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航CISP培训笔记(3)

中企航CISP培训笔记(3)
中企航CISP培训笔记(3)

中企航C I S P培训笔

记(3)

信息安全保障基础

讲师陈阳怀

1基本安全属性CIA

1.1保密性

1.2完整性

1.3有效性

2信息安全特征

2.1系统的

2.2动态的

2.3无边界的

2.4非传统的

3安全范畴

3.1信息技术问题

3.2组织管理问题

3.3社会问题

3.4国家安全问题

4产生根源

4.1内因(三个复杂):

4.1.1结构复杂

4.1.2过程复杂

4.1.3应用复杂

4.2外因两个威胁

4.2.1人为威胁:重点是网络部队情报机构

4.2.2自然威胁

5信息安全发展阶段:

5.1COMSEC:通过加密解决搭线窃听

5.2COMPUSEC:操作系统访问控制解决身份认证、病毒破坏、

非法访问、恶意代码

5.3INFOSEC:

5.3.1C OMSEC+ COMPUSEC:通过防火墙、防病毒、漏洞扫

描、入侵检测、PKI、VPN等,防止网络入侵、病毒破

坏、信息对抗

5.4IA:人员、技术、管理、工程

5.5CS/IA:三位一体,防御、攻击、情报

6安全保障发展历史

6.1第一次定义:1996年美国国防部DoDD 5-3600.1

6.2中办发[2003]27号文《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

信息安全保障概念和模型

1信息安全:数据安全

2信息系统安全:数据+计算机+网络安全

3信息安全保障:信息系统安全+人+工程+管理

4网络空间安全:

5信息安全保障三大模型

5.1P2DR模型:基于时间的

5.1.1策略、防护、检测、响应

5.1.2填充时间间隙

5.1.3整个生命周期都有防护

5.1.3.1如果Pt>Dt+Rt,那么S是安全的;

5.1.3.2如果Pt<Dt+Rt,那么Et=(Dt+Rt)-Pt

5.1.4策略:访问控制、加密通信、身份认证、备份恢复……

5.2IATF深度防御保障模型

5.2.1三个要素:人、技术、操作

5.2.2四个领域:三保护一支撑

5.2.2.1本地计算环境

5.2.2.2区域边界

5.2.2.3网络和基础设施

5.2.2.4支撑性基础设施

5.2.2.5UTM统一威胁管理

5.3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模型

在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通过四要素,确保三特征,保障系统实现组织机构的使命。

信息安全保障实践

1关键基础设施是信息安全保障的最核心内容

2三道防线

2.1防御

2.2应对威胁

2.3加强安全环境

3中国现状

3.12001年启动,2006年落实

3.227号文九项内容

4具体内容

4.1标准化

TC260:“信安标委”--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02年)

4.2应急处理:

CNCERT/CC:计算机应急响应小组

4.3信息安全等级保护(5级)

4.4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4.4.12003年成立,2006年成熟

4.4.2每年一次

4.5灾难恢复

2004年9月启动

4.6人才队伍建设

5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方法

5.1安全保障需求来自法规符合性、业务需求、风险评估

5.2ISPP:信息系统保护轮廓(用户提出)

5.3ISST:信息系统安全目标(厂商提出)

6信息系统建设(略)

7信息系统测评

7.1产品测评

7.1.1依据:CC标准(ISO/IEC 15408 GB/T18336最高标准)

7.1.25级,1级低、3级中、5级高(中国最高3级)

7.2系统测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程、技术、管理)

7.2.1依据GB/T20274

7.2.25级,1级低、3级中、5级高(中国最高3级)

7.3工程测评

7.3.1依据:SSE-CMM(ISO/IEC21827)

7.3.25级,1级低、3级中、5级高(中国最高3级)

7.4厂商工程能力测评

7.4.1一级:基本执行级

7.4.2二级:计划跟踪级

7.4.3三级:充分定义级

7.4.4四级:量化控制级

7.4.5五级:连续改进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