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生物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单元测试含答案

初一生物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图是某些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道内的变化示意图,请据图判断曲线 X 表示的应该是A.淀粉B.水C.蛋白质D.脂肪2.如图是小肠绒毛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肠绒毛是小肠内表面皱襞上的绒毛状突起,大大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B.图中6所示的结构是肠腺,它分泌的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C.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它们都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D.营养物质中的麦芽糖、氨基酸等成分能通过小肠绒毛壁进入循环系统3.如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都是小肠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C.③内含有脂肪酶,可以分解脂肪D.x是大肠,是吸收a、b、c的主要场所4.下图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2号试管中滴入1ml唾液B.37℃是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C.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D.1号试管中淀粉糊2ml,2号试管中淀粉糊1ml5.如图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支试管充分振荡,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B.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不变蓝色,2号试管变蓝色C.该实验可以证明唾液对淀粉进行了物理性消化D.该实验无法说明37℃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6.下表是某校生物小组的实验记录,该小组探究的课题是试管编号①②加入物质浆糊、唾液浆糊、唾液、盐酸温度37℃37℃时间10分钟10分钟加入碘液后的现象不变蓝变蓝A.探究淀粉遇碘液是否变蓝B.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C.探究唾液能否消化淀粉D.探究盐酸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7.下列有关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B.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C.口腔中的消化酶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D.大肠能吸收少量水分和无机盐8.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消化系统由口腔、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B.胃只有贮存食物的功能C.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D.肝脏分泌的胆汁中含有多种消化酶9.下列哪个器官不属于消化系统()A.口腔B.肛门C.大肠D.大脑10.图甲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图,图乙是膈肌所处的两种状态,图丙是气管a、肺c、胸腔b三者组合示意图。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人体的呼吸训练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一、选择题(请将各小题唯一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在下面答案栏相应的空格内)1.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A. 鼻和肺B. 呼吸道和肺C. 气管和肺D. 呼吸道和气管2. 通常情况下,人体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原因是()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湿润③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④嗅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刺激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3. 呼吸道能在一定程度上清洁吸入的空气,与此无直接关系的是()A. 鼻毛B. 鼻黏膜C. 会厌软骨D. 气管黏膜上的纤毛4.呼吸道能够使气体变得清洁的主要原因是()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B.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并能够分泌黏液C.呼吸道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D.支气管能够发出很多分支5. 含细菌和灰尘的痰液产生于()A.鼻腔黏膜B.食道黏膜C.喉腔侧壁D.气管和支气管黏膜6. 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生活在北欧的人比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鼻子高挺些,通气路程加长,能使到达肺的气体更()A. 多B. 温暖C. 干燥D. 氧气浓度增加7. 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等原因,近些年我国北方经常受雾霾天气的侵扰,引起众多网友们凋侃“月朦胧,鸟朦胧,空气雾霾浓。
山朦胧,树朦胧,喉咙有点痛”“北国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三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绿色环保的新能源迫在眉睫。
下列有关雾霾中的污染颗粒进入人体的途径,正确的是()A.外界→咽喉→食道→肺B. 外界→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C. 外界→鼻腔→气管→肺D. 外界→鼻腔→咽喉→食道→气管→肺8.下列器官中,既是气体通道又是食物通道的器官是()A. 咽B. 肺C. 支气管D. 喉9.正常情况下,人体呼气时,气体不会经过的结构是()A. 鼻腔B. 气管C. 咽D. 食道10. 人体进行呼吸时会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产生于()A. 肺泡B. 血液C. 组织细胞D. 组织液11. 我们跑操时,呼吸加深加快。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1.下列有关人体呼吸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食物和气体进入人体的共同通道是咽B.气管因有C形软骨支架而能保持敞通C.人感冒时呼吸不畅是因为鼻黏膜分泌黏液过多,堵塞了鼻腔D.吃饭时说笑,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会引起剧烈咳嗽2.我国北方的春季经常刮风,有时还有沙尘暴,专家建议大家在这种天气外出时一定要佩戴口罩。
下列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的结构有()①鼻毛②鼻黏膜③会厌软骨④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⑤声带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③⑤3.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前,要先清除他(她)口鼻内的污物,目的是()A.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B.保持呼吸道通畅C.温暖进入肺部的空气D.湿润进入肺部的空气4.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②二氧化碳含量减少③氧气含量增加④氧气含量减少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5.在做胸部X光检查过程中,医生要求患者吸气后闭气不动,此时肋骨和膈肌的运动状态为()A.肋间肌舒张使肋骨下降,膈肌舒张使膈顶部下降B.肋间肌舒张使肋骨上升,膈肌收缩使膈顶部上升C.肋间肌收缩使肋骨上升,膈肌收缩使膈顶部下降D.肋间肌收缩使肋骨下降,膈肌舒张使膈顶部上升6.下列有关深吸气时的叙述,错误的是()A.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B.膈肌收缩,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C.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D.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7.肺泡适于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是()①肺泡数量多②肺泡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③肺泡壁薄④肺泡壁分布很多弹性纤维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8.如图为模拟人体呼吸运动实验装置。
手向下放松橡皮膜时,模拟的人体呼吸状况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处于呼气状态B.肋间肌收缩C.胸腔容积减小D.肺内气体压力增大9.关于呼吸道各结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气管壁上的腺细胞分泌液可使气管内保持湿润B.鼻腔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够温暖气体C.吞咽时,会厌软骨会张开,保证气管、咽内空气畅通D.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10.下列有关人工呼吸操作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病人仰卧于坚实平面上,抬下颏保持头后仰,使其呼吸道畅通B.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颏,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C.用口包住病人的口,快速吹气2次,每次持续1秒以上D.胸外心脏按压与吹气交替进行,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30:2 11.下面关于呼吸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B.呼吸道仅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C.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D.肺是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1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一次呼吸过程中,吸气结束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B.肺活量反映的是一个人的肺在一次呼吸运动中最小的通气能力C.呼吸运动需要肋间肌和膈肌提供动力D.人工呼吸依据的是呼吸运动原理13.如图是人体肺泡和血液的气体模式图,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每一个肺泡都被毛细血管包围B.肺泡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C.肺泡的氧气浓度高于毛细血管D.氧气从毛细血管进入肺泡,靠的是扩散作用14.在抢救呼吸已停止溺水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对着患者的口进行吹气,此时患者相关结构所处的状态是()A.肋间肌与膈肌收缩状态,胸廓容积缩小,外界空气排出肺B.肋间肌与膈肌舒张状态,胸廓容积扩大,外界空气进入肺C.肋间肌与膈肌收缩状态,胸廓容积扩大,外界空气进入肺D.肋间肌与膈肌舒张状态,胸廓容积缩小,外界空气排出肺15.一个人的肺活量与胸围差成正相关。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测试题(含答案)

C.通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中代谢废物减少
D.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17.胸廓的上下径的缩小有关于………………………………………()
A.膈肌的收缩B.膈肌的舒张C.肋骨间的肌肉收缩D.肋骨间的肌肉舒张
18.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A.胃液和肠液都能参与牛奶的消化
B.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
C.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细胞的构成物质,而且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牙齿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
25.右图表示人体某处的三种血管,已知①为毛细血管,血流方向为③→①→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26.请将下列器官与相应的功能连接起来.
三、综合题
27.图是呼吸系统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呼吸系统由[ ]__________和[ ⑥ ]__________组成。⑤是___________,其末端形成许多__________构成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___的场所。
B.喉既是呼吸通道,又是发声器官
C.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肺泡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D.咽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还是食物的通道
19.人在平静状态下完成呼气过程,肋间外肌和膈肌的变化、肺的容积的变化是( )
A.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肺的容积缩小B.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肺的容积增大C.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肺的容积缩小D.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肺的容积增大
A.因鼻腔堵塞而味觉失灵B.因鼻腔堵塞而味觉变得不敏感
C.因空气通过鼻腔太少而味觉失灵D.鼻粘膜充血肿胀,嗅觉细胞感受不到香味的刺激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测试题(含答案)1.C。
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的含量,因此会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
2.C。
乙表示呼气,膈肌收缩,胸廓容积缩小。
3.B。
能使吸入的气体变清洁的结构有鼻毛、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和鼻黏膜。
4.D。
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器官组成的系统是呼吸系统。
5.A。
人体呼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因此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后,石灰水会变浑浊。
6.A。
图中1和2分别是支气管和毛细血管分支末端,不是相反。
7.C。
少用鼻呼吸不利于呼吸系统保健。
8.C。
曲线BC段表示吸气,胸腔容积变大。
9.C。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10.对。
煤气中毒会造成呼吸系统受损,导致肺通气发生障碍,从而造成死亡。
11.判断:正确。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高,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低。
12.判断:正确。
人体呼吸的主要过程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13.判断:错误。
人进行深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
14.判断:正确。
呼吸系统完成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泡。
15.判断:错误。
呼吸道不能清除空气中所有的有害物质,但它可以清除一部分的有害物质。
16.从肺泡进入到血液中的氧气,最终被运到细胞里的线粒体被利用。
17.1)图(一)中,[1]肺位于胸腔内,[2]气管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和过滤。
2)图(二)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气体的快速扩散。
3)图(二)a代表的物质是氧气,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含量增加。
4)当图(二)中所示的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图(一)中[3]应处于收缩状态。
18.1)1:胸膜;2:肺;4:膈肌。
2)表示吸气的是图2,胸廓的变化扩大。
19.1)图中箭头①表示氧气进入血液,箭头②表示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中考生物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生物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对图的解释正确的是()A.、甲曲线代表脂肪的消化B.、乙曲线代表蛋白质的消化C.、丙曲线代表淀粉的消化D.、E代表小肠的位置2.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的酶能促进淀粉初步分解B.胃只能暂时贮存食物,不能初步分解蛋白质C.小肠皱襞和绒毛多,能扩大消化和吸收面积D.大肠能吸收少量水分、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3.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肝脏是位于消化管外的消化腺B.肝脏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C.胃和小肠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D.大肠只有吸收功能,没有消化功能4.下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后各加入唾液加入清水了加入唾液滴入2滴碘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3支试管均变为蓝色充分搅拌、充分搅拌不搅拌B.3支试管均不变为蓝色馒头碎屑I馒头碎屑、馒头块C.①号试管不变蓝色,②号试管变蓝色,③号试管变浅蓝色D.①号试管和③号试管不变蓝色,②号试管变蓝色5.为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小组将甲、乙两支试管均置于37℃的温水中,丙置于100℃的沸水中,丁置于0℃的冰箱里,均为10分钟后取出,各滴加等量的碘液,不会出现蓝色的现象是()A.试管甲B.试管乙C.试管丙D.试管丁6.图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此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④①③②B.两试管中滴加等量的清水和唾液构成对照C.将两试管置于 37℃保温利于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D.滴加碘液后可观察到 2 号试管中溶液变成蓝色7.小明在吃葡萄时将核咽了下去,葡萄核在体内的“旅程”是()A.口腔→咽→胃→食道→大肠→小肠→肛门B.口腔→咽→胃→食道→小肠→肛门→大肠C.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D.口腔→咽→胃→食道→小肠→大肠→肛门8.以下关于消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消化包括将食物变成小块的物理过程,也包括让营养物质分解的化学过程B.消化道的起点是口腔C.食物的消化是为了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D.唾液能够消化馒头中的淀粉,不需要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9.一位同学吃西瓜时,将一粒西瓜子咽了下去,下列哪项是它的旅行路线()A.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B.口腔→胃→食道→小肠→大肠→肛门C.口腔→大肠→胃→食道→小肠→肛门D.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10.关于人体的呼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沙尘暴时要戴口罩是因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有限B.我们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氧气略多C.边吃饭边说笑,容易导致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D.人在吸气时,膈肌收缩,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11.如图为模拟隔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图演示吸气,膈肌舒张B.乙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C.甲图演示呼气,膈肌舒张收缩D.乙图演示呼气,膈肌舒张收缩12.如图是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B.外界气体进入肺时,相关的肋间肌和膈肌收缩C.痰中含有多种细菌,不能随地吐痰D.呼吸时③喉的两条声带是拉紧的13.如图是平静呼吸时相关结构变化示意图,Ⅰ、Ⅱ表示胸骨和肋骨运动的过程。
初中生物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生物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原因是①分泌的消化液过少①B.蛋白质消化的起始部位是②,在④处最终分解成氨基酸C.③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D.④的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2.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对图中④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B.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C.可以分泌胆汁D.只能初步消化蛋白质3.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的部分示意图(如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消化的起始部位在②处B.③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C.④的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D.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原因是①分泌的消化液过少4.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既有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也有酶的消化,某同学做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请分析并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试管1试管2试管3试管4馒头碎屑或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适量馒头块适量碎屑唾液有无2mL唾液2mL清水2mL唾液A是否搅拌搅拌搅拌不搅拌搅拌温度37℃0℃加入碘液2滴A.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1号和3号试管进行实验B.如果1号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可以探究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实验的变量是唾液C.根据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推测,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的是1号试管D.如果4号试管中A处补全2mL唾液后,能和2号试管形成一组对照实验5.“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若要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应选用的装置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③D.①和④6.下表是某校生物小组的实验记录,该小组探究的课题是试管编号①②加入物质浆糊、唾液浆糊、唾液、盐酸温度37℃37℃时间10分钟10分钟加入碘液后的现象不变蓝变蓝A.探究淀粉遇碘液是否变蓝B.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C.探究唾液能否消化淀粉D.探究盐酸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7.樱桃多汁味美。
初一生物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练习题附解析

初一生物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练习题附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对该图及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①]是胆囊,能分泌胆汁B.胆囊内的胆汁不含消化酶C.[②]是胰腺,能分泌胰液D.[③]是小肠,肠腺能分泌肠液2.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分泌的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属于物理性消化B.②、③和⑤均吸收水分和维生素C.④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D.③是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3.如图为人体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图,甲处阻塞,最可能发生的是()A.胰腺无法分泌胰液B.胃液无法分解蛋白质C.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D.吸收氨基酸的功能下降4.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既有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也有酶的消化,某同学做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请分析并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试管1试管2试管3试管4馒头碎屑或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适量馒头块适量碎屑唾液有无2mL唾液2mL清水2mL唾液A是否搅拌搅拌搅拌不搅拌搅拌温度37℃0℃加入碘液2滴A.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1号和3号试管进行实验B.如果1号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可以探究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实验的变量是唾液C.根据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推测,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的是1号试管D.如果4号试管中A处补全2mL唾液后,能和2号试管形成一组对照实验5.如图是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步骤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水浴加热的最佳温度是30℃B.最终2号试管不变蓝,说明淀粉没有被消化C.实验结论是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D.若水浴加热30分钟,则两试管都不变蓝6.下图是某同学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的实验操作过程,下列各项关于实验结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1变蓝,2变蓝B.1变蓝,2不变蓝C.1不变蓝,2变蓝D.1不变蓝,2不变蓝7.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练习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请将其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各小题后的括号中。
每小题1分,共计31分)。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 ( )A、气管、肺B、呼吸道、肺C、鼻腔、气管、肺D、鼻腔、喉、肺2、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所起的作用是...................... ( )A、杀死细菌B、清扫异物及细菌C、阻挡细菌D、都不是3、鼻腔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清洁和温暖,与此功能无关的结构是 ( )A、鼻黏膜能分泌黏液B、鼻黏膜内有嗅细胞C、鼻腔内有鼻毛D、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4、下列器官中,不属于组成人体呼吸道的器官是.................... ( )①口腔②鼻③咽④喉⑤气管⑥支气管⑦肺A、②③B、③④C、⑤⑥D、①⑦5、一般来说,鼻涕和痰液的主要成分是 ............................ ( )A、唾液腺和气管的分泌物B、肺泡的代谢废物和气管的分泌物C、唾液腺和鼻腔黏膜的分泌物D、呼吸道黏膜的分泌物和它吸附的灰尘细菌6、人体呼吸道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
下列能使吸入的气体变清洁的结构有( )①鼻毛②声带③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的有纤毛的黏膜④鼻黏膜⑤会厌软骨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⑤7、对吸入的空气起预热作用的是 .................................. ( )A、黏液B、鼻毛C、鼻腔黏膜上的毛细血管D、咽8、下列不是呼吸道的主要功能的是 ................................ ( )A、进行气体交换B、气体进出的通道C、保证气体顺畅通过D、使进入肺内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9、人在感冒时,呼吸不畅的原因是 ................................ ( )A、鼻腔黏膜分泌黏液过多,堵塞了鼻腔B、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堵塞了鼻腔C、气管分泌的痰过多堵塞了呼吸道D、声带发炎肿胀,气体不能通畅流通10、气管能保持敞开的原因是 ..................................... ( )A、有骨或软骨作支架B、肌肉较松弛C、气管比较硬D、周围有肌肉牵拉11、呼吸是人体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清新的空气进入肺的正确顺序是... ( )①鼻腔②支气管③喉④咽⑤气管A、①②③④⑤B、①④③⑤②C、①③②⑤④D、①⑤③②④12、人在呼吸时不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 ( )A、咀嚼B、消化C、说话D、吞咽13、以下不能说明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的是....................... ( )A、鼻毛能阻挡灰尘B、鼻黏膜能温暖吸入的空气C、鼻腔与多种管腔相通D、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变湿润14、小英和平平在放学的路上遇到沙尘暴,小英马上戴上口罩,而平平没有带。
请问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与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比较,结果为....... ( )A、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与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一样清洁B、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比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清洁C、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比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粉尘多D、无法确定谁肺部的气体清洁15、下面关于呼吸道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B、呼吸道可以使空气温暖C、呼吸道可以使空气湿润D、呼吸道能够清除空气中所有的有害物质16、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 )A、肺泡B、肺部毛细血管C、细支气管D、支气管17、人体呼吸时,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同时舒张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体进入肺B、气体排出肺C、膈的位置上升D、胸廓由大变小18、人在平静状态下完成吸气过程,膈肌和胸廓的变化是............. ( )A、膈肌收缩,胸廓扩大B、膈肌收缩,胸廓缩小C、膈肌舒张,胸廓缩小D、膈肌舒张,胸廓扩大19、下列叙述中,与肺的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的是................... ( )A、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B、肺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C、肺泡数目极多D、A、B、C都是20、图中甲、乙两条曲线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的位置,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膈肌从甲变化到乙时,呼气B、膈肌从甲变化到乙时,吸气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D、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21、肺泡数目多的意义是 ......................................... ( )A、使肺内贮存的气体量增多B、增大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C、使肺泡内氧的含量增多D、使气体流通加快22、当我们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膈肌的活动状态是............... ( )A、收缩、舒张B、舒张、收缩C、收缩、收缩D、舒张、舒张23、如图为检测膈肌运动的示意图。
则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B、乙图演示吸气,膈肌舒张C、甲图演示呼气,膈肌舒张D、乙图演示呼气,膈肌收缩24、人体内与呼吸有关的主要肌肉是( )A、胸部的肌肉B、腹部的肌肉C、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D、背部的肌肉25、如图是平静呼吸时相关结构变化示意图,Ⅰ、Ⅱ表示胸骨和肋骨运动的过程。
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的状态、运动的过程和肺内气压分别是( )A、舒张、过程Ⅰ、高于大气压B、收缩、过程Ⅱ、等于大气压C、收缩、过程Ⅰ、低于大气压D、舒张、过程Ⅱ、低于大气压26、人体通过呼吸吸入的氧气最终被用于( )A、在肺泡与二氧化碳进行交换B、在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C、在组织中与二氧化碳进行交换D、在组织细胞中分解有机物27、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经过 ............................... ( )A、一层细胞B、两层细胞C、三层细胞D、四层细胞28、当我们进行体育活动时,呼吸活动会 ........................... ( )A、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不变B、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增加C、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会增加D、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不会增加29、下列现象发生在人体呼气过程中的是 ........................... ( )A、膈肌向下运动B、肋骨间的肌肉收缩C、胸廓的上下径减小D、肺容积明显增大30、运动员的肺活量比一般人大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 )A、肺泡数量多于一般人B、呼吸频率加快C、肺比一般人的大D、呼吸肌收缩力量强,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31、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 ............................. ( )A、肺泡B、组织细胞C、组织液D、血液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32、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人能嗅到各种气味,是因为_______上部黏膜内有接受气味刺激的嗅觉细胞。
(2)既是气体的通道,也是食物的通道的是[]________。
(3)痰形成的部位是[]_______。
(4)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是[]_______。
33、如图是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图中各序号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吸入的气体,顺着_________在肺叶里的各级分支,到达_______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_________。
(3)肺泡数量很_______,外面包绕着_______,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都是一层________,这些特点都有利于_______和________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4)图中A表示的是_________的过程,B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5)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血液中含量增多的气体是________,含量减少的气体是__________。
34、如图是模拟膈肌的运动示意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的是_______,B表示的是_________,C表示的是________,D表示的是_________,E表示的是________。
(2)该模型此时模拟的状态是_________(“吸气”还是“呼气”)。
(3)用手下拉E,小气球________,表示_________。
(4)用手上推E,小气球________,表示_________。
(5)此模型不能演示胸廓的_________径的变化,因此不能完全演示呼吸运动。
三、问答题(4分)35、试运用所学到的与呼吸道作用有关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每问2分)(1)患哮喘病的人,为什么进行较剧烈的运动时会气喘吁吁?(2)由细菌、病毒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是怎样传播的?说说这些致病的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
第四单元:第三章人体的呼吸一、选择题1、B2、B3、B4、D5、D6、B7、C8、A9、B 10、A 11、B 12、D 13、C 14、B 15、D 16、A 17、A 18、A 19、D 20、B 21、B 22、D23、C 24、C 25、C 26、D 27、B 28、C 29、C 30、D 31、B二、填空题32、 (1)鼻腔 (2)[2]咽 (3)[4]气管 (4)[5]肺33、(1)肺泡上皮细胞血液(2)支气管支气管肺泡(3)多毛细血管上皮细胞肺泡血液(4)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5)氧气二氧化碳34、(1)气管支气管肺胸廓膈肌(2)吸气(3)变大吸气(4)变小呼气(5)前后三、问答题35、 (1)患哮喘病的人,其支气管不畅通,因此,在剧烈运动时,会出现气喘吁吁的情况。
(2)空气传播。
致病微生物从外界到达肺部的“旅程”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