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结论部份的写法和范文

合集下载

文献综述总结万能模板

文献综述总结万能模板

文献综述总结万能模板
本文旨在综述____(描述研究课题)领域的研究现状。

本综述将
系统地分析研究主题前期的重点研究领域,对主题和促进或阻碍这一
领域发展的因素进行解释,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的建议。

以系统报道
有关研究的文献被广泛搜索,数据库包括_____(研究资料来源),以
确保本综述全面性和最新性。

综合分析了_____篇文献,其中有_____
篇来自____期以来的文献,其余来自_____期以来的文献,领域存在着
大量的研究工作,可以大致划分为____(分析各研究之间的关系)。

综述结果表明,____(研究结果),尽管取得了一定进步,但距离实
现理想的发展有很大的差距,这一领域的未来研究建议在于____(进
一步的研究方向)。

总之,本文综述了____课题(领域)的研究现状,收集、综合分析和综述了相关领域的文献,将研究工作与未来研究建
议相结合,以深入挖掘____(描述研究课题)领域的发展趋势和趋势。

综述报告应该怎么写

综述报告应该怎么写

综述报告应该怎么写第一篇:综述报告应该怎么写综述报告应该怎么写?文档和报告能力是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作为研究生务必重视自己查阅文献,整理资料和思想,并形成文档的能力。

针对进入实验室的同学们缺少写文档的经验,特此介绍综述报告要求如下,请大家在写综述的时候予以参考。

一、撰写综述报告的目的和方法1、综述报告通常为从事某项科研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归纳和整理,以了解课题相关技术原理和发展趋势,明确自身的科研方向、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2、明确选题后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题目有关的文献。

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家登录东南大学图书馆电子文献搜索,也可以搜索产业界著名企业的技术资料。

如何从大量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

3、在阅读文献时,建议写写“读书笔记”,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

二、格式与写法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其格式要求如下:1、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技术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2、主题部分,可分章节编写。

一般建议以下章节。

⌝第一章:对于所选题目的定义性介绍及其历史发展,按时间顺序简述该技术的来龙去脉,发展概况及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第二章:现状介绍,重点是论述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提出可能的解决途径;目前存在的方法及其比较。

⌝第三章:发展趋势,通过对比指出存在的问题,说明该研究方向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自身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技术路径。

3、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4、参考文献需要放在报告文末,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三、其他格式要求:⌝有封面,有目录⌝字体:微软雅黑,小四⌝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切忌大段的摘抄⌝图表要有注释说明第二篇:出差报告应该怎么写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自己都有点惭愧,回首十几年的销售经历,我有多少时候也把出差报告当成了形式主义,按照标准模板草草地填完应付了事。

综述论文格式范文

综述论文格式范文

综述论文格式范文规范的毕业论文格式有助于准确表达科研成果,便利信息交换与处理及学术成果的评价,并使行文简练、版面美观。

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综述论文格式范文,仅供大家参考。

标准论文综述格式及写法1、综述的格式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

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前言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主体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

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

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

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

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

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

对一般读者熟知的问题只要提及即可。

②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

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

主体部分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问题发展历史依年代顺序介绍,也有按问题的现状加以阐述的。

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

2、综述主体部分的写法(1)纵式写法“纵”是“历史发展纵观”。

它主要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从而勾划出某一专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轨迹。

文献综述范文【范本模板】

文献综述范文【范本模板】

xxx问题研究文献综述(标题)xx(作者)摘要:XXXX(摘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简短概括你本文的主要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一般1,2句话即可。

第二部分写:“国内学者对xx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以及“本文从xxx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之类的总结性套话,最好能稍作总结。

其中第一部分,如果你不会写又或者懒得写,个人建议可以拷贝他人相关论文的摘要部分,然后做适当修改和调整即可.毕竟你研究的主题和你网上下载的相关论文的主题是基本一致的,故可以借鉴网上论文的摘要。

但是请注意别一字不动的全拷贝,适当整合,修改.别让我发现你一个字都没改动过!第二部分,如同我上面所说的写。

若能简短总结下你接下来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综述,那是最好了;如果不能,我也不勉强了,写两句套话也行。

以下给出个摘要的例子,仅供参考。

其中绿色代表我所说的第一部分;黄色代表第二部分。

例一: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

为城市繁荣和农村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他们的社会保障程度低,近乎游离于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近年来理论与实务界对此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在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简要评析了总体研究现状,并指出当前亟待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例二:我国当代大学生自杀问题文献综述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自杀率呈上升趋势,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内学者对大学生自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本文主要对2003—2007 五年间大学生自杀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内容涉及自杀态度、自杀原因、自杀意念、自杀量表、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等方面的研究.例三: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文献综述摘要:自比较优势理论创立以来,该理论一直都是指导国际贸易活动的准则、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

然而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时,比较优势理论也不断经受着其反对者理论和经验验证上的挑战。

综述的格式及范文综述写

综述的格式及范文综述写

综述的格式及范文综述写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几部分。

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

前言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岀问题,包扌舌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

正文主要包扌舌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

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主体部分的写法有下列几种:纵式写法纵是历史发展纵观,它主要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从而勾划出某一专题—和发展轨迹。

纵式写法要把握脉络分明,即对某一专题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动态作扼要描述,己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发展趋向如何,对这些内容要把发展层次交代清楚,文字描述要紧密衔接。

撰写综述不要孤立地按时间顺序罗列事实,把它写成了大事记或编年体。

纵式写法还要突出一个创字。

有些专题时间跨度大,科研成果多,在描述时就要抓住具有创造性、突破性的成果作详细介绍,而对一般性、重复性的资料就从简从略。

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做到了详略得当。

纵式写法适合于动态性综述。

这种综述描述专题的发展动向明显,层次清楚。

横式写法横是国际国内横览,它就是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

文献综述逻辑总结报告范文(3篇)

文献综述逻辑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文献综述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术研究方法,在各个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对某一研究领域的文献综述进行逻辑总结,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范围及方法1. 范围:本文选取了近年来某一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包括国内外学术期刊、会议论文、专著等,共计50篇。

2. 方法:采用归纳、演绎、比较等逻辑方法,对所选文献进行梳理、分析、总结。

三、文献综述逻辑总结1. 研究背景与现状(1)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某一研究领域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2)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总体来看,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理论体系不够完善、实证研究方法有待改进等。

2. 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1)研究方法:文献综述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

(2)理论框架:构建了某一研究领域的理论框架,包括基本概念、核心观点、研究方法等。

3. 研究成果与不足(1)研究成果:在某一研究领域,学者们取得了以下成果:a. 深化了对基本概念的认识;b. 完善了理论体系;c. 探索了新的研究方法。

(2)不足: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以下方面仍存在不足:a. 理论体系不够完善,部分概念界定模糊;b. 实证研究方法有待改进,部分研究缺乏严谨性;c. 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程度较低。

4. 发展趋势与展望(1)发展趋势:未来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理论体系的完善、实证研究方法的创新和研究成果的推广。

(2)展望:随着研究的深入,某一研究领域将在理论、方法、应用等方面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四、结论本文通过对某一研究领域的文献综述进行逻辑总结,梳理了该领域的研究背景、现状、方法、成果、不足和发展趋势。

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然而,由于篇幅限制,本文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关注某一领域的发展动态,为我国学术研究贡献力量。

综述论文的写法及范例

综述论文的写法及范例

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技巧(附文献综述范文)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

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文献综述的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文献综述的正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文献综述的结论: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

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

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

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

论文综述格式范例

论文综述格式范例

综述一、综述概述1.什么是综述: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英文名为review。

它是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原始素材撰写的论文。

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

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而使材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

所谓述就是评述,是对所写专题的比较全面、深人、系统的论述。

因而,综述是对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写成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资料性科技论文。

综述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可以把该专题、该领域及其分支学科的最新进展、新发现、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比较全面地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尤其从事该专题、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读者获益匪浅。

因此,综述是教学、科研以及生产的重要参考资料。

2.综述的类型: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以及学术水平的高低,综述可分为归纳性、普通性和评论性三类。

(1)归纳性综述:归纳性综述是作者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分类排列,使它们互相关联,前后连贯,而撰写的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术论文。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当前研究进展,但很少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普通性综述:普通性综述系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作者,在搜集较多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学术论文,文中能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或倾向性。

因而论文对从事该专题、该领域工作的读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3)评论性综述:评述性综述系有较高学术水平、在该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作者。

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原始素材归纳整理、综合分析、撰写的反映当前该领域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的评论性学术论文。

因论文的逻辑性强,有较多作者的见解和评论。

故对读者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并对读者的研究工作具有导向意义。

二、综述的书写格式综述与一般科技论文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结论部份的写法和范文-by zhenmafudan from emuchby zhenmafudan from emuch也曾读过很多综述,感到很多综述虎头蛇尾,引言部分牛皮吹得很震天响,可是到了最后越写越粗糙,到了结尾部分竟然几句话草草收尾了!读了如此综述,感到通篇就是“谁谁谁做了什么,他们发现了什么”,只有罗列事实,没有评述。

正如K.R. Seddon在Inorganic Liquids in Synthesis (Second Edition)一书的序言中所说:"How many papers within this annual flood of reviews say anything critical, useful, or interesting? How many add value to a list of abstracts which can be generated in five minutes using SciFinder ot 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How many of them can themselves be categorised as garbage? It is the twenty-first century----if a review is just an uncritical list of papers and data, what is its value?"经过长期总结,发现综述的结论部份其实是有某种“套路”的,正如中国古代的词,是有套路的一样!写综述的结尾部分如同以前高中回答政治题目,要“回答到点子上”。

综述的结论部份要实现几种基本功能、基本内容:第一层次的内容就是要总结上面已经综述了什么东西,简要地给读者进行“复习”,然后说这些学术进展有什么意义。

第二层次的功能是“打补丁”。

任何综述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往往读者看了文章会说:“为什么我的文章没有被引用?”于是就要在综述里实现把“补丁”打好。

打“补丁”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引言的最后,另一处是结论部份再次“打圆场”,说囿于本文的范围,还有其它什么什么方面没有介绍,请感兴趣的读者看其它什么什么相关综述。

第三层次的内容是评述这些学术进展的不足之处和面临的挑战。

这些都是一定要说的。

常见的不足之处是:机理研究不清楚,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范围有待扩大,只是合成出吸引眼球的材料而没有证明其引用、没有能大规模生产等。

讨论这些内容时可以分几段来写,每一段第一句加一个总起句。

第四层次的内容是对未来的展望,这也是一定要说的。

编辑邀请作者写综述,一个目的就是希望看到这篇综述在发表后能够被广泛引用。

如果综述的内容是一个“已经死亡的课题”,即不会再有人做的课题,那么这样的综述一定不受编辑部欢迎。

另外,评论过去和展望未来,能显示出作者对这个领域的认识和洞察力。

否则的话,别人查文献把摘要罗列在一起就行了,何必看综述呢?下面我介绍我写的Z. Ma, S.H. Overbury, S. Dai*, Gold Nanoparticles as Chemical Catalysts, in: Nanomaterials: Inorganic and Bioinorganic Perspectives, C.M. Lukehart, R.A. Scott (eds.), John Wiley & Sons, Chichester, in press. <link>一文的结论部份。

本文作为Nanomaterials: Inorganic and Bioinorganic Perspectives一书的一章,从催化剂设计角度综述了黄金催化剂结构设计的几种策略和具体的方法。

和“市场”上其它综述的区别是:其它综述多描述传统的黄金催化剂,综述反应机理、一氧化碳氧化、有机反应和金催化剂的其它应用,但是很少有综述从“高级催化材料设计”的角度综述金催化剂设计的进展。

本文的目的是填补这样的“市场空白”。

其结论部份及其讲解如下:8. Concluding remarksIn this chapter, we summarized recent advances in the preparation of nano gold catalys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organic materials synthesis. These materials synthesis techniques (e.g., chemical grafting, co-synthesis, and surface-sol-gel method) not only furnish new means to deposit uniform and well-dispersed gold nanoparticles on various supports, but also produce surface-functionalized supports and uniform nanostructured supports for loading gold particles. In addition, after gold particles are supported, the catalyst may be further modified to tune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These catalysts provide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structure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and aid in the rational design of gold catalysts.第一段,第一句为总起句,给读者一个宽泛的概念:本文讲了什么?本文的选材出发点(角度)是什么?这一句话等同于文章标题,即用一句话扩充文章的标题。

后面两句话具体回顾本文综述的金催化剂设计的几个策略。

最后一句话评价这些策略的意义。

关于评价意义的话总是要的,如果没有意义,那么综述也不能发表了。

To put the information in perspective, it should be mentioned that many methods introduced above are not specially invented by researchers working on gold catalysis, but have their origins in other contexts. For example, the post-grafting of mesoporous SiO2 by organosilanes and the one-pot synthesis of organosilane-functionalized mesoporous SiO2 (Section 3.2) are well known in materials chemistry.106,107 The co-synthesis of SiO2 in the presence of a soluble metal salt to prepare supported metal catalysts (Section 3.3) is also known.108,109 The surface-sol-gel or chemical grafting method (Section 4.1) was initially used to modify flat surfaces and powders for other applications.63 The solvated metal atom impregnation method (Section 7) was initially used by inorganic chemists,110 although they did not report gold catalysis at that time. The post-modification of metal catalysts by SiO2 matrix was reported for platinum catalysts used for car-emission control.111 Therefore, many inorganic synthesis methods can be used for the synthesis of novel gold catalysts, and these methods are also expected to be extended to the preparation of other metal catalysts.第二段开始“打补丁”,给出一个正确的“上下文”。

第一句说的是:无论这些方法多么吸引眼球,读者你们千万不要以为是搞金催化的人首次发明的,事实上很多方法在其它催化剂体系中早就应用了。

接着的五句话围绕着第一句总起句,列举文献中其它催化剂体系的例子,把"credit"给该给的人,这样的话,读者读起来感到很有通透性。

最后一句话,打圆场说,合成策略早就被别人发明了,这并不坏,因为这反过来证明这些方法具有通用性,能被拓展到其它体系中去。

换句话说,暗示本综述也有“通用型”,不但研究金催化的人可以看我的综述,设计其它催化剂的人也可以通过看这篇综述得到启发。

One valid question is whether the gold catalysts synthesized by advanced, demanding, and often tedious, synthetic methods or using unique nanostructured supports (e.g., nanotubes and nanobelts) are better than those synthesized via conventional methods or using commercializedsupports. As commented in a recent book,12 “Many methods of preparation have been used, but one wonders why some people have laboured to develop very sophisticated methods while others have been content with a much simpler method, apparently giving the same result, namely, the desired small gold particles.” The answer to that question is certainly ambiguous. On the one hand, modern nanotechnology can indeed help with the design of many gold catalysts with improved catalytic performance that can not be achieved by using conventional methods. On the other hand, one can find many publications focusing on the synthesis part, with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not reported or very low.12 One pitfall may be that some gold catalysts may contain residual capping agents and/or organic fragments. These organic fragments, if not sufficiently removed by special treatments, may poison CO oxidation, although gold catalysts with organic fragments may still show some activity in certain organic reactions. This point was sometimes overlooked, and thus undermining the real performance of these advanced gold catalysts. How to properly remove the organic fragments while avoiding the sintering of gold nanoparticles is a challenge. Even if this challenge is overcome, many factors still have to be considered before there can be large-scale utilization of gold catalysts synthesized by advanced technology.第三段运用理性思辨,指出该专题研究的“陷阱”,那就是:“登山何必扛着船”?如果我用普通合成方法也能得到高效催化剂,那我为什么要用复杂方法合成“吸引眼球”的纳米催化剂?纳米催化剂究竟有什么优势?这一段写得非常妙,起伏转折,非常critical,体现了一种理性思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