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御史妓吴进士妓

合集下载

杜牧集

杜牧集

杜牧集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记载杜牧一生的著名佳作,是非常有历史意义的。

杜牧集目录阿房宫赋杜牧集卷一望故园赋感怀诗一首晚晴赋杜秋娘诗郡斋独酌张好好诗冬至日寄小侄阿宜李甘诗洛中送冀处士东游送沈处士赴苏州李中丞招,以诗赠行长安送友人游湖南皇风雪中书怀雨中作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偶游石盎僧舍独酌过骊山作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惜春池州送孟迟先辈题池州弄水亭重送大雨行题宣州开元寺村行赠宣州元处士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史将军华清宫三十韵杜牧集卷二长安杂题长句六首河湟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李给事二首题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东兵长句十韵过勤政楼题魏文贞念昔游秋晚与沈十七舍人期游樊川不至早春阁下寓直,萧九舍人亦直内署,因寄书怀四韵奉和白相公圣德和平,致兹休运,岁终功就,合咏盛明,呈上三相公长句四韵今皇帝陛下一诏征兵,不日功集,河湟诸郡次第归降,臣获睹圣功,辄献歌咏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登乐游原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战,中箭身死长句送容州中丞赴镇夏州崔常侍自少常亚列出领麾幢十韵春申君街西长句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十韵读韩杜集奉陵宫人李侍郎于阳羡里富有泉石,牧亦于阳羡粗有薄产,叙旧述怀,因献长句四韵赠李处士长句四韵少年行送国棋王逢重送绝句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早春寄岳州李使君。

李善棋爱酒,情地闲雅朱坡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自贻题桐叶自遣李和鼎沈下贤赠沈学士张歌人忆游朱坡四韵朱坡绝句三首长安秋望出宫人二首独酌醉眠不饮赠酒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道一大尹、存之学士、庭美学士,简于圣明,自致霄汉,皆与舍弟昔年还往。

牧支离穷悴,窃于一麾书美歌诗,兼杏园春晚题韦家亭子过田家宅见宋拾遗题名处,感而成诗雪晴访赵嘏街西所居三韵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洛阳长句二首洛中监察病假满,送韦楚老拾遗归朝杜牧集卷三东都送郑处诲校书归上都故洛阳城有感扬州三首润州二首江南怀古题扬州禅智寺西江怀古江南春绝句将赴宣州留题扬州禅智寺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春末题池州弄水亭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句溪夏日送卢霈秀才归王屋山将欲赴举自宣州城赴官上京池州春送前进士蒯希逸九日齐山登高齐安郡晚秋齐安郡后池绝句齐安郡中偶题二首题齐安城楼池州李使君殁后十一日,处州新命始到,后见归妓,感而成诗见刘秀才与池州妓别池州废林泉寺池州清溪即事黄州作忆齐安郡游池州林泉寺金碧洞寄李起居四韵兰溪题池州贵池亭赠李秀才是上公孙子除官归京睦州雨霁睦州四韵秋晚早发新定新转南曹,未叙朝散,初秋暑退,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夜泊桐庐先寄苏台卢郎中茶山下作题白蘋洲题茶山不饮赠官妓春日茶山病不饮酒因呈宾客代吴兴妓春初寄薛军事入茶山下题水口草市绝句早春赠军事薛判官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初冬夜饮梅山石榴栽竹独柳柳长句柳绝句隋堤柳早雁鹦鹉??村舍燕归燕鹤鹭鸶鸦还俗老僧将赴湖州留题亭菊伤猿折菊斫竹黄州竹径哭李给事中敏题禅院云醉后题僧院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见吴秀才与池妓别因成绝句送刘秀才归江陵题敬爱寺楼哭韩绰屏风绝句新定途中赠朱道灵题新定八松院小石怀钟陵旧游四首往年随故府吴兴公夜泊芜湖口,今赴官西去,再宿芜湖,感旧伤怀,因成十六韵杜牧集卷四台城曲二首罢钟陵幕吏十三年来泊湓浦感旧为诗江上雨寄崔碣丹水商山富水驿商山麻涧题武关除官赴阙商山道中绝句汉江襄阳雪夜感怀咏歌圣德,远怀天宝,因题关亭长句四韵赤壁途中作重到襄阳哭亡友韦寿朋除官行至昭应闻友人出官因寄寄浙东韩乂评事云梦泽泊秦淮题桃花夫人庙秋浦途中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寄崔钧书怀寄中朝往还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横江,裴使君见迎,李、赵二秀才同来,因书四韵兼寄江南许浑先辈和州绝句寄澧州张舍人笛题横江馆题乌江亭汴河怀古寄扬州韩绰判官送李群玉赴举送薛种游湖南题寿安县甘棠馆御沟汴河阻冻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寄宣州郑谏议题元处士高亭郑瓘协律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十四韵寄珉笛与宇文舍人送陆洿郎中弃官东归重题绝句一首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遣兴秋思早秋春尽途中代人寄远题村舍途中一绝闺情寄题甘露寺北轩寄远旧游帘题青云馆郡中有怀寄上睦州员外十三兄歙州刺史邢群题木兰庙正初奉酬江上偶见绝句偶题入商山送卢秀才一绝题商山四皓庙一绝醉题寄远送隐者一绝题张处士山庄一绝有怀重送斛斯判官赠别寄牛相公九日为人题赠盆池少年行有寄罪言杜牧集卷五原十六卫战论守论论相燕将录杜牧集卷六张保皋、郑年传窦列女传书处州韩吏部孔子庙碑阴三子言性辩塞废井文题荀文若传后唐故江西观察使武阳公韦公遗爱碑杜牧集卷七唐故太子少师奇章郡开国公赠太尉牛公墓志铭唐故东川节度使检校右仆射兼御史大夫赠司徒周公墓志铭唐故岐阳公主墓志铭杜牧集卷八唐故宣州观察使御史大夫韦公墓铭唐故处州刺史李君墓志铭唐故歙州刺史邢君墓志铭唐故平卢军节度巡官陇西李府君墓志铭杜牧集卷九唐故淮南支使试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杜君墓志铭唐故灞陵骆处士墓志铭唐故复州司马杜君墓志铭唐故邕府巡官裴君墓志铭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铭唐故进士龚轺墓志铭李贺集序杜牧集卷十注孙子序送薛处士序杭州新造南亭子记送卢秀才赴举序池州造刻漏记池州重起萧丞相楼记同州澄城县户工仓尉厅壁记宋州宁陵县记淮南监军使院厅壁记自撰墓志铭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杜牧集卷十一上李太尉论江贼书上门下崔相公书上昭义刘司徒书上周相公书杜牧集卷十二上宣州高大夫书上李中丞书与人论谏书与浙西卢大夫书上宣州崔大夫书杜牧集卷十三上池州李使君书投知己书答庄充书上河阳李尚书书上盐铁裴侍郎书与汴州从事书黄州准赦祭百神文杜牧集卷十四祭城隍神祈雨文二首祭故处州李使君文祭木瓜神文祭周相公文祭龚秀才文唐故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御史大夫充浙江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上柱国,清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唐故尚书吏部侍郎赠吏部尚书沈公行状黄州刺史谢上表杜牧集卷十五贺平党项表进撰故江西韦大夫遗爱碑文表为中书门下请追尊号表贺生擒衡州草贼邓裴表谢赐御札提举边将表寿昌节宴谢赐音乐状谢赐新丝表又谢赐茶酒状代裴相公让平章事表又谢赐批答表论阁内延英奏对书时政记状谢许受江西送采绢等状又代谢赐告身鞍马状宴毕殿前谢辞内宴请上寿酒代人举蒋系自代状代人举周敬复自代状谢赐物状上李太尉论北边事启杜牧集卷十六贺中书门下平泽潞启上白相公启上周相公启上淮南李相公状上郑相公状上吏部高尚书状上刑部崔尚书状荐韩乂启上安州崔相公启上知己文章启荐王宁启上宰相求湖州第一启献诗启第二启第三启上宰相求杭州启为堂兄慥求澧州启崔璪除刑部尚书、苏涤除左丞、崔玙除兵部侍郎等制高元裕除吏部尚书制杜牧集卷十七裴休除礼部尚书、裴谂除兵部侍郎等制毕諴除刑部侍郎制韦有翼除御史中丞制韩宾除户部郎中、裴处权除礼部郎中、孟璲除工部郎中等制赵真龄除右散骑常侍制郑处晦守职方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制李朋除刑部员外郎、李从诲除都官员外郎等制庾道蔚守起居舍人、李汶儒守礼部员外郎充翰林学士等制皇甫鉟除右司员外郎、郑潈除侍御史内供奉等制权审除户部员外郎制李蔚除侍御史、卢潘除殿中侍御史等制韦退之除户部员外郎、裴德融除殿中侍御史、卢颖除监察御史等制卢告除左拾遗制杜濛除太常博士制萧岘除太常博士制李叔玫除太仆卿、高证除均州刺史、葛汾除施州刺史等制马曙除右庶子、王固除太仆少卿、王球除太府少卿等制归融册赠左仆射制李珏册赠司空制令孤定赠礼部尚书制李讷除浙东观察使兼御史大夫制卢搏除庐州刺史制杜牧集卷十八窦弘馀加官依前台州刺史、苏庄除邓州刺史等制李文举除睦州刺史制李暨除绛州刺史、魏中庸除亳州刺史、曹庆除威远营使等制李诚元除朔州刺史制薛逵除秦州刺史制田克加检校国子祭酒依前宥州刺史制薛淙除邓州、任如愚除信州、虞藏玘除邛州刺史等制王晏实除齐州、吴初本巴州、陈侹渝州刺史等制郑液除通州刺史、李蒙除陈州刺史等制郭琼除渠州、郭宗元除兴州等刺史、王康除建陵台令等制吴从除蓬州、贾师由除琼州、萧蕃除罗州刺史等制陆绍除信州刺史、封载除遂州刺史、郑宗道除南郑县令等制裴阅除温州刺史、伊实除献陵台令等制傅孟恭除威州刺史,宣敏加祭酒、兼侍御史、依前宣歙道兵马使知防秋事等制王樟除雅州刺史、郭錥除右谕德等制张德翁除归州刺史、李承训除福昌县令、卢审矩除阳翟县令等制姚克柔除凤州刺史、韦承鼎除栎阳县令、王仲连除赞善大夫等制支某除郓王傅、卢宾除融州刺史、赵全素除福陵令等制朱载言除循州刺史、袁循除渭南县令、张公及除献陵令、韦幼章除京兆府仓曹等制郑〓除大理少卿致仕制王钊除皇城留守制王知信除左卫将军、史寰除右监门卫将军等制杜牧集卷十九张直方授左骁卫将军制朱叔明授右武卫大将军制梁荣干除检校国子祭酒兼右神策军将军制吕卫除左卫将军、李铢右威卫将军、令狐朗除滑州别驾等制李鄠除检校刑部员外郎充盐铁岭南留后,郑蕃除义武军推官等制一品孙李明远授左千牛备身等制张幼彰、程修已除诸卫将军、翰林待诏等制房次玄除检校员外郎充度支灵盐供军使等制李知让加御史中丞依前邠州刺史、韦琼加侍御史充振武掌书记等制韦宗立授检校仓部员外郎知盐铁庐寿院等制崔彦曾除山南西道副使、李诜山东道推官、杨元汶京兆府法曹等制李承庆除凤翔节度副使、冯轩除义成军推官等制夏侯瞳除忠武军节度副使、薛途除泾阳尉充集贤校理等制白从道除东渭桥巡官、陶祥除福建支后、刘蜕寿州巡官等制萧孜除著作佐郎、裴祐之陕府巡官、崔滔栎阳县尉集贤校理等制杨知退除郓州判官、薛廷望除美原尉直弘文馆等制卢籍除河东副使、李推贤殿中丞、高湜除湖南推官、薛廷杰桂管支使等制郑碣除江西判官、李仁范除东川推官、斐虔馀除山南东道推官、处士陈威除西川安抚巡官等制斐诒除监察御史里行、桂管支使等制顾湘除泾原营田判官、夏侯觉除盐铁巡官等制石贺除义武军书记、崔涓除东川推官等制赵元方除户部和籴巡官、陈洙除长安县尉、王岩除右金吾使判官等制康从固除翼王府司马制韦承鼎除左赞善大夫、韦谞除尚食奉御、柳谦除寿安县令、韦选除义昌军推官、钱琦除沧景支使等制马迥除蜀州别驾等制张正度除汾州别驾等制高骈除祭酒兼侍御史,依前充职右神策军兵马使制右神策军押衙、检校太子宾客尚汉美等叙勋制忠武军都押衙、检校太子宾客王仲玄等加官制杜牧集卷二十赖师贞除怀州长史、周少鄘除虢州司马、王桂直除遒州长史等制柳师玄除衢州长史、知夏州进奏等制右龙武军大将军刘诚信等三十三人叙阶制冯少端等湖南军将授官制景思齐授官知宣武军进奏官制武官授折冲果毅等制张直方贬恩州司户制李玕贬抚州司马制王著贬端州司户制姜阅贬岳州司马等制王元宥除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制武易简量移梧州司马制周元植除凤翔监军制朱能裕除景陵判官制刘全礼等七人并除内侍省内府扃丞,置同正等制宋叔康妻封邑号制吐突士晔妻封邑号制新罗王子金元弘等授太常寺少卿监丞簿制沙州专使押衙吴安正等二十九人授官制西州回鹘授骁卫大将军制敦煌郡僧正慧菀除临坛大德制契丹贺正使大首领等授官制黔中道朝贺训州昆明等十三人授官制黔中道朝贺牂牁大酋长等十六人授官制班竹筒簟倡楼戏赠初上船留寄杜牧集外集和严恽秀才落花奉送中丞姊夫俦自大理卿出镇江西叙事书怀,因成十二韵过大梁闻河亭方宴赠孙子端秋岸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春思和裴杰秀才新樱桃中丞业深韬略志在功名再奉长句篇兼有谘劝代人作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偶题二首寄题宣州开元寺洛下送张曼容赴上党召宣州留赠赠张祜别沈处士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寄远人留赠宣州开元寺南楼奉和仆射相公春泽稍〓圣君轸虑嘉雪忽降品汇昭苏即事书成四韵寄李播评事送牛相出镇襄州送薛邽二首寄唐州李玭尚书见穆三十宅中庭梅榴花谢留诲曹师等诗洛阳别家登九峰楼归家南陵道中雨遣怀送人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咏袜醉赠薛道封悲吴王城宫词二首忍死留别献盐铁裴相公二十叔月闺情代作及第后寄长安故人寄沈褒秀才偶作入关春日途中遣怀秋感赠渔父赠终南兰若僧山行书怀叹花题刘秀才新竹紫薇花方响和宣州沈大夫登北楼书怀夜雨醉后呈崔大夫将出关宿层峰驿却寄李谏议郡斋秋夜即事寄斛斯处士许秀才使回枉唐州崔司马书兼寄四韵因和同赵二十二访张明府郊居联句早春题真上人院酬王秀才桃花园见寄对花微疾不饮呈坐中诸公送王十至褒中因寄尚书走笔送社十三归京后池泛舟送王十怀吴中冯秀才洛阳秋夕赠猎骑重送王十寄东塔僧秋夕送故人归山瑶瑟和令狐侍御赏蕙草偶题三川驿伏览座主舍人留题闻角押兵甲发谷口寄诸公长安雪后冬日题智门寺北楼华清宫破镜陕州醉赠裴四同年别王十后遣京使累路附书送张判官归兼谒鄂州大夫宿长庆寺望少华许秀才至辱李蕲州绝句问断酒之情因寄长安晴望登澧州驿楼寄京兆韦尹骕骦骏岁日朝回宫人冢寄杜子寄浙西李判官龙丘途中卢秀才将出王屋高步名场江南相逢赠别送杜顗赴润州幕送刘三复郎中赴阙羊栏浦夜陪宴会有感贺崔大夫崔正字江南送左师寝夜十九兄郡楼有宴病不赴书怀寄卢州芭蕉汴人舟行答张祐愁隋苑牧陪昭应卢郎中在江西宣州佐今吏部沈公幕罢府周岁公宰昭应牧在淮南縻职叙旧成二十二韵用以投寄杜牧集别集序寓言猿边上晚秋春日古道傍作访许颜怀归伤友人悼吹箫妓边上闻胡笳大梦上人自庐峰回洛中青冢别怀并州道中春日寄许浑先辈经阖闾城逢故人秋梦秋晚江上遣怀渔父早秋客舍长安夜月春怀逢故人闲题云将赴池州道中作金谷园隋宫春游边重登科蛮中醉偶呈郑先辈送赵十二赴举寓题子规杜鹃江楼旅宿送友人闻蝉别鹤旅情书事晓望贻友人秋日偶题山寺晚泊忆归早行有关杜牧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酬许十三秀才兼依来韵后池泛舟送王十秀才偶见黄州作书情醉倒兵部尚书席上作骕骦坂附录一主要传记资料附录二版本及著录简况附录三杜牧年谱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文学分享。

《山行》是哪个朝代的

《山行》是哪个朝代的

《山行》是哪个朝代的杜牧《山行》是唐代的山行杜牧【年代】:唐【作者】:杜牧——《山行》【内容】: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杜牧斋牧,字牧之,京兆人也。

善属文。

大和二年韦筹榜进士,与厉玄同年。

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策蹇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

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

其人,王佐才也。

”因出卷,搢笏朗诵之。

郾大加赏。

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

”曰:“不得,即请第五人。

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

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后又举贤良方正科。

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

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

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

兵法戎机,平昔尽意。

尝以従兄悰更历将相,而已困踬不振,怏怏难平。

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

诗情毫迈,语率惊人。

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

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急也。

牧美容姿,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

时淮南称繁盛,不减京华,且多名妓绝色,牧恣心赏,牛相收街吏报杜书记平安帖子至盈箧。

后以御史分司洛阳,时李司徒闲居,家妓为当时第一,宴朝士,以牧风宪,不敢邀。

牧因遣讽李使召己,既至,曰:“闻有紫云者,妙歌舞,孰是“即赠诗曰:“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

忽发狂言惊四座,两行红袖一时回。

”意气闲逸,傍若无人,座客莫不称异。

大和末,往湖州,目成一女子,方十余岁,约以十年后吾来典郡,当纳之,结以金币。

洎周墀入相,牧上笺乞守湖州,比至,已十四年,前女子従人,两抱雏矣。

赋诗曰:“自恨寻芳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此其大概一二。

凡所牵系,情见于辞。

吴讷为官文言文翻译

吴讷为官文言文翻译

原文:吴讷,字子仁,吴郡人。

少孤贫,力学成才。

绍兴中,登进士第,调吴县尉。

县令蔡襄,贤者也,知讷有异材,荐之朝廷。

授秘书省正字,累迁国子监丞。

居官清白,奉公守法,不附权贵,以廉能闻。

时朝政多弊,讷独能持正,不随波逐流。

及擢为监察御史,益励清节,劾贪官污吏,无所顾忌。

每至一地,必察其风俗,询其疾苦,访其贤能,以政事为己任。

故所至之处,无不颂声载道。

晚年,以疾归乡,退居林下,课子读书,不问世事。

其生平所至之处,皆留有清风明月,为人称颂。

翻译:吴讷,字子仁,是吴郡人。

他年幼时丧父家贫,但勤奋好学,最终成就了非凡的才华。

绍兴年间,他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吴县县尉。

当时的县令蔡襄,是一位贤明的官员,他看出吴讷具有非凡的才能,便向朝廷推荐了他。

吴讷因此被授予秘书省正字的职位,后来又多次升迁,成为国子监丞。

在任期间,他保持官场清白,恪守公法,不依附权贵,以廉洁能干而闻名。

当时朝政多有弊端,吴讷却能够坚持正道,不随波逐流。

后来他被提升为监察御史,更加努力保持清正的节操,弹劾贪污的官员和污吏,无所畏惧。

每到一处地方,他必定调查当地的风俗习惯,询问百姓的疾苦,探访当地的贤能之士,将政事视为自己的责任。

因此,他到过的每一个地方,无不充满赞誉之声。

晚年,因疾病回到家乡,隐居山林之下,教导子女读书,不再过问世事。

他一生所到之处,都留下了清风明月的佳话,受到人们的称颂。

吴讷一生勤政爱民,廉洁奉公,他不仅关心百姓的疾苦,还注重选拔贤能,努力整治政事。

他的为官之道,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他的事迹流传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堪称一代清官。

吴逆取亡录-清-苍弁山樵

吴逆取亡录-清-苍弁山樵
自成闻三桂之来而复返也,命伪丞相牛金星居守,自率精锐二十万,挟庄烈帝太子永王、定王及襄置军中,东击三桂。夏四月十八日及关,围之数匝。睿亲王兵亦至,三桂突围出谒,即壁中剃发。二十一日,战于关西一片石,贼败。明日复战,自成按辔登高冈以观。日将失,见我军戴缨帽如万朵红云,风卷而西,遽策马走,呼曰:“败矣!”贼众大溃,奔回永平,杀襄于城西之范家庄。狼狈还京,尽屠襄家,并害太子、二王。二十九日,焚宫殿,出阜城门宵遁。
三桂者,故明武举,沉毅敢战。少时逐一骑,射之堕,下马欲取其首,其人故佯死,突挥刀刃三桂中鼻,故鼻左微凹。目瞻视,隆准无须。监军太监高起潜爱其勇,认为义子。屡以战功得优叙,不数岁授总兵官,镇守宁远。其先世居徽州,流寓辽东,因家焉。父襄,由武进士起家,官锦州总兵,以援大凌河师溃削职。后从征山东,克登州,复官,氵存擢京营都督。
是年元江土司那嵩叛,三桂平之,以其地为元江府。嗣部臣以云南岁需俸饷至九百余万,议裁兵。三桂言边孽未除,宜如旧,并请发兵入缅。疏言渠魁不殄,有三患二难:李定国等引众四扰,患在门户;土司反覆,易被煽动,患在肘腋;投诚将士,乘机生心,患在腠理。且滇中米粮腾踊,耕作半荒,养兵难,安民亦难。惟有剿净根株,庶可一劳永逸。诏如所请,授内大臣爱星阿为定西将军,会同进师。三桂檄谕缅人以出兵故,令缚永历以献,自率大队由腾越出边。是时永历就食缅人,为所制,与定国等隔绝不通,已不能有所为,移书三桂乞哀曰:
岁庚申,我世祖章皇帝顺治元年,明庄烈帝崇祯十七年也。春二月,流贼李自成自秦犯晋,畿辅大震,议撤三桂兵守山海关,为京师卫。大学士陈演恐事平以弃地获咎,执不可。越月,贼锋益逼,始决计弃宁远,封三桂平西伯,趣入援。甫及关而京师陷,襄降贼。三桂闻变,逡巡关西,将赴降。自成命降将唐通作书招之,胁襄贻书敦促,中有“吾君已矣,尔父命在须臾,及今早降,不失通侯之位”语。有陈沅者,字圆圆,故吴妓,美丽善歌,戚畹周奎得之以进御。庄烈帝忧勤国事,不暇顾,饬归奎邸。三桂歆其艳,请于奎,奎盛饰奁具以赠。三桂妻张氏,貌寝而悍,三桂颇惮之,不敢携沅行,留居京都。城陷,为贼刘宗敏所得。三桂抵蓟州,襄使者至,诘知襄被执,笑曰:“是胁我耳,我至即释,何患!”复问:“陈姬无恙乎?”使者以实告,勃然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天下人!”遂反旆而东,回山海关,以讨贼复仇,布告远迩。继恐贼大队至,众寡不敌,遣其副帅郭元龙、杨坤、孙文焕乞师于我朝。时睿亲王率师西征,中途得请,允之。

刘禹锡之得妓与失妓

刘禹锡之得妓与失妓

刘禹锡之得妓与失妓作者:陈尚君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18年第02期唐代礼教松弛,士人行为放荡,刘禹锡也如此,不必以现代眼光来严格要求古人。

题目所言刘之得妓与失妓,皆属传闻,未必有其事,我仅借此题,说明文献与真相之间的距离,指明文史考据之复杂。

绮题惑众,愿承罪责。

刘禹锡之得妓,诞生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司空见惯。

关于此事,最早的记录有两处。

一是孟启《本事诗》: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学士。

李司空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

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

刘于席上赋诗曰:“倭鬌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李因以妓赠之。

《太平广记》卷一七七转引时,“李司空”作“李绅”。

岑仲勉《唐史馀沈》卷三认为“刘自和州追入,约大和元二年,至六年复出,于时绅方贬降居外,曾未作镇,何云罢镇在京”,“同时守司空者乃裴度,此涉于李绅之全误也”。

卞孝萱作《李绅年谱》和《刘禹锡年谱》,逐年排比二人事迹,证定以李绅为李司空之不足凭据。

然此属《太平广记》之误改李绅,并非《本事诗》原文。

二是范摅《云溪友议》卷中《中山诲》,颇多不同:昔赴吴台,扬州大司马杜公鸿渐为余开宴。

沉醉归驿亭,稍醒,见二女子在旁,惊非我有也。

乃曰:“郎中席上与司空诗,特令二乐伎侍寝。

”且醉中之作,都不记忆。

明旦修状启陈谢,杜公亦优容之,何施面目也。

余以郎署州牧,轻忤三司,岂不过哉!诗曰:“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寻常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所叙更曲折,但破绽更明显。

杜鸿渐是肃、代间名臣,卒于大历四年(769),在刘禹锡出生前三年。

宋人刻意加以弥缝,如詹玠《唐宋遗史》即径改作“韦应物赴大司马杜鸿渐宴”,其实韦任苏州于杜去世后近二十年。

那么这件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呢?我在九年前曾撰文《司空见惯真相之揣测》(刊《新民晚报》2009年2月15日),认为《云溪友议》的叙述,很可能来自韦绚的《刘宾客嘉话录》,韦是永贞革新间宰相韦执谊子,长庆间到夔州从刘禹锡问学,刘因故人子而无话不谈。

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及_试题答案及翻译

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及_试题答案及翻译

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及_试题答案及翻译(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

万历十七年进士及第。

授编修,进左中允。

直讲东宫,太子偶旁瞩,道南即辍讲拱俟,太子为改容。

历左谕德少詹事。

擢礼部右侍郎,署部事。

历城、高苑牛产犊,皆两首两鼻,道南请尽蠲山东诸税,召还内臣,又因灾异言貂珰敛怨,乞下诏罪己,与天下更新。

皆不报。

寻请追谥建文朝忠臣。

道南遇事有操执,明达政体。

朝鲜贡使请市火药,道南执不予。

土鲁番贡玉,道南亦请勿纳。

辽东议开科试士,道南以岩疆当重武格,不行。

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与方从哲并命,三辞而不允。

久之,始入朝。

故事,廷臣受官,先面谢乃莅任。

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

道南至,不获见,不敢入直。

同官从哲为言,帝令先视事,道南疏谢。

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

道南始得面谢,自是不获再见。

织造中官刘成死,遣其党吕贵往护,贵嗾奸民留己督造。

中旨许之,命草敕。

道南偕从哲争,且询疏所从进,请永杜内降,弗听。

鄱阳故无商税,中官为税使,置关湖口征课。

道南极言傍湖舟无所泊,多覆没,请罢关勿征,亦不纳。

道南辅大政不为诡随,颇有时望。

岁丙辰,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

吴江举人沈同和者,副都御史季文子,目不知书,而贿礼部吏,与同里赵鸣阳联号舍。

其首场七篇,自坊刻外,皆鸣阳笔也。

榜发,同和与鸣阳皆中式,都下为之大哗。

道南等亟检举,乃诏令复试。

同和竟日构一文。

下吏,戍烟瘴,鸣阳亦除名。

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

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

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

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

”御史韩浚、硃堦亦诋道南,道南益求去。

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居二年卒。

《明史》卷第二百一十七(有删改)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南即辍讲拱俟辍:停止B.乞下诏罪己,与天下更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19 阿房宫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19 阿房宫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阿房宫赋【2017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上池州李使君①书杜牧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

(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②,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

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

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

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

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③辈为注解之罪。

”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

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

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

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

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

不似古人穷天凿玄,蹑于无踪,算于忽微,然后能为学也。

故曰,生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也。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

楚王问萍实④,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

”此乃以童子为师耳。

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

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

”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

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

苏州历史法制名人

苏州历史法制名人
苏州历史名人
况钟
况钟(1388-1442)明代官员。字伯律,号龙岗, 又号如愚,汉族,靖安(今江西省靖安县高湖镇崖口 村)人。宣德五年出任苏州知府,他是明代一位受百 姓尊敬的清官,苏州人民称他“况青天”。昆剧《十 五贯》,以歌颂况钟而使其妇孺皆知。其功绩《明史。 况钟传》有较详细记述,著述有《况太守集》、《况 靖安集》等,其故里江西靖安建有“况钟园林”,况 钟墓 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高湖镇崖口村,工作 地苏州建有况钟祠,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言偃
言偃 (前506--前443 )。字子游,又称叔氏。春秋 时常熟人。孔门72贤弟子中唯一南方弟子 言偃 。擅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阐扬孔子学说,用 礼乐教育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 称赞。孔子曾云:"吾门有偃,吾道其南。"意即 我门下有了言偃,我的学说才得以在南方传播。 故言偃被誉为“南方夫子”。后人配祀孔庙,称 “十哲人第九人”。唐以后多次追封。明嘉靖时 改称“先贤言子”。清康熙时设置五经博士一员, 由言偃后裔世袭。今虞山镇言子巷有言子故宅, 虞山东岭有言子墓,学前街有言子专祠,州塘畔 有言子故里亭。
韩非
• 战国晚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新郑是 郑韩故城),韩王室诸公子之一,战国法家 思想的集大成者。《史记》记载,韩非精于 “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 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 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 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国末 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 集大成者,但古人认为是阴谋学家,韩非的 著作一大部分关于阴谋。韩非目睹战国后期 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 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 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 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着书, 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 《说林》、《说难》等著作,洋洋十万余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御史妓吴进士妓
东御史郊,未第时,进京会试,途遭濡首之厄。

仆人乘机罄取所有,逸去。

东计无所出,闷立于一家房檐下,初不知其为妓馆也。

自晨至暮,往来旁皇。

内一妓者窥见之,命侍女邀东入。

东拒之。

妓又以母来邀,东又拒之。

妓乃躬自出户,东复峻却。

妓曰:“妾无他意,但见君若有故,故问之耳。

”东察其诚,勉入其室。

技问故,东始以他享结之。

妓拂首不然。

东不得已,乃以实告。

妓曰:“然则君将何往?”东谓:“计穷力极,终当还家,功名事姑置之耳。

”妓笑曰:“因路费之小,误功名之大,见亦左矣。

”东又谓:“别无亲识借贷。

”妓曰:“妾有服饰,聊可应君之需。

”东不欲,妓又晓以不必胶柱意。

竟持所有,悉以付东。

且又荐寝,留连劝解,方送东行。

东至京,果得第。

筮仕县尹,大为淮阴漂母之报矣。

后行取入道,监察苏松。

妓之母来苏,潜住民间,诈冒东之姑,入告状中。

东见之,阅其词而悟其意,以首肯示之。

妪由是大有所得。

时郡侯徐潜廉知之,絷妪达东。

东大怒,反以徐为污蔑。

先将妪假以押回原籍根究,阴纵之于途,使泯其迹,然后摭拾徐他事欲危之。

徐不得已,易服长跪庭下,几不得解。

幸诸乡达力为申救,徐方得免。

真定吴生,有声于庠。

性不羁,悦某妓,而囊中实无余钱。

妓怜其才,因询所长,曰:“善樗蒲。

”妓乃馆生他室中,所遇凡爱樗蒲者,辄令生变姓名与之角。

生多胜,因以供生灯火费。

妓暇则就生宿,生暇则读书。

后生成进士,欲娶妓,而妓适死。

因为制服执丧,葬之以礼。

每向人言,必流涕。

吴生从未出丑。

此妓心术手段,俱胜汧国夫人十倍。

惜乎其福之凉也。

东御史蒙妓成我之恩,不为了其终身,而乃毁官箴以报之。

此妓亦利其多金而已,其在淮阴漂母之下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