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节日PPT 春节
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新年主题PPT课件

度赅
。,
简
单
壹
节日简介
即夏历(农历)新年 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古称: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
首祚、三元(“正”即正月之“正”) 俗称“过大年”
节日起源
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 《说文。禾部》:“年,谷熟也”。春节(夏历新年)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 般认为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的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腊祭)。
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正月初一
压岁钱
正月初一是“鸡日”,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这一天是一 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 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
又名汤圆,在南方比较普遍。其是用糯米搓成圆形再 放入锅里煮食,寓意团团圆圆。
新年的美食
春饼
春饼也叫春盘,是“咬春”之日必不可少的主食。 而立春日食吃春盘是唐代便有的古风,盘内盛上 切细的生菜、萝卜丝等馅料,一般用烙好的薄面 饼裹着吃。至今,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地区,仍 传承着立春吃春饼,应景咬春的节俗,也代表着 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愿。
汇汇 报报 时人 间: :
红红火火,舌尖上的新年,年味
XXX 20XX
新年新气象春节习俗介绍PPT
01:新年的由来 02:新年的传说 03:新年的习俗 04:新年的美食
目录
第一章节
新年的由来
新年的由来
➢ 新年的由来
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的一家,在过去一年的表现。为了让灶王 爷说好话,要供奉糖瓜,送行时还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让他上天言好事。
春节习俗ppt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
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
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
年一来。
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
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
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
幼儿园春节习俗PPT课件

现代春节的信仰传承
传承方式
现代春节的信仰传承方式更加多样化,包括家庭传承、学校教育、 社会活动等。
传承内容
除了传统的祭祖、祈福等仪式外,现代春节还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如诗词、书法、戏曲等。
传承意义
春节信仰的传承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中华民族精 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06 幼儿园里的春节活动
祭祖与祈福仪式
祭祖仪式
01
春节祭祖是华人表达“慎终追远”的一种方式,也是表达对先
人怀念之情的一种体现。
祈福仪式
02
人们通常会在这个时候祈求祖先和神灵的保佑,以求新的一年
平安、顺利。
祭品准备
03
包括水果、酒、香烛等,还有特制的节日食品,如年糕、饺子
等。
迎财神与接灶王爷
迎财神
春节期间,人们会在家中或店铺中设立财神像,祈求财运亨通、 生意兴隆。
03 春节的庆祝活动
舞龙舞狮表演
01
02
03
舞龙
象征着祥瑞和丰收,表演 者模仿龙的动作,展现出 龙的威严和灵动。
舞狮
寓意驱邪避害,带来好运 ,表演者通过狮子的动作 ,展示狮子的勇猛和可爱 。
表演道具
龙身、龙头、龙尾、狮子 头、狮子身等,色彩鲜艳 ,制作精美。
戏曲演出与灯会
戏曲演出
春节期间常有京剧、豫剧等地方戏曲 演出,演员们身着华丽戏服,表演经 典剧目,为观众带来视听盛宴。
语言类节目
组织孩子们表演相声、小品等 语言类节目,锻炼他们的口语 表达能力。
亲子游戏
设计一些亲子游戏环节,让家 长和孩子们共同参与,增进亲
子感情。
组织家长孩子共庆新春佳节
团圆饭
传统节日春节PPT课件

主讲人:某某某 时间:202X年X月
主 春春春春 目 节节节节
历风节节
录 史俗日令 发习活食 展惯动品
第春
一
节 历
章
史 发
展
春节历史发展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历史发展
宋代人过年开始吃饺子,宋朝称饺子为“角 子”。宋代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 除夕、春节放爆竹之俗便逐渐盛行。《东京 梦华录》说:“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 于外。”到了明朝,接灶神、贴门神、除夕 守岁、十五赏灯会都已经盛行。《万历嘉兴 府志》中记载:“除夕,易门神、桃符、春 帖,井隈皆封。爆竹,燔紫,设酒果聚饮, 锣鼓彻夜,谓之守岁。”
汇报人:汇报时间:20XX
同学们
家长们
大家好
新学期
新面貌
很高兴
见
到
大
家
我是熊小学
新老师
我叫小胖熊
我是一名
认真
负责
踏实
肯干
是一名
喜欢孩子
了解孩子
爱护孩子
有责任心的
班主任
新学期
我希望
同学们
家长们
可以
共同努力
一同进步
共同成长
让学校
家庭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 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 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 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 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春节节日活动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春节风俗习惯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中国民俗节日春节ppt课件

感有多么丰富多彩,“结”
就有多么千变万化。
21
完整版ppt课件
有关诗句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看花市-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春节江南靖士 暂解城区烟火禁,兆丰雪霁在年前。 街街饰彩家家掸,扫尽桃符换对联。
14
完整版ppt课件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 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 贺年片”。
15
完整版ppt课件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 对联、对子、桃符等, 它以工整、对偶、简 洁、精巧的文字
16
窗花与“福”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 的节日气氛,也集装 饰性、欣赏性和实用 性于一体。剪纸在我 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 间艺术,千百年来深 受人们的喜爱,因它 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 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 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 祥物、美好愿望表现 得淋漓尽致,将节日 装点得红火富丽。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 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 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 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 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 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 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 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实际上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
春节传统习俗PPT

个吉利的口彩。比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年糕,代表步步登高, 鸡代表大吉大利等等。 但在中国北方,最重要的食物就是饺子。饺子在唐代已出现雏形,宋代人称为“角子”,在元代被叫作“扁食”。因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贴、对联,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 后蜀时期。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所以有了那句“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辟邪,后 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最后简化为直接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民间习俗
年夜饭
年夜饭又叫年羹饭、合家欢、分岁筵、团年饭等,它是中国人最 看重的家庭宴会。意在告别旧岁,迎来新年。可以说,除夕的年 夜饭既是一年辛苦忙碌、辞别旧岁的重要时刻,又饱含除旧布新、 祈望来年的特殊意义。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 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多么 的重要。
“春节起源于上古时代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上古时代人们在一 年农事结束后,在新一年开端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报德之祭,是一种较为隆重的祭祀) 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驱邪攘灾、纳福祈年。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 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
民间习俗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九蒸馒头
古时候,没有现代生活中常见的发酵粉,普通的面如果提 前几天准备,很容易坏掉,必须发面,才能便于保存。过 年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提前发面,准备过年的主食,而正 月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于是人们就在腊月二 十八、二十九发面、蒸馒头,准备好过年期间的主食。过年蒸馒头寓意来年团团圆圆发大财!这也是家家户户争 相蒸馒头的原因。 此外,腊月二十八这一天,人们还要贴年画、贴春联、贴窗花,迎接新春的到来。而腊月二十九,家家户户都要 准备丰盛的供品,去祭拜祖先。
春节传统习俗介绍PPT模板

民间习俗
民俗类别
传统节日仪式与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底蕴。岁节`(年节) 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历史发展中,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 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这些活动,可大体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奉 祀神灵,以应天时;崇宗敬祖,维护亲情;驱邪祛恶,以求平安;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百节年为 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 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攘灾、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04 社会效应
春节(Spring Festival),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 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 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社会效应
希望。
窗花“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 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 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 实用性于一体。同时,一些人家要在 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
小的“福”字。
民间习俗
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等,特指岁末除夕的阖家聚餐。年 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 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 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
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飘色、舞龙、 游神、庙会、逛花街、赏花灯、游锣鼓、游标旗、烧烟花、 祈福、掼春,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合家团圆的节日,也是人们抒发对 幸福和自由向往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春节也是 敦亲祀祖、祭祝祈年的日子。祭祀是一种信仰活动。
中国春节十大民俗传说-PPT课件

贴门神的传说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此外根据《玉烛宝典》, 《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中国古代神话中,相 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 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 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 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 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 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 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 名叫神荼、郁垒。
目
熬年守岁的传说 贴门神的传说 腊八粥的传说 老鼠嫁女的传说 过年放爆竹的传说
录
万年创历法的传说 “年”兽的传说 倒贴福字的传说 贴春联的传说 春节接财神的传说
熬年守岁的传说
熬年守岁的传说 熬年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 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 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 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 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 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 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出 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便返回山林 中去了。算准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这可 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套“过 年关”的办法。
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 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 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 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 门神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 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 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 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 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 是成双成对。唐朝以后,除了 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 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 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 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 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知道万年创建 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 “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 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 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元宵节
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 统节日。正月十五日 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 之夜,也是一元复始, 大地回春的夜晚,人 们对此加以庆祝,也 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 因此又称“上元节”, 即农历正月十五日。 在古书中,这一天称 为“上元”,其夜称 “元夜”、“元夕” 或“元宵”。而元宵 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 今
5
适用地区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
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 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 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6
习俗
放鞭炮
贴春联 拜 年 吃饺子
7
小年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 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 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 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 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 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 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 行祭灶。小年是整个春节 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 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 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 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 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 饼,喝豆腐汤。
23
立 春
释义: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 立春 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 来源:为什么这么叫呢?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 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 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游行后, 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 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因此,人 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习俗:山西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 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讲的就是 打春牛的盛况。还有一些地方会在立春时迎春喝 “败毒膏”这种使人不长口疮的药膏。
24
3、清明节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 黄经1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 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清明节总是 在公历4月4日、4月5日、4月6日三天中的一天。《历书》: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 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在清明 节,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多要祭扫,以此祭祀祖先。唐 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 人欲断魂。”写出了清明节的凄清气氛。2008年开始, 清明节被列为公众假期,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为 三天。一直延续至今。
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 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 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 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 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 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
19
桃符
关于桃符有个美丽的传说。很 久以前,东海度朔山风景秀丽, 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 桃树巨大无比,枝繁叶茂,曲 蟠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 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 仙。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 獠牙、红发绿眼的鬼怪想偷吃 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郁垒二 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用草 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从此, 两兄弟的大名令鬼怪为之惧怕, 他们死后变为专门惩治恶鬼的 神仙。后世人们用一寸宽、七 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 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两侧, 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 作“桃符”。
26
寒食节
时间:清明节前一天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种说法是清明前两天) (现大多和清明寒食一起过的习俗)。 来源 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 其逃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 [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 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子推不愿当官,坚持不出,结 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绵山改为“介 山”,立祠祭祀介子推,并把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全国禁 动烟火,只吃冷食。后来便形成了在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12
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 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 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 来的习俗,也叫除夕 守岁,俗名“熬年”。 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 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 趣的故事:
13
“年”的传说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 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 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 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 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8
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 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 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 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 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 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 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 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 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 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 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 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 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
21
有关诗句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看花市-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春节江南靖士 暂解城区烟火禁,兆丰雪霁在年前。 街街饰彩家家掸,扫尽桃符换对联。
20
春节中国结
中国结,是一种装饰手工艺 品,是一种中国民间艺术形 式。古称络子,历史悠久, 并影响到周边国家的装饰艺 术如日本结、朝鲜结。 宋代词人张先写过“心似双 丝网,中有千千结”。形容 失恋后的女孩家思念故人、 心事纠结的状态。在古典文 学中,"结"一直象征着青年 男女的缠绵情思,人类的情 感有多么丰富多彩,“结” 就有多么千变万化。
11
吃年夜饭
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 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 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 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 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 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 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 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 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 饺子(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是取新 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
14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后来一些上层人物 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 的“贺年片”。
15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 对联、对子、桃符等, 它以工整、对偶、简 洁、精巧的文字
16
窗花与“福”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 的节日气氛,也集装 饰性、欣赏性和实用 性于一体。剪纸在我 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 间艺术,千百年来深 受人们的喜爱,因它 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 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 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 祥物、美好愿望表现 得淋漓尽致,将节日 装点得红火富丽。
2
中国传统节日
▪ 春节 ( 农历正月初一) ▪ 元宵节 ( 农历正月十五) ▪ 头牙 ( 农历二月初二) ▪ 寒食节 ( 清明节前一天) ▪ 清明节 ( 节气清明) ▪ 端午节 ( 农历五月初五) ▪ 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 ▪ 中元节 ( 农历七月十五)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 重阳节 ( 农历九月九) ▪ 冬至 ( 节气冬至) ▪ 腊八节 ( 农历腊月初八) ▪ 尾牙 ( 农历腊月十六) ▪ 祭灶 ( 农历腊月廿四) ▪ 除夕 ( 农历
1
赣州华坚科技学校
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
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 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 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 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 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目前,国家 法定休假的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 四个。
25
节日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 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 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 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 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 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 的食品。
17
年画
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 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 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 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 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 大流派
18
贴门神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 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 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 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 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 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 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 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 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 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 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 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 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 桃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