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自考中国行政史真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10月《中国行政史》全国自考考题含解析

2024年10月《中国行政史》全国自考考题含解析

2024年10月《中国行政史》全国自考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行宪国大”后的中央行政体制,全国最高权力机关是()。

A.国民大会B.国民参政会C.国民政府委员会D.总统府2、在政体上,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依据的原则是______。

A.三权分立B.议行合一C.议行分开D.三权合一3、明朝时期宰相制被废除后,取而代之的是______A.内阁制B.六部制C.诸寺制D.司礼监制4、清朝前期的中枢决策机构是______。

A.内阁B.六部C.军机处D.议政王大臣会议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______。

A.工农兵代表会议B.苏维埃代表大会C.中央执行委员会D.人民委员会6、唐朝时,首开以宦官充任“内枢密使”从而在制度上赋予其参政权力之先例的皇帝是()。

A.唐玄宗B.唐太宗C.唐代宗D.唐中宗7、从形式上看,“宪政时期”南京政府的中央行政体制为______。

A.议会共和制B.委员合议制C.议行合一制D.责任内阁制8、辽朝最高军事机关是______A.大林牙院B.枢密院C.大于越府D.军机处9、中国历史上在行政管理方面神权政治色彩最浓烈的是______。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0、宋朝中央行政体制称为两府三司制,其中两府是指()。

A.御史台和尚书台B.中书门下与枢密院C.吏部和礼部D.少府和相府11、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抗战建国纲领》,决定改变领导体制,实行______A.总裁制B.总统制C.议会制D.委员会制12、宋代总理全国军务的最高机关是______。

A.军机处B.枢密院C.兵部D.都督府13、魏晋以后,御史台完全独立,其长官为______A.治书侍御史B.御史大夫C.御史中丞D.殿中侍御史14、影响明朝官员升迁的最主要因素是()。

A.出身B.口碑C.资历D.政绩15、近代中国第一个监督研究机构和监察官员培训机构是______。

中国行政史自考题-41

中国行政史自考题-41

中国行政史自考题-41(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44,分数:44.00)1.清朝前期的中枢决策机构是______∙ A.内三院∙ B.军机处∙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枢密院(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议政王大臣会议又被称作“国议”,作为清朝前期的中枢决策机构。

答案为C。

2.清朝的议政制度作为完备的政治体制出现于______∙ A.努尔哈赤时期∙ B.皇太极时期∙ C.顺治时期∙ D.康熙时期(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议政制度可追溯到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由议政五大臣及八旗旗主组成,参与议政。

在清太宗皇太极时期成为完备的政治体制。

答案为B。

3.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取消是在______∙ A.康熙在位时期∙ B.雍正在位时期∙ C.乾隆在位时期∙ D.皇太极在位时期(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清军入关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由于统治内部政治力量的消长变得不稳定,在康熙时权力达到顶峰。

康熙为了加强皇权设立南书房,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开始丧失,雍正时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更加衰落,在乾隆年间被取消。

答案为C。

4.康熙帝设______,从此“国议”的决策功能逐渐丧失。

∙ A.文馆∙ B.内三院∙ C.军机处∙ D.南书房(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康熙帝为解除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加强皇权,于1677年设立南书房,议政王大臣会议决策功能逐渐丧失。

答案为D。

5.清朝内阁最早的组织形式是______∙ A.内三院∙ B.翰林院∙ C.军机处∙ D.文馆(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天聪三年(1629年)皇太极命儒臣翻译汉文典籍,并记录本朝历史,设立“文馆”。

文馆是清朝内阁最早的组织形式,皇太极任命了一些文学侍从为文馆大学士,他们即是清朝最早的大学士。

全国2016年10月自学考试00322中国行政史试题答案

全国2016年10月自学考试00322中国行政史试题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行政史试题和答案课程代码:0032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题干】正式确立王位世袭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家天下”局面的是()。

【选项】A.启B.益C.禹D.商【答案】A【解析】启,巩固了王权,正式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度,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的局面。

【考点】夏商周的行政管理——夏商周的中央行政体制2.【题干】在官员待遇方面,夏商周实行的是()。

【选项】A.分封制B.内外服制C.世禄制D.世卿制【答案】C【解析】在官员待遇方面,夏商周实行世禄制,即各级封君享受自己封地上的收入,除按规定向上一级封君交纳一定的贡赋和提供一些劳役外,其余部分归封君享用。

【考点】夏商周的行政管理——夏商周的官员管理3.【题干】汉武帝时设立的巡行地方监督郡国守相的监察官员称为()。

【选项】A.别驾B.州刺史C.州牧D.郡守【答案】B【解析】汉武帝时设立的巡行地方监督郡国守相的监察官员——州刺史。

【考点】秦汉的行政管理——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4.【题干】东汉时,实际成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的是()。

【选项】A.门下省B.御史台C.中书省D.尚书台【答案】D【解析】东汉时,尚书台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考点】秦汉的行政管理——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5.【题干】魏晋时期,官员升迁完全凭借()。

【选项】A.考课B.能力C.政绩D.门资【答案】D【解析】魏晋时期,官员升迁不是依据才能和政绩,而是完全凭借门资。

【考点】魏晋南本朝的行政管理——行政官员的管理6.【题干】隋唐时,五监中主管文教事务的是()。

【选项】A.国子监B.少府监C.将作监D.都水监【答案】A【解析】隋唐时九寺五监:和户部相关:太府寺(主管钱币收支保管)和司农寺(主管粮食收支和保管);和礼部相关:宗正寺(主管皇族事务)、太常寺(主管祭祀礼仪)、光禄寺(主管膳食供设)、鸿胪寺(主管外交事务)和国子监(主管文教事务)。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行政组织理论)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行政组织理论)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行政组织理论)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4. 简答题 5. 论述题 6. 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现代社会中规模最大的组织是A.行政组织B.司法组织C.企业组织D.事业组织正确答案:A解析:行政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行政组织是社会组织中规模最大的组织,其管辖的范围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种领域、各个团体。

2.在行政组织的研究方法中,着重从整体和部分、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关系来把握行政组织整体的方法是A.系统分析的方法B.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C.静态的研究方法D.纵向的研究方法正确答案:A解析:系统分析的方法,就是要求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和部分、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来把握行政组织的整体。

3.古代奴隶主民主共和政体的典型国家是A.古埃及B.古巴比伦C.雅典D.古印度正确答案:C4.被法国行政学者称为“行政二头制”现象的是A.总统单独享有最高行政权B.总理单独享有最高行政权C.总统和总理都享有最高行政权D.总统和议会都享有最高行政权正确答案:C解析:1958年法国的宪法规定,总统和政府总理都享有最高行政权,这种现象被法国行政学者称为“行政二头制”。

5.第一次提出将议事权力、司法权力与行政权力相区别的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马基雅弗利D.密尔正确答案:B解析: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博学的思想家,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代表作《政治学》。

在《政治学》里他第一次提出应将议事权力、司法权力和行政权力相区别。

6.韦伯认为法理型权威最适宜的组织形式是A.民主制B.集中制C.官僚制D.分权制正确答案:C解析:韦伯认为任何组织的存在都是靠权威来维持的,而合法的权威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基于习俗惯例的传统权威;二是基于领袖个人超凡魅力的超人权威;三是基于理性法规的法理型权威。

他指出每一种权威各有其理想的组织,而官僚制则是法理型权威最适宜的组织形式。

2016年10月00223中国法制史真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00223中国法制史真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法制史试卷(课程代码 00223)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

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夏朝中央的最高司法官是A.司寇B.大理C.士D.廷尉2.商朝初年继承制度上实行的是A.父死子继B.兄终弟及C.嫡长子继承D.“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制3.《吕刑》是西周的一部重要法典,其立法指导思想是A.明德慎罚B.重典治吏C.重刑轻罪D.以刑弼教4.西周将买卖契约称为A.契约B.傅别C.合同D.质剂5.中国历史上最早改“法”为“律”者是A.周公B.子产C.商鞅D.韩非6.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的睡虎地秦简,反映的内容主要是A.秦国法律制度的全部B.秦朝法律制度的全部C.秦朝后期的法律制度D.商鞅变法后的秦国至秦朝初年的法律制度7.汉文帝刑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A.废除宫刑B.废除肉刑C.废除徒刑D.废除死刑8.汉朝法律规定,土地的所有人在自己的土地中发现埋藏物,其所有权A.归土地的主人B.归国家C.由国家和土地的主人协商决定D.按地方习俗处理9.“春秋决狱”是中国古代一种影响较大的审判方式,其判案的依据是A.儒家经典B.法家经典C.道家经典D.阴阳家经典10.最早将《法经》中的《具律》改为《刑名》,并将其位置由篇尾调整到篇首的法典是A.《魏律》B.《北齐律》C.《九章律》D.《晋律》11.下列选项中,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著名律学家的是A.李悝B.萧何C.诸葛亮D.张斐12.依照唐律中“十恶”的规定,凡图谋、毁坏皇帝的宗庙、陵墓和宫殿的行为,属于A.谋反B.谋大逆C.恶逆D.大不敬13.唐朝法律允许刑讯,但同时规定刑讯的手段只能是杖刑,且拷打的总数不得超过A.100 次B.200 次C.300 次D. 400 次14.唐高宗永徽五年,长安城内发生一起殴斗案件,一名日本人致一名高丽人重伤。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简答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简答题及答案

1、中国奴隶制以血缘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政府表现在哪些方面?答:中国奴隶制社会以原始社会父系大家庭为模式组织政府与王朝,政权系统与宗法系统紧密结合,其主要表现在以厂三个方面:一是父系家长制为君主专制提供了原型,君主专制体制下的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君主终身任职并目.父子世袭,都能从父系大家长身上找到原始特征,二是以父系大家庭为模式组建政府,家室和政府没有严格区分,宗法管理与行政管理相互补充,使政府成为家族的扩大。

三是以“家天下”为指导,实行宗法统治。

君主和大臣的关系也是兄弟、叔伯亲缘关系,各级贵族处于不同的政治统治等级卜、这种层层的宗法关系.使族权和政权合一,国家机构变为宗族的扩大。

2、概述中国封建同家行政管理的发展历程。

答:中国封建社会始于战国,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

与此相应封建制行政管理也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从战国到秦汉是封建制行政管理的初创和确立时期。

战国时期,通过变法运动,我国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行政管理体制在各国得以形成。

秦以后,将这种体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制度。

两汉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进一步强化,封建行政管理体制得以全面确立,奠定了隋唐时期行政管理制度发展和兴盛的基础。

(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封建制行政管理的发展时期。

该阶段的行政体制具有过渡性质,是秦汉三公列卿制向隋唐三省六部制演化的一种过渡体制,(3)隋唐是中国行政体制的成熟和定型时期。

隋唐汉晋以来制度之大成,确立了隋唐二代三省六部制行政体制的基本框架,唐承隋制而有所损益。

另外,唐代行政体制还有一个特点,即趋于法律化。

(4)五代两宋至明清是中国封建行政管理体制逐步达到完备时期。

继唐而立的五代两宋政府在行政体制上将唐制略加损益,在中央形成二府三司制,展现了分类进行行政管理的新格局,在地方上采取分权等多种措施,加强各级地方政权和各级地方官员的相互制约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为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国2016年10月自学考试00318《公共政策学》真题与答案解析

全国2016年10月自学考试00318《公共政策学》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公共政策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结构中,表现为下层决策者直接接受某一上层决策者的决策,上下界限分明,隶属关系严格的结构是〔AP.72A. 线性结构B. 横向结构 C.矩阵结构 D.线性—参谋结构2.外部评估可分为委托评估和非委托评估两种类型,属于委托评估的是〔AP.361A.专业性的咨询公司评估 B.立法机关评估 C.司法机关评估 D.公民评估3.在政策执行中"挂羊头,卖狗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属于政策执行偏差中的〔CP.345A.象征性执行 B.附加性执行 C.替代性执行 D.残缺性执行4.公共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是〔AP.391A.政策稳定 B.政策变动 C.政策终结 D.政策变革5.现代意义上的评估是从美国霍桑实验开始的,这一实验发生在〔BP.354A.20世纪末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6.在自然环境下对当时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观看、倾听和感受的一种政策研究手段是〔BP.77 A.无结构访谈法 B.实地观察法 C.非参与观察法 D.参与观察法7.美国学者詹姆斯·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将政策内容划分为〔CP.129 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B.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C.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D.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8.使我们能够窥视在西方政治体制里如何在多元竞争中使相互对立的利益得以聚合、整合和综合为统一的公共利益,并予以制定公共政策的政策分析模型是〔C4-237A. 政治系统模型 B.机构一制度模型 C. 集团模型 D.精英模型9.下列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是〔B3-190A.政策制定系统 B.政策咨询系统 C.政策执行系统 D.政策监控系统10.当代中国实行的公共决策体制是〔DP.209A.委员会制 B.半议会制 C.议会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11.政策系统的核心是〔CP.181A.公共舆论 B.政策评估 C.公共权力 D.政策环境12.属于公共政策间接主体的是〔CP.184A.代议机关 B.行政机关 C.跨国公司 D.司法机关13.政策分析人员有系统地探讨政策问题,产生政策方案,以达成政策问题能够解决的一种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称作〔AP.287/288A. 政策设计 B.政策评估 C.政策修正 D.政策抉择14.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于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DP.263A. 边界分析 B.类别分析 C.层次分析 D.多角度分析15.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问题扩散到政策议程的过程属于〔AP.273A.动员模型 B.外在创始模型 C.内在创始模型 D.关门模式16.托马斯·戴伊的《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对美国的政策过程进行了考察,这部著作所采取的分析视角是〔BP.238A.集团模型 B.精英模型 C.理性主义模型 D.混合扫描模型17.能克服代议民主制的不足,实现各方利益主体、官员、专家与百姓之间面对面的直接沟通的政府政策过程的重要制度形式称作〔CP.293A.科层制 B.集中制 C.听证制 D.多党制18.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核心影响因素是〔DP.335A.资源因素 B.环境因素 C.工具因素 D.执行者因素19."互动理论模型"的构建者是美国学者〔CP.326A.史密斯 B.雷恩 C.麦克拉夫林 D.巴达克20.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又被称作〔DP.323A.向前推进策略 B.以政策为中心的途径 C.整合路径 D.草根路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三论"的产生为政策科学的形成创造了历史条件,"三论"主要是指< BCD > P.93A.矛盾论 B.控制论 C.系统论 D.信息论 E.实践论22.依横向的形式特征进行划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 ACE > P.133A.立法决策 B.民主决策 C.司法决策 D.科学决策 E.国家元首决策23.有学者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议程提出者和民众参与度两个维度,把中国的公共政策议程模式划分为< ABCDE > P.277A.关门模式 B.动员模式 C.借力模式 D.上书模式 E.外压模式24.政策方案的要素之间需要一定的机制互相联系,政策要素的联系机制主要有<ABC>P.289A.规则 B.工具 C.假定 D.耳标人群 E.执行机构25.政策网络形成的主要原因有<ABCDE>P.187A.交流信息和意见的需要 B.交换资源的需要 C.结盟的需要D.追逐权力的需要 E.协调的需要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26.简述集团模型的含义。

【自考真题】2016年10月00277行政管理学真题含答案

 【自考真题】2016年10月00277行政管理学真题含答案

2016年10月00277行政管理学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题干】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

【选项】A.韦伯B.泰罗C.法约尔D.威尔逊【答案】B【解析】美国科学管理创始人泰罗开创了管理科学的新时代,对古典学派的行政管理学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考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2.【题干】20世纪40年代以前,在行政管理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方法是()。

【选项】A.案例方法B.比较方法C.规范方法D.经验方法【答案】C【解析】选项ABCD都是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行政管理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方法是规范研究法,但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这种研究方法就开始受到挑战【考点】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法与意义3.【题干】下列属于行政管理主体的是()。

【选项】A.检察院B.法院C.村委会D.司法局【答案】D【解析】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在我国,政权机关由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组成。

只有选项D是我国的政权机关。

【考点】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4.【题干】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又称为()。

【选项】A.融合型行政模式B.棱柱型行政模式C.过渡型行政模式D.衍射型行政模式【答案】D【解析】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型被称为融合型行政模式,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衍射型行政模式,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棱柱型行政模式【考点】行政管径的含义与基本属性5.【题干】从根本上制约着行政系统的规模、体制结构与运行方式等基本结构因素的是()。

【选项】A.经济力量B.文化力量C.理论力量D.政治力量【答案】A【解析】经济力量指行政系统所处社会系统的总体经济实力,决定着行政系统赖以生存的社会物质财富基础,所以从根本上制约着行政系统的规模,体制结构与运行方式等基本机构因素【考点】经济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6.【题干】现代民主理论认为,民主的本质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行政史试卷(课程代码00322)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

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正式确立王位世袭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家天下”局面的是( )A.启B.益C.禹D.商2、在官员待遇方面,夏商周实行的是( )A.分封制B.内外服制C.世禄制D.世卿制3、汉武帝时设立的巡行地方监督郡国守相的监察官员称为( )A.别驾B.州刺史C.州牧D.郡守4、东汉时,实际成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的是( )A.门下省B.御史台C.中书省D.尚书台5、魏晋时期,官员升迁完全凭借( )A.考课B.能力C.政绩D.门资6、隋唐时,五监中主管文教事务的是( )A.国子监B.少府监C.将作监D.都水监7、五代官员选拔从制度上说沿袭唐制,但因战乱频繁,政局动荡,最为切实可行的入仕途径是( )A.察举B.入幕C.征辟D.门荫8、宋朝主要入仕途径是( )A.征辟B.科举C.荫补D.军功9、我国历史上建立金朝的民族是( )A.蒙古族B.西夏族C.女真族D.契丹族10、明朝在宫中设立的职能和外廷通政司相应的机构是( )A.内阁B.司礼监C.厂卫D.文书房11、明朝内阁最大的特权是( )A.票拟B.题请C.批红D.制诏12、明朝科举考试中主持会试的是( )A.吏部B.礼部C.户部D.工部.13、清朝在今新疆地区实行( )A.土司制度B.猛安制度C.伯克制度D.谋克制度14、清政府设立的第一个正式负责外交事务的机关是( )A.抚夷局B.同文馆C.南北通商大臣D.总理衙门15、根据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发布的《关于公文程式咨》的规定,同级公署职员互相行文者称为( )A.咨B.令C.谕D.呈16、在北洋军阀各派争斗中,打出“法统重光”幌子的是( )A.张作霖和冯玉祥B.曹锟和吴佩孚C.段祺瑞和黎元洪D.孙传芳和张宗昌17 、北洋军阀时期,操纵“新新国会”的是( )A.皖系军阀B.直系军阀C.袁世凯D.张作霖18、为适应国民党部署反共内战需要而设立的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是( )A.省级行政机关B.省级监察机关C.省级军事机关D.省政府的派出机关19、国民政府自1939年开始推行所谓新县制,县设县政府,县长由( )A.县民大会选举产生B.县参议会推选产生C.省党部任命产生D.乡(镇)民代表选举产生20、1948年3月至5月,南京政府召开“行宪”国民大会,被选为中华民国总统的是( )A.林森B.蒋介石C.孙科D.李宗仁21、“行宪国大”后,按照宪法的规定,南京政府的行政体制有所变化,其中立法院院长的产生方式是由( )A.行政院长提名后总统任命B.总统直接任命C.立法委员互选D.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后任命22、工农民主政府的基层政权机关是( )A.县(乡)苏维埃B. (乡)区苏维埃C.市(县)苏维埃D.乡(市)苏维埃23、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和晋冀鲁豫边区设置的行政公署属于( )A.该地区最高行政机关B.该地区最高监察机关C.国民政府的派出机关D.边区政府的代表机关24、我国少数民族区域第一个民主自治政府是( )A.内蒙古自治政府B.新疆自治政府C.西藏自治政府D.宁夏自治政府25、根据东北解放区人民政府的相关规定,县政府秘书的任免权属于( )A.县参议会B.县长C.省政府D.县政府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6、周中央政府在周王以下设有辅弼大臣,其中三公是指( )A.太师B.司徒C.太傅D.太保E.司马27、五代时期各政权中枢机构有( )A.枢密院B.尚书省C.翰郴院D.中书门下E.三司使28、南京临时政府的军事机关有( )A.陆军部B.海军部C.大元帅大本营D.参谋本部E.军事委员会29、根据1928年10月3日国民党中央常委会议通过的《训政纲领》规定,由国民党训练全国国民逐渐行使的政权有( )A.监督B.选举C.罢免D.创制E.复决30、“行宪国大”后,南京政府监察院行使的权力有( )A.审计权B.同意权C.弹劾权D.纠举权E.公务员惩戒权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3分,共15分。

31、两府三司制3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3、区公署34、世选35、超责任内阁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明朝在边远地区的行政体制。

37、简述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建制的显著特点。

38、简述袁世凯为有效进行独裁统治对中央政府机构所作的重大改组。

39、简述中华苏维埃区域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四种类型。

40、简述五代时期行政执行上出现随意性和混乱性的主要原因。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抗战后南京政府行政监督的方式。

42、试述抗日民主政权在行政执行方面积累的经验。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行政史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课程代码0032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A2. C3.B4.D5.D6.A7.B8. B9. C 10.D11.A 12.B 13.C 14.D 15.A16.B 17.B 18.D 19.A 20.B21.C 22.D 23.D 24.A 25.C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 ACD 27. ADE 28.CD 29. BCDE 30. ABCD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两府三司制答:指的是宋朝的中央行政体制。

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掌文武,称为“两府”,另设独立执掌全国财政的三司使。

这使得皇权不断发展,相权进一步遭到削弱。

3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是指1912年3月11日以临时大总统名义正式公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律文献,是南京临时政府在立法建制方面最重要的成果。

它规定了参议院有广泛的权力,国务院有实际的责任,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受到各方面的限制。

.33、区公署答: 在多数抗日根据地,区公署是县政府的助理机关,城县政府指令见到所属乡(村)行政,区长、副区长由县政府任命,对县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

34、世选答: 辽朝官员入仕的主要门径,是指在具有世选特权的家族中按某些标准挑选一个和个人选来继承某一官职和爵位。

35、超责任内阁答: 段祺瑞凭军事实力,破坏三权鼎立的体制,有意将总理和内阁职权超出《临时约法》的范围,使得内阁凌驾于总统和国会之上,以实现个人独裁。

因此,人称段内阁为超责任内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明朝在边远地区的行政体制。

答:(1)洪武年间,在西藏设立乌斯藏行都指挥使司和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委派藏族僧侣充任各级官职,通过他们实现对藏族人民的间接通知。

(2)在东北地区,先后设辽东都指挥使与奴儿干都指挥使,都司长官及主要关于从内地选派。

(3)在西北地区,设哈密卫,以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卫指挥,统治今新疆等地。

(4)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37、简述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建制的显著特点。

答:(1)机构的设置比较合理和集中。

(2)实行总统垂直领导制。

(3)行政各部建制的顺序适应了当时形势的要求。

38、简述袁世凯为有效进行独裁统治对中央政府机构所作的重大改组。

答:(1)撤销国务院,设立政事堂,使总统府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2)修改行政各部官制,使各部失去独立行使职权的权力。

(3)炮制《修正大总统选举法》,直接为恢复帝制做准备。

39、简述中华苏维埃区域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四种类型。

.答:(1) 同中央政府关系密切,处于中央政府直接领导之下的。

(2)受中央政府指挥,但以当地党组织和军队的领导为主的。

(3)以地方党的领导为主,无省建制但由直属中央政府的苏区。

(4)基本同中央政府没有联系,由地方党组织和军队按苏维埃政权原则自行组建的地行政府。

40、简述五代时期行政执行上出现随意性和混乱性的主要原因。

答:(1)五代时期证据的变化无常。

中央政府更迭频繁,权力更迭使行政决策的稳定性大打折扣,官员们在执行时常常首鼠两端。

(2)地方分裂割据的格局。

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使得五代皇帝作出的决策在执行的空间上受到极大的限制。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试述抗战后南京政府行政监督的方式。

答:(1)国民党的监督。

国民党为了进-步加强对行政活动的监督,采取了三个重要措施:一是加强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各省、县普遍设立省、县政治委员会,以指导和监督省、县行政;二是加强对从政党员的管理。

党员出任各级政府重要职务或参加重要职位的竞选,必须经党组织同意,并受其指导;三是推行“以党透政”的工作方式,凡本党决定的政策,由党部提交同级政治委员会决定后,命令从政党员与政府中制定方案,作为施政依据,并检查其成效。

(2)政府内部的监督。

一是监察员的监督。

监察员为行政监察机关,得向行政院及其各部、会调阅其所发布的命令及各种文件,并予以检查。

监察院设审计部,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二是立法院的监督。

行政院有向立法院提出施政方针及施政报告之责。

立法委员有质询之权;三是总统的监督。

总统通过宪法中的“核可权”及提名任命行政院长的权力,监督控制行政院。

(3)对施政过程的监督。

战后,|国民党中央和南京政府多次作出规定,每年度的施政计划必须分期进行严格考核。

在具体施政过程中,还经常派出专门督导团或督员进行督促检查。

42、试述抗日民主政权在行政执行方面积累的经验。

答:(1)设立政务会议,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保证各项行政决策的正确执行。

如《陕甘宁边区政务会议暂行章程》规定,政务会议决定问题不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而是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行政首长集中正确意见,最后做出决定。

(2)赋予行政首长以较大的权力,将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结合起来。

为适应抗战期间急剧变化的形势。

在特定的情况下赋予行政首长以较大的权力是必要的。

陕甘宁和晋西北政府的某些规定都体现了这种精神。

一方面扩大了行政首长的权力,同时也加重了行政首长的个人责任,是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在战争环境下的--种特殊表现形式。

(3)适当扩大下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实行逐级负责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