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社会生活变迁与北洋时期共17页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用)

二、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1)交通工具的更新
1、古代交通工具---轿子、马车、木船。 2、近代交通工具 A、人力、畜力牵引的交通工具(近代落后的交通工具) (1)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 人力车、三轮车、马车、自行车( 19C中后期传入中国---20C初, 出现在大街小巷---50 年代后开始自己制造) 展推动; B、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 (2)政府的大力提倡; (3)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 电车(1906)、公共汽车( 1924)、汽车、火车(19C末20C 初)、轮船(1865 20C20年代初) (4)、飞机( )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 ★近代交通工具更新的特点? (5)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 动力:人力、自然力→机械力; 技术:引进→自制自研; 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对象:平民化、普及化 进程:先慢后快; 种类:海陆空 ★中国近代交通工具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这部抒情心理片是中国电 影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 为中国电影赢得了世界声 誉。
孤 儿 这部早期无声片已有完 可 整剧情,戏剧性强。该片商 救 业上的成功,带来中国早期 祖 记 电影的一度繁荣。
本片根据张乐平的同名 漫画改编而成。2005年,在 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之际, 该片被评为“我最难忘的百 部中国电影”之一,王龙基 扮演的三毛被评为“中国电 影百年百名经典银幕形象” 之一。该片在海外也同样受 到欢迎,例如1981年在巴黎 6家电影院连演60天,轰动 巴黎。该片荣获葡萄牙第12 届菲格腊达福兹国际电影节 评委奖;意大利第14届季福 尼国际青少年电影节荣誉奖。
《歌女红牡丹》 中国电影从无声→有声的标志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渔光曲》 1935年 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 《风云儿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建国后 20世纪80 年代中期后 主要的电影题材: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 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浅谈洋务运动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术论文)

浅谈洋务运动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中文摘要: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为挽救清朝统治而发动的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主要口号,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开办学校,发展公共事业和通讯业等。
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文化层面,无一不是采自西方,从而使中国社会打上了‚近代‛色彩和‚外来‛烙印。
冲突与融合的时代主题,在市民生活层面表现表现得最为突出。
因此,本文通过对洋务运动时期社会生活的分析,来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洋务运动及其对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影响。
英文摘要:Westernization Movement is the Westernization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ruling clique in the fac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situation, the launch of a landlord class, self-help movement to save the rule of the Qing Dynasty. Westernization "secondary, Western Learning" as the main slogan, the introduction of advanced Western technology to set up military enterprises and civil enterprises, setting up schools,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utilities and communications. From the artifacts level to system level, to th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level, and both are collected from the West, so that Chinese society marked by "modern" colors and "foreign" mark. The theme of the times of conflict and integration, performance was most prominent in the public aspects of lif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ocial life of the period of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to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and its impact on China's Early Modern Times.关键词:洋务运动政治经济科教文卫衣食住行目录第一章绪论——洋务运动的兴起第二章政治经济——社会生产力的变革一、政治方面—总理衙门的设立二、经济方面——机器化生产的开端1、自由劳动力的雇佣——中国工人的产生第三章科教文卫——公共事业的兴起一、新式教育——改造社会的先驱力量1、教会学校——新式学校的模板2、派遣留学生——走向世界的先锋队二、新闻出版——民众社会观念的养成1、外侨办报——新型报刊的先驱2、国人自办报刊三、医疗卫生——西医的引进1、教会医院——西方医疗文化的传入2、国人对西医的接受四、通讯事业的开端——电报业第四章衣食住行——生活的习俗的改变一、服饰的变化二、中国的近代建筑三、摄影技术的传入第五章结束语——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浅谈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第一章绪论——洋务运动的兴起洋务运动始于19世纪60年代,它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影响下,在清廷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由统治集团中一部分洋务派官僚发动的‚求强‛、‚求富‛的运动。
晚清幕府的嬗变与近代社会变迁-最新文档资料

晚清幕府的嬗变与近代社会变迁清代是中国历史上幕府最为繁荣的朝代之一,从中央大员到地方长官都辟幕成风,幕府十分兴盛。
当康雍乾盛世过去之后,地方积弊纷纷化为吏治民生中的时病,因而作为代表中央执掌一方军政、民政大权的督抚所须应对的事务越来越多,遂使其幕府规模和职能较以往发生很大变化,形成一种新的幕府形态,姑称为晚清幕府。
晚清幕府在近代中国面临千古未有变局的时候出现,经历着一个从确立到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完善其制度特征,又深刻影响着晚清政局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就此而言,它不仅是中国幕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近代中国社会演进的关键环节。
但学界现有的研究多未及此,本文即拟就此作番初步探讨。
一、晚清幕府的应时而生幕府滥觞于周朝,历经宋元以前时期、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三个阶段,传统幕府、明清幕府、晚清幕府、民国幕府四种形态。
绪论其中,明清时期幕府极度繁荣,除了终清之世一直存在的明清幕府形态外,自清中叶以后,又有晚清幕府形态出现。
这个形态所指幕府是指始于嘉道年间、终于清亡的地方大吏尤其是督抚大员的幕府。
它的产生及兴盛有其深刻原因。
首先,明清幕府积弊丛生,幕府人员声名狼藉,败坏政治风气,使得幕府制度急需变革,晚清幕府遂应运而生。
在乾隆中期以前,明清幕府尚运作正常,能较好地发挥佐人为治的作用,多数幕友恪守幕道,勤慎廉洁,以宾师自处。
可是,乾隆中期以后,幕友却“以守正为迂阔矣,江河日下,砥柱为难。
甚至苞苴关说,狼狈党援,端方之操,什无二三”。
迄于晚清,幕道堕落,幕友素质下降。
他们结党营私,盘踞地方,把持公事,上下勾连串合,通同作弊,使吏治腐败,官场黑暗,幕府也因而大受诟病,时人“往往加幕以劣之目”。
正因为如此,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就公开表示“鄙性向看不起老幕”。
他和其他身膺重任的督抚均鄙弃幕学、幕品已非昔比的幕友,而从民间和官绅中拔识优秀人才来充实自己的幕府,扩大自己幕府的职能。
这在革除明清幕府积弊的同时,也促成了晚清幕府之产生及不断完善。
晚清中国社会的历史巨变与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晚清中国社会的历史巨变与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晚清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的转型时期,中国社会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社会性质发生巨大变化,社会经济结构、阶级关系、政治统治、思想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这一时期也开始起步并逐步发展。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晚清中国社会的历史巨变与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知识归纳一、晚清政局的演变1.鸦片战争前夕清朝政治的腐朽从乾隆后期开始,清朝政治的腐败日益暴露,表现为:①官场中,结党营私,互相倾轧,卖官鬻爵,贿赂成风。
②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军备废弛,纪律败坏。
③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
④阶级关系上,阶级矛盾激化,农民的反抗斗争越来越激烈。
⑤清朝统治集团中,以"天朝上国"自居,皇帝和大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2.19世纪中期,清朝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及政局的变动(1)内忧外患的形势①内忧: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激化,各地起义不断。
1851年,爆发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太平军建立了同清朝对峙的政权;1853~1856年,太平天国发动北伐、西征和东征,深入到清朝统治中心地区,攻破江南、江北大营,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
②外患: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割地、赔款、通商,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去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英法联军攻占了清朝统治中心北京,火烧了皇家园林圆明园,清朝皇帝弃城出逃。
(2)清朝政局的变动①总理衙门的设立。
总理衙门是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②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
1861年慈禧太后和奕沂发动政变,逮捕了辅政大臣,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奕沂为议政王。
以辛酉政变为契机,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走上公开勾结的道路。
1862年初,清政府决定向英法两国"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③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件

变化: 由穿长袍马褂到着西装带领
结
三民 主义
耻
廉
行政、立法、司 法、考试、监察
五权分立
以文治国
义
礼
清
民
朝
国
旗
旗
袍
袍
50
年 代 的 时 尚
列 宁 装
——
60
年 代 的 流 行 绿 军 装
——
保暖
时尚、个性
移风易俗——习俗风尚的变革
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 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1.邮政通信的发展
时间
成就
二次鸦片战争后
中国加快通信建设步伐
1866年
海关试办邮政
1896年 辛亥革命后
正式办理邮政 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
1949年11月 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新时代
2.电信事业 的发展
电报 电话
有线电报: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1906年创设,最初用于军航之
无线电报
• ---------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 交互性是互联网络媒体的最大优势,它不同于电视、电台的信息单向 传播,而是信息互动传播,用户可以获取他们认为有用的信息,厂商 也可以随时得到宝贵的用户反馈信息。
• ----------互动性,双向感受
• 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像——多媒体手段使消费者能亲身体验 产品、服务与品牌。这种以图、文、声、像的形式,传送大量感官的 信息,让顾客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商品或服务。
1、下列措施中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色彩 的是 A、断发易服 B、废止缠足 C、婚姻自由 D、改用阳历
近代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

晚清时期(1840-1912年) 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7年)
民国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年)
2.革命时期划分: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
新民主主义个革命时期(1919-1949年) 3.近代化历程:
孕育阶段:1840-1860年 启动阶段:1860-1895年
私有制
社会 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 经济主张 绝对平均主义
1859年为改革内发政展, 衰弱时期 私有制
学习西方,发展工商 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群众基础 作用 相同
最大限度满足农民利益 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
和要求,群众基础广泛 要求,群众基础薄弱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 未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
命斗争的蓬勃发展
农民反应不积极
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
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
近代化:(现代化或资本主义化) 核心:工业化 从生产力的角度看: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封建主义转向资本主义
从政治制度看: 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 近代工业:机器大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工业部门
中国资本主义的三种形式
【知识梳理】 1.政治上(读本P38)
鸦片战争 (1840-1842、英) (原因、结果、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民阶级)
(主要史实、纲领、新特点、作用及局限性) 2.经济上(读本P38)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原因、标志、影响),中国经济开始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思想上: 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海国图志》)
4.社会生活上: 生活习俗变迁
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 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色(中西合璧)
晚清时期的社会生活变迁与北洋时期

鲁迅说过“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这样的 话,还曾说:“中医,虽然有人说是玄妙无 穷,内科尤为独步,我可总是不相信。” 梁启超则写过著名的《阴阳五行说之来历》, 文中说:“阴阳五行说为二千年来迷信之大 本营,直至今日,在社会上犹有莫大势力, 今当辞而辟之。……吾辈死生关系之医药, 皆此种观念之产物。” 胡适曾患水肿,西医屡治不效,后来由中医 陆仲安治愈。当时报刊报道胡适患的是糖尿 病和肾炎,但后来胡适一直否认他的病曾被 确诊,用意是不承认中医能治好这两种病。
康有为认为:“王者改制,必易服色”, “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 亦不能行”。 1902年,时任驻美、日、秘公使的伍廷芳多 次电告外务部,称留美学生“往往改易西装, 自断发辫”。 孙中山提出的服装制作的四条原则,“此等 衣式,其要点在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 济,壮于观瞻”。
北京政府时期的中国社会变迁 (1912—1928)
(一)共和之路的努力与挫折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与宋教仁被刺杀 “二次革命”:1913年7月-9月 1914年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于次年称帝; 1916年3月被迫取消帝制,不久死去。 段祺瑞(皖系)掌控北洋政府 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 后因西南军阀出卖,于1918年离开广州。
中医在为自己的生存寻找依据时,却“忘掉” 了自己的话语,而是费力地求借另一种话语 系统,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傅斯年的文章在《大公报》刊发后,首先便 引起了天津中医公会的不满,8月18日陈泽 东受天津中医公会的委托写一反驳文章《论 傅孟真侮辱国医文》投《大公报》,被拒; 又投《独立评论》,当时任主编的胡适同样 拒发,其理由是:“像天津中医公会陈泽东 君所发表的五行六气阴阳奇偶‘哲学之极顶’ 一类的文字,恕不发表”。
辛亥革命后的改变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件

辛亥革命后革命军为行人剪辫子
近代男子发型
清代皇帝朝服之一
►
穿 中 山 装 的 伟 人 们
传统 旗袍
20
年 代 的 初 步 改 良
30 年 代 的 进 一 步 改 良
四 十 年 代 旗 袍 盛 行
西方的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
民主
自然科学和看待 客观事物的科学 观点。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著名学者胡适是积极推动白话诗的先驱者。 他1917年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是倡导 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 1916年底,在美国
留学的胡适,将其《文学改良刍议》的文稿 寄给了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发表在第2 卷5期上。接着,陈独秀在下一期刊出了自己
建 国 后 的 沉 寂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5. 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 涨。
1、袁世凯上位后恢帝制; 2、国内军阀混战; 3、思想界掀起尊孔复古逆;
①——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②——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③——社会生活的变迁
发起人:陈独秀 参与者: 李大钊 胡 适 鲁迅
《新青年》坚持“世界的而非锁国的”的原
则﹐对于外国文学的各种流派和作家采取了 开闳的态度﹐它先后译介了多国作家的创作。 该刊还译介了苏联高尔基﹑卢那察尔斯基的 文学论文。此外还发表了陈独秀﹑周作人﹑ 陶履恭﹑胡适﹑沈雁冰介绍西方文学流派和 作家的论文多篇。这些译介﹐对于借鉴外国 文学﹐推进文学革命和新文学创作的发展起 了积极的作用。