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与中国贸易
中国与南非关系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思考

中国与南非关系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思考作者:冯丹来源:《学理论·中》2013年第11期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
中国与非洲的友好关系必然能给世界政治关系带来深远的影响。
中国政府已经为推动中南关系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未来还会出台更多的鼓励政策,不断增强中南双方的交流,扩大与非市场规模,拓宽合作领域,继续深化同南非的友好关系,使中南关系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关键词:中南关系;种族主;发展现状;解决对策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033-02在17世纪欧洲殖民者入侵南非之前,桑人、科伊人、班图人一直是这块土地的主人,他们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
随着好望角的发现及开普殖民地的建立,资本主义迅速扩张,南非先后经历了荷兰及英国的殖民统治时期。
英国人通过布尔战争后来居上,获得了南非的统治权,建立了南非联邦,随后开始在南非进行了长达80年的种族主义统治阶段。
从此,南非进入了最黑暗的历史时期。
南非土著人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反抗运动,最终于1994年5月10日将种族主义制度彻底扫入了历史的垃圾桶,建立了由曼德拉领导的民主新南非。
因此,对中南关系的梳理有利于准确把握中南关系的现状及历史发展趋势,并对当今中南关系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中国与南非关系历史回顾以史为鉴,借古喻今。
中国和南非,一个是发展中的大国,一个是非洲的强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佼佼者,双方建立积极友好的外交关系,必将大力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中国和南非虽然相距遥远,但两国相互联系的历史却源远流长。
根据南非的历史发展时期,把中南关系的历史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南非联邦成立之前的中南关系最早能够证明中国与南非有联系的是考古学家在南非的圣约翰斯港和姆西卡巴发现的约15-16世纪初中国的青花瓷片。
中国直接与南非发生联系是在17世纪中叶南非成为荷兰殖民地时期。
中国与南非农产品贸易发展状况及对策分析

中国与南非农产品贸易发展状况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和南非是两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也是两个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
中国拥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农田,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而南非则拥有着优质的气候条件和水资源,是非洲大陆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大国。
由于双方在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方面都具有独特优势,因此中南双方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潜力巨大,并且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随着中国和南非两国之间关系的不断加深和发展,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也得到了进一步促进。
中国对南非的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而南非也看中了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消费潜力,加强了对华农产品出口的力度。
双方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合作日益密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双方农业生产和贸易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中南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为双方农产品贸易合作和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背景介绍】部分就是要对中南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背景和现状进行介绍和概述,为接下来的分析和讨论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1.2 问题提出南非是中国农产品进口的重要市场之一,两国间的农产品贸易规模逐年增长。
在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南非对中国农产品的质量标准要求较高,这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受气候、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两国农产品贸易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这给市场预期带来了不确定性。
由于双方农产品贸易结构的不匹配,导致了一些农产品贸易不均衡的现象。
需要深入分析问题所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中国与南非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贸易规模分析贸易规模是评价中国与南非农产品贸易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近年来,中国与南非的农产品贸易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双方的贸易额逐年递增,成交额持续扩大。
中国与南非的贸易规模主要以农产品为主,包括水果、蔬菜、畜禽产品等。
中国与南非的对外贸易概况

随着种族制度的瓦解和国际制裁的结束,南非这 一非洲大陆璀璨的明珠,成为了各国投资商竞相 争夺的“新大陆”。
中国与南非的国际贸易
1.中南贸易建立的基础
中国与南非于1998年1日建立外交关系。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全面,快 速发展 2000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应邀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两国签署 《中南关于伙伴关系的比勒陀利亚宣言》。 2004年,两国建立了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使两国在 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的友好合作不断深化。 2006年6月,温家宝总理对南非进行正式访问,两国签署了《中国和南 非关于深化战略伙伴关系的合作纲要》。2006年11月姆贝基总统对中国 进行国事访问。
贵金属及产品对中国出口小幅减少3.7%,为南非对中国出口 的第三大类产品。运输设备和机电产品对中国出口大幅增长, 增幅分别为158.8%和95.2%。
据以上表格统计,2012年1-9月,南非货物进出口额为 1421.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下降3.7%。其中, 出口657.4亿美元,下降10%;进口764.1亿美元,增长 2.5%。贸易逆差106.7亿美元,增长581.2%。 9月当月,南非货物进出口154.1亿美元,下降12.5%。 其中,出口68.6亿美元,下降23.4%;进口85.5亿美元, 下降1.2%。贸易逆差16.9亿美元,而上年同期顺差3亿 美元。 1-9月,南非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183亿美元, 下降2%。其中,南非对中国出口75.7亿美元,下降 11%,占南非出口总额的11.5%,减少0.2个百分点; 自中国进口107.3亿美元,增长5.5%,占南非进口总额 的14%,上升0.4个百分点。南非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31.6亿美元,增长90.3%。 到目前为止,中国为南非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是南 非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中国与南非纺织贸易发展对策建议

中国与南非纺织贸易发展对策建议摘要:中国与南非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而纺织品是中国向南非出口的主要商品。
文章对开拓南非纺织品市场面临的机会点及障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中国应高度重视以及积极稳妥地应对中南纺织贸易摩擦,顺应绿色潮流,充分挖掘我国与南非纺织贸易的潜力,积极投资并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争夺高档纺织品市场份额等建议。
关键词:中南;纺织贸易;障碍;对策建议2000年以来,中国与南非的纺织经贸关系逐步恢复和发展,南非是我国纺织品出口非洲的最大市场。
一、中南纺织贸易发展机遇(一)南非纺织需求潜力大南非是非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人口较多,纺织业不发达,但需求旺盛,需要依靠大量进口纺织品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南非黑、白两市场并存,消费层次呈多样性,需求的潜力很大。
中国纺织品长期以来具有价廉物美的优点,非常符合南非当地人的消费需求,这无疑对较发达的中国纺织业是个机遇。
(二)南非政府鼓励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对其投资南非贸易和工业部长在中非合作论坛上曾表示:“我们有许多优势:良好的基础设施、便宜的电价和劳动力,以及我们和世界其他市场签订的协议。
” 南非政府希望并鼓励中国企业在纺织技术、纺织设备等优势领域进行合作。
(三)纺织品可借助南非市场出口欧美南非是一个政治稳定的开放市场,美国和欧盟在纺织品服装出口方面给予了南非优惠待遇,可按普惠制向美国免税出口460种商品,而且其中5类可免关税、免配额。
如果在南非生产并出口纺织品,我国纺织品欧美市场的份额将会得到进一步扩大,为我国纺织业在欧美市场提供了机遇。
(四)我国政府提供大力支持我国政府制定有鼓励企业到南非拓展业务的政策,如政府提供贴息贷款,设立专项资金,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加大财政、税收、融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简化审批程序等,重点促进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项目。
我国政府投资上亿元在南非设立投资贸易中心,为国内企业投资南非提供服务,设立专项贴息贷款,鼓励到南非投资建厂。
二、开拓南非纺织市场面临的障碍(一)反倾销由于南非曾长期受到国际制裁,其对本国经济和贸易的保护程度很高,习惯借助高关税或反倾销机制来保护市场。
南非和中国在跨境贸易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南非和中国在跨境贸易方面的差异是什么?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
南非和中国作为重要的新兴经济体,都在努力拓展跨境贸易,但两国之间却存在着许多差异。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示南非和中国在跨境贸易方面的差异。
一、贸易体系不同南非和中国有着截然不同的贸易体系。
南非是一个开放经济体,但同时也是非洲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其贸易依赖于国际市场。
与此不同,中国在国内建立了庞大的生产体系,同时积极开展国际贸易。
由于两国贸易体系的不同,南非在贸易方面更为注重开放市场,而中国则更注重自主研发和自我品牌建设。
二、贸易结构不同南非和中国在贸易结构上的差异也非常显著。
南非主要出口黄金、石油、钻石等矿产资源,而进口机械、交通工具、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相比之下,中国则是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并利用国内优势生产出口商品。
除了传统的纺织、服装、鞋、玩具等加工产品,现在还进一步扩展多样化出口的领域,广泛涉及钢材、汽车、电器、机床、造船、化工等众多领域,而进口商品以石油、铜、煤炭等优质的资源产品为主。
三、贸易政策不同南非和中国在贸易政策上的差异也非常明显。
南非实行的是“累进式关税政策”,即将更高的关税负担放在含有较高国际平均利润的商品上,以压缩进口,减少贸易顺差。
而中国的关税制度则是“一般贸易模式”,即关税制度不因贸易方或个别商品而变化,以便商业的稳定和保护时间的随机性。
此外,中国还实行着“进口加工贸易政策”,以促进外商投资和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国公司来华投资兴业。
四、贸易合作不同南非和中国的贸易合作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
南非更多地与发达国家合作,例如欧盟、美国等,但同时也在扩展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合作。
而中国则更加注重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合作,特别是非洲地区。
中国与非洲国家在互惠贸易、投资和项目合作上的联系在不断加强。
中国政府已经多次提出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关系,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渠道。
五、贸易环境差异南非和中国的贸易环境也存在着差异。
以色列、约旦、南非国家概况

以色列、约旦、南非国家概况一、以色列【基本概述】位于西亚黎凡特地区,毗邻巴勒斯坦。
东接约旦,东北部与叙利亚为邻,南连亚喀巴湾,西南部与埃及为邻,西濒地中海,北与黎巴嫩接壤。
1948年宣布独立建国。
首都耶路撒冷(与阿拉伯国家存在争议)。
人口801.8万(2013年4月),其中犹太人约占75.3%,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大部分居民信奉犹太教。
实际控制国土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
现任总统西蒙〃佩雷斯,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以色列是中东地区最为强大、现代化、经济发展最高的国家,属于发达国家;拥有该地区管理最良善、对财产权利保护最佳的经济体制。
【地理气候】大致分为海岸平原、中部丘陵、约旦大裂谷以及内盖夫沙漠等四个不同的区域,沙漠占据了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
海拔从2810米的黑门山,一直到降至水平线以下392米的地球最低处──死海,气候区域性明显,状况各不相同,总体属于典型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淡水资源十分匮乏,年平均降水量300毫米,沙漠地区仅为25毫米。
【经济贸易】国民经济为混合型经济,工业化程度较高,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高附加值农业、生化、电子、军工等部门技术水平较高。
总体经济实力较强,竞争力居世界先列。
2012年GDP 2510亿美元,人均32298美元。
进出口额1315.1亿美元。
工业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及宝石加工行业,在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医疗设备、生物技术、信息和通讯技术、钻石加工等领域达到世界尖端水平。
农业发达,科技含量较高,其滴灌设备、新品种开发举世闻名。
粮食接近自给,水果、蔬菜大量出口。
旅游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是外汇的主要来源之一。
以幅员虽小,但有独特的旅游胜地和众多的名胜古迹,每年吸引数以百万计的的游客游览观光。
陆、海、空运输业发达。
其中陆地运输的货物占一半,船舶和航空运输各占四分之一。
经济外向度高,是世贸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与美国、加拿大、土耳其、墨西哥及欧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南方共同市场签有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与南非之间的贸易情况

中国与南非之间的贸易情况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是非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在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中影响力最大,也是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的主要成员。
1998年1月1日,中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较快,相继签订了投资保护协定、经贸联委会协定、贸易经济和技术合作协定、科学技术合作协定、动植物检疫检验合作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航空协定、海运协定等经贸合作协定。
2004年两国确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
同年6月,南非宣布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代表南部非洲关税同盟与中国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
2006年6月,温家宝总理对南非进行正式访问,双方签署《关于深化战略伙伴关系的合作纲要》,鼓励扩大双边贸易,以实现平衡、互利的贸易关系,两国将鼓励各自企业寻求发掘贸易潜力的机会,并相互积极支持对方国家企业前来投资。
一、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现状(一)双边贸易发展迅速南非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我国在非洲的第一大出口市场。
2008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78.24亿美元,同比增长26.9%,占中国与非洲国家贸易总额的16.7%。
其中,中国向南非出口85.93亿美元,同比增长15.7%,自南非进口92.31亿美元,同比增长39.6%。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上半年,南非与传统贸易伙伴国的贸易额大幅下跌,仅中南贸易保持稳定,微跌3,99%,中国从南非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一跃成为南非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南贸易在南非对外贸易结构中的比例从去年的8.45%大幅提高到11.94%。
上半年南非对中国出口30.21亿美元,同比增长29.48%,南非自中国进口38.31亿美元,同比下跌20.25%。
中国成为南非最大的出口目的国和进口来源国。
(二)贸易产品结构符合双方比较优势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开放与发展,已经在机电、纺织等行业形成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南非是世界矿产资源大国,黄金、铂族金属、铬矿砂、锰矿砂、钒、铝硅酸盐、钛等矿产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钻石、煤炭等储量也居世界前列。
南非与中国的贸易现状

简介:商务习俗的必要性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商务活动日益频繁,对外商务谈判迅速增加,谈判已成为国际商务活动的重要环节。
国际商务谈判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而且是各国文化之间的碰撞与沟通,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进行的国际商务谈判更是如此。
国际商务谈判受到各自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其中最难把握的就是文化因素。
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了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碰撞甚至冲突,相当一部分谈判因此而失败,直接影响了国际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因此,要顺利的开展商务活动,必须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及其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扬长避短,制定出合理的谈判策略,才能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游刃有余、获得成功。
本文从经济发展现状、贸易政策、宗教信仰、商业习俗、见面礼仪、谈判禁忌、饮食习惯、赠送礼物八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对南非共和国做了介绍,并探讨了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中南双方的贸易情况。
南非与中国的贸易情况中南的双边贸易结构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很大。
自1993年起,南非就一直是中国与非洲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当年的贸易额虽然仅为6.6亿美元,却占中国与非洲大陆贸易额的四分之一强。
1998年1月1日中国与南非建交后,两国经贸关系发展更为迅速。
据南非国税局统计,2010年中南双边贸易额为196.7亿美元,增长37.6%。
其中,南非对中国出口81.4亿美元,增长40.3%;自中国进口115.4亿美元,增长35.8%;南非逆差34.0亿美元,增长26.1%。
在双边贸易中,矿产品一直是南非对中国出口最主要产品,以金属矿砂为主,矿物燃料出口相对较少;贱金属及制品则是南对中国出口的第二大类商品;贵金属及产品对中国为南非对中国出口的第三大类产品。
南非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和贱金属及制品;除上述产品外,家具玩具制品、化工产品、鞋靴等也为南非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大类商品(HS 类),在进口中所占比重均在5%以上。
中南双边贸易稳定快速增长,且进出口增速趋于均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前言
截止2013年底,南非任然是非洲最大经济体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根据南非统计局2013年的最新报告,南非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511,32亿美元(美元名义GDP),约占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经济总量的1/3,其黄金、砖石的生产量均占世界首位。
而2013年南非货物进出口额为1838.35亿美元,占到其GDP的52.35%。
南非是非洲经济的领头羊,而对外贸易则无疑是南非经济发展的引擎。
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从2008年起就成为了南非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是南非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而且,在中国“走出去”的战略下,与非洲的领头羊积极开展双边贸易,对中国与南非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 南非产业结构及贸易概况
2.1 南非当代产业结构主要特征
南非经济最初以农牧业为基础,19世纪下半叶砖石和黄金的发现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采矿业成为支柱产业。
20世纪制造业发展迅速,1945年其产值超多采矿业。
经过一个半世纪的矿业开发和工程化进程,南非已经建成世界领先的矿业和门类比较齐全的制造业以及现代化工业,拥有相当完备的金融体系和基础设施。
制造业为南非的重点产业,其制造业门类齐全,技术先进。
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金属制品、化工、运输设备、机器制造等。
不得不提的是,南非位居世界汽车工业大国行列,几乎所有主要汽车品牌在南非都设有工厂。
矿业是南非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作为资源型矿产品出口大国,南非的出口长期依赖于黄金、砖石、砂矿等初级产品,制成品出口仅占总出口的不足20%。
南非还是一个农业较为发达,电讯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并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国家。
农业方面,南非农业也较发达,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
可耕地约占土地面积的13%,但适于耕种的高产土地仅占22%。
农业、林业、渔业就业人数约占人口的7%,其产品出口收入占非矿业出口收入的15%。
农业生产受气候变化影响明显。
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甘鹿、大麦等。
其中,蔗糖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当前,南非的经济政策以推动经济增长为中心。
2011年11月,南非政府公布了《2030年国家发展规划》(NDP),目标是在未来二十年内实现减贫和社会公平。
NDP提出放松劳动领域管制,降低营商成本,一次促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增加政府支出,加大在公路、铁路、港口、电力等基础设施领域投资;扩大资源性产品出口等。
3. 中国与南非的双边贸易
3.1 中南双边贸易态势
中国是南非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南非也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国与南非的贸易往来始于20世纪90年代,自1998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边贸易额迅速增长,在2008年中国就已经为南非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是南非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并一直持续至今。
据南非国税局统计,2013年南非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273亿美元,增长10.4%。
其中,南非对中国出口113.2亿美元,增长11.8%,占南非出口总额的13.6%,上升2个百分点;自中国进口159.8亿美元,增长9.5%,占南非进口总额的15.9%,上升1.5个百分点。
南非对中国的贸易逆差46.5亿美元,增长4.2%。
2而在2000年,中国与南非双边贸易总额仅为20.51亿美元,可以看出,新世纪以来的13年中,中国与南非的双边贸易总额增长了12倍多,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2.0%。
3.2 中国与南非双边贸易特点
3.2.1 双边贸易结构单一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体,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为满足经济发展的对资源的需求,中国必须从国外进口大量的资源类产品。
南非则是世界矿产资源大国,黄金、铂族金属、铬矿砂等矿物产量居世界首位,钻石、煤炭等储量也居世界前列。
所以,自1998年1月1日中南正式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额迅速增长。
2013年,南非对中国出口11,323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1.8%,占南非出口总额的13.6%,同比上升2个百分点。
南非向中国出口的商品有以下特点: (1)矿产品出口增长平稳。
2013年,南非向中国出口矿产品11,323百万美元美元,占南非对华出口额的74.2%,较上年增长8.7%。
矿产品出口以金属矿砂为主,矿物燃料出口相对较少。
(2)金属及其制品出口高速增长。
金属及制品是南非对中国出口的第二大类商品,2013年,南非向中国出口金属及其制品1.747百万美元,占南非对华出口总额的15.4%,同比增长27.0%。
(3)皮革制品及箱包、植物产品、木及制品、陶瓷和玻璃出口增长超过一倍。
这四类商品在南非对华出口中所占份额不大,2013年出口额为81百万美元、53百万美元、15百万美元和9百万美元,分别占南非对华出口总额的0.7%、0.4%、0.1%和0.1%,其同比增长均在100%以上,分别为130.9%、156.9%、251.5%和180.1%,增长势头迅猛。
进口方面,2013年,南非自中国进口15,977百万美元,增长9.5%,占南非进口总额的15.9%,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贱金属及制品这三类是2013年南非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
其中,机电产品进口额为7,386百万美元,占南非从中国进口总额的46.2%,同比增长18.6%;纺织品及原料进口额为1,586百万美元,占比9.9%,增长4.1%;贱金属及其制品进口额为1,289百万美元,占比8.1%,增长10.8%。
中国同时为南非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贱金属及制品这三类商品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对中国与南非双边贸易数据分析可知,2001-2013年中国与南非的双边贸易产品结构一直没有发生较大变化,主要集中在矿产品、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纺织品及原料、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的制成品等。
中国从南非进口的仍是以矿产品和金属及制品为主的资源类产品,2013年,这两类商品已经占到中国向南非进口总额的89.6%。
中国主要向南非出口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一些低附加值或技术含量不高的制成品以及少量高新产品,2013年,仅仅机电产品的交易额就占到了中国向南非出口总额的46.2%。
总的来说,,中国与南非的双边贸易以资源类产品和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的制成品为
主,商品结构较为单一,这无疑制约着中南双边贸易向更高层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