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市地貌地质情况
【航拍中国】地理知识点笔记汇总 第三集 海南

【航拍中国】地理知识点笔记汇总第三集海南一、简介海南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南海上的岛屿,是我国最南端的一块陆地。
海南省的首府是海口。
海南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连接了中国与东南亚的海上交通。
二、地理特点1. 地理位置:海南位于北纬18°10′至20°17′、东经108°37′至111°03′之间。
2. 岛屿数量:海南拥有一串众多的岛屿,其中主岛就是海南岛,周围还有很多大小岛屿。
3. 地貌特点:海南岛地势较为平坦,最高峰为万宁的棋子山,海拔约为1141米。
4. 气候条件:海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常年较高,多雨,湿度较大。
5. 优美的海岸线:海南拥有绵延数千公里的海岸线,有很多美丽的沙滩和海湾。
三、地理景观1. 五指山:位于海南的西部,是中国最险峻的山脉之一,有五座巍峨挺拔的山峰,形状如手指伸展的样子。
2. 鳄鱼洲:位于海口附近的海域,是一个以岩石和礁石组成的小岛,形状像一只躺在水面上的鳄鱼。
3. 天涯海角:位于三亚市区的最南端,是中国最南端的地理标志,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海角,象征着航海者的终点和梦想的起点。
四、经济发展1. 旅游业: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是中国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
2. 农业:海南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水果和蔬菜等农产品,农业也是海南的支柱产业之一。
3. 海洋产业:由于海南地处南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渔业和海洋经济也在海南得到持续发展。
五、结语综上所述,海南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它不仅具有优美的地理景观,还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和经济发展地区之一。
海南地区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分析与评价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2年7月刊43水 土 工 程DOI:10.16815/ki.11-5436/s.2022.20.024矿、乐东县抱伦金矿等大型、特大型矿床以及其他各类矿区、矿产地189个。
完成了5个1:25万图幅和51个1:5万图幅区域地质调查、海南岛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三沙市遥感地质综合调查、海南省第一和第二次土地调查、海南岛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海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评价等多个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二、海南地区环境资源优势1、气候资源优势海南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6℃,≥10℃积温8200℃。
充裕的阳光和热量,多雨湿热的气候条件为海南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提供了“天然的大温室”。
2、作物资源优势动植物药材资源丰富,有“天然药库”之称。
4000多种植物中可入药的多达2000余种,占全国的40%。
药典收载的有500种,经过筛选的抗癌植物有137种,南药30多种。
海南省热带作物资源具有作物种类多、生长繁殖快、具有较强稀缺性的优势和特色,也是海南省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所在。
3、土地资源优势海南本岛现有面积约3.40万平方千米,加上其他岛屿,全省土地总面积3.42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
海南人均可利用土地面积约5.32亩,远高于全国1.5亩的平均水平,而且地处热带,开发利用价值更高。
4、水资源优势海南本岛独流入海的河流共有154条,其中38条集水面积超过100 km 2。
地表水水质优良,71.2%的河段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Ⅰ、Ⅱ类标准,11.9%河段达Ⅲ类标准,16.9%为Ⅳ类标准,Ⅴ类或劣Ⅴ类水质未发现。
三、海南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1、土壤破坏严重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农作物损失,需使用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或不按照规定方式方法施用,则会造成土壤和作物污染,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改变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土地贫瘠、与水土流失。
海南万宁浅海表层沉积物粒度及地球化学特征对浅海砂矿的指示

海南万宁浅海表层沉积物粒度及地球化学特征对浅海砂矿的指示薛玉龙;王雪木;杨凡【摘要】通过对海南岛东部万宁海域12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与地球化学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对研究区内锆钛砂矿资源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万宁浅海锆钛砂矿的富集与粒径在2~4φ之间的细砂和极细砂的含量空间分布有着密切关联.%Through the analysis of 126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from the shallow sea around Wanning about grain-size and geochemistry,the east part of Hainan Island.we discussed the Ti-Zr placer's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nrichment regularity of the Ti-Zr placer is connected to the content of the fine sand that the grain size bet ween 2~4φ.【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7(026)0z1【总页数】7页(P220-226)【关键词】粒度;地球化学;锆钛砂矿;富集规律【作者】薛玉龙;王雪木;杨凡【作者单位】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海南海口570206;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海南海口570206;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海南海口5702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4海砂资源作为仅次于海底石油天然气的第二大海洋矿产资源,在近几十年来备受关注[1]。
海南岛锆英石、钛铁矿砂矿在全国具有资源比较优势,属海南省优势矿产资源。
万宁市是海南岛东部重要的砂矿产地,主要有钛、锆、独居石、金红石、石英石等矿石,以钛矿最为丰富。
海南的地形与地貌

海南的地形与地貌1 / 1海南的地形与地貌海南省所属的岛屿,分为大陆岛和大海岛。
海南岛本来与广东省的雷州半岛相连,后因地壳运动下陷,海水上淹,形成琼州海峡,使其与大陆分别,成为大陆岛。
南海诸岛则是因为海底火山喷发聚积、珊瑚生殖和海底泥沙聚积综合作用布成的,属于大海岛。
海南岛为一穹形山体,中间高四周低,由山地(占 25.4%)、丘陵(占 13.3%)、台地(占 32.6%)、平原(包含阶地占 28.7% )等构成。
整个地势从中部山体向外,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次序逐级递降,构成层状垂直分布和环状水平分布带。
因为深受地质结构和热带天气的影响,地貌发育拥有多级层状地貌明显,火山地貌发育,沿海聚积平原广布,珊瑚礁和红树林海岸在我国最为典型等特色。
在生产上形成了以山地丘陵为中心的热带林业带,以低丘台地为中心的橡胶热作带,以阶地平原为中心的热带粮油作物带的布局态势,反应出农业生产的空间组合,深受地貌特色的影响。
山地以五指山为代表,它是海南岛的象征。
因长久受侵害切割,五座山岳起伏成锯齿状,东西摆列。
从西面数起第二峰海拔 1867.1 米,为海南岛的最顶峰。
第一峰次之,而后是三、四、五峰,眺望雄伟壮观形似五指,“五指山”由此得名。
鹦哥岭海拔 1811.6 米 , 是海南岛的第二顶峰,也是本岛三大水系的分水岭,还有有名的坝王岭、尖峰岭、吊罗山等。
这些山地是我省热带原始丛林的天然宝库,拥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在山地中,还分布着丘陵性的盆地。
有名的盆地有通什盆地、营根盆地、东方盆地、乐东盆地,它们都是山区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
丘陵主要分布在山地四周的内地和西北、西南等地域,相对高度 50-400 米不等,丘陵下部土质松散、土层深厚、排水优秀、润湿静风,适合发展热带作物。
台地与阶地分布在山区丘陵四周,一般海拔低于 100 米,相对高度在 80 米以下,包含熔岩台地、花岗岩台地、红岩台地、山麓洪积台地、变质岩台地和河流阶地、海成阶地等。
海南岛地形地貌概况及其变化情况(以西部为例)

海南地理环境调查一、海南省地理位置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
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
全省陆地(主要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岛陆地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地形与地貌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歌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
山地和丘陵是海南岛地貌的核心,占全岛面积的38.7%,山地主要分布在岛中部偏南地区,丘陵主要分布在岛内陆和西北、西南部等地区。
在山地丘陵周围,广泛分布着宽窄不一的台地和阶地,占全岛总面积的49.5%。
环岛多为滨海平原,占全岛总面积的11.2 %。
西、南、中沙群岛地势较低平,一般在海拔4-5米之间。
海南岛形似一个呈东北至西南向的椭圆形大雪梨,东北至西南长约200公里。
西北至东南宽约18O公里,总面积(不包括卫星岛)3.39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2大岛。
环岛海岸线长1528公里,有大小港湾68个,周围负5米至负10米的等深地区达2330.55平方公里,相当于陆地面积的6.8%。
海南岛热带面积占全国热带总面积的42.4%。
环岛平原在地区分布上,琼北有文昌海积平原,琼西北有王五——加来海积阶地平原,琼南有琼海——万宁沿海平原和陵水——输林沿海平原,琼西南有南罗——九所滨海平原。
南海诸岛地形具有面积小、地势低的特点。
其中以西沙群岛的永兴岛面积较大,计1.8平方公里,其余都在1平方公里以下,最高的西沙群岛石岛,海拔也不过12~15米,其余一般都只高出海平面4~5米。
此外,还有一群暗沙——水表岛屿。
海南岛北与广东雷州半岛相隔的琼州海峡宽约18海里,是海南岛与大陆之间的“海上走廊”,也是北部湾与南海之间的海运通道。
肇庆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肇庆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实习报告:肇庆地区地质地貌一、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肇庆地处广东省西北部,东临珠江,西邻韶关,南界广州,北接广西,地理位置优越。
肇庆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典型的湿润气候特点。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二、地质背景:肇庆地区属于岩性地区,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砂岩等岩石组成。
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有利于农田灌溉和工业生产。
三、地貌特点:1. 山脉:肇庆地区地势较为起伏,山地和丘陵地带占据了大部分面积。
主要山脉有丹霞山脉、雄村山脉等。
山脉海拔较高,景色优美,适宜发展旅游业。
2. 河流:肇庆地区有不少河流穿越其中,其中最主要的河流为肇庆河,它是珠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并为肇庆地区带来丰富的水资源。
3. 湖泊:肇庆地区拥有一些湖泊,其中最有名的是星湖。
星湖是广东省最大的人工湖泊,风景优美,成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4. 峡谷:肇庆地区还有一些峡谷地貌,如东莞峡谷、大山峡谷等。
这些峡谷地貌形成于长期的风化和水侵蚀,壮观而又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四、地质地貌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1. 农业:肇庆地质地貌适宜发展农业,山区多为丘陵地,适宜发展茶叶、水果、蔬菜等农作物。
2. 旅游业:肇庆地区的山脉、河流和湖泊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丹霞山、星湖等景点成为了肇庆地区旅游的亮点。
3. 矿产资源:肇庆地区地下资源丰富,有砂石、花岗岩等矿产资源,为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支撑。
综上所述,肇庆地区地质地貌丰富多样,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农业、旅游和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地质地貌也对肇庆地区的经济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日月湾综合旅游区主要地质问题研究分析48

日月湾综合旅游区主要地质问题研究分析摘要根据日月湾综合旅游区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旅游区地质灾害、环境地质和建设适宜性问题,为制定旅游区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关键词地质环境环境地质建设适宜性日月湾综合旅游区日月湾综合旅游区位于海南省东南部万宁市境内,是万宁市最南端的海湾,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东南面临浩瀚南海,东北面与石梅湾一山相隔。
为使旅游区开发建设稳定持续的发展,并通过旅游区的发展带动地区发展,由此开展了旅游区地质环境调查,为规划建设、防灾救灾、环境保护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1 工程地质概况1.1 地形地貌万宁日月湾综合旅游区背山面海,由丘陵、丘陵间剥蚀堆积谷地、滨海平原及沿海砂地砂堤四个地貌单元组成。
调查区地形条件复杂,地貌单元多样,属于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地区。
1.2 地质构造据海南岛区域稳定性调查成果,调查区位于九所-陵水断裂带东端东北侧,尖峰-吊罗断裂带东端西南侧, 北北东向三亚-琼海-文昌断裂构造带穿过调查区。
九所-陵水构造带是海南岛主要的四条深大断裂之一,是南、北两个不同构造-岩石区的分界。
构造带位于北纬18°15′~18°30′左右,横贯乐东、三亚和陵水等县市,长100km,由九所-陵水、崖城-藤桥等断裂带组成。
沿构造带分布有燕山期一系列花岗岩体及同安岭、牛腊岭等火山岩山体,形成一条东西向花岗岩穹隆构造和火山岩带。
三亚-琼海-文昌断裂构造带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带,纵垮三亚、陵水、万宁、琼海、定安和文昌,长约250km,总体呈北东北北东走向,主要由保亭-长温断裂带、琼海-文昌断裂、红砂断裂带、南林-兴隆-龙滚断裂带等一系列断裂带及白垩纪盆地组成,该断裂带从调查区中部穿过,延伸较长,主要为一条控热构造带。
1.3 水文地质根据含水层的介质特征、地下水赋存条件及水力特征,将本区地下水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块状岩类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型。
1.3.1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其次此区分布的三个独流入海的河流及小溪、山塘等地表水也是其重要的补给来源,再其次基岩裂隙水侧向补给也是补给来源之一。
海南地质情况

清代、民国时期矿产勘查清代光绪年间,法兰西技师曾对石碌矿山作过调查;1904 年,英国人斯伯特(R.RCuthbbert)曾来九所铅锌矿探查,但无详细记载。
1930年,法国曾派遣学者到海南作资源调查,并一度在田独开采铁矿,因遭到当地群众反对而中止。
1930年陈铭枢著《海南岛志》第十五章“矿产”中,简要记载了本岛金、银、铜、铁、锡、铅、锑、锌、石灰岩、玻璃砂、油页岩、电气石、石墨等矿产的产地及矿床情况。
朱赤霓在《琼崖锡矿事业之展望》中,论述了琼崖锡矿以东西向横列,东由琼山、定安、西驰至临高、澄迈、儋县、感城、乐东等县,西部矿产尤盛,并附21处锡矿产分布概略表。
记述锡矿开采始于l909年,至1933年琼崖实业局成立,有万发等15 家公司,请领矿区31处,矿场总人数1429人,所冶锡锭由海口运往香港。
张君声的《琼州儋县纱帽岭一带金属矿区略述》中,记述在那金、白泡、西玢、兰洋各区均有砂金发现,并有银、铅、锡等矿种。
据琼崖实业局对琼崖所属矿产分布调查表统计,l5个县的金、铁等多种矿产共l55处。
1934年,方干谦会同琼崖实业局长朱赤霓往石碌试探铜矿,测绘l:2500矿区地形图,面积0.079平方公里,招民工打坑道65.92米,计算铜矿矿石量2010万吨。
同年8月,赴昌江、感城、儋县、琼东、定安、陵水、乐会、五指山等地调查铁、铜、银、铅、锡、石墨、硫、石灰岩等矿产共l6处。
l935年又赴昌江县亚玉山调查赤铁矿。
1939年2月,由日本海军特务部派北浦大佐率调查队到田独铁矿勘查,同年6月又由石原产业株式会社派杉山技师复查,确定有开采价值,并估计储量500万吨。
据l940年—l944年统计,运往日本的矿石241.6万吨。
1941年,方干谦和绥靖公署委员陈泽光、琼崖实业局长朱赤霓等6人组成探矿队,对昌江、感城、儋县、琼东、定安、陵水、乐会等县和五指山水满峒等地进行金、银、铜锡、硫磺、石灰岩、石墨等矿产调查共16处,并编著有《调查琼崖矿产报告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宁市位于海南岛的东南部,东经110°00′至110°34′,北纬18°35′至19°06′之间。
东临南海,西接琼中县,南和陵水县相邻,北和琼海市交界,全市南北长76公里,东西宽38公里,总面积1883.5平方公里,折合282.5万亩,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呈梯阶状平缓下降。
该市各种地形兼备,地貌类型多样,西北和东南部属山地和丘陵地形,高程在海拔500—1288米之间。
西部和琼中交界的牛上岭海拔1288米高,为该市最高,也为该市地脉龙气的祖宗山。
西部以东是丘陵地带,占总面积的44.3%,再往东是沿海平原地带,高度在海拔50米以下,占全市总面积的51.8%。
境内土壤主要有水稻土22.4万亩,砖红壤201万亩、黄壤2.2万亩、赤红壤11.9万亩、海滨沙土6.9万亩、潮汐泥土0.7万亩、海滨盐渍沼泽土0.3万亩等7个土类。
土地特点为五分山、三分坡、分半田、半分水。
万宁市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
境内年平均日照为1500—2200小时,7月份最多达2681小时,2月份最少也有879小时。
年平均气温为23.1℃至24.4℃,最低气温为一月份,平均为17.2℃,最高气温为7月份,平均28.4℃,全年有七个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上,极度最低温度为1.5℃,极度最高温度为41.3℃。
该市年平均降雨量为1646.6至2691.2毫米,大多数年份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西部山区较多,沿海地区较少。
8月至10月份雨量最多,占全年雨量的60%至70%,12月份至翌年的3月份雨量较少,仅占全年降雨量的20%左右。
由于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造成易旱易涝,旱季多在春、夏,涝灾常发生于秋冬(初)。
旱、涝、风是该市主要自然灾害。
尤以台风(热带风暴)危害最为常见。
偶尔也有龙卷风从乌场港等地登陆为害,笔者1989年5月在乌场工作期间,有幸目睹一次龙卷风的“风采”。
境内平均每年有热带风暴(台风)3.9次,台风最多的月份是8至10月,尤以9月最多。
解放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该县水利和排洪排涝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抗旱、排涝能力大大提高,尤其是太阳河、龙滚河以及后安、和乐等分洪排涝工程建成后,涝灾已不多见,唯有台风尚没积极防御举措,每年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往往达数千万甚至达亿数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