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会计理论经典文献与方法
会计理论论文—实证会计研究方法

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探析摘要:实证会计研究方法也称实证法,它来自西方哲学流派中的实用主义(positivism)。
实证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并在80年代成为主流,是当代会计学研究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
由于市场经济下的会计重功利、讲实用,实证法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发展较快,一些会计理论概念、准则或程序,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实证主义的影响。
本文总结探讨了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分类、基本程序、现状以及在我国的研究方向。
关键字:实证法基本程序研究方向Abstract:The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also said actual effect,It comes from the western philosophical schools in pragmatism。
The empirical method produce in the 1960 s,and in the 80 s become mainstream,It i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field is widely applied in a research method。
As the market economy accounting utility、speak the practical,The empirical method in the study of accounting theory developed rapidly,Some accounting theoretical concept,principles or program,are all more or less by positivism influen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methods discussed accounting of classification,the basic program,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 our country of research direction。
会计理论文献综述

会计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会计理论研究已历时500余年,形成了不同的会计学派和理论体系,对会计研究和会计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今天会计领域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
本文就国外和国内对会计理论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简单的回顾。
一、国外会计理论相关文献的概述国外把会计理论研究的近百年历史划分为20世纪初至60年代前的描述会计学派、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的规范会计学派、以及80年代中期迄今的实证会计学派三个阶段。
(一)描述会计学派描述会计学派主要运用归纳法作为研究方法。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20世纪60年代以前,大量的会计文献是归纳法产物。
这时期的会计师们还是凭借他们的职业判断来确定每一问题的恰当实务,而对于会计理论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学术界。
一些学者运用英国哲学家培根所发展起来的古典归纳法,通过对现存会计实务和惯例的归纳,形成了描述性的会计理论。
这一学派认为,会计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处于不断的发展进化之中,那些已经经历了外部环境冲击、检验,并在实务中得到保留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在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中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归纳会计学派的主要代表作有:桑德斯、哈特菲尔德和莫尔(Sanders Hatfield Moore,1938)的《论会计原则》、吉尔曼(Gilman,1939)的《会计中的利润概念》、佩顿与利特尔顿的《公司会计准则绪论》、利特尔顿(Littleton,1953)的《会计理论结构》和格雷迪(Grady,1965)的《企业会计原则汇编》等。
描述会计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有以下特点:一是研究方法偏重于归纳法;二是坚持业主权理论和企业主体理论;三是在计量上坚持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以及来自于日常经营活动和独立当事人切身利益的相互作用。
哈特菲尔德Henry Rand Hatfield(1927年)认为:会计理论的本质在于一是表示某一时期的财产物资状态;二是表明某一期间经常活动之结果。
其具体表现为应着重于决算表的合理编制和内容真实。
实证会计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实证会计论文范文精选3篇1实证会计的概念及研究进展的概况“实证研究”在英文中为“empiriclstudies”和“positivestudies”,它和“规范理论”(normtivestud-ies)是相对立的,这一概念来自于美国经济学家M弗里得曼1986年发表的《实证会计理论》一书中作了系统化阐述,奠定了实证会计理论的学术地位。
实证会计理论不同于传统的规范性会计理论,后者着重于为会计实务进行论断并开出处方,即在特定的经济条件下,应当采纳何种最佳的会计方法程序,实证会计理论侧重于解释和预测现实中会计方法程序的应用。
实证会计的理论研究经历了两个主要的进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研究会计和资本市场的行为。
这一阶段主要讨论的是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的信号作用,人们试图在所报告的会计收益和股票价格的反应中找到某种联系。
第二阶段着重试图解释和预测企业的会计实务,即公司会选择什么的会计政策或对会计准则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2实证会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21实证会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实证会计研究的兴起与西方经济学和财务学的进展紧密相关,并且借鉴和汲取了经济学和财务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特别是有效市场假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代理人理论等成为实证会计研究和理论构建的基石。
211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mrketshypoth-esis,EMH)有效市场假说是西方经济学和财务学中广泛接受的一个基本理论概念。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E.Fm)的定义,如果资产价格可以迅速和充分地对全部可获得的信息作出反应,资本市场就是有效的。
由于信息系列存在三个层次,法玛提出市场有效性亦可分为三种不同形式:(1)弱式效率:市场价格充分体现过去(历史)交易活动;(2)半强式效率:市场价格充分体现全部现时可公开获得的信息;(3)强式效率:市场价格充分体现全部已知的信息,包括未公开的(内幕)信息。
目前,西方经济学和财务学的实证结果支持弱式或半强式的市场有效性,对于强式EMH的证据尚不充足。
方案-会计盈余功用理论实证文献综述

会计盈余功用理论实证文献综述'\r\n 【摘要】盈余功用理论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信息观、计价观和契约观。
目前会计盈余功用的实证检验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研究和以价值相关性作为评价标准对会计准则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的研究。
【关键词】会计盈余功用;价值相关性;盈余质量一门学科的和演化,尤其是革命性的巨变,其直接的动因是研究者“设问方式”的改变。
纵观会计学科的发展史,其“设问方式”大致经历了三次角度的转换:第一阶段,侧重于从“语法”(syntactical)角度对会计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回答“怎么做会计”(how to do)的问题;第二阶段侧重于从“语义”(semantic)角度对会计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回答“什么是最好的和应该采用的会计方法”(what to do)的问题;第三阶段侧重于从“语用”(pragmatic)角度对会计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回答“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有什么用”(why to do)的问题。
在此阶段,会计盈余功用理论得以产生并迅速发展。
信息观(information perspective)、计价观(valuation perspective)、契约观(contract perspective)就是会计盈余功用理论的代表性观点。
目前,会计盈余功用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研究自1968年鲍尔和布朗(Ball & Brown,1968)在《会计研究杂志》(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An Empirical of Accounting Income Numbers”一文以来,实证研究范式就被广泛到会计学领域当中。
目前有关会计盈余有用性的实证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研究上。
Holthausen & Watts(2001)指出,虽然这些研究的目的不尽相同,但是其所使用的模型都是相通的。
会计实证研究的经典文献

会计实证研究的经典文献编者按:现代会计科学理论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不断创新会计研究方法。
实证会计研究方法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源自以Ball、Brown、Beaver、Jensen、Watts和Zimmerman等为代表一批年青学者,将弗里德曼所创实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引入到会计理论研究领域,并相继在《会计研究杂志》、《会计评论》等权威会计专业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有建树的实证会计理论文献,从而标志着实证会计研究范式的兴起与实证会计理论的形成。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会计学者开始运用实证会计研究方法从事会计理论研究,经过近十多年的努力,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而言还存在很大差距。
为了借鉴和学习西方会计研究方法,本刊特约请组织有关学者,对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权威会计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并为学界所公认的主要经典实施会计理论研究文献进行了编译,自本期始于以连载,希望为读者了解早期西方实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线索与演进逻辑提供帮助,也籍以为推进我国会计理论的发展作力所能及的贡献。
鲍尔于1965年在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68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的MBA学位,1972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鲍尔现为芝加哥大学商业研究生院的会计教授。
鲍尔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财务报告和披露、盈余和股票价格、跨国会计和财务、市场有效性和市场经济机构等方面。
他曾于1986年-2000年担任《会计与经济学杂志》的编辑,从2000年至今担任《会计研究杂志》的编辑。
布朗也在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芝加哥大学获得MBA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
布朗现为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会计、银行和财务学院的会计和财务教授。
布朗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会计管制、公司治理、披露政策和实务、证券市场对信息的反映和市场的微观结构等方面。
除了学术研究以外,布朗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他曾担任公司市场咨询委员会成员、《澳大利亚会计评论》管理委员会委员、《算盘》和《会计和商业研究》等期刊的编委会成员。
实证会计参考文献

我推荐的适合本课程的阅读文献暨南大学会计系中文文献实证会计研究[美]罗斯·L.瓦茨, J·L.齐默尔曼:《实证会计理论》,陈少华等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F230/20014张朝宓等,《当代会计实证研究方法》,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英]P·加瑞, [挪]J·格朗霍格:《经管研究方法实践指南》,熊剑等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蔡春等,《会计实证模型与方法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盈余管理魏明海等,《盈利管理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F275/20012赵宇龙:《会计盈余与股价行为》,上海三联书店,2000。
F830.91/200449公司治理[美]亨利·汉斯曼(Henry Hansmann):《企业所有权论》,于静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F271/200316[美]路易斯·普特曼(Louis Putterman)兰德尔·克罗茨纳(Randall S. Kroszner):《企业的经济性质》,孙经伟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F270-53/20012迈克尔·詹森威廉·梅克林:《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与所有权结构》,载于陈郁编《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代理经济学文选》p1~84,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F713.1-53/991尤金·法马:《契约成本与融资决策》,载于陈郁编《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代理经济学文选》p198~226,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F713.1-53/991吴晓求主笔:《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分论之八现代公司的价值取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F279.246/200322李维安:《现代公司治理研究——资本结构、公司治理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实证会计理论经典文献与方法

实证会计理论经典文献与方法引言实证会计理论是会计学中的一种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方法进行财务会计信息的定量分析,从而提供决策依据和管理建议。
本文将介绍实证会计理论的经典文献和方法。
经典文献1. Fama和Jensen(1983)的“分权委托理论”Fama和Jensen的研究主要关注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持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
他们认为,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和持有者权益。
这一理论提供了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依据。
2. Ball和Brown(1968)的“资本市场反应性理论”Ball和Brown的研究主要关注财务信息的披露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他们通过研究公司财务报表中的信息披露,发现这些信息披露会对股票市场价格产生明显影响。
这一理论为会计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反应性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实证论据。
3. Jensen和Meckling(1976)的“代理成本理论”Jensen和Meckling的研究主要关注公司治理结构中代理成本的存在和影响。
他们认为,代理成本是指代理人(如公司高管)利用其职位权力追求个人利益所产生的成本。
这一理论为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实证依据。
4. Watts和Zimmerman(1978)的“政治经济学理论”Watts和Zimmerman的研究主要关注会计信息与公司政治环境之间的关系。
他们认为,会计信息的披露和使用会受到公司政治环境的影响。
这一理论提供了公司政治环境与会计信息披露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实证方法1. 实证研究设计实证会计研究设计是研究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样本和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常用的实证研究设计包括横截面研究、纵向研究和实验研究等。
2. 数据收集和处理数据收集和处理是实证研究中的关键环节。
研究者可以通过公司财务报表、问卷调查和实验证据等方式收集数据。
收集到的数据可以通过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3. 统计分析在实证会计研究中,统计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中国会计实证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中国会计实证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在不同阶段对实证研究方法进行讨论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献,以总结我国会计界对实证会计从认知到应用的观点,理清思想观念的转变,为今后实证研究方法的探讨提供参考。
关键词:实证研究研究方法发展一、引言实证会计研究的提倡和发展给中国会计学界带来了新鲜空气,十几年间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经历了从空白到在学术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的发展历程。
实证会计研究对中国会计学的发展意义不可低估,而熟知其历史和发展过程是学者们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前提条件。
我国的实证研究的起步较晚。
20世纪90年代初,实证研究方法在国外已经日渐成为主流研究范式,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仍处于传统的规范研究方法一统天下的格局。
会计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国的权威杂志及知名学者纷纷提倡借鉴应用新的研究方法,多搞切合实际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研究。
这些为实证研究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
自实证研究方法被正式介绍至我国学术界,至今已经历了近20年的历程。
在我国学者最初接触实证研究方法的阶段,他们的讨论大多还集中在对应用实证研究方法的呼吁,和对实证研究方法的原理,应用领域,研究的过程、研究的设计等方面的介绍。
而此时应用实证研究方法的文章也属凤毛麟角。
以集中反映我国会计学科的研究状况,也代表着我国会计研究的方向、水平和发展趋势的会计类代表性杂志《会计研究》为例,1992年至1995年间刊登的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的文章仅两篇。
而进入1996年,我国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有了很大的突破,仅1996年《会计研究》上就刊登了7篇实证研究的文章。
自此我国对于实证研究方法已经从最初的介绍和推荐进入了应用和思考的阶段。
进入21世纪,实证研究方法迎来了另一个飞跃,我国会计学期刊上发表的实证研究的文章比例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000年《会计研究》杂志上共刊登实证研究文章23篇,权威杂志对于实证研究的重视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实证研究的发展,青年学者尤其是高校中的硕士生、博士生更是积极的对其进行学习和应用,将其视为研究过程中的必修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aston Harris and Ohlson (1992)
避免残差之间的相关性
两种相关性 - 横截面(Cross-sectional correlation) - 时间序列(time-series correlation)
如何避免? - 随机选择样本 - 统计方法(Peterson 2009)
l 研究设计独特之一: 不需要衡量盈利预期
M1: 包含股利 M2: 剔除股利 M3: 股利不进行复利计算
实证会计理论经典文献与方法
Easton Harris and Ohlson (1992)
l 盈利对回报的解释力 一年:0.03~0.08 二年:0.14~0.18 五年:0.28,0.38 十年:0.63
l 5. Ball, Kothari and Robin, 2000. The effect of institutional factors on properties of accounting earnings: international evidence.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51.
实证会计理论经典文献与方法
委托代理理论
Asymmetric Information
实证会计理论经典文献与方法
两种代理矛盾
l 外部投资者与内部管理者(outside investors vs. inside managers)
l 外部投资者与内部投资者(outside minority shareholders vs.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l 3. Easton, Harris and Ohlson, 1992. Aggregate accounting earnings can explain most of security return.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5, 119-142.
l 6. Fan and Wong, 2002. Corporate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 informativeness of accounting earnings in East Asia.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l 4. Ali and Hwang, 2000. Country-specific Factors Related to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Value Relevance of Accounting Dat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38, 1-21.
差异? - 美国市场2/3公司以12月31日为财务年度截止日。 - 年报披露集中在2、3、4月——聚集效应 (Clustering)——年度披露不再是企业个体的行为, 而是市场化的行为
横截面依赖(Cross-sectional dependence) t检验值>真实值
实证会计理论经典文献与方法
Collins and Kothari (1989)
l 盈利水平 vs. 盈利变化 - 盈利水平对回报的解释力高于盈利变化 - 回报窗口越短,盈利变化对回报的解释力越 强。
实证会计理论经典文献与方法
Easton Harris and Ohlson (1992)
l 问题提出的原因:短窗口的研究发现盈 利对股票价格波动的解释力很低 (<10%)
l 解释: - 盈利预测模型不准确 - 盈利有误差 - 盈利确认本身的缺陷
实证会计理论经典文献与方法
Easton Harris and Ohlson (1992)
价格模型:盈余水平
理论支持:盈利累积及误差 回归模型:盈余变化(未预期盈余)
理论支持:降低自相关 (autocorrelation) 本文:水平,水平+变化
实证会计理论经典文献与方法
Easton Harris and Ohlson (1992)
残值,代表新
超额回报
信息对股价的 影响
月回报,100个月-246个月
实证会计理论经典文献与方法
Ball and Brown (1968)
超额回报指数(API)
持有期超额回报(BHAR, Buy and Hold AR )
累计超额回报(CAR, Cumulative Abnormal Return)
实证会计理论经典文献 与方法
2020/11/17
实证会计理论经典文献与方法
阅读文献
l 1. Ball and Brown, 1968.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accounting income number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6, 159-178.
l 研究设计独特之二:变换回报的窗口长度 t-1年1月至t年6月;12月-18月 - 规模影响企业的信息环境 - 最大R2 :窗口长度:15个月;起始点:大 企业t-1年的8月;小企业t-1年的11月。
实证会计理论经典文献与方法
Collins and Kothari (1989)
l 面板数据(Panel data) l 15年的数据:横截面依赖(Cross-
关联研究 - 长窗口,会计盈余的是否与股票价格反 映出的事件与信息集相一致 - 二者有关联,不反映因果关系
实证会计理论经典文献与方法
Collins and Kothari (1989)
模型推导
实证会计理论经典文献与方法
Collins and Kothari (1989)
l 研究设计独特之一:reverse regression CAR=UE UE=CAR - 变量衡量误差 - 方便变换回报(CAR)的窗口长度
实证会计理论经典文献与方法
决策有用性——计量观
l 企业的市场价值可以直接通过损益表与 资产负债表的变量计算得出。
l 会计人员有责任将现值,或者说“公允 价值”,恰当地纳入财务报告中。
实证会计理论经典文献与方法
决策有用性——计量观
l 基于会计的股票估值(accounting-based valuation) - Ohlson (1995) - Burgstaher and Dichev (1997)
实证会计理论经典文献与方法
Ball and Brown (1968)
短期: 两种方法没有显著差异 长期:持有期超额回报 (Barber and
Lyon 1997, JFE)
实证会计理论经典文献与方法
Ball and Brown (1968)
样本选择 “fiscal year ending December 31” “the fiscal year must end on a date other than December 31” Beaver (1968)
l 2. Collins and Kothari, 1989. An analysis of intertemporal and cross-sectional determinants of earnings response coefficien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1, 142-181.
实证会计理论经典文献与方法
两种代理矛盾
l 美国市场:公开市场募集资金为主,股 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外部投资者的力 量强大。
l 中国市场:银行是企业资金募集的主要 渠道,公开资本市场初步发展——外部 投资者尚在成长期。
l 需求:外部投资者。 l 供给:企业内部管理者。
实证会计理论经典文献与方法
两种代理矛盾
实证会计理论经典文献与方法
Easton Harris and Ohlson (1992)
l 研究设计独特之二:样本选择(表1) -随机选 -Earliest forward -Middle forward -Middle backward -Latest backward
l 目的:保持每个公司只出现一年
实证会计理论经典文献与方法
实证会计研究理论
对会计信息作用的理解 l 决策有用性(Decision usefulness) l 监管观(Stewardship)
实证会计理论经典文献与方法
决策有用性
l 决策有用性 按照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裁减会计信 息,帮助其做出更好的决策。
- 信息观(Information perspective) - 计量观(Measurement perspective)
实证会计理论经典考察会计信息与股价之间的关系 - Ball and Brown (1968) - Collins and Kothari (1989) - Easton Harris and Ohlson (1992)
实证会计理论经典文献与方法
Ball and Brown (1968)
实证会计理论经典文献与方法
监管观
l 对会计方法选择的解释和预测 l 会计信息被用来签订各种契约 l 会计的作用是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
实证会计理论经典文献与方法
监管观
l 企业面临的主要的代理问题 - 股东治理模式(Shareholder governance model) - 利益相关人治理模式 (Stakeholder governance model)
l 美国: 需求:外部股权及债权投资者 供给:企业内部经理者
l 我国: 需求:外部股权投资者 供给:控股股东
实证会计理论经典文献与方法
不同理论下的研究
l 信息观 l 计量观 l 监管观
实证会计理论经典文献与方法
决策有用性——信息观
l 会计的作用是提供信息,帮助投资者 预测未来公司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