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级信管专业《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一本关于数据库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教科书。
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用来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系统软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数据量的迅速增长,数据库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
因此,掌握数据库的原理和应用技术对于开发和维护系统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书首先介绍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的结构化方式来组织和存储数据的,这样可以提高数据的存取效率和管理能力。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连接用户和数据库之间的中间件软件,它实现了对数据库的管理和控制。
数据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从最早的文件系统到关系数据库的出现,再到面向对象数据库等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的功能和性能不断得到提升。
在数据库应用技术方面,本书重点介绍了数据库的设计和规范化理论。
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系统的需求和数据的特点,确定数据库中表格的结构和关系的过程。
设计一个合理的数据库结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规范化理论则是解决数据库中数据冗余和不一致问题的方法,通过逐步分解和调整表格,使得数据库达到最佳结构。
此外,本书还介绍了数据库的事务和并发控制技术。
事务是数据库操作的最小单位,它保证了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并发控制技术则是解决多个用户同时访问数据库时可能引发的数据冲突和安全性问题,常见的技术包括锁机制和多版本并发控制等。
最后,本书还简要介绍了数据库的安全和备份恢复技术。
数据库的安全性包括用户认证、权限管理和审计等方面,以防止非法访问和数据泄露。
备份恢复技术则是为了应对数据库故障和灾难事件,及时恢复数据并保证系统的可用性。
总之,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数据库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对于读者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的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无论是从事数据库开发、系统维护还是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工作,都需要深入了解数据库的原理和技术,才能更好地发挥数据库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一、数据库基本原理1.1 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是一个有组织的数据的集合,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管理和访问。
在计算机技术中,数据库有时被定义为“一个可以自主访问的数据集合”,也称为数据仓库或数据中心。
数据库是相互之间有关联的数据的集合,它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共享和访问各种类型和格式的数据。
1.2 数据库分类根据数据库的组织方式和应用领域,数据库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层次数据库、关系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文本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等。
其中,关系数据库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灵活性。
关系数据库以表格的形式进行管理,并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操作。
面向对象数据库将数据表示为对象的集合,更适合存储和处理大量复杂的非结构化数据。
1.3 数据库设计原则数据库设计是指设计一个数据库的结构、逻辑和物理存储体系结构,让它具有满足业务需求、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性能高效等特点。
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功能性:满足用户的需求,实现系统功能。
(2)准确性:数据应该具有高度的准确性,避免数据冗余和错误。
(3)完整性:数据应该完整、一致、可靠、不可破坏。
(4)可维护性:数据库应该易于维护和更新,提高开发和维护效率。
(5)可扩展性:数据库应该可以扩展、升级,支持新的业务需求。
二、数据库应用方式2.1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它包括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纵语言(DML)、数据查询语言(DQL)、数据控制语言(DCL)等多种语言与功能。
它的主要作用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维护和查询处理,提供数据的安全性保证、准确性保证、可靠性保证、一致性保证、并发性保证等。
2.2 应用程序开发数据库可以支持应用程序的开发,利用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存储和操作功能,应用程序可以实现更加便捷、高效、安全、准确的数据操作和处理。
应用程序的开发常用的语言和框架包括Java、Python、PHP、.NET等。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程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程数据库是指一个具有组织结构、可存储大量数据并能够在需要时进行快速检索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指对数据库的相关概念、结构、操作和应用进行学习和实践。
本文将从数据库的概念、结构、操作和应用四个方面介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基本内容。
一、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是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管理的数据集合。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数据的结构化存储:数据库采用表格形式存储数据,每个表格由若干行和列组成,每行代表一条记录,每列代表一种属性。
2.数据的共享和独立性:多个用户可以同时访问和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的存储和逻辑独立于应用程序。
3.数据的持久性: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存储是永久性的,除非被删除或修改,否则会一直保存在数据库中。
4.数据的安全性:数据库系统提供了对数据的安全性保护机制,包括用户权限控制、数据备份和恢复等功能。
二、数据库的结构数据库的结构包括三个层次:外模型、概念模型和内模型。
1.外模型:用户在使用数据库时所看到的数据的逻辑结构,也称为用户模式。
2.概念模型:数据库的全局逻辑结构,它描述了数据库的所有数据和关系。
3.内模型:数据库在存储和管理数据时的物理结构,也称为存储模型。
三、数据库的操作数据库的操作包括数据的插入、查询、更新和删除。
1.数据的插入:将新的数据记录插入到数据库的表格中。
2.数据的查询:根据给定的查询条件从数据库中检索所需的数据记录。
3.数据的更新:修改数据库中已有的数据记录。
4.数据的删除:从数据库中删除指定的数据记录。
四、数据库的应用数据库在现代化的信息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管理系统:数据库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物流、仓储、人力资源和客户关系等管理系统中,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
2.电子商务系统: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网上商店的商品信息、订单和用户信息,实现了商品的在线展示、购买和支付等功能。
3.在线银行系统:数据库被应用于银行系统中,用于存储和管理客户的账户、交易记录和利率等信息,保障了银行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说课稿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说课稿一、课程设置(一)课程定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主干课,是数据库开发设计者的首选开发技术。
(二)课程作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培养学生开发和管理大型数据库的能力,为电子商务行业培养数据库管理员、网站设计人员以及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程序员,满足电子商务行业对网店信息管理系统、网站信息管理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人才的需求。
(三)课程目标根据对教材内容、教学大纲及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分析,教学目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确定: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数据库,体验数据库的丰富性和可靠性。
了解数据库信息检索的一般过程。
2)能力目标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提高信息获取的针对性。
正确评价数据库。
能自行摸索研究更多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数据库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的选取数据库课程内容的选取依据是国家信息产业人才培养需求、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需求等职业需求进行选取的,课程内容突出高职高专特色,实行“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方针,面向岗位任职需要,前后续课程的衔接,统筹考虑和选取的。
(二)教学的课时分配(三)教材的选取及依据选择最新的、适合高职高专学生使用的数据库教程,将最新的知识反映到教材中去,我们选择了《边用边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材。
同时参考了《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与开发教程与实训》、《Microsoft SQL Server 实用教程》、《SQL Server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技术》、《Microsoft SQL Server 实例教程》等教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程序设计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因此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上,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紧扣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加强技能的培养。
(二)学习方法学生在计算机上学,然后在计算机上做,这种边教边学,边学边做的学习方法,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教、学、做合一,手、脑、机并用的效果。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程ppt课件

较少的数据冗余
数据库中的数据被统一管理,合理组织, 任何对数据的操作都由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 充分发 挥中小 学图书 室育人 功能
数据具有较高的独立性
• 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的组织和存储 方法与应用程序互不依赖、彼此独 立的特性。
数据库 管理系统
学生有 关的数 据库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 充分发 挥中小 学图书 室育人 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优点
• 相互关联的数据的集合 • 较少的数据冗余 • 程序与数据相互对立 • 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 • 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 数据可以并发使用并能同时保证一致性
1.1 数据管理的发展
• 1.1.1 以数据为中心应用系统的特点 • 1.1.2 文件管理系统 • 1.1.3 数据库管理系统 • 1.1.4 数据独立性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 充分发 挥中小 学图书 室育人 功能
1.1.1 以数据为中心应用系统的特点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 充分发 挥中小 学图书 室育人 功能
第1章 数据库概述
• 1.1 数据管理的发展 • 1.2 什么是数据库系统 • 1.3 使用数据库系统的原因及数据库应
用的前景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 充分发 挥中小 学图书 室育人 功能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 充分发 挥中小 学图书 室育人 功能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重要资产,而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这些数据,就离不开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为我们揭示了数据存储、管理和处理的奥秘,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数据库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就像是一个大型的仓库,用于存储和组织大量有结构的数据。
想象一下,一个企业有员工的信息、销售的数据、库存的记录等等,这些数据如果没有一个有序的存放和管理方式,就会变得杂乱无章,难以查找和使用。
数据库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数据库原理包含了许多关键的概念和技术。
首先是数据模型,它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描述。
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等。
其中,关系模型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它以二维表格的形式来表示数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理解和操作的优点。
然后是数据库的结构。
一个完整的数据库通常由多个数据表组成,表与表之间通过关联关系相互连接。
例如,在一个学生管理系统中,可能有“学生表”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课程表”记录课程的相关信息,“成绩表”记录学生的课程成绩。
通过这些表之间的关联,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每个学生所选修的课程以及对应的成绩。
数据库的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个好的数据库设计能够提高数据的存储效率、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同时也便于数据的查询和更新。
在设计数据库时,需要充分考虑业务需求,合理规划数据表的结构、字段的类型和长度等。
同时,还需要遵循一些规范化的原则,如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等,以避免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
除了设计,数据库的操作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常见的操作包括数据的插入、删除、更新和查询。
查询是其中最为复杂和常用的操作,通过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我们可以灵活地从数据库中获取所需的数据。
SQL 语句具有强大的功能,能够进行条件查询、排序、分组、连接等操作,满足各种复杂的业务需求。
数据库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选修课。
它是原理与应用的综合,数据库系统原理基于一定的数学知识,如离散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等,还基于计算机基础和专业知识,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算法设计与分析、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方法及计算机网络等;数据库应用则基于一个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宿主语言的综合使用,以解决工程项目中的实际问题。
本课程从实际应用出发,集应用与原理于一体,两部分内容互相联系,又各有侧重,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来指导实际应用。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理论与应用的关系并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对真理知识的发现和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对数据库技术有关理论内容从实践上有更深刻的认识,以便能够居高临下地掌握和处理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数据库设计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一)课程内容1、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原则(1)、把握理论、技能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2)、注意教学内容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和渗透。
2、课程基本内容(1)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数据、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基本概念(2)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的安装及常用工具(3)数据库的创建、管理与使用,数据库表的创建、使用和管理(4)关系数据库SQL语言(5)索引的创建、查看、更名及使用(6)事务处理与锁(7)T-SQL程序设计基础(二)课程教学1、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项目中的实际问题。
2、加强学生基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传授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课堂讲授、上机实训、答疑指导等环节。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一)学时、学分本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
其中讲授36学时,上机实训18学时,学生修完本课程全部内容,成绩合格,可获10学分。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介绍和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简介课程内容: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重要内容,是构成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可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专业课。
课程内容包括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关系运算理论、SQL语言、关系规范化理论、Web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数据库系统的管理控制机制。
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技术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的能力,对进一步学习更为专业的数据库技术奠定基础。
Brief IntroductionCourse Description:Database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mputer science technology. It is a founda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 Database System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course is a specialized core course of electronic commerce profession. It can take as a specialized course of management of IT & information systems.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nclude: concepts and principle of database system, relation operation theory, SQL language, relation normalization theory,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DB application system based on Web, system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so on.The mission of this course is:1st,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knowledge of database system.2nd, to get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use database technology to design and development system.3rd, to master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analysis means for development database system, which can set the stage for engaging in computer fields.《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要求:掌握数据库系统中基本概念,了解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
中文名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英文名称:
课程总学时:72实验:24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教材:SQL Server 2005编程基础,清华出版社,陈克力主编
一、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1章数据库基础
教学内容:
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2.概念模型
3.关系数据模型
4.概念模型向关系数据模型的转换
5.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实施过程
教学重点:
1.E-R模型的图形化描述
2.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3.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实施过程
教学要求:
1.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2.掌握E-R模型的图形化描述
3.理解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第2章SQL Server概述
教学内容:
1.SQL Server 2005概述
2.SQL Server 2005编程环境
3.SQL Server 2005编程对象
教学重点:
1.SQL Server 2005编程环境
2.SQL Server 2005编程对象
教学要求:
1.了解SQL Server 2005编程环境
2.了解SQL Server 2005编程对象
第3章T-SQL语言基础
教学内容:
1.T-SQL对象
2.T-SQL数据类型及变量
3.T-SQL运算符、表达式,以及函数
4.T-SQL语句以及批处理
教学重点:
1.T-SQL数据类型
2.T-SQL运算符、表达式,以及函数
3.T-SQL语句以及批处理
教学要求:
1.掌握T-SQL数据类型
2.掌握T-SQL运算符、表达式,以及函数
3.掌握T-SQL语句以及批处理
第4章数据库和表的设计
教学内容:
1.数据库的创建、修改和删除
2.数据表的创建、修改和删除
3.数据完整性
教学重点:
1.数据库的创建、修改和删除
2.数据表的创建、修改和删除
3.数据完整性
教学要求:
1.掌握数据库/表的创建、修改和删除的操作方法
2.掌握数据完整性在SQL中的实现方法
第5章数据查询与更新
教学内容:
1.数据更新
2.数据查询
3.事务
4.锁
教学重点:
1.数据更新
2.数据查询
教学要求:
1.掌握数据更新的操作方法
2.掌握数据查询的操作方法
第6章索引、视图与游标
教学内容:
1.索引的概念,以及在SQL Server中索引的实现方法2.视图的概念,以及在SQL Server中视图的实现方法3.游标的概念,以及在SQL Server中游标的实现方法教学重点:
1.SQL Server中索引的实现方法
2.SQL Server中视图的实现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索引的概念,以及在SQL Server中索引的实现方法
2.掌握视图的概念,以及在SQL Server中视图的实现方法
第7章存储过程与自定义函数
教学内容:
1.存储过程
2.自定义函数
教学重点:
1.存储过程的概念,以及在SQL Server中存储过程的实现方法
2.自定义函数的概念,以及在SQL Server中自定义函数的实现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存储过程的概念,以及在SQL Server中存储过程的实现方法
2.掌握自定义函数的概念,以及在SQL Server中自定义函数的实现方法第8章触发器
教学内容:
1.触发器基础
2.触发器分类
3.创建触发器
4.管理触发器
教学重点:
1.触发器的概念,以及在SQL Server中触发器的实现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触发器的概念
2.掌握在SQL Server中触发器的创建和管理
二、实验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三、学时分配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大纲说明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
主要任务是介绍数据库组织、管理和使用的一般知识,包括数据模型、数据库结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应用技术、关系查询(SQL语言)等方面的知识;介绍SEL 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构成与使用。
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具有进行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课程,要求达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的基本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基础,包括数据模型、数据库结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应用技术;数据库应用——SQL Server 2005,包括T-SQL语言基础、数据库和表的设计、数据查询与更新、索引、视图与游标、存储过程、自定义函数、触发器等。
由于程序课讲授内容大多比较抽象,建议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讲授,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先行课程:
关联课程:
四、教材和参考书
1.教材:
《SQL Server 2005编程基础》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五、开课基本手段及课件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授课与黑板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课时需要提供多媒体教室。
课件为自制。
六、制定单位、执笔人、审核人、批准人、制定(或修订)时间
大纲制定单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
执笔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制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