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常识备考:常识大全

合集下载

行测常考常识

行测常考常识

行测常考常识一、常识之政治部分行测里政治常识可不少呢。

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可太重要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比如说咱们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政策,这就是物质决定意识的体现,而这些政策又推动了国家不断发展,这就是意识的反作用啦。

还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常考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了很多方面,像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等理念,在行测题里经常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哦。

二、常识之经济部分经济常识也是重点呢。

供求关系是很有趣的一个点。

当供大于求的时候,商品价格往往会下降;而供小于求的时候,价格就会上升。

比如在房地产市场,如果房子建得太多,买房的人又少,那房价就可能会降下来。

还有宏观调控的手段,像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常常被考到。

货币政策有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财政政策有税收调整、政府支出等。

三、常识之文化部分文化常识超级丰富。

中国的传统节日就有很多考点,像春节贴春联、放鞭炮的习俗,背后是对新年的美好祈愿;中秋节赏月、吃月饼是对团圆的向往。

文学方面,四大名著那是必须要知道的。

红楼梦里复杂的人物关系,像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恨情仇;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除魔,这些都是常考点。

还有诗词歌赋,李白的豪放飘逸,“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杜甫的沉郁顿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四、常识之历史部分历史常识就像一个大宝藏。

从古代史开始,像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商朝的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他推行的郡县制影响深远。

汉朝的文景之治,休养生息,让国家繁荣起来。

再到近代史,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一、国家概况1. 国家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2. 首都:北京3.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4. 国旗:红色底上镶5颗黄色5角星5. 国庆节:10月1日6. 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7. 人口数量:约14亿8. 宪法序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国家公民在宪法赋予的权利和自由中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家园。

9. 政治体系:社会主义制度二、行政区划1. 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2. 省级行政区:共31个省级行政区,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3.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三、中国历史1. 夏、商、周三代: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256年2. 秦朝:统一中国、建都咸阳3. 汉朝:开国君主刘邦,建都长安4. 三国时期:魏、蜀、吴5. 隋朝:统一南北6. 唐朝:开国君主李渊,建都长安7. 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南唐、南汉、吴越、南吴、闽、楚、前蜀、后蜀、北汉、荆南8. 宋朝:开国君主赵匡胤,建都开封9. 元朝:建都大都(今北京)10. 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建都南京,后迁北京11. 清朝:建都北京12. 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辛亥年间,辛亥革命成功,宣告了封建帝制的结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标志13.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4. 中国革命战争:1927年至1949年,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政府及其他反动派的战争四、中国政治1. 直接民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 间接民主: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机关与地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3. 政府机构:国务院4. 职能部门:国务院组成部门(外交部、教育部等)五、中国经济1. 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 三大产业: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3. 国际经济合作:世界贸易组织(WTO),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六、中国文化1. 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红楼梦,西游记等2. 经典:四书五经,古代经典3. 书法:中国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草书等4. 绘画:国画5. 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6. 习俗:红包、敬酒、拜年、祭祖等7. 服饰:旗袍、长袍、褂子七、社会保障1. 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2. 社会救助: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救助管理八、法律法规1. 刑法:刑法分为一般性原则、侵权性罪行、危害国家安全罪行、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行等2. 民法:民法是用以协调和规范人民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证人民社会主义实践中依法生活开展的基本法规3. 行政法:行政法是规范行政行为和解决行政争端的法律规范4.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上就是行测中常识知识点的一个总结,内容大致包括国家概况、行政区划、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等内容。

公务员行测——常识900题(精华版)常识900题1500字

公务员行测——常识900题(精华版)常识900题1500字

公务员行测——常识900题(精华版)常识900题1500字公务员行测考试是一项对考生智力、思维和常识水平的综合考察,其中常识题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为了能够更好地备考常识题,下面给出了常识900题的精华版,供考生参考。

1.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2. 中国最长的岛是:台湾岛。

3.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4.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5. 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天安门广场。

6. 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是:迪拜塔。

7.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有: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8.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和:欧洲、非洲的贸易通道。

9. 中国的“黄金时代”指的是:唐朝时期。

10. 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是:故宫。

11. 中国四大名著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12. 中国的国花是:牡丹。

13. 中国古代的两大诗人有:杜甫、李白。

14.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之一。

15. 中国古代的“伟大航海家”是:郑和。

16.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最早出现的是:造纸术。

17. 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是: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云台山书院、宋版书院。

18. 中国古代著名的防御工程有:长城。

19. 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

20.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之一。

21. 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

22. 中国的省级行政区总数是:34个。

23.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之一。

24. 中国的首都是:北京。

25. 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性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26. 中国的雾霾问题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工业发展和汽车尾气排放。

27. 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1953年。

28. 中国的“两个一百年”目标是:在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实现现代化。

29. 世界环境日是:6月5日。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行测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常常被称为“公考的第一关”。

合格的行测成绩是顺利进入下一轮面试的基础。

行测的知识点较为广泛,涵盖了数学、逻辑、常识、判断推理等多个方面。

下面对行测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数学类知识点:1. 算术运算:包括加减乘除、整数、分数、百分数等计算。

2. 代数运算:包括代数式的展开与因式分解,含有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运算与解题方法。

3. 几何运算:包括平面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几何变换等。

4. 数据分析与统计: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与描述,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等。

5. 概率与统计:包括基本概率计算、频率分布、正态分布等统计概念与方法。

逻辑类知识点:1. 命题逻辑:包括命题与命题联结词的逻辑运算,命题的真值表,命题的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等。

2. 调节词逻辑:包括如果……,那么……推理,虽然……但是……推理等常见的逻辑推理形式。

3. 排列组合与概率:包括排列组合的计数原理,概率的计算与应用等。

4. 数列与数列运算: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计算与性质,数列的前n项和,通项公式等。

5. 空间想象与抽象:包括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空间关系的判断与推理。

常识类知识点:1. 政治常识: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党的理论与指导思想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经济常识:包括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基本概念,经济政策与经济管理等知识。

3. 时事政治:包括国内外的重大时事,重要政策,政治事件等。

4. 文化常识: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5. 社会常识:包括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基本概念与常识。

判断推理类知识点:1. 推理判断:包括条件判断、类比推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推理方法。

2. 逻辑关系:包括命题与命题之间的关系,论证过程中的逻辑关系,逻辑谬误等。

3. 排序逻辑:包括时间、空间、数字、大小、长度等排列顺序的判断。

4. 综合判断:包括信息综合、图表分析、文章理解等综合判断能力的考察。

行测常识汇总大全

行测常识汇总大全

行测常识汇总大全一、政治常识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党的基本路线2.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党的领导体制4.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6.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7.党的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8.公务员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9.党的群众路线和人民民主专政11.法律援助和公益诉讼制度12.政府信息公开和行政审批制度13.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体系14.政府权力和行政监察机制15.政治伦理和反腐倡廉二、经济常识1.中国的经济体制和宏观调控2.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和经济结构3.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4.劳动力市场和人力资源管理5.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6.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7.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8.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9.区域经济和城市化进程10.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11.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12.能源和资源保护13.社会保障和就业政策14.进出口贸易和外商投资三、法律常识1.法律的基本原理和法律体系2.宪法和法律法规3.刑法和刑事诉讼法4.民法和民事诉讼法5.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6.经济法和商法7.知识产权法和合同法8.婚姻法和家庭法9.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10.土地法和房地产法11.环境保护法和安全生产法12.食品药品安全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3.司法制度和法官律师工作制度14.依法治国和法治政府建设四、文化常识1.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2.世界的历史和文化3.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4.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5.中国的文艺和文学艺术6.世界的文艺和文学艺术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建设8.科学技术、伦理道德和文化品质9.文化交流与对外文化传播10.体育文化和健康教育11.人文地理和旅游资源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建设五、地理常识1.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境、领海2.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3.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4.中国的经济区域开发和城市化5.世界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6.世界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7.世界的经济区域开发和城市化8.边界贸易和口岸通关9.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工作10.落地生根和科技创新11.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2.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1.常识判断常识判断是行测考试的一种重要题型,涉及到科学、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在准备常识判断时,需要了解一定的基础知识,包括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国家政策法规、科技进步、文化传统等内容。

在考试中,考生需要具备对这些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只有在掌握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在考试中拿到高分。

2.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考试的一个重要考试要点,包括阅读理解、词语填空、改错、短文改错、标点符号等内容。

考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以顺利完成考试中的各项任务。

在这一部分的准备过程中,考生需要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增加词汇量,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3.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行测考试中的一种重要题型,主要包括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内容。

考生需要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才能在考试中拿到高分。

在准备这一部分内容时,考生需要熟练掌握数学基本运算、逻辑推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4.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准备这一部分内容时,考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统计学知识,学会分析和解读各种数据资料,提高自己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5.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行测考试的一个重要题型,包括相关判断、逻辑推理、推理判断等内容。

考生需要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一定的推理技巧和方法,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在准备这一部分内容时,考生需要多做相关题目,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6.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是行测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需要考生综合运用上述各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准备这一部分内容时,考生需要综合各种知识,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以上是行测考试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针对以上各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取得好成绩。

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摘要:一、行测常识简介1.行测常识的定义2.行测常识的重要性二、行测常识知识点分类1.历史文化类2.地理环境类3.科技发展类4.生活常识类5.政治法律类三、各类知识点举例1.历史文化类a.中国古代四大发明b.著名历史事件2.地理环境类a.我国地理特点b.世界地理奇观3.科技发展类a.我国航天事业发展b.互联网科技应用4.生活常识类a.生活小窍门b.健康生活知识5.政治法律类a.我国政治体制b.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四、行测常识的学习方法1.积累日常知识2.制定学习计划3.多做练习题4.参加培训课程正文: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行测常识是指在行政能力测试(简称行测)中涉及的一些广泛性的、基础性的知识内容。

行测常识题目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律等多个领域,对于参加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等选拔人才的考试来说,行测常识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掌握行测常识不仅有助于提高考试分数,还能拓宽个人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

行测常识知识点可大致分为五类:历史文化类、地理环境类、科技发展类、生活常识类和政治法律类。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各类知识点的具体内容。

历史文化类知识点包括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著名历史事件等。

比如,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这些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著名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这些事件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环境类知识点包括我国地理特点、世界地理奇观等。

我国地理特点如地势西高东低、气候复杂多样等,这些特点对我国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世界地理奇观如埃及金字塔、澳大利亚大堡礁等,这些奇观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科技发展类知识点包括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互联网科技应用等。

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神州系列飞船、嫦娥探测器等。

互联网科技应用如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等,这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生活常识类知识点涵盖生活小窍门、健康生活知识等。

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一、政治常识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重要会议及其决议- 党的重要理论和政策2. 国家机构和法律体系- 国家机构的组织结构- 宪法和主要法律的基本原则3. 时事政治- 国内外重要政治事件- 国家政策的变动和解读二、经济常识1. 基本经济概念-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 经济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2. 中国经济概况-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主要经济政策和发展规划3. 国际贸易与金融- 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和组织- 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三、历史常识1. 中国历史- 各个朝代的更迭和重要事件- 历史人物和文化遗产2.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的重要时期和事件- 国际关系的发展四、地理常识1. 中国地理- 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和人口分布2. 世界地理-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 - 重要的地理现象和环境保护五、科技常识1. 科学技术发展史- 历史上的重大科技发明- 当代科技的发展趋势2. 基础科学知识- 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科学概念 - 科学实验和研究方法3. 高新技术及其应用- 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 - 科技伦理和科技政策六、社会文化常识1. 中国文化- 传统文学艺术- 传统节日和习俗2. 世界文化-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点- 世界文化遗产3. 社会问题- 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社会治理和公共政策七、法律常识1. 宪法和行政法- 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行政法规和行政诉讼法2. 刑法和民法- 刑法的基本原则和常见罪名- 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合同法3. 其他法律知识- 经济法、劳动法、环保法等- 法律援助和维权途径八、行测考试技巧1. 时间管理- 如何合理安排考试时间- 快速阅读和答题技巧2. 答题策略- 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判断题和简答题的答题技巧3. 心理准备- 考试焦虑的应对策略- 保持良好心态的方法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应根据最新的考试大纲和时事政治进行更新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常识备考:常识大全 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题一般来说考的几率非常大,但是许多考生还是容易丢分,这可能是平时知识点积累的太少了,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常识备考:常识大全”,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行测常识备考:常识大全 16301、科圣—张衡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

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

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修建了张衡博物馆。

16302、李白 唐代燕乐大盛,已走入宫廷,并流行于民间。

根据《教坊记》、《碧鸡漫志》等书籍记载,一些比较常见的曲调,如《菩萨蛮》、《念奴娇》等早在盛唐时期就已出现。

然而当时文人多惯于写作句式整齐的诗歌,如曲子词这般句式长短不一的杂言歌辞,写起来还有些吃力,水平也并不高。

直到大诗人李白的出现,他所创作的《菩萨蛮》、《忆秦娥》等一举将曲子词的创作提高到较为成熟的阶段。

黄昇的《花庵词选》就收录了这两首词,并称许它们为“百代词曲之祖”。

这首《忆秦娥》,情调悲切,应是诗人在安史之乱起、两京沦陷后所作。

诗人以一个长安女子的秋思,寄托繁华消散、不堪回首的感慨。

16303、刘禹锡 中唐以后,“以曲拍为句”,按照谱子填词的文人越来越来,“调同词不同”的曲子词也有了长足发展。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也是一位仕途坎坷的诗人。

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有机会接触到下层人民,接受民歌的启迪和熏陶。

他先后写出了《竹枝》十一首、《杨柳枝》十三首、《忆江南》二首、《浪淘沙》九首等词作,并收录在《尊前集》中。

《忆江南》应是刘禹锡词作中最符合词律要求的一首。

它是刘禹锡晚年在病中与白居易的酬唱之作。

情调怅惘,而词风婉丽,别有一种风致。

16304、白居易 白居易同样深受民间词影响,写下了近三十首格调清新、富于民歌气息的小词,流传广泛。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忆江南》二首。

16305、 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中,曹氏三父子独占三席。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说的正是一代枭雄魏武帝曹操,他是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有关他典故很多,比如:望梅止渴、挟天子以令诸侯、生子当如孙仲谋、对酒当歌、老骥伏枥等等,这些需要我们掌握。

曹丕是曹操次子,三国魏国建立者、文学家。

曹操死后,他袭位为魏王,不久代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魏文帝。

他爱好文学,代表作《燕歌行》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一首七言诗,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谢灵运:“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所说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就是曹植,他的《七步诗》早已妇孺皆知。

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突出功绩,以《洛神赋》尤为著名。

才高八斗、七步成诗描述的就是曹植。

16306、苏洵、苏轼、苏辙 唐宋八大家苏家就独揽三席,可见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个个出类拔萃、才高八斗,其中以苏轼成就最高,乃一代文豪。

苏轼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在这里尤以要注意的是苏洵为父,苏轼为兄,苏辙为弟。

16307、班彪、班固、班昭 三班指汉朝的三位历史学家:父亲班彪,儿子班固,和幼女班昭。

此外,出使匈奴的名将班超,是班彪幼子,班固之弟,班昭之兄。

对于以上几位人物,在公考中可谓是出尽了风头,在考试中屡有出现。

班固一生著作颇丰。

作为史学家,他是《汉书》的作者,《汉书》是“前四史”(“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即为前四史四本书。

包括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以及西晋陈寿的《三国志》)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汉赋四大家是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

从上述内容可见,班固是多么有才华。

众所周知,班超是投笔从戎的主人公,他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收复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做出了巨大贡献。

班昭才华横溢,其兄班固著《汉书》,未完成便撒手而去,班昭奉旨,续写《汉书》。

班昭是《东征赋》和《女诫》的作者,这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16308、中国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穿过南部。

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第4位为美国。

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16309、中国陆上疆界从中朝边界的鸭绿江起,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止,长达22000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

16310、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韩国、日本、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16311、我国陆地地形多种多样,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山区总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1631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是我国的四大高原,它们集中分布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上。

16313、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它们多分布在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

准噶尔盆地呈不等边三角形。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地势最高的盆地,东南多盐湖沼泽。

四川盆地是中国著名的红土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是中国各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

此外,吐鲁番盆地是中国地势最低的盆地(最低点艾丁湖-154米)。

16314、三大平原:我国地势平坦、面积辽阔的平原主要分布在第三阶梯上,其中,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三大平原。

16315、岛屿与半岛: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第三大岛。

舟山群岛、庙岛群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四大群岛。

浙江省是我国岛屿分布最多的省。

我国的半岛自北向南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16316、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咸水湖,也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东部平原的湖区有著名的五大淡水湖群,它们是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黄河为亚洲第二大河。

我国的河流总长度达226800公里,径流总量约为26000亿立方米,相当于全世界河川径流总量的6.8%。

16317、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6318、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631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16320、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机构中的一种。

自1954年开始设立。

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它对外代表国家。

1632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四十五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163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国务院由下列人员组成: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国务委员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

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

国务院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16323、中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划分为三级,即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

具体如下: (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

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16324、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我国民族关系实现了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

我们党明确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为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我们党把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概括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明确指出,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

把和谐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对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6325、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从根本上维护民族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

实践证明,这一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巩固了民族团结、维护了祖国统一,得到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16326、中国外交五项原则 中国在处理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关系中,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许多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

1954年,中国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五项原则的内容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几十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国际友好合作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16327、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