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实验学课题设计参考
机能实验学论文模板

以下仅作为写实验论文的范本,具体写作方法请参考教材。
内毒素抑制心肌细胞β受体功能及虎杖苷的治疗作用姓名1(学号)姓名2 姓名3 姓名4 姓名5 姓名6(注:第一作者必须写在第一位,并附上学号,其余组员不用写学号)临床医学八年制2011级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虎杖苷(PD)对正常与内毒素处理的心肌细胞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R)功能的影响以探讨虎杖苷抗休克作用机理。
方法以3H-DHA作为放射配体,通过放射配基竞争结合法检测体外培养的幼鼠心肌细胞β-AR数量和亲和力(Kd值表示)的变化。
结果正常心肌细胞膜上的β-AR 最大结合容量(Bmax)为4.14 ± 1.41 fmol/105cells,解离常数Kd值为4.02 ± 0.59 nmol/L; 内毒素刺激30min后,受体Bmax减小为1.78 ± 0.12 fmol/105cells,亲合力下降为23.88 ± 2.34 nmol/L; 当用PD处理后,最大结合容量和亲合常数都恢复至接近正常,分别为3.37 ± 0.36 fmol/105 cells和3.44 ± 0.44 nmol/L;单纯用PD处理细胞Bmax和Kd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别。
结论内毒素可直接引起心肌细胞β-AR数量下调、亲和力降低,虎杖苷治疗可纠正内毒素引起的β-AR功能变化。
关键词:虎杖苷内毒素心肌细胞β-肾上腺素能受体内毒素可激活体内免疫和炎症反应系统,对机体造成广泛的损害和影响[1],并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变慢,严重影响心脏功能[2-3]。
本实验室以往对虎杖苷(Polydatin, PD)的研究发现,PD对防治失血性、烧伤性和感染性休克有显著疗效,可以提高休克动物的存活率、改善微循环灌流和增强动物心肌收缩力[4-8]。
鉴于β-AR对心肌细胞的收缩舒张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而PD在抗休克过程中也主要是影响了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能力,我们推测PD对心肌收缩力的影响可能与心肌细胞β-AR功能变化有一定关系。
机能实验学设计大纲

机能实验学设计大纲实验名称:洋葱对家兔降血压作用实验来源:自选设计班级:2010级检验本科班设计人员:施怡设计日期:2012年03月10号指导老师:荣成成都医学院实验技术教研室2012年制一、实验设计的目的意义:实验设计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目的与意义:通过用不同量的洋葱灌喂家兔,观察其血压变化,研究洋葱降血压作用。
国内外研究现状:洋葱是大家经常食用的蔬菜,其中含有丰富的钙、铁等矿物质及维生素B1、尼克酸、胡萝卜素等多种维生素[1]。
特别是含有一种叫硫化丙烯的油脂性挥发液体,具有杀灭多种病菌的作用,人们多食洋葱,不但能增进食欲,而且有益健康[2]。
在日本洋葱已成为高的降压药物,著名医学博士大嚎敞节教授经多年研究认为,常食洋葱, 可以长期稳定血压, 减低血管脆性, 对人体动脉血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因为洋葱中含有前列腺素A,能扩张血管,降低人体的血管有软化作用,能防治血管硬化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并使血压稳定,对脆性、高血压、冠心病[3]。
在欧美洋葱被誉为菜中的“皇后”[4],洋葱内的椒皮苦素在人体黄翻醉的诱导作用下, 可以成为一种药用配枪体, 具有很强的利尿作用,即使在一比十万倍水溶液中, 仍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因此洋葱还可以用来治疗肾炎水肿等疾病[5]。
存在的问题:目前对于洋葱降血压的作用研究很多,但是对于洋葱食用量的不同降血压作用有何不同;食用多少量效果最佳的研究尚少。
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分组实验,用不同量的洋葱喂养家兔观察其降血压作用,并作实验对照和空白对照。
参考文献:[1] 薛坤宝长春市吉林农大科技档案室[2]缪兴康.心血管病防治知识-[J],中医中药,2007,8(1):1-5[3]荣兰,洋葱的血压作用《中国保健食品》2011,[4] 宋晓明,王军波,肖颖降血压的菜《中国食物与营养》[5] 汤菊莉中医药研究,1997,13(5):50-51二、实验设计方案(实验设计目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实验动物设计,实验专业设计,实验统计设计,实验方法设计,可行性分析,预期结果,实验设计工作时间安排)。
高中机械能量实验设计

高中机械能量实验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包括动能、势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2.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公式进行能量计算,并解释实验结果。
3. 学生能够了解实验误差的来源,并掌握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机械能量转换实验,包括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的选择。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基本的物理实验器材,进行精确的数据测量。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提高问题解决和科学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增强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2.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中物理实验课程,以机械能量转换为主题,结合课本知识,注重实践操作与理论学习的结合。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实验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可能还不够熟练。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2.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设计,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紧密围绕以下教学内容展开:1. 理论知识回顾: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包括动能、势能的定义及其相互转换关系。
涉及教材中关于能量守恒的相关章节。
2. 实验设计与操作:- 实验一:自由落体实验,探究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换。
- 实验二:滑块与斜面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实验三:弹性势能与动能转换实验,观察弹性势能在不同条件下的转换效果。
3. 数据采集与处理:-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记录数据。
-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误差来源,进行数据处理。
4. 结果讨论与分析:- 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探讨可能的原因。
肾上腺素在家兔实验性肺水肿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机能学实验设计大纲实验名称:肾上腺素在家兔实验性肺水肿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课题来源:自选设计班级:设计人员:设计日期:指导老师:一、实验设计的目的意义:实验设计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目的与意义:探索肺水肿的发病机制,复制家兔实验性肺水肿动物模型的肾上腺素的合适用量,明确其在肺水肿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为肺水肿的治疗提供依据。
国内外研究现状:急性肺水肿是常见的临床危重症,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一直受到临床的关注,其病因多种多样。
传统上将急性肺水肿分为心源性肺水肿和非心源性肺水肿。
两者虽然病因不同,但临床表现相似,不易区别。
急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急性肺水肿与肺组织微循环的液体交换关系密切,在正常的肺组织,不断地有少量的液体、溶质及小分子血浆蛋白质通过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的小间隙从循环中渗出到肺间质,但不会进入到肺泡之中,因为肺泡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是非常紧密的,而且滤过液一旦进入肺间质,将快速移至邻近的支气管血管周围空间,通过淋巴管回流至循环系统。
在肺毛细血管和肺泡之间存在一定的压力平衡,当肺毛细血管渗透浓度明显升高时,才可能出现失代偿情况,发生肺水肿。
关于肾上腺素在家兔实验性肺水肿形成中的作用,有学者认为是中毒剂量Ad r 使心率增快、心动周期缩短,进而使心排血量减少、肺静脉淤血,从而引起肺水肿。
然而,根据动物用药量换算,在本实验所用Adr 虽已达中毒剂量,但在本实验中没有出现心率增快的现象。
因此根据本实验结果,笔者认为,在0.1 5~O.4 5 m g /k g的范围内,Adr导致家兔肺水肿的机制仍主要在于Adr对血管的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较小剂量使用肾上腺素亦可引发家兔肺水肿,其病理变化明显,同时实验过程有所延长,便于观察家兔在肺水肿形成过程中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实验所用剂量肾上腺素在家兔肺水肿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对教学中相关问题的解释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机能实验学开题报告

机能实验学开题报告(一)研究课题名称:(二)选题目的、意义:人体在低氧环境下,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缺氧应激反应从而使氧自由基浓度异常增高,这是造成机体组织缺氧情况下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提高缺氧耐受力的保健食品主要是通过其有效成分清除活性氧等以减少氧自由基对机体的伤害。
现在研究已证明不少药物如藏红花、红景天等对于提高机体缺氧耐受能力有明显效果。
其中红景天可通过提高机体组织氧的利用率、增加有氧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机体的带氧和供氧能力等以及清除自由基或减少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来提高机体抗缺氧耐受能力。
另外,我组发现番茄的有效成分之一番茄红素(属类胡萝卜素)也是一个具有良好抗氧化能力的物质,只是曾经因为其不含维生素A 而一度未被重视。
由于番茄红素的抗氧化作用在类胡萝卜素中最强,且能多方位促进抗氧化酶系的活性并淬灭单线态氧、清除自由基,是极具有开发价值的功能性天然食用色素,本组猜想番茄红素也能通过清除自由基等作用而较明显地提高机体缺氧耐受力,且红景天虽然被广泛应用,但当前对于该药材的来源不够明确,且缺乏统一完备的质量规范,相比之下,番茄红素容易提取制作也较方便,性价比也许更高。
因此本组拟用红景天和番茄红素进行比较实验,以观察番茄红素是否对提高机体缺氧耐受能力的作用更明显或者性价比更高从而更好地开发番茄红素的潜在价值。
(三)实验动物: 健康近交系成年小鼠性别:单一性别?体重: (20±2)g年龄:二月龄数量:预实验10只,正式实验6只(四)所需特殊器材、试剂的种类与数量:实验试剂:复方高山红景天口服液,番茄红素(两者的浓度待定)、钠石灰105g、凡士林、乙醚、棉花实验器材:注射器、灌胃针、计时器、250ml广口瓶8个,大剪刀(五)主要观察指标常压耐缺氧时间( A-time)、亚硝酸钠中毒存活时间( B-time)、急性脑缺血性缺氧时间( C-time)、(六)主要实验方法与步骤:1.提取液制作:直接购买2.分组与给药:预实验确定番茄汁和苹果醋的最佳灌胃量(较粗略):组别剂量小鼠序号常压耐缺氧时间急性脑缺血性缺氧时间( A-time)(s)( B-time) C-time—————————————————(20只)20 20番 A1 /茄低(原浓度番茄 A2红素汁0.2ml/10g) A3 /灌 A5胃 A6 /组高(半稀释番茄 A7汁0.2ml/10g) A8 /A9A10B1 /红B2景 B3 /天B4灌 B5 / 胃组 /C1正生理盐水 C2 /常 0.2ml/10g C3组 C4C5 / ———————————————————————————————————————正式实验:组别剂量小鼠序号常压耐缺氧时间急性脑缺血性缺氧时间( A-time)(s)( B-time) C-time —————————————————(20只)20 20番 A1 /茄低(原浓度番茄 A2红素汁0.2ml/10g) A3 /灌 A5胃 A6 /组高(半稀释番茄 A7汁0.2ml/10g) A8 /A9A10B1 /红B2景 B3 /天B4灌 B5 / 胃组 /C1正生理盐水 C2 /常 0.2ml/10g C3组 C4C5 / ———————————————————————————————————————在正式实验中,如表所示,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番茄红素灌胃组与红景天灌胃组,每组20只小鼠。
《第四单元参考活动1制作风力发电机》学历案-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苏少版八年级上册

《制作风力发电机》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学习主题:制作风力发电机本节课围绕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与发电机制作的实践操作进行,让学生了解风力发电的科技原理与基本构成,并尝试动手制作简易风力发电机。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了解风力发电机的主要构成部分及其作用。
2. 技能与操作:学会使用基本工具进行风力发电机模型的制作,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可再生能源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与科技创新能力。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及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
2. 作品质量评价:评价学生制作的风力发电机模型的外观、结构合理性及功能实现情况。
3. 口头表达评价:学生能够清晰表达风力发电机的制作过程及原理理解情况。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风力发电场的视频,引起学生对风力发电的兴趣,并简单介绍风力发电的背景及意义。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包括风的动能如何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以及风力发电机的主要构成部分(风车叶片、发电机、控制系统等)及其作用。
3. 实践操作指导(15分钟)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如螺丝刀、钳子等)进行风车叶片的组装,以及如何将发电机与叶片连接起来,形成简易的风力发电机模型。
4. 学生动手实践(20分钟)学生按照指导,自主进行风力发电机模型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与交流(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制作过程及理解的风力发电原理。
其他同学进行点评与交流。
6. 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风力发电的重要性及对环境的影响,并布置下一课时的学习任务。
五、检测与作业1. 完成《制作风力发电机》实践报告,记录制作过程及心得体会。
2. 预习下一课时内容,了解风力发电机的进一步优化与改进方法。
3. 家庭作业:在家中寻找合适的位置,尝试让自制的风力发电机模型运转并记录数据。
机能实验学综合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C-c/2020/01/16);南京医科大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2019LX003);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研究立项重点课题(2018A-N15017)作者简介: 高晴,女,1986-09生,硕士,实验师,E mail:gaoqing@njmu.edu.cn收稿日期: 2020-07-09机能实验学综合实验的设计与实施高 晴,吴晓燕,董晓宇,曹馨元,袁艺标△ (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南京 211166; △通讯作者)摘要: 机能实验学综合实验的课程改革是医学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
文章通过尿生成的调节综合实验这一实验项目,就实验的设计思路、方案内容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践证明,机能实验学综合实验的开设可以让学生接触多个学科的实验教学项目,提升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完成多学科之间的知识融合。
关键词: 机能实验学; 综合实验; 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 R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1450(2020)10-0741-03 DOI:10.13754/j.issn2095-1450.2020.10.12 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和综合性医学人才的培养需要,机能实验学的课程改革已迫在眉睫[1]。
机能实验学作为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实验课程,是强化知识应用、提升医学实验操作技能、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2]。
传统的机能实验学以学科为单位,独立设置实验内容,实验课程之间关联性不强。
新的综合性实验则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基础与临床相融合、科研与教学相融合,在提升实验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创新能力与临床思维的培养,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导向。
基于此,笔者所在学校对机能实验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新的综合实验模式改革。
1 开设机能实验学综合实验的必要性1.1 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 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迫切需要,使培养多学科视野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成为医学院校新的培养目标[3]。
机能学自主设计性实验

立项背景
一、
研究现状:
普鲁卡因(procaine)为酯类局麻药,能暂时阻断神经 纤维的传导而具有麻醉作用。它对皮肤、粘膜穿透力弱,不 适于表面麻醉。在临床多把普鲁卡因作局部麻醉药物使用, 常局部注射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 膜外麻醉。普鲁卡因对周围血管有明显的直接扩张作用,容 易被吸收进入血液,且麻醉持续时间短,为减少吸收延长药 效,减少毒副作用。临床上常加入某些药物以延长或缩短其 麻醉的时间。
十一、注意事项
腿部注射部位要选择适当,应选无炎症、硬结或压痛 处。 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焊接处折断; 万一折断,应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速用止血钳夹住断 端取出。 使用针头不宜太粗,避免药液注射后从注射孔流出。 注射后可用棉球按一下注射部位。 ④观察小鼠要仔细认真
十二、参考文献
二、研究课题名称:收缩血管物质对局部麻醉时间的影响
三、实验目的:
学习小鼠两侧腿部注射法; 探究收缩血管物质是否都能延缓普鲁卡因的局部麻醉时间,并观察收缩血管物质对其 麻醉时间的影响; 掌握药物影响普鲁卡因作用的原理及机制。
四、实验原理: 局部麻醉药(local anaesthetics)简称局麻药,是一种局部应用于神经末梢或神 经干,能可逆地阻断神经冲动发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引起局部感觉(痛觉、 压觉、温觉等)丧失的药物。常用的局麻药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普鲁卡因 (procaine)为酯类局麻药,其盐酸盐为奴佛卡因(novocaine),能暂时阻断神经纤维 的传导而具有麻醉作用。本品对皮肤、粘膜穿透力弱,不适于表面麻醉。普鲁卡因能使 细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实验目的
Add Your 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