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XX)(20XX版)
岩土工程勘察测量规范GB50021—2021地下水、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

岩土工程勘察测量规范GB50021—XX地下水、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岩土工程勘察测量规范GB50021—xx-地下水、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7地下水7.1地下水的勘察要求7.1.1岩土工程勘察应根据工程要求,通过搜集资料和勘察工作,掌握下列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的类型和赋存状态;2主要含水层的分布规律;3区域性气候资料,如年降水量、蒸发量及其变化和对地下水位的影响;4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及其对地下水位的影响;5勘察时的地下水位、历史最高地下水位、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水位变化趋势和主要影响因素;6是否存在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源及其可能的污染程度。
7.1.2对缺乏常年地下水位监测资料的地区,在高层建筑或重大工程的初步勘察时,宜设置长期观测孔,对有关层位的地下水进行长期观测。
7.1.3对高层建筑或重大工程,当水文地质条件对地基评价、基础抗浮和工程降水有重大影响时,宜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
7.1.4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应符合下列要求:1查明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当场地有多层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时,应分层量测地下水位,并查明互相之间的补给关系;2查明场地地质条件对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状态的影响;必要时应设置观测孔,或在不同深度处埋设孔隙水压力计,量测压力水头随深度的变化;3通过现场试验,测定地层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
7.1.5水试样的采取和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试样应能代表天然条件下的水质情况;2水试样的采取和试验项目应符合本规范第12章的规定;3水试样应及时试验,清洁水放置时间不宜超过72小时,稍受污染的水不宜超过48小时,受污染的水不宜超过12小时。
7.2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7.2.1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
7.2.2地下水位的量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遇地下水时应量测水位;2稳定水位应在初见水位后经一定的稳定时间后量测;3对多层含水层的水位量测,应采取止水措施,将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隔开。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强制性条文(GB 50021-2001)(2009年版)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强制性条文1.0.3各项建设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4.1.11详细勘察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
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1 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物总平面图,场地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2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3 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4 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5 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6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7 在季节性冻土区,提供场地的标准冻结深度;8 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4.1.17详细勘察的单栋高层建筑勘探点的布置,应满足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且不应少于4个;对密集的高层建筑群,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1个控制性勘探点。
4.1.18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应符合下列规定:1 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1.5倍,且不应小于5m;2 对高层建筑和需作变形验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高层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应达到基底下0.5-1.0倍的基础宽度,并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3 对仅有地下室的建筑或高层建筑的裙房,当不能满足抗浮设计要求,需设置抗浮桩或锚杆时,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抗拔承载力评价的要求;4 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5 在上述规定深度内遇基岩或厚层碎石土等稳定地层时勘探孔深度可适当调整。
gb,50423-20XX,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

gb,50423-20XX,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gb,50423-20XX,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篇一:输油管详勘要求一.编制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xx年版)》gb50021-20xx《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568-20xx《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xx其他有关勘察的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二.勘察目的管道穿越工程详勘阶段应查明两侧穿越段范围内的岩土工程条件,对拟选穿越段的工程地质及工程水文条件作出评价,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三.勘察范围本次勘察范围是穿越现有滑行道三处用地。
四.勘察要求1、应查明管道沿线的地貌类型、地层结构、地下水埋藏条件及不良地质作用等;2、应评价环境水及岩土对管道的腐蚀性;3、应确定沿线土石等级情况;4、应对管道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方案提出建议;5、管道埋深深度内及下伏地层的成因、岩性特征和厚度;6、岩层产状和风化破碎程度,对线路有影响的断裂走向、宽度以及新构造运动的特点;7、沿线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范围、性质及其发展趋势;8、沿线地下水位埋深及土的冻结深度等资料;12、穿越工程前应评价穿越部分的稳定性,提出所用定向钻穿越方案的可行性;13、其他未尽事宜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xx年版)》(gb50021-20xx)和《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568-20xx)中有关要求。
四.勘察内容详勘的内容主要为穿越工程。
1)对线路的穿越工程应进行钻探工作,勘探点的布置应按《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568-20xx)第4.3.17节要求执行;2)勘探孔的深度应按《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568-20xx)第4.3.18节要求规定;3)详细勘察阶段取岩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数量,宜占勘探点总数的1/2~2/3。
4)取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部位的竖向间距,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工程特点确定,每一主要土层的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小于6件(组)。
2024年注册木土工程师-(岩土)专业知识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版

2024年注册木土工程师-(岩土)专业知识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多项选择题)(每题2.00 分)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下列关于建筑工程灌注桩施工的说法,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 条形粧基沿垂直轴线方向的长钢套管护壁人工挖孔桩桩位允许偏差为200mmB. 沉管灌注粧的充盈系数小于1.0时,应全长复打C. 对于超长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灌注水下混凝土可分段施工,但每段间隔不得大于24hD.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后注浆主要目的是处理孔底沉渣和桩身泥皮2.(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在当岩层发生重复或缺失,岩脉被错断,或者岩层沿走向突然中断,与不同性质的岩层突然接触时,说明该区域有()存在。
A. 褶皱B. 向斜构造C. 断层D. 裂隙构造3.(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按照《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的有()(1)勘察单位未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2)勘察设计单位越级承揽工程勘察、设计任务(3)设计单位未根据勘察成果文件进行工程设计(4)勘察设计人受聘两个以上勘察设计单位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活动(5)设计单位未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A. (1)、(2)、(3)B. (1)、(4)、(5)C. (2)、(3)、(4)D. (1)、(3)、(5)4.(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下列哪些选项的措施能有效地提高桩的水平承载力?()A. 加固桩顶以下2?3倍桩径范围内的土体B. 加大桩径C. 桩顶从固接变为铰接D. 增大粧身配筋长度5.(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某铁路一段棚式明洞采用T形截面盖板以防落石,内边墙采用钢筋混凝土墙式构件,外侧支撑采用柱式结构。
下列哪个选项不满足《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 10003—2016)的要求?()A. 外侧基础深度在路基面以下3.0m,设置横向拉杆、纵撑与横撑B. 内边墙衬砌设计考虑了围岩的弹性反力作用时,其背部超挖部位用砂石回填C. 当有落石危害需检算冲击力时,对于明洞顶回填土压力计算,可只计洞顶设计填土重力(不包括坍方堆积土石重力)和落石冲击力的影响D. 明洞顶部回填土的厚度2.0m,坡率1:1.56.(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岩溶形态是水的溶蚀能力与可溶岩的抗蚀能力在空间和时间上相互作用的结果,可定性地表征岩溶发育的强度。
2019年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知识考试(上)》真题及详解

2019年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知识考试(上)》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岩层中采用回转钻进方法探钻,某一钻孔直径90mm,回次进尺1m,获取的岩段长芯长度为2cm、4cm、3cm、5cm、10cm、14cm、12cm、15cm、13cm、12cm,则该地段岩体质量属于哪个等级?()A.好B.较好C.较差D.无法判断答案:D解析: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9.2.4条第5款规定,确定岩石质量指标RQD时应采用75mm口径双层岩芯管和金刚石钻头,本题中,钻孔口径大于75mm,不符合规范要求,故而无法判断岩体质量指标。
2.某公路工程,其地表下20m范围内土层的液化指数为16,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该地基的液化等级为下列哪个选项?()A.轻微B.中等C.严重D.不液化答案:B解析: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第7.11.9条表7.11.9规定,判别深度为20m 时的液化指数,属于中等级别的区间为6~18。
所以,本题中液化等级为中等。
3.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当采用总应力进行稳定性分析时,地基土抗剪强度的标准值取值正确为下列哪个选项?()A.对排水条件差的黏性土地基,宜采用慢剪强度B.对软土可采用原位十字板剪切强度C.对采取了排水措施的薄层黏性土地基,宜采用三轴压缩试验不固结不排水剪切强度D.对透水性良好、能自由排水的地基土层,宜采用固结快剪强度答案:B解析: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附录E.0.2条第9款规定,当采用总应力进行稳定分析时,地基土抗剪强度的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对排水条件差的黏性土地基,宜采用饱和快剪强度或三轴压缩试验不固结不排水剪切强度;对软土可采用原位十字板剪切强度。
人工挖孔桩超前钻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人工挖孔桩超前钻规范篇一:超前钻成果目录1、前言................................................. (2)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2.1地形地貌................................................. (2)2.2桩底持力层中风化花岗岩分析评价 (3)3、基础方案及施工 (4)三道桃源居二期a1、b1栋施工阶段勘察报告1、前言1.1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保亭县三道镇北西侧、海榆中线西侧、桃源居小区内。
拟建2栋层的公寓楼,框架结构,拟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勘察时大部分桩基已挖到中风化花岗岩顶界面,按照设计院要求,为了查明桩底5.0m深度内持力层中风化花岗岩的岩体稳定性、岩石完整性及工程性能。
受保亭天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院承担该工程的施工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任务。
1.2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量本次施工勘察时,现场人工挖孔桩已在施工,且基本已挖至中风化花岗岩表面,勘察时将钻孔布置各承台的挖孔桩位之间。
我院根据设计院提供的“人工挖孔桩桩位图”及“人工挖孔桩承台布置图”及设计院技术要求,在每个承台布置1个钻孔,其中6个桩位及以上的大承台布置2个钻孔,每栋建筑物布置钻孔均为20个,共布置完成钻孔40个,进尺米,采取岩石力学样34组,钻孔位置详见勘探孔平面位置图。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场地位于三道镇北侧、海榆中线西侧,拟建场地为花岗岩风化剥蚀岗阜地形。
场地经开挖回填、整平后,地势较平坦开阔,相对高差小于0.30米左右。
2.2桩底持力层中风化花岗岩分析评价本次勘察孔揭露最大孔深为16.50米。
上部为风化残积砂(砾)质粘性土,厚度3.0~6.0米,中部为强风化花岗岩,厚度为1.0~2.0米。
下部为中风化花岗岩,各土层分析评价如下:①层砂(砾)质粘性土:全场地均有分布,分布厚度2.0~8.0米不等。
岩土工程师专业知识考试题库【3套练习题】模拟训练含答案(第2次)

岩土工程师专业知识考试题库【3套练习题】模拟训练含答案答题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第一套一.单选题(共20题)1.按"铁路特殊岩土规程",膨胀土地区选线时,宜选择()的地段。
A.山前斜坡及不同地貌单元的结合带B.地形平缓,坡面完整,植被良好的地段C.中至强膨胀土分布区D.膨胀性岩层顺层分布地带2.【真题】某软土地基上建设2~3层别墅(筏板基础、天然地基),结构封顶时变形观测结果显示沉降较大且差异沉降发展较快,需对房屋进行地基基础加固以控制沉降。
下列哪种加固方法最合适?()A.树根桩法B.加深基础法C.换填垫层法D.增加筏板厚度3.高压喷射注浆法施工后,质量检查宜在()后进行。
A.3dB.7dC.28dD.15d4.下列()项标书不能视为废标。
A.标书未密封B.标书字迹有涂改迹象C.标书送达时间已超过规定的开标日期D.无上述三种情况的标书5.根据《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路基工程对土层含盐量有严格要求,对于强盐渍土,修筑路基的可用性为()。
A.可用B.一般可用C.可用,但应采取措施D.不可用6.下列基础中,()种为扩展基础。
A.预制钢筋混凝土杯口基础B.柱下条形基础C.平板式筏形基础D.箱形基础7.某一级建筑物(工程)位于简单场地的三级岩质地基上,其勘察等级可划分为()。
A.甲级B.乙级C.丙级D.丁级8.预应力锚杆静压桩千斤顶卸载的条件是()。
A.最后一节桩压完后B.压桩力达到单桩竖向承载力的1.5倍时C.最后一节桩与基础连接完成后D.封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9.【真题】由两个以上勘察单位组成的联合体投标,应按下列哪项确定资质等级?()A.按照资质等级最高的勘察单位B.按照资质等级最低的勘察单位C.根据各自承担的项目等级D.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10.对某处理后的复合地基进行现场竖向抗压载荷试验,实测得三个测点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170kPa、178kPa、184kPa。
地勘合同范本

5.1.4若勘察现场需要看守,特别是在有害、有毒等危险现场作业时,发包人应派人负责安全保卫工作,按国家有关规定,对从事危险作业的
地勘合同范本
篇一:建筑工程地勘合同
GF-2000-0203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一)
工程测量、工程物探]
工程名称:
岩土工程勘察
工程地点:
合同编号:
勘察证书等级:甲级
(由勘察人填写)
发包人:
勘察人:
签订日期:20XX年9月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含凿井)监制
发包人: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XX(20XX年版);
3、《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XX;
4、《重庆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XX;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XX
6、《重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45-20XX;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XX.
4.2.2(大写元整),合同生效后/
天内,发包人应向勘察人支付预算勘察费的/作为定金,计/元
(本合同履行后,定金抵作勘察费);勘察规模大、工期长的大型勘察
工程,发包人还应按实际完成工程进度/%时,向勘察人支付
预算勘察的/%的工程进度款,计元;勘察工作
外业结束后/天内,发包人向勘察人支付预算勘察费的/%,计/元,提交勘察资料成果时,发包人应一次付清全部工程费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XX)(20XX版)
篇一:gb50021-20xx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xx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xx年3月1
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通知
建标[20xx]7号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1998]244号)的要求,由
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经
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2120xx,自20xx年3月1日起施
行。
其中1.0.3、4.1.11、4.1.17、4.1.18、4.1.20、
4.8.5、4.9.1、
5.1.1、5.2.1、5.3.1、5.4.1、
5.7.2、5.7.8、5.7.10、7.2.2、14.3.3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于20xx 年12月31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8]244号文的要求,对1994年发布的《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主编单位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会同有关勘察、设计、科研、教学单位组成编制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重点修改的部分编写了专题报告,并与正在实施和正在修订的有关国家标准进行了协调,经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先后形成了《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经审查报批定稿。
本规范基本上保持了1994年发布的《规范》的适用范围、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作了局部调整。
现分为14章: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勘察分级和岩土分类;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xx)(20xx版))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5.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6.特殊性岩土;
7.地下水;8.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9.勘探和取样;10.原
位测试;11.室内试验;12.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13.现场检验和监测;1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适用范围增加了“核电厂”的勘察;2.增加了“术语和
符号”章;3.增加了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完整程度分类和岩体基本质量分级;4.修订了“房屋建筑和构筑物”以及“桩基础”勘察的要求5.修订了“地下洞室”、“岸边工程”、“基坑工程”和“地基处理”勘察的规定;6.将“尾矿坝和贮灰坝”节改为“废弃物处理工程”的勘察;7.将“场地稳定性”章名改为“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8.将“强震区的场地和地基”、“地震液化”合为一节,取名“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9.对特殊性土中的“湿陷性土”和“红粘土”作了修订;10.加强了对“地下水”勘察的要求;11.增加了“深层载荷试验”和“扁铲侧胀试验”等。
同时压缩了篇幅,突出勘察工作必须遵守的技术规则,以利作为工程质量检查的执法依据。
本规范将来可能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为了提高规范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随时将有关意见反馈给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
设计院(北京东直门内大街177,号邮编100007),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参加本次修订的单位和人员名单如下:
主编单位: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
参编单位: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上海市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中南勘察设计院;
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机械工业部勘察研究院;
中国兵器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同济大学;
主要起草人:顾宝和、高大钊(以下以姓氏笔画为序)朱小林、李受祉、李耀刚、项勃、张在明、张苏民、周红、莫群欢、戴联筠
参与审阅的专家委员会成员有:林在贯(以下以姓氏笔
画为序)王铠、王顺富、王惠昌、
卞昭庆、李荣强、邓安福、苏贻冰、张旷成、周亮臣、周炳源、周锡元、林颂恩、钟亮、
高岱、翁鹿年、黄志仑、傅世法、樊颂华、魏章和
建设部
20xx年10月
1总则
1.0.1为了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除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和桥隧工程以外的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
1.0.3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应按工程建设各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
1.0.4岩土工程勘察,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岩土工程勘察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
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
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
2.1.2工程地质测绘engineeringgeologicalmapping
采用搜集资料、调查访问、地质测量、遥感解译等方法,查明场地的工程地质要素,并绘制相应的工程地质图件。
2.1.3岩土工程勘探geotechnicalexploration
岩土工程勘察的一种手段,包括钻探、井探、槽探、坑探、洞探以及物探、触探等。
2.1.4原位测试in-situtests
在岩土体所处的位置,基本保持岩土原来的结构、湿度和应力状态,对岩土体进行的测试。
2.1.5岩土工程勘察报告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report
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整理、统计、归纳、分析、评价,提出工程建议,形成系统的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勘察技术文件。
2.1.6现场检验in-situinspection
篇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xx(20xx版)学习-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xx(20xx版)学习-土的物理性质指标1土的组成
天然状态下的土的组成(一般分为三相)
1)固相:土颗粒--构成土的骨架。
决定土的性质--大小、形状、成分、组成、排列
2)液相:水和溶解于水中物质
3)气相:空气及其他气体
1)干土=固体+气体(二相)
2)湿土=固体+液体+气体(三相)
3)饱和土=固体+液体(二相)
土的三相示意图
2土的颗粒级配
2.1基本概念
自然界的土通常由大小不同的土粒组成,土中各个粒组重量(或质量)的相对含量百分比称为颗粒级配,土的颗粒级配曲线可通过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测定。
工程上将各种不同的土粒按其粒径范围,划分为若干粒组,为了表示土粒的大小及组成情况,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即各粒组占土粒总量的百分数)来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
土中各粒组的相对含量称土的粒径级配,土的粒径级配是通过土的颗粒大小分析试验确定。
土粒含量的具体含义是指一个粒组中的土粒质量与干土总质量之比,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土的粒径级配直接影响土的性质,如土的密实度、土的透水性、土的强度、土的压缩性等。
要确定各粒组的相对含量,需要将各粒组分离开,再分别称重。
这就是工程中常用的颗粒分析方法,实验室常用的有筛分法和密度计法。
土的粒径级配指的是土中各粒组的相对含量,用占总质量的百分数来表示。
这是无黏性土的重要指标,是粗粒土的分类定名的标准。
2.2粒径级配累积曲线
工程中常用粒径级配累积曲线(颗粒大小分布曲线)直接了解土的级配情况。
曲线的横坐标为土颗粒粒径的对数,单位为mm;纵坐标为小于某粒径土颗粒的累积含量,用百分比(%)表示。
将筛分析和比重计试验的结果绘制在以土的粒径为横
坐标,小于某粒径之土质量百分数为纵坐标,得到的曲线称土的粒径级配累积曲线。
级配曲线的特点:半对数坐标
纵坐标小于某粒径的土质量含量(%)
横坐标对数坐标土粒粒径(mm)
几种土的粒径分布曲线
从颗粒级配曲线中可直接求得各粒组的颗粒含量及粒
径分布的均匀程度,进而估测土的工程性质。
其中一些特征粒径,可作为选择建筑材料的依据,并评价土的级配优劣。
特征粒径有:
d10--土中小于此粒径的土的质量占总土质量的10%,也称有效粒径;
d30--土中小于此粒径的土的质量占总土质量的30%,也称中间粒径;
也称d50--土中小于此粒径的土的质量和大于此粒径的土的质量各占50%,
平均粒径,用来表示土的粗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