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栀子豉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经方:栀子豉汤(虚烦失眠第一方)

经方:栀子豉汤(虚烦失眠第一方)栀子豉汤【原文】栀子十四个(擘)香豉四合(绵裹)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作者】张仲景【来源】《伤寒论》【经典回顾】1、发汗吐下后,虛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
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伤寒)2、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伤寒)3、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伤寒)4、凡用栀子豉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伤寒)5、阳明病,心中懊憹,舌上胎者,宜栀子豉汤主之。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伤寒)6、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恼,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伤寒)7、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
(伤寒)8、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
(金匮)【用法】1、不要将豆豉煮烂了,所以先煮栀子。
【剂量】1、栀子一般五钱,豆豉也是五钱。
【组成】栀子豆豉【时机】1、烦躁的第一方,但一定是昼夜都烦躁,病人虚热。
虚症的脉按下去就没有了,舌苔是淡黄;实热是干深黄。
2、一般是病后调理的药,病治好了,还有些后遗症时用。
3、栀子豉汤是在治疗虚热的时候使用的,在病要好了的时候。
如果病正热利下重的时候,你开栀子豆豉,一点用都没有,那是螳臂档车,没有用,完全没有用。
【方解】1、栀子质轻,去虚热。
和实热相比,虚热的舌苔是淡黄不是干裂的黄;脉重按就没有了;2、豆豉生胃的津液。
心中懊恼,是指胃里怪怪的。
【应用】1、临床上用这栀子豉汤一个礼拜,急性肝炎的指数就退掉了,还有更好的药在后面,这只是最初期的。
虚烦不得眠、心中懊侬、小便黄黄的、吃东西吃不下去、手脚没有力、恶心、想吐,都是肝炎的症状;2、食道方面的病栀子豉汤证很多很多,比如食道炎、食道憩室等。
柴胡加山栀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加山栀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加山栀子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已经被许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服用柴胡加山栀子汤就成为了
一门学问,今天就来教大家如何食用柴胡加山栀子汤。
【处方】小柴胡汤加山栀子、茵陈蒿。
【功能主治】发黄,脉弦数,口苦胸满,心烦发热,或往来寒热,日晡小有潮热,或耳聋胁痛。
【摘录】《伤寒广要》卷八
使用柴胡加山栀子汤来恢复注定不会是个太快的治疗过程,但是只要积极接受并乐观应对,肯定会有所改善的。
对于一些疾病我们应该及早预防。
栀子豉汤的作用与功效主治、配方组成、临床应用禁忌

栀子豉汤的作用与功效主治、配方组成、临床应用禁忌《伤寒论》【组成】栀子擘,十四个(9g)香豉绵裹,四合(9g)【用法】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
得呕者,止后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宣郁热。
【主治】热郁胸膈证。
心中懊侬,虚烦不得眠,或烦热,胸中窒塞,或心中结痛,嘈杂不欲食,按之心下濡,舌红苔微黄,脉数。
【配方解析】本方证乃由邪热未尽,留扰胸膈所致。
热郁胸膈而内扰,轻则心烦不眠,甚则身热懊侬;上焦不畅,胃气失和,故胸中窒塞,或心中结痛,嘈杂不欲食,按之心下濡;舌红苔微黄,脉数为内有郁热之象。
本方证属火热内郁胸膈,治宜清宣郁热以除烦。
方中栀子苦寒,清热泻火,解郁除烦,为治烦之要药,《药类法象》谓其“治心烦懊侬而不得眠”,又可导火下行,降而不升,为君药。
豆豉辛甘,气味轻薄,能升能散,宣散郁结,兼和胃气,为臣佐药。
原方栀子生用,取其清热之功用,豆豉后下,取其轻清香透,宣散郁热。
栀子苦寒下行以泻火,豆豉轻浮上行以散郁,二药相伍,降中有宣,清宣胸膈郁热,诸症自愈。
【临床应用】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疗邪热留扰胸膈所致虚烦的基础方。
临证以身热懊侬,虚烦不得眠,苔微黄,脉数为用方要点。
2.临证加减:兼少气者,加炙甘草以益气,名“栀子甘草豉汤”;兼呕者,加生姜以散饮止呕,名“栀子生姜豉汤”;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去豆豉,加厚朴、枳实以泄痞除满,名“栀子厚朴汤”。
若表邪未尽者,加薄荷、牛蒡以疏散风热;里热盛而口苦苔黄者,加黄连、连翘以增清热之力。
3.现代应用:常用于食管炎、胃炎、更年期失眠症、抑郁症等属热郁胸膈者。
食管炎:栀子豉汤加味(栀子、淡豆豉、丹参、蒲公英、茯苓)能改善反流性食管炎咳嗽、咽痛、心胸烦热、反酸等临床症状,促进破损食管黏膜的修复;亦可以栀子豉汤合小陷胸汤使用,均有较好疗效。
更年期失眠症:栀子豉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更年期失眠症效果良好,若潮热者加丹皮,烦躁明显者加柴胡、郁金,眩晕者加菊花,乏力者加白术。
中医辨证运用小柴胡汤合栀子豉汤治疗失眠一例

医药界 2020年01月第01期—155—中西医结合腰痛患者耳穴按压联合柴胡芍药汤治疗的临床疗效及VAS 评分的影响张中林1 于佳宁2通讯作者(1.滨州医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2.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山东 烟台 264199)【摘要】:目的:探讨在腰痛治疗中联合应用到耳穴按压柴胡芍药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V AS 评分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这段时间内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腰痛患者70例,随机抽取红黄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35)和联合组(n=35)。
常规组实施基础疗法,联合组实施耳穴按压+柴胡芍药汤联合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同时期V AS 评分及M-JOA 评分。
结果:常规组治疗有效率77.1%(27/35)低于联合组的97.2%(34/35)(P=0.014);联合组各时期V AS 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02、0.017、0.005);联合组治疗7d 和14d 时M-JOA 评分高于常规组(P=0.003、0.023)。
结论:将耳穴按压与柴胡芍药汤联合应用于腰痛治疗中,不仅可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可缓解患者疼痛。
【关键词】:腰痛;耳穴按压;柴胡芍药汤;V AS 评分【中图分类号】R 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808(2020)01-155-02腰痛主要以患者自觉腰部疼痛不适为主要症状,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根据疼痛部位分为单侧腰痛和双侧腰痛[1]。
相关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世界有接近80%的人出现过不同程度的腰痛症状[2]。
腰痛的诱发因素较多,较为常见的包括外力损伤、器官病变累及腰等。
部分腰痛患者临床体征受天气影响较大,导致活动受限[3]。
中医一向是治疗腰痛的热门方案,中医疗法较为温和对机体损伤较小,本文旨在研究在腰痛治疗中联合应用耳穴按压及柴胡芍药汤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70例2018年5月~2019年5月这段时间内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腰痛患者,随机抽取红黄签法将其分为均有35例患者的常规组和联合组。
栀子豉汤治疗失眠差不易入睡

栀子豉汤治疗失眠差不易入睡
栀子豉汤源于《伤寒论》,有歌诀曰“栀子豉汤治懊憹,虚烦不眠此方好……”,用于火热内郁胸膈所致的虚烦不眠及上焦不畅、胃气失和等热郁证。
下面用栀子豉汤治疗的2个病例,临床疗效较好,供读者参考。
案例一
女,45岁,2个月没来来经,心急,时有烘热感,眠差,不易入睡,一夜睡4~5小时,睡时易惊醒,动辄生气,大便不干、肚子响、咽干、眼干、头疼头晕、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或涩。
因素体阴虚或失血耗液致肾气虚衰、精血不足,兼肝血来源不足、水不涵木,致肝肾阴虚、肝郁化火、肝气郁结,治疗采用疏肝理气、清热养阴法。
方药:焦栀子6克,淡豆豉10克,五味子10克,熟地10克,当归9克,川芎8克,白芍12克,茯神15克,肉桂3克,柴胡3克,甘草6克,生山药30克,山萸肉12克,桔梗6克。
案例二
女,46岁,胸口发热,夜晚更甚;胃烧,嗓子干,停经4个月,眠差,手脚心烫,晚上加重,睡时出汗,有烘热感,疲乏,大便干,舌红苔少,脉细数而弱。
因肝肾阴虚,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火过旺不能下降于肾,出现心肾不交、神失所养,采用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法。
方药:焦栀子6克,淡豆豉10克,神曲15克,太子参12克,炙远志8克,姜半夏10克,石菖蒲10克,酸枣仁12克,浮小麦15克,甘草6克,黄精12克,五味子12克。
按栀子豉汤在临床实践中可缓解更年期因雌激素匮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阵发性烘热、潮红、自汗和心悸等症状。
中国医学认为这类病是由于肾气渐衰、冲任亏虚、天癸将竭、精血不足,所致阴阳平衡失调、脏腑气血不和,强调要补肾气、调阴阳,兼以舒肝健脾。
用药时清热不宜过于苦寒,祛寒不宜过于辛热,更不要随便使用攻伐的药物。
(张春林)。
栀子豉汤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栀子豉汤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栀子豉汤方歌】栀子豉汤治懊侬,虚烦不眠此方好;前证兼呕加生姜,若是少气加甘草。
【栀子豉汤方解】方中栀子味苦性寒,泄热除烦,降中有宣;香豉体清气寒,升散调中,宣中有降,二药相合,共奏清热除烦之功。
君:栀子既能上入心胸清透郁热以除烦,又可导火下行以除热。
臣:豆豉俱轻,辛凉宣散,透邪畅中,既能宣泄胸中郁热而助栀子除烦,又能开壅散满而和胃。
栀子味苦,性寒。
苦寒相济旨在清热泻火。
香豉味辛、甘、苦,寒(用青蒿、桑叶炮制)或微温。
辛以透散,甘以补益,苦以降泄,性寒者偏于清,性温者偏于散寒。
配伍特点①本方寓宣散于清降之中,清轻宣泄,善解胸膈之郁热。
②栀子与香豉:苦辛相济旨在透泻郁热,苦甘相济旨在泻不伤正。
【栀子豉汤主治】伤寒汗吐下后,虚烦不眠,剧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
或大下后身热不退,心下结痛,或痰在膈中。
【栀子豉汤医案】袁某,男,24岁。
患伤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予麻黄汤一剂,不增减药味,服后汗出即瘥。
历大半日许,患者即感心烦,渐渐增剧,自言心中似有万虑纠缠,意难摒弃,有时闷乱不堪,神若无主,辗转床褥,不得安眠。
其妻仓惶,恐生恶变,乃复迎余,同往诊视。
见其神情急躁,面容怫郁。
脉微浮带数,两寸尤显,舌尖红,苔白,身无寒热,以手按其胸腹,柔软而无所苦,询其病情,曰:心乱如麻,言难表述。
余曰无妨,此余热扰乱心神之候。
乃书栀子豉汤一剂:栀子9g,淡豆豉9g。
先煎栀子,后纳豆豉。
一服烦稍安,再服病若失。
(摘自《湖北中医医案选集》)【医案分析】伤寒发汗后出现心烦,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伤寒论》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这是表邪未尽,正气欲自驱邪;另一种是表证已解,但有余热留扰胸膈,则用栀子豉汤以清热除烦。
本案患者汗后心烦表现,正像仲景所言的“反复颠倒,心中懊憹”。
且身无寒热,腹无所苦,而舌尖发红又正是心中有热的表现,故属于余热留扰,用栀子豉汤,取仲景的半量不到,仍遵仲景煎服之法乃取捷效。
栀子豉汤的功效与作用

栀子豉汤的功效与作用
栀子豉汤大家了解吗,它是一种中药方剂,能够让我们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大家应该都知道栀子豉汤功效是挺多的,对于具体的栀子豉汤的作用,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介绍。
【处方】
栀子9克(劈)香豉4克(绵裹)
【功能主治】
清热除烦。
治发汗吐下后,余热郁于胸膈,身热懊憹,虚烦不得眠,胸脘痞闷,按之软而不痛,嘈杂似饥,但不欲食,舌质红,苔微黄,脉数。
【用法用量】
以水400毫升,先煮栀子,得250毫升,纳鼓煮取150毫升,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止后服。
【备注】
方中栀子味苦性寒,泄热除烦,降中有宣;香豉体轻气寒,升散调中,宜中有降。
二药相合,共奏清热除烦之功。
【摘录】
《伤寒论》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栀子豉汤的功效和作用等,其实无论是食物还是方剂都是为了让我们去利用到里面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这样才能发挥出更高的价值,所以我们要对它们有个很好的了解才行。
每日一方——“栀子豉汤”

每日一方——“栀子豉汤”展开全文每期一问--老陈给你讲伤寒方药组成栀子9克、香豆豉9克。
今天要分享的方子是一味只有两味药的小方——栀子豉汤,我个人尤其喜爱研究小方,因为其药物少,主治功效明确,在临床上可以配合加减进行应用。
对于这张方,我想大家肯定都听说过宋孝志老先生以栀子豉汤成功治愈了一名哮喘患者,大家肯定都会很惊奇,简简单单两位药怎么能治喘呢?其中的道理就在于患者的主诉并不一定就是主证,如果以哮喘为主证反复治疗不愈,那么就可以将哮喘这个主证先打个括号,再去针对别的症状治疗,说不定这个哮喘就是别的症状引起的,这就是一种思维模式,有时候临床上不能在一根树上吊死,宋老这个医案准确来说应该是用栀子豉汤治愈了患者身上的“栀子豉汤证”,他并没有去针对哮喘,但最后哮喘也好了,而写医案时当然就得写“栀子豉汤治愈哮喘”,只不过大家别真的认为栀子豉汤就是可以治哮喘了,这是错误的!好,今天我们来谈谈栀子豉汤的具体方证是什么?一、特异性方证(1)胸中烦闷痛我们参考《伤寒论》中关于栀子豉汤的条文,“心中懊憹”、”胸中窒“、”心中结痛“,就可以发现仲景多次强调心胸这个部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提示我们栀子豉汤专门处理处理胸部的症状,而这个症状分为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前者表现出胸痛、胸闷、喘不过气,后者表现为心烦,影响睡眠,而且这种心烦通常在患者运动或大声呼喊后会缓解,因为栀子豉汤的烦是”郁烦“。
(2)体质状态患者一般舌红,口干,没有明显的虚像,而且心下部位必定不痞硬,腹部必定不胀满。
二、非特异性症状(1)头汗出:可见身体某个局部位置的出汗,也伴手足出汗。
(2)饥不欲食、口苦等消化道症状。
三、加减(1)若呼吸浅表、症状急迫、或皮肤瘙痒者,加甘草。
(2)若恶心呕吐者,加生姜。
(3)若腹胀满者,加厚朴、枳实。
(4)若平素大便溏薄者,加干姜。
(5)若发黄疸,便秘腹满者加茵陈、大黄,无腹部症状者加黄柏。
四、具体应用这是今天主要想谈的内容,因为栀子豉汤的方证很少,就是一个心中烦闷,所以我想提几点思路,以助于大家在临床上使用此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柴胡栀子豉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柴胡栀子豉汤是一种中药方剂,柴胡栀子豉汤的食用方法也有很多种,不同的食用方法对身体的效果也有可能存在差异,所以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柴胡栀子豉汤是一种中药方剂,柴胡栀子豉汤的食用方法也有很多种,不同的食用方法对身体的效果也有可能存在差异,所以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服用。
【处方】柴胡3钱,半夏1钱5分,黄芩2钱,人参8分,甘草3分,栀子1钱半,豆豉1大合。
【功能主治】伤寒热退身凉,因过食复发热,烦躁口干,胸膈满闷,夜卧不宁。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水2钟,加生姜3片,煎1钟服,不拘时候。
【摘录】《扶寿精方》
通过上文对柴胡栀子豉汤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养生方剂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的养生方剂主要的不同点就是配方的问题。
只要正确的掌握配方就可以体验到养生方剂带来的功效与作用了。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