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貌概念

地质地貌概念
地质地貌概念

1.包气带:地表下一定深度,岩石中的空隙被重力水充满,形成地下水面。以地下水面为界,其上者称包气带,其下的含水地带称为饱水带

2.风成黄土:在地质时代中的第四纪期间,以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积物

3.次生黄土:原生黄土地层再受风力以外的营力搬运,主要是洪积、坡积、冲积成因的沉积物

4.冰川:是地面上缓慢运动着的巨大冰体,在重力作用下有一定的运动

5.冰期:气候寒冷,陆地上流水冻结,发育大规模冰川的

6.冻土地貌:在多年冻土区,地下具有一定深度和一定厚度的冻土层,地表则发生周期性的冻融作用,结果形成一种特殊的地貌

7.我国第四纪冰期:第四纪气候以全球大幅度的周期性冷暖变化为特征,表现为冰川作用的盛衰和气候带的移动,即冰期和间冰期的更替

8.海进: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在相对短的地史时期内,陆地相对于海面下沉,并使海水侵入陆地的现象

9.海退:在相对短的地史时期内,因海面下降或陆地上升,造成海水从大陆向海洋逐渐退缩的地质现象

10.地质环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科学技术研究所能达到岩石圈之总称又称自然环境

11.地质灾害: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共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的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的事件或现象

12.元素的地质循环:在风化壳发展演变中,各种元素不断迁移,并由一种形态演变为另一种形态.

1.矿物: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绝大多数为晶质固态的无机物,稳定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

2.类质同象:晶体中某种质点被类似质点所顶替而能保持原有晶形构造类型,只稍微改变其劲歌常熟的现象。

3.结晶习性:指在相同生长条件下,一定成分的同种矿物,常有生成某一形态的习性。

4.同质多象: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会形成构造和性质完全不同的晶体现象。

5.原生矿物:有内生作用形成的矿物;次生矿物:由外生作用生成的矿物。

6.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面的性质。

7.硬度:矿物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 8.断口:单质矿物受力后,不沿一定结晶方向破裂而形成的断开口。

9.颜色:矿物对光线中不同波长的光波的均匀吸收或选择性吸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10.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11.透明度:指矿物透光的能力,它是相对的。

12.光泽:矿物表面反射光的强弱。 13.集合体:矿物由许多较小的单体聚集而成。

14.双晶:同种物质的晶体有规则的连生在一起。

15.结晶质:组成矿物的物质质点(离子,分子,原子)按一定方式规则地排列成空间格子状构造。

16.晶胞:空间格子的最小单位(平行六面体)。

17.晶形:每种晶形矿物都有一定的晶体构造,反映在外形上均具有一定晶体形状。

18.晶格:晶体的空间网状结构称为晶格。

1.岩石:在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固态物质,是矿物或岩屑的集合体,有一定的结构、构造和变化规律。

2.重结晶作用:沉积物的矿物成分借溶解、局部溶解和固体扩散作用,是物质质点发生重新排列组合的现象。

3.胶结作用:在碎屑物质沉积的同时或生成之后,溶于水中的物质或有水带来的物质充填在沉积物的孔隙之中,将松散的碎屑粘结在一起。

4.压固作用:由于上覆沉积物不断加厚,在重荷压力下,是松散碎屑沉积物的含水量减少,体积缩小,并转变的较为致密。

5.结晶分异作用: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的高低可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依次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

6.侵入岩:岩浆在侵入过程中变冷、结晶而形成的岩石。

7.变质岩:是由岩浆岩或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8.沉积岩:地表或近地表的原有岩石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作用、剥蚀作用、生物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9.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

10.变质作用: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条件下,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流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岩石结构和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

11.火山作用: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 12.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未到达地表。

1.地层:那些具有一定年代并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石。

2.地质年代: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

3.地层层序律:一般在没有遭受过剧烈构造变动的地区,在地层没有发生过倒转或逆掩地层的条件下,地层保持着正常的顺序,老地层在下,新地层覆盖其上,这种底老上新称为。

4.生物层序律: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而相同时期在相同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地层,不论多远都含有相同的化石及其组合。

5.地质年代表:按年代早晚顺序把地质年代进行系统编年。

6.标准化石:在化石中,把生存延续时间短、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数量多的种类。

1.构造运动:实验室圈内岩体发生位移变形的作用。

2.古构造运动: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运动。

3.新构造运动:发生在新第三纪到现在的构造运动。

4.岩相:反映沉积岩或沉积物生成环境的岩石的各种性质。

5.地质构造:承受构造运动的岩层或岩石,在构造运动的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变位的形迹。

6.岩层:一层层叠置起来的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坚硬的层。

7.产状:指岩层的空间位置。 8.倾角:层面与假想面的交角(0-90)。

9.走向: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的交线的方向,它标志着岩层的延伸方向。

10.倾向:岩层面上与走向垂直并指向下方的直线称为倾斜线,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方向,即为倾向。

11.褶皱构造:层状岩石的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失去其连续完整性的的构造。

12.褶曲:岩层被挤压形成的的一个弯曲。

13:节理:是岩石中的裂缝,是两侧岩块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它是地壳上部岩石中发育最广的一种构造。

14.断层:岩层或岩体受力破坏后,破裂面两侧的岩块如果发生了明显的位移,这种断裂构造叫做。

15.正断层:上盘相对向下盘滑动的断层。 16.递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向上滑动的断层。

17.大地构造:大范围以致全球范围内构造运动的作用力及它所造成的地壳构造或形态。

1.风化作用:是坚硬的岩石最终变成松散的碎屑和土壤。

2.风化壳:风化的产物形成一个不连续的薄壳覆盖在基岩上。

3.残积物:岩石风化后在原地裂残留的物质。

4.物理风化:它是地表岩石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也不形成新矿物的作用。

5.化学风化:地表岩石在水、氧及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发生化学成分变化。

6.生物风化: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对岩石、矿物产生机械的和化学的破坏作用。

7.球状风化:

8..元素的地质循环:在风化壳发展演变中,各种元素不断迁移,并由一种形态演变为另一种形态.

9..岩浆作用:岩浆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

10..交代作用:变质过程中,围岩与侵入体发生物质交换,带入某些新的化学组分,带出一些原有的化学组分,从而使岩石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发生变化,形成新岩石。

1.坡积物:在片流作用下,被带到坡缓处或坡麓地带堆积下来的沉积物。

2.洪积物:洪流在山口或沟口的堆积物。

3.冲积物:是河流中沉积的物质,都是在流动的水体中以机械方式或沉积的碎屑物。

4.泥石流:是一种特殊的洪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松散固体碎屑的洪流。

5.河流侵蚀:河流以自身动能并以其搬运固体物质破坏河床,这种作用称为。

6.基准面:

7.洪积扇:洪流一边侵蚀沟床、沟坡的同时也将大量的碎屑物质搬运到沟口或山坡低平地带,因流速减小而迅速堆积

形成扇状堆积体,体积较大而坡度较小者称为洪积扇。

8.河漫滩: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

9.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

10.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叫。

11.蠕动: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及其风化碎屑物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下发生缓慢的移动现象。

第八章

1.地下水;指存在于地面以下沉积物孔隙中或岩石裂缝、溶穴中的水。、

2.包气带:地下水面之上的部分。

3.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的部分。

4.含水层:能透水并给出相当数量的水的岩层。

5.隔水层:不能给出水的岩层,或给出微不足道的谁的岩层。

6.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7.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8.矿化度: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化学元素的质量。(G/L)

9.岩溶: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

10.岩溶作用:指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在地表水、地下水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

第九章

1.风蚀作用: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2.荒漠:气候干旱,植被非常稀疏,土地十分贫瘠的自然地带。

3.风积物:经风搬运再堆积的物质。

4.荒漠化: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5.海进: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在相对短的地史时期内,陆地相对于海面下沉,并使海水侵入陆地的现象.

6.海退:在相对短的地史时期内,因海面下降或陆地上升,造成海水从大陆向海洋逐渐退缩的地质现象.

7.地质作用:是指在自然界所发生的一切引起地球的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

1.元素的地质循环:在风化壳发展演变中,各种元素不断迁移,并由一种形态演变为另一种形态.

2.海进: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在相对短的地史时期内,陆地相对于海面下沉,并使海水侵入陆地的现象.

3.海退:在相对短的地史时期内,因海面下降或陆地上升,造成海水从大陆向海洋逐渐退缩的地质现象.

4.地质作用:是指在自然界所发生的一切引起地球的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

第一章

1.简述硅酸盐类矿物结晶构造特征。

根据硅氧四面体是否连接及连接方式不同,主要分为为五种:

1)岛状构造硅酸盐:硅氧四面体孤立存在或每两个以一角顶相连组成孤立四面体。此种构型矿物微粒状。

2)环状构造硅酸盐:分别有3、4、6、个四面体以两个角顶连接而成环状硅氧骨干。

3)连状构造硅酸盐:硅氧四面体彼此一两个角顶相连,沿空间无限延伸成链状骨干。

4)层状构造硅酸盐:硅氧四面体以三个角顶相连,组成无限延伸的平面层。矿物为板状或层状。

5)架状构造硅酸盐:以全部四个角顶与其他四面体相连,组成立体空间内无限扩展的骨干。

2.简述矿物的晶体化学分类法及各类代表矿物。

晶体化学分类法:以矿物成分、构造为基础的分类方法。

一)自然元素(单质或非金属)金刚石

二)硫化物(元素与硫结合)闪锌石

三)卤化物(卤族元素化合物)岩盐

四)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包括元素同氧结合(石英)、金属氧化物与水联合派生(铝土矿)。

五)含氧盐:硅酸盐(橄榄石)、含水硅酸盐(绿泥石)、硫酸盐(石膏)、碳酸盐(白云石)、磷酸盐(磷灰石)。

3.常见矿物的主要鉴定特征。

矿物的形态:单体形态,双晶,集合体形态。

物理性质:颜色和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相对密度,硬度,解理与断口,矿物的其他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分类与鉴定等有关矿物方面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

1,什么是岩浆岩结构和构造?岩浆岩构造和结构有何特征。

(一)岩浆岩结构:指岩石的组成部分(包括矿物和玻璃质)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自形程度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特征:按结晶程度划分: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

按晶粒大小: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或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及似斑状结构。

按自形程度划分:自形结构、半自形结构、他形结构。

(二)岩浆岩的构造:岩石中不同矿物结合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

特征有:块状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与杏仁构造、枕状构造、珍珠构造、石泡构造。

2.岩浆岩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叙述各类岩浆岩的基本特征。

主要按照二氧化硅的含量来划分。

一)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少于45%,氧化镁,氧化亚铁含量居多,为硅酸不饱和岩石。

二)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45%-65%),氧化镁及氧化亚铁含量较超基性岩类低。

三)中性盐类:包括闪长岩(二氧化硅含量52%-65%);正长岩(二氧化硅含量与闪长石相似)。

四)酸性盐类

五)脈岩类:

六)火山碎屑岩类。

3.试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第一、二阶段:母岩的风化及剥蚀作用;

第三、四阶段:风化剥蚀产物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第五阶段:沉积物的固结成岩作用。

4.。.沉积岩的矿物成分有何特征。

按矿物成分分类为碎屑矿物、粘土矿物、化学沉积矿物、有机质。

5.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变质作用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型?

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性活动流体。

变质作用类型: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6.试论述三大岩石的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主要依照特征分类:不同的地质作用、不同的岩石分类、分布最广的岩石、矿物成分、结构及构造的不同而划分的。

联系:岩浆岩经过风化、剥蚀而破坏,破坏产物经过搬运、堆积而形成沉积岩;

沉积岩受到高温作用可以熔融转化为岩浆岩。岩浆岩、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因此三大岩类可以相互转化。

1.断层的基本类型:

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阶梯断层、地堑、地垒

2.沉积岩的化学成分有何特征?

1.沉积岩中Fe2O3>FeO,而岩浆岩中Fe2O3

2.沉积岩中的K2O>Na2O,而岩浆岩中Na2O>K2O。

3.沉积岩中有较多的H2O及CO2,

4.沉积岩中富含有机质,而岩浆岩中没有.

第三章

1.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有哪些?

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岩石地层学方法、切割律、地层的接触关系。

第四章

1.褶曲主要包括哪些要素?褶曲分为哪几种类型?

1)主要包括:核;翼;轴面;轴线;枢纽;弧尖。

2) 分类: 1轴面产状:直立,倾斜,倒转,平卧

2横剖面形态特点:扇形,箱形,单斜

3枢纽产状:水平,倾伏

4长宽比率:线状,短轴,穹,盆,复背斜,复向斜.

2.断层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按两盘相对滑动:正断层:上盘相对向下盘滑动。

逆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向上滑动的断层。

平移断层:断层两盘沿断层走向相对滑动的断层。

按断层走向与被断岩层走向:走向断层、斜向断层、倾向断层、顺层断层。

3.野外如何识别褶皱与断层?

(一)褶皱的识别:首先判断褶皱存在,在确定是背斜还是向斜。

对岩层的层序,岩性的各露头产状测定分析。

观查岩石的走向。观测两翼岩层的倾向和倾角。

观察岩层走向的褶曲枢纽的产状

(二)断层的识别:擦痕和镜面、断层角砾岩与糜棱岩、断层泥、拖曳褶曲、地层的缺失与重复、地质体错断、密集的节理、地貌标志、泉水的带状分布、土壤和植被标志.

第五章

1.试论述风化作用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作用方式和结果。

风化作用:方式包括:矿物岩石的差异性涨缩;冰劈作用;盐分结晶的撑裂作用;层裂或卸荷作用。

影响因素:温度、光照强度、压力、水流流速等。

结果:岩石碎屑以及少数矿物碎屑。

化学风化作用:方式: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过程、氧化作用。

影响因素:水、二氧化碳、氧的相互影响。

结果:形成新矿物。

生物风化作用:方式:人类影响及动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因素:人为及动物。

第六章

1.什么是滑坡?滑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止滑坡?

滑坡:斜坡上的土体和岩体,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影响因素:岩土类型及性质;地质构造和岩体结构;水的作用;地震;人类活动。

防治措施:防渗与排水(拦截;排导;护坡;填补);削坡减重与反压;支挡工程(抗滑挡土墙;抗滑桩;锚杆);

2.什么是崩塌?形成崩塌的条件?

崩塌: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向下崩落。

条件: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岩性条件;构造条件;其他条件(主要指人工影响)。

第七章

1.简述坡积物的特征。

特征:一)坡积物组成单一,其岩性成分与上坡基岩一致。

二)由粘土、亚粘土、粗砂和石块组成,上坡粗,下坡细,分选性和磨圆度差。

三)略有与坡面大致平行的层理。

四)坡积物厚度一般不大,结构疏松,渗透性能极强,常含有性质良好的浅层孔隙水,可供饮用。

2.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有哪些?形成条件:突发性水流;大量碎屑物;陡峭的地形;人为因素。

3.河流阶地有哪几类?各阶段的特点?

侵蚀阶地:由基岩构成,在阶面上没有或只有很少的残积物分布,只有残积物和坡积物。

基座阶地:有成层的冲积物覆盖在基岩基座上。

堆积阶地:上迭阶地和内迭阶地各有特点,埋藏阶地是一特殊类型

第八章

1.地下水类型的划分。

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可把它分为:包气带水(土壤水和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按含水层空隙性质把地下水分: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2.影响岩溶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一)岩石的可溶性1、岩石的成分2.岩石的结构(二)岩石的透水性(三)水的溶蚀性(四)水的流动性

3.岩溶地貌类型?

(一)地表岩溶

溶沟和石芽;溶蚀漏斗和塌陷漏斗;溶蚀洼地;落水洞和竖井;岩溶盆地;干谷和盲谷;峰丛、峰林和孤峰;天生桥。

(二)地下岩溶

溶洞;洞穴堆积物及其形态;地下河和岩溶泉。

第九章

1.干旱地区荒漠和荒漠化的类型各有哪些?

干旱区荒漠的类型:1.岩漠(石质荒漠)2.砾漠(砾石荒漠)3.沙漠(沙质荒漠)4.泥漠(粘土荒漠)荒漠化的类型: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其它因素形成的荒漠化.

2.比较风积物与冲积物的异同?

风积物:1.碎屑性2.良好的分选性3.较高的磨圆度4.碎屑中存在较多的铁镁质及其它不稳定矿物5.具有规模极大的交错层理6.颜色多样性

冲积物 :1.分选性好2.磨圆度较好3.层理较清楚4.韵律性

3.比较风力搬运与河流搬运的异同?

(一)河流的搬运作用

河流搬运作用:河流水流在流运过程中携带大量泥沙和推动河底砾石移动的作用.

河流搬运方式:1.推运2.跃运3.悬运4.溶运

(二)风的搬运作用

风的搬运作用:指风所挟带各种不同粒径的泥沙颗粒被输移的过程。

搬运形式:跃移、悬移和蠕移;搬运高度;搬运强度;输沙率。

第十章

1.我国黄土地层如何划分?

按沉积时代和基本特征分为:

第一层为下更新统的午城黄土;

第二层为中更新统的离石黄土;

第三层为上更新统的马兰黄土;

第四层为全新世晚期沉积的全新统的现代黄土

2.试论述黄土的形成原因及熟悉黄土地貌类型。

形成原因:(1)黄土与沙漠、戈壁成带状排列;(2)其产状与基岩地形无关;(3)含有陆生动植物化石;(4)结构的相似和成分的一致性;(5)由北而南粒度逐渐变细和厚度逐渐变薄;(6)多次埋藏土壤层的重迭。

黄土地貌类型:黄土沟壑地貌;

黄土沟间地貌:黄土塬、黄土梁、

黄土谷坡地貌:泻溜、崩塌、滑坡

黄土潜蚀地貌:黄土碟、黄土陷穴、陷沟、黄土井、黄土桥、黄土柱

第十一章

1.什么是冻土?有哪些类型?

冻土:温度处于0摄氏度或0摄氏度以下,并且含有冰的涂层。

类型:①雪蚀洼地和山原阶地

②石海、石河和冰川

③多边形土

④石环、石带和石圈

⑤热融地貌和融冻泥流阶地

⑥冰核丘、冰丘

⑦土溜阶坎

2.我国第四纪冰期的特征?

第四季气候以全球大幅度的周期性冰暖变化为特征,表现为冰川作用的盛衰和气候带的移动,及冰期和间冰期的的更替。

3.熟悉冰川地貌类型?

一、冰蚀地貌:1.冰斗、刃脊和角峰2.冰川谷3.冰蚀盆地与羊背石

二、冰碛地貌:1.冰碛丘陵(基碛丘陵)

2.侧碛堤

3.终碛堤(尾碛堤)

4.鼓丘

三、冰水堆积地貌:1.蛇形丘

2.冰砾阜、冰砾阜阶地和锅穴

3.冰水扇和外冲平原

4.冰川湖与季候泥(纹泥)

第十二章

1.湖泊的成因类型有哪些?

1.构造湖(断陷湖向斜拗陷湖) 2.火山湖(火山口湖火山堰塞湖) 3河成湖(牛轭湖河口湖) 4.冰川湖 5.海成湖 6.岩溶湖 7风蚀湖8.人工湖(水库)

2.湖泊的演变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演变: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衰亡期。

湖泊对人类影响:1.为人类提供大量淡水资源 2.蕴藏着丰富的盐矿资源 3.储备有肥沃的耕地资源

4.众多的生物资源

5.能量巨大的水利资源

6.生态作用。

3.海岸地貌类型?

1.海蚀穴、海蚀崖2.海蚀平台、海筑平台3.海穹、海蚀柱

4.海滩:砾质海滩、砂质海滩、粉砂质海滩、淤泥质海滩

5.水下沙坝6.离岸堤7.沿岸堤8.沙嘴9.拦湾坝10.连岛坝.

4.海岸地貌形成的因素。

构造运动奠定了海岸地貌的基础,在这基础上波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及气候因素等塑造出众多复杂的海岸形态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1.什么是环境地质学?

一门研究人类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新学科。

2.地质环境及特征

地质环境:指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科学技术研究所能达到岩石圈之总称。

特征:地质环境的容量;地质环境的质量;地质环境的相容性;地质环境的反馈作用。

3.地质灾害的概念;特征。

概念:把自然变异为主因产生并表现为自然状态的灾害称为地质灾害。(无确切定义)

特征:区域性;阶段性;继承性;周期性;群发性;链生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地质学与地貌学重点

地质学与地貌学重点

————————————————————————————————作者: ————————————————————————————————日期: ?

地质学与地貌学 一、名词解释 1.矿物:是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绝大多数为晶质固态的无机物,稳定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 2.原生矿物:指在内生条件下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过程中,同所形成的岩石或矿石同时期形成的矿物,其具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3.次生矿物:在岩石或矿石形成之后,其中的矿物遭受化学变化而改造成的新生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4.类质同象(同晶置换):晶体中某种质点被类似质点所顶替(置换或取代)而能保持原有晶体构造类型,之稍微改变其晶格常数的现象。 5.造岩矿物: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 6.粘土矿物:组成粘土岩和土壤的主要矿物。 7.斜长石:晶体属三斜晶系的架状结构硅酸盐矿物,晶形呈柱状、厚板状,常为粒状或块状;颜色多呈灰白色,有时微带浅棕、浅蓝及浅红色;硬度6~6.5;相对密度2.61~2.76;玻璃光泽;两组解理。 8.钾长石:也称正长石,属单斜晶系,通常呈肉红色、白色或灰色。密度2.54~2.57g/cm3,比重2.56~2.59g/cm3,硬度6.具有熔点低,熔融间隔时间长,熔融粘度高等特点。 9.基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酸性斜长石:斜长石是由钠长石和钙长石所组成的混合物,二者可按任意比例混合,根据不同比例可分为酸性斜长 石、中性斜长石和基性斜长石。 10.碱性长石:是富含碱金属钾、钠的长石的总称。是钠铝硅酸盐(NaAlSi3O8)和钾铝硅酸盐(KAlSi3O8)的混合物。 11.岩石:是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固态物质,是矿物或岩屑的集合体,有一定的结构、构造和变化规律。 12.岩浆:是形成与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以硅酸盐为主的高温熔融物质。 13.熔岩:液体喷发物。 14.岩浆作用:是指岩浆的发育运动及其固结成岩的作用。 15.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为到达地表。 16.火山作用: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称为喷出作用。 17.变质作用:地壳中的岩石,当其所处的环境变化时,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常常也会随之变化,而达到新的平衡关系的过程。 18.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 19.沉积岩: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20.变质岩: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热流变化等内营力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21.围岩:因开挖地下硐室,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对稳定和变形可能产生影响的岩体。 22.侵入岩:是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在造山作用下贯入同期形成的构造空腔内,在深处结晶和冷凝而形成的火成岩。 23.深成岩:岩浆在地下深处(>3000米)缓慢冷却、凝固而生成的全晶质粗粒岩石。 24.浅成岩:又称半深成岩;介于深成岩与火山岩之间,具深成岩与熔岩中间结构的火成岩。 25.不整合:上下两套不同时代地层之间出现过沉积间断或地层缺失的地层接触关系。 26.角度不整合:上覆新地层和下伏老地层产状完全不同,其间有明显的地层缺失和风化剥蚀现象。 27.平行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相互平行,但其间存在一个假整合面。 28.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的位置。 29.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30.褶皱构造:层状岩石的一系列波状弯曲而为失去其连续完整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 31.断裂构造:岩石受力发生变形,最后是岩层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发生断裂,形成断裂构造。 32.断层:岩层或岩体受力破坏后,破裂面两侧的岩块如果发生了明显的唯一,这种断裂构造叫断层。 33.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34.剥蚀作用:岩石在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和海流等外营力作用下,松散的岩石碎屑从高处向低处移动的过程。 35.风化壳:风化的产物成为一个不连续的薄壳覆盖在基岩上。 36.残积物:岩石风化后在原地残留的物质。 37.球状风化:小岩块的边缘和隅角从多个方向受到温度及水溶液等因素的作用而最先破坏,而且破坏深度较大,久而久之,其棱角逐渐消失,变成环形或椭球形。 38.差异风化: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节理状况不同的岩石共生在仪器,它们抵抗风化的能力不一致,则抗风化能力强的岩石突出,抗风化能力弱的岩石凹入。 39.元素的地质循环:在风化壳发展演变中,各种元素不断迁移,并由一种形态演变为另一种形态。 40.河漫滩二元结构:上层为细砂、粘土等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为粗砂、砾石等河床相冲积物的结构。 41.牛轭湖:弯曲河道因弯曲过度,发生裁弯取直,原来的河道被废弃所留下的部分。 42.下切侵蚀:又称下蚀,即水流垂直地面向下的侵蚀,其结果是加深河床或钩床。 43.溯源侵蚀: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上有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 44.向旁侵蚀:又称侧蚀,即河水冲刷河床两侧及谷坡,使河床左右迁徙,谷坡后退,河床及谷底加宽。 45.平衡剖面:河床的侵蚀和堆积达到了平衡状态,河床的纵剖面将呈现一条圆滑均夷的曲线。 46.河流袭夺:分水岭迁移的结果,导致分水岭一坡的河流夺取另一坡河流的上游段。 47.承压水:充满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48.矿物度:地下水所含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总量,称为总矿化度。以每升水所含克数(g/L)表示。 49.矿泉水: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矿泉水是在地层深部循环形成的。 50.上层滞水:是指包气带内局部隔水层之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51.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52.孔隙水:赋存于松散沉积物孔隙中的地下水。 53.岩石透水性:指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 54.可溶性岩石: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55.风沙流:含有沙粒运动的气流。 56.风积物:经过搬运在堆积的物质。 57.土地沙漠化: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高考专题地质地貌测试题

教学内容:地质、地貌 【教材内容】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陆地环境”第1节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第2节陆地环境的组成地貌;《初中地理》(第1册)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初中地理》(第 3册)第三章“中国的地形”。 【知识体系和要点】 (一)陆地环境组成——岩石和地貌 1.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 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 (1)组成岩石的矿物 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有90多种,最主要的8种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氧最多占一半, 硅其次占1/4 矿物: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常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 矿产:岩石形成过程中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在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够被人们开采利用,含矿产的岩石就是矿石,优劣常用品位表示,有些岩石本身就是矿产如石灰岩、煤、花岗岩、 大理岩 (2)岩石及其成因 概念: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如花岗岩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大理岩由方解 石组成

(3)地壳物质的循环: 2.陆地环境的组成——地貌 (l)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由于自然界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分类 能量来源表现形式相互关系 内力作用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 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地震 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 地,外力作用把高山 削低凹地填平,两者 同时进行,一般内力 作用起主导作用 外力作用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和 重力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积沉岩 (2)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①地壳运动 性质方向概念结果关系 水平运动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 向的运动 使地壳物质弯曲变形常 形成巨大褶皱山系,有的 断裂张开,形成裂谷和海 洋 相伴发生,以水 平运动为主,垂 直运动为辅 升降运动(垂直运动)沿垂直于地球表面方 向的运动 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 沉,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 海陆变迁 ②板块构造 板块概念:岩石圈(地壳和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被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全球六大板块:亚欧、非洲、印度洋、南极洲、太平洋(几乎全部是海洋)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完整版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重点题及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学(Geomorphology):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Quaternary Geology)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就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landforms)。 2.地貌的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3.谷中谷:指在地貌发展中,老的谷地被切割形成更小的、新的谷地。 4.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5.地貌的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

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答:地形面——地表面具不同坡度的面。 古地形面——地质历史时期存在的、直观上看不出来的地形面,只有通过研究才能确定。 地形线——指两种地形面相交而成的线。 地形点—— 2条以上地形线相交的点。 2.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 3. 答: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 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 4.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答:(1)、气候同一岩性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地貌的时间、尺度不同;同一地质作用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作用程度不同;不同气候带内有不同地貌组合。(2)、植被植被发育减弱地貌的形成;否则加速地貌的形成。(3)、人工活动:加速地貌的形成。(4)、地质构造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 5.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 答:①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主要依据各个地貌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3. 第四纪沉积物的概念:沉积在陆地或海洋中的松散的矿物质颗粒与有机物质 第四纪沉积物特征:(1)松散性:习称“松散堆积物”,也有胶结或固结的,如玄武岩掩盖下的变质残积物、泉华、钙板等。(2)可移动性:在其形成过程中和形成之后,不断进行着破坏、搬运、再沉积作用和各种各样的变化。(3)岩相变化快:同期沉积物可在短距离内发生相变,如洪积扇,因而地层划分对比困难,研究难度大。(4)成因多样(5)不同程度地风化(6)哺乳动物化石丰富并特含古人类化石 4. 地质作用结果:削高,补低。 5. 判断沉积物成因类型的标志(1)沉积学标志A.岩性①砾石,②砂和粘土 B.结构(流动营力结构,非流动) C.沉积构造(层理,楔状体,结核,网纹) D.产状 E.沉积体形状 (2)地貌标志 A.直接地貌标志河流阶地,洪积扇等… B.间接地貌标志 (3)环境标志A、有机环境标志 B、无机气候标志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概率积累曲线(细切点、粗切点)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就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 2.地貌的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3.谷中谷:指在地貌发展中,老的谷地被切割形成更小的、新的谷地。 4.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5.地貌的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6.准平原: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 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 7.夷平面:准平原可以因随后的地壳上升而抬高,再受流水侵蚀切割成为山地,其顶部可以残留准平原的遗迹,可以见到沙砾等松散沉积物。如一个地区一系列的平坦 山顶大致位于同一高度,则可能代表地质时期中准平原的表面,称为夷平面(包括 准平原、山麓面、刻蚀平原) 8.猪背岭:倾斜坡角度为40~45°的单面山 9.地貌的年代:指地貌的主要特征形成以后的年代(只有等基本要素固定下来以后方

《地质与地貌学》梁成华 主编 复习资料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地质学 地质学以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产状、成因及其变化发展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变历史的一门学科。 地貌学 二、填空题 1.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地球)。 2.地质内营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火山作用)、(变质作用)及(地震)等。 3.地质外营力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主要包括风化作用,流水、地下水、冰川、风力、海洋和湖泊等的(剥蚀作用)和(堆积作用)。 4.地质内营力来源于(地球的内能)及由于地球在宇宙中运动与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力能。 5.地貌的变化和发展受到(构造运动 )、(外营力)和(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三、判断题 1.地质内营力对地表形态作用的纵趋势是加强地表的起伏形态(T)。 2. 地质外营力对地表形态作用的纵趋势是加强地表的起伏形态(F)。 四、问答题 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有别于其他自然物体,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时间的悠久性,地区的差异性,变动的复杂性。 2.试描述地质内营力与外营力对地貌形态的塑造。 地表形态在内营力作用下,其总趋势是加强地表的高低起伏。 外营力的各种地质作用对地壳的改造总趋势是削高填低,使地壳的高低起伏降低。 内营力和外营力是相互矛盾的,同时他们又是相互影响,互相联系而不可分割的。 第1章地球的基本知识 一、名词解释 地质作用 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

由地球本身的能量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能源来自于地球本身,如旋转能、重力能、热能。 表现为地壳运动(地壳升降及水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外力地质作用 由地球以外的能源,即太阳能和日月引力能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包括岩石的风化作用;流水、风、地下水、冰川、海洋、湖泊等外力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 二、填空题 1.地球的物理特性主要是指地球固体外壳以内的(重力)、(地磁)、(地热)等用仪器测得的地球物理数据。 2.地球温度的热能的来源有(太阳的辐射热)、(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两种。 3.地磁的三要素指的是(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 4.地球的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智慧圈。 5.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6.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主要依据(莫霍面)、(古登堡面)两个面。 7.地壳分为两层分别为(硅铝层)和(硅镁层);(硅镁)层的物质分布是连续。 8.地幔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三、判断题 1.地壳上层硅、铝层是连续分布的(F)。 2. 地壳下层硅、镁层是连续分布的(T)。 3.地球中岩浆主要发源于地幔中的软流层(T)。 4.通过研究地球岩石的剩余磁性可以判断古地壳及古磁场的变动情况(T)。 5.地磁异常是地下有磁性矿床或地质构造发生变化的标志(T)。 6.地热异常说明该地下存在重金属矿物,因此可以作为寻找重金属矿物的标志(F)。 7.重力异常值大于正常值说明该地下往往有大型液态矿如石油等存在(F)。 四、问答题 1.地壳的结构和组分有何特点?大陆型和大洋型地壳有何差别? 地壳分为两层,上层为硅铝面,这一层在地壳上形成不连续分布,只有大陆才有,大洋底缺失。下层为硅镁层,这一层连续分布,大陆下和大洋底部都有。 大陆型地壳较厚,平均35km,大洋型地壳较薄,厚度只有5-8km。 2.地球的物理性质有哪些?研究地球的物理特性有何意义? 地球的物理特性主要是指地球固体外壳以内的重力,地磁,地热等用仪器测得的地球物理数据。通过重力异常调查,可以研究地壳构造与寻找地下矿产。地热异常区蕴藏着丰富的热水和蒸气资源,可以用来发电,发电,取暖,医疗及工农业生产。地磁异常时地下有磁性矿床

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

制约城市发展的地质环境条件主要有, 一是场地的稳定性考虑地震~ 火山及地震效应作用在城市 建设规划时选择稳定性条件好的场地; 二是地基稳定性评价研究建筑物地基岩土体的质量及空间分 布主要是地基的强度和变形问题; 三是地形地貌条件地貌受地质构造控制现代地貌是地球内外地质 营力长期作用的结果所以地基土层分布~ 外力地质作用< 现象> 的类型和强度都取决于地貌条件; 四是 自然资源情况水是城市生存~ 发展最基本和必要的保证[4] 如矿产资源~ 景观资源和水陆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诞生和繁荣了我国的钢城马鞍山\ 铜都铜陵市\ 煤城淮南和淮北市\ 石油城玉门和大庆市\ 风景旅 游城市黄山\ 港口城市天津\ 青岛和美国的新奥尔良市等O 城市地质研究包括城市选址\ 规划和建设所遇 到的工程地质环境问题9以及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地质环境反馈作用而产生的问题当今时代9随着各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9城市化建设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环境地质问题9例如由 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和建筑物开裂9深埋地下污染源因迁徙弥散引起地下水水质恶化而直 接威胁着城市水资源[ ]O 大规模基础工程建设导致大面积植被破坏而引起水文地质条件恶化9此外9废 物堆放\ 路基工程\ 基坑工程\ 地下洞室及结构工程等还涉及边坡与围岩稳定性问题以及对周围地质环 境的影响等[6-7]O 目前9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突出表现在地表水环境恶化问题\ 地下水污染与污染 源迁移问题\ 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变形与沉降及其治理问题[S]\ 地下结构工程施工安全性问题\ 高层建 筑基坑开挖问题\ 打入式桩和强夯问题\ 桩基与土体共同作用及深基坑抗震问题等几方面O 1. 地表水环境恶化问题 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9我国城市地表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9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市水灾害问题9由于 防洪体系不健全9许多城市在遭受暴雨\ 台风袭击后常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灾难; 二是水资源短缺 问题9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大气降水时间上分布不均匀9如降水量年际的差异和一年中各季节的变化 大9常常造成旱涝灾害9并且诱发其它的自然灾害或地质灾害O 水资源在地域上分布不均匀9且年际\ 年 内的变化大9蓄调能力弱9因此水资源更紧缺9我国干旱\ 半干旱和沿海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因素之一0 水环境污染~ 水质恶化使部分水资源失去了可利用价值更加剧了用水矛盾0 随着经济的发展沿海各大中城市都存在着水量不足的情况0 例如深圳市现有人口258. 53 万人按人 均0. 25m3/c 计算深圳年需水量6. 6 亿m3 但深圳目前供水能力仅为2. 3 亿m3 ; 且经济的高速发展 一方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题-2017》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1.冰碛物具有( B ) A.颗粒磨圆度好 B.无层理 C.堆积物中含异源小 漂砾 D.细粒粒上保存有光面和擦痕 2.阿尔卑斯山北麓保存有( D ) A.玉木冰期 B.大理冰期 C.埃尔斯特冰期 D.大姑冰期 3.暗河沉积物( D ) A.无崩积、溶蚀残余粘土 B.的沉积相有规律变化 C.可塑造各种典型的河流地貌形态 D.没有二元结构4.地质 历史上曾出现过( B )三次全球性冰川作用 A. S,T,K B. Z,C-P,Q C.Z,P-T,Q D. O,K, E5.新构造运动是指( B ) A.新第三纪以来或第四纪以来发生的构造运动 B.从第三纪开始至现在的构造运动 C.新第三纪 以来和第四纪以来发生的构造运动D.现在仍 在活动的构造运动 6.从河谷的横剖面看,河谷的组成要素有( D ) A.谷麓和谷肩 B.谷缘和谷肩 C.谷缘和谷坡 D.谷底和谷坡 7.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有( C )A.地形坡度及 降水 B. 气候、温度、高度C.温度、 降水和地形 D. 地形起伏及温度高低 8.第四纪采用四分法,其年代界限分别是( C ) A. 0.8Ma,1Ma,12.5 万年,1万年 B. 1.7Ma,1Ma,12.5 万年,1万年 C. 2.5Ma,1Ma,12.5 万年,1万年

D. 3.5Ma,1Ma,12.5 万年,1万年 9.山岳冰川主要分布于( B ) A.中、高纬度高山区B.中、低纬度高山区 C.中、高纬度低山区D.中、低纬度低山区 10.阶地分为( C ) A.内叠阶地、上叠阶地 B.阶地前缘、阶地后缘 C.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埋藏阶地 D.阶面、阶坡11.第四纪最主要特点是( A ) A.人类出现 B.部分地壳活动 C.小规模的冰川活动 D.哺乳动物大量绝灭 12.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 D ) A.地层及沉积物 B.生物及气候 C.新构造运动与地壳发展 D.以上全部 13.第四纪一词(Quaternary)是1829 年法国地质学家( B )所创。 A.阿杜努伊 B.德努瓦耶 C.莱伊尔 D.席姆佩尔 14.教材采用的第四纪下限的古地磁年龄依据是( A ) A.松山/高斯极性分界 B.吉尔伯特/高斯极性分界 C. 松山/布容极性分界 D.吉尔伯特/松山极性分界 15. 2014版国际地质年代表规定第四纪下限年龄为( B ) A.0.78Ma B.2.58Ma C. 1.806Ma D. 2.4Ma 16.冰川作用在砾石表面时形成( A ) A.新月形擦口 B. 纺锤状撞痕 C.砸痕 D.泥质胶结物 17.下图砾石概率分布曲线③2 成因属于(D ) A.河流 B. 洪流 C. 风力或海浪 D. 以上成因可能都有

地质地貌专题练习

地质地貌知识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南方某一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完成1—3题。 1.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B.向斜C.地堑D.地垒 2.若在乙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是() A.火山爆发B.断层下陷 C.地下溶洞塌陷D.地下冻土融化 3.图中岩石主要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是() A.砂岩B.砾岩C.石灰岩D.花岗岩 下图表示的是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回答4—5题。 4.表示喀斯特地貌景观的是()A.a图B.b图 C.c图D.d图 5.C图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沉积作用B.风化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 6.对图a地貌景观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地地貌景观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B.该地貌景观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C.湖南张家界有该地貌景观分布 D.我国云贵高原上有该地貌景观分布 图1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甲地反映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准噶尔盆地 8.图中地形的发育主要是受何种外力影响形成的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 9.在甲地建设铁路面临的主要困难最可能是 A.冻土和冰川 B.地质基础不稳固C·沼泽、软土 D.流沙和水土流失读图10中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10~11题。

10.上述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是()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1.上述四种地貌景观的成因,与岩石的性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读图,回答15—16题: 12.右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B.向斜C.地垒D.地堑 13.甲处构造的形成及其上部缺失的地质过程是() ①水平挤压②水平拉伸③地壳上升 ④地壳下降⑤外力侵蚀⑥外力沉积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④⑤D.③④⑤ 右图为某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 14、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⑤ D、④⑥ 15、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为 A、花岗岩 B、砂岩 C、大理岩 D、板岩 16、岩石①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 A、含有生物化石 B、有较多的气孔 C、有方解石组成 D、有明显的层理 读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回答17—19题。 17.该图,从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角度来看分别属于 A.山脊向斜 B.山脊背斜 C.山谷向斜 D.山谷背斜 18.对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图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如图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C.在该图中能够找到化石的是C岩层 D.该地适合建设大型水库 19.下列物质中属于地壳中的矿物的是( ) A.从月球表面取回的标本 B.各种水泥制品 C.由赤铁矿和黄铁矿组成的混合物 D.金刚石、石英 20.下列事物是地质作用的结果的是( ) A.月球表面的环形山 B.荷兰的围海造田 C.石灰岩变成大理岩 D.大寨的梯田

地质与地貌学试卷、习题及答案

地质与地貌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风化壳 2.地下水 3.石灰岩 4.断层三角面山 5.洪积扇 二、填空题(共15分) 1.百望山的岩性主要为()和();十渡峰丛地貌的岩性为();周口店采石场的岩性为()。(2分) 2.黄土中多层埋藏古土壤的存在常标志着(),说明在黄土沉积的漫长时期内气候有多次()的变化。(1.5分)3.下列各符号为地层代号,请写出各代号的中文名称:J2(),J x(), Q3(),Q b()。(1分) 4.地质作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有长期持续缓慢进行的,如()、()、()等,有短暂而猛烈的,如()、()、()等。(2分) 5.岩层产状160?∠30?中,160?和30?分别表示岩层的()和()。(1分)6.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有()、()、()、()四个。(2分)7.根据三角洲的形态特征和形成过程把三角洲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分) 8.冲积平原是指()。(1.5分)9.根据河流阶地的构造和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1.5分) 10.全球地震分布具有规律性,主要集中在3个带,分别是()、 ()和()。(1.5分) 三、选择题(前10题单选,后10题多选,共20分,) 1.安山岩的矿物成分相似于()。 A、花岗岩 B、辉长岩 C、橄榄岩 D、闪长岩 2.在下列几种岩石中:玄武岩、安山岩、花岗闪长岩、砂岩、页岩、片麻岩、石灰岩、石英岩,属于沉积岩的是(); A、花岗闪长岩、玄武岩、页岩、 B、石灰岩、页岩、砂岩 C、片麻岩、花岗闪长岩 D、玄武岩、安山岩、石英岩 3.河漫滩形成于河流的() A、凸岸 B、凹岸

地质与地貌学.doc

地质与地貌学 一、考查目标 地质与地貌学考试科目要求考生掌握地球基本特性、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岩石的形成及特征,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各种外力地质作用过程及相应的沉积物和地貌、地质与地貌学和农业生产的关系。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20小题 简答题:6小题 分析论述题:2小题 三、考查内容 (一)绪论 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地质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地貌学研究的内容;地质与地貌学分支学科体系、地质与地貌学和农业资源环境科学的关系 (二)地球的基本知识 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内部、外部圈层构造、地表形态、地质作用 (三)矿物 矿物的形成、矿物的识别特征、矿物的分类及硅酸盐矿物、常见矿物的典型特征 (四)岩石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结构与构造特征;理解三大岩石的成因及其相互转化。 (五)地质发展史 地质年代确定方法;理解地层含义及地质年代;掌握地壳运动及其对我国地质地貌产生的影响;地质年代与构造阶段及其地质事件 (六)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地壳运动的基本方式、岩层产状、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地质构造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板块构造 (七)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类型、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矿物岩石在风化作用中的变化、风化壳的形成及分布特点 (八)坡地重力地貌 理解崩塌、滑坡、错落及蠕动的含义;掌握坡地重力地貌发育过程及防治措施,坡地重力地貌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九)流水地貌 了解流水地质作用分类;理解各类流水地质作用水文特征、各种流水地貌的演化;掌握各种流水地质作用的侵蚀作用与侵蚀地貌及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掌握各类流水作用的沉积物特征及堆积地貌。 (十)喀斯特地貌 了解岩溶作用含义;理解地下水地质作用的特点;掌握各种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喀斯特地貌时空变化规律。 (十一)风沙地貌 了解风的吹扬和磨蚀作用;认识风蚀地貌的形成及风蚀的危害;掌握风沙防治措施,了解黄土的特性;理解流水侵蚀与黄土地貌形成与演化;掌握黄土高原区水土保持措施。 (十一)其它地貌 了解冰川类型,海岸及湖岸地貌形成的动力;理解冰蚀作用及侵蚀地貌、沉积作用及冰碛物特性;掌握冰川研究的古地理、古气候意义 主要参考书: 梁成华,主编. 地质地貌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各城市地质情况简介剖析

各城市地质情况简介 1、乌鲁木齐 1.1、地形地貌 市区南为柴窝堡断陷盆地, 北为准噶尔盆地, 城区处于妖魔山、东山等低山丘陵所环抱的山间盆地之中。乌鲁木齐河从南向北纵贯市区, 两岸阶地及山前坡洪积、冲洪积倾斜平原已成为或将成为城建区。 1.2、工程地质 1.2.1 工程地质划分 1.2.2 工程地质评价 I低山丘陵区有的地区基岩裸露, 有的地区被不同成因的第四系堆积物覆盖。由于受新构造运动影响上升, 后又被侵蚀切割, 地形起伏不平, 地下水贫乏。对干早多震的乌鲁木齐来讲, 其小区烈度可高于基本烈度, 且城市供水困难, 交通不便, 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II河谷平原区岩性主要为冲积、冲洪积和坡洪积所形成的粗颗粒沉积, 即砂卵砾石、细园砾及碎石土等。物理力学性质好, 地下水水质好不具侵蚀性。尽管有些地区地下水埋深小于米, 但无细粒砂土层, 不存在震动液化问题。地形平坦, 交通方便。当有同级地震发生时, 小区烈度将低于低山丘陵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黄上丘陵亚区除具备该一级区的不足外, 低山丘陵区所划分的四个亚区中。I 3

还因黄土本身大孔隙性、湿陷性、垂直节理发育和力学强度低的弱点, 工程地质 条件则更差。 I 2 冰水台地亚区:尽管其岩性为砂卵砾石、物理力学性质较好, 但因受后期侵蚀破坏,而形成沟梁相间地形, 于城市建设不利。 I 4 山前坡残积准平原亚区:其岩性主要为坡残积碎石土, 力学强度较高, 地形较平缓,市区扩大, 可向该区发展。 I 1 基岩低山丘陵亚区可将基岩作为建筑物地基, 力学强度高, 且地下水埋藏深, 可建高层建筑。但缺少平坦地形, 且高陡地形处, 地震时小区烈度高。 Ⅱ 1 河谷冲积平原亚区:其岩性为细圆砾, 属中密一密实的, 据规范, 其允许承载力, 中密者可达30一50T/m2, 密实者可达50一70T/m2。该区第四系覆盖层厚仅10一20m,在同级地震和同震中距的情况下, 小区烈度低于覆盖层厚度大 的Ⅱ 2 亚区。 Ⅱ 3 山前坡洪积平原亚区其岩性为细粒土砾及碎石土, 力学强度低于砂卵砾 石层, 且还具有一定的压缩性, 工程地质条件劣于Ⅱ 1, Ⅱ 2 两亚区。 Ⅱ 2 冲洪积平原亚区:岩性亦为细园砾及砂卵砾石层, 只是沉积厚度大于20 米至数百米,在同级地震作用下, 且震中距相同时, 小区烈度高于Ⅱ 1 亚区。 2、兰州 1.1、地形地貌 兰州城市坐落于黄河谷地,南部为皋兰山等黄土丘陵,海拔1700-2500m,高出城区180-1000m,北部位黄土丘陵及低中山,海拔1700m。 1.2、工程地质 城市土体可划分为一般土和特殊土,城市建设主要涉及碎砾土、砂土、粉土及黏土等。 碎砾土分布于高漫滩和各级阶地的下部,厚度约为10m,兰州盆地中部厚度200-300m以上;砂性土分布零星、厚度变化大,多层沉积,粘性土以粉土为主。黄土及黄土状土是本区域最发育的土类。 3、呼和浩特 3.1、地形地貌 呼和浩特市北是阴山山脉,最北部为武川盆地,南部黄河,在地貌上位于内

地形地质作用与地貌专题

专题 地质作用与地貌 【知识结构】 知识点一:岩石类型及地壳物质循环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 1.岩石及其成因 岩石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如花岗岩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按照岩石成因可以分为: 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而成,在地表以下凝结(花岗岩)形成侵入岩;喷出地表冷却凝结形成喷出岩又叫火成岩(玄武岩); 沉积岩: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由化学沉积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如石灰岩,具有层理构造和化石。 变质岩:已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形成变化岩,如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 2.地壳物质的循环: 例1:(2011·大纲全国卷)读图,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 .地表 B .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D .地幔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变质岩 知识点二:地质作用与地貌 1.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由于自然界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相互关系 内力 作用 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 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 动、变质作用、地震 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地,外 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凹地填 平,两者同时进行,一般内 力作用起主导作用外力 作用 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 和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 沉积、固结成岩 性质方向概念结果关系 水平运动 沿平行于地球表 面方向的运动 使地壳物质弯曲变形常形成巨 大褶皱山系,有的断裂张开,形 成裂谷和海洋 相伴发生,以水 平运动为主,垂 直运动为辅升降运动 (垂直运动) 沿垂直于地球表 面方向的运动 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引起 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板块概念:岩石圈(地壳和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被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 全球六大板块:亚欧、美洲、非洲、印度洋、南极洲、太平洋(几乎全部是海洋)。 运动规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 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地区——裂谷或海洋(例证:大西洋、东非大裂谷)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陆边缘受挤压隆起 为岛孤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 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例证: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需要关注的几处地方: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几乎都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地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岛弧链、深海沟。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板块相撞(消亡边 界)地区 运动结果

2011年地质学与地貌学教学内容及思考题

《地质学与地貌学》教学内容及思考题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目的是为地理专业的学生打好地表自然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地表形态的形成与演化方面的知识基础,使学生理解地壳中发生的基本地质过程和地质特征,地球表层系统的各种地貌过程的发生原因、方式和结果,以及地貌过程、地貌形态与其他环境因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掌握地学中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掌握野外工作技巧及常用工具的使用,学会阅读和绘制地质地貌平面图和剖面图,以及遥感影象的地貌解译。并为能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资源与环境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室内实验、野外考察,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研究态度,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内容安排 本课程将重点讲授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阐述地壳中发生的基本地质过程、地质特征和思维研究方法,尤其是与资源和环境研究中相关的一些地质原理和方法,包括地壳的物质组成,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等的地表分布,地质构造及其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等,侧重培养学生的野外工作和分析能力; ②分析地球表层系统所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地貌过程)发生原因、发生方式和发生结果; ③介绍地貌过程、地貌形态与其他环境因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 ④阐明地貌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规律。 三、思考题 1.地质学和地貌学是研究什么的?主要采用哪些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2.什么是地质作用?它包括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3.矿物与非矿物的鉴别原则有哪些?并分析下列物品哪些是矿物,哪些不是矿物,为什 么?有机玻璃、火山玻璃、精盐、石膏、人造金刚石、石灰、蔗糖、碧玉 4.简要说明晶体的实质? 5.异质同像和同质多像的实质是什么?它们在矿物学上有什么意义? 6.不考虑试验方法,人们如何鉴别不同矿物?要求对鉴定矿物的形态学方法和物理性质方 法有一定理解。 7.了解下列几种主要矿物的基本特征并熟练鉴别它们: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钙长石、 钠长石、正长石、云母、石英、方解石、高岭土、白云石、赤铁矿、磁铁矿、褐铁矿、石盐、萤石、黄铜、滑石、蛇纹石、红柱石 8.岩浆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有哪些? 9.分别从岩浆的化学成分组合规律,以及鲍文反应系列说明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组合规律? 10.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指的是什么?主要受什么因素的控制?有哪些常见的构造特 征? 11.岩浆岩的化学、矿物成分,以及岩浆岩的结构构造特征有其规律性,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可以分别划分为哪几种主要类型?在此基础上划分的各类常见岩浆岩在成分、产状、结

高中地理 地形地貌专题复习(含答案)

地形地貌专题复习 石河一般多发育在0 ℃海拔高度附近,高大山地冻土层发育,其山坡上崩解的巨大块砾顺着湿润的碎屑垫面发生整体运动,大量砾石充填凹槽或沟谷形成石河景观。读“新疆天山地形剖面示意图和天山石河景观图”,完成1~3题。 1.天山上的石河最可能分布在( ) A.500米以下B.1500~2000米 C.2500~3000米D.3500~4000米 2.天山石河景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冻融堆积B.冻融侵蚀 C.流水堆积D.流水侵蚀 3.天山石河景观分布明显的地带主要在( ) A.南坡沟谷 B.北坡沟谷 C.南坡高地 D.北坡高地 在准噶尔盆地西北部边缘山前地带,有一奇特地貌区,当地人称其为龙脊谷。龙脊谷的核心地貌是距今2亿年前不同的砂岩与泥岩互层构成的,这里起伏的垄和槽相间分布,高差约5~10米,走向为东北—西南,出露的岩层近似于垂直地面,其中的垄状如龙脊。下图为游客拍摄的龙脊谷照片。据此完成4~5题。 4.推测2亿年前,该地区地势( )

A.起伏和缓 B.陡峭高峻 C.低洼积水 D.平坦广阔 5.当地的岩层之所以近似于垂直地面,是因为( ) A.岩层性质差异 B.岩块断裂上升 C.岩浆向上喷发 D.岩层挤压隆起 冰帽是一种规模比大陆冰盖小,外形与其相似,而穹形更为突出的覆盖型冰川。下图为西昆仑山古里雅冰帽附近丘陵地貌(a~d)剖面图。据此完成6~8题。 6.图中丘陵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堆积 C.冰川堆积 D.风化作用 7.丘陵地貌a~d( ) A.厚度由大到小 B.组成颗粒物由大到小 C.坡度由小到大 D.形成年代由新到老 8.冰帽附近丘陵地貌的形成过程反映了( ) A.气候变暖B.气候变冷 C.气候变湿D.气候变干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9~11题。 9.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 A.构造运动B.流水 C.冰川D.风 10.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挪威,位于欧洲的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是北欧四国中海岸线最长、港口最多的一个国家。挪威的海岸线长度足足有2.1万公里,比海

中国地形考试试题和答案

中国地形专题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世界某些岛屿或大陆轮廓示意图,回答1~3题。 1.山脉西坡降水较多,且乳肉畜牧业发达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山脉两侧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关于四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③位于印度洋板块,②④位于亚欧板块上B.④岛位于①岛的西北方向 C.第一次技术革命,对④地区的工业发展影响最大D.四地沿岸均有暖流经过 下图为我国四座重要山脉,读后请回答4~5题: 4.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为 A.甲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乙 C.丙 D.丁 A.①地有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C.③地应大力发展立体农业 B.②地水土流失严重 D.④地风沙危害严重 读右图,完成6~7题。 6.图中的①②③三条山脉 A.是汉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分界线 B.两侧的士壤类型明显不同 C.是我国地势阶梯之间的分界线 D.走向与雪峰山基本一致 7.关于图中山脉附近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山脉两侧农业地域类型明显不同 B.②③山脉两侧主要粮食作物不同 C.①②山脉都是我国主要的林区 D.①③山脉两侧的河谷地带是当地的农业区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我国地理学家吴传钧先生把我国的山区分为八种类型。据此做8-11题。 名称 (1)西北内蒙古温带干旱区高山 (2)黄土高原温带半干旱区的山地、丘陵 (3)东北温带半湿润区的中山和低山 (4)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区的中山和低山 主要山脉 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 太行山、五台山、泰山等 丘亚 陵热 山带 区 (5)华中北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低山 (6)江南、西南中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 (7)华南、滇南热带、南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和丘陵 秦岭、大巴山、大别山等 武夷山、南岭等 五指山、台湾山脉等 (8)青藏地区的山脉 8.既属于“江南、西南中亚热带湿润区中山”,又为东西走向的山脉是

地质学与地貌学教程 要点总结

绪论 地质学: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科学。研究地球物质组成、变化、发展及古生物变化历史的学科。 地貌学:研究地表特征成因及发展规律。 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发生改变的作用。(使其改变的力量成为地质营力) 地质作用的特点:空间地域上的差异性、时间上的悠久性、变化过程的复杂性、不可重现 第一章 矿物:矿物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它们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呈固态者还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 原生矿物:内生条件形成的矿物次生矿物:外生条件形成的矿物。 类质同象:在一种晶体的内部结构中﹐本来完全可由某种离子或原子占据的位置﹐部分地由性质类似的他种离子或原子所占据﹐而晶格不发生改变的替换现象。 矿物中的水:吸附水结晶水结构水 摩氏硬度计:花饰方莹磷长石英黄玉刚金刚 解理:外力作用下,沿一定结晶方向破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能。裂开平面成解理面,凹凸不平则称断口。 粘土矿物:是组成粘土岩和土壤的主要矿物。它们是一些含铝、镁等为主的含水硅酸盐矿物。除海泡石、坡缕石具链层状结构外,其余均具层状结构。颗粒极细,一般小于0.01毫米。加水后具有不同程度的可塑性。 第二章 岩石: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 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结晶分异作用:是岩浆冷凝过程中由于不同矿物先后结晶和矿物比重的差异导致岩浆中不同组分相互分离的作用。又称分离结晶作用。分离的原因主要是﹕重力作用。 斑状结构:岩石中有大小截然不同的结晶颗粒,大颗粒称为斑晶,小颗粒称为基质[2]。两种截然不同的矿物颗粒组成的结构。大颗粒镶嵌在细小的隐晶质或玻璃质的基质中,形成斑点状,故名。似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与斑状结构同为颗粒较大的“斑晶”分布于颗粒较小的“基质”上,但斑状结构的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而似斑状结构的基质为显晶质,是比斑晶颗粒小的晶体。 侵入眼的产状:指其形态大小及其与围岩的关系。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的构造:层理、层面、结核、缝合线、刀砍状构造。 变质作用:岩石基本处于固体状态下的改造变化过程,直接发生化学成分、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变化。 变质作用的因素和类型: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流体。类型:接触变质、动力变质、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 变质岩的构造:片理、块状、变余构造。 三大岩石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章 地质年代:表明地质历史时期的先后顺序及其相互关系的地址时间系列。 相对地质年代:岩石与地层间相对新老关系和其时代顺寻。 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有哪些:地层切割律、生物层序律、地层层序律、沉积动力成因的原生构造、表面暴露成因的原生构造。 地层层序律:年代较老的地层在下,年代较新的地层叠覆在上。这就是著名的地层层序率,又称地层叠覆率。 标准化石:能确定地层地质时代的化石。它应具备时限短、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泛、特征显著等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