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中药方剂
中药灌肠治疗肠梗阻

中药灌肠治疗肠梗阻
关于治疗肠梗阻,究竟采用什么治疗方案最佳,副作用和复发几率少,现在医学界众说纷纭,也有不少专科医院提出各种先进仪器操作的微创手术,总体来说,采用手术的方法,确实是治疗肠梗阻最有效的,但当患者体虚或者老年人等不适合做手术的,我们建议采用中药灌肠的方式,建议如下:
中药灌肠方案
1、方药:主要以大承气汤为主加减,生大黄10g(后
下),芒硝(分冲)9g,枳实12g,厚朴15g,并根据肿瘤类别选用生半夏、蟾皮、全蝎、蜈蚣、白花蛇舌草、半支莲、土茯苓等抗癌。
2、灌肠方法:采用第一、第二煎混合液,煎成200~300ml药液作灌肠用。
—般患者每日灌肠2次,每次100-150ml。
药液温度以39℃~41℃为宜;插入肛管深度15~30cm,插入后快速将药液滴入,灌肠后,嘱患者先左侧卧,后右侧卧,最后平卧30min以上,使药液均匀地分布在肠腔内,保留1h以上,以利于药液充分吸收,更好地发挥作用。
3、观察时间观察7天,判定疗效。
4、合并使用中药,根据中医辨证,灌肠同时给予生脉注射液50~l00ml,每日1~2次,静脉点滴。
从以上我们知道,虽然手术的方式是处理肠梗阻最直接的手段,效果也明显,但毕竟多少还是会留下后遗症,而且也不适合老年人,中药灌肠虽然疗程可能长些,但却是能根治,当然最后我们也建议在中药灌肠施药时,也需要通过静脉输入营养液来补充和调整丢失的阴津。
中药灌肠治疗肠梗阻

中药灌肠治疗肠梗阻
关于《中药灌肠治疗肠梗阻》,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医治肠梗阻,到底选用哪些治疗方案最好,副作用和发作概率少,如今医疗界各抒己见,也是有许多专科门诊明确提出各种各样优秀仪器设备实际操作的微创手术,整体而言,选用手术治疗的方式,的确是医治肠梗阻最有效的,但当病人气血虚或是老人等不宜动手术的,我们建议选用中药灌肠的方法,建议以下:
中药灌肠计划方案
1、中药方剂:关键以大承气汤主导交互,生大黄10g(后下),芒硝(分冲)9g,枳壳12g,姜厚朴15g,并依据肿瘤类型采用生半夏、蟾皮、全虫、大蜈蚣、白花蛇舌草、半支莲、伏苓等防癌。
2、灌肠方法:选用第一、第二煎溶液,煎出200~300ml 药水作清洁灌肠用。
—般病人每天清洁灌肠2次,每一次100-150Ml。
药水溫度以39℃~41℃为宜;插进肛管深层15~30cm,插进后迅速将药水滴进,清洁灌肠后,嘱病人先左侧卧,后右侧卧,最终平躺30Min以上,使药水匀称地遍布在肠管内,保存1h以上,以利于药水充足消化吸收,尽快充分发挥。
3、观查時间观查7天,判断功效。
4、合拼应用中药材,依据中医辨证,清洁灌肠另外给与生脉注射液50~l00Ml,每天1~2次,静脉点点滴滴。
从以上我们了解,尽管手术治疗的方法是解决肠梗阻最立即的方式,实际效果也显著,但终究是多少还会留有并发症,并且也不宜老人,中药灌肠尽管治疗过程可能长些,但确是能除根,自然最终我们也建议在中药灌肠喷药时,也需要根据静脉键入培养液来补充和调节遗失的阴津。
肠梗阻最佳治疗方法

肠梗阻最佳治疗方法第一部分:肠梗阻的治疗方法介绍肠梗阻是指肠道内的内容物受阻,不能正常通过肠腔,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等。
治疗方法因病情的不同而异,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非手术治疗:1.去除导致肠梗阻的因素若是长期使用止痛药、泻药、抗酸药等药物过量导致肠道运动无力、肠蠕动减慢,应停止使用这些药物;若是因肠组织肿瘤、炎症、肠套叠等引起的肠梗阻,则应选择针对性的物理治疗、抗炎、抗肿瘤等药物治疗。
2.药物治疗肠梗阻患者多伴有腹泻、腹胀等胃肠道症状,积极控制症状非常必要。
一些常用的药物有:(1)抗生素如强力霉素、甲硝唑等,可用于感染、防治继发感染和预防手术后感染。
(2)胃肠动力药如甲氧氯普胺、胆碱能药物等,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强肠道通透性,能够有效缓解腹胀、便秘等症状。
(3)止痛药如吗啡、曲马多等,可用于缓解疼痛。
3.置入胃肠减压管对于伴有呕吐、上腹胀气等症状的患者,可通过胃肠减压管,从鼻饲管或口腔插管口将胃肠道内积聚的液体引流出来,使减轻胃肠道内压力,减轻腹胀、呕吐等症状。
4.支持治疗包括给予静脉输液、营养支持、电解质平衡等。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在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危急时进行的。
1.开腹手术是肠梗阻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手术时将梗阻位置以上和下方的肠管进行吻合,以保证肠道通畅。
若手术后出现肠吻合口水肿、血肿、管腔狭窄等情况,可进一步进行修补,或进行支架支撑,以维持肠道通畅。
2.输尿管镜手术适用于一些相对较小的肠梗阻,同样适用于出生时就有肠梗阻的患者。
操作时,输尿管镜从肛门插入,引导照明和支撑肠壁,从而达到肠道的通畅治疗效果。
3.腹腔镜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手术成为肠梗阻治疗中的现代主流。
腹腔镜手术能够减少术后的并发症,落后必要的术后康复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的质量。
总之,治疗肠梗阻应尽早建立诊断,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
同时,对于有肠梗阻风险的人群,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及时治疗疾病,注意营养均衡,增强肠道的蠕动等。
中药治疗肠梗阻的方剂应用

中药治疗肠梗阻的方剂应用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症状包括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停止等。
中药在治疗肠梗阻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下面将介绍中药治疗肠梗阻的几种主要方剂及其应用。
一、排气通便排气通便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肠梗阻的早期阶段,其目的是促进肠道蠕动,排出肠道内的气体和粪便,缓解梗阻症状。
常用的排气通便方剂包括四磨汤、大承气汤等。
四磨汤:由人参、槟榔、沉香、乌药四味药组成,具有行气降逆、宽胸散结的作用。
适用于治疗气滞型肠梗阻,症见腹痛胀满、大便不通等。
大承气汤: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四味药组成,具有通里攻下、行气活血的作用。
适用于治疗热结型肠梗阻,症见腹痛拒按、大便燥结等。
二、清热解毒在肠梗阻的治疗中,清热解毒方剂主要用于缓解肠道炎症和感染等症状。
常用的清热解毒方剂包括黄连解毒汤、葛根芩连汤等。
黄连解毒汤: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四味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适用于治疗热毒炽盛型肠梗阻,症见高热不退、腹痛拒按、大便带血等。
葛根芩连汤:由葛根、黄连、黄芩、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解表清里、清热解毒的作用。
适用于治疗肠热炽盛型肠梗阻,症见发热口渴、腹痛便秘等。
三、扶正祛邪扶正祛邪方剂主要用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同时清除病邪,缓解肠梗阻症状。
常用的扶正祛邪方剂包括八珍汤、六味地黄丸等。
八珍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八味药组成,具有益气养血、扶正祛邪的作用。
适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型肠梗阻,症见面色无华、乏力头晕等。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药组成,具有滋阴补肾、扶正固本的作用。
适用于治疗肾虚型肠梗阻,症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
四、利水渗湿利水渗湿方剂主要用于消除水肿,缓解肠道膨胀等症状。
常用的利水渗湿方剂包括五苓散、猪苓汤等。
五苓散:由泽泻、茯苓、猪苓、肉桂、炒白术五味药组成,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的作用。
浅述大承气汤加减治疗肠梗阻患者1例病案之体会

浅述大承气汤加减治疗肠梗阻患者1例病案之体会大承气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具有疏通大肠、消除积滞、通利气血的作用。
其用于治疗肠梗阻等病症已有悠久历史,并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和验证。
本文就使用大承气汤及加减治疗肠梗阻患者的病案进行浅析,以加深对中医治疗肠梗阻的理解和认识。
病历回顾患者:某某,男,55岁。
主诉:腹胀、脱水、大便不通。
既往史: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现病史:患者因慢性肾功能不全,行肾透析治疗。
突然间出现腹胀、脱水等症状,于当日下午住院。
体格检查:腹部肿胀明显,压痛感强烈,听诊时肠鸣音很低。
血压140/90mmHg,心率90次/分。
辅助检查:尿素氮、肌酐等肾功能检测指标升高,电解质失衡,血红蛋白降低。
CT检查显示小肠爆气,肠腔积气,肠壁增厚等表现。
中医诊断:脾虚肝旺型肠梗阻。
治疗方案:中药汤剂大承气汤加减治疗。
方药组成:大承气汤(加麻黄、甘草、生姜)。
治疗过程:患者服用大承气汤治疗,每天全量服用,连服3天。
随访情况:治疗后腹部明显消肿、腹胀感减轻,肠鸣音逐渐恢复正常。
血压、心率也逐渐恢复正常。
于第4天出院。
病案分析在本病例中,患者由于长期进行肾透析治疗,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失调,易引发肠道功能障碍。
中医诊断属虚实夹杂,以脾虚、肝旺为主,虚证主因也是实证的结果。
因此,治疗应以兼顾虚实为原则。
大承气汤是治疗肠梗阻的常用方剂之一,其主要成分包括大黄、枳实、芒硝、甘草等多味药物。
在本病例中,通过加减药物,加入麻黄、生姜等药物,以增强方剂通降气机的作用,同时引药向肝,以达到平衡脾肝,通利气血的功能。
治疗过程中,患者每天全量服用大承气汤,连续服用三天。
治疗期间观察病情,发现腹部消肿、腹胀感减轻,肠鸣音逐渐恢复正常。
血压、心率逐渐恢复正常。
治疗效果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语中医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方案多种多样,其中大承气汤治疗效果卓著,在临床实践中被普遍认可。
加减方剂的灵活应用能够更好地满足个体化的治疗需求,对于某些复杂病症的治疗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肠梗阻的治疗办法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肠梗阻的治疗办法有哪些?导语:我们在平时如果出现腹痛呕吐的不适症状,可能都不会太过于注意,但是在频繁发作或者极为严重时,一般不外乎是肠梗阻等一类疾病所引发的。
不我们在平时如果出现腹痛呕吐的不适症状,可能都不会太过于注意,但是在频繁发作或者极为严重时,一般不外乎是肠梗阻等一类疾病所引发的。
不过可能有很多人还不知道在患上该病时需要怎么治疗,而今天小编就主要是想详细的介绍一下目前比较常用有效的治疗措施。
1、中药治疗。
复方大承气汤:川朴15g、炒菜菔子30g、枳实9~15g(后下)、芒硝9~15g(冲).适用于般肠梗阻、气胀较明显者甘遂通结肠:甘遂末1g(冲),桃9g、赤芍15g,生牛膝9g,厚朴15g,生大黄15~24g(后下),木香9g。
适用于较重的肠梗阻、积液较多者。
上列中药可煎成200ml,分次口服或经胃肠减压管注入。
2、手术治疗(1)粘连松解术、复位术:开腹探查无血性渗液,则多为单纯性梗阻。
若肠管膨胀不严重则自上而下追踪肠管萎陷与膨大的交界处,即梗阻病变的所在。
则根据病因可进行粘连松解或肠扭转、肠套叠复位术。
若梗阻以上肠管膨胀明显,应先将膨胀的肠管予以减压,以免探查过程中,由于牵拉而发生破裂。
(2)肠造瘘术:一般适用于结肠梗阻,如乙状结肠癌合并梗阻。
梗阻以上的肠管膨胀有严重水肿,肠腔内感染,一期手术切除与吻合常招致吻合口漏的发生。
因此对结肠梗阻,常先在梗阻上方进行造瘘。
但小肠梗阻,尤其是高位梗阻,否则产生液体丢失严重与腹壁皮肤糜烂。
总而言之,关于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保守以及手术等疗法,因此患者就可以在医生检查的基础上,选择较为适宜的一种开始。
小肠梗阻的偏方

小肠梗阻的偏方
小肠梗阻是一种很常见的肠道疾病,但是彻底治愈却很困难.小时候经常听老人讲偏方治大病,其实说到底还是原来的经济条件不允许,连饭都吃不饱就更不用说治病的问题了.对于现代人
来说如果什么小病都去医院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那么有哪些常有的偏方是可以解决小肠梗阻这样的常见疾病的呢?很多家人有这种疾病的人都会很好奇.
★小肠梗阻的偏方★
(一)中药(1)热结腑实:腹痛突发,疼痛剧烈而拒按,肠鸣有声,呕吐食物,口干口苦,大便闭结,苔黄腻,脉洪大或滑数.
治法:泻热通腑,荡涤积滞.
方剂:生大黄10克、枳实10克、芒硝10克、厚朴10克.
(2)寒邪直中:突然腹中绞痛,可触及包块,疼痛拒按,恶寒,
面色青冷,舌质淡而暗、苔白润,脉沉紧.
治法:温中散寒,缓急止痛.
方剂;生大黄10克、熟附于10克、细辛3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芒硝20克.
(3)虫积阻结:腹痛时作时止,面黄肌瘦,或颜面有白色虫斑,
突发腹中剧痛,痛在脐周,按之有块,呕吐食物或清水,苔白,脉弦.
治法:驱虫消积.
方剂:雷丸6克、苦楝皮10克、黑丑10克、槟榔10克、皂角10克、木香12克、大腹皮10克、川椒5克、黄连10克.
对于小肠梗阻的偏方只能起到辅助的治疗作用,在选择偏方治疗的时候一定不要停止服药.否则效果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具体偏方对治疗该病的效果如果还是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的,但是提醒患者还是要接受正规的治疗,不要过度的依赖偏方.。
肠梗阻的中药灌肠治疗方法

肠梗阻的中药灌肠治疗方法肠梗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道腔内狭窄、梗阻或阻塞,使肠内容物停滞,引起肠功能障碍的疾病。
中医认为,肠梗阻属于“闭里阻塞”的范畴,主要病机为肠道气滞、湿滞、热毒积聚。
治疗肠梗阻中,中药灌肠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将草药溶液灌入直肠,发挥药物的活性成分对直肠和结肠起到消炎、通便、化痰、祛湿等作用,以改善肠道气血循环,达到治疗肠梗阻的目的。
一、中药灌肠的准备工作1. 选用草药:中药灌肠常用的药物包括黄连、黄芩、白芍、生地、柴胡、枸杞子等,其中黄连、黄芩具有清热燥湿、解毒作用;白芍、生地具有养血和补液作用;柴胡具有疏肝理气,升阳宣肺作用;枸杞子具有明目、补肾的功效。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中医师会根据辨证论治原则来选择相应的药物。
2. 制备草药溶液:将选用的药材洗净后,根据需要捣碎或煎煮,制作成浓缩的草药溶液。
一般情况下,草药溶液的浓度为10%,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调整。
3. 清洁直肠:患者进行灌肠前,需要先清洁直肠以确保灌入的草药溶液能够充分接触到直肠和结肠。
可以使用温水洗肠液或中药洗肠液进行清洁。
二、中药灌肠的操作步骤1. 患者体位:患者采取半卧位或侧卧位,将腹部略向上抬起,放松身体。
2. 灌肠装置的准备:选择合适的灌肠管,灌肠器可选择注射器或常规的洗耳球,注射器适合短时间内快速灌肠,而洗耳球则适合长时间缓慢灌肠。
3. 注入草药溶液:将制备好的草药溶液倒入准备好的灌肠器中,挤出多余空气。
4. 插入灌肠管:将涂有润滑剂的灌肠管缓慢插入患者直肠,插入深度约为10-15厘米。
5. 慢慢注药:缓慢注入草药溶液,一般每次注入量为100ml。
6. 挤压排气:注完草药溶液后,将灌肠器从直肠中取出,让患者自行排气。
7. 反复操作:根据需要,可以进行2-3次灌肠,每次间隔15-30分钟。
8. 结束操作:患者从躺卧位慢慢转为坐位,保持一段时间以便让草药溶液充分发挥作用。
三、中药灌肠的注意事项1. 确定患者是否适合中药灌肠:中药灌肠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无粪便、无肠鸣音、出现腹胀疼痛、肠鸣潮音、恶心呕吐等症状的肠梗阻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梗阻中药方剂
【辨证】脾胃肠通降失权,中阳受阻,运化失司。
【治法】温阳运脾,通降逐积。
【方名】温阳通痹汤。
【组成】附子9克,炒山楂9克,细辛6克,大黄15克,代赭石30克,莱菔子(炒)30克,枳壳12克,川朴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剂,胃肠减压后服。
粘连性肠梗阻中药方剂
正常字体放大字体
【辨证】阳明腑实,气机痞塞,血行瘀滞与糟粕互结。
【治法】理气活血,通腑散结。
【方名】防粘连汤。
【组成】乌药12克,川楝子12克,厚朴9克,元胡9克,当归12克,赤芍9克,枳壳9克,炒莱菔子12克,大黄15克(后下),芒硝6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严凤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