)10克黄芩10克玄参(元参)20克海螵蛸10克连翘10克甘草5克陈皮10克火麻仁30克打碎生地黄10克(生地) 木香10克(后下)
红豆薏米汤、鲤鱼、赤小豆、金针菜、莴苣、薏米、扁豆、冬瓜、海带等。

花旗参:吃得过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虚,可喝花旗参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荷叶:取自荷花之新鲜叶片,晒干使用。

除了去湿利尿的作用外,亦有开胃消食之功效。

白术: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疗。

具健胃强身和对四肢乏力及食欲不振等具疗效。

土茯苓: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药。

具促进体内水分流动之功效,利尿并具安神之效。

薏仁:即薏米,主理去湿,亦具消除水肿及有益肠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强。

木棉花:具除湿毒及清热功能。

茅根: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湿之好材料。

中药常用方剂9祛湿剂Microsoft Word 文档

中药常用方剂9祛湿剂Microsoft Word 文档

九、祛湿剂燥湿和胃1、平胃散【处方1】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二日)五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各三斤二两。

甘草(炒)三十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并宜服。

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非节之气。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以水一盏,入生姜二片,干枣二枚,同煎至七分,去姜、枣,带热服,空心,食前。

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别名】受拜平胃散(《杂类名方》)、节金饮子(《普济方》卷一九七)、神效平胃散(《保命歌括》)。

【处方2】苍术120克(去黑皮,捣为粗末,炒黄色)厚朴90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60克(洗令净,焙干)甘草30克(炙黄)【制法】上药四味,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治湿困脾胃,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嗳气吞酸,常多泄泻,肢体沉重、怠惰嗜卧,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2片,大枣2枚,同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备注】方中重用苍术燥湿运脾为君;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为臣;陈皮行气化滞为佐;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

诸药合用,共成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2、不换金正气散【处方1】苍术、橘皮、半夏曲、厚朴(姜制)、藿香,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

【功能主治】解散寒邪。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二个,煎至一钟,食前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处方2】厚朴(去皮.姜汁制)、藿香(去枝.土)、甘草、半夏(煮)、苍术(米泔浸)、陈皮(去白),各等分。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治四时伤寒,瘴疫时气,头疼壮热,腰背拘急;五劳七伤、山岚瘴气,寒热往来,五膈气噎,咳嗽痰涎,行步喘乏,或霍乱吐泻,脏腑虚寒,下痢赤白,并宜服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湿气的中药配方及食物
体内的湿气会危害人体的健康,需要及时去除,去湿最快的办法就是饮食,而且吃的话可以适当吃中药来调理,有很好的作用功效,以下是我为你整理有关于去湿气吃什么中药,希望能帮到你。

中药配方
1、金钱草15、牛膝15、薏苡仁30、山药15、白术15、茯苓15、防风10剂。

一天一剂,一剂煮2次,早晚空腹用!忌生冷油腻!
2、山药15、薏苡仁30、茯苓15、防风10,煮粥!
3、祛湿最基础的方剂是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平时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肢体沉重的可以用。

另外,参苓白术也可以健脾祛湿,平时大便溏泄,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可以使用!
适合吃什么食物
1、地瓜
地瓜又称红薯。

它所含有的纤维质十分松软易消化,可促进肠胃蠕动,有助排便。

最好的吃法是烤地瓜,而且连皮一起烤、一起吃掉,味道爽口甜美,营养也不会流失。

2、绿豆
绿豆具清热解毒、除湿利尿、消暑解渴的功效,多喝绿豆汤有利于排毒、消肿,不过煮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有机酸、维生素受到破坏而降低作用。

3、燕麦
燕麦能滑肠通便,促使粪便体积变大、水分增加,配合纤维促进肠胃蠕动,发挥通便排毒的作用。

将蒸熟的燕麦打成汁当作饮料来喝是不错的选择,搅打时也可加入其它食材,如苹果、葡萄干,营养又能促进排便!
4、薏仁
薏仁可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水分代谢,发挥利尿消肿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水肿型肥胖。

薏仁水是不错的排毒方法,直接将薏仁用开水煮烂后,适个人口味添加少许的糖,是肌肤美白的天然保养品。

5、小米
小米不含麸质,不会刺激肠道壁,是属于比较温和的纤维质,容易被消化,因此适合搭配排毒餐食用。

小米粥很适合排毒,有清热利尿的功效,营养丰富,也有助于美白。

中成药
1、木香顺气丸
【成分】木香、枳壳(制)、陈皮、香附(醋制)、槟榔、苍术(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

主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2、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

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3、健脾丸
健脾丸为着名的消食导滞药,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

它是根据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减而成的,为保和丸的姊妹方,小儿消化不良最为常用,此外,还用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

【成分】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方解】方中用党参、白术补益脾胃以资运化;山楂、麦芽消食化滞;陈皮、枳实理气和胃。

诸药合用,补脾益胃,理气运滞,对于脾虚食积证极为适用。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

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