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执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若干问题的答-疑演示课件.ppt

合集下载

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参考ppt课件

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参考ppt课件
王岳川.当代传媒中的网络文化与电视批评. /new/display/print/58592.htm. 2004.
19
汉语书籍
➢ 一般著作顺序注明:{作者.书名[文献类别].出版地: 出版商,出版年份.} 如:
胡明扬.词典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2.
Appelfeld, Aharon. Katerina [Novel]. trans. Jeffrey Green.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92.
Derrida, J. Of Grammatology [M]. trans. G. Spivak.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76.
博士论文为 [D];
硕士论文为 [MA];
其它(如工具书)为 [Z]。
4
外文文献
➢ 作者先注姓,后加逗号,再注名字或者名字的首字母缩写;
例:Bassnett, S. Translation Studies[M]. London: Routledge, 1991.
➢ 作者多于一位的,第一作者之后加逗号,按正常顺序(英语 “名+姓”)列出其他作者姓名,名字可以使用首字母缩写,最 后一位作者之前不加逗号,但要加“and”、“et”或者“&”。
20
汉语书籍
➢ 编著顺序注明:{编者.书名[文献类别].出版地:出版商,出 版年份. } 如:
秦秀白(主编).当代习语大词典(A Dictionary of Current Idiomatic English) [Z].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1999.
21
汉语书籍

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GB7714-87)、《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GB/T3179-92)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并采用顺序编码标注制。

1.引用的文献在文内标注格式对论文所引用的文献,要按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先后,在文献的着者或成果叙述文字的右上角用方括号标注序号,或者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

例如:·1981年日本仅给出了扁平车轮冲击钢轨的垂直冲击速度公式[1],……·薛杜普等[2]指出棉酚从体内排泄缓慢。

·文献[2]指出,棉酚从体内排泄缓慢。

·定理的证明见文献[3]。

引用多篇文献或同一着者多篇文献时,只需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分开;如遇连续序号,可用“~”连接,略去中间序号。

例如:·早期的研究结果[2,4,6-9]表明,……2.文后参考文献着录格式及示例(1)书或专着[序号]着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1]翟婉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74—80.[2]纳霍德金M Д牵引电机设计[M]李忠武,樊俊杰,李铁元译.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3.21-25.[3]Eisson H N.Immunology:an introduction to molecular and cellular principles of the immune respones[M].5th ed. New York:Harper and Row,1974.3-6.(2)期刊(连续出版物)[序号]着者.题(篇)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1]史峰,李致中.铁路车流路径的优选算法[J].铁道学报,1993,15(3):70.[2]You C H, Lee K Y,Chey R F, et al. Electrogastrographic study of patients with unexplained nausea, bloating and vomiting[J]. Gastroenterology,1980,79:311-314.(3)会议录、论文集、论文汇编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着者.题(篇)名[A].见(英文用In):原文献着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所在起始或起止页码.[1]张玉心.重载货车高摩擦系数合成闸瓦的研制和应用[A].见:中国铁道学会编译.国际重载运输协会制动专题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铁道学会,1988.242.[2]Hunninghaks G W,Gadek J B,Szapiel S V ,et al.The human alveolar macrophage[A].In:Harris C C ed.Cultured human cells and issues in biomedical research[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0.54-56.(4)学位论文[序号]着者.题(篇)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引文所在起始或起止页码.[1]党建武.神经网络方法求解组合优化问题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1996.20-25.(5)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1]曾德超.常速高速通用优化犁[P].中国专利:85203720.1,1986-11-13.(6)技术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S].[1]GBJ111-87,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S].(7)报纸[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1]李四光.中国地震的特点[N].人民日报,1988-08-02(4).(8)科学技术报告[序号]着者.报告题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1]朱家荷,韩调.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研究[R].北京: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运输及经济研究所,1989.34.(9)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2]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载(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10)其他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1参考文献着录项目a.主要责任者(专着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指导PPT课件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指导PPT课件

参考文献的著作【M】
格式
• A. 1普通图书 •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广西自然保护区[M].北京:中国林业出
版社,1993. • [2] 蒋有绪,郭泉水,马娟,等.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END
参考文献的论文集、会议集【C】
格式 • A.2论文集、会议录 • [1] 中国力学学会.第3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天 津:[出版者不详], 1990. • [2] ROSENTHALL E M.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Canadian Mathematical Congress, University of Montreal, 1961[C]. 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63.
END
参考文献的学位论文 【D】
格式 • A. 4学位论文 • [1] 张志祥.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北
京:北京大学数学学院,1998. • [2] CALMS R B. Infrared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solid
oxygen[D]. Berkeley; Univ.of California, 1965.
更新或修改日期以及非公元纪年。 • ”[ ]“ 用于文献序号、 文献类型标志、 电子文献的引用日期
以及自拟的信息。
END
参考文献标点符号保持一致
标点
• “;”用于期刊后续的年卷期标志与页码以及同一责任者的合订 题名前。
• “/ ” 用于专著中的析出文献的出处项前。 • “:”用于其他题名信息、出版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课件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课件

学习方法
学习者可以通过观看课件视频、阅读课 件文本、完成课件中的练习题等方式进 行学习。
VS
学习技巧
学习者可以结合实际需求和学习情况,有 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重点掌握常用的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同时注意理解不同著 录格式之间的差异和适用范围。
课件内容更新与维护
内容更新
课件内容将根据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变化和 更新进行同步更新,确保学习者获得最新、 最准确的学习资源。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课件使用说明
适用对象与使用场景
适用对象
本课件适用于需要了解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广大学习者,特 别是高校学生、科研工作者和编辑出版人员。
使用场景
学习者可以在课堂学习、学术论文写作、编辑出版等场景中 应用本课件,掌握参考文献的正确著录格式,提高学术规范 意识和学术诚信意识。
学习方法与技巧
示例
作者姓名. 书名. 出版社,出版年份.
注意
如果图书是由多人共同完成的,应将所有作者姓名列出,并在作者姓名后面加 “等”。
期刊类文献的著录格式
期刊类文献的著录格式通常包 括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称、 卷号、期号、页码等。
示例:作者姓名. 文章标题. 期 刊名称,卷号(期号):起始页 码-终止页码.
如何规范书写参考文献的各个组成部分?
总结词
参考文献的各个组成部分应规范书写,包括作者姓名、文献标题、刊物名称、发表时间 等。
详细描述
在书写参考文献时,应遵循学术规范和期刊要求,确保各个组成部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例如,对于作者姓名,应按照姓在前、名在后的顺序书写;对于文献标题,应简明扼要 地概括文献内容;对于刊物名称,应使用全称或标准缩写。此外,应注意区分大小写、 空格和标点符号等细节问题。

关于执行新的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

关于执行新的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

关于执行新的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本刊自2007年起将全面执行新的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为实现编排规范化以及与新的国家标准的统一,请作者向本刊投稿时严格按照新的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进行参考文献的著录。

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两种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为我国文后参考文献著录的国家标准。

凡是引用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在文中予以标注,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

按照新的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结合本刊的实际,本刊的参考文献标注法采用顺序编码制。

主要要求如下:1.参考文献与注释应分别标注(1)参考文献是为撰写论文而引用的有关文献的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采用实引方式,即在文中用上角标(序号[1]、[2]…)标注,并与文末参考文献表列示的参考文献的序号及出处等信息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

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的,全文中始终标注第一次引用的序号。

文中同一处引用多个文献时,将各个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隔开;如为连续序号,可用“-”标注起讫序号。

示例:张三[1]指出……李四[2,3]认为……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11-13]……一篇文献如只被引用一次,页码在文末的参考文献表中著录:一篇文献如被多次引用,页码标注在文中上角标“[]”之外(如:[1]32、[15]256…)。

(2)注释是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或补充,使用上角标(序号①、②…)标注,并采用脚注方式。

2.参考文献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1)专著专著的基本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为:[序号]主要责任者. 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如有其他题名信息、其他责任者等需著录的信息,其一般著录格式为:[序号]主要责任者. 题名: 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 其他责任者. 版本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示例:[1]江平.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79-193.[2]金子宏.日本税法原理[M].刘多田,等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3]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4]孙章法.理性经济人的制度规制[D].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连续出版物的基本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为:[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连续出版物题名,年,(期):页码.如有其他题名信息、出版物卷次等需著录的信息,其一般著录格式为:[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 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示例:[1]李柄穆.理想的图书馆员和信息专家的素质与形象[J].图书情报工作,2000,(2):58.[2]李晓东,张庆红,叶瑾琳.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35 (1):101-106.[3]丁文祥.数字革命与国际竞争[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3)电子文献电子文献的基本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为:[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如有其他题名信息、出版项、更新或修改日期等需著录的信息,其一般著录格式为:[序号]主要责任者. 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注:纯电子文献的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可省略电子文献转载其他非电子文献,应在源文献的著录格式后著录电子文献的引用日期和获取和访问路径,其文献类型标志使用复合标志,即[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及注意事项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及注意事项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及注意事项2005年3月2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标准化管委会发布了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代替GB/T 7714-1987。

该标准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690 和ISO 690-2,规定了各个学科、各种类型出版物的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的符号、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以及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法。

它是专供著者和编辑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1.著录参考文献的意义文后参考文献是论著的必要组成部分。

关于著录参考文献的意义和作用,简要归纳如下:1)体现科学的继承性,尊重知识产权;2)精练文字, 缩短篇幅;3)便于编辑和审稿人评价论著水平;4)与读者达到信息资源共享;5)利于通过引文分析对期刊水平做出客观评价;6)促进科学情报和文献计量学研究,推动学科发展。

2.顺序编码制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方法2.1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法1) 按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2) 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中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3) 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号“-” 。

示例:张三[1]指出……李四[2-3]认为……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7,9,11-13]……4) 同一文献在论著中被引用多次,只编1个号,引文页码放在“[ ]”外, 文献表中不再重复著录页码。

示例:张××[4]15-17……;张××[4]55……; 张××[4]101-105…….采用著者-出版年制时,引文页码则放在“()”外的上角标处。

示例: ……(张××, 2005)15-17; 张××(2005) 55……; ……(张××,2005)101-105 .2.2 文献表著录使用的符号国标规定著录用符号为前置符(( )、[ ]、/、- 除外),各篇文献序号可用方括号(采用著者-出版年制的每条文献的第一个著录项目(如主要责任者等)前不用任何标志符号)。

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

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

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GB/T3179-92)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并采用顺序编码标注制。

1.引用的文献在文内标注格式对论文所引用的文献,要按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先后,在文献的著者或成果叙述文字的右上角用方括号标注序号,或者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

例如:·1981年日本仅给出了扁平车轮冲击钢轨的垂直冲击速度公式[1],……·薛杜普等[2]指出棉酚从体内排泄缓慢。

·文献[2]指出,棉酚从体内排泄缓慢。

·定理的证明见文献[3]。

引用多篇文献或同一著者多篇文献时,只需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分开;如遇连续序号,可用“~”连接,略去中间序号。

例如:·早期的研究结果[2,4,6-9]表明,……2.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1)书或专著[序号]著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1]翟婉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74—80.[2]纳霍德金M Д牵引电机设计[M]李忠武,樊俊杰,李铁元译.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3.21-25.[3]Eisson H N.Immunology:an introduction to molecular and cellular principles of the immune respones[M].5th ed. New York:Harper and Row,1974.3-6.(2)期刊(连续出版物)[序号]著者.题(篇)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1]史峰,李致中.铁路车流路径的优选算法[J].铁道学报,1993,15(3):70.[2]You C H, Lee K Y,Chey R F, et al. Electrogastrographic study of patients with unexplained nausea, bloating and vomiting[J]. Gastroenterology,1980,79:311-314.(3)会议录、论文集、论文汇编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著者.题(篇)名[A].见(英文用In):原文献著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所在起始或起止页码.[1]张玉心.重载货车高摩擦系数合成闸瓦的研制和应用[A].见:中国铁道学会编译.国际重载运输协会制动专题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铁道学会,1988.242.[2]Hunninghaks G W,Gadek J B,Szapiel S V ,et al.The human alveolar macrophage[A].In:Harris C C ed.Cultured human cellsand issues in biomedical research[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0.54-56.(4)学位论文[序号]著者.题(篇)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引文所在起始或起止页码.[1]党建武.神经网络方法求解组合优化问题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1996.20-25.(5)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1]曾德超.常速高速通用优化犁[P].中国专利:85203720.1,1986-11-13.(6)技术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S].[1]GBJ111-87,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S].(7)报纸[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1]李四光.中国地震的特点[N].人民日报,1988-08-02(4).(8)科学技术报告[序号]著者.报告题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1]朱家荷,韩调.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研究[R].北京: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运输及经济研究所,1989.34.(9)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pub/wml.txt/980810-2.html,1 998-08-16/1998-10-04.[2]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载(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10)其他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1参考文献著录项目a.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

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规则精品PPT课件

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规则精品PPT课件
5) 为数众多的所引文献是转引自他人的,著者并没有 亲自阅读过,以至引用差错频仍。
6) 文献著录没有认真执行GB/T 7714—2005规定的著 录项目、格式和标志符号,尤其是对联机文献的著录,更 是五花八门,很不规范。
等等。
我在这里不去具体分析并解决第1)~5)的问题, 而是 针对第6)个问题只谈文献著录的标准化规范化, 宣讲新标 准,并结合编辑实际比较详细地介绍文后参考文献的著 录方法和著录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阅读型文献是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曾 经阅读过的文献信息资源。
推荐型文献通常是专家或教师为特定读者、特定目 的而提供的、可供读者查阅的文献信息资源。
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 的有关意义
关于著录参考文献的意义和作用,已有众多同人做 过比较详尽的论述[5]1-3[6-12],这里简要归纳如下:
1) 篇均文献数量偏少。据201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 引证报告(核心版)》, 国内1 946种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的 平均引文量为12.93条/篇,比2009年版的11.96条/篇略有提 高。 但与国外期刊科技论文的平均引文量超过30条/篇相 比存在很大差距。
另据2008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国内 6 082种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平均引文量为7.92条/篇。国内 13种编辑出版方面的期刊发表论文的平均引文量只有3.15 条/篇,《编辑学报》稍多些,也仅为9.37条/篇。
陈浩元
((自然科学版)编辑部,100875,北京)
2005年3月2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和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B/T 7714 —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1](以下称新标准),代替 GB/T 7714—1987[2](以下称旧标准)。新标准参照了 国际标准 ISO 690: 1987《文献工作 文后参考文献 内容、形式和结构》[3]和 ISO 690-2: 1997《信息与 文献参考文献第2部分: 电子文献部分》[4],规定了 各个学科、各种类型出版物的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解决好引文页码著录缺失的问题,除 标准修订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内容外,需要 编辑和著者共同努力加强文献意识和读者意 识,为了更好地与读者达到文献信息资源共 享,重视对引文文献的引文页码的准确标注。
至于明明引用了他人论著中的文字、观 点、数据等,却不标出引文出处,那就属于 违法的问题了,即有意无意地侵犯了他人的 著作权。
……按文献[8]提供的参数设计出样机。
5) 序号位置宜与引用信息紧密相连。 例如:……德国学者N.克罗斯研究了瑞士巴
塞尔市附近侏罗山中老第三纪断裂对第三系褶皱 的控制[235];之后,他又描述了西里西亚第3条大 型的近南北向构造带,并提出地槽是在不均一的 块体的基底上发展的思想[236]。
这段间接引文中的2个序号分别置于所 引信息的右上标处,引文与文献的关系十分 清晰。
关于执行《文后参考文献 著录规则》若干问题的 答疑
陈浩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100875,北京
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
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
期刊、报纸等正式出版物和不涉及保密问题
的内部资料。按照引用目的划分,主要分为
引文型文献和阅读型文献2大类。 2005年3月2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然而,由于标准没有明确说明文后参考 文献的分类,正文及附录中列出的20个示例 仅有2个标注了引文页码,给人造成了引文页 码可标注可不标注的印象,加之著 者、编辑 的文献意识、读者意识不强,因此,在著录 实践中经常可见专著作为引文文献引用时其 引文页码缺失的情况。如直接引用了专著中 的一段完整的文字,或将专著中几页的内容 概括成几句话引用,却不标出引文所在页码, 给读者查找带来麻烦。
这是一个专门供著者和编辑使用的著录 论著文后参考文献的规则。
然而,由于标准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使用者对标准条款理解不深、把握不准,在 执行过程中,无论是著者还是编辑都存在不 少疑惑。下面择其要进行释疑。
1 引文文献必须著录引文页码
引文型文献是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为正文 中的直接引语或间接引语而提供的有关信息资源。为方便读 者快捷、准确地查找到论著中所引用的信息,标准规定,专 著的“引文页码”是必备的著录要素。
[3] 张忠智.科技书刊总编(主编)的角色要求[C]//中
只有阅读型文献不须著录引文页码。
2 合理放置正文中的文献序号
按标准给出的著录示例,序号在正文中 有以下几种标注方法:
1) 置于主要责任者姓名的上角标处。 例如:裴伟[570,83]提出……。 2) 引用以引号括起的一段完整的文字时, 置于引号的上角标处。
例如:“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必须坚持以马列
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贯彻为国民经济发展 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4]
总局和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 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参 照了国际标准ISO 690: 1987《文献工作 文 后参考文献内容、形式和结构》和 ISO 6902: 1997《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第2部分:电子
文献部分》,规定了各个学科、各种类型出 版物的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 著录用的符号、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以 及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方法。
3 准确使用标志符号
为使文后参考文献著录简明、统一,标 准规定了著录使用的9个标7志符号(“.”“:”“,” “;” “//”“( )”“[ ]”“/”“-”)。这些符号多数移植 于标点符号,但其功能和用法与标点符号不 同,它是一种前置符,置于一个著录项目或 著录要素之前,使这些项目、要素个别化。
不少编辑或著者不理解作为前置符的标志符 号的含义、功能,仍然从标点符号使用的角 度去解读,以致引发了不少疑惑和著录差错。
下面提示几个标志符号准确使用的示例。 1) 正文和文献表中序号上均须使用“[ ]” 括起,使用“( )”“﹝﹞”等都是不规范的。 2) 连续序号和连续页码间用短横线连接。 这短横线可用半字线,也可用英文连字符,
用: 以美国《物理评论》为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 出
版专业基础知识 初级》应著录为“全国出版专
业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初
级”。
在这里,作为标志符号使用的“:”,不存 在“冒号套冒号”的问题。
5) 论文集、会议录等中的析出文献的出 处项前标志符号用“//”。用“//”替代旧标准 的“.见:”或“.In:”或人惯用的“转引自:”,具 有简明性、通用性等优点,已为越来越多的 书刊采用。例如:
4) 其他题名信息前的标志符号用“:”。 其他题名信息包括副题名,说明题名文字, 多卷书的分卷书名、卷次、册次等。例如: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著录 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术期刊办刊方略对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的作用——以美国〈物理评论〉为例》应著录为 “学术期刊办刊方略对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作
全书或全刊应统一,不能用 “~”,也不用
“—”。如对于序号2和3及页码第161和167页 应分别著录为“2-3”及“161-167”,前者不 应著录为“2,3”,后者不著录为“161-7”。
3)每一条参考文献的结尾可用“.”号。结 尾无标志符号是符号前置规则决定的。“可用 ‘.’号”则是照顾到数据库电子文献切分的需要。
3) 置于点号前引用信息的上角标处。 例如:……《中国青年》杂志创办人追求的
高格调——理性的成熟与热点的凝聚[3],表明其 读者群的文化的品位的高次……“方针”指“引 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2]354。
4) 在有些特殊情况下,序号也可以作为 行文语句的组成部分。
例如:……式(5)的具体推导过程见文献[6]
如果标注为:……德国学者N.克罗斯[235-236]
研究了……;之后,他……提出地槽是在不均一
的块体的基底上发展的思想。
或者标注为:……德国学者N.克罗斯研究
了……;之后,他……提出地槽是在不均一的块
体的基底上发展的思想[235-236]。
虽然这2种标注都符合规范,但却不便于 读者准确区分2个文献各自所对应的引文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