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辽宁大学考研专业课社会工作原理考试大纲(最新版)

合集下载

331-《社会工作原理》考试大纲

331-《社会工作原理》考试大纲

331-《社会工作原理》考试大纲基本参考书目:《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考试大纲:一、社会工作概述(一)社会工作的内涵1.社会工作的定义2.社会工作的目标与功能3.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4.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二)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1.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领域2.社会工作实践领域的扩展(三)实施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与组织模式1.实施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2.实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3.社会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四)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1.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2.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与基本特点二、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专业伦理(一)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相关论述2.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3.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三)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1.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2.西方社会工作传统的价值体系3.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矛盾与争论(四)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五)社会工作专业伦理1.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作用2.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3.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及处理的原则(六)文化传统与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三、社会工作理论(一)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与分类(二)社会工作理论流派1.精神分析理论2.认知行为理论3.行为主义理论4.系统理论与生态系统理论5.标签理论6.沟通理论7.人文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8.马克思主义理论9.增能(增权)理论10.社会支持理论11.优势视角理论12.女权主义理论13.叙事治疗理论(三)总结和发展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四、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一)社会福利的内涵、分类与功能1.社会福利的内涵2.社会福利的分类3.社会福利的功能(二)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1.社会福利作为人-资源-行动的综合系统2.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3.社会福利模式对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发展的影响(三)当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建立与发展2.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的发展五、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一)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三)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四)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六、个案工作方法(一)个案工作的含义(二)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2.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3.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4.任务中心模式的内容及特点5.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6.人本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7.家庭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8.叙事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三)个案工作的过程与各阶段工作要求(四)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五)个案管理(六)个案工作在中国的实践七、小组工作方法(一)小组工作的缘起、定义、特点与功能(二)小组的类型(三)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1.场域理论与小组动力学理论2.符合互动论与镜中自我理论3.社会学习理论(四)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1.社会目标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2.治疗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3.互动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4.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实施原则(五)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工作要求1.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2.小组工作过程3.小组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4.小组中的社会控制(六)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1.小组工作的实践原则2.小组工作的技巧八、社区工作方法(一)社区工作的定义、特点与目标1.社区工作的定义2.社区工作的目标3.社区工作的特点(二)社区工作的理论1.社区工作的基础理论2.社区工作的实务理论(三)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1.地区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实施策略2.社会策划模式的特点及实施策略3.社区照顾模式的特点及实施策略(四)社区工作的过程及各阶段工作要求(五)社区工作的技巧(六) 中国的社区工作1.中国的社区服务2.社区发展与社区建设九、社会(工作)行政(一)社会行政的涵义(二)社会行政的层次(三)社会行政的地位与功能(四)社会行政的内容1.社会服务的计划2.社会服务的组织3.督导与激励4.社会服务系统中的协调与控制5.评估与报告(五)我国社会福利行政体系1.我国社会福利行政体系的构成2.我国社会福利行政体系的运作方式3.我国社会福利行政体系的特点十、社会工作督导(一)社会工作督导的定义和对象(二)社会工作督导的内容(三)社会工作督导的过程、方式及技巧十一、社会工作研究方法(一)社会工作研究的涵义与功能(二)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论与伦理1.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论2 研究和实务的关系3 社会性工作研究的伦理议题4 社会工作研究的一般过程(三) 社会工作研究的程序(四)社会工作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2.实验研究3.观察法4.访谈法5.个案研究法6.非接触性研究7.行动研究法8社会工作的项目评估十二、社会工作教育(一)社会工作教育的特性(二)专业化与社会工作教育(三)社会工作本土化与我国社会工作教育。

2019年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新闻学理论与实务大纲

2019年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新闻学理论与实务大纲

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新闻学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新闻学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辽宁大学新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新闻学理论与实务》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新闻传播史和外国新闻传播史、新闻学理论及新闻写作等知识范畴。

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中外新闻传播事业的历史演化、发展脉络、重要人物事件、社会动因、内在逻辑及发展趋势;熟悉新闻学基本理论,明确新闻及其相关理论适用于实践的原则;了解并学会运用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撰写多种类型的新闻稿件。

考生还应该了解新闻传播领域的热点事件及传媒前沿现象,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新闻传播史论
(一)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
1.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木铎、布告、露布、檄文
2.唐代“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
3.宋代官办的“邸报”和“邸报”的发行制度
4.宋代的“小报”和官方对“小报”的查禁
5.明代官报的抄传和发行制度
6.《万历邸钞》、《天变邸抄》和《急选报》的内容、特点和性质
7.清代官报、提塘报房和民间报房各自的特点和彼此的关系
(二)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1.中国近代报刊诞生的历史背景
2.鸦片战争前外报在中国境外和境内的发展状况
3.鸦片战争后外报在香港和上海的发展状况
1。

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doc

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doc

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系(公章):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自主设置)社会工作考试科目名称: 社会工作原理
说明:1、考试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基础理论、实际知识、综合分析和论证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2、难易程度:根据大学本科的教学大纲和本学科、专业的基本要求,一般应使大学本科毕业生中优秀学生在规定的三个小时内答完全部考题,略有一些时间进行检查和思考。

3、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论述题
硕士点负责人签名:分管系领导审核签名:
2018年6月10日。

社会工作原理社会工作实务考试大纲

社会工作原理社会工作实务考试大纲

社会工作课程考试大纲课程编号:035200课程名称:社会工作原理、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性质:为落实党中央“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满足构建和谐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设置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

培养目标:社会工作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秉持社会责任心和社会服务精神,熟悉我国社会政策,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能在党政机关、民政、劳动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部门,城乡社区、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服务机构管理、社区管理、企业管理、行政协调、政策研究、心理健康、服务评估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社会工作人才。

考试要求: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初试方式为笔试。

“社会工作原理”和“社会工作实务”由我校命题。

社会工作原理包括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和社会学基础知识两部分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基础知识了解社会工作的产生背景及其基本假设;了解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把握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思路;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及其本质;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包括价值理念、理论基础、过程模式等。

一、社会工作概述1.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性质2.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3.社会工作的对象与服务领域4.社会工作的功能二、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1.社会福利思想2.社会福利制度3.社会工作的价值与价值体系4.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三、社会工作的理论1.社会工作理论的涵义及地位2.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3.社会工作的实践理论四、人的发展与社会环境1.人的发展、社会环境及其关系2.人的行为三个层面3.人的行为与生命周期五、社会工作过程1.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2.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3.社会工作者的角色4.社会工作的对象六、社会工作方法1.个案工作2.小组工作3.社区工作4.社会工作行政5.社会福利政策6.社会工作研究七、社会工作教育1.社会工作教育与训练的意义2.社会工作教育与专业化3.社会工作本土化八、社会工作服务领域1.老年社会工作2.儿童社会工作3.残疾人社会工作4.医疗社会工作5.工业社会工作6.矫正社会工作7.反贫困社会工作8.社区福利服务第二部分:社会学基础知识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功能,掌握社会学基本概念与理论,掌握社会学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的视角与方法。

辽宁大学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辽宁大学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辽宁大学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作者:————————————————————————————————日期:2012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001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①初试参考书目全国联合考试,依据联考大纲②复试:笔试与面试结合笔试:政治理论面试:综合面试、外语口语、听力002经济学院()025100金融①初试参考书目:《金融学(第二版)精编版》又称《货币银行学(第四版)》,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②复试:面试③同等学力加试:笔试加试科目:①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②西方经济学参考书目:《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柳欣、林木西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西方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025200应用统计①初试参考书目:《统计学(第三版)》,袁卫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②复试:面试③同等学力加试:笔试;加试科目:同金融;参考书目:同金融025300税务①初试参考书目:《税收理论与实务》,王韬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②复试:面试③同等学力加试:笔试;加试科目:同金融;参考书目:同金融025400国际商务①初试参考书目:《国际贸易实务(第二版)》,崔日明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②复试:面试③同等学力加试:笔试;加试科目:同金融;参考书目:同金融025500保险.①初试参考书目:《保险学(第三版)》,王绪瑾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②复试:面试③同等学力加试:笔试;加试科目:同金融;参考书目:同金融025600资产评估①初试参考书目:《资产评估学教程(第三版)》,朱萍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②复试:面试③同等学力加试:笔试;加试科目:同金融;参考书目:同金融005商学院()025700审计①初试参考书目:全国联合考试,依据联考大纲②复试:笔试与面试结合笔试:政治理论、专业笔试面试:综合面试、外语口语、听力参考书目:《中级财务会计》王华、石本仁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审计》刘明辉、史德刚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③同等学力加试:笔试加试科目:①基础会计②成本会计参考书目:《基础会计》(修订本) 张肃珣张胜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成本会计》(第三版)胡玉明潘敏虹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125100工商管理①初试参考书目:全国联合考试,依据联考大纲②复试:笔试与面试结合笔试:政治理论面试:综合面试、外语口语、听力125300会计①初试参考书目全国联合考试,依据联考大纲②复试:笔试与面试结合笔试:政治理论、专业笔试面试:综合面试、外语口语、听力参考书目:《中级财务会计》王华、石本仁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财务管理》姚海鑫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③同等学力加试:笔试加试科目:①基础会计②成本会计ﻫ参考书目:《基础会计》(修订本)张肃珣张胜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成本会计》(第三版)胡玉明潘敏虹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006人口研究所()035200社会工作①初试参考书目《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李迎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社会工作实务》(中级)(2010年新版民政部指定教材),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编写,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1月②复试:面试③同等学力加试:笔试ﻫ加试科目:①社会学原理②个案工作ﻫ参考书目:《社会学导论》,杨淑琴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个案工作》(普通高等学校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系列教材),许莉娅,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8月007法学院()035101法律(非法学):①初试参考书目ﻫ请参考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学生司和司法部法规教育司联合编写的最新考试大纲②复试:面试复试科目:专业面试、英语口语、听力035102法律(法学)①初试参考书目请参考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学生司和司法部法规教育司联合编写的最新考试大纲②复试:面试复试科目:专业面试、英语口语、听力③同等学力加试:笔试ﻫ加试科目:①法理学②宪法学参考书目:《法理学》张文显,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三版《宪法》周叶中,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三版009文学院()055200新闻与传播①初试参考书目《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广告策划创意学》第三版余明阳、陈先红,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现代广告学教程》(第一版)张金海、余晓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②复试:面试与笔试结合复试科目:新闻传播史论参考书目:《中外广告史新编》陈培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媒介经营管理学》邵培仁、刘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全球新闻传播史》李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③同等学力加试:笔试加试科目:①文史知识与写作②新闻传播学基础知识参考书目:《新闻学导论》李良荣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高等文体写作训练教程》(上下册)马正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011外国语学院()055101英语笔译①初试参考书目《英汉翻译教程》(修订本)张培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新编汉英翻译教程》陈宏薇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知识应试指南》林青松.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公文写作》白延庆.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西方文化史》庄锡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②复试:面试复试科目:专业英语会话参考书目:《英汉翻译教程》(修订本)张培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新编汉英翻译教程》陈宏薇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③同等学力加试:笔试ﻫ加试科目:①高级英语②英汉翻译参考书目:《高级英语》张汉熙.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英汉翻译教程》(修订本)张培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055102英语口译①初试参考书目《英汉翻译教程》(修订本)张培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新编汉英翻译教程》陈宏薇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知识应试指南》林青松.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公文写作》白延庆.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西方文化史》庄锡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②复试:面试复试科目:专业英语会话参考书目:《英语同声传译教程》仲伟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高级口译教程》(第三版)梅德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③同等学力加试:笔试加试科目:①高级英语②英汉翻译《高级英语》张汉熙.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英汉翻译教程》(修订本)张培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012广播影视学院()135105广播电视①初试参考书目《艺术学概论》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三版)《电视学导论》黄会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②复试:笔试与面试结合复试科目:笔试:电视作品分析面试: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达到辽宁大学复试分数线的考生需携带担任主创的电视作品等参加复试)③同等学力加试:笔试加试科目:①传播学②影视艺术基本理论参考书目:《传播学》邵培仁,高等教育出版社(修订版)《DV制作》周雯、王庆福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016化学院()085216化学工程①初试参考书目《普通化学》,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五版②复试:面试复试科目:①化学基础实验②化学综合参考书目:《大学基础化学实验(I)》方国汝,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第二版③同等学力加试:笔试加试科目:①基础化学实验②化工原理参考书目:《普通化学》,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化工原理》王志魁,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第四版018信息学院()085211计算机技术①初试参考书目《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计算机网络》(第5版)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ﻩ《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计算机操作系统》汤子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ﻩ②复试:笔试与面试结合复试科目:笔试:C语言程序设计、专业外语面试:计算机专业相关知识《C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专业外语》专业外文刊物③同等学力加试:笔试加试科目:①离散数学②微机原理ﻫ参考书目:《离散数学》左孝凌等,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年《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四版)戴梅萼等,清华大学出版社085212软件工程①初试参考书目《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ﻩ《计算机网络》(第5版)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ﻩ《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ﻩ《计算机操作系统》汤子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ﻩ②复试:笔试与面试结合复试科目:笔试:C语言程序设计、专业外语面试:计算机专业相关知识参考书目:《C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ﻫ《专业外语》专业外文刊物③同等学力加试:笔试加试科目:①离散数学②微机原理参考书目:《离散数学》左孝凌等,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年《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四版)戴梅萼等,清华大学出版社019环境学院()085229环境工程①初试参考书目《环境工程学基础》张振家,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②复试:面试复试科目:环境生态学参考书目:《环境生态学导论》盛连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2版③同等学力加试:笔试加试科目:①环境学导论②环境生物学ﻫ参考书目:《环境学导论》何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环境生物学》孔繁翔,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021汉语国际教育学院()045300汉语国际教育①初试参考书目《现代汉语》(上、下)(增订四版),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古代汉语》(一、二),王力,中华书局,1999年《对外汉语教学导论》,周小兵,商务印书馆,2009年《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外国文化讲习录》,郭莹,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②复试:笔试与面试结合复试科目:笔试:文学文化及语言学基础面试:外语听说、教师潜质参考书目:《中国古代文化史》阴法鲁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叶蜚声、徐通锵著,王洪军、李娟修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③同等学力加试:笔试加试科目:①基础写作②古代汉语ﻫ参考书目:《大学写作教程》何明,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古代汉语》(一,二)王力,中华书局1999年。

辽宁大学哲学基础理论2019年考研专业课考试大纲

辽宁大学哲学基础理论2019年考研专业课考试大纲

2019年辽宁大学考研专业课大纲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试行)
Ⅰ.考试科目:哲学基础理论。

Ⅱ.考试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Ⅲ.考试目的:检验考生是否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
史过程中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是否较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关原理。

Ⅳ.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Ⅴ.题型范围:概念题、简答题、分析题、论述题。

Ⅵ.考试时长:180分钟
Ⅶ.考试内容:(如下)
一、物质与世界
1、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2、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3、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4、从物质到意识
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二、实践与世界
1、实践的本质和结构
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3、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三、个人与社会
1、人的个体存在与社会存在
2、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3、社会创造人与人创造社会
1
精都考研网(专业课精编资料、一对一辅导、视频网课)。

大连海事大学【初试】社会工作实务2019年考研专业课大纲

大连海事大学【初试】社会工作实务2019年考研专业课大纲

2019年大连海事大学考研专业课大纲
2.具备应用相关知识展开优抚安置社会工作领域实务设计的能力 3 . 了解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方法。
九、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考试内容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方法和实际应用 考试要求 1.掌握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点,能应用相关知识展开社会 救助社会工作领域的案例分析和实务设计。 2.理解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方法。 3.了解流浪乞讨人员收容工作的注意事项。
四、老年社会工作 考试内容 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方法和实际应用 考试要求
2019年大连海事大学考研专业课大纲
1.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点,能应用相关知识展开老年社会 工作领域的案例分析和实务设计。 2.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方法。 3.了解老年人群体面临的主要困难和社工过程中的常见需求。
2019年大连海事大学考研专业课大纲
大连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实务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一、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考试内容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考试要求 1.掌握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等社工实务的过程环 节及技巧。 2.理解各环节的目的和宗旨。 3.了解各环节社工实务的方案设计思路。
十、家庭社会工作 考试内容 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方法和实际应用 考试要求 1.掌握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点,能应用相关知识展开家庭社会 工作领域的案例分析和实务设计。 2.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方法。 3.了解家庭关系整合咨询的注意事项。
十一、学校社会工作 考试内容 学校社会工作的内容、方法和实际应用 考试要求 1.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点,能应用相关知识展开学校社会 工作领域的案例分析和实务设计。 2.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方法。 3.了解社工方法结合心理学方法开展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注意事项。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原理》考试大纲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原理》考试大纲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考察占左右,社会学基础知识考察占左右。
试卷难易结构
试卷难易程度适中,其中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主要考核考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论述题主要考核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理论的能力。
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试卷分值结构
.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共分)
.简答题(每小题分,共分)
.论述题(每小题分,共分)
评分标准和要求
.阐述基本概念与原理时,要求理解准确、表达简练。
.运用基本理论知识时,要求体现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等。
.字迹工整、语句通顺、卷面整洁。
备注
一级学科硕士点召集人签名:(学院盖章)学院分管院长签名: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年月版。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版),人民大学出版社,年。
考试内容
社会工作原理部分包括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及社会学基础知识两个方面的知识。
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一、社会工作概述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四、社会工作理论
五、社会工作研究
第二部分:社会学基础知识
一、社会学对象与功能
二、社会
三、人的社会化
四、社会互动
五、社会群体
六、社会组织
七、社会制度
八、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九、社区
十、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十一、社会问题
十二、越轨与社会控制
试卷内容结构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部分,以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编写的《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教材为主,参考顾东辉主编,《社会工作概论》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社会工作原理》考试大纲第一章社会工作导论第一节社会工作的意义及其分类一、社会工作概念的内涵(一)国际上关于社会工作的三种认识角度(二)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二、社会工作的分类(一)按社会工作方法进行分类(二)按社会问题的性质进行分类(三)按社会工作的对象进行分类(四)按社会工作的方式进行分类(五)按与服务对象接触的方式进行分类(六)按主办机构的性质或经费来源进行分类(七)按专业水准进行分类(八)综合式分类第二节社会工作与相关领域的关系一、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一)社会保障的内涵(二)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三)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的异同二、社会工作与社会救助(一)社会救助的内涵与发展过程(二)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三、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一)社会福利的内涵(二)社会福利制度的类型(三)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的异同四、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一)思想政治工作概述(二)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三)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趋势五、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一)社会服务的内涵(二)社会服务的分类(三)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的异同第三节社会工作的性质一、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一)社会工作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社会科学(二)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二、社会工作的专业特质三、当代社会工作实务的基本特征(一)多样性(二)整合性(三)建设性(四)挑战性第四节社会工作的功能一、复原的功能二、配置资源的功能三、预防的功能四、发展的功能五、稳定社会的功能第二章社会工作发展第一节工业革命以来的西方社会工作实践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一)思想背景(二)时代背景二、工业革命以来的西方社会工作实践(一)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二)德国的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三)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四)英国的睦邻组织运动(五)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六)“福利国家”的兴起和发展第二节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一、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必要条件二、专业社会工作的起源及其初步发展三、社会工作三大专业方法相继形成并各领风骚(一)个案工作方法的形成(二)小组工作方法的形成(三)社区工作方法的形成四、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整合第三节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一、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与实践(一)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二)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实践二、近代中国的社会工作三、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社会工作(一)改革开放前的社会共作(二)中国社会工作的转型(三)新时代社会工作发展的新机遇(四)新时代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挑战第三章社会工作价值第一节价值及其对社会工作的意义一、价值的界定二、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三、社会工作的价值结构第二节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一、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二、关于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不同概括(一)戈登对社会工作价值的归纳(二)比斯台克对社会工作价值的归纳(三)柏伊姆对社会工作价值的归纳(四)泰彻对社会工作价值的归纳(五)列维对社会工作价值的归纳(六)莫拉莱斯和谢弗对社会工作价值的归纳三、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矛盾第三节形成中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一、中国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二、中国社会工作价值的基本内容(一)社会工作关于个人的价值(二)社会工作关于社会的价值(三)社会工作中的个人和社会价值统一三、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与中国文化契合的可能性第四节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一、专业伦理的含义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建设(一)美国社会工作者伦理守则(二)台湾地区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三)中国大陆地区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第一节社会工作理论的意义及发展一、理论对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一)理论及其功能(二)理论对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二、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第二节社会工作理论的范围及结构一、社会工作理论的范围及特点(一)社会工作理论的范围(二)社会工作理论的特点二、社会工作理论的结构(一)社会工作宏观理论(二)社会工作中观理论(三)社会工作实践理论(四)社会工作的四大传统范式第三节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一、社会学的社会福利理论(一)社会学的社会福利研究的演变(二)功能主义的社会福利理论(三)冲突主义的社会福利理论二、经济学的社会福利理论(一)福利经济学(二)凯恩斯主义(三)新剑桥学派(四)马克思主义(五)新保守主义三、心理学相关理论(一)精神分析学(二)社会学习理论(三)人文主义理论(四)群体动力学四、系统理论(一)一般系统理论(二)生态理论(三)生态系统理论第四节社会工作的实施理论一、预估理论二、干预理论第五节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建构一、本土社会工作理论不足的制约性二、本土社会工作理论的构建第五章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一节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概述一、人的行为(一)行为概念(二)人的行为特征(三)人的行为的种类二、社会环境(一)社会环境涵义(二)社会设置涵义(三)社会环境和四个层次三、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一)机构角度(二)发展角度(三)运行角度四、人的行为评估的基本框架第二节人的行为的三个层面一、生物生理层面(一)生物生理制约因素的表现(二)遗传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二、心理层面(一)精神分析理论(二)行为主义心理学(三)认知心理学(四)人本主义心理学三、社会层面(一)社会系统对人行为的意义(二)社会系统运行方式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过程第三节人的行为与各生命周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第六章社会工作过程第一节社会工作过程的要素(一)社会工作者(二)案主(三)机构与设施(四)自然与社会环境(五)社会资源(六)干预行动第二节社会工作的主体——社会工作者(一)社会工作者的界定(二)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层次划分(三)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对象——社会弱势群体一、社会弱势群体的含义及其分类(一)社会弱势群体的界定(二)社会弱势群体的分类二、社会弱势群体的成因三、关注弱势群体过程中的社会和个人的角度第四节社会工作专业关系(一)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含义(二)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基本特征(三)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重要性第五节社会工作过程模式(一)三阶段说(二)四阶段说(三)五阶段说(四)社会工作实施过程及模型第七章个案社会工作第一节个案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历史沿革一、个案社会工作的界定二、个案社会工作的优势和不足(一)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优势(二)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不足三、个案社会工作的历史沿革第二节个案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一、功能派个案社会工作二、心理社会派个案社会工作三、问题解决派个案社会工作四、行为修正派个案社会工作五、任务中心派个案社会工作六、通才实务派个案社会工作七、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第三节个案社会工作实施的原则与程序一、个案社会工作的实施原则(一)个案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二)个案社会工作的实施原则二、个案社会工作的程序(一)个案社会工作的一般程序(二)个案管理的基本程序第四节个案社会工作的技术、技巧一、个案会谈(一)个案会谈与一般谈话的联系和区别(二)个案会谈的类型(三)个案会谈的阶段及技巧二、家庭访谈(一)家庭访谈的功能(二)家庭访谈的发生条件(三)家庭访谈的注意事项三、个案记录(一)个案记录的内容和意义(二)个案记录的方式第八章小组社会工作第一节小组社会工作的意义及其历史一、小组社会工作的意义二、小组社会工作与个案社会工作的比较三、小组社会工作的功能与类型(一)小组社会工作的功能(二)小组社会工作的类型(三)小组社会工作的治疗要素与动力分析四、小组社会工作的起源和发展第二节小组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一、社会目标模式二、治疗模式三、交互模式四、折中模式五、整合模式第三节群体运作的过程与小组社会工作的程序一、群体运作的过程模式(一)泰伦和迪克曼的四阶段模式(二)加兰德、琼斯和克罗德尼的五阶段模式(三)塞瑞和葛林斯基的七阶段模式二、小组社会工作的程序(一)前期准备(二)小组形成(三)沟通协调(四)达成目标(五)结束工作三、小组社会工作计划书的设计要素第四节小组社会工作实施的原则与技巧一、小组社会工作实施的原则二、小组社会工作的一般技巧三、社会工作者组织小组的技巧四、社会工作者控制小组的技巧五、社会工作者主持讨论小组的技巧第九章社区社会工作第一节社区社会工作基本内容一、社区的概念及其分类(一)社区概念(二)社区与社会区别与联系(三)社区的分类二、社区组织、社区发展、社区社会工作(一)社区组织(二)社区发展(三)社区社会工作(四)社区组织、社区发展、社区社会工作异同点比较三、社区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第二节社区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一、社区组织的实务模式(一)地区发展模式(二)社会计划模式(三)社会行动模式(四)社区组织三大实务模式比较二、社区发展的实务模式(一)创新改革模式(二)改变习俗模式(三)行为改变模式(四)过程取向模式三、整合的社区社会工作模式:社区营造(一)日本的社区营造(二)台湾地区的社区营造(三)社区营造小结四、社会工作的其他方法在社区社会工作中的应用第三节社区社会工作实施的原则与程序一、社区社会工作的原则二、社区社会工作的一般程序第四节中国的社区社会工作一、新中国成立前的社区社会工作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区社会工作三、新时代的社区社会工作第十章社会工作行政第一节社会行政概述一、社会行政的含义二、社会行政的构成要素(一)社会政策(二)福利资源(三)服务机构(四)行政人员(五)服务人员三、社会行政的范围(一)三层次说(二)二层次说(三)实施项目计划范围四、社会行政计划体制第二节社会行政的发展演变一、西方社会行政的发展演变二、中国社会行政的发展演变第三节社会行政的功能一、理论层次二、制度层次三、实践层次四、现实意义第四节社会行政的基本过程一、社会行政的基本程序二、社会行政的基本原则第五节社会工作督导一、社会工作督导的概念二、社会工作督导的功能和目标三、社会工作督导的方式(一)个别督导(二)团体督导(三)同事督导(四)社会工作实习指导第六节社会工作咨询一、社会工作咨询的概念二、社会工作咨询与社会工作督导的比较三、社会工作咨询的目标与原则四、社会工作咨询的种类(一)以服务对象为标准划分(二)综合性划分第十一章社会福利政策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一、社会政策的含义二、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三、社会政策的类型四、社会政策的理念基础第二节社会政策理论的发展一、社会政策理论的演变(一)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政策理论(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社会政策理论(三)福利国家时期的社会政策理论(四)社会政策理论的多元化时期二、社会政策理论争论的焦点(一)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二)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三)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四)消除贫困还是存进社会融合(五)解决矛盾还是促进发展第三节社会政策的一般过程一、社会政策的制定(一)确认政策问题(二)建立政策议程(三)制定政策方案(四)政策方案选优(五)政策方案合法化二、社会政策的执行(一)社会政策执行的意义及其特点(二)社会政策执行过程的理论模型三、社会政策评估(一)社会政策的评估标准(二)社会政策的评估程序(三)社会政策的评估方法四、社会政策的调整(一)实施社会政策对社会问题的影响(二)社会政策的调整第四节中国社会政策的演变一、中国社会政策的演变二、中国社会政策存在的缺陷第十二章社会工作研究第一节社会工作研究概述一、社会工作研究的含义与意义(一)社会工作研究的定义与研究类型(二)社会工作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论(一)实证主义方法论(二)反实证主义方法论(三)批判主义方法论三、社会工作研究中的价值与伦理第二节社会工作研究的基本程序一、建构研究问题二、研究设计三、搜集资料四、资料处理与分析五、撰写研究报告第三节社会工作研究的主要方法一、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二、社会调查法三、个案研究法四、实验研究法五、行动研究法六、循证研究法第四节评估研究法一、评估研究法的含义与作用二、评估研究发展历史沿革三、评估研究一般过程(一)准备阶段(二)实施阶段(三)总结和应用阶段四、评估研究的分类(一)需求评估(二)理论评估(三)过程评估(四)影响评估(五)方案开发第十三章老年社会工作第一节老年问题与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一、界定老年人群体二、现代社会中的老年问题(一)老年问题含义(二)老年问题成因(三)老年问题的表现三、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一)老年社会工作含义(二)老年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一、微观层次理论(一)角色理论(二)脱离理论(三)活动理论(四)连续性理论(五)符号互动理论与标签理论二、宏观层次理论(一)老年亚文化理论(二)年龄分层理论(三)现代化理论第三节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原则一、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二、老年社会工作的原则第四节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一、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一)老年人照顾的形式(二)老年人心理和社会服务(三)老年人教育服务(四)老年人就业服务(五)老年社会工作的研究与教育二、老年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一)老年个案工作(二)老年小组工作(三)老年社区工作三、老年社区工作的实施过程(一)开始阶段(二)达成服务契约(三)界定任务(四)采取行动(五)结束阶段第五节中国的老年社会工作一、中国的老年问题二、中国老年社会工作的状况(一)中国老年社会工作发展历史沿革(二)中国老年人政策法规建设(三)中国的老年人照顾(四)老年人的医疗保健(五)老年人的文化建设服务三、中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前景第十四章儿童社会工作第一节儿童社会工作概述一、儿童社会工作的界定和概念二、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一)儿童群体的特点与儿童社会工作(二)儿童权利与儿童社会工作三、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一)以救济为主的时期(二)积极的儿童福利时期第二节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一、一般儿童社会工作二、特殊儿童社会工作第三节儿童社会工作的实施策略一、国家儿童社会政策与儿童社会工作(一)儿童社会工作的含义(二)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二、社会组织与儿童社会工作三、学校与儿童社会工作四、家庭与儿童社会工作五、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第四节中国的儿童社会工作一、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状况(一)儿童权益的保障(二)儿童的健康与保健(三)儿童的教育(四)特殊儿童的社会工作(五)儿童福利机构的建设二、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一)当前中国的儿童问题(二)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第十五章残疾人社会工作第一节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一、残疾认识模型(一)医学模型、社会模型、ICF模型(二)个人不幸到公共健康模型(三)弱势群体到公民权利二、残疾人群体的分类及其基本特征(一)残疾的含义(二)残疾人的分类(三)残疾人的基本特征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及其功能四、残疾人社会工作历史沿革及国际比较第二节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内容(一)医疗康复工作(二)教育康复工作(三)职业康复工作(四)社会康复工作二、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一)残疾人个案社会工作(二)残疾人小组社会工作(三)残疾人社区社会工作三、残疾人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一)残疾人社会政策(二)残疾人社区康复(三)“第三部门”对残疾人的社会支持第三节中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一、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状况二、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发展前景第十六章学校社会工作第一节学校社会工作概述一、学校社会工作概念二、学校社会工作历史沿革第二节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一、生态系统理论二、社会化理论三、越轨行为理论四、标签理论五、角色理论六、代沟与后喻文化理论七、行为主义理论八、道德发展理论九、精神分析理论第三节学校社会工作的实务基础一、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一)传统临床模式(二)学习变迁模式(三)社区学校模式(四)社会互动模式二、学校社会工作方法(一)学校个案工作方法(二)学校小组工作方法(三)学校社区工作方法第四节中国的学校社会工作一、中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历程二、中国学校社会工作面临主要挑战三、中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前景第十七章医疗社会工作第一节医疗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一、医疗社会工作的含义二、医疗社会工作的起源和发展第二节医疗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及基本内容一、医疗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一)疾病的社会学观(二)生活适应模式(三)危机调试理论二、医疗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一)医务社会工作(二)公共卫生社会工作(三)精神健康社会工作三、医疗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第三节医疗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与过程一、医疗社会工作的方法(一)个案社会工作方法(二)小组社会工作方法(三)社区社会工作方法(四)其他特殊方法二、医疗会工作的实施过程(一)接案,主动发掘服务对象(二)进行社会诊断(三)医疗社会工作团队的合作(四)制定合约(五)选择合适的工作方法(六)评估和结案第四节精神健康工作一、精神健康工作的定义及其发展历史二、精神疾病的界定与类型三、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服务方法与内容四、精神病患者的医疗照顾模式(一)门诊/急诊(二)机构康复(三)日间住院康复(四)社区康复(五)家庭康复第五节中国的医疗社会工作一、中国医疗社会工作状况(一)中国内地医疗社会工作状况(二)中国港澳台地区医疗社会工作状况二、中国医疗社会工作的发展第十八章工业社会工作第一节工业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职责一、工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性二、工业社会工作的含义三、工业社会工作的职责第二节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一、工业社会工作的起源二、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第三节工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方式和方法一、工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二、工业社会工作的服务模式和内容三、工业社会工作的方法第四节中国的工业社会工作一、中国工业社会工作发展概况二、中国工业社会工作的特点及内容三、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第十九章矫正社会工作第一节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起源和发展一、矫正社会工作的含义(一)矫正的概念(二)矫正社会工作含义(三)矫正社会工作的分类二、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和发展(一)刑罚观念的发展与矫正观念的产生(二)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和发展第二节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一、矫正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一)对人的假定以及对犯罪的认识(二)尊重、平等、接纳的价值观二、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一)监狱化与矫正(二)罪犯改造的心理规律与矫正(三)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第三节中国的矫正社会工作一、中国的矫正制度与体系(一)中国的司法矫正制度与体系(二)中国的行政矫正制度与体系二、中国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狱政管理(二)教育改造(三)劳动改造第四节中国的社区矫正一、社区矫正概述(一)社区矫正的含义(二)社区矫正的特征(三)社区矫正的功能(四)社区矫正实践的发展二、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矫正中的地位和作用三、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的过程(一)建立专业关系(二)收集、分析资料(三)分析和诊断矫正对象的问题(四)建立社区矫正计划(五)社区矫正的介入(六)社区矫正的评估与跟进四、中国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问题第二十章反贫困社会工作第一节贫困的概念及其测量一、贫困的概念二、贫困的测量第二节对贫困现象的理论解释与现实分析一、贫困现象的理论二、中国贫困问题现状及成因第三节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实务基础一、贫困治理的理念与创新二、贫困治理的政策与制度建设三、社会工作对贫困治理的作用四、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在贫困治理中的应用参考书目:新编21世纪社会工作系列教材,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李迎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王思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