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铝金属材料
铝的知识点总结高中

铝的知识点总结高中1. 铝的发现历史铝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12年,一位丹麦化学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厄歇德发现了铝。
当时,铝是一种非常昂贵的金属,被认为比黄金更宝贵。
直到1886年,法国化学家查尔斯·马丁和美国发明家保罗·赫鲁输的使用了电解法成功地生产出了纯铝,才使铝的生产成为可能。
2. 铝的物理性质铝是一种银白色、柔软、轻质、有延展性和导热性的金属。
它的熔点为660.37°C,沸点为2467°C,密度为2.7g/cm³。
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是一种很好的热传导材料。
3. 铝的化学性质铝是一种活泼的金属,能与氧、氮、硫等元素直接发生化学反应。
在空气中,铝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其不被进一步氧化。
此外,铝还能与酸、碱等发生化学反应。
铝的氧化物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可以被还原为金属铝。
4. 铝的结晶结构铝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结构,每个原子都与其周围的12个原子相邻。
这种结构使得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强度,能够用于制造一系列的形状复杂的产品。
5. 铝的生产工艺工业上通常通过两种主要方法来生产铝:铝的电解法和铝的熔炼法。
铝的电解法是指将氧化铝溶解在氟化铝熔剂中,经电解制取纯铝。
而铝的熔炼法是指将氧化铝和还原剂(如木炭)一起放入电炉中进行还原反应制得铝金属。
6. 铝的应用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日常生活中。
在建筑领域,铝被用于制造门窗、天花板、墙板等建筑材料。
在汽车制造领域,铝被用于制造车身、发动机零部件等。
在食品包装领域,铝被用于制造易拉罐、食品包装盒等。
此外,铝还被用于制造航空器、火箭、铁路车辆等。
7. 铝合金铝合金是指将铝与其他金属元素合金化得到的材料。
铝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良好的导热性,因而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等领域。
常见的铝合金包括铝硅合金、铝镁合金、铝铜合金等。
8. 铝的环境影响铝的生产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高一化学必修一铝知识点速记

高一化学必修一铝知识点速记铝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13,化学符号为Al。
它的特殊性质使得它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是高一化学必修一中关于铝的几个重要知识点的速记:1. 铝的原子结构:铝的原子核含有13个质子和中子,电子结构为2, 8, 3,其中2个电子位于第一层,8个电子位于第二层,3个电子位于第三层。
2. 铝的物理性质:铝是一种质轻、质软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它的熔点较低,约为660℃,而沸点为约2450℃。
此外,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可以通过压延、拉伸等方式加工成不同形状的材料。
3. 铝的化学性质:铝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但是在空气中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防止进一步氧化。
这使得铝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
铝可以与氧、硫、氮等非金属元素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等化合物。
4. 铝的常见化合物:铝与氧反应形成氧化铝(Al2O3),它是一种无色的固体,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硬度。
氧化铝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绝缘性,在工业上广泛应用于耐火材料、陶瓷、砂纸等领域。
此外,铝还与其他元素形成不同的盐类,如硫酸铝(Al2(SO4)3)和氯化铝(AlCl3)等。
5. 铝的提取和加工:铝的主要矿石是赤铁矿(Al2O3·Fe2O3),通过冶炼和电解的方式可以提取出纯铝。
铝的加工主要包括压延、挤压和铸造等方法,用于制造飞机、汽车、建筑材料等各种产品。
6. 铝的应用领域:由于铝的低密度、良好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它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铝制品常见于飞机、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制造中,用于减轻重量;在建筑领域,铝合金型材被广泛应用于门窗、幕墙等结构中;此外,铝还用于制造罐装饮料、包装材料等。
7. 铝的环境影响:铝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是过量的铝对环境和生物有一定的影响。
铝离子在酸性环境中容易溶解,并对水生生物造成毒性。
此外,铝工业的废水和废气中的铝离子和铝粉末也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高中化学必修一铝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一铝知识点高中化学必修一铝知识点Ⅰ、铝①物理性质:银白色,较软的固体,导电、导热,延展性②化学性质:Al—3e-==Al3+a、与非金属:4Al+3O2==2Al2O3,2Al+3S==Al2S3,2Al+3Cl2==2AlCl3b、与酸:2Al+6HCl==2AlCl3+3H2↑,2Al+3H2SO4==Al2(SO4)3+3H2↑常温常压下,铝遇浓硫酸或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所以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c、与强碱:2Al+2NaOH+2H2O==2NaAlO2(偏铝酸钠)+3H2↑ (2Al+2OH-+2H2O==2AlO2-+3H2↑)大多数金属不与碱反应,但铝却可以d、铝热反应:2Al+Fe2O3===2Fe+Al2O3,铝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还原一些金属氧化物Ⅱ、铝的化合物①Al2O3(典型的两性氧化物)a、与酸:Al2O3+6H+==2Al3++3H2O b、与碱:Al2O3+2OH-==2AlO2-+H2O②Al(OH)3(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白色不溶于水的胶状物质,具有吸附作用a、实验室制备:AlCl3+3NH3•H2O==Al(OH)3↓+3NH4Cl,Al3++3NH3•H2O==Al(OH)3↓+3NH4+b、与酸、碱反应:与酸Al(OH)3+3H+==Al3++3H2O 与碱Al(OH)3+OH-==AlO2-+2H2O③KAl(SO4)2(硫酸铝钾)KAl(SO4)2•12H2O,十二水和硫酸铝钾,俗名:明矾KAl(SO4)2==K++Al3++2SO42-,Al3+会水解:Al3++3H2O Al(OH)3+3H+因为Al(OH)3具有很强的吸附型,所以明矾可以做净水剂铝及其化合物的重要知识点 1.铝与盐酸:2AL+6HCL=2ALCL3+3H2 气体2.铝与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气体3.铝与氢氧化钠:2Al+2NaOH+H2O=2NaAlO2+3H2气体4.氢氧化铝加热分2Al(OH)3=(加热)Al2O3+H2O5.硫酸铝与氨水:Al2(SO4)3+6NH3.H2O=2Al(OH)3沉淀+3(NH4)2SO46.氧化铝与盐酸:Al2O3+6HCl=2AlCl3+3H2O7.氧化铝与氢氧化钠:Al2O3+2NaOH=2NaAlO2+H2O8.氯化铝与氢氧化钠:AlCl3+3NaOH=Al(OH)3沉淀+3NaCl9.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Al(OH)3+NaOH=NaAlO2+2H2O10.氯化铝与氢氧化钠:AlCl3+4NaOH=NaAlO2+2H2O11.偏铝酸钠与盐酸(适量):NaAlO2+HCl+H2O=Al(OH)3沉淀+NaCl12.氢氧化铝与盐酸:Al(OH)3+3HCl=AlCl3+3H2O13.偏铝酸钠与盐酸(过量):NaAlO2+4HCl=AlCl3+2H2O14.铝和硝酸Al+6HNO3=Al(NO3)3+3NO2+3H2OAl+4HNO3=Al(NO3)3+NO+2H2O铝的重要化合物1、氧化铝(Al2O3)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熔点高(2054℃) 、不溶于水,不与水化合.常作耐火材料.刚玉的主要成分是Al2O3 ,其中把含少量铬元素的刚玉称为红宝石;含少量的铁和钛元素的刚玉称为蓝宝石.(2)化学性质:①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备单质铝但由于氧化铝的熔点很高,故在氧化铝中添加冰晶石(Na3AlF6)降低其熔点.电解2Al2O3 Al(OH)3 (胶体) +3H+△。
高一化学必修一铝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铝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而铝作为重要的金属元素之一,在化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高一化学必修一中关于铝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铝的基本性质1. 原子结构:铝的原子序数为13,原子结构为2, 8, 3。
2. 物理性质:铝是一种银白色的轻金属,在常温下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3. 化学性质: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铝,与非金属元素如硫、碳等反应生成相应的硫化物和碳化物等。
二、铝的制备与加工1. 制备方法:铝的主要制备方法有金属铝的电解法、熔融法和气相还原法等。
2. 加工工艺:铝可通过挤压、拉伸、锻造等加工工艺进行成型,可制备成各种形状的铝材。
三、铝的化合物1. 氧化物:铝的氧化物为三氧化二铝(Al2O3),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常见的矿石为矾土。
2. 盐类:铝与酸反应可生成相应的铝盐类化合物,如硫酸铝(Al2(SO4)3)等。
3. 氢氧化物:铝的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铝(Al(OH)3),常见的形式为白色胶状物。
四、铝的应用1. 金属铝:铝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等领域,具有轻质、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点。
2. 铝合金:铝合金是将铝与其他金属元素进行合金化制备而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热性能,常用于制造飞机、火箭等。
3. 铝的化合物:铝的氧化物与硅、氧化镁等化合可制备陶瓷材料,氢氧化铝则常用于药物制剂和消化剂等领域。
综上所述,铝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在化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的基本性质、制备与加工方法、化合物以及应用领域等知识点对于高一化学学习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深入学习铝的相关知识,加深对其性质和应用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必修一化学铝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化学铝知识点铝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Al,原子序数为13。
它是地壳中含量第三高的元素,仅次于氧和硅。
铝具有轻质、耐腐蚀、良好导电导热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一化学必修一中与铝相关的知识点。
1. 铝的物理性质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好的延展性。
它的熔点为660.32摄氏度,沸点约为2450摄氏度。
铝在常温下较为稳定,能抵御大部分物质的腐蚀。
2. 铝的化学性质铝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通过与其他元素的反应制备出多种化合物。
例如,与氧反应可以生成氧化铝(Al2O3),与硫反应可以生成硫化铝(Al2S3)。
此外,铝还可以与氢反应生成氢化铝(AlH3)等化合物。
3. 铝的腐蚀性尽管铝自身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但在一些特殊条件下,如浓硝酸和强碱的存在下,铝会发生腐蚀。
这是因为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氧化铝保护层保护自身,但浓硝酸和强碱会破坏这层保护层,导致铝的腐蚀。
4. 铝的应用领域由于铝具有轻质和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中,用于制造飞机、汽车车身和零部件。
此外,铝还被用于制造罐装饮料、建筑材料、电子产品和家居用品等。
5. 铝的提取与炼制铝的提取主要通过电解法进行。
首先,将含有氧化铝的矿石(如赤铁矿石)经过纯化和粉碎处理,得到氧化铝粉末。
然后,将氧化铝粉末与熔融的硫酸铝混合,这样就得到了电解池的电解液。
在电解池中,通过电流的作用下,将氧化铝还原成铝金属。
6. 铝的环境影响虽然铝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铝的过量排放对环境和生物造成一定的影响。
过量的铝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干扰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铝的工业生产和废弃物处理也会对土壤和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在学习高一必修一化学课程时,理解和掌握以上关于铝的知识点对于学生们深入了解金属元素和化学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铝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需要注意铝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积极采取环保措施。
铝知识点高一

铝知识点高一铝(Aluminum)是一种轻巧、耐腐蚀的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Al,原子序数为13。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铝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金属。
它的广泛应用范围和多功能性使得我们需要了解一些与铝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针对高一学生,介绍一些铝的基本知识。
1. 铝的性质铝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在常温下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铝的熔点相对较低,约为660摄氏度,使得它可以很容易地加工和成型。
此外,铝还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可以在氧化作用下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来保护自身。
2. 铝的应用铝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各个领域。
在建筑领域,铝广泛用于制造门窗、幕墙、屋顶和结构材料等,它的轻质和耐腐蚀性使得建筑更加坚固并且减轻了整体重量。
在交通领域,铝被广泛应用于制造汽车、飞机和火车等交通工具部件,它的轻量化可以减少燃料消耗并提高运载能力。
此外,铝还可以用于制造电子产品、食品包装、容器等。
3. 铝的生产铝的生产主要通过矾土熔炼法进行。
首先,将矾土经过破碎、筛分等处理,得到纯度较高的氢氧化铝。
随后,将氢氧化铝经过热解、还原等步骤,最终得到纯铝。
铝的生产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因此铝被称为“电的金属”。
4. 铝的环境影响尽管铝在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它的生产和使用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铝的生产会排放二氧化碳和氟化物等气体,对大气和水质造成一定的污染。
此外,铝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和废水,对土壤和水资源造成一定的压力。
因此,我们需要在铝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铝对环境的损害。
5. 铝的回收利用铝属于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其回收利用率相对较高。
通过回收铝制品,可以减少对原生铝的生产需求,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回收铝还可以节约能源,因为回收制品的再加工需要比原生铝的生产更少的能量。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铝的回收利用,为环境保护尽一份力量。
总结:铝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具有良好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了解铝的性质、应用、生产和环境影响等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材料并合理使用。
高一化学与铝有关的知识点

高一化学与铝有关的知识点铝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也是地壳上含量最丰富的金属之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铝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包装、航空航天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与铝有关的化学知识点,包括铝的性质、组成、反应特点等内容。
1. 铝的性质铝是一种轻便、柔软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它的熔点相对较低,约为660°C,且在常温下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这些性质使得铝成为了制造各种产品的理想材料。
2. 铝的组成铝的化学符号为Al,原子序数为13,位于III A族元素。
其原子结构为2-8-3,其中外层电子数为3,使得铝具有较强的金属特性。
铝的原子量为26.98 g/mol。
3. 铝的制取现代工业中,铝主要通过电解铝矾土制取。
首先将铝矾土与碱石灰石煅烧,生成氧化铝。
然后将氧化铝与熔融的氢氟酸反应,得到氟化铝。
最后,用电解法将氟化铝电解,得到纯铝。
4. 铝的吸湿性铝具有较强的吸湿性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铝。
这也是为什么铝制品在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产生氧化层的原因。
氧化层可以保护铝制品不被进一步腐蚀。
5. 铝与酸的反应铝与稀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
例如,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的反应方程式为: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6. 铝与碱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等强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
例如,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2Al + 2NaOH + 6H2O → 2Na[Al(OH)4] + 3H2↑7. 铝与氯气的反应铝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铝。
反应过程中,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铝离子,而氯气中的氯原子接受这些电子。
反应方程式为:2Al + 3Cl2 → 2AlCl38. 铝的合金铝可以与其他金属元素进行合金化,以改变铝的硬度、强度和耐腐蚀性。
常见的铝合金包括铝镁合金、铝硅合金等。
这些合金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总结:铝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具有轻便、柔软、导电、导热等优良性质。
高一化学al的相关知识点

高一化学al的相关知识点高一化学:关于铝(Al)的相关知识点铝(Al)是我们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金属元素。
它的轻巧、强度高、耐腐蚀等特性,使得它在航空、建筑、包装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铝的性质、制备、化合物以及环境问题等方面,来探讨关于铝的相关知识点。
一、铝的性质1. 密度:铝的密度较低,仅为2.7 g/cm³,是一种轻金属。
因此,铝制品通常都比较轻便,适用于制作飞机零部件、轻型汽车等。
2. 导电性:铝是良好的导电材料,其电导率在金属中属于中等水平。
因此,铝制电线非常常见。
3. 耐腐蚀性:铝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可以在空气中迅速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该膜可以防止物质进一步腐蚀铝本体。
4. 反射性:铝具有高反射率,特别是对于紫外线和红外线的反射性极佳。
因此,在制造反光镜、太阳能集热板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二、铝的制备铝的制备主要有电解法和热还原法两种方法。
1. 电解法:通过电解铝矾土(Al2O3)的熔融物质制得铝。
铝矾土经过煅烧后转化为氧化铝,然后与熔融的氟铝狂反应,经过电解,析出纯铝。
2. 热还原法:将铝矾土与焦炭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气相的三氯化铝,然后通过金属铝与氯化铝反应,得到纯铝。
三、铝的化合物1. 氧化铝(Al2O3):氧化铝是铝最常见的氧化物,常见于铝矾土。
氧化铝是陶瓷的主要原料,也是制备金属铝的重要中间体。
2. 氯化铝(AlCl3):氯化铝是一种具有较强脱水能力的无机盐,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反应和催化剂制备中。
3. 硫酸铝(Al2(SO4)3):硫酸铝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化学品,广泛用于水处理、纺织工业和制备其他铝盐等领域。
四、铝的环境问题尽管铝在工业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其排放和处理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1. 铝的污染:铝制造过程中,主要会产生废气和废水,其中含有一定的氧化铝和有害金属离子。
这些废物的排放会对空气、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2. 铝对生物的影响:铝离子对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生命不产生直接的有害影响,但在过量暴露的情况下,铝会对一些生物体造成毒性和生长发育异常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铝:1、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硬度和密度小,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
其导电性在银铜金之后2、化学性质:(1)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2Al+3Cl2 2AlCl3,4Al+3O2 2Al2O3(常温也可以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常用来解释为什么铝不容易生锈)(2) 与酸反应:A、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盐酸,稀硫酸等),生成氢气2Al+6HCl===2AlCl3+3H2↑2Al+6H+=2Al3++3H2↑2Al+3H2SO4===Al2(SO4)3+3H2↑2Al+6H+=2Al3++3H2↑B、与氧化性酸反应,发生钝化,即铝、铁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注意: ①如果是稀硫酸或者是稀硝酸,则不会发生钝化"②如果是热的浓硫酸或者是热的浓硝酸,也不会发生钝化(3) 与碱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2Al+2NaOH+6H2O===2Na[Al(OH)4]+3H2↑2Al+2OH–+6H2O=2[Al(OH)4]–+3H2↑(4) 与盐反应:按照金属活动性顺序,发生置换反应2Al+3Cu2+===3Cu+2Al3+(5) 与氧化物反应:发生铝热反应2Al+Fe2O3Al2O3+2Fe~注意事项:①反应物铝和金属氧化物统称铝热剂②铝热反应的实验现象为:发出耀眼的光芒、放出大量的热、有熔融物生成。
③ 铝热反应常用于焊接铁轨和冶炼金属二、氧化铝1、存在形式:氧化铝主要存在刚玉中,刚玉的主要成分是Al 2O 3 ,A 、其中把含少量铬元素的刚玉称为红宝石;B 、含少量的铁和钛元素的刚玉称为蓝宝石。
2、物理性质:白色固体、不溶于水、熔沸点高。
-3、化学性质:(1) 电解反应:电解氧化铝用于制取金属铝 2Al 2O 3 ========= 2Al + 3 O 2 ↑(2) 两性氧化物(即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A 、氧化铝与酸反应: Al 2O 3+6HCl =AlCl 3+3H 2OB 、氧化铝与碱反应: Al 2O 3+2NaOH+3H 2O =2Na[Al(OH)4]] 三、氢氧化铝1、物理性质: ➢ 白色胶状物质,➢ 不溶于水,➢ 强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和各种色素。
2、化学性质:(1) 不稳定性:氢氧化铝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 2Al(OH)3 ===== Al 2O 3+2H 2O (这是工业上制取纯净氧化铝的方法。
)(2) 两性氢氧化物:A 、与酸反应:Al(OH)3 + 3HCl= AlCl 3 + 3H 2OB 、与碱反应:Al(OH)3 + NaOH =Na[Al(OH)4]3、制取:实验室一般用铝盐跟氨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铝AlCl 3+3NH 3·H 2O === Al(OH)3↓+3NH 4Cl电解△Al3+ + 3NH3·H2O === Al(OH)3↓+3NH4+注意:弱酸(比如碳酸),弱碱(比如氢氧化钠)均不能使氢氧化钠溶解。
4、知识补充:四羟基合铝酸盐{[Al(OH)4]–}的性质:[Al(OH)4]–可以看成[Al(OH)4]–= Al(OH)3+(OH)–(1)与不能共存的离子:只要不能与氢氧根共存的离子,都不能与[Al(OH)4]–共存,比如:铁离子、铝离子、碳酸氢根等(2)铝盐可以跟四羟基合铝酸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Al3+ + 3[Al(OH)4]–=4 Al(OH)3↓(3)四羟基合铝酸盐也可以和酸反应,比如实验室也可以利用四羟基合铝酸盐跟二氧化碳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铝A、当CO2不足时,2[Al(OH)4]–+ CO2 = 2 Al(OH)3↓+H2O+CO32-B、当CO2过量时,[Al(OH)4]–+ CO2 = Al(OH)3↓+ HCO3-…四、铝合金:1、合金的概念:金属跟金属,或者金属跟非金属通过加热融合而形成的混合物。
2、合金的特征:两大一小(1)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金属大(2)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金属低(3) 合金的抗腐蚀性一般比组成它的金属强3、铝合金的优点:密度小、强度高、塑性好、易于成型等优点|4、铝合金的用途:经常用于制造飞机构件,建筑业及电子行业等。
五、金属材料:1、分类:分为黑色金属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1) 黑色金属:黑色金属是指铁、锰、铬以及它们的合金(2) 有色金属:除黑色金属外所有的金属材料统称有色金属 注意事项:① 黑色金属只是一种称呼,并不是说黑色金属都是黑色的② 黑色金属材料是人类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2、黑色金属—钢铁:((1) 铁的合金主要包括钢铁和生铁,其中生铁的含碳量比较高(2) 铁的使用经历了一个“铁—普通钢—不锈钢等特种钢”的演变(3) 不锈钢主要是在普通钢的基础上加入铬、镍等元素, 不锈钢有很多类型,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其含铬量一般都大于12%。
3、有色金属材料—金、银、铜(1) 金银铜的三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导电性:银>铜>金➢ 导热性:银>铜>金➢ ·➢ 延展性:金>银>铜(2) 物理性质:金是黄色金属、银是银白色金属、铜是紫红色金属其中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
(3) 化学性质:金: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基本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银:银的化学性质也很稳定,除了跟硝酸、浓硫酸等少数氧化剂反应外,也基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铜:铜的化学性质相对比较活泼(1)< (2) 常温下,铜在干燥的空气中性质稳定,但是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被腐蚀,生成绿色的铜锈(或者铜绿),方程式为:2Cu+O 2+H 2O+CO 2====Cu 2(OH)2CO 3 (3)铜在加热或者点燃的条件下,能与许多非金属反应: 2Cu+O 2====2CuO 2Cu+S====Cu 2S (4) 铜及其化合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且转化时常伴着颜色变化△ △△ : 高温4 CuO ======2Cu2O + O2↑CuSO4·5H2O====CuSO4+5H2O↑六、铝的图象问题总结:1、铝盐与氨水的反应由于产物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因此无论是铝盐里面加入氨水,还是氨水里面加入铝盐,反应都是一样的,因此图像也应该相同,具体如下所示:A、实验现象:加入试剂后,生成沉淀,沉淀不消失B、离子方程式:Al3+ + 3NH3·H2O === Al(OH)3↓+3NH4+¥1mol 3molC、图像:(1) 铝盐里面加入氨水:(2) 氨水中加入铝盐2、铝盐与强碱(以氢氧化钠为例)因为产物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因此往铝盐里面加入氢氧化钠,跟氢氧化钠里面加入铝盐,反应情况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图像也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具体如下所示:(1) 铝盐里面加入氢氧化钠A、实验现象:①先生成沉淀(铝盐里面Al3+较多,加入OH-后生成Al(OH)3沉淀),②沉淀消失(Al(OH)3与OH-继续反应,生成〔Al(OH)4〕-)B、离子方程式:①Al3+ + 3OH - = Al(OH)3↓1mol 3mol②Al(OH)3 + OH- = 〔Al(OH)4〕-1mol 1molC、图像:D、习题:!例1. 向30毫升1 mol/L的AlCl3溶液中逐渐加入浓度为4 mol/L的NaOH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可能为()A. 3mLB.C. 15mLD.例2 向含有a mol AlCl3的溶液中加入含b mol KOH的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可能是()(1)a mol (2)b mol (3)a/3 mol(4)b/3 mol (5)0 mol (6)(4a-b)molA. (1)(2)(4)(5)(6)B. (1)(4)(5)(6)C. (1)(2)(3)(5)(6)%D. (1)(3)(5)总结:a mol AlCl3与b mol NaOH反应,沉淀的物质的量的讨论情况:A、b≤3a 时,先写离子方程式,计算沉淀时,要以不足的量来计算Al 3+ + 3 OH-==== Al(OH)3↓amol 3amol amol∨bmol b/3 mol所以当b≤3a 时,即氢氧化钠不足时,沉淀的物质的量为b/3mol、B、3a<b<4a时,同样写离子方程式,然后判断哪个反应物不足,要以不足的物质来计算沉淀的质量。
①Al 3+ + 3 OH-==== Al(OH)3↓amol 3amol amol∧即AlCl3不足bmol amol 此时沉淀应该以AlCl3来算②Al(OH)3 + OH- = 〔Al(OH)4〕-amol amol(b-3a)mol (b-3a)mol (b-3a)mol则生成的沉淀为a-(b-3a)=(4a-b)mol!所以当3a<b<4a时,此时沉淀的物质的量为(4a-b)molC、当b≥4a时,沉淀的物质的量为0(2) 往氢氧化钠溶液里面加入铝盐A、实验现象:①NaOH溶液中出现沉淀,沉淀立即消失(氢氧化钠溶液里面OH-较多,加入Al3+后生成Al(OH)3沉淀,沉淀马上又跟OH-反应)②继续滴加Al3+后沉淀突然增多后不变(Al3+与〔Al(OH)4〕-反应生成Al(OH)3后,Al(OH)3不消失)B、离子方程式:①Al3+ + 3OH - = Al(OH)3↓,Al(OH)3 + OH- = 〔Al(OH)4〕- !1mol 1mol 1mol 1mol1mol 3mol 1mol 1mol即第一步发生Al3+ + 4OH - = 〔Al(OH)4〕-②Al3+ + 3 〔Al(OH)4〕- = 4 Al(OH)3↓1mol 3 mol即加入的Al3+要先花3mol去跟OH -反应形成1mol〔Al(OH)4〕-,然后1mol Al3+再跟1mol〔Al(OH)4〕-反应形成沉淀。
C、图像:3、Na〔Al(OH)4〕与CO2的反应:—由于产物氢氧化铝不溶于碳酸,因此无论是Na〔Al(OH)4〕里面加入CO2,因此生成的沉淀应该不会消失,具体如下所示:A、实验现象:加入试剂后,生成沉淀,沉淀不消失B、离子方程式:➢当CO2不足时,2[Al(OH)4]–+ CO2 = 2 Al(OH)3↓+H2O+CO32-➢当CO2过量时,[Al(OH)4]–+ CO2 = Al(OH)3↓+ HCO3-C、图像:4、Na〔Al(OH)4〕与HCl的反应:因为产物氢氧化铝溶于盐酸,因此往Na〔Al(OH)4〕里面加入HCl,跟往HCl里面加入Na〔Al(OH)4〕,反应情况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图像也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具体如下所示:((1) 往Na〔Al(OH)4〕里面加入HClA、实验现象:①Na〔Al(OH)4〕溶液出现沉淀②继续滴加HCl,沉淀消失B、离子方程式:①〔Al(OH)4〕-+ H+ = Al(OH)3↓+H2O1mol 1mol②Al(OH)3+ 3H+ = Al3+ +3H2O1mol 3molC、图像:(2) 往HCl里面加入Na〔Al(OH)4〕:A、实验现象:①HCl溶液先出现沉淀,沉淀迅速消失②继续滴加Na〔Al(OH)4〕,沉淀不变B、离子方程式:①〔Al(OH)4〕-+ H+ = Al(OH)3↓+H2O Al(OH)3+ 3H+ = Al3+ +3H2O即第一步的总反应为:〔Al(OH)4〕-+ 4H+ = Al3+ +3H2O②Al3+ + 3[Al(OH)4]–=4 Al(OH)3↓C、图像:5、向AlCl3、Mg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1)实验现象:溶液中先出现白色沉淀,达最大值后继续滴加NaOH溶液沉淀部分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