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化学全套

合集下载

地球化学讲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化学讲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中国地质大学)
可见,微量元素在某相中的化学位越低,它的含量就会越高,就 像是水往低处流一样的道理
5.微量元素在岩石与熔体之间的分配系数:常用岩石中所有矿物 的分配系数与岩石中各矿物含量的乘 积之和一表达。
n
Di KDi Wj ji
即 n:含量微量元素i的矿物数 Wj:第j种矿物的质量百分数 KDi: 第j种矿物对微量元素的简单分配系数
方法是:测定待研究地质体中共生矿物对中某微量元 素的含量,算出该元素在矿物对的分 配系数,利用以上 关系式即可计算出矿物结晶温度。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球化学系制作,2019年7月30日更新
地 球 化 学
第14页/共39页
样品号 1
温度(℃) 1160
橄榄石Ni 1555
单斜辉石Ni 255
2
实验测定法:用化学试剂合成与天然岩浆成分相似的玻璃物质, 实验使一种矿物与 之达到微量元素的分配平衡,然后测定元素在两 相中的浓度,计算得 到分配系数。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球化学系制作,2019年7月30日更新
第9页/共39页
地 球 化 学
7.分配系数的影响因素: 体系组分的影响—岩浆岩化学成分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硅酸盐熔体的结构,不同硅酸盐熔体共存时微量元素分配情况明 显不同;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球化学系制作,2019年7月30日更新
地 球 化 学
第5页/共39页
二、微量元素在共存相中的分配
在一定的环境(物理化学条件)中,一切自然作用体系均趋向于平衡。 当达到平衡时,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体系中 的浓度
很高
极低
独立 矿物
能形成独立矿物
不能形成独立矿物,但在平衡共存的矿物之间(或液相- 固相之间)进行分配

中国地质大学 2012春地球化学课件 第4章3REE

中国地质大学 2012春地球化学课件 第4章3REE





两分法: (1)轻稀土(LREE)或铈族稀土,La到Eu:原子序数 小,质量小; (2)重稀土(HREE),Gd到Lu:原子序数大,质量 大,有时把钇(Y)也列入HREE。Gd到Lu+Y为钇 族稀土; 三分法: 轻稀土(LREE:La-Nd),中稀土(MREE: Sm-Ho)和重稀土(HREE:Er-Lu). 尽管REE化学行为相似, 还是能通过某些成岩和 成矿过程发生彼此分离。这是因电子构型对它们 离子价态和半径施加影响的结果,也与REE在造 岩矿物配位多面体类型众多和大小变化有关。
A negative Eu anomaly is typical of many continental rocks, as well as most sediments and seawater. The Eu anomaly probably arises because many crustal rocks of granitic and granodioritic composition were produced by intracrustal partial melting. The residues of those melts were rich in plagioclase, hence retaining somewhat more of the Eu in the lower crust,and creating a complimentary Eudepleted upper crust. Sediments and seawater inherit this Eu anomaly from their source rocks in the upper continental crust.

勘查地球化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勘查地球化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绪论单元测试1.勘查地球化学的测量主要以()为主。

()A:元素的同位素性质B:元素所在的矿物C:元素所在的晶格D:元素的含量答案:D2.Geochemical landscape是指()A:地球化学景观B:地球化学背景C:地球化学事件D:地球化学异常答案:A3.下列可能被用于勘查地球化学采样的地表介质是:()A:植物或气体B:岩石C:冰积物D:铁帽答案:ABCD4.勘查地球化学除了用于找矿,还可以用在()等方面。

()A:畜牧业B:农业问题C:解决环境污染问题D:地方病答案:ABCD5.地球化学勘查也包括:()A:陆地地球化学勘查B:深部地球物理勘查C:海洋地球化学勘查D:航空地球化学勘查答案:ACD6.下列哪些属于水系沉积物样品的前处理过程?()A:混合与缩分B:干燥C:粉碎与过筛D:加碱答案:ABC7.勘查地球化学也叫地球化学勘查,地球化学勘探,地球化学找矿,地球化学测量,地球化学调查,也简称化探。

()A:对B:错答案:A第一章测试1.地球化学元素分布具有非均一性体现在:()A:不均一性主要是岩浆演化的不均一造成的。

B:元素的时间尺度上的分布具有非均一性C:元素的内禀地球化学特征决定了元素的分布非均一D:元素在空间尺度上的分布具有非均一性答案:BCD2.如何全面深入地进行异常评价,更快更准确的发现有利成矿靶区,需考虑:()A:地球化学异常本身的特征B:成矿地球化学环境C:成矿地质条件D:成矿物质来源答案:ABCD3.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元素的集中与分散的结果,究其原因有以下各点:()A:成矿作用B:非矿化的其他地质作用C:其他地球化学研究中造成的(如采样、样品加工及分析等)D:非地质作用,如人为的干扰与污染等答案:ABCD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地球化学异常在数值上是高于或低于背景分为:大异常和小异常B:根据地球化学异常在数值上是高于或低于背景分为:正异常和负异常C: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水文地球化学异常都属于不同赋存在不同介质中的地球化学异常D:根据异常与其赋存介质形成的相对时间关系可以分为同生异常和后生异常。

中国地质大学专业目录

中国地质大学专业目录

中国地质大学专业目录
1.地质学: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沉积学、水文学、古生物学、区域地质学
2.勘查技术:勘查工程、工程地质及岩土工程、地质资源、地球科学应用技术
3.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矿物资源勘查技术
4.环境地质工程:环境地质、环境地质工程、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技术
5.核地质工程:核地质工程技术
6.地质勘探技术:矿床地质、油气地质、矿山地质、金属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7.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学、地磁学、大地测量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动力学
8.地球化学:地球化学、矿物化学、地球化学勘查技术
9.地球生物学:地球生物学、生物地质学、古生物学
10.普查测绘:测绘与遥感、地图制图技术。

地球化学讲义第二章

地球化学讲义第二章

Si↓↓++ Si Si ↓ ↓ ↓ +
架状: Al ↓ ↓ + Si ↓ ↓ ++ Al 链状: Al ↓ ↓ + Si ↓ ↓ ↓ + : 如何代换?岛状: Si ↓ ↓ ↓ ↓ Si与Al不能代 换 :
Al ↓ ↓ +
( ↓ 共价电子对,+自由电子) Al—O(1.7Å)与Si—O(1.61Å)其键长相差6%,两者间易发生代换。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球化学系制作,2011年7月21日更新
第22页/共52页
地 球 化 学
键性不同,彼此不能置换
Cu,Hg是亲硫元素,倾向于形成共价键 Na,Ca是亲氧元素,倾向于形成离子键
代换中,不同键性的相对关系接近,是代换的一个重 要条件。
自然界中: Si(Si4+ ,0.39Å), Al(Al3+,0.57Å)代换十分普遍 铝硅酸盐
地 球 化 学
一、自然界元素结合的类型及特点
自然界元素结合分两种: 同种或性质相似元素的结合--非极性键,一般形成共价键; 异种元素结合--极性键,一般形成离子键。 自然界元素结合特点: 多键性和过渡性; 自然界形成的化合物(矿物)都是不纯的,每一种矿物 都构成一个成分复杂、含量变化的混合物系列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球化学系制作,2011年7月21日更新
第3页/共52页
第二章 自然体系中元 素 共 生 结 合 规 律
地 球 化 学
本章内容
自然界元素结合的类型及特点 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 类质同象代换及微量元素共生结合 规律 晶体场理论在解释过渡族元素结合 规律上的应用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球化学系制作,2011年7月21日更新

地球化学讲义第一章

地球化学讲义第一章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球化学系制作,2010年6月1日更新
第21页/共68页
由表可知:
地 球 化 学
对于这样的数据我们应有一个正确的的评价: 首先这是一种估计值,是反映目前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 水平,这个估计值不可能是很精确的,随着人们对太阳系以 至于宇宙体系的探索的不断深入,这个估计值会不断的修正; 它反映了元素在太阳系分布的总体规律,虽然还是很粗 略的,但从总的方面来看,它反映了元素在太阳系分布的总 体规律. 如果我们把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各种数值先取对数,随后 对应其原子序数作出曲线图(如下图)时,我们会发现太阳 系元素丰度具有以下规律: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球化学系制作,2010年6月1日更新
第18页/共68页
地 球 化 学
2.陨石的平均化学成分
要计算陨石的平均化学成分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要了 解各类陨石的平均化学成分;其次要统计各类陨石的比例.各 学者采用的方法不一致.(V.M.Goldschmidt 采用硅酸盐:镍铁:陨硫铁=10:2:1).陨石的平均化学成分计算结果如下:
宇航员
月球车
火星车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球化学系制作,2010年6月1日更新
第12页/共68页
地 球 化 学
太阳系景观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球化学系制作,2010年6月1日更新
第13页/共68页
地 球 化 学
(二) 陨石的化学成分
陨石是从星际空间降落到地球表面上来的行星物体的碎片.陨石 是空间化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① 它是认识宇宙天体,行星的成分,性质及其演化的最易获取, 数量最大的地外物质; ② 也是认识地球的组成,内部构造和起源的主要资料来源; ③ 陨石中的60多种有机化合物是非生物合成的"前生物物质", 对探索生命前期的化学演化开拓了新的途径; ④ 可作为某些元素和同位素的标准样品(稀土元素,铅,硫同位 素).

中国地质大学参考书目

中国地质大学参考书目
841综合英语
《The Study of Language》,George Yule《语言学教程》胡壮麟,北京大学出版社
842地球物理计算方法
《数值分析简明教程(第二版)》王能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计算方法》许翠薇,高等教育出版社
843数字信号处理
《数字信号处理教程》程佩清,清华大学出版社
824水文地质学基础
《水文地质学基础》王大纯等,地质出版社,1995
825综合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张倬元等,地质出版社,2005;《专门工程地质》张咸恭、李智毅等,地质出版社。
826水处理工程与环境化学
《水污染控制工程》高廷耀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环境化学》戴树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20普通化学
《普通化学》(第五版)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室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
621基础地学
《地球科学导论》刘本培,蔡运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22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体育心理学各占1/3)
800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高等教育出版社
80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三选一)
《矿床学》袁见齐等,地质出版社,1987;《结晶学与矿物学》潘兆橹,地质出版社;《岩石学》乐昌硕,地质出版社
802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韩吟文,地质出版社
803地史学
《地史学教程》刘本培,地质出版社
804构造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朱志澄,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805第四纪地质学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曹伯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831油层物理学
《油层物理》秦积舜,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
832经济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化学-第四章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化学-第四章

一、能斯特(Nernst)分配定律 1、分配定律 能斯特分配定律表述为: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微量组份 在两其存相中的活度比为常数。 对于微量元素在两相中可以形成液态或固态的稀溶液,这样 它们在相Ⅰ和相Ⅱ的化学位,可写成: µ Ⅰ =µ Ⅰ 0 + R T ln (Ⅰ ) µ Ⅱ =µ Ⅱ 0 + R T ln ( Ⅱ ) 其中: µ Ⅰ、 µ Ⅱ分别是该元素在相Ⅰ和相Ⅱ中的化学位; µ Ⅰ 0、 µ Ⅱ 0 分别是该元素在相Ⅰ和相Ⅱ中标准状态下的 化学位; R是气体常数,T是绝对温度; Ⅰ、 Ⅱ 是该元素在相Ⅰ和相Ⅱ中的活度。
3、分配系数的测定
根据能斯特定律,分配系数应有两部分
组成:平衡体系中固相(结晶相)和液
相(基质)的微量元素浓度。为了测得
两相中的微量元素浓度,计算分配系数,
目前常用的有两种方法:即直接测定法
和实验测定法。
直接法 直接测定法是直接测定地质体中两种平衡共存相的微量元 素浓度,再按能斯特分配定律计算出分配系数。例如通过
土元素在富水的蒸汽和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
方辉石、橄榄石之间的分配系数为1-200之间,
分配系数随压力(PH2O)的增大而迅速地增加。
ln KD/p=-ΔV0/RT
体系的组成
体系组分的影响—岩浆岩化学成分的变化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硅酸盐熔体的结构,不同硅酸盐熔体共 存时微量元素分配情况明显不同
如斜长石中钙长石含量 增多,稀土元素Eu在斜 长石与熔体间的分配系 数趋于减小。
* Eu3+/Eu2+ Italics are estimated
Data from Rollinson (1993).
Rare Earth Element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自然体系中 元素共生结合规律
眼前的事实! 金属相中Fe、Ni、 Co、 Pt等元素共生; 陨石中 硅酸盐相中主要是Si、O、Al、Mg、Fe元素组合;
硫化物相中有S、Fe、Cu、Ni、Co、Zn等元素。
超基性,基性岩
地壳中
酸性岩
碱性岩
元素组合差别很大 提出的问题?
1. 为什么不同岩石、矿物中的元素组合千差万别呢? 2. 为什么有些元素总是相伴出现,而另外一些元素彼此很少共生呢?
反应自由能: FeSiO3+MnS → MnSiO3+FeS (Gr=-11.56 KJ, 25℃)
五、 自然界元素亲和性的特点
1. 双重性和过渡性 自然界元素的亲和性不是绝对的,存在着双
重性和过渡性。
具亲铁性,以自然金属状态,
具亲硫性,硫化物
2 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亲和性不同
Fe Mn
Fe2+ ,Mn2+ 低价具亲硫性, FeS2 , MnS; Fe3+,Mn4+高价具亲氧性, Fe2O3 , MnO2;
二、元素地球化学亲合性的分类
在地球和地壳系统中,元素丰度值最高的阴离子是氧, 其次是硫;在地球系统中能以自然金属形式存在的丰 度最高的元素是铁。因此,在自然体系中元素的地球 化学亲合性分类主要有:亲氧性、亲硫性和亲铁性。
元素相应的分为:亲氧性元素(oxyphile element or lithophile element)、亲硫性元素 (sulfophile element)和亲铁性元素 (Siderophile element)。
I1Pt = 8.88电子伏特 I1Pd = 8.30电子伏特 I1Ni = 7.61电子伏特 I1Co = 7.81电子伏特
Pt等元素在自然界往往 以金属状态出现。
代表性的亲铁元素: 铂族(Pt,Pd,Os,Ir,Ru,Rh) 、Cu、Ag、Au、Fe、Co、Ni等
四、亲氧性和亲硫性(亲石性和亲铜性)

案第第二二个个基基本本课课题题:: 自自然然界界元元素素共共生生结结合合规规律律
自然界元素结合主要有两种化学键:
1. 同种或性质相似元素结合→ 非极性键,一般形成共 价键;
2. 异种元素结合→ 极性键,一般形成离子键。
自然界元素结合特点:
1. 多键性和过渡性; 2. 自然界形成的化合物(矿物)都是不纯的,每一种
** 现状:“阴阳失衡”,阴离子 阳离子。
** 结果:地球化学作用过程阳离子对阴离子的争夺→不同的
阳离子与不同的阴离子化合。
什么是地球化学亲和性? 在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有选择
地与某种? 1. 元素本身性质(结构); 2. 元素结合的物理化学条件.(宏观上:元素化合反应的能量效应)
IA,IIA主族及 其邻近
亲氧性元素 特征是:离子半径较小,具有惰性气体型的电子层构
型,电负性较小。 如K、Na、Ca、Mg、Nb、Ta、Zr、Hf、REE等;
亲硫性元素
特征是:离子半径较大,具有铜型的电子层构型,如
Cu、Pb、Zn、Au、Ag等;
IB,IIB副族及 其邻近
亲铁性元素
特征是:电子层构型为18或18+2外层电子 层结构,离子电离能较高,电负性中等,不 容易得和失电子,在单质或金属互化物中共 享自由电子。如Cu、Au、Ag 、Fe、Co、 Ni和Pt族元素等。
矿物都构成一个成分复杂、含量变化的混合物系列。
元素结合规律可从两个不同侧面来衡量:
1. 能量:
满足什么条 件可结合?
2.
衡量元素结合的能量参数有
电负性(X)、电离势(I)、电子亲和能 (E)、晶格能(U);
2. 空间几何形式:
3.
半径(原子、离子)、配位数、原子和离
子极化、最紧密堆积等。
本章讨论: 自然界控制元素结合的主要规律
上述现象最早是戈尔德施密特发现: 观察欧洲曼斯费尔德铜矿石冶炼过程中注意到,矿石经冶炼后
在炉中形成四个相:金属相、重金属硫化物、硅酸盐炉渣和气相 (CO2,H2O)。
→戈尔德施密特把冶炼过程和陨石中所观察到的铁陨石、陨硫铁
以及球粒陨石的化学成分相对比,并结合地质作用中的矿物组合 和元素共生规律,
→提出了把元素分为亲氧、亲硫、亲铁、亲气和亲生物的分类。 →并推测地球内部的壳层结构也应有类似的化学成分的分异。
常量元素
1. 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
微量元 素
2. 矿物晶体形成和变化过程的类质同像法则
3. 过渡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控制-晶体场理论
过渡族元素
第一讲
§1 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
一、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 控制元素在自然界相互组合的最基本规律
自然体系中
自然界的: 趋势-形势-现实
** 元素最普遍的结合方式是:阳离子+阴离子。
The end of this section
极化 程度要比氧大得多。
为此,硫倾向形成共价键(或配价键的给予体) 氧倾向形成离子键(或部分共价键) 与硫形成高度共 价键的元素,称亲硫元素(具亲硫性);
与氧形成高度离子键的元素称亲氧元素(具亲氧性)。
2. 与之结合的阳离子性质
以第四周期部分金属阳离子为例(电负性)
3. 化学反应制动原理
在含有K、Ca、Mn、Fe、Cu、Zn及O、S的体系中, 若体系氧不 足,亲氧性大于铁的元素(K、Ca、Mn)优先与氧结合。这些元素结合 完毕后铁才与氧结合,并耗尽体系中所有的氧,剩下的铁只能与硫结合 或呈铁的单质,亲氧性小于铁的元素(Cu、Zn)则不可能有机会与氧结 合 ,故铁起到了制动剂的作用。在与硫结合时,铁一样可以起到这样的 作用。
在地壳中,易于获得电子,成为阴离子,并与其 他元素结合的元素中,丰度最高的为氧,其次是 硫。两者的地球化学亲和性显著不同。原因是: ① O、S 本身的电子层结构差异,获取电子能力和 方式不同; ②与之结合的阳离子自身的电子层结构。
1. 氧和硫性质的差异 氧和硫某些化学性质参数
I1(ev) Y1 Y2 Y1+2 X R0 R 2- 丰度
这种现象称为化学反应制动原理。 当阴离子不足时,在自然体系中各阳离子将按亲和性强弱与阴离子反 应,亲和性强的阳离子将抑制亲和性弱的阳离子的化学反应(这是自然 界的竞争机制)。
实例分析
在地壳中某体系内,阴离子(S2-)不足,地壳中Fe 的丰度比Mn高出两个数量级,况且Fe的亲硫性比Mn强。 为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只能产生Fe的硫化物和Mn的氧 化物(硅酸盐)共生现象,绝对不会发生硫锰矿和铁的 氧化物共生的现象。这就是化学反应抑制原理在起作用!
细说之
三、亲铁性
元素在自然界以金属状态产出的一种倾向。 在自然界中,特别是O、S丰度低的情况下,
一些元素往往以自然金属状态存在,常常与铁共 生,称之为亲铁元素。
基本特征:不易与其他元素结合,因为它们的
价电子不易丢失(具有较高电离能)。

I1Au=9.2电子伏特, I1Ag=7.5电子伏特, I1Cu=7.7电子伏特 另外,周期表VIII族过渡金属元素(铂族元素)具明显亲铁 性:
(2S2P)氧 13.57 -1.47 +7.29 +5.82 3.5 0.66Å 1.32Å 47% (3S3P)硫 10.42 -2.08 +3.39 +1.32 2.5 1.04Å 1.74Å 0.047%
硫的电负性小于氧(Xs<Xo),而硫的原子半径大于氧

R
0 s
>
R
0 o
)。这样,硫的外电子联系较弱,导致硫受
实际状况
争夺阴离子 的能力很强
**一部分元素:只“喜欢”与氧结合形成氧化物和氧盐
类。??
争夺阴离子 的能力较强
**另一些元素: “喜欢”与硫结合形成硫化物。??
**还有一些元素: “喜欢”“孤芳自赏” ,元素离子自 身相互结合或与其 它金属相互结合而形成金属单质或金属 互化物??
争夺阴离子 的能力较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