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节日汇总和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的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这些传统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本文将从古代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的起源、意义以及代表性节日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

一、古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中国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和农耕习俗。

在古代,人们通过祭祀神灵,祈求丰收和平安。

这些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为具有特定形式和仪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1. 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也是中国农历的新年。

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祭祀年兽的活动。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人们会进行各种祭祀活动、联欢聚会、放烟火等。

春节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是中国人民团聚的时刻。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表达对逝去亲人思念和悼念的日子。

清明节习俗丰富多样,如扫墓、整理祭祀用品、踏青等。

这些活动反映了中国人对敬老尊祖的传统美德。

3. 端午节:端午节起源于古代的龙舟竞渡和纪念屈原的活动。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举行划龙舟、吃粽子、系五彩丝等庆祝活动。

端午节的意义在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团结的力量。

4. 中秋节:中秋节源于古代的祭月儿的节日,也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

农历八月十五,人们会进行赏月、吃月饼、拜月等活动。

中秋节象征着家庭团聚和幸福美满。

二、代表性节日的民俗文化除了上述的传统节日外,中国还有很多其他的代表性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民俗文化。

1. 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中国民间独有的猜灯谜、闹元宵等娱乐活动。

人们会在节日里点亮各种色彩斑斓的灯籠,品尝元宵,并一起玩猜灯谜的游戏。

2. 重阳节:重阳节是传统的敬老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这一天,人们会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活动,寓意着长寿和健康。

3. 腊八节: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初八,人们会吃腊八粥、挂蒜、蒸馍等。

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民俗节日的习俗与意义解读

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民俗节日的习俗与意义解读

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民俗节日的习俗与意义解读引言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民俗节日,这些节日不仅是人们欢庆的时刻,更是对中国悠久文化传统的重要体现。

本文将深入探讨几个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民俗节日,并解读其中的习俗和意义。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农历新年。

在春节期间,人们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等。

这些习俗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对联:对联是春节期间必备的装饰品之一。

对联上面写满了吉祥话语,代表着人们对新年美好生活的期盼。

•红包:在春节期间,长辈会给晚辈红包作为压岁钱。

红包寓意着祝福和繁荣,并象征着财运亨通。

•年夜饭:家人团聚共进年夜饭是春节最重要的传统之一。

这个传统象征着家庭的团结和幸福。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缅怀先祖、感恩尊敬的时刻。

人们会去扫墓、烧纸钱,并举行一些与自然相关的活动。

•扫墓:清明节期间,人们会前往先人坟墓扫墓祭拜,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

•烧纸钱:人们会在清明节烧纸钱,以供给亡灵所需。

这被认为是对逝者的尊重和关怀。

•踏青郊游:清明节也是踏青赏景的好时机。

人们会到公园或郊外进行户外活动,体验自然之美。

3.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最古老、最具有浓厚传统色彩的民俗节日之一。

它被称为龙舟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习俗。

•龙舟比赛:端午节最经典的活动就是龙舟比赛。

人们组成队伍划龙舟,在水上竞技,以纪念古代诗人屈原。

•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粽子是用竹叶包裹糯米和各种馅料制作而成,象征着祭祀与美好团圆。

•赛艇:除了龙舟比赛,一些地方还会举行赛艇比赛,增加了端午节活动的多样性。

4. 中秋节中秋节被称为月亮之夜,在这个日子里,人们欣欣向荣地聚在一起观赏明亮的满月,并享用美味的月饼。

以下是中秋节的主要习俗和意义。

•赏月:中秋节白昼短夜长,人们在室外或户外赏月寻找团圆。

观赏明亮的月亮象征着家庭团聚、幸福和美好未来。

•吃月饼:中秋节必不可少的就是品尝月饼。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而中国传统节日则是这个独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节日不仅仅是象征着不同时间段的重要历史事件,更是民众庆祝、感恩并传承中华文化的方式。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源远流长,给人们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和情感共鸣。

一、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中国年。

它标志着新年的到来,代表着新的希望和机遇。

春节的文化底蕴深厚,融合了宗教信仰、历史故事和传统习俗。

庙会、舞龙舞狮和燃放烟花爆竹是春节期间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

二、清明节(农历四月初四或五)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也是缅怀祖先和亲人的重要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会为已故亲人扫墓、献上鲜花、烧纸钱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尊敬。

同时,清明节也是踏青赏花的好时机,人们会外出郊游、野餐和放风筝,享受春天的美好。

三、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划龙舟比赛以及食用粽子的活动。

划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各地的龙舟比赛都非常火爆。

食用粽子则是为了纪念屈原,传说是用来喂饱江中的鱼龙,以免它们吞食屈原的尸体。

四、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也被称为月亮节。

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陪伴家人、亲朋好友一起欣赏明亮的月亮和品尝美味的月饼。

与此同时,传统的中秋节还有赏月、赏花灯和嫦娥奔月等活动,这些都是丰富多彩的节庆民俗。

五、国庆节(公历十月一日)国庆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庆祝活动和民间游园活动,以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和祝福。

此外,国庆节也是人们外出旅游的黄金周,各地景区都会迎来大批游客。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

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代相传的习俗和庆祝方式让人们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华文化。

中国有什么传统节日及风俗

中国有什么传统节日及风俗

中国有什么传统节日及风俗
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其中一些最为知名和重要的包括:
1.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
有辞旧迎新、拜年、舞龙舞狮、放鞭炮和赏灯等传统活动。

2.清明节:在农历清明节,人们前往祖先的墓地扫墓、祭拜
和献花,同时也是踏青郊游的好时机。

3.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而举办
的节日,人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4.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人们庆祝丰收和团圆,家人聚首
共享传统美食月饼,观赏明月和猜灯谜。

5.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敬老和祈福的节日,人们登高、
品尝重阳糕和菊花酒,以及佩戴艾草和九层纸。

6.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元宵节,有赏花灯、
猜灯谜、吃元宵等传统活动。

7.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情人节,庆祝牛郎和织
女的鹊桥相会,人们观赏星星、写情书和祈愿。

8.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人们在此节日食用腊八粥,同
时还有祭祀和祈福的传统。

9.除夕: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也是中国农历年的最后一天。

人们会进行团圆的家庭聚餐,并且守夜迎接新年的到来,
同时也会放鞭炮来驱逐恶鬼。

10.元旦:公历的1月1日,是中国的法定节假日之一,庆
祝新年的到来,人们常常通过聚餐、赏花和欢庆活动来迎
接新年。

11.赏花节:不同地区有不同时间举办的赏花节,比如杭州
的樱花节、云南的杜鹃花节等。

人们在赏花季节到来时前
往花海,欣赏盛开的花朵,体会大自然的美丽。

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习俗和庆祝方式,反映了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
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民俗,以下是其中16个的介绍: 1. 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新年。

家人团聚,吃团年饭,放烟花,贴春联等是春节的传统活动。

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等是元宵节的传统活动。

3.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纪念屈原的节日。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

4.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赏月、吃月饼、猜灯谜是中秋节的传统活动。

5.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敬老、登高、赏菊花是重阳节的传统活动。

6. 清明节:农历四月初四日前后,祭祖、扫墓、放风筝是清明节的传统活动。

7. 端阳节:农历五月初五日,祭祖、踏青、赛龙舟是端阳节的传统活动。

8.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吃腊八粥、挂蒜、喝腊八茶是腊八节的传统活动。

9. 元旦节:1月1日,西方的新年传统节日,中国也逐渐庆祝。

10. 情人节:2月14日,西方情人节,中国也逐渐庆祝。

11. 妇女节:3月8日,庆祝女性权利和成就的节日。

12. 劳动节:5月1日,庆祝劳动者权利的节日。

13. 父亲节:6月第三个周日,庆祝父亲的节日。

14. 母亲节:5月第二个周日,庆祝母亲的节日。

15. 教师节:9月10日,庆祝教师的节日。

16. 国庆节: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节日。

阅兵、焰火、升旗等是国庆节的传统活动。

这些传统节日和民俗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也是中国人民团结和家庭和睦的象征。

中国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的国家,其中的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更是连接着血脉的纽带。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为主题,展示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

一、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中国年。

它是按照农历计算,通常在公历的一月或二月份举行。

春节的庆祝活动从除夕开始,持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

人们在春节期间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活动,包括贴春联、赏花灯、舞龙舞狮、放鞭炮等。

特别的是,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同享受传统的新年美食和亲情。

二、清明节:缅怀故人、扫墓祭祖清明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公历的四月五日至七日之间举行。

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进行祭祀和扫墓的活动。

除了祭奠亲人,清明节也是人们缅怀历史功勋人物的时刻,有些人会前往名人墓地,怀念他们对国家和社会做出的贡献。

三、端午节:纪念屈原、赛龙舟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公历六月五日举行。

这一天,人们会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通过赛龙舟和吃粽子等活动来表达对他的敬意。

龙舟赛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各地组织的龙舟队伍会在水面上竞速。

同时,人们还会食用粽子,这是一种用糯米和填料制成的传统食品,象征着民族团结和心意相通。

四、中秋节:赏月、吃月饼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望月旅游的好时机,通常在公历八月十五日举行。

中秋节以赏月和吃月饼为主要特色。

这一天,人们会与家人和朋友一同赏月,同时品尝月饼和其他传统食品。

月饼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美食,其形状和寓意各不相同,有的是圆形象征团圆,有的还会加上豆沙、果仁等馅料。

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人们还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如合家团圆的宴会、猜灯谜、舞狮等。

五、元宵节:闹灯谜、放孔明灯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公历一月十五日或二月十五日举行。

这一天也是春节的最后一天,被视为宴会和娱乐的尾声。

体验传统文化:赏析中国传统节日

体验传统文化:赏析中国传统节日

体验传统文化:赏析中国传统节日引言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文化传承和历史沿革。

赏析中国传统节日不仅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还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美妙。

本文将向您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在这些节日中可以体验到的独特文化魅力。

元宵节:民间花灯与汤圆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也是春节的最后一个重要节点。

这一天,人们会点亮各种精美的花灯,并举办热闹的游园活动。

在元宵节中最受欢迎的当属汤圆了,汤圆是由糯米制成的圆形食品,象征团圆和幸福。

可以尝试自己包一颗汤圆,在家里或者社区庆祝元宵佳节。

清明节:扫墓与祭祖清明是春季重要的传统节气之一,也是祭祖和扫墓的主要日子。

在清明节,人们会前去祭拜祖先和扫墓,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这个时候,可以体验一下中国传统的祭祖习俗,并且深入了解中国人对祖先和家族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端午节:龙舟赛与粽子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也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节日之一。

这一天,人们会观看盛大的龙舟比赛,并且品尝美味可口的粽子。

可以参加现场观看龙舟比赛,或者自己制作和品尝手工粽子,在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秋节:赏月与吃月饼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中秋佳节。

在中秋之夜,人们会聚集在一起欣赏明亮圆润的月亮,并且品尝各种口味的月饼。

可以参加当地举办的中秋晚会或者自己外出远足寻找一个宁静而有美景的地方以享受美丽的月色和品味传统食物。

元旦节:欢庆新年与联欢晚会元旦是新年伊始的重要日子,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举行盛大的联欢晚会以庆贺新的一年。

可以参加当地举办的元旦晚会,观看精彩绝伦的文艺表演,并且与家人、朋友一起度过一个充满欢乐气息的晚上。

结语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赏析这些传统节日,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到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几个中国传统节日能够激发您体验和探索更多有关于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中国八大传统节日

中国八大传统节日

中国八大传统节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不仅富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中国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大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和冬至节。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每个节日的由来和文化内涵。

首先是春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新年。

它是中国最重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举行,为期十五天,以庆贺新年为主题。

春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年节习俗。

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贴春联、团圆饭、放鞭炮和观赏舞龙舞狮等,传统的习俗颇具特色。

其次是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

这个节日标志着春节的结束,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源自于汉朝时期的古老习俗,最早起源于祭月神的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庆贺元宵和猜灯谜的传统。

元宵节的重要习俗包括赏花灯、猜灯谜和吃元宵,寓意着团圆和美好的愿望。

第三个是清明节,一般在农历四月五日前后,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清明节是纪念祖先和扫墓的日子,同时也是春季的一个重要节气。

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献花祭拜,以示哀思和缅怀之意。

此外,清明节还有踏青、插柳等习俗,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追溯历史和赏花赏景的机会。

接下来是端午节,也称为重阳节,是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是中国最早的政治家之一,为国家忠诚不渝。

在端午节,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主要目的是祈求平安健康和避灾祛病。

第五个节日是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通常在农历七月初七举行。

七夕节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民间传说。

这是一个浪漫的节日,被视为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

人们会在这一天向织女星(即Vega星)祈求爱情和缘分,同时也会进行各种传统的庆祝活动,如观赏牵牛织女星、写信祈福等。

中秋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 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 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 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 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 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 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 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13
“年”的传说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 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 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 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 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2
中国传统节日
▪ 春节 ( 农历正月初一) ▪ 元宵节 ( 农历正月十五) ▪ 头牙 ( 农历二月初二) ▪ 寒食节 ( 清明节前一天) ▪ 清明节 ( 节气清明) ▪ 端午节 ( 农历五月初五) ▪ 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 ▪ 中元节 ( 农历七月十五)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 重阳节 ( 农历九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冬至 ( 节气冬至) ▪ 腊八节 ( 农历腊月初八) ▪ 尾牙 ( 农历腊月十六) ▪ 祭灶 ( 农历腊月廿四) ▪ 除夕 ( 农历十二月卅日)
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 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 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
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
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
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
3
1、春节
即夏历(农历)新年 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正月初一至正月十
五 古称: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
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正”即正月之 “正”) 俗称“过大年”
4
起源
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 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 “年,谷熟也”。春节(夏历新年)源自何时很难 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的年头岁 末祭神、祭祖活动(腊祭)。
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
饼,喝豆腐汤。
8
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 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 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 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 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 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
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
饺子(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是取新
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
12
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 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 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 来的习俗,也叫除夕 守岁,俗名“熬年”。 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 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 趣的故事: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 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 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 夜。
11
吃年夜饭
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 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 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 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 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 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 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 点。
14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后来一些上层人物 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 的“贺年片”。
15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 对联、对子、桃符等, 它以工整、对偶、简 洁、精巧的文字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
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
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
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
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
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
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
行祭灶。小年是整个春节
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
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
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
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
中国民俗节日 汇总和分析
1
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 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 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 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 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 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目前,国家 法定休假的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 四个。
9
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
扫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 ,南方叫“掸尘”。 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10
除夕
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农历年的最后一 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除夕”。它与 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日 子。由于农历大月有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 所以除夕的日期也就有廿九、三十的不同了。但是 这一天常常不论是二十九还是三十,习惯上都被称 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农历 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夜饭以后有发压岁钱和熬 年夜(守岁)的习俗、
实际上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
5
适用地区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 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 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 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6
习俗
放鞭炮 贴春联 拜 年 吃饺子
7
小年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