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皂苷类提取
黄芪药材提取纯化过程中黄芪皂苷Ⅳ含量变化及相关成分分析

第39卷第12期2020年12月分析测试学报FENXI CESHI XUEBAO( Journal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Vol. 39 No. 12 1487-1493d o i: 10.3969/j.issn.1004 -4957. 2020.12. 008黄芪药材提取纯化过程中黄芪皂苷IV含量变化及相关成分分析陈超,吴惠勤*,黄晓兰,黄芳,刘梦云(广东省科学院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广东省中药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70)摘要:该文建立了准确测定黄芪药材中游离黄芪皂苷W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 MS/MS)法,并研究了2015年版《中国药典》黄芪项下黄芪皂苷W(黄芪甲苷)含量测定前处理操作对黄芪皂苷W含量的影响。
分别比较索氏提取后、正丁醇萃取后和氨试液除杂后黄芪皂苷W的含量变化,并利用具有超高分辨率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 ICR- MS)分析其成分的差异性。
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黄芪药材中黄芪皂苷汉在0.387 0-24. 75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8,检出限(LOD)为1.0mg/kg,定量下限(LOQ)为3.0mg/k g,力口标回收率为94.5%~105%,相对标准偏差(RSD,™ =6)为1.4%。
研究发现甲醇直接提取的黄芪皂苷I相对含量最高,正丁醇萃取后的氨试液除杂过程会导致黄芪皂苷I及其他黄芪皂苷W同系物水解,黄芪皂苷I的相对含量显著降低,而黄芪皂苷W的含量显著升高;并发现黄芪药材中存在目前尚未报道的黄芪皂苷n异构体,将其命名为新黄芪皂苷n。
关键词:黄芪;游离黄芪皂苷含量变化;新黄芪皂苷n;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中图分类号:O657.7; R2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 -4957(2020)12 -1487 -07Analysis of Content Variation of Astra/aloside W and Related ChemicalComponents During the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Astragali RadixC H E N C h a o,W U H u i-q in*,H U A N G X ia o-la n,H U A N G F a n g,L IU M eng-yun(Guangdong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Quality and Saf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dongInstitute of Analysis(China National Analytical Center Guangzhou),Guangdong Academy ofSciences,Guangzhou510070,China)A b s t r a c t:A valida ted a n a lytic a l m ethod was developed fo r the d e term in ation o f free astragaloside Win A stra g a li R a dix by u ltra-h ig h perform ance liq u id chrom 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 etry(U P-LC - MS/M S).E ffects o f each step o f pretreatm ent w ere studied on the de term in ation o W in Chinese pharm acopoeia(2015) (C h P).F u rth e rm o re,im pacts o f n-b u ta n o l e xtractio n and amm onia im p u rity rem oval on the de term in ation and content va ria tio n o f astragaloside W were in te d.The differences o f com ponents caused by pretreatm ent were analyzed by F o u rie r trac lo tro n resonance mass s pectrom etry(F T- IC R- M S).R 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good lin e a rre la tio n sh ip o f the proposed m ethod fo r astragaloside W in the range o f0.387 0 -24. 75 ma co rre la tio n c o e ffic ie n t r)o f0.999 8.The lim it o f detection(L O D)and lim it o f q u a n tita tio n(L O Q)were 1.0 m g/k g and 3.0 mg/k g,re sp e ctive ly.The recoveries at three spiked levels ranged from94. 5% to 105%,w ith a re la tive standard d e v ia tio n(R S D,^ = 6)o f1.4% .The re la tive content o fastragaloside I was the highest when A stra g a li R a d ix was d ire c tly extracted w ith m etha no l.p u rity rem oval process w ith am m onia after n-b u ta n o l extractio n le d to the hom ologues tu galoside W by h y d ro ly s is,w h ic h s ig n ific a n tly increased the content o f astragaloside W.M o re o ve r,itwas fou nd th a t there exists a new isom er o f astragaloside n,nam ed as neoastragaloside n in A stragal i R a d ix.Key words:A stra g a li R a d ix;free astragaloside W;content ch a n g e;neoastragaloside n ;u ltra-收稿日期:2020-06 -22;修回日期:2020-07 -14*通讯作者:吴惠勤,研究员,研究方向:质谱分析应用,E-mail:138****9756@139.o m1488分析测试学报第39卷h ig h perform ance liq u id chrom 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 etry黄苗为見科植物蒙古黄 Y AVragaZiw(F is c h. )Bge.var.(Bge. )H siao 或膜荚黄苗也^§"〇^«應7716「£1疆;6«_15化8<:;11.)886.的干燥根[1]。
黄芪甲苷介绍以及提取

黄芪甲苷介绍以及提取黄芪性甘,微温;归脾、肺经。
补气养血,益气固表,这是黄芪的主要作用。
同时可以复脉固脱,生津止渴,是恢复元气的良药。
对于身体虚弱、精神萎靡、四肢无力或突发性休克等均有不错的疗效。
黄芪生用可以治疗身体淤血、手脚肿胀、皮肤红肿毒疮等疾病,主要有赖于其益气固表、利水排毒的作用。
蜜炙黄芪可以缓解元气不足、腑脏功能减退、脾虚劳倦、贫血等症状,得益于其补中益气、补血养血的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有防治感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预防和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和缓解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和缓解慢性肾炎,可用于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恢复,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
黄芪的主要成分有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物质及有机酸,其中皂苷类和黄芪多糖是其主要活性物质,黄芪皂苷I、II、III、Ⅳ、V、VI、VII、VIII是主要的皂苷类物质。
《中国药典》(2015版)规定,黄芪甲苷的含量是黄芪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41。
黄芪甲苷是正品黄芪三萜皂苷中的黄芪皂苷Ⅳ,在黄芪药材中含量极低,一般在千分之一左右,而且黄芪中药材成分复杂,提取比较困难,并且现代药学的发展及新剂型新产品的不断出现,要求有效地提取黄芪中的黄芪甲苷,对于产品研发和创新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现阶段对于黄芪甲苷的提取方法和工艺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在传统提取基础上,出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微波辅助萃取、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所以研究高效快速提取黄芪中黄芪甲苷的方法和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黄芪甲苷可以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黄芪的化学成分众多,主要有皂苷类、黄酮类和多糖等,其中皂苷类化合物有黄芪皂苷及其大豆皂苷,黄酮类化合物有黄酮、异黄酮、异黄烷和紫檀烷四大类。
另外尚含单糖、氨基酸、蛋白质、核黄素、叶酸、尼克酸、维生素D、驱油酸、亚麻酸、微量元素、香草酸、阿魏酸、异阿魏酸、对羟苯基丙烯酸、咖啡酸、绿原酸、棕榈酸、B一谷甾醇、胡萝卜苷、羽扇豆醇,正十六醇等成分口。
黄芪提取物的应用领域

黄芪提取物的应用领域
黄芪提取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
在医药领域,黄芪提取物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肾炎、糖尿病、高血压等。
黄芪提取物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黄酮类、多糖类、皂苷类等,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能够有效地改善人体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在保健品领域,黄芪提取物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的生产中。
黄芪提取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这些成分能够有效地滋补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同时,黄芪提取物还具有抗衰老、美容养颜等作用,能够帮助人们保持健康、美丽。
在化妆品领域,黄芪提取物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的生产中。
黄芪提取物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黄酮类、多糖类、皂苷类等,这些成分能够有效地改善皮肤质量,增强皮肤免疫力,预防皮肤老化,从而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
同时,黄芪提取物还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能够有效地保护皮肤,预防皮肤病变。
黄芪提取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美的追求,黄芪提取物的应
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广泛。
中药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中药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黄芪;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学术性黄芪,又名黄耆、绵黄耆、箭芪。
药用黄芪为豆科植物黄芪或XX黄芪的根,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止渴、行滞通痹、托DU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肺气虚所致之气虚乏力、咳喘气短、表虚自汗,中气下陷所致之久泻脱肛、内脏下垂,脾虚水湿失运导致的尿少水肿,气血不足所致的痈疮内陷、脓成不溃及久溃不敛,内热消渴,中风后遗症等疾病。
现代医学分析黄芪所含主要的化学成分为黄芪多糖类、皂苷类、黄酮类化合物等,具有免疫调节、抗感染、抗氧化,抗病DU、抗肿瘤作用、降血糖和双向调节血压及多种脏器保护等多种作用。
本文对近年来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化学成分1.1黄芪多糖近年来对黄芪多糖(AstragalusPolysaccha-rides,APS)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黄芪多糖主要有葡聚糖和杂多糖。
其中葡聚糖又分为水溶性葡聚糖和水不溶性葡聚糖,分别是α(1→4)(1→6)葡聚糖和α(1→4)葡聚糖。
黄芪中所含的杂多糖多为水溶性酸性杂多糖,主要由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组成,少量含有糖醛酸,由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组成;而有些杂多糖仅由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组成。
研究表明:黄芪多糖具有显著的抗感染活性,还可通过影响机体的免疫调节特性发挥抗肿瘤作用。
1.2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AstragalusFlavonoids,AFS)是黄芪的又一活性部分,多达30种余。
迄今已从黄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黄酮(5种)、异黄酮(12种)、异黄烷(12种)和紫檀烷(4种)、二氢异黄酮、紫檀烯等6大类,主要有山奈酚、槲皮素、异鼠李素、鼠李异柠檬素、熊竹素、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二甲氧基异黄酮、异黄烷苷、二甲氧基二氢异黄酮、红芪木脂素、异甘草素、二甲氧基异黄烷、二异戌烯基异黄酮等30多种。
李瑞芬等还首次从蒙古黄芪属中分离得到5,7,4’-三羟基异黄酮和4,2’,4’,-三羟基查尔酮。
含黄芪制剂中皂苷类化合物的HPLC测定方法的概述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专科毕业作业题目含黄芪制剂中皂苷类化合物的HPLC测定方法的概述专业学习中心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年月日目录1黄芪的简介 (1)2 黄芪中皂苷类化合物的介绍 (1)2.1 黄芪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 (1)2.2 黄芪中皂苷类化合物化学结构 (2)3 含黄芪制剂的种类和特点 (3)4 HPLC法测定含黄芪制剂皂苷类成分的研究动态 (3)4.1 含黄芪制剂HPLC样品制备方法 (3)4.2 HPLC法测定黄芪制剂皂苷化合物的内容及技术难点 (4)4.3 HPLC法测定黄芪制剂的应用实例 (5)5 小结与展望 (5)参考文献 (5)含黄芪制剂中皂苷类化合物的HPLC测定方法的概述【摘要】目的:综述近年来含黄芪制剂中皂苷类化合物的HPLC测定方法的研究动态,为今后在黄芪制剂此类成分的检测和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性建议。
方法: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分类、整理、分析、对比,总结了黄芪制剂的皂苷的结构组成,黄芪制剂的结构特点,HPLC法测定的技术进展等。
结果:随着HPLC软件和硬件设施的不断更新,相关技术和理论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含黄芪制剂皂苷类化合物可以运用HPLC法检测,而且此方法具有高效、简便、准确的特点。
结论:HPLC法可用于黄芪制剂中皂苷类化合物的检测,且有着很好的应用实践价值。
【关键词】黄芪;皂苷;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黄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黄芪有很强的药用价值,为多版中国药典收录的上乘补气药材。
黄芪主要含有皂苷、多糖、黄酮三类主要的化学成分,其中皂苷类化合物是发挥药效的主要成分[1]。
目前随着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的不断革新,越来越多的黄芪类提取物被赋予现代化的制剂剂型。
但是黄芪复杂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给黄芪制剂的质量控制、化学成分分析及含量测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2]。
随着分析检测技术的日趋完善,运用HPLC法检测黄芪制剂中的皂苷类化合物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已有多数相关的研究报道表明HPLC法可以用于黄芪中皂苷成分的测定,并且具有准确度高、操作简便、效率更高的特点。
不同提取方法对黄芪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不同提取方法对黄芪总皂苷含量的影响张军武;赵琦【摘要】Objective: To select the best extraction process of total saponin in HuangQi (Radix Astragali). Method: The contents of astragaloside IV, extracted with ethanol reflux method as well as water extraction and alcohol precipitation method, were detected by HPLC-ELSD by taking astragaloside IV as an index. Result: The content of astragaloside IV extracted by ethanol reflux method was 40% higher than that got by water extraction and alcohol precipitation method. Conclusion: All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ethanol reflux method could be taken as an extraction method of total saponin from HuangQi (Radix Astragali) in a large scale production.%目的优选黄芪总皂苷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平行试验法,以黄芪甲苷为指标,测定用HPLC-ELSD 法测试乙醇回流法和水提醇沉法提取的总皂苷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乙醇回流法比水提醇沉法提取的总皂苷中黄芪甲苷含量高出约40%.结论乙醇回流法较水提醇沉法提取率高,是黄芪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2(025)004【总页数】2页(P26-27)【关键词】黄芪;总皂苷;乙醇回流法;水提醇沉法【作者】张军武;赵琦【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46;咸阳市卫生学校【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5黄芪为常用的“补气”药,中医认为黄芪有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益气固表之功效[1]。
黄芪皂苷类提取

黄芪皂苷的提取与纯化1.黄芪的有效成分黄芪化学成分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 年代初期,迄今为止,已从黄芪类中药中分离出了几十种活性成分。
经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主要含有黄芪皂甙类、黄芪多糖类、黄酮类、氨基酸类及少量微量元素类。
肖容等人对黄芪中氨基酸进行了提取,得到15 种氨基酸并测出其含量。
根据日本、前苏联和中国学者的研究,黄芪中的黄酮或黄酮类似物约二十种左右,大多属于黄酮,异黄酮和异黄烷类化合物,从黄芪中分离的黄酮具有抗缺血和改善血相作用,是天然抗氧化剂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它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特性。
黄芪中主要的有效成分为黄芪皂甙和黄芪多糖。
2. 黄芪皂甙2.1 皂甙的分类及性质皂甙是由皂甙元和糖组成,依据甙元的结构将皂甙分为两大类,其一为甾体皂甙,另一类为三萜皂甙。
甾体皂甙结构中大多不含羧基而呈中性,而三萜皂甙根据水解后结构分成四环三萜皂甙和五环三萜皂甙两大类,结构中可见羧基,因此酸性皂甙多属此类。
黄芪中含有大量的皂甙类及三萜类化合物,约有50多种左右,它们大多属于四环三萜类,其中含量较多的为黄芪皂甙Ⅳ,即黄芪皂甙甲苷。
皂甙的溶解度随其分子中连接糖数目不同而不同。
一般可溶于水,易溶于热水、热甲醇及热乙醇,不溶于乙醚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具有溶血作用,可被酶或酸溶液水解,水解后的糖多为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及其他五碳糖。
2.2 皂甙的提取(1) 正丁醇萃取法皂甙在水饱和正丁醇或戊醇中溶解度大,且能与水分成两相,可利用此性质从皂甙水溶液中用丁醇或戊醇提取皂甙,与亲水性大的糖、蛋白质等分离。
具体方法用亲水性强的正丁醇为溶剂在水溶液中作两相萃取,皂甙转溶于正丁醇,一些亲水性强的杂质如糖、蛋白质、鞣质等仍留在水中,与皂甙分离。
(2)甲醇提取-乙醚沉淀法甲醇提取含皂甙植物,过滤,回收绝大部分甲醇,冷却甲醇浓缩液,利用皂甙不溶于乙醚的特性,加入等体积的乙醚,摇匀,析出大量白色沉淀,静置,倾出上清液,再加入乙醚,又有白色沉淀产生,如此重复,直到加入乙醚无沉淀产生为止。
黄芪属植物皂苷类成分研究进展

国 外 医 药 ・ 物 药 分 册 植
1 Dr pe R.J Nut , 1 9 8 a rC r 9 7, 1 ( 27 9): 7 5 19 1 DiLe 9 o. Ra i l M e da d,2 0 0 0,9 4): 5 9( 2 0 2 0
8 1 6 29 M e i n s a o S. J Cl i End c i l ea n o rno M t b, 1 9 9 9, 8 7) 4(
3 J nknsD . M eab im ,2 0 4 4): 37 8 e i J t ol s 00 , 9( 5
33 M e l k K Pr c S p Bi e d oc I. o oc Ex ol M d,1 9 9 5,2 8( : 0 1)
6 7
b r K o c Exp Bi lM e o d, 1 9 9 9, 2 ( 21 2) 2 W e e S. Pr c So 4
一
谷 甾 醇 、 酸 及 多 种 微 量 元 素 等 。 内外 学 叶 国
16 0种 , 泛 分 布 于 除 大 洋 洲 之 外 的 温 带 0 广
和 亚 热 带 地 区 , 国 有 1 0多 种 , 产 于 东 我 3 主 北 。《 国 药 典 》 2 0 中 ( 0 0年 版 )规 定 以 膜 荚 黄 芪 A.me r n cu F s h )B e mb a a e s( ic . g .及 其 变 种 蒙 古 黄 芪 A. me r n c u ( i h ) mba a e s F s . c
1 31 2 P n Y. Pr c So 5 a o c Exp Bi l M e o d, 1 9 9 9,22 2): 1 1( 18 2 P n Y. Ne r s iIe t 1 9,2 ( — ): 7 6 a u o c t , 99 61 1 2 1 27 Ta l r y o H. B a n Re v Br i r i s De a n Re s,1 9, 1 4( 99 1 2) 27 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芪皂苷的提取与纯化
1.黄芪的有效成分
黄芪化学成分的研究,始于上世纪 50 年代初期,迄今为止,已从黄芪类中药中分离出了几十种活性成分。
经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主要含有黄芪皂甙类、黄芪多糖类、黄酮类、氨基酸类及少量微量元素类。
肖容等人对黄芪中氨基酸进行了提取,得到 15 种氨基酸并测出其含量。
根据日本、前苏联和中国学者的研究,黄芪中的黄酮或黄酮类似物约二十种左右,大多属于黄酮,异黄酮和异黄烷类化合物,从黄芪中分离的黄酮具有抗缺血和改善血相作用,是天然抗氧化剂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它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特性。
黄芪中主要的有效成分为黄芪皂甙和黄芪多糖。
2. 黄芪皂甙
2.1 皂甙的分类及性质
皂甙是由皂甙元和糖组成,依据甙元的结构将皂甙分为两大类,其一为甾体皂甙,另一类为三萜皂甙。
甾体皂甙结构中大多不含羧基而呈中性,而三萜皂甙根据水解后结构分成四环三萜皂甙和五环三萜皂甙两大类,结构中可见羧基,因此酸性皂甙多属此类。
黄芪中含有大量的皂甙类及三萜类化合物,约有50多种左右,它们大多属于四环三萜类,其中含量较多的为黄芪皂甙Ⅳ,即黄芪皂甙甲苷。
皂甙的溶解度随其分子中连接糖数目不同而不同。
一般可溶于水,易溶于热水、热甲醇及热乙醇,不溶于乙醚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具有溶血作用,可被酶或酸溶液水解,水解后的糖多为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及其他五碳糖。
2.2 皂甙的提取
(1) 正丁醇萃取法
皂甙在水饱和正丁醇或戊醇中溶解度大,且能与水分成两相,可利用此性质从皂甙水溶液中用丁醇或戊醇提取皂甙,与亲水性大的糖、蛋白质等分离。
具体方法用亲水性强的正丁醇为溶剂在水溶液中作两相萃取,皂甙转溶于正丁醇,一些亲水性强的杂质如糖、蛋白质、鞣质等仍留在水中,与皂甙分离。
(2) 甲醇提取-乙醚沉淀法
甲醇提取含皂甙植物,过滤,回收绝大部分甲醇,冷却甲醇浓缩液,利用皂甙不溶于乙醚的特性,加入等体积的乙醚,摇匀,析出大量白色沉淀,静置,倾出上清液,再加入乙醚,又有白色沉淀产生,如此重复,直到加入乙醚无沉淀产生为止。
把沉淀物干燥,得黄色粗皂甙,如其纯度不合要求,可以再溶于甲醇,加乙醚沉淀。
此法流程简单,能耗少,易于操作,但溶剂消耗量大。
(3) 水提取-无水乙醇溶解法
水提取皂甙,过滤,浓缩,真空干燥,粉碎,得棕色粗皂甙。
利用皂甙可溶于热无水乙醇,而糖类、蛋白质等杂质不溶原理,采用热无水乙醇把粗皂甙粉中的皂甙溶解出来,回收部分乙醇,冷却,静置,即有大量的白色皂甙析出。
此法所得的皂甙纯度很高,但溶剂和电能消耗大,皂甙得率不高。
(4) 大孔树脂法
用水或醇类提取皂甙去杂后,用少量水溶解粗皂甙,上大孔树脂柱,先用水冲洗柱子,乙醇洗脱,皂甙主要被60-80%乙醇洗脱出来,收集这部分的洗脱液,浓缩至干,得精制皂甙,淡黄色。
大孔树脂对物质的吸附是以范德华力为主的,非极性分子形式的杂质容易被吸附,而且树脂内部具有很多大小适当的孔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依照分子量的大小进行分离。
分离过程中,一些无机盐,低分子量的糖在大孔树脂中由于极性的原因不被吸附而容易被水洗脱。
蛋白质、中分子量及大分子量的多糖类被低浓度的乙醇除去。
通过大孔树脂后,已经得到纯度较高、质感较
好的皂甙。
此法不仅操作简单,成本低,回收率大,而且连续化程度高,适宜工业化生产。
(5) 重金属盐沉淀法
皂甙的水溶液可以和一些金属盐类如铅盐、钡盐、铜盐等产生沉淀,利用这一性质可以进行皂甙的提取分离。
但此法会有重金属残留,对人体有害,而且所得的皂甙纯度也不高,需配合其它方法进一步提纯,故很少采用。
(6) 超临界CO2萃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技术是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萃取和分离技术。
超临界流体(简称SF)具有和液体相近的密度,其粘度与气体相近,扩散系数为液体10-100倍,因此对许多物质有较好的渗透性和较强的溶解能力。
但是不同植物的皂甙在分子量和极性上有比较大的差别,究竟此法能否适应所有的皂甙,还有待研究。
A 索氏提取法:分别采用 95%乙醇、70%乙醇和 30%乙醇进行索氏提取器提取,提取溶剂体积为 350ml,提取时间为 4 小时。
B 超声波法:采用 95%乙醇进行超声波提取黄芪皂甙,提取溶剂体积为
350ml,超声时间为 30min。
C 煎煮回流法:分别采用醇碱提取法、水提取法和碱水提取法进行回流提取实验,提取溶剂体积为 350ml,提取时间为 2 小时。
1. 将饮片用中药粉碎机粉碎到适合提取的粒度。
2 去除杂质:使用 7.5 倍的丙酮和石油醚为 1:1 的溶液在功率为 100%的条件下进行超声处理。
3 过滤,黄芪样品中的有机溶剂挥发风干,用于提取实验。
4 提取:称取适量上述操作后所得黄芪干粉,置于圆底烧瓶中或索氏提取器中,按一定料液比、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等提取条件,在热水浴中回流浸提数小时,冷却后离心,收集上清液备用。
5 滤渣复提:将初次浸提残渣,按前次操作进行重复提取。
6 醇沉:在浓缩液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溶液,静置过夜,4000r/min离心
20min,弃去沉淀。
2.3 皂甙的分离纯化方法
由于皂甙亲水性大,与杂质分离较困难,有些皂甙结构差别不大,上述方法只能得到较纯的总皂甙,若要得到单体,目前常用色谱分离法作进一步分离
1 正丁醇萃取:将提取物制备为水溶液,加入足够的水饱和的正丁醇进行萃取。
2 大孔树脂柱层析
(1) 大孔树脂 D101 预处理:2mol/L HCl 浸泡 12 小时,用蒸馏水冲洗至中性;2mol/L NaOH 浸泡 12 小时,用蒸馏水冲洗至中性,95%乙醇浸泡 24 小时,溶胀后,用 95%乙醇洗至洗出液加适量蒸馏水至无白色混浊现象,再用大量水洗至无醇味。
(2) 装柱:采用常规湿法装柱,装柱前于柱内倒入一定量的水。
将带水的吸附树脂,沿着玻璃棒一次性加入层析柱中,同时开启柱底活塞,水从底部缓缓流出,使树脂自然沉降而不留气泡,注意在装柱过程中始终保持液面高出树脂层面 20mm 以上。
(3) 上样与洗脱:正丁醇萃取溶液浓缩后蒸馏水溶解,取适量水溶液环壁缓慢均匀的加入到树脂柱上,采用 80%乙醇进行洗脱并用香草醛硫酸比色法进行检测。
(4) 树脂的再生用水去除杂质,至水清澈为止,用 5%HCI 溶液以4-6BV/h 的流速通过树脂层,浸泡 24h,而后以同样流速用水洗至出水呈中性,用 2%NaOH 溶液以 4-6BV/h 的流速通过树脂层,浸泡 24h,而后以同样流速用水洗至出水呈中性即可。
陈长仁药学1101
2302110123
2.3 硅胶柱层析:把洗脱液和硅胶混合搅拌成稀状后装入硅胶柱里,(注意:此过程中不能使液体流干),装好柱后,把干粉倒入,再加适量液体(氯仿)搅拌,再加洗脱液开始洗脱。
收集洗脱液,用薄层层析法来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